『壹』 國內外采購的發展趨勢及現狀
兄弟不知道你要了解的是那行業的啊,以下是IT業的一些信息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2月18日消息,2008年,中國IT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但在成本上升與需求下降的雙重擠壓下,增速整體趨緩;2009年,歐美經濟強國相繼陷入經濟衰退,中國IT產業面臨外需低迷等嚴峻考驗。關鍵時刻,國家一系列重大宏觀政策的實施提振了產業發展信心,醞釀了產業發展轉機;不斷推進的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戰略促進了新需求的產生,孕育了新的市場機會。中國政府4萬億基礎設施投資、促進經濟增長十項措施以及即將出台的電子信息產業振興規劃等一系列組合拳的實施必將帶動政府、交通、能源、銀行、製造等重點行業的IT應用增長;綠色發展日益成為IT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路徑以及IT企業應對挑戰、轉型提升的可靠選擇,有利於拉動市場對計算機、軟體、通信等產品與服務的綠色化需求。挑戰與機遇並存,困難與希望同在,2009年中國IT產業必將面臨新一輪的深刻變革。
為此,2009年2月18日,2009中國IT市場年會(ITMC2009)在北京香格里拉大飯店隆重舉行。本屆年會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集團)主辦,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承辦,以「轉折·信心·綠色發展」為主題,匯集政府官員、知名學者、企業領袖、IT用戶、投資專家、新聞媒體等國內外各界人士一千六百餘人,縱論產業大勢,共商發展之道,推動中國IT產業和諧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領導、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黃衛平教授、賽迪顧問專家、富士通、用友、微軟、東軟、長城計算機等各界代表分別在大會上做了精彩發言,就新形勢下中國IT市場的發展趨勢和發展對策進行了深入分析,與大會代表分享了他們對政策環境、行業走勢、技術融合、綠色發展等要素的分析結果與權威觀點,為國內外IT企業制定發展戰略提供了可資借鑒的閃光思想。
本次年會,賽迪顧問做了2場精彩的主題演講,詳細闡述了我國IT整體市場以及消費IT、行業IT等重點、熱點細分行業的發展現狀,預測了我國IT市場的未來發展趨勢。年會上,賽迪顧問共計發布2008-2009年中國行業與市場研究年度報告305種,充分展現了賽迪顧問對中國IT市場及其相關產業的深刻理解與把握。透過專業而精準的數據,賽迪顧問全面描繪了2008年中國IT產業與市場的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發展策略與發展建議。富士通、用友、微軟、浪潮、東軟、長城計算機、賽貝斯、紫光、廈門科華等業界代表則分別從不同角度對當前IT產業各個領域的應用與創新進行了詳細介紹,並推出了一系列應用解決方案。
作為國內IT產業首屈一指的大型專業盛會,IT市場年會是政府、企業、用戶、學者、研究人員、投資機構等6大生態子系統進行溝通交流的最佳平台,為國內外IT企業尋找合作夥伴、共商未來發展之道提供了有力幫助。此外,IT市場年會還有效地推動了IT產業各細分領域鏈條環節之間以及各細分產業鏈條之間的良性互動,有助於促進產業之間交流探討中國IT產業的未來綠色發展之路,對推動中國IT產業與市場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貳』 明源雲采購的歷史
2014年4月20日明源再度起航,陽光采購平台明源雲采購成立。
2014年6月13日明源雲采購走進綠地商版城,《探討電商時代采權購變革》
2014年6月18日明源雲采購正式上線。
2014年6月26日明源雲采購總經理周孝武攜灣田國際開展《房地產采購管理精品沙龍》。
『叄』 跪求 項目采購管理的歷史、現狀、發展趨勢分析,求大神!謝謝!
呵呵 你的命題太大,不是三兩句可以說清楚。
建議你去圖書館,找些資料,做足功課,完成這個論文。
如果具體到某一個問題,可以提出來,共同探討。
『肆』 采購的發展趨勢
采購面臨的挑戰:1、 降低采購總成本的壓力:企業已經進入微利時代,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賺錢不容易,於是企業管理者將成本壓力分解到采購人員身上,而采購人員必須在降低成本的基礎上還要保證采購品的質量,這不得不說是面臨的一大挑戰;2、 采購從業人員自身素質的挑戰:采購人員已經不單純是買東西的角色,在企業高速發展的今天,甚至要求采購人員成為各自行業內的專家,專業知識、物流知識、外語水平、組織協調能力等等,能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滿足企業的需求,對采購人員來講也是一大挑戰。
所以現將從以下幾方面談采購的發展趨勢:
一、在采購管理方面
趨勢一:電子商務化
趨勢二:.戰略性成本管理
趨勢三:戰略采購
二、從采購人員方面:
至於采購人員未來的職業生涯發展,有多條職業通道可供選擇:一,走管理之路,做一個職業的采購經理人,現在的職業采購經理人的報酬不菲;二,升級采購到做供應鏈管理,供應鏈管理在製造企業中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地位,也會有豐厚的報酬;三,自主創業,采購工作最大的優勢就在於接觸的人多,了解的信息多,如果你能把握和利用好這些資源,自主創業並非難事。
三、從企業采購方面:
一.企業和供應商在技術上要不斷創新更新,加大各自的科研技術,在技術領域有新的突破。與此同時,利用最尖端的技術來尋找新的廉價的原材料,零部件替代原有的原材料零部件。
二.企業采購部門在供應鏈、物流這一塊加強管理,使管理很細化,時刻和供應商溝通、談判,協調處理在這期間發生的各種問題,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在不影響本企業利益的情況下,和供應商處好關系,同時來達到自己企業的目的。
三.有的供應商和我公司業務往來歷史很長,其供應商的生產、倉儲、運輸能力及質量保證情況符合我公司的規定。相互建立在一個誠信的平台上,此時和供應商的業務往來就可以通過網路網上下訂單,網上跟蹤訂單,通過貨運公司網上收貨,網上銀行付貨款。辦公五指化、無紙化等工作方式。來提高我公司采購部門的工作效益。
四.網上貿易成為國際采購的主流 當前,B2B的市場環境是整個電子商務市場中發展最好的,現在歐美企業的60%商品都是通過網上采購而得。
五.減少供應商數量:供應商數量太多,會讓采購人員難以應付,而且供應商越多,安全隱患就越多,產品質量就越難把控。集中采購不但能獲得更有優勢的價格,對質量管理、售後服務、跟蹤,甚至辦公成本等方面都有很大幫助。
采購是成本管理的核心資源——利潤源泉;是供應鏈管理過程的主導力量;是企業產品質量的基本保證;是促進產品開發、生產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們應當順應采購的發展趨勢,不斷的改進不足之處,以發揮出采購的最大的作用。
『伍』 我國政府采購的發展歷程
改革開放,讓百業待興的中國啟動了計劃經濟向
市場經濟邁進的步伐。在這一社會經濟轉型過程中,我
國的財政體制也與時俱進地發生著變化。其中,財政管
理重點由收入管理向支出管理的轉變,無疑使我國的
財政管理水平駛入了快速發展的
「
快車道」,而政府采
購
、
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則成為引領財政支出管理
體制改革的
「
三駕馬車」,為我國財政事業的發展注入
了新的活力。對於我國來說,政府采購是一個僅僅「十
幾歲的孩子」,不過它的迅速成長則成為了我國改革開
放成就的見證
。
一
、
我國政府采購發展歷程回顧
我國政府采購自
1996
年開始政府采購工作試點
以來,已經走過了十二個年頭。比起西方政府采購制度
200
多年的歷史來說,我國政府采購制度還很年輕,在
制度建設、規模數量、采購范圍等方面還存在很多問
題。不過雖然我國政府采購起步晚,但回顧過去十多年
來我國政府采購制度從無到有
、從幼稚到相對成熟的
歷程,我們卻不得不為其成長速度之快而驚嘆。
(
一
)
政府采購規模範圍迅速擴大
,
取得較好的經
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
政府采購規模範圍迅速擴大
首先,從政府采購資金規模來看,我國自實施政府
采購制度以來,政府采購資金規模呈現出不斷上升的
態勢(具體數據見圖
1
)。據有關部門統計,
1998
年至
2007
年,我國政府采購每年的絕對值增長額都在百億
元以上,已從
1998
年的
31
億元增長到了
2007
年的逾
4000
億元。開展政府采購的十多年來,全國政府采購規
模增長勢頭強勁,彰顯出政府采購規模進一步增長的
巨大潛力
。
其次,從我國政府采購范圍來看,我國自開展政府
采購以來,采購范圍從以貨物類為主,逐步擴大到貨
物
、
工程和服務三大領域,並且這三大領域政府采購清
單的產品范圍也不斷擴大。
2.
政府采購經濟和社會效益日益顯現
一方面,政府采購經濟效益明顯提高。據國家發改
委公布的數據顯示,
2002
年至
2007
年我國政府采購資
金年節約率為
11%
,累計節約財政資金
1800
多億元。
另一方面,政府采購社會效益明顯。比如:依法采購的
思想觀念和工作作風正在形成「,暗箱操作」行為得到
一定的遏制,自主創新企業得到支持,節能產品生產和
消費活動得到鼓勵等等。
(
二
)
政府采購活動逐步規范
1.
政府采購法制建設不斷完善
2002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的頒布,標
志著我國政府采購工作真正進入了法制化、規范化的
軌道。六年來,規范政府采購活動的法律制度建設從沒
有停歇過,財政部先後制定了
《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
標投標管理辦法》、《政府采購評審專家管理辦法》、《政
府采購代理機構資格認定辦法》等配套規章和
規范性制度
30
多個,初步建立了以《政府采購
法》為統領的政府采購法律制度體系。
2.
政府采購機構設置、職責分工更加合理
《政府采購法》頒布實施後,中央和地方各級
政府根據法律法規的要求,紛紛開展政府采購
「采管分離」改革,取得了明顯的成效,逐步實現
了管理職能與操作職能的分離,基本建立了中央
和地方政府采購專門管理機構和操作機構
。同
時,政府采購管理機構
、
采購單位和集中采購機
構三者之間的工作職責分工日趨合理,
「
管采分
回顧我國政府采購發展歷程,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
———
- 3-
『陸』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發展歷史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是由國務院批准設立、受國家經貿委業務指導、民政回部社團登記管理的具有社團法答人資格的全國性行業組織,是由全國性或省、自治區、直轄市、副省級城市物流和生產資料流通專業社團,各種經濟成分的生產資料流通企業、物流企業、批發市場以及相關的科研、教學單位自願聯合組成的全國性行業組織,現有會員400多家。
『柒』 有誰知道招投標的歷史由來
招標投標最早起源於英國。
自二戰以來,招標投標影響力不斷擴大,先是西方發達國家,接著世界銀行在貨物采購、工程承包中大量推行招標投標方式,近幾十年來,發展中國家也日益重視和採用招標投標方式進行貨物采購和工程建設。招標投標作為一種成熟的交易方式,其重要性和優越性在國內、國際經濟活動中日益被各國和各種國際經濟組織廣泛認可,進而在相當多的國家和國際組織中得到立法推行。
我國最早於1902年採用招標比價(招標投標)方式承包工程,當時張之洞創辦湖北皮革廠,五家製造商參加開標比價。但是,由於我國特殊的封建和半封建社會形態,招標投標在我國近代並未像資本主義社會那樣以一種法律制度形式得到確定和發展。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期間,我國實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在這一體制下,政府部門、公有企業及其有關公共部門基礎建設和采購任務由主管部門用指令性計劃下達,企業的經營活動都由主管部門安排,在這種體制下根本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採用招標投標。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國家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招標投標才得以應運而生。1980年,國務院在《關於開展和保護社會主義競爭的暫行規定》中提出,"對一些適應承包的生產建設項目和經營項目,可以試行招標投標的辦法",揭開了中國招標投標的新篇章。
『捌』 中國物資采購網的[發展歷程]
1996年
--「江蘇省物資商務信息網」(現「中國物資采購網」)上線運行。
1997年
--「江蘇省物資商務信息網」被原國內貿易部評為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4年
--「中國物資采購網」改版,成為物資流通領域門戶網站。
2006年
--成為商務部重要生產資料市場監測系統。
2007年
--成為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全國生產資料市場監測預警系統。
4月 信息中心正式成為省鋼貿商會常務副會長單位
5月 信息中心正式成為省鋼貿商會常務副會長單位
7月 我中心已順利簽訂「江蘇惠隆公司「的網路信息化建設協議
11月 「迅傑生產資料網上電子交易系統」獲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2008年
--中國物資采購網鋼鐵交易中心正式上線運行。
6月 徽商集團汪奇虎副總一行蒞臨公司參觀交流
7月 我公司黨支部榮獲「先進基層黨組織」,江蘇省領導王宏民前來視察我公司
9月 南京日報大幅報道鋼鐵交易中心, 首屆鋼鐵交易中心會員培訓會順利召開, 鋼鐵交易中心進駐攀寧東晟
10月 鋼鐵交易中心進駐中儲股份, 鋼鐵交易中心南京市場培訓會順利召開 , 鋼鐵交易中心應邀參加不銹鋼盛會
11月 鋼鐵交易中心新增代理交易業務並實現首筆成交 , 交易中心第二筆代理交易業務順利完成
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 ■ 中國物資采購網新版正式上線 2012-11-29 ■ 鋼鐵電子交易中心喜獲中央財政扶持 2012-08-15 ■ 本網南京鋼市沙龍分析研討會順利召開 2012-06-14 ■ 趙明慎董事長被聘請為《金屬材料電子商務平台建設與管理規范》評 2012-04-27 ■ 2月16日省發改委服務業處張瑞麗處長一行蒞臨本網指導工作 2012-02-16 ■ 我公司趙總受邀參加香港亞洲金融論壇 2012-02-02 ■ 我公司趙總受邀參加南鋼弘眾鋼筋焊網新春答謝會 2012-01-16 ■ 趙明慎董事長在江蘇電子商務發展研討會上介紹鋼鐵電子交易中心的 2011-11-18 ■ 我交易中心同中國工商銀行江蘇分行簽訂銀商轉賬合作協議 2011-09-21 ■ 五礦發展公司創新拓展部總經理朱京昌一行考察鋼鐵電子交易平台 2011-08-20 ■ 4月19日江蘇省政府領導蒞臨本網視察工作 2011-05-04 ■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首席顧問丁俊發蒞臨本網 2010-09-15 ■ 中心安徽市場推廣會召開 2010-09-10 ■ 江蘇省商務廳市場運行調節處江志平處長一行視察中國物資采購網 2010-09-01 ■ 中國物資采購網與中信銀行深化合作 2010-08-10 ■ 中心各地分市場負責人展開重要會晤 2010-08-10 ■ 公司舉辦「2010年鋼鐵產業高峰論壇」獲得圓滿成功 2010-05-25 ■ 鋼鐵電子交易中心安徽市場正式運行 2010-04-19 ■ 近期鋼市形勢分析會在無錫召開 2010-04-19 ■ 近期鋼材市場形勢分析會在寧成功召開 2010-04-09 ■ 徐州市場推介會成功召開 2010-03-22 ■ 2010年新春聯歡會完美落幕 2010-02-10 ■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視察公司工作 2010-01-21 ■ 鋼鐵交易中心推出「可議價」交易模式 2009-07-09 ■ 我公司取得「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證書」 2009-07-06 ■ 本網鋼勢研討會鹽城召開 2009-06-15 ■ 我公司連續四年被評為「重合同守信用企業」 2009-06-09 ■ 南京幕燕物流造訪鋼鐵交易中心 2009-05-14 ■ 鋼鐵交易中心成功案例報道 2009-05-14 ■ 采購網鋼鐵交易中心第三批交易員培訓交流會昨順利召開 2009-05-14 ■ 本網赴徐州參加研討會 2009-03-23 ■ 熱烈慶祝中心發盤資源破萬 2009-03-12 ■ 本網與中儲經銷分公司會晤 2009-02-20 ■ 1月12日公司鋼鐵交易中心正式開通 2009-01-14 ■ 2009新春聯歡會勝利召開 2009-01-14
『玖』 采購的發展歷程和趨勢
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至今,我國的政府采購無論是制度建設還是市場擴張,用「飛速發展」四個字來形容,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不過分的。從財政部國庫司統計的數字看,自1998年至2003年,政府采購規模從31億元人民幣增加到1659億元,平均每年遞增138%。我國的有關制度和法規的建設也在短短的幾年間,從無到有,不斷完善。我們已經有了比較多的經驗積累,應該進行一次全面的總結回顧,以便使我國的政府采購在今後能步入更加理性化和科學化的發展道路。
一、我國政府采購市場規模達到空前的水平
分析市場規模主要是按照種類統計匯總和按照部門統計匯總兩種方式。由於我國的經濟統計系統中還沒有專門對政府采購進行單獨統計,所以只能通過部門從事的政府采購匯總中分析政府采購規模。目前,除了財政部正式統計和發布政府采購的數據之外,我們還必須注意到其他部門沒有納入統計數據中的政府采購。所以,這里分析的政府采購市場,包括財政部方面的、使用財政性資金進行的政府采購和對其他部門估算出的政府采購規模。
我國的政府采購可從財政資金使用、基本建設和體制改革三方面反映市場的規模:
1、使用財政性資金的政府采購。
國內目前的政府采購統計數字僅限於使用財政撥款的項目:1998年,我國政府采購量為31億元,1999年為130億元,比上一年增長3.2倍。2000年為328億元,比前一年增長1.5倍。2001年653億元,比前一年增長1倍.其中,中央單位采購突破100億元。2002年約1000億元,比前一年增長53%。其中,中央單位為200億元,地方800億元。2003年為1659.4億元比前一年增長65%。(平均每年增長138%)其中,採用公開招標方式的采購為949.7億元,佔全國政府采購規模的57.2%。
2、基本建設方面的政府采購
基礎設施是我國經濟建設的重點領域,也是經濟發展的「瓶頸」。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每年增長幅度快於GNP的增長,也快於城鎮居民人均生活費的增長。我國的基礎設施的建設主要表現在交通、通訊設施的建設上。如,90年代以來,「國家不斷加大對公路建設的投資力度,公路建設規模和投產規模以驚人的速度增加」,「1998年以來,每年投資都在3000億元左右」。12001年,舉世矚目的青藏鐵路開工建設;長途光纜線路長度從990年的3334公里增加道003年的近55萬公里;1998年以來,開展了新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水利建設,完成了長達3576公里的長江干堤和1731公里的黃河下游提防加固工程;2002年底,南水北調工程開工;2003年,長江三峽工程順利實現水庫初期蓄水、首批發電機組發電。2002年-2003年,國家在西部地區新開工了一批重大工程,投資總規模7700多億元。
主要基礎設施采購金額的計算,可以從我國每年的固定資產投資方面以及國債發行的數量上來反映。
2000年-2003年的4年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率分別為10.3%、13%、16.9%和26.7%。近年來,我國每年的公共建築額約為1000億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指出,「城鄉住房和公共工程到2000年時,按1995年價格計算,建築業增加值達到5000億元以上」,即每年增加1000億元。這意味著,我國固定資產投資每年增長平均2倍於國民經濟的增長水平。
1998年最初開始發行國債,1000億元全部用於基礎設施建設。98年以來我國已連續6年發行長期建設國債,平均每年發行1300億國債,用於加強基礎設施建設。(99年發行國債1100億元,2000年、2001年和2002年各發行1500億元,2003年1400億,2004年1100億元)。長期建設國債主要用於增加基礎設施投資,同時也加大了對西部開發和生態環境建設的投入。
此外,我國通過政府貸款和國際金融組織的貸款取得建設資金。我國把這些外國政府貸款用於建設基礎設施,項目包括電站、大型化工項目、各省市的電話基礎傳輸設備、鐵路、港口、機場、地鐵。而貸款機構一般要求利用國際招標進行采購,這實際也屬於政府采購市場的范圍。
3、政府采購用於經濟體制改革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招標一直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有效措施之一而在各行各業加以推行:首先是農村的土地承包經營招標,後來是企業、商業的競爭招標承包,到近年來的反腐敗運動,強調減少政府行政審批制度,擴大招標的運用范圍。90年代至今,我國進行了大規模的政府采購改革,利用競爭和透明的辦法開創政府采購的新機制。例如,除了葯品采購、政府部門公務用車採取招標的辦法,救濟糧的采購也採用了招標的辦法。
二.大力進行制度建設,推進政府采購的公開與透明
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後的8年來,一直從各個角度推進政府采購的透明化。一是不遺餘力地推動《政府采購協議》在其成員方中的加入運動;二是建立政府采購透明化工作組形成和完善《政府采購透明化協議》的條款;三是通過《服務貿易總協定》中的有關條款的修改,將政府采購服務貿易自由化。
《政府采購協議》把透明度原則規定在協議第十七、十八和十九條中。主要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即:政府采購規則和程序的公開;政府采購政策、法規和措施的公開;政府采購信息傳遞的渠道的一致性;有效的監督機制和審查機制。《政府采購透明化協議》要求公開采購信息、政府采購規章與法律,采購程序和質疑訴訟機構、渠道等。但所有這些,都是在參加方簽字和承諾條款的基礎之上的。也就是說,只有參加了《政府采購協議》的成員方才有義務執行該條款;只有《政府采購透明化協議》對所有WTO成員方都適用之後,我們才有義務執行政府采購透明化的規范。
按照我國《政府采購法》規定,公開招標是主要的采購方式。以法規的方式要求做到如此大的透明力度,這在世界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是不多見的。我國在2004年頒布的《中央預算單位2004年政府集中采購目錄及標准》中規定:無論是政府集中、部門集中采購還是單位分散采購,單項或批量采購金額達到120萬元以上的貨物或服務項目,200萬元以上的工程項目,都要採用公開招標采購方式。120萬元以下50萬元以上的貨物和服務項目、60萬元以上的工程項目,可以實行公開招標,也可以依據政府采購法規定選擇相應的采購方式。
另外,我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承諾,按照透明度原則進行我國的政府采購。因此,入世三年來,我國政府采購的公開與透明比過去任何一個時期都要徹底。2003年,我國在指定媒體上發布的政府采購公告數量比2002年增加了一倍,由5000條增加到10238條。
三.國際形勢和WTO新動向預示著我國政府采購的發展方向
我國是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組成部分,隨世界潮流而動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也是政府采購發展的必然規律。作為WTO的成員方,我國今後將面臨《政府采購協議》的加入問題,也將面對《政府采購透明化協議》的內容達成問題。
未來的《政府采購透明化協議》是美歐為首的發達國家強力推動下的產物。雖然《多哈宣言》聲明《政府采購透明化協議》僅局限於透明化問題,沒有市場准入要求,但推動這個議題的主要國家已明確表示,其最終目標是在WTO的框架內完全融合世界政府采購市場。《透明化協議》只是將政府采購多邊化的一個跳板,這個《協議》簽訂後,再將《協議》的適用范圍擴大從透明化擴展到其他領域,最後擴展到市場准入,實現外國公司的最惠國待遇和國民待遇。
《政府采購透明化協議》可能包含的內容主要是協議未來條款的基石。這12個要點分別是:政府采購透明化的定義和協議的適用范圍;政府采購透明化協議規定的采購方法;本國法律和程序信息的公布;采購機會、招標和資格審查程序;期限;采購商資格審查決定的透明化;授予合同決定的透明化;國內審查程序;與透明化相關的其他事務;公告(向外國政府提供的信息);WTO爭端解決機制;技術合作及發展中國家特殊和差別待遇。其中對我國利益影響較大的未來條款主要集中在:適用范圍、國內審查程序、信息技術、反賄賂和反腐敗、WTO爭端解決機制、技術合作、發展中國家特殊和差別待遇等方面。
2004年7月31日,世界貿易組織主要國家的部長和常駐代表們經過兩周極度緊張地連續談判,對新一輪多邊談判做出了一攬子決定。8月1日WTO召開總理事會正式會議批准生效《多哈工作綱要》(DohaWorkProgram)。該計劃最終確定了「多哈發展議程」的行動框架和具體內容,決定,《多哈部長宣言》中提出的貿易與投資、貿易與競爭政策和政府采購透明化將不是《工作綱要》的組成部分,不屬於多哈回合談判內容。也就是說,政府采購透明化問題被正式排除於「多哈回合」之外。
政府采購透明化是將政府采購納入世界貿易自由化范疇的重要步驟。但現在看來,由於出台的條件並不成熟,加之發展中國家的極力反對,協議註定不可能在2005年出生。這對我國或許是一件好事,可以有更充分的時間做好相應的准備。
但是,政府采購市場的封閉現狀已經不適應當代經濟全球化形勢,阻礙世界貿易自由化進程。無論如何,達成《政府采購透明化協議》已經是WTO的既定目標。占據各國GDP15%的政府采購市場對任何一個國家都具有強大的吸引力。獲取更多的國外政府采購市場可以加快經濟發展,也符合我國的長遠利益。當前,我國應認真研究《政府采購協議》的條款和內容,分析《協議》的內容及可能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產生的影響,盡早提出相應的談判對策和方案,為加入該協議作好充分的准備。我們應認真研究《政府采購透明化協議》的國際進程,追蹤工作組商談的進展情況,並及時調整我國有關的法律、規章、操作程序,盡早利用現代化手段採用電子商務技術,使我國的公共市場在國際競爭環境中健康地發展。
『拾』 求采購的發展歷程和趨勢 論文
采購制度演變與未來發展趨勢
發布日期:2008-01-18 14:29:33 來源:
政府采購從隨意購買到制度約束,能夠體現「三公一優」的原則,並且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一個重要領域,經過兩個多世紀的探索、實踐、規范、再上升為理論,形成制度。各國政府從中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驗,成為人類的共同財富。
倪東生北京物資學院碩士生導師,財政部政府采購注冊專家,《中國物流發展報告》(2002)、《中國物流年鑒》(02、04、05)政府采購專題作者,北京高校國際化采購與供應方向專業建設研究課題與實踐負責人。編、著有《生產供應管理》、《政府采購的有效運作》等書籍。主要從事《政府采購的理論與實務》、《項目管理》、《技術經濟》、《科技與創新》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我國的政府采購就是在這樣的基礎和歷史背景下,形成今天的局面。時至今日,我國政府采購改革已從局部推廣到全國,從單一工程或貨物采購拓展為三大類內容。采購規模總額從十年前的不足掛齒,到1998年的31億,再發展到現在將近4000億元的規模,政府采購制度改革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追溯制度改革的起源
關於我國政府采購改革的起源,說法不一。若從財政部全面推行政府采購制度和試點工作算起,可以將1996年深圳市被確定為政府采購試點城市作為起點。1997年元月,深圳市有關部門通過邀請招標和服務競爭的方式,選擇了兩家保險公司為政府公務車提供統一保險服務,這一標志性事件被作為財政部門政府采購制度改革的起源。
從地區財政自發性工作分析來看,應該是1995年上海市對財政專項資金安排的設備購置,當時採用的是政府采購的辦法。
實際上,從國際上對政府采購職能的規范和其所轄的范圍來看,我國現代政府采購改革的起源應前移至公共、基礎設施工程的招標投標活動。因為這一過程符合現代社會政府采購的目標、程序、方法、原則、范圍以及資金的本質來源和有關制度安排。
由此看來,我國具有現代意義的政府采購活動,最早應始於1980年10月17日,國務院在《關於開展和保護社會主義競賽的暫行規定》中首次提出,為了改革現行經濟管理體制,進一步開展社會主義競爭,「對一些適於承包的生產建設項目和經營項目,可以試行招標投標的辦法」。
1981年間,吉林市和深圳特區率先試行工程招標投標,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84年9月18日,國務院頒發了《關於改革建築業和基本建設管理體制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提出「大力推行工程招標承包制」,於1999年又通過《招標投標法》。不過應該肯定的,是政府采購這一制度在國內建立規范體制與法律體系,形成不可逆轉的大氣候,還得靠財政部近十年的推動、組織和協調。
1997年,國務院政府機構改革出台後,財政部多次與世界銀行、世貿組織、亞太經合組織的專家進行聯系,收集了大量的資料,組織了兩個考察團赴英國、比利時、法國以及歐盟總部,全面了解、學習這些國家和組織的政府采購情況,掌握了第一手資料。並進行了國內專題調研和1998年政府采購試點工作的統計分析,比較系統地建立了我國政府采購制度的框架體系和機制,真正以現代公共行政管理理念、方法,比較系統地奠定了為公共財政制度推進的政府采購制度。
1999年,財政部制定頒布了《政府采購管理暫行辦法》及兩個配套辦法:《政府采購招標投標管理暫行辦法》和《政府采購合同監督暫行辦法》。隨後,又頒布了另一個配套辦法——《政府采購資金管理暫行辦法》,2000年6月,設立了國庫司政府采購處。這樣基本形成了推動政府采購試點工作的原則框架。
采購客體范圍拓寬
目前,我國的政府采購工作已由初創階段、法制化階段向國際化推行階段過渡,從2003年1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正式實施《政府采購法》。政府采購范圍已由貨物采購擴大到工程及服務領域。貨物采購由單一的公務用車逐步擴大到計算機、辦公用品、醫療設備、電梯、家電等多種標准商品。工程采購的主要項目包括建築物、房屋修繕、市政工程、環保綠化、水利、防洪、交通運輸、裝飾工程等。服務采購項目主要包括印刷出版、信息系統的開發設計、車輛保險、會議接待、汽車加油、維修與租賃、工程設計、建築設計等。
良性發展中仍有不足
我國政府采購制度起步雖晚,但進步很快,跨越了國外發達國家兩百多年商品經濟、行政管理和法制化的歷程,在較短的時間里形成了比較健全的政府采購制度,成績值得肯定。但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應看到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如體制上的缺陷、經驗上的不足,找出差距。當前,在政府采購制度建設與實踐中有如下問題需要引起各方的注意:
「陽光采購」意識欠缺目前,在政府采購執行過程中,我國社會公眾普遍在商品采購意識、行為、程序、細則、經驗的積累和「度」的把握上與世界發達國家社會公眾存在差距。這是一個工作理念問題、商品意識問題,也是文化、行為習慣以及世界觀的體現。
長期以來,部分人習慣於心領神會,按潛意識做事,情緒化管理,缺乏社會責任、缺少公共行為與利益准則、淡漠服務意識、不自覺遵守商業規則和慣例,忽視主體利益、忽略代際公平,沒有意識和能力改善系統與環境對工作的影響,常常片面行事,指望外界力量的出現與干預。這些文化和習慣使得某些社會公眾與政府管理者在政府采購中注重形式和政績,注意眼前和局部利益,保護集團利益、地區利益、壟斷利益,使得政府采購法律在區域、部門、體制、時間、空間、系統上分割,法律尊嚴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社會誠信與文明發展受到制約。
制度設計有待平衡政府采購制度體制設計上缺少對權力擁有者自由裁量的限制以及對強勢利益的制衡。另外,對於政府采購信息的對稱性安排、人才隊伍的培養與建設、現代采購手段和供應模式以及商品特性和把握,專家的公共行為素養、責任和技術資格等方面還需要盡快完善和提高,以實現與國際通行規則和運行機制的接軌。
政府采購不僅是一個采購活動、一部法律安排、一項體制設計,還應是政治、經濟、科技、教育、管理與文化的改善、運行與實踐。根據中央與國務院的安排,2007年底,我國政府將開始加入GPA談判。
為了做好這項「陽光事業」,筆者建議,全面、全過程、全體相關人員應系統地改進政府采購制度,再造適合創新社會實現的公共財政支出管理流程,強調運行效果與水準,注重貨物、工程、服務的生命周期性能、質量、時間、成本、范圍。強化主體責任和意識,由職能管理轉變為對國家競爭力和社會進步的服務、對納稅人的服務,實施與企業同步效率,適應信息社會節奏的精益化政府采購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