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河北名勝古跡(要具體介紹)
趙州橋簡介
天下聞名的趙州橋位於歷史文化名城趙縣,它是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橋,建於隋代開皇年間(581-601),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被譽為"華北四寶之一"。趙州橋是一座弧形單孔石拱橋。橋全長64.4米,拱頂寬9米,兩端寬9.6米,跨徑37.38米在橋兩端的石拱上,辟有兩個券洞,這種結構叫"敞肩拱",拱矢高7.23米。這些敞開的小拱在減輕橋身的重量同時,又起到減少流水沖力的作用。這在當時是世界橋梁中的首創。千百年來,民間均傳說是神仙祖師魯班修建的,其實,它是出自工匠李春之手。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對趙州橋進行了修繕,成為旅遊觀光的勝地 。
趙州橋又名安濟橋,建於隋大業(公元605-618)年間,是著名匠師李春建造。橋長64.40米,跨徑37.02米,是當今世界上跨徑最大、建造最早的單孔敞肩型石拱橋。因橋兩端肩部各有二個小孔,不是實的,故稱敞肩型,這是世界造橋史的一個創造(沒有小拱的稱為滿肩或實肩型)。
趙州橋距今已1400年,經歷了10次水災,8次戰亂和多次地震,特別是1966年邢台發生的7.6級地震,邢台距這里有40多公里,這里也有四點幾級地震,趙州橋都沒有被破壞,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說,先不管橋的內部結構,僅就它能夠存在1300多年就說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災大水淹到橋拱的龍嘴處,據當地的老人說,站在橋上都能感覺橋身很大的晃動。據記載,趙州橋自建成至今共修繕8次。
在主拱券的上邊兩端又各加設了二個小拱,一是可節省材料,二是減少橋身自重(減少自重15%),而且能增加橋下河水的泄流量。
1979年5月,由中國科學院自然史組等四個單位組成聯合調查組,對趙州橋的橋基進行了調查,自重為2800噸的趙州橋,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層石條砌成高1.55米的橋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這么淺的橋基簡直令人難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時還認為這只是防水流沖刷而用的金剛牆,而不是承納橋券全部荷載的基礎。他在報告中寫道:
「為要實測券基,我們在北面券腳下發掘,但在現在河床下約70-80厘米,即發現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石共五層,共高1.58米,每層較上—層稍出台,下面並無堅實的基礎,分明只是防水流沖刷而用的金剛牆,而非承納橋券全部荷載的基礎。因再下30-40厘米便即見水,所以除非大規模的發掘,實無法進達我們據學理推測的大座橋基的位置。」
為了保護趙州橋,上世紀末在趙州橋東100米處新建的橋梁,其結構還是沿襲趙州橋,只是主拱上的小拱數量增加到一邊5個。 滄州鐵獅子是我國最大的鑄鐵文物,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7年河北省開始舉辦的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其金獅、銀獅、銅獅獎杯和以雄獅作圖形的節徽,其原意來源和圖案範本就取自和選自滄州鐵獅子。如今,滄州鐵獅子已是聲名遠播,在國內外有很高的知名度,它作為中國的象徵和友誼的使者,為國家爭得了榮譽。
滄州鐵獅子,當地又稱作「鎮海吼」,它位於滄縣舊州城內,坐落在原開元寺前。關於鐵獅子的確實來歷,有許多說法,古今不一。據《滄縣志》記載,相傳周世宗北征契丹罰罪人所鑄,「以鎮州城」。可是,後來的考據家分辯說,周世宗素不信佛,罰罪之說不足信。流傳廣泛又比較合乎情理的,是當地一個有名的傳說。古時滄州一帶濱臨滄海,海水經常泛濫,海嘯為害,民不聊生,當地人為清除這無情的水患,自動集資捐錢,請當時山東有名的鑄造師李雲鑄此獅以鎮遏海嘯水患,並取名「鎮海吼」。獅身外面鑄有捐錢者的姓名,一般認為此說比較可信。
話說古時候,滄州一代瀕臨大海,海中有一條妖龍,時時興風作浪,海水上漲,淹沒了大片農田,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這一天,五台山的文殊菩薩路過滄州,見到此情此景,慈悲心腸大發,於是就派自己的座騎獅下界降伏妖龍,座騎獅來到海邊,大吼三聲,逼出妖龍,一獅一龍就這樣斗在一起,直殺得天錯地暗,日月無光。大戰三天三夜,妖龍逐漸體力不支,座騎獅瞅准一個破綻,撲了上去,咬住妖龍的脖子,妖龍慘叫一聲,掙脫獅品逃回海中,再也不敢興風作浪,於是滄州便又恢復了太平。人們為了紀念這只為民除害的獅子,便仿照它的樣子鑄造了這只鐵獅子,還給他起了一個響當當的名字「鎮海吼」。
鐵獅鑄造的年代和鑄造師,皆鑄造於獅身。獅頸右側有「大周廣順三年鑄」七字,右肋有「山東李雲造」五字。按大周(北周)廣順三年即公元953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這一件我國最大的鑄鐵藝術品,其體態究竟有多高大?獅身高3.8米,頭部高1.5米,通高5.48米,通長6.5米,身軀寬3.17米。其總重量是多少?原來,傳說鐵獅總重量約40噸,1984年為保護獅身為其移位時,經過准確稱量,鐵獅的總重量為29.30噸。鐵獅高大的軀體,面南尾北,昂首挺胸,怒睜雙目,巨口大張,四肢叉開,彷彿正疾走乍停,又好似闊步前進。其威武雄壯的氣勢,栩栩如生的姿態,與其頭部鑄有的「獅子王」三個大字,是多麼的相匹配呀!難怪歷代文人都為之贊嘆謳歌。清代文人李雲崢作《鐵獅賦》,贊美鐵獅「飆生奮鬣,星若懸眸,爪排若鋸,牙列如鉤。既猙獰而蹀躞,乍奔突而淹留。昂首西傾,吸波濤於廣淀;掉尾東掃,抗潮汐於蜃樓」,對鐵獅的雄姿和氣勢作了絕妙而生動的描述。
鐵獅裝束的鑄造工藝也堪稱奇絕。身披障泥(防塵土的墊子),肩負巨大蓮花盆,蓮花盆底部直徑1米,上口直徑2米,通高0.7米,可以拆卸下來。相傳這是文殊菩薩佛像的蓮座。獅身毛發呈波浪狀或作捲曲狀,披垂至頸部,胸前及臀部飄有束帶,帶端分垂於兩肩及胯部。此外,獅身內外還有許多鑄文,除前述鑄造年代和鑄造者、捐錢者姓名以外,頭頂及頸下還鑄有「獅子王」三字,腹腔內還有以秀麗的隸書字體鑄造的金剛經文,具有一定的書法、考古價值,可惜現在大都模糊不清,只有少數字依稀可辨認。
鐵獅精巧的鑄造工藝,確系我國鑄造工藝的一大珍品。但是,這件總重3萬公斤的鐵獅是如何鑄造的呢?據研究,這是古人採用一種特殊的「泥范明鑄法」,分節疊鑄而成的。鐵獅腹內光滑,外面拼以長寬三四十厘米不等的范塊,逐層壘起,分層澆注,共用范544塊拼鑄而成。憑1000多年前的手工冶鑄技術,能鑄造出如此龐然大物,足見其制模、冶煉、澆鑄工藝是相當高的,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鑄造工藝的高度成就。
1957年春天,當時的一位蘇聯專家來滄州參觀考察,當他看到鐵獅子威武凜然的形象和豪邁磅礴的氣勢時,非常欽佩並贊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和工匠的聰明才智。但當他發現由於多年風雨剝蝕,鐵獅多處傷殘,特別是因下巴損壞殘缺影響鐵獅造型時,感慨地說:「這樣的珍貴文物堪稱國寶,如果在我們國家是要受到加意保護的,我要天天去看它一趟,因為它可以引為國家和民族的驕傲。」
如何保護這件國寶,當地政府和各級文物部門一直都很重視,並採取了一些保護措施。但令人十分遺憾和不安的是,近年,鐵獅子開始出現開裂現象。目前鐵獅子軀干保存完好,但四肢均有程度不同的裂縫,由於風雨剝蝕,全身銹蝕嚴重。省、市文物部門已向全國徵集鐵獅子「醫療方案」,國家文物局甚至請來美國、英國、日本的專家,專程到滄州研究保護方案。我們期待著修復早日成功,以使鐵獅重振雄姿。
B. 河北的歷史
河北古稱冀州,舜分置十二州,河北為幽州。《禹貢》亦為冀州。《周禮·職方》曰幽州。
公元前15世紀,商王祖乙遷都於邢(今邢台市),經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至南庚遷奄,約130多年。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封召公之子於燕國,封周公之子於邢國,河北成為燕、邢之地。春秋時期河北省北部屬於燕國,南部屬於中山國、趙國和魏國、西北部屬代國。邯鄲和邢台曾是趙國都城。
秦始皇時期這里屬於巨鹿郡、邯鄲郡、恆山郡、齊郡、濟北郡、上谷郡、代郡、漁陽郡、右北平郡的地域。
西漢時河北屬幽州、冀州、並州小部分,幽州治所在薊(今北京市),冀州治廣川國(今河北冀州市舊城),並州則治晉陽(今山西太原)。東漢時屬幽州、冀州。三國時屬幽州、冀州。
北宋時南部屬河北東路和河北西路。明屬北直隸、山西小部分、韃靼小部分,仍屬中央直轄,天津開始設縣。
中華民國成立後,當時國民政府建都南京,今河北境域主要屬直隸省,後因直隸省名不符實,以地在黃河以北,於1928年改為河北省。
河北省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經過數千年的積淀,形成了豐富、獨特的文化,成為名符其實的文化資源大省。全省現有不可移動文物34046處,擁有長城、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廟宇、清東陵、清西陵等3項5處世界文化遺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8處,居全國第三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30處,居全國前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7項,居全國第二位;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400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91人,居全國前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260人。
河北擁有長城、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清東陵和清西陵3項世界文化遺產;擁有邯鄲、保定、承德、正定、山海關5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河北是長城途經距離最長、保存最完好、建築風格最具代表性的省份,境內長城遺存達2000多公里,老龍頭、山海關、金山嶺長城等長城精華均在河北境內。
承德避暑山莊是世界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其周圍的外八廟是中國最大的皇家寺廟群。清東陵和清西陵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墓群。趙州橋被譽為「世界拱橋之祖」,是世界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橋,迄今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
C. 河北有哪些名勝古跡
河北境內的歷史文物古跡遍布各地,有眾多等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世界文化遺產,是河北千年歷史文化的深厚積淀,也是河北的重要旅遊資源。
河北6大旅遊景點名勝古跡:
1.西柏坡,紅色旅遊區:西柏坡位於河北省平山縣中部,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的所在地。1947年5月,劉少奇、朱德率中央工委進駐西柏坡。1948年5月,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中央前委和解放軍總部到西柏坡與中央工委匯合。在這里,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召開了中國共產黨全國土地會議。
D. 講述河北歷史
河北歷史記事
河北省位於中國北部,環抱著中國的首都----北京,它東臨渤海灣,西依太行山,南部是肥沃的華北平原,北部是開闊的壩上草原, 全省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
史前時期的河北氣候濕潤,雨量充沛,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考古發掘證明,二百萬年前河北陽原縣馬圈溝就有了人類活動的足跡;在河北西北部的泥河灣盆地發現有距今一百萬年的古人類聚居遺址二十餘處;著名的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為我們揭示了距今五十萬年前中國猿人的生活情景;「許家窯人」(距今十萬年左右)則是從直立猿人向早期智人過渡的類型;「山頂洞人」(距今五萬年左右)屬晚期智人文化遺存的典型代表,除打制石器外,其遺址還出土有磨光、鑽孔的石器、骨器及裝飾品。
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在河北省分布廣泛,燕山南北、太行山東麓廣大地區分布著大大小小的許多原始聚落,尤以位於武安縣的磁山文化遺址最為突出。磁山文化遺址發現有房屋、灰坑、藏粟窖及大量石器、陶器、果核、粟等,這里的人們造屋定居、耕種稼穡、馴養牲畜,過著典型的農業定居生活。
距離今五千年前,河北各氏族、部落相繼進入父系氏族社會,並經歷著痛苦的氏族融合過程;發生在河北的三次激戰:涿鹿之戰、冀州之戰、阪泉之戰是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具有奠基意義的三次戰爭,戰爭的主要領袖黃帝和炎帝從此被尊為中華民族的始祖。
夏朝(2070 ----1600BC)的開國之君----大禹曾在河北進行治水工程。
夏之後的商王朝(1600----1046BC)即是由曾活躍在河北中、南部的一個部落發展、壯大而來。商朝的文明已達到相當水平,出現了發達的青銅製造業、釀酒業和雕刻業,並有了最初的文字。商朝前期曾在冀南、豫北一帶五遷其都,河北南部是商朝的王畿之地。河北其它各地也分布著許多方國和部落,位於藁城台西村的商代遺址中房屋、水井、糧倉、酒坊、墓葬坑都有遺存,並出土了青銅器、金器、玉器、卜骨等文物3000餘件。
西周(770---221 BC)是中華古典文明的全盛時期,周朝採取分封制,河北境地內的封國有燕、邢、孤竹、軝等,其中燕是西周的北土屏障,邢國是西周重要的諸侯國。
東周時期(即春秋戰國時期770 ----221 BC),經過爭霸戰爭,燕國、趙國、中山國成為河北大地上的三個強國。燕國國家殷富,貿易發達,冶鐵水平很高;趙國經過趙武靈王的改革成為當時中原地區強盛的大國;燕國的都城燕下都、趙國的都城邯鄲都是當時頗富盛名的大都會,出土的文物數量眾多、造型優美、製作精巧、技藝高超,向人們展示著昔日的輝煌。中山國是當時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中唯一一個可與中原諸國抗衡的國家,其都城及墓葬遺址出土的文物獨特奇巧、斑斕瑰麗,尤其是錯金銀虎噬鹿器座、錯金銀雙翼神獸、錯金銀四龍四鳳方案等文物精品,其造型之生動、結構之巧妙、工藝之高超令世人驚嘆不已。
秦代(221 ----206 BC),河北是朝廷的北疆重地。中國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出生於河北邯鄲,死於河北沙丘平台,他生前曾三次巡幸河北,並在秦皇島建有行宮,現其遺址有大量建築構件出土。
漢代(206 BC----220 AD),河北沃野千里,農業發達,人口稠密,是當時經濟發達的地區之一,特別是冶鐵業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滿城漢墓出土有灰口鐵、脫碳鋼、百煉鋼以及使用淬火工藝製成的鐵器。河北的漢代墓葬眾多,僅發掘的諸侯王陵就有趙王張耳、中山靖王劉勝、中山簡王劉焉、中山穆王劉暢和常山憲王劉舜等封王的墓,其中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墓出土了迄今發現最早、保存最完整的金縷玉衣;竇綰墓出土的長信宮燈造型優美、結構精巧,不僅可以調節燈光的照射角度、照射方向,而且還有吸煙除塵裝置,是世界上較早出現的環保型燈具;錯金博山爐精雕細鏤、精美絕倫,這些文物珍品都享譽海內外。
三國兩晉南北朝(220 ----589 AD),地處軍事要沖的河北,三百多年間先後存在過30多個政權。位於河北南部的鄴城,交通四通八達,城市布局嚴謹,城池巍峨,宮苑壯麗,成為當時的繁華盛都,先後有六個政權在此建都。鄴城近郊眾多王室貴族、豪門望族的陵寢,建造精緻,氣勢宏偉,有大量精美的文物出土,尤以墓室壁畫、陶俑最為突出。灣漳村的北齊帝陵,據專家推測可能是北齊開國皇帝高洋的陵墓,陵內墓道、
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後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得到了迅速傳播,鄴城是當時的佛教中心,城內寺廟林立,僧侶雲集,南北響堂寺石窟保存至今,窟內存有眾多精雕刻精美的佛像,涉縣中皇山的摩崖石刻也頗富盛名。
隋唐年間(581 ----907AD),河北是全國重要的農業經濟區,橫貫千里的大運河直穿河北,邢窯白瓷以冰雪之姿留名百世,趙縣安濟橋是現存最早的石拱橋,曲陽修德寺的石佛像精妙絕侖,滄州鐵獅子高大偉岸、雄健挺拔,至今風采猶在。「安史之亂」中,河北地區戰禍連綿,社會經濟受到極大破壞,並延及五代時期(907----960AD)。五代時期王處直墓出土的彩繪浮雕刻工精湛,彩繪絢麗,是難得的藝術珍品。
宋、遼、金(960 ----1234 AD)時期,河北一度處於北方少數民族契丹和女真建立的政權的統治下,其文化呈現出多元化的風貌。宋代瓷業昌盛,定窯是當時的五大名窯之一,其白瓷滋潤如玉,黑瓷深沉如漆;磁州窯則是北方最大的民間瓷窯,以白地黑花的釉下彩技術和朴實流暢的紋飾享有盛名,兩處遺址均有大量精美瓷器出土。宣化遼代墓葬中的壁畫內容豐富、造型生動,反映了遼代的社會風俗。井陘柿庄的金代墓葬壁畫則是對金代農村生活景象的描摹。
元、明、清(1271----1911 AD)三個王朝都建都北京,河北拱衛京師,成為畿輔重地,文化遺存非常豐富。位於河北北部的元中都遺址是保存較為完整的古代皇城遺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明代長城有2000公里穿越河北;長城東端的秦皇島山海關被譽為「天下第一關」;保定蓮池書院曾是清代北方的最高學府;清代皇家陵園東陵和西陵,山清水秀,陵墓壯觀,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清代夏都----承德避暑山莊及外八廟以獨特的園林勝景、宏偉廟群成為今日的旅遊勝地。
近代河北曾飽經戰火、歷盡滄桑,自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中葉的百餘年間,河北人民反抗侵略與奴役的斗爭風起雲涌,爭取民主與自由的斗爭波瀾壯闊,最終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徹底的解放。
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河北進入了空前發展的時期,今天的河北經濟騰飛、社會安定,呈現出一派繁榮昌盛的景象。河北這塊有著深厚歷史傳統和悠久文化傳承的土地,將擁有一個更加美好燦爛的明天。
資料來自 http://www.cncitymap.com/hebei/info06.shtml
E. 介紹河北民俗文化
蔚縣剪紙:蔚縣剪紙最早是用來貼在窗戶上的,作為一種裝飾或逢年過節辦喜事的喜回慶點綴,如今蔚縣剪紙已逐答步發展成為具有欣賞、收藏價值的民間藝術精品、國家級饋贈禮品。
武強年畫:武強年畫經過歷代藝人的苦心經營,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和流派,與天津楊柳青年畫、山東濰坊年畫、江蘇桃花塢年畫、四川綿竹年畫、河南朱仙鎮年畫相媲美,曾被人們譽為河北藝術的象徵,以其深厚的民間民俗、獨特的民族藝術風格而享譽國內,馳名海外。
唐山皮影:因以河北唐山地區樂亭、灤縣、灤南一帶的語言音韻為其音樂特色,所以又叫「樂亭影」、「灤州影」,流行於河北的唐山,承德,廊坊等地區以及東北三省各市縣、它是一種有著精美的雕刻工藝,靈巧的操縱技巧和長於抒情的唱腔音樂的綜合藝術。
(5)河北的歷史文化簡介擴展閱讀:
蔚縣剪紙、衡水內畫、武強年畫、曲陽石雕等,這些均為聞名世界的河北民間藝術,其他如陶瓷、皮影等也為市井百姓所喜聞樂見。
F. 河北省石家莊歷史文化名人有哪些
河北省石家莊著名歷史文化名人:
1、戰國軍事家 樂毅......
2、西漢南越王 趙佗 石家莊東古城人
3、三國西蜀名將 常勝將軍 趙子龍 石家莊東古城人
4、唐代著名政治家、史學家 魏徵 石家莊晉縣人
5、隋朝工匠 李春......
6、唐代著名詩人 劉禹錫 石家莊無極人
7、唐著名臣 李德裕 石家莊贊皇人
8、金代著名醫學家 李杲 石家莊正定人
9、元朝文學家 蘇天爵 石家莊正定人
10、金元傑出數學家 教育家 李冶 石家莊欒城人
11、明朝政治家 文學家 趙南星 石家莊高邑人
12、唐代詩人 李嶠 石家莊贊皇人
13、唐朝詩人 李頎 石家莊趙縣人
14、唐朝文字學家 書法家 李陽冰 石家莊趙縣人
15、唐朝宰相 方誌地理學家 李吉甫 石家莊趙縣人
16、北宋都監 大將 曹彬 石家莊正定人
17、明末清初歷史學家 傅維鱗 石家莊靈壽人
18、清代大文學家 曹雪芹 石家莊靈壽人
19、全國擁軍模範 戎冠秀 石家莊平山縣人
20、革命烈士 高克謙 石家莊無極縣人
21、全國著名戰斗英雄 李混子 石家莊新樂人
22、詩人作家 安娥 石家莊談村人 田漢夫人
23、詩人作家 公木 石家莊辛集人
24、音樂家 曹火星 石家莊平山人
25、當代著名國畫家 趙望雲 石家莊辛集人
26、當代京劇奚派創立人 奚嘯伯....
27、當代國畫家 趙望雲 石家莊辛集人
28、當代中醫 瘟病學家 郭可明 石家莊正定人
29、著名作家 方紀 石家莊辛集人
30、著名作家 賈大山 石家莊正定人
G. 河北省地域文化簡介和關於河北省紀錄片的介紹 誰能說說
在電腦上查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