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歷史劇的發展

歷史劇的發展

發布時間:2021-02-25 20:44:39

中國歷史題材電視劇的發展分為哪幾個階段

能具體點么,有點難哦!

㈡ 情節劇的歷史發展


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盛行於歐洲的情節劇被後世稱為「原始情節劇」,它們通常有4個程式化的人物:高貴勇敢的男主角、年輕美貌的女主角、代表邪惡勢力的壞蛋、滑稽的丑角。它們的情節也是程式化的:第一幕表現愛情,第二幕壞蛋作惡,女主角受難,第三幕男主角在丑角的幫助下懲罰壞蛋,以大團圓結束。原始情節劇常在曲折的情節中包含著懲惡揚善的道德宣傳,而且有音樂配合劇情,容易被觀眾所接受。在歐洲,考茨貝曾寫過200多部情節劇,其中以《厭世與懺悔》(1789)最為著名,皮克塞雷克爾(1773~1844)也是有名的情節劇作家。在19世紀,這類情節劇也曾風行一時。有人認為,普蘭奇的《土匪》(1829)是最後一部原始情節劇。從此以後,它逐步衰落。但情節劇作為一種樣式,此後仍時有作品出現,大仲馬(1802~1870)的《波琳》(1840)、鮑塞考爾改編的《科西嘉兄弟》以及大量根據通俗小說改編的情節劇,仍然擁有很多觀眾。在現代戲劇中,諸如驚險劇、偵破劇、推理劇等等,都可以列入這個范圍。A.克里斯蒂(1891~1976)的《捕鼠器》(1952),是倫敦劇院有史以來上演的最悠久、演出場次最多的劇目。

㈢ 戲劇的歷史和發展

【世界戲劇歷史】

西方戲劇的誕生
西方戲劇的曙光,普遍認為是古希臘悲劇,而古希臘悲劇則是源於古希臘城邦的 蒂厄尼索斯(Dionysus)的崇拜儀式。在祭典中,人們扮演蒂厄尼索斯,唱「戴神頌」,跳「羊人舞」(羊是代表蒂厄尼索斯的動物)。古希臘悲劇都是詩劇,嚴謹古雅、莊重大氣。表演時有歌隊伴唱,史實表明歌隊先於演員存在。關於這個起源,也可以參考德國哲學家尼採的早期哲學著作《悲劇的誕生》。
中國戲劇的誕生
就西方的定義來說,中國沒有「話劇」的傳統。不過一般在討論中國戲劇時,若不以嚴格的定義劃分,中國古代的戲曲應歸入戲劇的大類。
中國戲曲的根源在可以追溯到先秦到漢代的巫祇儀式,但是宋代南戲的發展才有了完備的戲劇文本創作,現存最早的中國古代戲劇劇本是南宋時的《張協狀元》。元代時以大都、平陽和杭州為中心,元雜劇大放異彩。後世形成了諸多戲曲形式,也就是各劇種。明代的崑曲經過發展,首先得到士族大夫的追捧和喜愛,他們大量創造劇本,不斷修改曲譜,同時修正崑曲的戲劇理論,並使得傳奇劇本成為一種新的主流文學形式。隨後崑曲又得到晚明和清代宮廷皇室的喜愛,成為貴族生活的一部分,成為獲得官方肯定的戲劇藝術,故稱「雅」;而以各地方言為基礎的地方戲,廣受民間喜愛,則稱「花」。於是在清代形成了「花雅之爭」,實際上是戲曲共同繁榮的局面。這豐富了戲曲藝術的門類,也形成了各自的藝術特色。
近年來台灣的戲劇研究學者曾永義提出一套說法,認為在討論中國戲劇起源時,應該要區分「大戲」與「小戲」,大戲是成熟的戲曲,而小戲則是戲劇的雛型。大戲是在到了金元雜劇之後才發展完成,而之前的宋雜劇、唐代的代面、踏搖娘、缽頭、參軍戲、樊噲排君難等,都可列入小戲的行列,而中國在非常早之前,就有小戲。
中國在與近代西方有文化接觸前,沒有西方意義上的「戲劇」(主要指話劇)傳統。中國傳統的戲劇為一種有劇情的,「以歌舞演故事」的,綜合音樂、歌唱、舞蹈、武術和雜技等的綜合藝術形式,也就是戲曲曲藝。

㈣ 國產電視劇經歷了哪些發展歷程

今年是我國電視劇誕辰60周年。年6月15日,隨著北京電視台《一口菜餅子》開播,中國電視事業開始了。正如《一口菜餅子》,早期電視劇主要聚焦在農村現實題材和政治宣傳,大多有「廟堂之高」的深遠立意。而接下來1962年的《綠林行》、1966年的《焦裕祿》等電視劇,都是以正面典型人物作為作品主體。這一時期的電視作品起到了較強的教化功能,但作為文化藝術作品,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娛樂性。這一時期我國的電視劇總體處於起步階段,各方面都在萌芽。

如果說《士兵突擊》展現了新時代軍人的成長歷程,那麼《亮劍》就是一部總結過去軍旅精神的追溯之作。該劇為中國觀眾發掘了中國式的「巴頓將軍」,讓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人物成為國民印象之一,直到現在,「亮劍精神」還常常被引用,不斷輻射到其他行業。來源:中國文化傳媒網

㈤ 舞台劇 的發展歷史

中國的來舞蹈史在可以提供查證自的史書典籍中,還尚未見到有舞劇藝術起源的記載。但是,本身具有戲劇因素的樂舞卻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紀左右的西周時期(公元前1066——公元前771)。著名的《大舞》(中國第一部大型有情節性的歌舞。)就是綜合了舞、樂、詩等藝術形式,表現武王滅商這樣一個歷史事件情節的大型歌舞。
此後,又出現了《九歌》(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所作的祭神樂歌),具有更強烈的舞劇因素,但是,這些都不是我們今天所共識的嚴格意義的舞劇。

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形式,舞劇需要有較高的經濟投入,要有相對穩定的龐大的專業演員隊伍和現代化裝置的劇場。此外,舞劇藝術是舞蹈發展到相當高度的產物,而在那動盪的年代裡,直到20世紀初葉,中國的舞蹈也還未成熟到足以產生綜合性的舞劇藝術。中國舞劇在20世紀30年代才初見端倪。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可以說是「外來藝術」的引進。

中國舞劇這門新興的藝術真正的發展是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在建國初期由著名的戲劇家、舞蹈家家、舞台美術設計家通力合作,推出了一部由著名的舞蹈家戴愛蓮主演的大型舞劇--《和平鴿》。這才是中國 舞劇的開始。

㈥ 美劇的歷史發展

1928年9月11日,通用公司在紐約試播了《女王信使》。這是世界上第一部初步意義上的電視劇,標志著人類歷史上一個全新的戲劇類型的誕生。
在1930年代,NBC和CBS兩大廣播巨頭進行了大量有益的嘗試,實驗性地播出作品,大部分根據百老匯戲劇和經典改編而成,並成立了自己的電視台。1939年4月30日,NBC公開播放電視,標志著美國電視正式播出。
1947年5月,NBC推出了第一部直播電視劇欄目《克拉福特電視劇場》,這是一個詩選型電視劇,它的首部作品是《雙門》(Double Door)。延至隨後的50年代,直播劇場仍是電視劇的主流。這種欄目道具簡單,由特寫鏡頭和現場表演構成。因此,它特別強調演員和台詞的作用,人物的表情至關重要。 在1950年代,隨著個人財富的增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購買電視。美國電視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進入第一個黃金時期,大量電視欄目紛至沓來,播出時間也越來越長。NBC、CBS、ABC三大廣播公司在電視領域展開新一輪競爭,電視三巨頭形成。1954年,NBC首先播出彩色電視。
大好光景之下,大量廣播劇和歌舞劇被改編成電視劇登陸熒幕。 其中1951年開播的《我愛露西》以親切、平民化的格調獲得基層美國人的廣泛歡迎。從中可以看出,當時的美劇極具舞台劇特色,演員的一顰一蹙富有誇張色彩。
電視劇的變革得益於技術的不斷進步。1955年錄像機的發明使得電視直播節目不再是唯一的選項。電視節目可以預先錄制,然後編輯並糾正錯誤。《我愛露西》亦是第一部採用膠片攝制的電視劇,此後的美劇基本錄播,使之真正從戲劇的限制中解放出來。
1956年,美國電視進入西部片時代,描寫西部警察的《荒野大鏢客》從眾多西部題材電視劇中脫穎而出,隨後描寫拓荒者生存冒險的《大篷車》也大受歡迎。 1965年起,由於NBC發起的「全彩色頻道」開播,美國電視進入全彩的階段,96%的電視節目實現彩色播出。
在1960-70年代,電視對社會以及新聞界的影響越來越大,電視新聞也逐漸占據黃金時段。1980年,全球首個全天候新聞頻道CNN橫空出世,從此電視新聞媒體逐漸崛起。在1980年代,新的電視技術層出不窮:有線電視、衛星電視等。同時,美國各種媒體進行整合,組成了今日美國媒體業的超級航母。
1970年,美國頒布法律規定,商業電視網只能自製少量節目,其主流節目必須委託製作公司,電視網只享有首播權,並不享有節目本身。雖然該法案後來取消了,但委託製作電視劇的方式卻根深蒂固,並也從另外一個角度成就了眾多電視珍品。
從60年代中期的驚險系列劇、幻想劇和魔幻劇,至70年代與生活貼近的情景喜劇,再到80年代敘事日漸復雜的現實題材系列劇,美劇經歷了類型上的極大豐富。晚間肥皂劇見證了自己最後的輝煌,並在80年代末逐漸退出歷史舞台。 從1980年開始,NBC的周四夜晚的劇集品質優秀,廣受贊譽,特別是喜劇,「周四喜劇夜」金漆招牌逐漸成型。進入90年代,NBC更提出「必看電視(Must See TV)」,以周四制高,全面拉升收視並實現全盛。期間,NBC涌現諸多收視口碑雙收的劇集,《宋飛傳》《老友記》等更是個中翹楚。NBC的成功也促成了1990年代的情景喜劇繁盛。
1998年,美版《百萬富翁》的出現使答題節目重新吸引大眾眼球。2000年,《倖存者》風靡全美,引致「真人秀」節目在黃金時段迅速占據重要地位。這令劇集的生存空間受到壓縮,間接導致此後情景喜劇大幅減產。
1972年成立的全美首個有線電視網HBO,在1990年代開始自製電視節目並獲得成功。作為行業先鋒,HBO的首部一小時原創劇《監獄風雲》在1997年播出,其後《黑道家族》的全面成功、《火線》的社會反響奠定了HBO的無二地位。 受其影響,Showtime等有線台相繼亮眼轉型。隨之崛起,公共台的劇集相較江河日下,傳統三巨頭的地位漸漸式微,它們在各大頒獎禮上的風采逐漸被有線台所掩蓋。
美劇Cult片風雲涌動,正拓寬美劇的界域。從1990年《雙峰鎮》的驚悚詭異,到1994年《我所謂的生活》、1999年《怪胎與書呆》的青春糜爛,再到1999年《黑道家族》、2008年《絕命毒師》的黑色刻畫,偕連審判式喜劇《發展受阻》,這些反類型劇作,不論成功與否,無不是增益嘗試。《黑道家族》也打破了電視向通俗口味讓步的慣則,自始起,美劇在編劇方式上有了更大的自由空間,進入空前繁榮。
以往,美國電影和電視業之間的鴻溝很難跨越,傳統印象認為電視較電影低端。進入2010年代,電影名導掌鏡電視、電影大咖盤踞熒幕的景象十分普遍。 各大電視網在迷你劇領域的競爭也愈加激烈,更多迷你短劇在每年春夏檔期首播。
2013年,流媒體服務商Netflix顛覆傳統,創新制播模式:劇集自行訂造,劇集元素根據網路大數據分析分配,並在其網路頻道上開創性地全季同時上架。 與製作小成本網路劇不受青睞不同,Netflix開創了網路電視頻道進入艾美獎的歷史。

㈦ 古裝劇的發展歷程

港台古裝劇有它的巔峰抄時期。
以台灣來說。20世紀90年代,台灣拍攝的古裝劇集曾在亞洲地區產生了非常熱烈的反響,其中以」瓊瑤劇」和武俠劇代表。
香港古裝劇的巔峰時代,也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當時香港拍攝的武俠劇無論在香港還是在內地,都非常受歡迎。可以說這個時代是香港武俠劇黃金時代。其中不乏至今還在廣為流傳的經典「金庸劇「。
隨著內地拍攝技術、劇本創作、影視製作等相關技術水平的提升,港台古裝劇開始走下坡路,再難有萬人空巷的盛況。
此時,港台的影視製作團隊與大陸的影視製作團隊重新融合,兩岸的演員也有了比之前更多的交流合作。曾經紅極一時的港台劇集並沒有沒落,而是以全新的發展模式煥發出生命力。 內地古裝劇可以說是歷史悠久,也有不少經典之作。在內地影視技術尚未成熟時就有不少大型古裝歷史劇問世,並且也獲得了較為不錯的反響,足見內地影視工作者的用心。
但是,在中國電視機普及和中國內地電視電影拍攝起步階段的30年中,內地的古裝劇集多數拘泥於歷史正劇,缺少娛樂趣味。隨著拍攝技術和演員水平的提升,中國的影視劇題材也愈發成熟。如今的古裝劇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可或缺並且包羅萬象的劇種。

㈧ 中國電視劇是怎麼發展的

中國電視劇的發展

1958年6月15日,北京電視台(中央電視台前身)以直播形式播出了電視劇《一口菜餅子》,這標志著中國電視劇的誕生。迄今中國電視劇已經走過了半個世紀的歷程。其間,在歷史發展的縱向緯度,按照電視劇藝術形式在社會系統中功能角色定位及其藝術自覺與生產規模,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發展階段:一,宣傳工具階段(1958—1977)。二,審美自覺階段(1978—1989)。三,文化產業階段(1990至今)。在電視劇藝術系統的橫向緯度,按照電視劇藝術的類型發展實際,中國電視劇又可以分為革命歷史題材劇、古裝戲(歷史題材電視劇)、農村題材劇、軍事題材劇、城市社會生活劇(家庭倫理劇)、都市言情與青春浪漫劇、情境喜劇等類型。

從電視劇藝術誕生的1958年到文革結束後的1977年,在文本意識形態層面的主導傾向來說,中國電視劇基本上是作為那個年代政治宣傳工具而存在的。雖然說在這個階段,包括文學、戲劇、電影、電視劇在內的藝術形式家族,都要受制於當時左傾政治文化形勢的強力影響和左右,但由於電視傳播的新興大眾傳媒屬性,相比前幾種藝術形式,電視劇這一文化形式的作用,在更加受到政府、把關人系統以及從業人員重視的同時,由於外有壓力以及內化而來的自我抑制,電視劇的審美屬性更為淡化。並且,由於文化形勢和電視技術的雙重製約,電視劇的生產數量和規模都比較弱小,因之電視劇對於整個社會文化系統的影響較之報紙、電台其他大眾傳播媒介和文學、戲劇、電影藝術形式,也要小得多。

1958年播出的中國第一部電視劇《一口菜餅子》,便是當時配合中央「憶苦思甜」、「節約糧食」宣傳精神的產物[1]。內容說的是兩姐妹中的妹妹用一塊棗絲糕喂狗,被姐姐發現給予了嚴肅批評。然後,姐妹倆共同回憶起舊社會的苦難生活,感受新社會新生活的來之不易,最後達成了要珍惜糧食的共識。這部電視劇採用了「直播戲劇」的形式,反映了萌芽時期中國電視劇藝術的技術特徵和民族審美傳統基因。

1958年9月4日,當時的北京電視台播出了電視劇《黨救活了他》。這是根據上海廣慈醫院搶救被燒傷的煉鋼工人丘財康的真實事跡而創作的紀實性電視劇。由此以後,這種「真人真事」類型的紀實電視劇,成為中國主旋律電視劇范圍內的一個重要類型。這年10月,新成立的上海電視台播出了第一部電視劇《紅色的火焰》。1962年1月13日,北京電視台播出電視劇《莫里生案件》,它是根據美國作品改編的,用來揭露非美活動委員會對美國進步人士的迫害性審判。1963年8月17日,北京電視台播出電視劇《火種》,它是一部反映美國種族和階級矛盾的電視劇。1965年,適應當時「抗美援越」形勢的需要,北京、上海、廣州陸續播出了根據越南民族英雄阮文追事跡改編的電視劇。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時期根據柯岩同名獨幕劇改編的電視劇《相親記》,是一部比較貼近生活的作品。由於廣受歡迎,《相親記》連續演播4次,並曾赴廣州演出—— 在直播時代,這意味著整個劇團搬遷式的巡迴演出。

1958年到1966年,是中國電視劇的草創時期,8年時間全國范圍內共播出200多部電視劇。其中,北京電視台90部,上海電視台35部,廣州電視台30多部[2]。由於當時電視接收機是稀缺產品,電視劇的社會影響力有限。

從1967年到1977年,其間多數時間處於文革時期。這一時期,電視劇「為政治服務」的色彩更為明顯,且創作成績極為寥落,幾成空白,乏善可陳。值得記入歷史的有這樣幾部作品:反修防修主題的《考場上的斗爭》(1967),學大寨主題的《架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主題的《公社黨委書記的女兒》(1975)、《神聖的職責》(1975)。其中,《考場上斗爭》,是中國電視史上唯一一部用黑白錄像設備製作的電視劇,它也標志著中國電視劇生產此後脫離直播時代,跨入錄像製作時代和彩色時代。

1978年,黨中央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以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黨的基本路線,標志著中國經濟、文化的全面轉型。1979年,鄧小平出席了中國作家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布將黨的文藝方針由「文藝為政治服務」調整為「文藝為社會主義服務,文藝為人民服務」。這預示著對文學藝術功能認識的重新定位,也標志著對全社會對文學藝術自身獨特規律的尊重。

作為整個文化藝術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電視劇藝術在這一階段獲得了審美意識的自覺,開始了對中國特色電視劇藝術規律的探索和開拓。電視劇藝術在新時期獲得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年產量由1978年的10餘集發展到1979年的30餘集,再發展到1980年的80餘集。中國電視劇送中央電視台播出的年產量,由1981年的110集激增到1986年的1500集。

數量在激增,電視劇的藝術品種和類型也日趨多樣,質量在明顯提高。不僅出現了一批思想、藝術水平較高的製作精緻的短篇電視劇,而且產生了一批引起社會強烈反響的長篇連續劇,問世了一批樣式新穎的戲曲電視劇和專為少年兒童錄制的電視劇。特別是1984年以來榮獲「飛天獎」一批優秀電視劇,如《今夜有暴風雪》、《新聞啟示錄》、《走向遠方》、《巴桑和他的弟妹們》、《希波克拉底誓言》、《太陽從這里升起》和《尋找回來的世界》、《四世同堂》、《新星》、《紅樓夢》、《努爾哈赤》、《雪野》等,引起了社會和文藝評論界的廣泛矚目,使電視劇這種新興藝術形式在中國文藝領域里佔有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3]。

自1987年起,鑒於前一階段電視劇生產中出現了不少平庸之作,有關管理部門制定實施了「提高質量、控制數量」的方針,取得明顯效果,使不能在中央電視台播出的劣次產品由1986年的500集下降到1990年的24集[4]。特別是這一階段,出現了堪稱電視劇藝術精品的《秋白之死》和根據古典名著改編的長篇連續劇《西遊記》、根據現代文學名著改編的《圍城》。

伴隨著中國電視劇走向成熟的歷程,中國電視劇開始逐步走向世界。《紅樓夢》、《西遊記》、《武松》、《濟公》、《諸葛亮》、《甄三》、《努爾哈赤》、《末代皇帝》、《宋慶齡和她的姊妹們》、《圍城》等都先後在美國、日本及歐洲、東南亞國家播映。中國也開始選送電視劇參評國際電視節,《太陽有七種顏色》、《小木屋》、《小船》、《窮街》等作品都分別在參賽的國際電視節上獲獎。

需要說明的是,受制於上個世紀80年代整個中國文學藝術的整體狀況和氛圍,中國電視劇藝術在表現了濃郁審美意識自覺特徵的同時,也顯現出了某些脫離生活、脫離群眾、孤芳自賞的形式主義傾向。

1990年,中國第一部長篇室內電視連續劇《渴望》的播出,標志著中國電視劇藝術走向了「基地化」製作和作為文化產業的正式登場。此後,基地建設成為了中國電視劇事業發展的必然,陸續興建了上海「東海基地」、山東「齊魯基地」、湖北的「九真山基地」、四川「新都基地」和中央電視台的「無錫基地」、「涿州基地」、「橫店基地」等等[5]。同時,電視劇的投資方式和流通方式也越來越市場化。1990年以前,電視劇多是由政府部門提供拍攝資金, 1991年,北京電視藝術中心拍攝的電視系列劇《編輯部的故事》,採用了企業贊助的方式,並首次將廣告隨電視劇捆綁播出,同時還在電視劇中利用劇情為贊助企業做隱性廣告。1992年,北京文化藝術音像出版社投資200萬元製作了41集電視劇《愛你沒商量》,北京電視藝術中心貸款150萬美元赴美拍攝了《北京人在紐約》。這種方式意味著需要取得相應的商業回報,才能進行擴大再生產,僅僅「圖名」在央視播出遠遠不夠了,還要「圖利」贏取商業利潤。

這就迫使各家電視機構為爭奪有商業潛質的電視劇展開市場化競爭,而不能在僅僅利用電視機構的等級來獲取壟斷性購買了。於是,1992年央視及時調整思維,以350萬元價格購買了《愛你沒商量》的播映權,後來又用黃金時段的廣告時間換取了《北京人在紐約》的播映權。隨後,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以1000萬元購買了30集電視劇《武則天》的國內版權,隨劇徵集廣告,用電視台的廣告時間來交換電視播映權。這種「貼片廣告」的方式,在很長時期內都是中國電視劇市場化的重要途徑[6]。此後一直到2007年,中國電視劇藝術生產理念、體制在悄悄發生著越來越大的變化,市場化機制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電視劇作為文化產品的商業特徵獲得了越來越多業內外人士的認同。這與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大方針是密切相關的?/P>

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中國電視電視劇生產進入了繁榮階段,規模急劇增長,精品佳作迭出。據國家廣電總局社會管理司統計,到1998年的時候,國產電視劇的生產數量為682部9780集。1999年全國上報的題材規劃劇目有989部15812集,當年批准發行播出371部6227集。2001年的電視劇規劃數量年初就達到了22000集[7]。近幾年來,中國電視劇每年製作、播出的數量都在萬集以上。

就電視劇意識形態層面的文化類型拓展來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最突出的現象,就是以《渴望》為發端的大眾文化類型電視劇的異軍突起以致蔚為大觀。這並不是說上個世紀80年代就沒有大眾文化類型的電視劇,只不過其時由於當時的總體文化氛圍制約,這一類型的電視劇沒有形成氣候。1980年2月5日央視開始播出的《敵營十八年》,既是中國第一部電視連續劇,也是一部採用情節劇模式製作的大眾文化類型的通俗電視劇。在90年代,這一類型的電視劇數量猛漲,獲得了不少電視收視份額。

在我國,包括電視在內的大眾傳媒是黨、政府和人民的喉舌。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中國特色,也決定了我國的傳播體制不同於歐美資本主義社會。作為中國傳播系統和文藝系統的一個單元,電視劇藝術生產必須服從於主導意識形態的宣傳需要。國家廣電總局制定的《2001年—2010年廣播影視事業發展計劃綱要》指出,要「堅持『二為』方向,貫徹『雙百』方針,按照始終代表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要求,以繁榮廣播影視文藝,滿足小康社會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為中心,實施精品工程,全面提高廣播影視文藝作品的質量」。「切實加強電視劇、廣播劇生產,健全題材規劃管理,不斷推出精品力作。要優先抓好劇本創作,組建創作隊伍,建立創作中心,充分調動和挖掘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潛力。集中精力抓好重大題材、現實題材和優秀傳統文化題材電視劇的創作生產,爭取年產量達到國產電視劇的60%以上」。

總括說來,在文化意識形態層面,自上個世紀90年來以來大眾文化興起的背景下,我國社會的整體文化系統,主要由主導文化、精英文化、大眾文化三種力量構成,並且在三種力量博弈過程中,形成當代中國文化的動態流變。這種文化構成,必然也會折射於電視劇藝術文化生產中。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電視劇藝術批評界的許多爭論,實質在於如何理解電視劇藝術形式的本質和本性[8]。對電視劇藝術文化形式新聞媒介屬性、藝術屬性、商品屬性之間關系的不同理解和文化掌握,就產生了媒介本性論、藝術本性論、商品本性論幾種不同文化立場的看法。但是,就文化現實與發展前景來說,在黨和政府提倡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前提下,在構建和諧文化的語境中,在當代中國電視劇藝術文化場域中,三種文化都不會也不必一統天下,而是在國家意識形態的合理調控過程中,形成新型的多元共生的21世紀中國和諧電視文化形態。

㈨ 中國電視劇的發展歷程

中國來的電視劇幾乎是與源中國電視事業一並誕生的。自1978年以後,中國電視劇復甦、發展,迅速成長為與社會、時代緊密相連,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擁有大量觀眾的藝術樣式。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後,中國電視劇日益豐富多彩,各種題材、風格、樣式的作品爭奇斗妍,藝術表現領域和表現方式也不斷得到拓展。

㈩ 簡介中國電視劇的發展史

1、中國第一座電視台——北京電視台(中央電視台的前身)在 1958年5月1日開始播出,同年版6月15日,即播放了中國第一部電權視劇《一口菜餅子》。
2、1958~1966年,僅北京電視台就播放了幾十部直播電視劇。
3、「文化大革命」使電視劇的發展陷於停頓。中國唯一一部電視劇:《帝國主義的反修斗爭》
4、中國第一部連續劇:《射鵰英雄傳》(1976年)1976年後,中國電視劇取得長足的進步 5、1980年,中國第一電視劇獎:飛天獎創建
6、1981年播放了中國第一部電視連續劇《敵後十八年》。1985年年產電視劇一千多部,其中有許多上乘之作,如單本劇《新岸》、《新聞啟示錄》、《走向遠方》等,連續劇《武松》、《今夜有暴風雪》、《尋找回來的世界》、《四世同堂》等。
7、中國的電視劇蓬勃發展1980年~1999年
註解:我國第一部電視劇和連續劇是台灣中視在1969年播出的晶晶,而不是一口菜餅子,在1958年到80年前是大陸紅色電影的高潮時期,我們和香港一樣,是80年後才開始涉足電視劇。

閱讀全文

與歷史劇的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