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香港的歷史,發展,及回歸歷程。
香港自秦朝起明復確成為當時的中原制領土,香港包括三個部分:香港島,九龍,新界。1842年至1997年是英國的殖民地,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迫清政府於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於1860年簽訂《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區。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後,英國逼迫清政府於1898年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1984年中英簽訂《中英聯合聲明》,1997年7月1日回歸中國。
⑵ 香港回歸歷史簡介
香港回歸歷史簡介如下:
1、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及鴨脷洲割讓給英國。
2、1860年10月清政府被迫簽訂《北京條約》,將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給英國管治。
3、1898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230塊大小島嶼總計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給英國,並將租借地稱為「新界」,租期為99年。
4、1982年9月,英國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開始就香港前途問題展開談判。
5、1984年12月19日正式簽署了《中英聯合聲明》,決定從1997年7月1日起,中國在香港成立特別行政區,開始對香港島、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權和治權。
6、1997年7月1日零點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在香港升起,經歷了百年滄桑的香港回到祖國的懷抱,中國政府開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2)香港的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香港回歸歷史意義
一、對國內的意義:
1、有利於推進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促進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2、有利於促進香港地區的繁榮穩定與發展。香港回歸十餘年,在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下,香港發展走向日益繁榮。
3、香港回歸是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成功實踐,通過香港回歸的實踐證明鄧小平提出這一政策是英明正確的,同時為澳門問題的解決以及澳門的回歸提供了實踐的範本,最終也為解決台灣問題實現中國完全統一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
二、對國外的意義:
香港的順利回歸不僅是給西方大國以有力的回擊,而且香港回歸的成功實踐也為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解決類似問題提供了實例,對世界政治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⑶ 香港的歷史簡介。
英國開始對香港的殖民統治,時間是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當時清政府戰敗於1842年8月29日與英國簽訂的《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及鴨脷洲割讓給英國。1860年10月,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清政府再次戰敗,被迫簽訂《北京條約》,將九龍半島(時稱九龍司地方一區)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給英國管治。1898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230塊大小島嶼總計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給英國,並將租借地稱為「新界」,租期為99年。從1898年7月1日開始,至1997年6月30日期滿。從而佔領香港全境。
1982年9月,英國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開始就香港前途問題展開談判。雖然《南京條約》與《北京條約》皆指香港島及鴨脷洲與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及昂船洲永久割予英國,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拒絕承認《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等所有相關不平等條約,只承認香港受英國管理,而非英國屬地,並要求英國將香港島和九龍連同新界一並交還。1997年,英國政府決定將香港的主權交還給中國,但同時爭取維持英國在香港的利益。
中英雙方經過兩年多達22輪的談判,最終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簽署了《中英聯合聲明》,決定從1997年7月1日起,中國在香港成立特別行政區,開始對香港島、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權和治權。
⑷ 關於香港的歷史
英國建立香港殖民地之前,還未有「香港」這個行政區域的概念,所以之前的歷史皆附屬於嶺南或香港各地區的歷史。考古研究指出,香港的人類活動可以追溯至39,000至35,0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
香港歷史:
明朝萬曆年間從東莞縣劃出部分地方成立新安縣,為後來的香港地區。香港島自此由明神宗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起,一直到清宣宗道光21年(公元1841年)成為英國殖民地為止,該地區一直屬廣州府新安縣管轄。
清朝於1662年派兵到新界,並命令鄉民留辮。香港在清朝時,一直在對外通商中扮演重要角色,因為,香港在地理上與廣州唇齒相依,而廣州是清朝對外開放的唯一商埠。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佔香港島,事後清政府曾試圖用武力予以收復,道光皇帝為此發下多道諭旨,但清朝始終不能捍衛領土完整 。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原名稱《江寧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給英國。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戰敗後在香港簽署降書,撤出香港,香港被英國重新管治1982年至1984年,中英兩國就落實香港前途問題進行談判。
1984年12月19日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決定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方承諾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
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基本法開始實施。香港進入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歷史新紀元。
(4)香港的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842-1997年間,香港曾為英國殖民地。二戰以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更成為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
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香港的得名與香料有關。宋元時期,香港在行政上隸屬廣東東莞。
從明朝開始,香港島南部的一個小港灣,為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因轉運產在廣東東莞的香料而出了名,被人們稱為「香港」。
據說那時香港轉運的香料,質量上乘,被稱為「海南珍奇」,香港當地許多人也以種香料為業,香港與其種植的香料一起,名聲大噪,也就逐漸為遠近所認可。
不久這種香料被列為進貢皇帝的貢品,並造就了當時鼎盛的制香、運香業。可後來,村裡人不肯種植了,香料的種植和轉運也就逐漸消失,但香港這名稱卻保留了下來。
⑸ 香港的歷史資料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佔香港島,事後清政府曾試圖用武力予以收復,道光皇帝為此發下多道諭旨,但清朝始終不能捍衛領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原名稱《江寧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1860年10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給英國。
1898年6月9日,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俗稱「新界租約」),強行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區,以及200多個大小島嶼,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
通過三個條約,英國共佔有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總面積達1092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也就是現在整個香港地區的面積。
1941年12月25日(香港人稱為「黑色聖誕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進犯香港,駐港英軍無力抵抗,當時的香港總督楊慕琦無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佔領,開始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治時期」。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戰敗後在香港簽署降書,撤出香港,香港被英國重新管治。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成為繼紐約、倫敦之後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亞洲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
1982年至1984年,中英兩國就落實香港前途問題進行談判,1984年12月19日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決定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方承諾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
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基本法開始實施。香港進入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歷史新紀元。
(5)香港的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842-1997年間,香港曾為英國殖民地。二戰以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更成為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
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中央擁有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香港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並可享受外交及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權。「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國政府的基本國策。
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把華人智慧與西方社會制度優勢合二為一,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及完善的法制聞名於世,有「東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購物天堂」等美譽。
⑹ 有關香港的歷史資料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佔香港島,事後清政府曾試圖用武力予以收復,道光皇帝為此發下多道諭旨,但清朝始終不能捍衛領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原名稱《江寧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給英國。
1898年6月9日,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行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區,以及200多個大小島嶼,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
通過三個條約,英國共佔有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總面積達1092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也就是現在整個香港地區的面積。
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基本法開始實施。香港進入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歷史新紀元。
20世紀80年代初,為實現國家和平統一,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並首先用於解決香港問題。按照鄧小平的論述,「一國兩制」是指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台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 。
香港回歸祖國後,「一國兩制」由科學構想變成生動現實。中央政府嚴格按照香港基本法辦事,認真履行憲制責任,堅定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政府依法施政。
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法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繼續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法律基本不變,繼續保持繁榮穩定,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中央擁有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全面管治權,既包括中央直接行使的權力,也包括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法實行高度自治。對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高度自治權,中央具有監督權力 。
中央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堅持兩點,一是堅定不移,不會變、不動搖;二是全面准確,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不走樣、不變形,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不斷推進「一國兩制」在香港的成功實踐,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既要把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地建設好,也要把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建設好。
⑺ 香港百年歷史資料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佔香港島,事後清政府曾試圖用武力予以收復,道光皇帝為此發下多道諭旨,但清朝始終不能捍衛領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原名稱《江寧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1860年10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給英國。
1898年6月9日,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俗稱「新界租約」),強行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區,以及200多個大小島嶼,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
通過三個條約,英國共佔有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總面積達1092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也就是現在整個香港地區的面積。
1941年12月25日(香港人稱為「黑色聖誕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進犯香港,駐港英軍無力抵抗,當時的香港總督楊慕琦無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佔領,開始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治時期」。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戰敗後在香港簽署降書,撤出香港,香港被英國重新管治。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成為繼紐約、倫敦之後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亞洲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
1982年至1984年,中英兩國就落實香港前途問題進行談判,1984年12月19日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決定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方承諾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
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基本法開始實施。香港進入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歷史新紀元。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842-1997年間,香港曾為英國殖民地。二戰以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更成為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
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中央擁有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香港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並可享受外交及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權。「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國政府的基本國策。
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把華人智慧與西方社會制度優勢合二為一,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及完善的法制聞名於世,有「東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購物天堂」等美譽。
⑻ 香港歷史
香港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先後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個郡,香港隸屬南海郡番禺縣。
由此開始,香港便置於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下。漢朝香港隸屬南海郡博羅縣。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隸屬東莞郡寶安縣。
隋朝時香港隸屬廣州府南海郡寶安縣。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寶安縣為東莞縣,香港仍然隸屬東莞縣。
宋元時期,內地人口大量南遷香港,促使香港的經濟、文化得到很大發展。明朝萬曆元年(1573年),香港隸屬新安縣。
1941年12月25日(香港人稱為「黑色聖誕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進犯香港,駐港英軍無力抵抗,當時的香港總督楊慕琦無奈宣布投降。
香港被日本佔領,開始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治時期」。1945年9月15日,日本戰敗後在香港簽署降書,撤出香港,香港被英國重新管治。
1982年至1984年,中英兩國就落實香港前途問題進行談判,1984年12月19日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
決定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方承諾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基本法開始實施。香港進入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歷史新紀元。
(8)香港的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842-1997年間,香港曾為英國殖民地。二戰以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更成為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把華人智慧與西方社會制度優勢合二為一。
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及完善的法制聞名於世,有「東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購物天堂」等美譽。
英國武力侵佔香港三步曲:
侵吞香港島。1840年4月,中英鴉片戰爭首先在香港揭開序幕。戰後,英國代表義律提出割讓香港,賠償鴉片煙價等無理要求。
清政府負責對英交涉的琦善在談判中雖力求妥協,但由於道光皇帝態度強硬,琦善未敢接受義律的割地要求和與義律訂立任何條約。
但1841年1月20日,義律卻擅自宣稱與琦善達成了「把香港島及其海港割讓給英國」(即《穿鼻草約》)。這純屬義律所捏造。
公告頒布5天後,英國侵略者便用武力強佔了香港島,並於26日舉行了隆重的升旗儀式。1841年5月,英軍攻打廣州,逼迫皇侄奕山訂立《廣州和約》,要求清政府賠款和清軍從廣州城撤出。
並提出協商割讓香港島。1842年6月,英國攻入長江,並於8月進入南京江面。面對城下耀武揚威的炮口,清政府徹底屈服了,遂於8月29日,派全權代表耆英、伊裡布與英軍談判。
被迫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同意把香港島永久割讓給英國。割佔九龍半島。英國殖民者侵佔香港島後,便以港島為基地謀取九龍。
1860年,英法侵略者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3月,侵華陸軍司令克靈頓遵循英國在華全權代表卜魯斯的指令,派遣軍隊強行佔領了九龍半島岬角至尖沙咀一帶。
在軍事佔領後不久,英國駐廣州總領事巴夏禮強迫廣東地方政府簽訂租約,將「九龍司地方一區」「永租」英國。
是年9月,英法聯軍6000餘人進逼北京,10月24日,強迫清政府與其簽訂了《北京條約》,從而九龍半島南端的九龍司又被英國割占。
謀取「新界」。1898年4月,中英雙方就香港擴界問題開始談判。英國駐華公使竇納樂根據英國外交部的指示,向總理衙門大臣李鴻章等出示展拓界址范圍的地圖。
李鴻章等屈從於壓力,遂於1898年6月9日,與英國簽訂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沙頭角海至深圳灣最短距離直線以南、界限街以北廣大地區。
附近大小島嶼235個以及大鵬灣、深圳灣水域租予英國,租期99年。至此,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地區)這顆「東方明珠」完全落入了英國殖民者的魔掌。
⑼ 香港的歷史
香港歷史:
香港自秦朝起明確成為當時的中原領土(中原指以陝西中部、河南西部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直至19世紀中葉清朝戰敗後,領域分批被割讓及租借予英國使其成為英殖民地,香港從而開通港口發展。1982年9月,中、英兩國落實香港前途問題,於1984年簽訂《中英聯合聲明》,決定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方承諾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香港將保持資本主義制度和原有的生活方式,並享受外交及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權,也就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香港是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以及完善的法治聞名於世。歷史的變遷,讓香港從一個當年人口只有五千人的小漁村,演變成今天有「東方之珠」美譽的國際大都會。
歷史沿革
香港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先後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個郡,香港隸屬南海郡番禺縣,由此開始,香港便置於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下。漢朝香港隸屬南海郡博羅縣。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隸屬東莞郡寶安縣。隋朝時香港隸屬廣州府南海郡寶安縣。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寶安縣為東莞縣,香港仍然隸屬東莞縣。宋元時期,內地人口大量南遷香港,促使香港的經濟、文化得到很大發展。明朝萬曆元年(1573年),香港隸屬新安縣。 香港是一個優良的深水港,曾被譽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英國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維多利亞港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不惜以鴉片戰爭來從滿清政府手上奪得此地以便發展其遠東的海上貿易事業,從而展開了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的歷史。1842年至1997年6月30日,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 香港全境的三個部分(香港島,九龍,新界)分別來源於不同時期的三個不平等條約。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迫清政府於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於1860年簽訂《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區。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後,英國逼迫清政府於1898年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新界的租借,讓當時香港的面積擴大了十倍之多。
重大歷史事件年表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佔香港島,事後清政府曾試圖用武力予以收復,道光皇帝為此發下多道諭旨,但清朝始終不能捍衛領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給英國。 1898年6月9日: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地區及附近262個島嶼,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 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進犯香港,駐港英軍無力抵抗,當時的香港總督楊慕琦無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佔領,開始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治時期」。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戰敗後在香港簽署降書,撤出香港。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落實香港1997年之後實行「一國兩制」。 1997年7月1日:香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根據《基本法》, 香港保留原有的經濟、法律和社會制度,50年不變,實行「一國兩制」,除防務和外交事務歸中央政府管制外,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
⑽ 香港的歷史文化詳細介紹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842-1997年間,香港曾為英國殖民地。二戰以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更成為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
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中央擁有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香港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並可享受外交及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權。「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國政府的基本國策。
香港與紐約、倫敦並稱為「紐倫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也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和最具競爭力城市之一,在世界享有極高聲譽,被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第三位。
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把華人智慧與西方社會制度優勢合二為一,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及完善的法制聞名於世,有「東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購物天堂」等美譽。
(10)香港的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據香港《中報》1984年12月19日報道:「今天下午五時半,中英聯合聲明正式舉行簽署的儀式。這是香港前途歷史性的一刻。應邀前往觀禮的101名香港各界人士,將親眼目睹這一庄嚴的時刻。
世界各地、十億中國人民,其中包括550萬香港市民,此時同樣可以從電視熒光屏上觀看到中英關系史上閃光的一頁,可以看到如何洗滌140多年玷污在『東方明珠』上的塵垢,使她更加燦爛輝煌。」
報道稱,中英正式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是「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思的第一個碩果。這件令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事情自然也驚動了外國媒體。
日本《讀賣新聞》1984年12月20日評述稱,確定把香港——因鴉片戰爭而割讓以及被租借的地方歸還中國,可以說這是洗刷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污點」。
據不完全統計,曾駐足倒計時牌前的各界人士達數千萬人次。香港回歸之夜,有10萬群眾在這里齊聲讀秒。當時鍾歸零,米字旗降下,中國國歌聲響起,鮮艷的五星紅旗徐徐升起。驀然回首,這一切的開始都從1984年12月19日那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