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公文發展歷史

公文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25 19:52:00

㈠ 歷年來我國的公文格式規范有怎樣的發展與變化

「公文」一詞最早見西晉陳壽《三國志。魏。趙儼傳》,從公文之詞出現起,其在社會管理中的樞紐作用,公文的基本職能便已出現。公文最遲在3500年前就已經形成。
在中國繁多的研究學科中,公文始終沒有得到重視,一是認為古代公文有強烈的封建思想。二是認為古代公文在藝術上不及文學作品,這實際上是一種誤解。對中國公文的研究,也是對傳統儒學觀念的回顧,是真正儒家思想的精髓。就起源來說,公文是文章早期惟一的表現形式。公文古代稱為「公牘」或「簡牘」。「公」與「文」揭示了公文產生的必要條件,也就是國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現。正是國家的產生,才使得公文有了政治性、實用性和規范性等現代公文意義上的諸種功能。
甲骨文書是我國迄今發現的產生最早而又最為完整的公文,它比較准確地顯示出了公文創作初期的原始面貌。甲骨文書是商代公文中數量最多的一種,是散文創作的最早形式,其內容單一,缺乏議論性言辭,並初步表現出歷代公文「一文一事」的撰寫原則。
《尚書》作為我國最早的歷史文獻和第一部體例比較完備的公文選集,在公文發展的歷史上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尚書》被列為古典「六經」之一,也稱《書》或《書經》。歷時1300多年,故又按朝代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常識歷史篇。

㈡ 我國最早的公文即甲骨文產生於哪個年代

商朝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候也被認為版是漢字的書體之一權,也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
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甲骨文記錄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經濟情況,主要指中國商朝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吉凶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內容一般是占卜所問之事或者是所得結果。殷商滅亡周朝興起之後,甲骨文還使用了一段時期,是研究商周時期社會歷史的重要資料。甲骨文其形體結構已有獨立體趨向合體,而且出現了大量的形聲字,已經是一種相當成熟的文字,是中國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繪符號,下啟青銅銘文,是漢字發展的關鍵形態,被稱為「最早的漢字」。現代漢字即由甲骨文演變而來。
以現有考古資料發現,絕大部分甲骨文發現於中國安陽市殷墟。甲骨文並非商代特有,早在商朝之前就已經存在。考古研究發現殷商甲骨文極有可能源自8500年前河南裴李崗文化遺址的賈湖契刻符號,並且有過渡文字——斗門鎮花園村甲骨文。

㈢ 中國公文發展史和中國公文發展簡史教材內容一樣嗎

最好的方法就是你去書店看看,
當年的可能和往年的不一樣,原來可能是一樣的,最近又新編寫了,
所以傷不起,
希望採納我的回答,謝謝。

㈣ 公文稱謂最早出現於什麼事情

社會的發展、階級的出現需要文字的溝通。這是公文出現的必要條件。在我國商代出現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它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文書檔案;在西周時期國家政權機構變得復雜起來,已設有專門管理文書的機構與起草文書的官吏;秦代出現了「書」、「奏」,它是我國最早的上行文;到了漢時期出現了「章」、「表」、 「疏」等上行文,官員之間出現平行文「移書」,同時也出現了諸如「令」、「教」、「諭」之類的下行文,秦漢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文書工作確立的時期。從秦漢以後至明清,各種公文形式不斷變化出新。辛亥革命時期,南京政府對文書進行了全面改革。

「公文」名稱,始見於《後漢書·劉陶傳》:「但更相告語,莫肯公文。」惟當時稱公文者極少,多稱「文書」、「文簿」、「文案」等。到三國時「公文」的稱謂逐漸增多,《三國志·魏志·趙儼傳》:「公文下郡,綿絹悉以還民。」
《尚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以公文為主的歷史文獻總集,由於為孔子刪定,被儒家尊為經典,又稱為《書經》。關於《尚書》的內容和體例,唐代劉知幾曰:「《書》之所主,本於號令,所以宣王道之正義,發話言於臣下。故其所載,皆典、謨、訓、誥、誓、命之文。」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里也曾說:「 《書》之六體例有:曰典、曰謨、曰訓、曰誥、曰誓、曰命,是為六體。然其中有《禹貢》,頗似記,余則概為訓下與告上之詞,猶後世之詔令與奏議也。」如《牧誓》一篇,為周武王伐紂滅商前的動員令,是為鼓舞士氣、振奮軍心而發告的「誓」。
周以前,公文比較單純,沒有嚴格的格式,體現在以文件交付、傳達某種意圖。從周朝開始,漸有上對下的公文表達形式,傳達君王旨意,一般原話記錄王言:「王曰……」或「王若曰……」晚清岐山出土的國寶級文物之一的毛公鼎,首句即為王若曰:「父,不顯文、武……」
從秦到清,公文名稱約有百種,各朝叫法不一。有的古有而今無,有的古無而今有;有的名同而實異,有的實同而名異。
大體說來,古代公文可分朝廷公文和官府公文兩大類:前者是帝王與臣屬之間使用的公文,後者是官僚或官府之間的來往公文。
朝廷公文可分為「詔令」和「奏疏」兩類。
詔令類公文是帝王告臣屬的,屬王者之言。最早的此類公文稱為「命」,夏、商、周三代又增加了「誥」、「誓」,主要體現在《尚書》當中;到秦時,又改「命」 為「制」,「令」為「詔」;漢初,皇帝之命令又分為四類:策書、制書、詔書、戒敕;唐代將「王言」分為七種,其戒敕一分為四:發敕、敕旨、論事敕、敕牒;宋有御札;元清稱聖旨。詔令類公文皇帝一般不親自撰寫,而由詞臣翰林等代筆。
蔡邕《獨斷》:「制者,帝王制度之命也。」「制」又稱「制書」,秦漢時皇帝用以頒布重大制度。唐代凡行大賞罰,授大官爵,改革舊政,寬赦降虜,都用制書。宋承唐制,用以封三公、三省(即門下、中書、尚書)等和罷免大臣。明代皇帝對臣屬有所宣告時使用制書。到了清代,「凡大典禮,宣示百寮,則有制辭」(《清會典》卷二注)。
明陳懋仁《文章緣起》注雲:「誥,告也,訓飭戒勵之言也。」「誥」是皇帝對臣民進行訓誡的公文。秦以前,上下可以通用。《尚書》中《大誥》、《洛誥》是上對下的,而《召誥》則是下對上的。秦廢「誥」而用「制」、「詔」。唐不稱「誥」,而稱曰「告身」,宋則稱「誥命」,用於賜爵授官,與制書通用,設「知制誥」官員專管其事。
《說文》:「詔,告也。」秦以前與「誥」一樣,上下通用。漢以後,為天子專用。其有制詔、親詔、密詔、手詔、遺詔等名目。周公廟唐碑《潤德泉記》中的唐宣宗賜詔即屬於此類。漢武帝的《策賢主詔》,當時又稱為「制」。到了唐末,「詔」有時也被稱做「制」。明初,詔書首稱「奉天承運」,以表皇帝是「見人言動奉天而行,非敢自專也」(《典故紀聞》卷一),即把王命說成是天命。
策書是古代命官授爵的公文,亦可用於罷免,「策」與「冊」通。《說文》雲:「冊,符命也」,「策」作為王命公文,有所謂策問,即作為試題書之簡策,選拔人材。
奏疏類是臣下對君王敷奏諫說的公文的總稱。秦以前稱為「上書」,秦時改為「奏」。漢將其分為四種:章、奏、表、議,《文心雕龍·章表》曰:「 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奏」又稱「上疏」。賈誼的《陳政事疏》非按劾而是議政。表之應用范圍更廣,舉凡論諫,勸進、薦舉、彈劾、慶賀、貢物等,皆可用表。
唐代盛行表、狀,故而周公廟唐碑上崔珙的奏疏和中書門下的簽呈均為奏狀,也屬古代標准公文范疇。
上書是古代君臣或同僚之間,為公務而互致書簡,屬公文范圍。下致上的,即為「上書」,是大臣給君王的公文,它是秦以前奏疏的統稱,李斯的《諫逐客書》等即是。
章亦稱「上章」,在前漢是大臣受封贈後用以謝皇恩的公文,唐以後不再用「章」,而是用「表」。唐碑《潤德泉記》中,崔珙接到唐宣宗賜詔後,為了謝恩,又上了謝表,以感謝皇帝對自己的垂愛。
駁議、對策、射策、彈文是朝廷議事時陳述己見的公文。
奏本、題本、揭帖、奏摺這四種均為明清時百官上奏君主的公文。
官府公文分下行、上行、平行三類,有的上下通用。下行公文主要有:令、告、教、宣、帖、符、牌、指揮、照會、案驗、揭帖等;上行公文主要有:牒、刺、申、申狀、呈、詳文、揭帖、狀和辭等;平行公文主要有:移、刺、關、咨、咨報、平牒、照會和牒。
公文是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的統治產物和文化遺產,其篇幅之多,作者之眾,內容之廣,在古代各類文章中居於前列。由此反映的歷史文化的方方面面讓人驚嘆,其對於傳統文化研究的作用也自不待言。

㈤ 「公文」這一稱謂最早出現於什麼時期

「公文」這一稱謂最早出現於唐宋時期。——常識文學篇。

㈥ 公文的歷史(兩點)和公文的五個功能,求大神解決,對的就採納。謝謝。

公文歷史悠來久、源遠源流長。可以說,公文是隨著階級、國家的產生而產生,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的。我國從漢代到清代,公文名目繁多,上行文有呈、章、表、奏、狀等,平行文有關、刺、咨、照會等,下行文有制、詔、敕、令、諭、旨等。辛亥革命廢除了舊公文,1934年國民政府頒布了新公文程式。新中國成立後,1951年、83年、87年、88年、90年、93年、96年、2000年等先後多次對黨政公文處理作出規定,2012年4月16日頒布了《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黨的機關和國家機關公文處理工作逐步走上了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
公文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戰略決策功能;二是管理控制功能;三是人力、物力、財力調度功能;四是信息交流功能;五是宣傳教育功能。

㈦ 我國的公文起源及歷代發展狀況是怎樣的

「公文」一詞最早見西晉陳壽《三國志。魏。趙儼傳》,從公文之詞出現起,其在社會管理中的樞紐作用,公文的基本職能便已出現。公文最遲在3500年前就已經形成。

在中國繁多的研究學科中,公文始終沒有得到重視,一是認為古代公文有強烈的封建思想。二是認為古代公文在藝術上不及文學作品,這實際上是一種誤解。對中國公文的研究,也是對傳統儒學觀念的回顧,是真正儒家思想的精髓。就起源來說,公文是文章早期惟一的表現形式。公文古代稱為「公牘」或「簡牘」。「公」與「文」揭示了公文產生的必要條件,也就是國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現。正是國家的產生,才使得公文有了政治性、實用性和規范性等現代公文意義上的諸種功能。

甲骨文書是我國迄今發現的產生最早而又最為完整的公文,它比較准確地顯示出了公文創作初期的原始面貌。甲骨文書是商代公文中數量最多的一種,是散文創作的最早形式,其內容單一,缺乏議論性言辭,並初步表現出歷代公文「一文一事」的撰寫原則。

《尚書》作為我國最早的歷史文獻和第一部體例比較完備的公文選集,在公文發展的歷史上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尚書》被列為古典「六經」之一,也稱《書》或《書經》。歷時1300多年,故又按朝代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常識歷史篇。

㈧ 簡述我國古代公文產生與發展的主要線索

中華民族以歷史悠久、文獻豐富聞名於世。中國古代公文發展的歷史, 與中華文明一樣源遠流長。
原始社會末期,我們的祖先在原來記事用的圖畫符號基礎上創造了文 字。文字的出現為公務文書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條件。據傳說,黃帝以前的氏 族首領,多以口頭語言來發布指令,所謂「神農無制令而民從」(《淮南 子·氾論訓》),「自五帝始有書契。」(《後漢書·祭祀志》)「五帝」之 首是黃帝,因此,我國公文的最初萌芽當出現於黃帝時期。
有據可查的我國最早的公文名稱是「誓」。《尚書》中以「誓」為名者 共五篇,其中《甘誓》是夏開國帝王啟討伐有扈時發布的軍事動員令,《湯 誓》是商湯討伐夏桀前發布的軍事動員令,《牧誓》是武王討伐商紂至商都 城牧野郊外時發布的軍事動員令。從寫法上看,它們大多中心突出,要言不 煩,富於氣勢和鼓動力。這些「誓」具有相同的名稱,相同的功用,相同的 格式,已經具備了公文的主要特徵,是一種比較規范的公文。秘書史研究專 家多認為夏啟的《甘誓》是我國最早的一篇公文,依此說,我國公文的產生和國家政權的出現是同步的,這絕不是歷史的巧合,而是由公文的本質和功 用決定的。
《尚書》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公文匯編,收錄的是「上古帝王之書」。自 漢代以來,《尚書》一直被視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哲學經典,是帝王和貴 族子弟及士大夫必修的功課。因此對後世公文的寫作有很大影響。
《尚書》中的文章,篇章結構由鬆散逐步趨向完整嚴謹,有一定的層 次,已注意在立意謀篇上用工夫。《無逸》、《盤庚》、《秦誓》等篇章尤 稱典範,條理分明,首尾呼應,結構非常嚴謹,而且具有一定的文采。如 《盤庚》中用「若火之燎於原,不可向邇」比喻煽動群眾的「浮言」,用 「若乘舟,汝弗濟,臭厥載」比喻群臣坐觀國家的衰敗,都比較形象。
春秋戰國時期,外交活動頻繁,變法革新運動興起,文化教育事業繁 榮,公文的體裁和文風出現了多樣化傾向。當時的外交文書、法令文書以及 士大夫向君主陳述政見的「上書」,散見於《左傳》、《國語》、《戰國 策》以及後來的《史記》中,出現了李斯這樣的公文寫作大家。這一時期公 文寫作有說理透闢,文辭流暢而口語化的特點。
秦代國祚短暫,二世而夭,在為數很少的公文中,大皆具有「尚質而不 文」的特點,即注重公文的內容而不講究文采。公文是一種應用文體,「尚 質而不文」是符合公文寫作要求的。
西漢初期,出現了一批公文寫作大家和一些堪稱典範的公文名作。如賈 誼的《陳政事疏》、《論積貯疏》,晁錯的《論貴粟疏》,司馬相如的《上 疏諫獵》等。這些公文的主要特點是政論性強,寫作者關心國家和社會的發 展,面對現實,分析形勢,針砭時弊,總結秦王朝短期覆亡的原因,借古喻 今,寫得深切曉明,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 指出:賈、晁的疏論「皆為西漢鴻文,沾溉後人,其澤甚遠」。
從西漢後期開始,公文文風受賦和駢文的影響,出現了忽視內容、過分 追求形式的不良傾向。賦是盛行於漢代的一種文學體裁,其特點是以鋪敘描 寫為主,講究辭彩,語句整齊,半散半韻,似詩而實文。它的行文特點根本 不適合於公文寫作,自西漢中期開始,有人用賦體來撰寫章、疏之類公文, 致使部分公文麗詞滿篇而內容不實。如東方朔一篇上書竟達十萬余字,而漢 武帝卻大加贊美,這勢必助長公文寫作過分注重文采而又崇尚繁冗的不良之 風。

東漢末年和魏晉時期產生了駢文。駢文的主要特點是通篇句法結構對 稱,詞語對偶;在聲韻上講究運用平仄,音律和諧;修辭上注重藻飾和用 典。一般說來,駢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縛內容。駢文比賦文更加不適 合於公文寫作。
駢文對公文寫作的影響有一個發展過程。三國時一些著名政治家比較務 實,公文寫作也以散文為主,出現一些公文佳作,如曹操的《讓縣自明本志 令》、諸葛亮的《出師表》等。西晉時,駢文漸成氣候,與散文分離,但兩 晉公文仍是散文為主;南北朝時,駢文達到鼎盛時期,尤其是南朝,多數朝 廷的公務文書,幾乎全是用駢體撰寫。
受賦體和駢體文的影響,從西漢中期到南北朝,雖然三國時期有公文佳 作面世,但公文文風總的發展趨勢是日益追求詞藻華美,形式奇巧,而忽視 公文的內容。這種文風不符合公文務實的要求,是公文發展史上的一股逆 流。
隋代初年,幾乎完全繼承了梁、陳講求文辭華美而忽視內容的形式主義 文風,一些有識之士看出這種文風不僅影響了行政效率,而且影響到整個社 會風氣,提出了改革文風的建議。首發倡議者是大臣李愕,他於開皇三年 (583年)呈《上高帝革文華書》,歷陳浮華文風之害,請求朝廷「屏黜輕 浮,遏止華偽」。隋文帝楊堅採納了李愕的建議,於次年「普詔天下,公私 文翰,並宜實錄」,違者治罪。自此拉開了隋唐文風改革的序幕。
唐代立國之初,高祖李淵就於武德元年(618年)發布了改革文風的《誡 表疏不實詔》,嚴厲批評了「表疏因循,尚多虛誕。申請盜賊,不肯直 陳」,「亂語細書,動盈數紙,非直乖於體用,固亦失於事情」的現象。
初唐時期,唐太宗和魏徵、陳子昂等都發表過改革文風的言論,魏徵、 陳子昂還在寫作實踐上作出表率,寫出了許多朴實直言、不加雕飾的公文, 對文風改革產生了很大影響。唐代中期,駢體文又有所抬頭,中唐時期韓 愈、柳宗元發起「古文運動」,把文風改革推向高潮。經過幾輩人的努力, 唐代公文總體上呈現出詞強理直、質朴務實的文風。
唐代文風改革一直延續到宋代,歐陽修、蘇軾、王安石等人不僅從理論 上倡導文風改革,而且寫作了大量文風朴實而又長於說理的公文。宋代公文 不僅數量多,而且質量高,是我國公文寫作的繁榮期。

元代統治者重武輕文,機要多由蒙古、色目族官吏掌管,公文寫作不重 章法,缺乏規范,因此元代缺少精采典範的公文篇章。
公文是一種應用文體,行文宜朴實簡明,而封建社會最後兩個王朝明代 和清代,卻是文牘主義盛行,長而空的公文比比皆是。其中最值得人們思考 玩味的,莫過於明代屢次嚴禁繁文而終無收效的史實。
明代開國之初,朱元璋親自處理朝政,對公文動輒數千言上萬言非常反 感。洪武二年(1369年),他對翰林侍讀學士詹同說:「古人為文章„„皆 明白易知,無深怪險僻之語。至如諸葛孔明《出師表》,亦何嘗雕刻為文? 而誠意溢出,至今使人誦之,自然忠義感激。近世文士,不究道德之本,不 達當世之務,立辭雖艱深而意實淺近„„何裨實用?自今翰林為文,但取通 道理明世務者,無事浮藻。」
洪武九年(1376年),刑部主事茹太素上呈一篇政事建言,竟達一萬七 千字。朱元璋讓中書郎中王敏念給他聽,念到六千三百多字時,還不知講些 什麼,朱元璋大怒,命人將茹太素打了一百大板;次日又命王敏接著念,念 到一萬六千五百字時,才講到要談的五件事,可見,後五百字足可說明問 題,而前邊一萬六千多字,多屬浮文。朱元璋感嘆道:「朕所以求言者,欲 其切於事情,而有益於天下國家,彼浮詞者,徒亂聽耳。」於是命令中書省 定立了建言格式,「頒示中外,使言者陳得失,無繁文。」
朱元璋的這些措施,當時對於克服繁文之弊確實起過不小作用,但由於 朝政日趨衰敗,繁文之弊在整個明代雖一禁再禁而終於未能禁止。文風是政 治風氣和社會風氣的反映,文牘主義與政治腐敗相伴而生,封建社會後期政 治日趨腐敗的現實,決定了少數有作為的政治家的努力無法改變公文寫作的 這種趨勢。
以上都是對公文文風的總體風貌而言的,在文風頹敗的朝代,也有少量 公文佳作產生,多出於清廉務實的有為之士,如明代著名清官海瑞、清代名 臣林則徐等人,都有公文佳作留世。

㈨ 簡述公文在我國的產生發展的歷史沿革

公文即公務文書,是指國家行政機關行政管理系統中形成的機關應用文。公文是伴隨著文字的出現、階級的出現和國家的產生應運而生的。
初始的公文種類較少。西周春秋時期,下行的王命文書主要有「誥、誓、命"幾種,各諸侯國及其官吏之間的平行文書,也只有「檄文」和「移書」等,而臣下向國君陳述自己見解的則用「上書」。後來,由於國事的繁雜、禮儀的周全,加之封建等級觀念的森嚴,公文種類逐漸膨脹起來。上對下的公文發展成為「制、詔、策、冊、敕、教、令、諭、符、檄、旨」等一二十種;下對上的文書,秦時尚只有「奏」(上書)一種,兩漢時期又增加了「章、表、駁議」三種,後來又繁衍了「碟、申、啟、呈、箋、題、狀」 等;平行文則增加了「關、敕、咨、照會」等多種。這些文種名目雖多,但不少是大同小異的,有的則可互相代替。如「啟」就是和「表」、「奏」同類的文種,劉襤在《文心雕龍·奏啟》中說:「晉來盛啟,用兼表、奏。」

辛亥革命後,南京國民臨時政府頒布了第一個公文程式條例,廢除了幾千年來封建王朝使用的「制、詔、敕、題。奏、表、箋」等公文名目,明令規定採用「令、咨、呈、示、狀」五種公文名稱(另有「公函」、「『布告」),並指明用途,這就使公文向簡化、適用方面向前邁了一步。但是,由於辛亥革命反封建並不徹底,因而在公文的確定和使用中,仍免不了封建主義糟粕,如虛偽欺詐、連上驕下的惡習以及形式主義、文犢主義等等。袁世凱准備復辟帝制期間,更變本加厲,公文程式一度出現向封建帝制時期倒退的現象。1914年5月26日,北洋政府第二次修改的公文程式規定,大總統的公文有「策令、申令、告令、批令」等,這些名稱都是仿照古代的叫法。袁世凱稱帝失敗後,1916年7月公文程式進行了第三次修改,恢復南京臨時政府原定的公文程式,並細化了公文種類,由原來的7種增加到13種,即:大總統令、國務院令、各部院令、任命狀、委任令、訓令、指令、布告、咨、咨呈、呈、公函、批。1927年8月 13日,公文程式進行了第四次修改,明文規定公文種類有:令、通告、訓令、指令、委任狀、呈、咨、咨呈、公函、批答共10種。

1928年6月11日,公文程式第五次修改,取消了「咨呈」,將「通告」改為「布告」。1928年11月15日,公文程式第六次修改,又基本恢復了南京國民臨時政府首倡的公文程式,只是把國民依法對政府陳述意見的「狀」,從公文種類中取消,其他依舊。此後,國民黨政府機關的公文,大體沿襲了國民臨時政府首倡的公文形式。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公文建設。1951年9月2日,政務院發布《公文處理暫行辦法》,規定公文種類為7類12種,即:1.報告、簽報;2.命令;3.指示;4.批復;5.通報、通知;6.布告、公告、通告;7.公函、便函。以後國家機關公文程式進行了幾次修改和修訂。1957年10月3日,國務院秘書廳發出《國務院秘書廳關於公文名稱和體式問題的幾點意見(稿)》。這次修訂和調整後的公文種類仍為7類12種,即:1.命令、令;2.指示;3.報告、請示;4.批復、批示;5.通知、通報;6.布告、通告;7.函。這次增加了請示和批示,去掉了簽報、公告和便函。

1981年2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頒發《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暫行辦法》,規定公文種類為9類15種,即:1.命令。令、指令;2.決定、決議;3.指示;4.布告、公告、通告;5.通知;6.通報;7.報告、請示;8.批復;9.函。這次調整增加了決定、決議,將通報從通知類劃出,單獨成一類,增加了指令、公告,去掉了批示。

1987年2月18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規定公文種類為10類15種,即:1.命令(令)、指令;2.決定、決議;3.指示;4.布告、公告、通告;5.通知;6.通報;7.報告、請不;8.批復;9.函;10.會議紀要。這次調整主要是增加了會議紀要。這個《處理辦法》於1993年 11月 21日進行了修訂,規定文種為 12類13種。即:1.命令(令);2.議案;3.決定;4.指示;5.公告、通告;6.通知;7.通報;8.報告;9.請示;10.批復;11.函;12.會議紀要。這次修訂減去了指令、決議、布告三種,增加了議案,並將請示、報告分開,各自獨立。

2000年8月20日,國務院發布《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並於2001年1月1日起施行。新《辦法》在文種上主要是取消了「指示」、增加了「意見」,同時將「公告」和「通告」分開,各自獨立,因而使文種成為13類13種。

目前行政機關公文處理就遵照新《辦法》施行。

㈩ 「公文」這一稱謂最早出現於什麼時期

D、兩漢時期

公文是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的統治產物和文化遺產,其篇幅之多,作者之眾,內容之廣,在古代各類文章中居於前列。由此反映的歷史文化的方方面面讓人驚嘆,其對於傳統文化研究的作用也自不待言。

從秦到清,公文名稱約有百種,各朝叫法不一。有的古有而今無,有的古無而今有;有的名同而實異,有的實同而名異。

大體說來,古代公文可分朝廷公文和官府公文兩大類:前者是帝王與臣屬之間使用的公文,後者是官僚或官府之間的來往公文。

(10)公文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公文屬於科學文章中的應用文體。

應用文是非常龐大的文章類群。私人信件、留條一類的短文,都屬於應用文。而公文則是應用文中特殊規范的一種。從把握公文這一事物本質、並從確定公文在應用文的坐標以及辨別公文自身種類等角度出發,對公文進行准確的定義是必要的。

公文,全稱公務文書,是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等依法成立的社會組織用來辦理公務、有一定格式的應用文。公文辦理公務,就是以文字的形式實施管理。

公務,應該包括內務即內部管理和外務即處理其他社會組織的關系。公務還分為政務和事務:政務是社會組織領導所主管的人員安排和組織發展的大事;事務是社會組織全體成員從事的業務性、日常性的工作。

根據《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第一章第三條:黨政機關公文是黨政機關實施領導、履行職能、處理公務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規范體式的文書,是傳達貫徹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公布法規和規章,指導、布置和商洽工作,請示和答復問題,報告、通報和交流情況等的重要工具。

閱讀全文

與公文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