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密碼發展歷史

密碼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25 16:07:03

『壹』 介紹一下密碼的發展史

這就得從人與宇宙的關系說起了:)
哈哈,多的我說不了,我給2關鍵詞 戰爭 間諜 ...

『貳』 商用密碼的商用密碼發展歷史

1949 年,資訊理論創始人 Shannon發表的經典論文「保密通信的信息理論」,將密碼學的內研究引入了科學容的軌道。
1976 年,著名學者 Diffie 和 Hellman「密碼學的新方向」的發表,奠定了公鑰密碼學的基礎;
1977 年,美國數據加密標准(DES)的公布,使密碼學的研究和應用從秘密走向公開。

『叄』 求電子密碼鎖的發展歷史!

遙控式電子防盜鎖

目前常見的遙控式電子防盜鎖主要有光遙控和無線電遙控兩類。光遙控又分為紅外線遙控和可見光遙控,光遙控利用窄角度的光傳輸密碼,優點是傳輸信息量可以很大、速度極快、人眼識別不出來,又無法在光路徑上(操作者與電子防盜鎖主體之間)以儀器捕獲信號試圖復制,因此保密性極高。無線電遙控的優點也是傳輸信息量可以很大、速度快、人眼識別不出來,但發射的信號彌散空間,容易被儀器捕獲,因此適合採用「變化的密碼」,如所謂的「跳碼」、「滾碼」(均是隨機變化而無明顯規律),這樣即使捕獲了當時的信號也無利用、復制的價值。使用遙控式電子防盜鎖,需要仔細保管遙控器(即鑰匙),而且對某些應用而言,這種鑰匙大了一點,可能還要使用特定的電池。

鍵盤式電子密碼鎖

從目前的技術水平和市場認可程度看,使用最為廣泛的是鍵盤式電子密碼鎖,該產品主要應用於保險箱、保險櫃和金庫,還有一部分應用於保管箱和運鈔車。鍵盤式電子密碼在鍵盤上輸入,與打電話差不多,因而易於掌握,其突出優點是「密碼」是記在被授權人腦子里的數字和字元,既准確又可靠,不會丟失(除了忘記),難以被竊(除非自己泄露)。但是密碼不能太簡單,太簡單了就容易被他人在鍵盤上試探出來,或者可能被旁觀者窺測出來,造成保密性不足。當然,密碼又不能太復雜,太復雜了可能自己都糊塗了,或者輸入密碼操作成功率低,造成使用不便。因此,為了發揚優點、克服弱點,鍵盤式電子密碼也在不斷發展中,如「任意設定密碼」技術使得被授權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或喜好設定密碼,常用常新;而「自動更改密碼」技術使得本次輸入的密碼將自動更改成下次應輸入的密碼,更改的規律不為他人所知,因而不怕旁觀者窺測;獨出心裁的「鍵盤亂序顯示」技術使得鍵盤上的固定鍵位每次顯示出的字元不固定,並且顯示的窄小角度只能由操作者正面看得到,因而即使旁觀者看見操作動作也難以窺測出密碼;「多重密碼設定」技術使得單組密碼不一定有效,適合多人分權使用,需要輸入兩組以上的密碼才被認可,大大提高了保密性,如果限定輸入這些密碼的先後順序或時間區段,則保密性還可提高。在輸入密碼的過程中,為了限制試探密碼的企圖,通常輸入錯誤碼若干次或若干時間內輸入不正確,即「封鎖」鍵盤,不再接受輸入操作。總之,盡管新式電子防盜鎖層出不窮,但鍵盤式電子密碼防盜鎖仍然「老樹發新芽」,不僅在市場上居於主流地位,而且,還經常作為其他類型電子防盜鎖的輔助輸入手段。

卡式電子防盜鎖

使用各種「卡」作為鑰匙的電子防盜鎖是當前最為活躍的產品,無論卡的種類如何多種多樣,按照輸入卡的操作方式,都可分為接觸式卡和非接觸式卡兩大類。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安防行業的要求,通常不得使用可靠性差、易被仿製的磁卡。目前接觸式卡的技術成熟、價格較低,應用也較為廣泛;非接觸式卡使用隱蔽、方便,大有後來居上之勢。儲存信息量大是卡的優勢,它不僅作為鑰匙,還可載入多項個人信息,特別適合金融業注重「驗明正身」的行業特點,而且一卡多用(如入門、開鎖、存儲、付費等)帶來持卡人的便利。使用這類電子防盜鎖,需要仔細保管卡(即鑰匙),尤其丟失了必須盡快取消該卡的授權。

生物特徵防盜鎖

人的某些與生俱來的個性特徵(如手、眼睛、聲音的特徵)幾乎不可重復,作為「鑰匙」就是唯一的(除非被逼迫或傷害),因此,利用生物特徵做密碼的電子防盜鎖,也特別適合金融業注重「驗明正身」的行業特點。

由於這種「自生自長、隨身攜帶」的「鑰匙」優點突出,因此這種鎖很快度過了性能不太穩定、價格昂貴的初始期,變得越來越實用、越來越「特徵」,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現今,生物特徵技術發展迅速,除了價格因素和尺寸體積因素對普及尚有所限制外,生物特徵電子防盜鎖在金融業的前景被人們普遍看好。不過,在要求保密性極高的情況下,還不宜單獨使用生物特徵電子防盜鎖,最好是組合其他電子信息作為密碼。

由於數字、字元、圖形圖像、人體生物特徵和時間等要素均可成為鑰匙的電子信息,組合使用這些信息能夠使電子防盜鎖獲得高度的保密性,如防範森嚴的金庫,需要使用復合信息密碼的電子防盜鎖,這樣對盜賊而言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組合使用信息也能夠使電子防盜鎖獲得無窮擴展的可能,使產品多樣化,對用戶而言是「千挑百選、自得其所」。

『肆』 誰了解密碼學的發展歷史

發展歷程

密碼學(在西歐語文中,源於希臘語kryptós「隱藏的」,和gráphein「書寫」)是研究如何隱密地傳遞信息的學科。在現代特別指對信息以及其傳輸的數學性研究,常被認為是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的分支,和資訊理論也密切相關。

著名的密碼學者Ron Rivest解釋道:「密碼學是關於如何在敵人存在的環境中通訊」,自工程學的角度,這相當於密碼學與純數學的異同。密碼學是信息安全等相關議題,如認證、訪問控制的核心。密碼學的首要目的是隱藏信息的涵義,並不是隱藏信息的存在。

密碼學也促進了計算機科學,特別是在於電腦與網路安全所使用的技術,如訪問控制與信息的機密性。密碼學已被應用在日常生活:包括自動櫃員機的晶元卡、電腦使用者存取密碼、電子商務等等。

密碼是通信雙方按約定的法則進行信息特殊變換的一種重要保密手段。依照這些法則,變明文為密文,稱為加密變換;變密文為明文,稱為脫密變換。密碼在早期僅對文字或數碼進行加、脫密變換,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對語音、圖像、數據等都可實施加、脫密變換。

密碼學是在編碼與破譯的斗爭實踐中逐步發展起來的,並隨著先進科學技術的應用,已成為一門綜合性的尖端技術科學。它與語言學、數學、電子學、聲學、資訊理論、計算機科學等有著廣泛而密切的聯系。它的現實研究成果,特別是各國政府現用的密碼編制及破譯手段都具有高度的機密性。

進行明密變換的法則,稱為密碼的體制。指示這種變換的參數,稱為密鑰。它們是密碼編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密碼體制的基本類型可以分為四種:錯亂按照規定的圖形和線路,改變明文字母或數碼等的位置成為密文;代替——用一個或多個代替表將明文字母或數碼等代替為密文;密本——用預先編定的字母或數字密碼組,代替一定的片語單詞等變明文為密文。

加亂——用有限元素組成的一串序列作為亂數,按規定的演算法,同明文序列相結合變成密文。以上四種密碼體制,既可單獨使用,也可混合使用 ,以編制出各種復雜度很高的實用密碼。

20世紀70年代以來,一些學者提出了公開密鑰體制,即運用單向函數的數學原理,以實現加、脫密密鑰的分離。加密密鑰是公開的,脫密密鑰是保密的。這種新的密碼體制,引起了密碼學界的廣泛注意和探討。

利用文字和密碼的規律,在一定條件下,採取各種技術手段,通過對截取密文的分析,以求得明文,還原密碼編制,即破譯密碼。破譯不同強度的密碼,對條件的要求也不相同,甚至很不相同。

其實在公元前,秘密書信已用於戰爭之中。西洋「史學之父」希羅多德(Herodotus)的《歷史》(The Histories)當中記載了一些最早的秘密書信故事。公元前5世紀,希臘城邦為對抗奴役和侵略,與波斯發生多次沖突和戰爭。

於公元前480年,波斯秘密集結了強大的軍隊,准備對雅典(Athens)和斯巴達(Sparta)發動一次突襲。

希臘人狄馬拉圖斯(Demaratus)在波斯的蘇薩城(Susa)里看到了這次集結,便利用了一層蠟把木板上的字遮蓋住,送往並告知了希臘人波斯的圖謀。最後,波斯海軍覆沒於雅典附近的沙拉米斯灣(Salamis Bay)。

由於古時多數人並不識字,最早的秘密書寫的形式只用到紙筆或等同物品,隨著識字率提高,就開始需要真正的密碼學了。最古典的兩個加密技巧是:

置換(Transposition cipher):將字母順序重新排列,例如『help me』變成『ehpl em』。

替代(substitution cipher):有系統地將一組字母換成其他字母或符號,例如『fly at once』變成『gmz bu podf』(每個字母用下一個字母取代)。

(4)密碼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研究

作為信息安全的主幹學科,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密碼學全國第一。

1959年,受錢學森指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在全國率先開展密碼學研究,1988年,西電第一個獲准設立密碼學碩士點,1993年獲准設立密碼學博士點,是全國首批兩個密碼學博士點之一,也是唯一的軍外博士點,1997年開始設有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崗位,並成為國家211重點建設學科。

2001年,在密碼學基礎上建立了信息安全專業,是全國首批開設此專業的高校。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信息安全專業依託一級國家重點學科「信息與通信工程」(全國第二)、二級國家重點學科「密碼學」(全國第一)組建,是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

擁有綜合業務網理論及關鍵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無線網路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現代交換與網路編碼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網路與信息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電子信息對抗攻防與模擬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多個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平台。

在中國密碼學會的34個理事中,西電占據了12個,且2個副理事長都是西電畢業的,中國在國際密碼學會唯一一個會員也出自西電。毫不誇張地說,西電已成為中國培養密碼學和信息安全人才的核心基地。

以下簡單列舉部分西電信安畢業生:來學嘉,國際密碼學會委員,IDEA分組密碼演算法設計者;陳立東,美國標准局研究員;丁存生,香港科技大學教授;邢超平,新加坡NTU教授;馮登國,中國科學院信息安全國家實驗室主任,中國密碼學會副理事長。

張煥國,中國密碼學會常務理事,武漢大學教授、信安掌門人;何大可,中國密碼學會副理事長,西南交通大學教授、信安掌門人;何良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首席密碼專家;葉季青,中國人民解放軍密鑰管理中心主任。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擁有中國在信息安全領域的三位領袖:肖國鎮、王育民、王新梅。其中肖國鎮教授是我國現代密碼學研究的主要開拓者之一,他提出的關於組合函數的統計獨立性概念,以及進一步提出的組合函數相關免疫性的頻譜特徵化定理,被國際上通稱為肖—Massey定理。

成為密碼學研究的基本工具之一,開拓了流密碼研究的新領域,他是亞洲密碼學會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國密碼學會副理事長,還是國際信息安全雜志(IJIS)編委會顧問。

2001年,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主持制定的無線網路安全強制性標准——WAPI震動了全世界,中國擁有該技術的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打破了美國IEEE在全世界的壟斷,華爾街日報當時曾報道說:「中國無線技術加密標准引發業界慌亂」。

這項技術也是中國在IT領域取得的具少數有世界影響力的重大科技進展之一。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信息安全專業連續多年排名全國第一,就是該校在全國信息安全界領袖地位的最好反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密碼學

『伍』 密碼的發展史

http://space.tv.cctv.com/article/ARTI1205806999493796

『陸』 中國鎖的發展史

鎖幾乎與私有制同時誕生。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中國仰韶文化遺址中,就留存有裝在木結構框架建築上的木鎖。東漢時,中國鐵制三簧鎖的技術已具有相當高的水平。三簧鎖前後沿用了1000多年。
18世紀初由英國人 D. 波特發明凸輪轉片鎖。其鑰匙編號由三簧鎖的20多種發展到80多種。19世紀中葉 ,歐洲製造商在凸輪轉片鎖和三簧鎖的基礎上改製成滑動轉片鎖,其鑰匙編號可達1600種 。
1848年 ,美國人 L.耶爾發明採用圓柱形銷栓的彈子鎖,該鎖已成為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鎖。現代彈子鎖的結構又有新的發展,出現雙向、三向、四向彈子結構,以及平面、雙面、多面、雙排雙面、多排多面彈子結構和組合彈子結構,從而大大提高鎖的保密性能,使鎖的編號由原有的2500種通過「向」、「面」的變化達到百萬種。
20世紀70年代,隨著微電子技術的應用,出現了磁控鎖、聲控鎖、超聲波鎖、紅外線鎖、電磁波鎖、電子卡片鎖、八佰指紋鎖、視網膜鎖、遙控鎖等。這些鎖具有機械結構所無法比擬的高保密性能。現代鎖還可在特定的系統中、按設定的邏輯關系實現系統的程序控制。現代鎖可按材質、用途、有無鑰匙、安全性能和結構進行分類。

歷史
古時候的鎖
《辭源》曰:「鎖,古謂之鍵,今謂之鎖。」《辭海》解釋為:「必須用鑰匙方能開脫的封緘器」。(另外,鎖還有一層意思:「一種用鐵環鉤連而成的刑具」,引申為拘系束縛。比如宋代縣令判人有罪會說:「來啊,鎖上。」用的就是一種木質枷鎖,下為兩塊可以卡住的木板,上為一種鐵環鏈。)
最早的鎖,是主人為防他人開啟而設的簡單的機關,應用於門上最簡單的鎖就是門閂了。我國古代有石鎖,並無鑰匙,是以繩索或鐵鏈束縛。商周時期,生產資料私有制進一步發展,貧富差距進一步加劇,社會矛盾十分突出,與此同時,冶煉技術成熟並立即被應用於制

鎖行業,於是,出現了用鑰匙才能開啟的銅鎖,鐵鎖,以鑰匙的不同而匹配不同的鎖。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機械鎖也有了長足的發展。現代機械鎖具已有了一百多年的歷史,鎖芯里加入了長短不一的彈子,要外形用相應齒形的鑰匙來打開。以後,又發展到了密碼鎖、磁性鎖、電子鎖、激光鎖、聲控鎖等等。在傳統鑰匙的基礎上,加了一組或多組密碼,不同聲音,不同磁場,不同聲波,不同光束光波,不同圖像。如指紋、眼底視網膜等)來控制鎖的開啟。
現如今,鎖具已形成一個十分龐大的家族,而且正在不斷地改進和更新換代,不斷地向世界展示著它的神奇。總而言之,鎖具在人類文明社會里發揮著「拘系束縛」的功能,規范著社會行為,捍衛著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著社會的穩定。
在歐洲,19世紀後半期,鎖得以普及,進入民宅。此前,鎖的價格昂貴,一直與普通百姓無緣,而是財富與權勢的象徵。在日本,過去一提起鎖來,人們想到的也是土倉的鎖頭,也是有錢人的專用品。

『柒』 現代密碼學的發展歷史

人類有記載的通信密碼始於公元前400年。古希臘人是置換密碼的發明者。1881年世界上的第一個電話保密專利出現。電報、無線電的發明使密碼學成為通信領域中不可迴避的研究課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德國軍方啟用「恩尼格瑪」密碼機,盟軍對德軍加密的信息有好幾年一籌莫展,「恩尼格瑪」密碼機似乎是不可破的。但是經過盟軍密碼分析學家的不懈努力,「恩尼格瑪」密碼機被攻破,盟軍掌握了德軍的許多機密,而德國軍方卻對此一無所知。
太平洋戰爭中,美軍破譯了日本海軍的密碼機,讀懂了日本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發給各指揮官的命令,在中途島徹底擊潰了日本海軍,導致了太平洋戰爭的決定性轉折, 相反軸心國中,只有德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初期在密碼破譯方面取得過輝煌的戰績。因此,我們可以說,密碼學在戰爭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隨著信息化和數字化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信息安全和保密的重要性認識不斷提高。如網路銀行、電子購物、電子郵件等正在悄悄地融入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人們自然要關注其安全性如何。1977年,美國國家標准局公布實施了「美國數據加密標(DES)」,軍事部門壟斷密碼的局面被打破,民間力量開始全面介入密碼學的研究和應用中。民用的加密產品在市場上已有大量出售,採用的加密演算法有DES、IDEA、RSA等。
現有的密碼體制千千萬萬,各不相同。但是它們都可以分為單鑰密碼(對稱密碼體制)如 DES密碼,和公鑰密碼(非對稱加密體制)如RSA密碼。前者的加密過程和脫密過程相同,而且所用的密鑰也相同;後者,每個用戶都有各自的公開和秘密鑰。
編碼密碼學主要致力於信息加密、信息認證、數字簽名和密鑰管理方面的研究。信息加密的目的在於將可讀信息轉變為無法識別的內容,使得截獲這些信息的人無法閱讀,同時信息的接收人能夠驗證接收到的信息是否被敵方篡改或替換過;數字簽名就是信息的接收人能夠確定接收到的信息是否確實是由所希望的發信人發出的;密鑰管理是信息加密中最難的部分,因為信息加密的安全性在於密鑰。歷史上,各國軍事情報機構在獵取別國的密鑰管理方法上要比破譯加密演算法成功得多。
密碼分析學與編碼學的方法不同,它不依賴數學邏輯的不變真理,必須憑經驗,依賴客觀世界覺察得到的事實。因而,密碼分析更需要發揮人們的聰明才智,更具有挑戰性。
現代密碼學是一門迅速發展的應用科學。隨著網際網路的迅速普及,人們依靠它傳送大量的信息,但是這些信息在網路上的傳輸都是公開的。因此,對於關繫到個人利益的信息必須經過加密之後才可以在網上傳送,這將離不開現代密碼技術。
1976年Diffie和Hellman在《密碼新方向》中提出了著名的D-H密鑰交換協議,標志著公鑰密碼體制的出現。 Diffie和Hellman第一次提出了不基於秘密信道的密鑰 分發,這就是D-H協議的重大意義所在。
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是一個用公鑰概念與技術來實施和提供安全服務的具有普適性的安全基礎設施。PKI公鑰基礎設施的主要任務是在開放環境中為開放性業務提供數字簽名服務。

『捌』 密碼學的發展歷程

密碼學(在西歐語文中,源於希臘語kryptós「隱藏的」,和gráphein「書寫」)是研究如何隱密地傳遞信息的學科。在現代特別指對信息以及其傳輸的數學性研究,常被認為是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的分支,和資訊理論也密切相關。著名的密碼學者Ron Rivest解釋道:「密碼學是關於如何在敵人存在的環境中通訊」,自工程學的角度,這相當於密碼學與純數學的異同。密碼學是信息安全等相關議題,如認證、訪問控制的核心。密碼學的首要目的是隱藏信息的涵義,並不是隱藏信息的存在。密碼學也促進了計算機科學,特別是在於電腦與網路安全所使用的技術,如訪問控制與信息的機密性。密碼學已被應用在日常生活:包括自動櫃員機的晶元卡、電腦使用者存取密碼、電子商務等等。
密碼是通信雙方按約定的法則進行信息特殊變換的一種重要保密手段。依照這些法則,變明文為密文,稱為加密變換;變密文為明文,稱為脫密變換。密碼在早期僅對文字或數碼進行加、脫密變換,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對語音、圖像、數據等都可實施加、脫密變換。
密碼學是在編碼與破譯的斗爭實踐中逐步發展起來的,並隨著先進科學技術的應用,已成為一門綜合性的尖端技術科學。它與語言學、數學、電子學、聲學、資訊理論、計算機科學等有著廣泛而密切的聯系。它的現實研究成果,特別是各國政府現用的密碼編制及破譯手段都具有高度的機密性。
進行明密變換的法則,稱為密碼的體制。指示這種變換的參數,稱為密鑰。它們是密碼編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密碼體制的基本類型可以分為四種:錯亂--按照規定的圖形和線路,改變明文字母或數碼等的位置成為密文;代替--用一個或多個代替表將明文字母或數碼等代替為密文;密本--用預先編定的字母或數字密碼組,代替一定的片語單詞等變明文為密文;加亂--用有限元素組成的一串序列作為亂數,按規定的演算法,同明文序列相結合變成密文。以上四種密碼體制,既可單獨使用,也可混合使用 ,以編制出各種復雜度很高的實用密碼。
20世紀70年代以來,一些學者提出了公開密鑰體制,即運用單向函數的數學原理,以實現加、脫密密鑰的分離。加密密鑰是公開的,脫密密鑰是保密的。這種新的密碼體制,引起了密碼學界的廣泛注意和探討。
利用文字和密碼的規律,在一定條件下,採取各種技術手段,通過對截取密文的分析,以求得明文,還原密碼編制,即破譯密碼。破譯不同強度的密碼,對條件的要求也不相同,甚至很不相同。
其實在公元前,秘密書信已用於戰爭之中。西洋「史學之父」希羅多德(Herodotus)的《歷史》(The Histories)當中記載了一些最早的秘密書信故事。公元前5世紀,希臘城邦為對抗奴役和侵略,與波斯發生多次沖突和戰爭。於公元前480年,波斯秘密結了強大的軍隊,准備對雅典(Athens)和斯巴達(Sparta)發動一次突襲。希臘人狄馬拉圖斯(Demaratus)在波斯的蘇薩城(Susa)里看到了這次集結,便利用了一層蠟把木板上的字遮蓋住,送往並告知了希臘人波斯的圖謀。最後,波斯海軍覆沒於雅典附近的沙拉米斯灣(Salamis Bay)。
由於古時多數人並不識字,最早的秘密書寫的形式只用到紙筆或等同物品,隨著識字率提高,就開始需要真正的密碼學了。最古典的兩個加密技巧是:
置換(Transposition cipher):將字母順序重新排列,例如『help me』變成『ehpl em』。
替代(substitution cipher):有系統地將一組字母換成其他字母或符號,例如『fly at once』變成『gmz bu podf』(每個字母用下一個字母取代)。

『玖』 世界各國鎖的起源歷史

發展
鎖幾乎與私有制同時誕生。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中國仰韶文化遺址中,就留存有裝在木結構框架建築上的木鎖。東漢時,中國鐵制三簧鎖的技術已具有相當高的水平。三簧鎖前後沿用了1000多年。[1]
18世紀初由英國人 D. 波特發明凸輪轉片鎖。其鑰匙編號由三簧鎖的20多種發展到80多種。19世紀中葉 ,歐洲製造商在凸輪轉片鎖和三簧鎖的基礎上改製成滑動轉片鎖,其鑰匙編號可達1600種 。[1]
1848年 ,美國人 L.耶爾發明採用圓柱形銷栓的彈子鎖,該鎖已成為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鎖。現代彈子鎖的結構又有新的發展,出現雙向、三向、四向彈子結構,以及平面、雙面、多面、雙排雙面、多排多面彈子結構和組合彈子結構,從而大大提高鎖的保密性能,使鎖的編號由原有的2500種通過「向」、「面」的變化達到百萬種。[1]
20世紀70年代,隨著微電子技術的應用,出現了磁控鎖、聲控鎖、超聲波鎖、紅外線鎖、電磁波鎖、電子卡片鎖、八佰指紋鎖、視網膜鎖、遙控鎖等。這些鎖具有機械結構所無法比擬的高保密性能。現代鎖還可在特定的系統中、按設定的邏輯關系實現系統的程序控制。現代鎖可按材質、用途、有無鑰匙、安全性能和結構進行分類。[1]
歷史

古時候的鎖[1]
《辭源》曰:「鎖,古謂之鍵,今謂之鎖。」《辭海》解釋為:「必須用鑰匙方能開脫的封緘器」。(另外,鎖還有一層意思:「一種用鐵環鉤連而成的刑具」,引申為拘系束縛。比如宋代縣令判人有罪會說:「來啊,鎖上。」用的就是一種木質枷鎖,下為兩塊可以卡住的木板,上為一種鐵環鏈。)[1]
最早的鎖,是主人為防他人開啟而設的簡單的機關,應用於門上最簡單的鎖就是門閂了。我國古代有石鎖,並無鑰匙,是以繩索或鐵鏈束縛。商周時期,生產資料私有制進一步發展,貧富差距進一步加劇,社會矛盾十分突出,與此同時,冶煉技術成熟並立即被應用於制

鎖[1]
鎖行業,於是,出現了用鑰匙才能開啟的銅鎖,鐵鎖,以鑰匙的不同而匹配不同的鎖。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機械鎖也有了長足的發展。現代機械鎖具已有了一百多年的歷史,鎖芯里加入了長短不一的彈子,要外形用相應齒形的鑰匙來打開。以後,又發展到了密碼鎖、磁性鎖、電子鎖、激光鎖、聲控鎖等等。在傳統鑰匙的基礎上,加了一組或多組密碼,不同聲音,不同磁場,不同聲波,不同光束光波,不同圖像。如指紋、眼底視網膜等)來控制鎖的開啟。[1]
現如今,鎖具已形成一個十分龐大的家族,而且正在不斷地改進和更新換代,不斷地向世界展示著它的神奇。總而言之,鎖具在人類文明社會里發揮著「拘系束縛」的功能,規范著社會行為,捍衛著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著社會的穩定。[1]
在歐洲,19世紀後半期,鎖得以普及,進入民宅。此前,鎖的價格昂貴,一直與普通百姓無緣,而是財富與權勢的象徵。在日本,過去一提起鎖來,人們想到的也是土倉的鎖頭,也是有錢人的專用品。
中國鎖具歷史悠久,據出土文物考證和歷史文獻記載,鎖具發展至今有五千年歷史。新石器時期仰韶文化之「骨錯」、「石錯」就是鎖鑰雛形。「觿」,古代用骨頭制的解繩結的錐子,就是古代鑰匙的雛形。所以「觿」屬我國最古老的鎖具之一。
古鎖初稱牡、閉、鑰、鏈、鈐。早期為竹、木結構,起源於門閂。春秋戰國至魯班於木鎖內設堂奧機關,至東漢制金屬簧片結構鎖(又稱溝槽鎖)。入唐時鎖之多為金、銀、銅、鐵、木。明代遂成為廣鎖、花旗鎖、首飾鎖、刑具鎖四大類。實際上還有一類密碼鎖,只是不太常見罷了。歷經清代、民國到上世紀五十年代。古鎖工藝精緻奧妙、文化內涵豐富。雕花刻字如:狀元及第、長命富貴、麒麟送子、龍鳳呈祥等。尤以魚形鎖為例,在《芝田錄》中道:「門鎖必為魚者,取其不暝守夜之意。」魚亦作年年有餘之吉利。古鎖也寓意財富,故有「驢馱鑰匙馬背鎖」之說。後衍生至愛情永恆,家族永續,身體永康,似乎一切良願盡寓其中。

鎖[1]
據資料記載,最早的用木製成的鎖,其不堪一擊只能作為象徵性的鎖。我國的金屬鎖最早出現在漢代,是簧片結構鎖。明清時代是古鎖的鼎盛時期,以銅質和鐵質為主。上世紀50年代,成本較低的低焊鉤鎖、葉片鎖、彈子鎖陸續進入我國市場,中國古鎖從此退出了歷史舞台。透過泛著滄桑的古鎖,領略著中華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
鎖的具體名稱,有一開鎖、二開鎖、三巴掌鎖、三道箍蝦尾鎖、四開鎖、五開鎖、龍鳳鎖、雙元鎖、迷宮鎖(定向鎖)、底開鎖、轉沖鎖、倒拉鎖、暗門鎖、無鑰鎖、方鎖、炮仗鎖、馬韁繩鎖、牛角鎖、牛尾鎖、舉梁鎖、文字密碼鎖、數字密碼鎖等等。

鎖[1]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古鎖,雖長短不一,大小不等,外形大同小異,其奧妙之外,在於鑰匙孔的開槽上,可謂五花八門,稀奇古怪。鑰匙孔的形狀,分別為「一」、「上」、「工」、 「古、」 「尚、」「吉」、「喜」、「壽」等字。這些鑰匙孔,還是古代社會森嚴的等級制度的反映哩!黎庶百姓只能用「一」字孔鎖,士大夫用「士」、「吉」字孔鎖,壽誕喜慶,用「壽」、「喜」字孔鎖,將相帝王則另有區別,不得僭越亂來,否則視為違反王法。

鎖[1]
按材質分,有木鎖、金鎖、銀鎖、銅鎖、鐵鎖、景泰藍鎖等;按形式分,有圓形鎖、方形鎖、枕頭鎖、文字鎖、人物鎖、動物鎖、密碼鎖、暗門鎖、倒拉鎖、炮筒鎖等;按用途分,有掛鎖、門鎖、箱鎖、櫥鎖、盒鎖、抽屜鎖、倉庫鎖等;從工藝上制模鑄造等。
自明代以來,鎖具分為四大類:廣鎖、花旗鎖、首飾鎖、刑具鎖、防盜鎖。
所謂「廣鎖」,就是橫式鎖的意思。此類鎖具盛產於浙江紹興,又有「紹鎖」之稱。民間稱之為「橫開鎖」、「枕頭鎖」等。廣鎖自唐代以來,廣泛用於門、箱、廚、櫃等,有一百多種。廣鎖通常以大小分為八個規格,以兩為單位,有「四兩紹」、「六兩紹」、「十二兩紹」等。「六兩紹」長約3.5寸,「十二兩紹」長約7寸 。
現代鎖具有發展:

鎖[1]
1、密碼鎖:是通過密碼來開鎖,主要用於保險櫃這類安全性較高的鎖。
2、感應鎖:
IC 卡鎖:又分接觸式IC卡鎖與非接觸式。接觸式的要將卡插鎖鎖縫,將晶元鎖的內部讀卡器接觸。
非接觸式就是不用這一過程,只需要將卡與鎖的讀卡器靠在一起就可以。應用十分普遍。
如:停車場,地鐵等公共場所。
電磁鎖:應用電磁原理製成,電磁力達幾百公斤,上鎖狀態下,一般人根本無法拉開。致命點,停電就無法關門,故一般用在有人值守的通道門,用於房間門需與機械鎖配套使用。
3、生物鎖:是生物識別技術發展,出現了使指紋鎖,掌紋鎖,視網膜鎖。
----------------------------------------------------------------來自網路團隊

『拾』 密碼的由來

經典密碼學
主條目:經典密碼
在近代以前,密碼學只考慮到信息的機密性(confidentiality):如何將可理解的信息轉換成難以理解的信息,並且使得有秘密信息的人能夠逆向回復,但缺乏秘密信息的攔截者或竊聽者則無法解讀。近數十年來,這個領域已經擴展到涵蓋身分認證(或稱鑒權)、信息完整性檢查、數字簽名、互動證明、安全多方計算等各類技術。

其實在公元前,秘密書信已用於戰爭之中。西洋「史學之父」希羅多德(Herodotus)的《歷史》(The Histories)當中記載了一些最早的秘密書信故事。公元前5世紀,希臘城邦為對抗奴役和侵略,與波斯發生多次沖突和戰爭。於公元前480年,波斯秘密結了強大的軍隊,准備對雅典(Athens)和斯巴達(Sparta)發動一次突襲。希臘人狄馬拉圖斯(Demaratus)在波斯的蘇薩城(Susa)里看到了這次集結,便利用了一層蠟把木板上的字遮蓋住,送往並告知了希臘人波斯的圖謀。最後,波斯海軍覆沒於雅典附近的沙拉米斯灣(Salamis Bay)。

由於古時多數人並不識字,最早的秘密書寫的形式只用到紙筆或等同物品,隨著識字率提高,就開始需要真正的密碼學了。最古典的兩個加密技巧是:

移位式(Transposition cipher):將字母順序重新排列,例如『help me』變成『ehpl em』;與
替代式(substitution cipher):有系統地將一組字母換成其他字母或符號,例如『fly at once』變成『gmz bu podf』(每個字母用下一個字母取代)。
這兩種單純的方式都不足以提供足夠的機密性。凱撒密碼是最經典的替代法,據傳由古羅馬帝國的皇帝凱撒所發明,用在與遠方將領的通訊上,每個字母被往後位移三格字母所取代。

加密旨在確保通訊的秘密性,例如間諜、軍事將領、外交人員間的通訊,同時也有宗教上的應用。舉例來說,早期基督徒使用密碼學模糊他們寫作的部份觀點以避免遭受迫害。666或部分更早期的手稿上的616是新約基督經啟示錄所指的野獸的數字,常用來暗指專迫害基督徒的古羅馬皇帝尼祿(Nero)。史上也有部份希伯來文密碼的記載。古印度欲經中也提及愛侶可利用密碼來通信。隱寫術也出現在古代,希羅多德記載將信息刺青在奴隸的頭皮上,較近代的隱寫術使用隱形墨水、縮影術(en:microdots)或數字水印來隱藏信息。

現代密碼學
現代密碼學大致可被區分為數個領域。 對稱鑰匙密碼學指的是傳送方與接收方都擁有相同的鑰匙。直到1976年這都還是唯一的公開加密法。

現代的研究主要在分組密碼(block cipher)與流密碼(stream cipher)及其應用。分組密碼在某種意義上是阿伯提的多字元加密法的現代化。分組密碼取用明文的一個區塊和鑰匙,輸出相同大小的密文區塊。由於信息通常比單一區塊還長,因此有了各種方式將連續的區塊編織在一起。 DES和AES是美國聯邦政府核定的分組密碼標准(AES將取代DES)。盡管將從標准上廢除,DES依然很流行(triple-DES變形仍然相當安全),被使用在非常多的應用上,從自動交易機、電子郵件到遠端存取。也有許多其他的區塊加密被發明、釋出,品質與應用上各有不同,其中不乏被破解者。

流密碼,相對於區塊加密,製造一段任意長的鑰匙原料,與明文依位元或字元結合,有點類似一次一密密碼本(one-time pad)。輸出的串流根據加密時的內部狀態而定。在一些流密碼上由鑰匙控制狀態的變化。RC4是相當有名的流密碼。

密碼雜湊函數(有時稱作消息摘要函數,雜湊函數又稱散列函數或哈希函數)不一定使用到鑰匙,但和許多重要的密碼演算法相關。它將輸入資料(通常是一整份文件)輸出成較短的固定長度雜湊值,這個過程是單向的,逆向操作難以完成,而且碰撞(兩個不同的輸入產生相同的雜湊值)發生的機率非常小。

信息認證碼或押碼(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s, MACs)很類似密碼雜湊函數,除了接收方額外使用秘密鑰匙來認證雜湊值。

[編輯] 公鑰密碼學
主條目:公鑰密碼學
公開鑰匙密碼學,簡稱公鑰密碼學,又稱非對稱鑰匙密碼學,相對於對稱鑰匙密碼學,最大的特點在於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鑰匙。

在對稱鑰匙密碼學中,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的鑰匙,也許對不同的信息使用不同的鑰匙,但都面臨鑰匙管理的難題。由於每對通訊方都必須使用異於他組的鑰匙,當網路成員的數量增加時,鑰匙數量成二次方增加。更尷尬的難題是:當安全的通道不存在於雙方時,如何建立一個共有的鑰匙以利安全的通訊?如果有通道可以安全地建立鑰匙,何不使用現有的通道。這個「雞生蛋、蛋生雞」的矛盾是長年以來密碼學無法在真實世界應用的阻礙。

1976年, Whitfield Diffie與Martin Hellman發表開創性的論文,提出公開鑰匙密碼學的概念:一對不同值但數學相關的鑰匙,公開鑰匙(公鑰, public key)與私密鑰匙(私鑰, private key or secret key)。在公鑰系統中,由公開鑰匙推算出配對的私密鑰匙於計算上是不可行的。歷史學者David Kahn這樣描述公開鑰匙密碼學;「從文藝復興的多字元取代法後最革命性的概念。」

在公鑰系統中,公鑰可以隨意流傳,但私鑰只有該人擁有。典型的用法是,其他人用公鑰來加密給該接受者,接受者使用自己的私鑰解密。Diffie與Hellman也展示了如何利用公開鑰匙密碼學來達成Diffie-Hellman鑰匙交換協定。

1978年,MIT的Ron Rivest、Adi Shamir和Len Adleman發明另一個公開鑰匙系統,RSA。

直到1997年的公開文件中大眾才知道,早在1970年代早期,英國情報機構GCHQ的數學家James H. Ellis便已發明非對稱鑰匙密碼學,而且Diffie-Hellman與RSA都曾被Malcolm J. Williamson與Clifford Cocks分別發明於前。 這兩個最早的公鑰系統提供優良的加密法基礎,因而被大量使用。其他公鑰系統還有Cramer-Shoup、Elgamal、以及橢圓曲線密碼學等等。

除了加密外,公開鑰匙密碼學最顯著的成就是實現了數字簽名。數字簽名名符其實是普通簽章的數字化,他們的特性都是某人可以輕易製造簽章,但他人卻難以仿冒。數字簽名可以永久地與被簽署信息結合,無法自信息上移除。數字簽名大致包含兩個演算法:一個是簽署,使用私密鑰匙處理信息或信息的雜湊值而產生簽章;另一個是驗證,使用公開鑰匙驗證簽章的真實性。RSA和DSA是兩種最流行的數字簽名機制。數字簽名是公開鑰匙基礎建設(public key infranstructures, PKI)以及許多網路安全機制(SSL/TLS, VPNs等)的基礎。

公開鑰匙演算法大多基於計算復雜度上的難題,通常來自於數論。例如,RSA源於整數因子分解問題;DSA源於離散對數問題。近年發展快速的橢圓曲線密碼學則基於和橢圓曲線相關的數學難題,與離散對數相當。由於這些底層的問題多涉及模數乘法或指數運算,相對於分組密碼需要更多計算資源。因此,公開鑰匙系統通常是復合式的,內含一個高效率的對稱鑰匙演算法,用以加密信息,再以公開鑰匙加密對稱鑰匙系統所使用的鑰匙,以增進效率。

[編輯] 密碼分析
主條目:密碼分析
密碼分析又稱破密術。 密碼分析的目的是發現密碼機制的弱點,從事者可能是意圖顛覆系統惡意的攻擊者或評估系統弱點的設計人。在現代,密碼演算法與協定必須被仔細檢查和測試,確定其保證的安全性。

大眾普遍誤解認為所有加密法都可以被破解。Bell Labs的Claude Shannon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便證明只要鑰匙是完全隨機,不重復使用,對外絕對保密,與信息等長或比信息更長的一次墊是不可能破解的。除了一次墊以外的多數加密法都可以以暴力攻擊法破解,但是破解所需的努力可能是鑰匙長度的指數成長。

密碼分析的方式有很多,因此有數個分類。一個常見的分別法則是攻擊者知曉多少信息。在唯密文攻擊中,密碼分析者只能存取密文,好的現代密碼系統對這種情況通常是免疫的。在已知明文攻擊中,密碼分析者可以存取多個明文、密文對。在選擇明文攻擊中,密碼分析者可以自選任意明文,並被賦予相對應的密文,例如二戰時布列顛所使用的園藝法。最後,選擇密文攻擊中,密碼分析者可以自選任意密文,並被賦予相對應的明文

對稱鑰匙加密的密碼分析通常旨在尋找比已知最佳破解法更有效率的方式。例如,以最簡單的暴力法破解DES需要一個已知明文與255 解密運算,嘗試近半數可能的鑰匙。線性分析攻擊法對DES需要243 已知明文與243 DES運算,顯然比暴力法有效。

公開鑰匙演算法則基於多種數學難題,其中最有名的是整數分解和離散對數問題。許多公開鑰匙密碼分析在研究如何有效率地解出這些計算問題的數值演算法。例如,已知解出機於橢圓曲線的離散對數問題比相同鑰匙大小的整數因子分解問題更困難。因此,為了達到相等的安全強度,基於因子分解的技術必須使用更長的鑰匙。由於這個因素,基於橢圓曲線的公開鑰匙密碼系統從1990年代中期後逐漸流行。

當純粹的密碼分析著眼於演算法本身時,某些攻擊則專注於密碼裝置執行的弱點,稱為副通道攻擊。如果密碼分析者可以存取到裝置執行加密或回報通行碼錯誤的時間,它就可能使用時序攻擊法破解密碼。攻擊者也可能研究信息的模式與長度,得出有用的信息,稱為流量分析,對機敏的敵人這相當有效。當然,社會工程與其它針對人事、社交的攻擊與破密術一並使用時可能是最有力的攻擊法。

[編輯] 密碼學原型
多數的密碼學理論研究在探討密碼學原型:具備基本密碼學特質的演算法以及和其他問題的關連。例如,容易正向運算卻難以逆向運算的單向函數。通常而言,密碼應用如果要安全,就必須保證單向函數存在。然而,如果單向函數存在,就表示P ≠ NP。既然目前P與NP問題仍是未解,我們就無從得知單向函數是否存在。如果單向函數存在,那安全的准亂數產生器與准亂數函數就存在。 目前已知的密碼學原型僅提供基本的機能。通常是機密、信息完整、認證、和不可否認。任何其他機能都是基本演算法的組合與延伸,這類組合稱為密碼系統。例如PGP、SSH、 SSL/TLS、公開鑰匙基礎建設和數字簽名等。 其他密碼原型還有加密演算法本身、單向排列、暗門排列等。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4/4d/Lorenz-SZ42-2.jpg
德國的洛倫茲密碼機,所使用的二次世界大戰加密機密郵件。

閱讀全文

與密碼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