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太倉的歷史文化

太倉的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25 16:00:57

❶ 太倉的名勝古跡有哪些

大致有∶玉皇閣、南廣寺、海天禪寺、西廬園、州 橋、樂蔭園、吳曉邦藝術館、天妃宮、南 園、憩 園、弇山園,科技新城的天鏡湖,張溥故居、王錫爵故居、高仁歧油畫館、吳健雄墓園、港區碼頭、梅花草堂、鄭和紀念館、太倉博物館,宋文治藝術館、璜涇西塔等。

❷ 太倉本地傳統的民風民俗和本地的傳統節日文化

太倉,歷史悠久,考古證明,4500年前就有先民在這塊土地上生活、勞作。太倉之名即由春秋時吳王在此設置糧倉而來,因位於婁江之東,故又別稱婁東。
太倉,素為物華天寶之地、人文薈萃之邦。元代至元間開發海上漕運,太倉作為始發港而迅速崛起,成為"漕運萬艘,行商千舶,高檣大桅,集如林木","四方謂之天下第一碼頭"的東南大港。明永樂、宣德間,大航海家鄭和,從太倉劉家港(今太倉港)出發,開天下之先,七下西洋,譜寫了中外航海史上的光輝篇章。太倉,鄭和下西洋起錨地。 婁東畫派是中國繪畫史上有著深遠影響的重要山水畫流派。太倉是江南絲竹發源地 。詩歌:"一曲絲竹心已醉,夢聽餘音夜不寐,內中奧妙誰得知?仙樂霓裳人間回。」牛郎織女的傳說與梁祝、白蛇傳、孟姜女的傳說合稱中國四大民間故事,歷史悠久,流傳廣泛,影響深遠。根據文獻資料,在產生於西周時代的《詩經·小雅》的《大東》篇中就有了相關的記載,到了漢代故事已基本成型。長期以來,七夕已成為我國八大傳統民族民俗節日之一,並由此形成了豐富多彩的七夕民俗文化,產生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詩詞作品以及反映人民群眾美好情懷的戲劇、曲藝、美術作品。 世代相傳:太倉是牛郎織女降生地。太倉七夕民俗文化活動相當豐富熱鬧,主要是(一)一年一度的七夕乞巧會。群眾稱為香汛,屆時四方善男信女蜂湧而至,虔誠地舉行祭祀儀式。(二)三年一次的"開光"。"開光"儀式更為隆重,有"凈面"、"接靈"、"開光"、"開道"、"接光"、"朝皇"、"拜堂拜印"、"上菜"等程序。(三)相沿成習的民間乞巧活動。主要有篤巧、氽巧果蘭花豆、染紅指甲、凈頭槿、承露盤、看巧雲、觀星斗和曲藝、戲曲表演等。

❸ 明朝時的江蘇太倉與現在的江蘇太倉指的是一回事嗎

都是一個地方
太倉市位於江蘇省東南端,東瀕長江,南鄰上海,西接蘇州。太倉擁有2000年的歷史文化,太倉的瀏家港(現為太倉港)號稱「六國碼頭」,是上海開埠前我國東南沿海的主要商埠,也是明代偉大航海家鄭和船隊七下西洋的起錨處。太倉市現有人口44.75萬,總面積815平方公里,境內地勢平坦,河流縱橫,土壤肥沃,物產富饒,素稱「江南魚米之鄉」,故稱「太倉」

太倉是江蘇省經濟最為發達的縣(市)之一。改革開放以來,太倉保持持續增長的經濟發展勢頭,在全國率先進入小康市,經濟實力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百強縣(市)前列。

國民生產總值、工農業產值按人均計算,均列江蘇省榜首。農業以糧棉油為主,高產高效,多種經營品種繁多;工業以輕紡為主體,紡織、輕工、機械、電子、化工、建材、食品等門類齊全。

太倉景點
太倉,亦名婁東。她以悠久的歷史、繁榮的經濟和璀璨的文化,在素稱「人間天堂」的江南享有「金太倉」的美譽。太倉地處我國的東海之濱,揚子江口。境內錯綜交織的河流,青黃相間的田野,溫和濕潤的氣候,是孕育太倉古代文明的搖籃。據史志記載和建國以來考古發現的遺物證明,早在二、三千年之前,我們的祖先就在此勞動、生息和繁衍,創造了光輝燦爛的魚稻文化。相傳春秋戰國時期的吳王楚君,在此屯糧置倉,供奉朝廷,這也許就是太倉地名的由來。太倉為「東南之富域」、「天下之良港」。奠定這一基石的,當推元代。在元,太倉不僅設衛壘城,成為我國東南沿海的海防前哨,更為重要的是元統治者開發漕運,加強南北經濟交流,拓展海上對外貿易的治國興邦之策,加快了太倉農副產品、水產品和手工業品的流通和經濟的對外開放,使太倉在不到百年的短短時間內,成為了「漕運萬艘,行商千舶,高檣大桅,集如林木」,「四方謂之天下第一碼頭」的東南大港。隨著經濟的繁榮,人口的遽增,完成了從一濱海集鎮到「朱門大宅,不可勝記,琳宮梵宇,列若鱗次」的港口城市的飛躍。而港口城市的形成,則為太倉種下了海納百川、兼收並蓄的文化基因。至明,永樂帝為揚威天下,敦睦友邦,先後七次派遣鄭和從太倉劉家港出發,揚帆西洋,又為太倉積淀了敢為人先、開拓進取的精神財富。地處江海之交的太倉,正是歷經了多次大規模的大陸文化與海洋文化的沖撞,因此早在明代中葉,已形成了亦耕亦漁、亦工亦商多元化的經濟格局,商品經濟較為發達,社會出現了空前的繁榮,同時也孕育了義利兼顧、革新務實的人文精神。太倉不僅是個「漕舟之津」、「商貨之區」,還是人文薈萃之地。繁榮的經濟,寬厚外向的民風,吸引了天下無數英才在這里匯集。明清時期,太倉的文化隨經濟的發展而顯活躍,經祖籍或客居太倉的鴻儒先賢、仁人志士的積極倡導、身體力行,在經史理學、文壇藝苑、科技工藝等方面,涌現了數十名史有所載的著名人物。如胸懷雄才大略、忠心報效國家的祖孫宰相王錫爵、王掞;大思想家陸世儀;復社領袖張溥;抗倭名將熊桴、任環;吳中水利專家郟亶;才華橫溢、獨步文壇的王世貞;大詩人吳梅村;「明四家」之一的大畫家仇英;執清朝畫壇三百年牛耳的婁東畫派開創者王時敏、王鑒、王原祁;崑曲的創始人、戲曲音樂學家魏良輔;博古通今、道德化人的經史學家畢沅、陳瑚;教育家陸寶忠、唐文治;民主革命先驅俞劍華;還有巧奪天工、蜚聲朝野的雕刻大師陸子岡,以及冶煉、製造、航海、地理、醫學、園林等諸方面的名師大家。至今,在太倉這塊古老的土地上,還保留著他們不少珍貴的文物遺跡,流傳著他們大量的趣聞軼事,綿延著他們留下的優秀傳統。

❹ 誰有太倉的簡介啊

太倉,位於江蘇省東南部長江出海口南岸,東北濱長江與崇明隔江相望,西與崑山毗鄰,北同常熟接壤,南鄰上海市。全市總面積822.9平方千米,其中長江水域面積170.17平方千米,人口45萬餘人。城市氣候宜人,土地肥沃、環境優美、物產豐富、素有「錦綉江南魚米之鄉「之稱。
相傳2400多年前,吳王及春申君先後在此設立糧倉,因而得名「太倉」。元朝時,太倉瀏家港已成為我國東南沿海的重要海港,號稱「六國碼頭」、「天下第一碼頭」。600年前,我國明代偉大的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就是從這里揚帆起錨,從而寫下了令人崇敬的中國對外貿易史和世界航海史上的光輝篇章。
太倉市交通發達,沿江高速公路與蘇昆太高速公路在此交匯,204國道及省道224、338、339線過境,干線公路網「三縱四橫」,水上交通有太海汽渡、瀏河至上海崇明島、黃沙島、海門等輪渡,大江南北交通便利。太倉靚麗、安靜、舒適、古典風雅與現代氣息相映交融,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先後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生態示範園、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全國文明先進城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城市及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等多項桂冠。
太倉,做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蘊相當深厚。延綿四千多年的婁東文化,留下了諸多名勝古跡。主要有:北宋水利學家鄭亶墓,元代拱橋群、墨妙亭、明復社領袖張溥故居、梅花草堂、南廣教寺、沙溪清代雕花廳、瀏河鎮天妃宮(鄭和紀念館)、雲山塔、戚繼光抗倭閱兵台及女物理學吳健雄墓等,地方戲曲有滬劇、評彈、崑曲等。流行武術、龍燈、江南絲竹,素稱「民樂之鄉」、「武術之鄉」。
太倉,地處蘇南魚米之鄉,人傑地靈,名人輩出。明代萬曆年間首輔王錫爵、明代後七子代表人物王世貞、復社領袖張、崑曲鼻祖魏良輔等。彪炳畫壇數百年的「婁東畫派」也發源於太倉。近代著名女核物理學家吳健雄、諾貝爾獎得主朱棣文、一代國畫巨匠朱屹瞻、有新聞界「釋迦牟尼」之稱的俞頌華、民樂家高步雲等蜚聲中外的歷史名人,也均孕育於太倉這塊風水寶地。
如今的太倉,積極實施「以工興港,以港興市,接軌上海、服務江南」的戰略,加快發展,迅速崛起。
太倉港的建成,使長江之畔多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一大批融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旅遊企業的建成,使太倉成為遊人慕名嚮往的休閑度假之處,當年鄭和七下西洋起錨地、如今風光秀麗的太倉,正滿腔熱忱地伸開雙臂,歡迎國內外賓客前來觀光旅遊和投資興業。

太倉位於江蘇省東南部,長江口南岸。地處北緯31°20′~31°45′,東經120°58′~121°20′。東瀕長江,與崇明島隔江相望,南臨上海市寶山區、嘉定區,西連崑山市,北接常熟市。總面積822.906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538.466平方公里,水域面積284.44平方公里。
太倉屬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全境地勢平坦,自東北向西南略呈傾斜。東部為沿江平原,西部為低窪圩區。地面高程:東部3.5米~5.8米(基準:吳淞零點),西部2.4米~3.8米。

太倉港地處長江入海口南側,太倉市東部。口岸位於長江白茆沙南水道,上至白茆河口,下至瀏黑屋,中心位置在七丫口,即北緯31°37′00",東經121°14′00"。口岸線38.8公里,其中深水岸線25公里,距吳淞口僅13海里,是距長江入海口最近的港口。港區范圍內岸線基本平直且邊灘穩定,終年不凍不淤,深水區開闊、穩定,能滿足5萬噸級船舶回轉水域的要求,是長江下游地區最佳港址之一。凡能進入長江口的船舶,無需候潮,可全天出入港口,長江口暗沙整治後,第三、四代集裝箱船可直達港口。

太倉屬北亞熱帶南部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冬季受北方冷高壓控制,以少雨寒冷天氣為主;夏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天氣炎熱;春秋季是季風交替時期,天氣冷暖多變,干濕相間。歷年年平均氣溫15.5℃,降水量1078.1毫米,日照1960.9小時,無霜期226天。2002年,平均氣溫16.9℃,比常年平均偏高1.4℃,冬、春、秋季氣溫偏高,夏季氣溫接近常年;年極端最高氣溫37.0℃,大於等於35℃的高溫日數出現3天,比常年平均少一倍。年降水量1236.4毫米,比常年偏多15%;冬、夏季雨水正常,春季雨水偏多,秋季雨水偏少。梅雨正常,但梅雨期較短。對太倉有影響的台風有1次。

太倉市隸屬江蘇省蘇州市管轄,市人民政府駐地城廂鎮。全市轄7個鎮、226個行政村、3908個村民小組、56個居民委員會。境內有2個省級開發區:太倉港港口開發區、太倉經濟開發區。 全市年末總人口44.93萬人,農業人口26.49萬人,非農業人口18.44萬人。全年人口出生率5.94‰,死亡率7.93‰,自然增長率-1.99‰。

❺ 太倉有多少年歷史了

[編輯本段]1.名詞釋義 1、古代京師儲谷的大倉。2、胃的別名。本以太倉喻胃,後徑稱胃為太倉。

❻ 講講關於太倉

我父母在太倉工作,那裡人很淳樸。
另外,在太倉如果和當地人很熟,可以買到超新鮮超環保的蔬菜哦!

❼ 太倉的歷史沿革

太倉古代為濱抄海村落,人煙稀少,襲戶不滿百。春秋時屬吳地,秦屬會稽郡,漢為吳郡婁縣惠安鄉。三國吳於此建倉屯糧,漸次發展。
元代於劉家港開創漕糧海運後,遂日益繁盛,成為萬家之邑。元末築太倉城。吳元年建太倉衛,明初置鎮海衛,屯兵駐防。
明弘治十年(1497),割崑山、常熟、嘉定三縣地建太倉州。
清雍正二年(1724),升為江蘇直隸州,並析地置鎮洋縣。
民國元年(1912),太倉州和鎮洋縣合並,定名太倉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始屬蘇南人民行政公署,後隸屬江蘇省蘇州地區專員公署。
1983年3月,改隸蘇州市。
1993年3月28日,撤縣建太倉市。清代,太倉是江蘇省下屬的一個直隸州,下轄4縣:鎮洋、嘉定、寶山、崇明,轄境除今太倉市,以及今上海市的嘉定、寶山2區和崇明縣以外,還包括今上海市中心城區的楊浦、虹口、閘北、普陀4個區的大部分。

❽ 太倉的歷史位置是怎樣的。

元代的通都大邑

元代,是太倉歷史上的黃金時期。元代瀏家港的崛起和漕運的開通,使太倉的政治、經濟和城市建設有了急遽發展。在不足百年的時間里,瀏家港迅即成為外通六國的「天下第一碼頭」,接著太倉開壕築城,一度成為蘇州府崑山州的州治所在地,成為繁華的「通都大邑」。

明代的東南巨州

明代,是太倉在元代繁榮的基礎上,在諸多方面取得成就和發展並著名於世的年代。經過元代的漕運和通番貿易,此時的太倉經濟和城市建設已具相當規模。永樂帝利用瀏家港優越和港口條件,作為鄭和七下西洋的起碇港和收泊港,把太倉的建設和發展,又向前推進了大大的一步,使太倉這個港城呈現出新的繁榮而蜚聲海內外。為加強太倉防衛,吳元年(1367年)設為太倉衛,洪武十二年(1379年)增設鎮海衛,分別駐兵。弘治十年(1498年)太倉建州,隸蘇州府,領崇明縣,州署設於今市政府所在地。
。鄭和七下西洋起錨和改泊均在太倉瀏家港,始自明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至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結束,歷時二十八年。他每次出使均要率領一、二百艘大海船,和二、三萬人組成的龐大船隊,從瀏家港出發,經泉州,先後到達占城、暹羅、爪哇、柯枝、古里、忽嚕謨斯和非州的麻林地(今坦尚尼亞境內),所歷「大小凡三十餘國」。鄭和船隊的七次航海展現了是國人劈波斬浪,征服大洋的宏偉大氣概。通過遠航,進行了大規模的海外貿易,增進了中外友好關系,推進了世界文明的發展。作為鄭和下西洋起碇港的太倉,當時成為船隊倉儲補給、船舶修造和人才集訓的基地;迎送朝廷命官、接待各國貢使、舉行盛大祭祀活動,以及宴勞賞賜將士的場所,「九夷百番,進貢方物,道途相屬,方舟大船,次第來泊」,可謂盛極一時,太倉瀏家港因此成了聞名中外的國際貿易大港。

清代的直隸州治

清代的太倉,經濟富庶,民豐物阜,享有「金太倉」之美譽。隨著江南經濟發展和戶口的增加,以及太倉的繁榮,為分擔蘇州、松江府賦重事繁之責,遂於清雍正三年(1725年)升太倉州為直隸州,又析地署鎮洋縣。太倉州和鎮洋縣同城而治,太倉州鎮洋縣共轄戶口六萬零三百二十三戶。直隸州領鎮洋、崇明、嘉定、寶山四縣,隸江蘇省,是蘇、松、常、太道的組成部分,這一建制一直延至清亡。 (清代啊,太倉興衰)

清代太倉城市面貌在明朝基礎上繼續有所發展。至清中期已道路縱橫、巷坊密集,石橋林立,車船並行,商店比屋、百業興旺。府第鱗次櫛比,園林星羅棋布。南鹽鐵西的大道,海門第一橋南的當鋪街,陳門涇前的前街商業區,致和塘北的後街住宅區,以及州署前的大街均正式形成,其整齊繁榮的城市面貌不愧為直隸州治所在的巨城大邦。惜在清軍和太平軍的多次拉鋸戰中,州城遭到極大破壞,直到民國也未得到恢復。
----
中華民國的小市(上海開港,太倉開始衰敗)
展望未來
太倉港開始得到國家的重視,億噸港雛形已經顯現.直隸州風采將再現全球人民面前.但在上海邊上以顯然不能再現 當年 何等輝煌直隸州雄峰!

太倉~因港口興,也因港口而敗!

❾ 太倉歷史有哪些

太倉,亦名婁東。她以悠久的歷史、繁榮的經濟和璀璨的文化,在素稱「人間天堂」的江南享有「金太倉」的美譽。
太倉地處我國的東海之濱,揚子江口。境內錯綜交織的河流,青黃相間的田野,溫和濕潤的氣候,是孕育太倉古代文明的搖籃。據史志記載和建國以來考古發現的遺物證明,早在二、三千年之前,我們的祖先就在此勞動、生息和繁衍,創造了光輝燦爛的魚稻文化。相傳春秋戰國時期的吳王楚君,在此屯糧置倉,供奉朝廷,這也許就是太倉地名的由來。
西門街一角
太倉為「東南之富域」、「天下之良港」。奠定這一基石的,當推元代。在元,太倉不僅設衛壘城,成為我國東南沿海的海防前哨,更為重要的是元統治者開發漕運,加強南北經濟交流,拓展海上對外貿易的治國興邦之策,加快了太倉農副產品、水產品和手工業品的流通和經濟的對外開放,使太倉在不到百年的短短時間內,成為了「漕運萬艘,行商千舶,高檣大桅,集如林木」,「四方謂之天下第一碼頭」的東南大港。隨著經濟的繁榮,人口的遽增,完成了從一濱海集鎮到「朱門大宅,不可勝記,琳宮梵宇,列若鱗次」的港口城市的飛躍。而港口城市的形成,則為太倉種下了海納百川、兼收並蓄的文化基因。至明,永樂帝為揚威天下,敦睦友邦,先後七次派遣鄭和從太倉劉家港出發,揚帆西洋,又為太倉積淀了敢為人先、開拓進取的精神財富。地處江海之交的太倉,正是歷經了多次大規模的大陸文化與海洋文化的沖撞,因此早在明代中葉,已形成了亦耕亦漁、亦工亦商多元化的經濟格局,商品經濟較為發達,社會出現了空前的繁榮,同時也孕育了義利兼顧、革新務實的人文精神。
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
太倉不僅是個「漕舟之津」、「商貨之區」,還是人文薈萃之地。繁榮的經濟,寬厚外向的民風,吸引了天下無數英才在這里匯集。明清時期,太倉的文化隨經濟的發展而顯活躍,經祖籍或客居太倉的鴻儒先賢、仁人志士的積極倡導、身體力行,在經史理學、文壇藝苑、科技工藝等方面,涌現了數十名史有所載的著名人物。如胸懷雄才大略、忠心報效國家的祖孫宰相王錫爵、王掞;大思想家陸世儀;復社領袖張溥;抗倭名將熊桴、任環;吳中水利專家郟亶;才華橫溢、獨步文壇的王世貞;大詩人吳梅村;「明四家」之一的大畫家仇英;執清朝畫壇三百年牛耳的婁東畫派開創者王時敏、王鑒、王原祁;崑曲的創始人、戲曲音樂學家魏良輔;博古通今、道德化人的經史學家畢沅、陳瑚;教育家陸寶忠、唐文治;民主革命先驅俞劍華;還有巧奪天工、蜚聲朝野的雕刻大師陸子岡,以及冶煉、製造、航海、地理、醫學、園林等諸方面的名師大家。至今,在太倉這塊古老的土地上,還保留著他們不少珍貴的文物遺跡,流傳著他們大量的趣聞軼事,綿延著他們留下的優秀傳統。
太倉港中遠國際城
太倉這塊富庶之地,也歷經戰火,幾遭摧殘;這個優良之港,也數次開閉,幾度興衰。及至解放前夕,已是百業不舉、民不聊生。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太倉人民開展了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尤其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更是堅持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的指導思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弘揚鄭和的探險精神和吳健雄的科學精神,取得了物質文明日新月異、精神文明與日俱長的輝煌成就。處於世紀之交的太倉人民正按照「科教興市、以港興市、外向帶動」的發展戰略,面向蔚藍遼闊的海洋,面向精彩多姿的世界,向著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港口城市的宏偉目標闊步前進。

❿ 太倉的人情風俗

太倉為漢族聚居地區,少量少數民族散居。全市有回、滿、蒙古、壯、佤、苗、侗、傣、彝、羌、布依、土家、納西、赫哲、哈尼等32個少數民族,其中以回族和滿族居多,主要分布在城廂、沙溪、瀏河等鎮。
太倉自古為文化之鄉,人文薈萃,自具特色,積淀厚實,底蘊豐富,形成了獨特風格的婁東文化,為今天留下悠久而優秀的文化財富。早在晉代,名士瞿硎等活動於境內傳布知識文化。在此前後,境內興建有多處古剎名塔,反映當時建築藝術和佛道文化水平。雙鳳民歌等已經流行,之後民間舞蹈、高蹺、龍燈、滾燈等在鄉間流傳不衰。牛郎織女降生黃姑(今南郊鄉境)的神話傳說很早流傳,唐宋時建專祠祭祀。元代,漕運開通,劉家港發展成為「天下第一碼頭」。「漕運文化」的發展,推動與國內外文化交流,婁東文化進入快速發展期。元代的橋梁建築獨具風格,至今保存著國內少有的元橋群。明初鄭和七下西洋,在劉家港啟航停泊,溝通太倉與東南亞各國文化交流,並留下碑文、實物、著作等歷史性重要文物。譽為「百戲之祖」的崑曲和優美動聽的江南絲竹源自太倉南碼頭一帶。明清園林之盛,有「太倉園林甲東南」之譽。太倉建州後學堂、書院盛極一時,培養出眾多傑出人才。張溥興社、王世貞興文,吳偉業興詩,陸世儀興學,「四王」(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興畫,使太倉文化得到全面發展,民間讀書成風。現今,太倉的文化更具有開放性,多種特色文化豐富多彩,有全國橋牌之鄉、武術之鄉、龍獅之鄉、民樂之鄉等稱號,文學、舞蹈、戲曲、音樂、攝影、書法等文化藝術碩果累累。 豐厚的文化底蘊孕育了舉不勝舉的文化名人,僅宋元明清考取進士者多至314人,其中狀元3人,榜眼5人,探花3人,同時涌現了諸如太倉王氏、陸氏、張氏等著名文化世家。其間最著稱者,文學有文學家王世貞,獨主文壇20年;文學家、史學家張溥,領導復社聲震朝野,撰有《五人墓碑記》流傳後世;大詩人吳偉業,開創婁東詩派,是「江左三大家」(錢謙益、龔鼎孽、吳偉業)之一;理學家陸世儀,著書立說60餘種,被尊為「江南大儒」。經史學家畢沅,繼司馬光《資治通鑒》後,撰修《續資治通鑒》巨著。書畫有大畫家仇英,被譽為「周肪復起,亦未能過」,為「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之一;以王時敏、王鑒、王原祁為代表的「婁東畫派」獨步清代畫壇,成為正統畫派;近現代著名壽星畫家朱屺瞻,畫風老辣,自成一體,為「畫壇的一代宗師」;著名山水畫家宋文治,師前人技法從中脫化而出,創新開拓中國現代山水畫。藝壇有戲曲音樂家魏良輔,始創融南腔北腔為一體的崑曲;音樂家張野塘創制的吳中新樂「弦索」,流傳江、浙一帶,演變為江南絲竹;古琴大師徐上瀛,深究琴學理論,在中國古代音樂史上享有一席之地;電影藝術家朱石麟,編、攝、導電影百餘部,成為「香港電影拓荒者」;舞蹈藝術家吳曉邦,探索舞蹈創作實踐60餘年,被稱之為中國新舞蹈奠基者。教育界有教育家陸寶忠,主張改革科舉,設立學堂,普及教育,提高國民素質;教育家唐文治,實踐教育救國40餘載,桃李遍天下;成人教育先驅俞慶棠,推行民眾教育,指導創辦民眾教育機構百餘家。新聞界有著名記者俞頌華,與瞿秋白等最早采訪「十月革命」後的蘇聯,主編國內和香港、新加坡等多家報刊,有「新聞界的釋迦牟尼」之稱。科技界有水利專家郟亶,著有《吳中水利書》,成為治理吳中水利的重要文獻;著名物理學家吳健雄,一生從事實驗物理研究,被世界各國譽為「中國的居里夫人」、「物理女王」、「華人之光」、「核物理學首席女物理學家」等;著名物理學家朱棣文,從事激光冷卻捕捉原子研究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華人的又一驕傲。中國科學院院士唐孝威、鄒世昌、黃勝年、吳建屏、楊勝利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唐孝炎,科研碩果累累,在各自學科獨領風騷。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提名朱棣文出任能源部部長,他是繼前勞工部部長趙小蘭後,第二位出任美國內閣首長的華人,更是首位擔任美國內閣首長的諾貝爾獎得主。朱棣文負責美國聯邦政府能源政策制定,能源行業管理,能源相關技術研發、核武器的研製和管理,防止核擴散等重要工作。美國政府未來在制訂能源政策時,將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能源部部長將擔當一個更加重要的角色,而朱棣文被認為是肩負這項重任的理想人選。

閱讀全文

與太倉的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