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六安歷史文化

六安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25 14:08:18

Ⅰ 六安歷史文化的發展

六安歷史文化基本信息

Ⅱ 中國安徽省六安市有哪些歷史文化的古跡

天堂寨,大裂谷,江北小黃山銅鑼寨,九公寨,壽縣古城、壽縣博物館,獨山機場、烈士林園,等都是歷史古跡。
金寨縣天堂寨風景區,AAAAA級景區,位於大別山腹地,金寨縣西南角,距六安市區136公里。天堂寨景區屬2.4萬公頃的天(堂寨)-馬(鬃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素有「植物的王國、動物的樂園、聖水的故鄉」之譽。
舒城縣萬佛湖風景區,AAAA級景區,位於舒城縣城西南,距省會合肥不足80公里。以龍河口水庫為主體,南有萬佛名山,東有萬佛溫泉(西湯池溫泉),被譽為「省城後花園」。

皖西大裂谷風景區,AAAA級景區,位於六安市南25公里處,是一處國內罕見的山裂奇觀。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張獻忠攻克六安後曾在此屯兵隱藏,憑險而拒。整個景區狀如三節蓮藕,窄處僅容一人置腳,寬處可藏千萬精兵。兩側峭壁直立,高數十丈;有的山體呈負面傾斜,非常壯觀。景區生態原始,有遠古的自然韻味。
大別山主峰景區,AAAA級景區,以大別山最高峰白馬尖(海拔1777米)為中心,整個景區涵蓋四大景點:白馬尖、龍井峽、四望山、別山湖,以及坐落於白馬尖山腰,海拔950米大別山莊度假村。

霍山縣佛子嶺風景區,AAAA級景區,距霍山縣城15公里。其主要景點有佛子嶺大壩、佛子嶺人工湖、卧大佛、睡美人、度假村、跑馬場、東淠河漂流等。

舒城縣萬佛山風景區,AAAA級景區,位於舒城西南,距合肥140公里,距舒城萬佛湖景區60公里,總面積5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95%,負氧離子含量高,是國家級旅遊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峰老佛頂海拔1539米,為舒(城)、桐(城)、潛(山)眾山之祖,南與天柱山(1485米)遙相對峙。[24]

皖西北特委等黨組織先後創辦了《紅旗報》、《火花》半月刊、《紅旗》三日刊、《蘇維埃》周報等。1932年2月在金寨南溪出版的《紅日報》,為日刊,報頭「紅日」二字套紅,共設四版,影響甚大。 皖西蘇區紅軍文化團主要有宣傳隊、俱樂部和新劇團。從1930年春到1932年秋,皖西蘇區的六安、霍山、霍邱等地蘇維埃政府都建立了新劇團。影響較大的有紅日劇團、金家寨劇團等。 皖西蘇區紅軍文化的主要藝術形式有,歌謠、戲劇、繪畫等。

中國人民解放軍六安籍將軍(1955-1964年授銜,108位,佔全省85%)將軍縣

望採納,謝謝

Ⅲ 關於六安特產,自然風光,民族風情,歷史文化

六安特產
茶葉:六安瓜片,霍山黃芽,舒城小蘭花,金寨翠眉,華山銀毫專;
葯材:漫水河百合,屬大別山葛粉,野生茶油,霍山石斛,天麻;
飲品:迎駕酒,霍山剮水;
食物:壽州大救駕,晥西白鵝,蒿子粑粑,板栗,霍邱銀魚,八公山豆腐。

Ⅳ 六安歷史文化的發展是什麼

方文化的交匯地,是安徽漢文化的集中地。從春秋戰國到西漢中期,這里一直是道家、農家和儒家學派研究和教育活躍的地區。南宋時發明的「突火槍」,是管狀兵器的始祖。明末喻本元、喻本亨兄弟的《元亨療馬集》,被後世稱為獸醫學的「本草綱目」伴隨著如火如荼的革命歲月而產生的紅軍文化熱情高亢,形式活潑,獨樹一幟。皖西文化藝術門類豐富,民歌、民舞、曲藝、剪紙、燈會和民間劇目種類繁多,折射出江淮地區和大別山區勞動人民勤勞與智慧。
皋陶文化:皋陶是黃帝之子少昊之後,生於公元前21世紀,是中國司法的鼻祖。他輔佐夏禹理政、治水和發展生產,並為融合夷夏和後來中華民族的形成作出巨大貢獻。皋陶與堯、舜、禹齊名,被孔子尊為「上古四聖」。禹根據皋陶的品德和功勞而舉他為繼承人,並授政於他。但皋陶未繼位即去世,禹便把英、六一帶封給其後裔。從禹「封皋陶之後於英、六」,到楚穆王滅六,皋陶後裔在「六」這個地方立國長達約1500年之久,是我國歷史上立國時間最長的方國之一。唐玄宗李隆基以李氏始祖皋陶為榮,於天寶二年(公元743年)追封其為「德明皇帝」。
[古聖皋陶]

古聖皋陶
皋陶文化的內容主要是:興「五教」,即「父義、母慈、兄友、弟共(恭)、子孝」。定「五禮」,即「吉、凶、賓、軍、嘉」。吉禮即祭祀之禮,凶禮乃喪禮,賓禮系部落與部落聯盟之間、部落與部落之間以及與聯盟之外的友好部落之間的聘享之禮,軍禮為組織氏族、約束大眾成軍之禮,嘉禮為「飲食、男女」之禮。創「五刑」,即「甲兵、斧鉞、刀鋸、鑽笮、鞭撲」。甲兵,即對外來侵犯和內部叛亂的討伐;斧鉞,系軍內之刑,屬軍法;刀鋸,系死刑和重肉刑;鑽笮,是輕肉刑;鞭撲,是對輕罪所施薄刑。皋陶在習慣法的基礎上整合為「五刑」,無疑是一大進步,創我國刑法之始。立「九德」,即「 寬而栗、柔而立、願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皋陶制訂的「九德」,內涵包括人的秉賦、氣質、品德、才乾等許多方面,是目前所知的我國歷史上最早考察、選拔公職人員的標准。親「九族」,即部落聯盟核心的親屬部落。部落聯盟是一個鬆散組織,聯盟的權威沒有可靠力量作後盾是維持不下去的,所以親「九族」亦是當時歷史條件下一項重要的政治策略。
皋陶生活的年代是我國原始社會向階級社會過渡的最後階段,正處於文明時代的門檻。皋陶對聯盟制度和文化方面的改革作出了重大的貢獻。那時,部落林立,號稱「萬國」,信仰、習俗不一。他倡導並施行的「五教」、「五禮」、「五刑」、「九德」、「九族」,對於加強部落、部族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的聯系和融合,促進國家的產生,都發揮了顯著的作用。
[法獸獬豸(xiè zhì)]

法獸獬豸(xiè zhì)
皋陶思想是儒家學術思想的重要源頭之一。皋陶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是留給後人寶貴的精神遺產。為了紀念皋陶,後人修建了皋陶墓和皋陶祠。皋陶墓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六安城東,頂有黃栗樹一株,形若傘蓋,前有石碑一方,上有清安徽布政使吳坤修書「古皋陶墓」。唐代詩人皮日休和宋代大文豪歐陽修、蘇軾等曾為皋陶墓賦詩、撰文。皋陶祠位於墓北35米,系清乾隆年間修建,咸豐年間毀於大火,光緒年間重建。為了進一步弘揚皋陶文化,開發旅遊資源,目前正在興建中華皋陶文化園。
壽春楚文化:我國先秦時期的楚文化光輝燦爛、博大精深,是古代中華民族文化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楚文化是古中原文化與楚蠻(今江漢一帶)區域性土著文化相結合的產物,內容豐富多彩,基本要素是:青銅冶鑄工藝、紡織和刺綉工藝、老莊哲學、屈原詩歌和莊子散文、美術音樂舞蹈等。
壽春楚文化是淮夷文化與楚文化互相影響、滲透、融合而形成的獨具一格的古文化。其繁榮鼎盛時期,是公元前241年至公元前223年,歷時19年。這時壽春是楚國最後一個都城,是楚後期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這段時期,楚王室經歷國勢衰敗及其「逃跑主義」的動盪過程,貴族隨同動遷所攜物品一次比一次貴重、精細,最終形成一種聚積。從目前考古情況來看,壽縣是一座楚文化的「地下博物館」,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有楚大鼎、鄂君啟金節、郢爰等。楚文化以其底蘊深厚、遺存豐富、特色鮮明而名聞遐邇,影響後世。
六安漢文化:六安是吳楚文化和北方文化的交匯地,是安徽漢文化的集中地。西漢六安國體現了西漢諸侯王國家形態已發展到較高和完美的程度。六安雙墩一號漢墓的出土文物與墓葬形式規格,對研究吳楚文化融合發展、西漢歷史與古代的墓園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六安王陵位於金安區三十鋪鎮雙墩村。雙墩村,因南北向並列的兩座突出地面的「土墩」而得名。2006年初,為配合國家重點工程合(肥)武(漢)高速鐵路的建設,安徽省考古所受省文物局的委託,例行考古勘探,發現沉睡千年的「雙墩」其實是並列的兩座西漢時期大墓。
雖然這座漢墓在唐代就曾被盜掘,但墓室周圍仍清理出大量遺物。完美精湛的「黃腸題湊」王室墓制構造,出土的部分漆木器殘片、玉器、金銀箔、瑪瑙及22件青銅器、300餘件木俑、木車、木馬等,仍讓我們感受了2000多年前漢家王朝的輝煌和榮耀,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西漢中晚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狀況,對研究中國西漢時代工藝美術、葬俗、葬制、服飾、雕塑、制玉、冶煉工藝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然而,雙墩一號漢墓的重要意義不僅僅在於此。六安雙墩一號漢墓的發掘,還為我們揭開了漢代六安國王陵的神秘面紗。
《史記》和《漢書》記載:元狩二年即公元前121年,漢武帝設六安國,封膠東康王劉寄的小兒子劉慶為六安王,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六安之名由此而來。劉慶和他的繼承者鎮守的六安國,從此國泰民安130餘年。但史書記載的六安國是什麼樣子,王陵和都城在何處,一直是千古之謎。現在六安雙墩一號漢墓部分出土的文物上有了六安國或六安王有關文字。考古專家根據該地地望、規制、出土文物和相關文獻記載綜合分析,初步推斷墓主就是第一代六安王劉慶。
雙墩一帶大大小小20餘個墩子,即為西漢六安王建置的國王陵墓區。它們和北面位於開發區內的東古城也就是六安國王都所在地遙相呼應。據專家初步勘探,在六安雙墩一號、二號漢墓四周,還有3對封土巨大、左右並列的連體雙墩,大致可以判斷是其他3任國王和王後的墓。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西漢時期、中國唯一保存較完整的諸侯王王室墓葬群,核心區面積達5平方公里左右。六安國王陵保留下來的文物與蘊涵的信息是我國罕見的珍貴文化遺產。
紅軍文化:皖西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早在1920年,以辛亥革命老戰士朱蘊山為代表的六安進步知識分子,就組織了「中國革命小組」,從事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和反帝反封建活動。1923年,壽縣小甸集成立中國共產黨特別支部,直屬黨中央領導,是安徽建立最早的黨組織。1929年,相繼爆發了立夏節起義和六霍起義,誕生了紅十一軍三十二、三十三師,創建了皖西革命根據地。皖西是紅軍的搖籃之一,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1932年3月,徐向前在這里指揮了歷時48個日日夜夜的蘇家埠戰役,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第三次圍剿」,取得了鄂豫皖蘇區空前的大勝利。抗戰初期,六安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一度成為安徽省首府,國共兩黨的重要機構設駐於此。1938年2月,安徽省抗日民眾總動員委員會在六安成立,董必武曾在這里指導和推動抗日救亡運動。1947年6月,劉伯承、鄧小平率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千里躍進大別山,成為中國革命戰爭中的重大轉折。
[大別山革命烈士紀念碑]

大別山革命烈士紀念碑
在血與火的戰爭年代裡,六安人民為民族的解放、新中國的誕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有30萬優秀兒女獻出了寶貴生命,同時也煉就了一大批英雄傑出人物。僅在倖存的人民解放軍指揮員中,就走出了108位功勛卓著的開國將軍,並擁有金寨(59名)、裕安(32名)兩個將軍縣和「一鎮17將」的獨山鎮。
皖西蘇區的紅軍文化,內容豐富,形式活潑,生動地展現了如火如荼的革命生活,教育、宣傳廣大紅軍官兵和蘇區人民投身於火熱的革命斗爭。皖西蘇區紅軍文化的主要藝術形式有歌謠、戲劇、繪畫等。《皖西蘇區文化史》中記載的歌謠有300多首,包含了皖西蘇區軍民斗爭生活的各個方面,如《舊社會的苦》、《反國民黨歌》、《送郎當紅軍》、《黨是我的親爹娘》、《紅軍都是英雄漢》等。皖西蘇區的戲劇,都是圍繞革命斗爭中心任務新編的,演出形式活潑多樣,或以話劇,或以地方戲,或以活報劇,或載歌載舞,不受劇種限制,都為時裝劇,設備簡單。皖西蘇區的繪畫,多見於畫報、報刊插圖、大型宣傳畫、漫畫、壁畫、小型木牌畫等。贊同0|評論

Ⅳ 六安有哪些習俗、文化活動

六安古老而神奇,
民風純朴,
風情獨特。
美麗的山川,
豐富的飲食,
尋常的起居,
日常的勞作,
都演繹成美好的傳說和地方掌故,
寄託著皖西人民對真善美的憧憬
和追求。

一:風土人情

六安風土人情具有豐厚的歷史沉積和古樸之風。

1.
居住

舊時皖西地區以農為本,安土重遷。建宅時,要求前闊後高,

宅坐青山龍
虎地,門迎綠水鳳凰池

(後山前水)


寧要青龍高萬丈,不要白虎抬頭望

(左
高右低)
。門向多取東南或西南,忌正南正北,更忌與山牆、煙囪、水流、廁所、
道路相沖。古時城鎮官富宅前倘有路口、巷口乃立一石碣,曰

泰山石敢當

,謂
可祛邪消災。

2.
飲食

舊時沿淮地區多食麥、豆、山芋,山區多食玉米、小麥、山芋,圩畈丘崗地
區多食稻米。
城鄉人民均有自己動手加工食品習慣,
如清明前腌禽蛋,
梅雨季節
制豆醬,
立冬後腌花菜蘿卜,
冬至後腌魚肉家禽,
春節前做糯米年糕。
六安人歷
來好客,舊時宴席菜餚一般為八樣、十樣,即

八大海



十大海



3.
婚嫁

舊時婚姻之事取決於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在婚嫁方面,一般經過提親、
定親、送日子
(
選定婚配日期
)
和成親四個步驟,彩禮的輕重、程序的繁簡,以雙
方經濟為基礎,經過男女雙方協商,男方多尊重女方意見。

提婚,又稱

提媒

;訂婚,又稱

下書子

;結婚,也稱

完婚

。完婚當天,男
方備花轎、新衣、禮物,由媒人率迎親隊伍送至女家。新娘早起

哭嫁

,吃

分家


,後由親人背至轎上,嫁妝前行,花轎隨後。繞至男家,新娘由人攙扶從紅
色布袋上至堂前行拜堂大禮,後入洞房,飲圓房酒,鬧新房。為烘托喜慶氣氛,


贊喜句

之風俗,一人唱賀,眾人道好,賓客也可對新婚夫婦適度嬉戲逗樂,


新婚三日無大小

。完婚後,還有回門、會親等事。

4.
喪葬

一般經過去世、出殯、柩放
(
用草包裹或在用磚建成的櫃屋裡放置
)
和下葬四
個環節。在人行將去世時,子女應趕至死者面前送終
(
俗稱

送老
」)
。柩放
1-3

後,入土下葬。隨著喪葬文明的發展,火化率也逐漸提高,喪葬程序得以簡化。
生孩子的第二天,
要向岳父母報喜,
第三天產婦要用艾水熏澡,
嬰兒也要洗
澡,稱

洗三

。在小孩滿月時,要請親朋好友喝

滿月酒

。周歲時
(
俗稱

抓周
」)

親朋好友道喜祝賀。到
10
歲時,也有做
10
歲生日的。人到
60
歲時,兒女們要
為父母做

六十大壽
」(
做九不做十
)
。以後逢生日,也做壽,但一般沒有逢十做壽
場面大。


6


禮儀

舊時禮儀習俗主要有:迎客,賓至主人出門揖迎,賓前主後,入室後讓上座,獻
茶敬煙。坐席以
8
人或
10
人為滿,坐次視桌面縫線而定,縫線直對門向,則中
堂左側為上,右側為次。敬奉煙、酒、飯、茶等物時均雙手捧呈,神情專一,目
不斜視。見面,常見者互相問候,拱手作揖;不常見者免冠致意;幼者、晚輩見
親友,應先招呼。

二:節慶習俗

六安節慶風俗多彩多姿,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


1


春節

春節習俗很多,大多屬一些美好、幸福、吉祥、安康之類的祝願和盼望。如
臘月十八、十九兩天為

掃塵日

,除舊布新,祈求康健。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為

小年

,祈求平安。臘月的最後一天為

除夕

,貼春聯,掛新畫,結綵燈,放爆
竹,點花燈,吃團圓飯,合家守歲,翹盼新春。除夕與次年的正月初一、初二為

過年

,正月初三早晨,便燃鞭炮

送年




2


元宵節


正月十五大似年



早過十五晚過年

,是六安的傳統。早餐元宵、餃子,
元宵中常裹一枚銅錢或硬幣,吃上者謂可

交財運

。早餐後,或趕會,或觀燈,
或逛集,或玩樂。是夜,城鄉大鬧花燈。在城鎮,燈會巡禮時,所經居民、店鋪
門前,
均要燃放爆竹,
致送煙、
糖之類;
在鄉村,
燈歌隊、
龍燈隊競相出場表演,
載歌載舞,通宵達旦。


3


端午節

盛行包粽子、賽龍舟之俗。粽子有火腿粽、棗仁粽、肉餡粽、豆沙粽等,有
葷有素,
花色繁多。
至於賽龍舟,
更是一種氣勢壯闊的水上競技活動,
下水龍舟
扮成青龍、黃龍、白龍諸色。舟上劃手身著綵衣,結扎齊整,雙手執槳,分坐船
舷,擊鼓者則立船頭。一聲令響,數舟齊發,水上群情激昂,岸上歡聲雷動。


4


中秋節



早過端午晚過節(中秋節)

之俗。若中秋之夜天高氣清,月輪慢轉,家
家在庭院、
門前或樓台擺上桌椅,
備齊月餅、
水果和茶水,
邊吃邊敘,
親情融融。
在農村,除了賞月、品嘗食品之外,青少年們多到村外打火把、撂火球、舞火龍

火獅,
天上人間,
飛彩流霞。
待一切平靜之後,
三五成群的孩子們便悄悄地去




了,
所謂

摸秋


就是借月光偷摘莊稼,
摸著不同的莊稼就有不同的兆頭,

一種充滿神秘、冒險和人生嚮往的樂事、趣事。

三:六安的各地民俗


1

中秋耍火把、
摸秋

六安市城鄉在中秋節晚餐後,
都有品茶賞月的習俗,

少年則要盡情玩耍到下半夜。而鄉間則有耍火把之俗。是日晚上,人們用麻秸、
黃蒿、稻草等扎製成丈余長的火把,點燃後高舉著,歡天喜地奔向村邊、大路、
田野,或耍火龍,或舞火獅,奔騰跳躍,遠近呼應。

摸秋

也是鄉間中秋之夜的
傳統活動之一。入夜,人們可以隨意溜到菜園、莊稼地里,摸摘瓜果、大椒、黃
豆、玉米、棉花、蘿卜,不論是張三家還是李四家的。俗謂

摸到冬瓜生男孩,
摸到絲瓜生女孩,摸到大椒不害眼。

爾後,還要拔了黃豆棵子在路邊燒毛豆吃。
因而,中秋節後,鄉間的路旁、田邊常可見到一攤攤灰塵燼。中秋之夜,城鎮上
大戶人家還有

步月

的雅興。月上三桿後,鑼鼓班子紛紛出動,踏著月華走街串
巷,咚咚嗆嗆,邊走邊敲,樂此不疲,直到夜深盡興方歸。


2
)當頭酒

喝月色

舊時每年的農歷十一月十五,壽縣城鄉有

喝當頭酒




月色

的習俗。人們依據對月行規律的認識,認為一年中只有十一月十五日半夜
時的月亮正對此地,直射於人身上而地面卻沒有影子,故名之曰

當頭

。每逢這
一天,
上年紀的人們在天黑後都置酒院中,
淺斟低酌,
邊飲邊等。
有些愛熱鬧的
人覺得獨坐候月未免乏味,
便三五相邀:

走,
喝月色去。

來到街頭酒館里坐下,
大家掏錢湊份子買酒叫菜,謂之

抬石頭

。一邊吃酒,談古論今,一邊等待月上
中天。
故這一天城關及農村集鎮上酒館的生意都特別好,
幾乎座無虛席。
此時庭
院中早已豎立一根竹竿。時至夜半,滿月一輪,當頭無影,人們沐浴在月華中,
禁不住發思古之幽情,吟詩作對,談古論今。又興致大發,重新回到酒桌旁,行
令猜拳,往往一醉方休。


3
)柏樹廟
·
柏樹廟會

柏樹廟位於葉集鎮彭台村,始建於隋朝,廟內供奉東岳
岳神和十殿宮真君,千餘年來香火連綿不絕。
1997
年至
2004
年,柏樹廟繼續
對原廟建築重新維修,
新建大雄寶殿一座,
成為集宗教、
旅遊為一體的旅遊景點。

據傳說,
農歷三月二十八日為東岳王降生之日。
這一天在這里燒香許願十分
靈驗,有求必應。故年年來此求簽問卜、求子掛紅、燒香還願者絡繹不絕。遂在
柏樹廟附近形成了一年一度的廟會,
不但繁榮了鄂豫皖三省的民間藝術,
推動了
邊際民間貿易活動,還吸引了大批外地遊客來此參觀游覽。


4
)霍山地方風情

霍山這塊熱土養育了勤勞、善良、熱情、智慧的人民,這里

既有濃厚的現代氣息,
也保留了獨具特色的地方風情。
如竹篩、
簸箕、
竹烘斗等
生產工具隨處可見,也可見到蓑衣、斗笠、草鞋等生活用品。石磨、石碓等雖然
很少使用,
但仍保存完好,
特別是水碓沖木粉這個古老的生產方式仍然在發揮作
用。縣內有條水輪河,就是因此而得名,至今這種水碓還在歡快地運轉。土灶、
鐵鍋、
竹把子仍是手工製作霍山黃芽的基本工具。
玩龍燈、
舞獅子也是霍山人喜
愛的節目。特色飲食,除霍山黃芽、迎駕貢酒外,還有小河魚、紅燈籠泡辣椒、
米酒、糍粑、米面餅、血豆腐等幾十種地方美食。


5

大別山民俗文化苑

坐落於霍山縣銅鑼寨風景區銅鑼峰東麓環翠園。
始建於
2002

7
月。佔地面積
1000
平方米,建築面積
550
平方米。房屋樣式為仿清
建築,青磚灰瓦,一進兩重,騎樓帶天井,迴廊連古屏;雕欄畫廊,古色古香。
室內陳列著當地
20
世紀
50
年代以前農民生產、生活、娛樂等方面的各類器具。
走進苑中,
如解讀一本山村民俗風情網路全書。
苑名由著名文學家魯彥周先生題
寫,現已正式對外開放。


6
)銅鑼寨古石臼

霍山縣銅鑼寨始建於明代末年。據《霍山縣志》記載,寨頂
中部有三個古石臼,現均已找到。石臼形模甚古,其中最大一個石臼上口直徑
40
厘米,底徑
28
厘米,深
24
厘米。石臼為舊時加工穀物所用。三個古石臼都
已對遊客開放。


7

舒城民俗風情

境內民風淳厚,
民眾性格開朗,
處世多和親睦鄰,
待人則熱
情大方,家庭觀念較重,講究落葉歸根。長期以來,衣著以樸素大方為標准;食
則以大米為主食,鋪以玉米、山芋等雜糧;菜食以鹹味為主,輔以辣味,不喜甜
食。民居以背北向南為主,主房四周雜以牛屋、豬欄、禽舍、茅廁等簡易建築。
過去住房多泥牆草頂、
開窗甚小,
改革開放後,
多建磚牆瓦頂的基建平房。
近年,
則以兩層
(
或以上
)
基建樓房為普遍。結婚以男娶女嫁為主,男到女方落戶稱為招
女婿。
結婚時以喜慶祥和為基調,
設喜宴待客,
有鬧新房的傳統風俗。
喪事過去
多為棺葬,
現除較遠山區外,
已大都實行火葬;
除幼小夭折外,
均有停屍
3
日的
習俗

Ⅵ 六安各地名的來歷

六安歷史悠久。上古時,這里是偃姓皋陶部族活動和聚居地。「皋陶卒,葬之於六(音)。禹封其少子於六,以奉其祀」。故六安又稱「皋城」。至西周,境內形成英、六、蓼、群舒諸方國。春秋、戰國時期屬楚。秦屬九江郡。公元前121年,漢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置六安國,「六安」之名沿襲至今。
壽縣是楚文化的故鄉、豆腐的發源地、淝水之戰的古戰場。早在2000多年前,這里就成了一方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春秋戰國時期,地稱州來、壽春,先後為蔡、楚兩國的建都之所。秦漢時曾為九江郡治、淮南國國都。西晉為揚州州治,東晉改稱壽陽。隋唐為壽州。1912年後稱壽縣
霍邱縣位於六安市西北部,淮河中游南岸。西周為蓼國,春秋為楚之蓼邑,後曾建置安鳳、陽泉、松滋等縣。隋開皇十九年(公元599年)始置霍邱縣。
金寨縣位於六安市西南,皖鄂豫三省結合部。原名立煌縣。1947年9月劉鄧大軍解放金家寨,改縣名為金寨縣

霍山春秋屬楚。漢為潛縣地。南朝梁置霍州。梁天監六(公元507年),置岳安郡岳安縣。隋開皇初年改為霍山縣。唐以後曾一度改名開化縣、武昌縣、盛唐縣。明弘治年間復置霍山縣。
舒城縣位於六安市東南部。古為群舒國地。漢置舒縣,後又析置龍舒縣。唐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定名舒城縣。

Ⅶ 六安的歷史文化豐不豐富

六安歷史之輝煌!!
斗換星移,紫氣東來,沉睡在六安市卅鋪鎮雙墩村一座距今2000多年前的大型西漢諸候王墓,隨著合武高速鐵路建設的進程,在省、市文物工作者的努力下,露出地面。這是一座保存基本完好的諸候王墓,是六安乃至安徽省建國以來首次發現的「黃腸題湊」大型西漢王墓,墓葬形制,為全國發現的第八座,外藏槨藏品非常豐富。王墓內槨雖然被盜過,但隨著價值連城的青銅器,車馬器出土,王墓一醒驚天地,翻開了六安古代歷史的輝煌一頁。對今後研究西漢六安國的諸候王世系提供有力物證,為發展六安經濟,提高六安知名度創造了一個千年難逢的機遇。

六安歷史悠久,自皋陶部落遷六始有建置。皋陶歷經、舜、禹三代為「大理」,作「士」,在理政、教育、制刑、融合夷夏,形成中華民族諸方面,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先秦諸子評價:「堯以不得舜為已憂,舜以不得禹皋陶為已憂」。因此,皋陶與堯舜禹齊名,被後世稱「上古四聖」。《史記·夏本紀》載:「帝禹立,而舉皋陶薦之,且授政焉。因皋陶卒,封皋陶之後於英六」,皋陶之後裔庇蔭其祖之功德,自此在六這塊土地上勤於勞作,繁衍生息。

縱觀六安古代歷史,歷朝歷代都視「六」為軍事要地,群雄們為控制六安的地理位置,佔有肥沃土地和生產資源而紛爭,六安也因此出現過兩度輝煌的歷史階段。一是古六國時期,禹封皋陶後裔於英六至春秋楚穆王滅六國(前622年)「六」立國長達1500年之久,是我國歷史上立國較早較長的方國之一。夏時,皋陶次子仲甄封於六為英伯。至西周,皋陶後裔降爵為英子,六子,三代均未有封王。

殷商時期,「六」是商王朝疆土最南端的封國,商王朝在六設置監獄,駐扎軍隊。六地盛產大龜,商王用龜甲占卜「六」地凶吉,說明六國的政治軍事動態,牽動著商王朝的穩定。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曾多次出現「六安」、「霍山」。在六安城東開發區建設工地上發掘有大量商代青銅器,其中商代青銅,被收錄入《中國文物精華大會·青銅卷》。另一件商代青銅龍鳳尊,於1999的該市委黨校建築工地出土,體量超過三星堆龍鳳尊,目前可稱全國第一尊。六安的夏商周遺址,星羅棋布散落於山川田野間,幾千年來它向後人傳承著古六國的歷史文明。

另一輝煌階段是兩漢時期。這個時期六安曾是九江國、淮南國、廬江國、衡山國、六安國的都邑。漢代的六安,經濟文化繁榮,西漢成為漢室王候貴族較集中的地方,六安的十位封王都出於這個時期。《漢書》和《六安州志》記載了封王者姓名和傳略。

一、英布:高帝元年(前206年)項羽立英布為九江王,都於六。四年(前203年)英布反楚歸漢,立布為淮南王,都於六。高帝十一年(前196年)英布反漢被誅。

二、劉長:高帝子,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十月立淮南王,都英布故地,後徙都壽春。孝文六年(前174年)謀反,廢,徙蜀死雍。謚曰歷。

三、劉勃:淮南王劉長之子,孝文帝十六年(前164年)立安陽候劉勃為衡山王。孝景三年,吳、楚七國反,吳使至衡山,衡山堅守無二心。四年,吳楚平,勃入朝上以為貞信曰,南方卑湮,徙王濟北以褒之,勃於十二年徙濟北一年薨,謚曰貞。

四、劉賜:淮南王劉長子,孝文帝十六年(前164年),立陽周候劉賜為廬江王,十二年徙王於衡山以貶之,十三年謀反,自殺。

五、劉慶:漢景帝孫,膠東康王劉寄之子。元守二年(前121年)七月,武帝封恭王劉慶為六安王,以故城為都,立三十八薨,謚曰「共」。這就是第一代「六安王」,正在發掘的「雙墩一號漢墓」經考證,確系六安王劉慶之墓。

六、劉祿:劉慶子,始元四年(前83年),漢昭帝立夷王劉祿嗣六安王,十(四年)薨。

七、劉定:劉慶孫,本始元年(前73年),漢宣帝立繆王劉定六安王,二十三年薨。

八、劉光:劉定子,甘露四年(前50年),漢宣帝立頃王劉光嗣六安王,二十七年薨。

九、劉育:劉定孫,陽朔二年(前23年),漢成帝立劉育嗣六安王,三十三年,王莽篡位,貶為公,明年廢.

十、劉恭:東漢明帝子,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章帝徙封江陵王劉恭為六安王。

Ⅷ 古城六安

六安簡介

六安市位於安徽西部,大別山北麓,俗稱「皖西」,是大別山區域中心城市。現轄金安、裕安兩區和壽縣、霍邱、金寨、霍山、舒城五縣,以及省級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葉集改革發展試驗區。全市188個鄉鎮、8個街道。總面積17976平方公里。總人口664.9萬人。有29個民族,以漢族人口為主,少數民族佔0.7%,以回族居多。2001年,國內生產總值180.6億元,其中一產64.8億元、二產57.2億元、三產 58.6億元;財政收入13億元。

遠在新石器時代,六安就有人類活動。上古時,這里是偃姓皋陶部族活動和聚居地。「皋陶卒,葬之於六(音lù)。禹封其少子於六,以奉其祀」。故六安又稱「皋城」。至西周,境內形成英、六、蓼、群舒諸方國。春秋、戰國時期屬楚。秦屬九江郡。公元前 121年,漢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置六安目,「六安」之名沿襲至今。三國時由魏控制。兩晉時,分屬豫周的安豐郡,揚州的淮南郡、廬江郡。隋時,分屬淮南郡和廬江郡。唐時,分屬壽州和廬州,其間置舒城縣和盛唐縣。兩宋時,大致與唐相當。元末,始設六安州。明時,北屬壽州、南屬六安州。清初,屬江南行省右布政使司所轄的壽州和六安州。江南行省改為江蘇、安徽兩省後,屬安徽省鳳潁六泗道的六安州。中華民國初年,壽縣、霍邱屬安徽省淮泗道,其餘縣區屬安徽省安慶道。1931年,六安、霍山(含今金寨縣一部分)和英山、羅田、商城五縣成立工農民主政權,曾稱「五星縣」。1940年,改稱第二行政督察區。1947年10月,成立皖西行署。 1949年1月,六安解放,4月,成立六安地區專員公署,隸屬皖北行署。1952年,皖北行署與皖南行署合並為安徽省。此後,廬江縣一度劃入六安專區,後劃歸巢湖專區;肥西縣曾兩度劃入六安專區,後劃歸合肥市。1978年,以六安縣城關及近郊組建縣級六安市。1992年12月,六安市與六安縣合並,稱六安市(縣級)。1999年9月,國務院批准六安撤地設市,原縣級六安市分設為金安區、裕安區。2000年3月,省轄六安市成立。

網站中有詳細情形
www.luan.gov.cn

六字讀作"lu' 四聲

Ⅸ 六安有哪些自然文化遺產

地方文藝
六安的地方文藝歷史悠久,底蘊深厚,門類齊全,藝術風格多樣。
戲劇:廬劇是六安主要劇種,皖西廬劇主要是西路廬劇,又稱「上廬」,唱腔高亢、奔放,保留了較多的小噪子唱法,接近山歌韻味。1953年,專區建立場團合一的「六安地方戲實驗劇場」(後改稱皖西廬劇團)。隨後,廬劇藝術之花在皖西大地競相綻放。大型廬劇現代戲《媽媽》、《程紅梅》晉京演出獲得成功。

民歌:六安民歌多以山歌、茶歌、燈歌、秧歌、勞動號子為主,同時還流行許多輕松愉快、曲調優美的民間小調。革命戰爭年代,六安人民創作了一大批紅軍歌曲和革命民歌,如《紅軍到金寨》。在傳統民歌基礎上創作的《月亮走,我也走》等歌曲風靡全國。

舞蹈:六安民間舞蹈分布廣、種類多、服裝鮮艷、舞姿優美。民間舞蹈《十把小扇》、《鵅鶇理窩》於1957年初被選調參加在京舉辦的全國第二屆民間音樂舞蹈匯演,並被拍攝成專題資料片,作為民族文化的瑰寶珍藏。壽縣的肘閣、抬閣歷史悠久,是古代社火活動的一種舞蹈形式,由成年人以鐵架、鐵桿或抬著閣樓、亭榭,托著小演員,展現不同戲劇人物或民間故事人物造型,具有驚險、奇趣的特點。

曲藝:六安民間曲藝獨具特色,有「鑼鼓書」、「四弦書」、「花鼓」、「大鼓書」、「淮詞」、「壽州鑼鼓」等。鑼鼓書唯六安獨有,早期的鑼鼓書伴奏僅一鑼一鼓,後來逐漸加入民族管弦樂器,傳統曲目有《休丁香》、《杜十娘》等。壽州鑼鼓表現力十分豐富,它既有我國南方鑼鼓特別是江浙一帶「十翻鑼鼓」的舒緩、柔和,又有北方中原地區「威風鑼鼓」的高亢、激昂。

剪紙:六安民間剪紙的特點是線條圓潤、流暢、舒展,藝術誇張得體,人物形態豐滿,栩栩如生。新型剪紙在傳統藝術手法上融入刀刻、手撕新工藝,創作內容、形式都有很大發展,藝術作品清新別致,布局奇特,尤以手撕紙令人叫絕。其極具地方特色的翁墩剪紙入圍2010上海世博會參展作品。

燈會:六安民間燈會廣為流行,每逢春節、元宵節或重大喜慶日,群眾都有鬧花燈、唱燈歌的習俗。每逢燈會,家家戶戶紅燈高掛,鞭炮齊鳴,熱鬧非凡。「折字歌、五花彩、對花謎、犟驢歌」六安燈歌為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民俗文化六安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古代文化發源地之一。皖西文化源遠流長,特色鮮明,皋陶文化的文明之光從這里播向華夏,傳向世界,「成長於江漢,紮根於江淮」的楚文化在這里高度成熟,是吳楚文化和北方文化的交匯地,是安徽漢文化的集中地。從春秋戰國到西漢中期,這里一直是道家、農家和儒家學派研究和教育活躍的地區。南宋時發明的「突火槍」,是管狀兵器的始祖。明末喻本元、喻本亨兄弟的《元亨療馬集》,被後世稱為獸醫學的「本草綱目」伴隨著如火如荼的革命歲月而產生的紅軍文化熱情高亢,形式活潑,獨樹一幟。皖西文化藝術門類豐富,民歌、民舞、曲藝、剪紙、燈會和民間劇目種類繁多,折射出江淮地區和大別山區勞動人民勤勞與智慧。
皋陶文化皋陶是黃帝之子少昊之後,生於公元前21世紀,是中國司法的鼻祖。他輔佐夏禹理政、治水和發展生產,並為融合夷夏和後來中華民族的形成作出巨大貢獻。皋陶與堯、舜、禹齊名,被孔子尊為「上古四聖」。禹根據皋陶的品德和功勞而舉他為繼承人,並授政於他。但皋陶未繼位即去世,禹便把英、六一帶封給其後裔。從禹「封皋陶之後於英、六」,到楚穆王滅六,皋陶後裔在「六」這個地方立國長達約1500年之久,是我國歷史上立國時間最長的方國之一。唐玄宗李隆基以李氏始祖皋陶為榮,於天寶二年(公元743年)追封其為「德明皇帝」。

古聖皋陶
皋陶文化的內容主要是:興「五教」,即「父義、母慈、兄友、弟共(恭)、子孝」。定「五禮」,即「吉、凶、賓、軍、嘉」。吉禮即祭祀之禮,凶禮乃喪禮,賓禮系部落與部落聯盟之間、部落與部落之間以及與聯盟之外的友好部落之間的聘享之禮,軍禮為組織氏族、約束大眾成軍之禮,嘉禮為「飲食、男女」之禮。創「五刑」,即「甲兵、斧鉞、刀鋸、鑽笮、鞭撲」。甲兵,即對外來侵犯和內部叛亂的討伐;斧鉞,系軍內之刑,屬軍法;刀鋸,系死刑和重肉刑;鑽笮,是輕肉刑;鞭撲,是對輕罪所施薄刑。皋陶在習慣法的基礎上整合為「五刑」,無疑是一大進步,創我國刑法之始。立「九德」,即「 寬而栗、柔而立、願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皋陶制訂的「九德」,內涵包括人的秉賦、氣質、品德、才乾等許多方面,是目前所知的我國歷史上最早考察、選拔公職人員的標准。親「九族」,即部落聯盟核心的親屬部落。部落聯盟是一個鬆散組織,聯盟的權威沒有可靠力量作後盾是維持不下去的,所以親「九族」亦是當時歷史條件下一項重要的政治策略。

皋陶生活的年代是我國原始社會向階級社會過渡的最後階段,正處於文明時代的門檻。皋陶對聯盟制度和文化方面的改革作出了重大的貢獻。那時,部落林立,號稱「萬國」,信仰、習俗不一。他倡導並施行的「五教」、「五禮」、「五刑」、「九德」、「九族」,對於加強部落、部族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的聯系和融合,促進國家的產生,都發揮了顯著的作用。

法獸獬豸(xiè zhì)
皋陶思想是儒家學術思想的重要源頭之一。皋陶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是留給後人寶貴的精神遺產。為了紀念皋陶,後人修建了皋陶墓和皋陶祠。皋陶墓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六安城東,頂有黃栗樹一株,形若傘蓋,前有石碑一方,上有清安徽布政使吳坤修書「古皋陶墓」。唐代詩人皮日休和宋代大文豪歐陽修、蘇軾等曾為皋陶墓賦詩、撰文。皋陶祠位於墓北35米,系清乾隆年間修建,咸豐年間毀於大火,光緒年間重建。為了進一步弘揚皋陶文化,開發旅遊資源,目前正在興建中華皋陶文化園。

壽春楚文化我國先秦時期的楚文化光輝燦爛、博大精深,是古代中華民族文化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楚文化是古中原文化與楚蠻(今江漢一帶)區域性土著文化相結合的產物,內容豐富多彩,基本要素是:青銅冶鑄工藝、紡織和刺綉工藝、老莊哲學、屈原詩歌和莊子散文、美術音樂舞蹈等。

壽春楚文化是淮夷文化與楚文化互相影響、滲透、融合而形成的獨具一格的古文化。其繁榮鼎盛時期,是公元前241年至公元前223年,歷時19年。這時壽春是楚國最後一個都城,是楚後期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這段時期,楚王室經歷國勢衰敗及其「逃跑主義」的動盪過程,貴族隨同動遷所攜物品一次比一次貴重、精細,最終形成一種聚積。從目前考古情況來看,壽縣是一座楚文化的「地下博物館」,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有楚大鼎、鄂君啟金節、郢爰等。楚文化以其底蘊深厚、遺存豐富、特色鮮明而名聞遐邇,影響後世。
六安漢文化六安是吳楚文化和北方文化的交匯地,是安徽漢文化的集中地。西漢六安國體現了西漢諸侯王國家形態已發展到較高和完美的程度。六安雙墩一號漢墓的出土文物與墓葬形式規格,對研究吳楚文化融合發展、西漢歷史與古代的墓園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六安王陵位於金安區三十鋪鎮雙墩村。雙墩村,因南北向並列的兩座突出地面的「土墩」而得名。2006年初,為配合國家重點工程合(肥)武(漢)高速鐵路的建設,安徽省考古所受省文物局的委託,例行考古勘探,發現沉睡千年的「雙墩」其實是並列的兩座西漢時期大墓。

雖然這座漢墓在唐代就曾被盜掘,但墓室周圍仍清理出大量遺物。完美精湛的「黃腸題湊」王室墓制構造,出土的部分漆木器殘片、玉器、金銀箔、瑪瑙及22件青銅器、300餘件木俑、木車、木馬等,仍讓我們感受了2000多年前漢家王朝的輝煌和榮耀,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西漢中晚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狀況,對研究中國西漢時代工藝美術、葬俗、葬制、服飾、雕塑、制玉、冶煉工藝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然而,雙墩一號漢墓的重要意義不僅僅在於此。六安雙墩一號漢墓的發掘,還為我們揭開了漢代六安國王陵的神秘面紗。

《史記》和《漢書》記載:元狩二年即公元前121年,漢武帝設六安國,封膠東康王劉寄的小兒子劉慶為六安王,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六安之名由此而來。劉慶和他的繼承者鎮守的六安國,從此國泰民安130餘年。但史書記載的六安國是什麼樣子,王陵和都城在何處,一直是千古之謎。現在六安雙墩一號漢墓部分出土的文物上有了六安國或六安王有關文字。考古專家根據該地地望、規制、出土文物和相關文獻記載綜合分析,初步推斷墓主就是第一代六安王劉慶。

雙墩一帶大大小小20餘個墩子,即為西漢六安王建置的國王陵墓區。它們和北面位於開發區內的東古城也就是六安國王都所在地遙相呼應。據專家初步勘探,在六安雙墩一號、二號漢墓四周,還有3對封土巨大、左右並列的連體雙墩,大致可以判斷是其他3任國王和王後的墓。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西漢時期、中國唯一保存較完整的諸侯王王室墓葬群,核心區面積達5平方公里左右。六安國王陵保留下來的文物與蘊涵的信息是我國罕見的珍貴文化遺產。
紅軍文化皖西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早在1920年,以辛亥革命老戰士朱蘊山為代表的六安進步知識分子,就組織了「中國革命小組」,從事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和反帝反封建活動。1923年,壽縣小甸集成立中國共產黨特別支部,直屬黨中央領導,是安徽建立最早的黨組織。1929年,相繼爆發了立夏節起義和六霍起義,誕生了紅十一軍三十二、三十三師,創建了皖西革命根據地。皖西是紅軍的搖籃之一,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1932年3月,徐向前在這里指揮了歷時48個日日夜夜的蘇家埠戰役,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第三次圍剿」,取得了鄂豫皖蘇區空前的大勝利。抗戰初期,六安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一度成為安徽省首府,國共兩黨的重要機構設駐於此。1938年2月,安徽省抗日民眾總動員委員會在六安成立,董必武曾在這里指導和推動抗日救亡運動。1947年6月,劉伯承、鄧小平率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千里躍進大別山,成為中國革命戰爭中的重大轉折。

大別山革命烈士紀念碑
在血與火的戰爭年代裡,六安人民為民族的解放、新中國的誕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有30萬優秀兒女獻出了寶貴生命,同時也煉就了一大批英雄傑出人物。僅在倖存的人民解放軍指揮員中,就走出了108位功勛卓著的開國將軍,並擁有金寨(59名)、裕安(32名)兩個將軍縣和「一鎮17將」的獨山鎮。

皖西蘇區的紅軍文化,內容豐富,形式活潑,生動地展現了如火如荼的革命生活,教育、宣傳廣大紅軍官兵和蘇區人民投身於火熱的革命斗爭。皖西蘇區紅軍文化的主要藝術形式有歌謠、戲劇、繪畫等。《皖西蘇區文化史》中記載的歌謠有300多首,包含了皖西蘇區軍民斗爭生活的各個方面,如《舊社會的苦》、《反國民黨歌》、《送郎當紅軍》、《黨是我的親爹娘》、《紅軍都是英雄漢》等。皖西蘇區的戲劇,都是圍繞革命斗爭中心任務新編的,演出形式活潑多樣,或以話劇,或以地方戲,或以活報劇,或載歌載舞,不受劇種限制,都為時裝劇,設備簡單。皖西蘇區的繪畫,多見於畫報、報刊插圖、大型宣傳畫、漫畫、壁畫、小型木牌畫等。

Ⅹ 六安有哪些名勝古跡

六安八大景,皋陶墓,這個六安網路上全部都有

閱讀全文

與六安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