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安岳歷史文化

安岳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04 17:07:40

⑴ 安岳最出名的是什麼

檸檬,安岳又有檸都之稱,
安岳縣位於四川東部... 安岳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名人輩出。隋名臣姚萇,唐名將程咬金曾出任刺史

⑵ 四川安岳在哪裡

安岳縣位於四川盆地東部,地跨沱、涪兩江分水嶺,國道319線和省道206線穿境而過,是成都至重慶、南充至瀘州的交匯點。全縣幅員面積2690平方公里,轄69個鄉鎮,927個村,總人口15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40萬人,屬典型的丘陵農業大縣、人口大縣。

安岳歷史悠久,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設普州並置縣,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安岳人傑地靈、文化璀燦,宋代與四川眉山有「東普西眉」之美稱,本地名人有宋初理學鼻祖陳摶、南宋大數學家秦九韶、東漢時期韓國普州太後許黃玉等。
安岳縣是「中國檸檬之鄉」、「中國民間藝術(石刻藝術)之鄉」、「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四川省勞務開發基地縣」、「全國產肉十強縣」、「四川省無公害生豬生產基地」。安岳的生豬年出欄數全國第一,檸檬產量全國第一,粉條產量西南第一,水稻產量全省第一。

安岳擁有三大資源優勢:一是農產品資源豐富。安岳是全國唯一的檸檬商品生產基地縣,享有「中國檸檬看四川,四川檸檬看安岳」的美譽。畜牧產品銷往重慶、成都等省內外大中城市。同時,紅薯、蠶桑、通賢柚、水產等特色產業已初具規模,產業優勢、比較優勢和市場優勢逐步凸現。二是旅遊資源豐富。安岳石刻以「古、多、精、美」聞名中外,現存始鑿於南北朝,盛於唐、宋的230處10萬余尊摩崖石刻造像和40餘萬字石刻經文,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安岳石刻藝術的精品--「紫竹觀音」被海內外遊客驚贊為「東方美神維納斯」。安岳石刻景區被確定為國家AAA級旅遊風景區,是四川旅遊南環線上的一顆明珠。三是人力資源充足。安岳是四川省重要的勞務輸出基地,被列為全國50個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示範縣。現已建立起以縣就業培訓中心、3所高級職業中學及縣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為載體的勞務培訓、推薦、服務體系,培訓輸出建築、縫紉、家政、電子等專業勞務人員,「檸都川妹」成功闖入北京家政市場。

⑶ 安岳的歷史名人

陳摶 最出名的就是他了
其他的 應該不多了吧

⑷ 安岳石刻的歷史文化

中國佛教與道教混合的石刻造像--安岳石刻位於四川省安岳縣境內,分布於全縣4個區32個鄉,保存較完好的有45處,主要有卧佛院、圓覺洞、毗盧洞、華嚴洞、茗山寺、玄妙觀等處。計有摩崖造像105處,造像約10萬身。根據現存題記, 造像盛期主要在盛唐至北宋末近400年間。
安岳縣位於四川省東部,為成渝古道要沖,始建制於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古稱普州。縣境內文物古跡眾多,尤以石刻著稱於世。具有一定規模的石刻點就有300餘處,石刻造像達10萬余尊,其中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0處。絕大部分石刻雕造於我國石窟藝術由北向南發展的高峰時期,即唐、五代、北宋時期。石刻造像以佛教題材為主,也有少數道教造像和儒、釋、道三教合龕造像,且多數為摩崖造像。其藝術風格既有秀骨清相、婉雅俊逸的南北朝遺風,又有體態健美、面頤豐滿的唐代風韻,還有雕工精細、瓔珞滿身、裝飾華麗的宋代特色。
安岳縣位於四川盆地東部,東鄰重慶市,南接內江市,北連遂寧市。幅員面積2689.11平方公里,耕地133.6萬畝,轄69個鄉鎮,人口154萬。
安岳,歷史悠久,文化璀璨。古為巴蜀分治地,梁設普茲郡,轄普州,北周建德四年置縣,因治所建在鐵峰山上,故取「安居於山嶽之上」之義而得縣名。至此,州縣治所同置一城,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隋、唐、宋時期,普州已是聞名遐邇的重鎮,其文化與眉山的「三蘇」齊名,得「東普(州)、西眉(山)」之美譽。唐代名將程咬金,著名苦吟詩人賈島,北宋大理學家陳摶,宋代大數字家秦九韶,廣州起義革命先烈袁紹柏、彭明晶烈士,新詩的開拓者康白情,農業科學家允奎,當代著名作家劉心武等一大批飽學之士及英豪人物或生於斯或葬於斯,為安岳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盛於唐宋的石刻,具有極高的史學和藝術價值,被著名美學家王朝聞譽為「古、多、精、美」。境內現存摩崖石刻造像200餘處、10多萬尊、經文15窟、40餘萬字,列為國家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八廟卧佛院,石羊毗盧洞,鼎新華嚴洞、茗山寺,黃桷玄廟觀,城郊圓覺洞、千佛寨等。還有罕見的石仿木古建築—木門寺。石羊毗盧洞的紫竹觀音高3米,懸刻於長、寬約10米的石窟中,她「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側身坐在一張長3米的弧形荷葉上,飄逸自然而有豐韻,被前來觀賞的專家、學者譽之為東方「維納斯」。保存完好的侏羅紀馬門溪恐龍化石、大量的石刻題記,珍貴的館藏文物,尤令研究歷史、觀賞古跡的人們贊不絕口。
安岳農業發達,物產富饒。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產肉大縣、瘦肉型豬生產基地縣、水產品超萬噸縣、中國檸檬之鄉。檸檬、通賢柚、紅苕加工、蠶桑、畜牧已成為安岳的五大支柱產業。
安岳工業以絲綢、紡織、食品、竹編、醫葯、機械加工、建工建材為主的產業已初具規模。安岳工業園區建設2002年底將全面完成,安岳工業方興未艾。
安岳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迅速。縱橫貫通境內的772公里幹道公路出入十分快捷。已有220千伏輸變電站1座、110千伏輸變電站5座、10000門程式控制電話,移動通訊、光纜傳輸使通訊聯絡更加方便。

⑸ 安岳縣有什麼特

安岳米卷
安岳米卷歷史悠久,做工精細,四川名小吃之一,是安岳縣的特色小內吃之一。

是安容岳獨有的風味小吃,味道鮮美嫩滑,色澤光亮,口感鮮美,老少皆宜。由大米加工而成,典型的有白米卷、黃米卷、黑米卷等多種品種,做法上有涼拌、炒、燒、炸、烤等多種吃法,具備特有川味小吃風味。

安岳米卷通常吃法是將米卷切成寸許小段,散開後加入蔥、姜、蒜、豆油、醋、紅油辣椒、味精、雞精、芝麻、白糖、花椒面、香料拌勻即可食用。

具行家說,這種小吃只能在安岳本土本米本水的條件才能加工而成,也有師傅將這一技術帶出安岳本土,在外地加工,不是無法成卷就是失去了米卷獨有的風味,所以要想品嘗到正宗的安岳米卷,請到安岳來,出名的有小西街「汪米卷」!

⑹ 安岳縣建於哪一年歷史上有哪些名稱安岳縣名稱的由來,

北周建德四年(575)置安岳縣,即今安岳縣城嗎,由來不明。之前曾在縣境內設普慈郡。

⑺ 安岳是「石刻之鄉」,以唐宋兩代石刻居多,說明安岳當時什麼歷史背景

按月是石刻之鄉,以堂良帶可以多少?據說在安堂是什麼歷史背景啊?好像是這樣的。

⑻ 安岳縣詳細情況

安岳縣隸屬四川省資陽市,位於四川盆地中部,資陽市東部、成渝經濟區腹心和成都、重慶的直線中點,譽「成渝之心」;[1] 地跨東經104°56′51″~105°45′14″,北緯29°40′32″~30°18′53″之間。東鄰重慶市潼南區,東南靠重慶市大足區;南接重慶市榮昌區和內江市東興區,西南接內江市東興區;西倚內江市資中縣,西北連樂至縣、遂寧市安居區。
安岳縣幅員面積2700平方公里,[2] 2016年,總人口160.95萬(常住人口112.62萬);轄32個鎮、37個鄉;2016年,該縣地區生產總值(GDP)實現304.4190億元。該縣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沱江、涪江分水嶺從西北向東南貫穿全境;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氣溫18.5℃。
安岳縣歷史悠久,北周建德四年置普州及安岳縣,州、縣同治一城,取「安居於山嶽」而得名;[3] 孕育了韓國「普州太後」許黃玉、南宋數學泰斗秦九韶等歷史名人;境內安岳石刻「古、多、精、美」,「上承敦煌,下啟大足」,被授予「中國民間藝術(石刻藝術)之鄉」,又有「中國佛雕之都」之稱,[4] 境內擁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
安岳縣是全國唯一的檸檬基地生產縣,檸檬種植面積達26萬畝,產量佔全國的80%,被稱為「中國檸檬之都」。[5-6] 境內還擁有通賢柚、傷心涼粉、安岳竹編等地方特產。[7] 安岳縣是四川盆地腹心陸路交通要沖、成渝經濟區區域性交通樞紐、川渝兩地重要物資集散地和物流中心,[1] 319國道、247國道和內遂高速公路、成安渝高速公路貫穿全境。

⑼ 安岳有多少年歷史

你好,在四川盆地東部的淺丘地帶,鑲嵌著一顆既古老而又煥發著青春光澤的「川東明珠」──安岳縣始建於北周建德4年(公元575年),古稱「普州」,屬四川省所轄。至今有1436年歷史

⑽ 據悉四川安岳縣是石刻之鄉,請問石刻所在位置及歷史特色

安岳石刻
安岳石刻始於南北朝(公元521年前後),盛於唐、五代和宋。距今已有1300年歷史。經近年文物普查,全縣有摩崖石刻造像105處,造像10萬尊左右,高3米以上的上百尊,5米以上的40多尊,15米以上的兩尊。至今保存較完好並具有一定規模和文物價值的石刻有45處。這是中華古代石刻藝術又一寶庫。它多是我國石刻藝術成熟和鼎盛時期的作品,具有很高的雕刻藝術價值,造像風格除少數敦樸、粗獷的魏晉風骨外,大多是體態豐滿,雍容華貴的唐代風格,也有一些精細華美、瓔珞蓋身的宋代特徵。其中,也有安岳人的獨創,他們憑自己特有的匠心,高超的技法和對生活的觀察與理解,對宗教儀式有許多大膽的突破。
中國佛教與道教混合的石刻造像。位於四川省安岳縣境內,分布於全縣4個區32個鄉,保存較完好的有45處,主要有卧佛院、圓覺洞、毗盧洞、華嚴洞、茗山寺、玄妙觀等處。計有摩崖造像105處,造像約10萬身。根據現存題記,造像盛期主要在盛唐至北宋末近400年間。
安岳石刻造像內容以佛教造像為主,有少量道教造像,也有對社會現實生活的描寫。
佛院位於縣城北25千米的八廟鄉卧佛溝,共有大小龕窟139個,造像1600餘身,卧佛為釋迦牟尼涅盤像,全長23米,頭長3米,肩寬3.1米,左側卧於距地面約10米高的崖壁上。頭東腳西,體型修長,薄衣貼體,表情安詳。身後刻說法圖,20餘身弟子、菩薩、神王、力士像等,面目表情各不相同,佛腰部坐一背向觀眾為佛診脈的弟子,佛足部前方立一力士,為此窟所獨有。該像刻於貞元年間。
圓覺洞位於縣城東1千米的雲居山上,有唐宋時期造像103龕(窟),大小雕像1933身。以宋刻西方三聖雕像最為精彩,刻於元符至大觀年間。
毗盧洞位於縣城東南25千米的石羊鎮塔子山上,有摩崖造像446身。為五代、北宋時期四川佛教密宗的道場之一。造像中的《柳本尊十煉修行圖》、觀音堂內的半裸觀音像,堪稱精品。
此外,華嚴洞的華嚴三聖、茗山寺近40身4~7米高的造像,玄妙觀唐代道教造像等,也都是安岳石刻的重要作品。
安岳縣位於四川省東部,為成渝古道要沖,始建制於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古稱普州。縣境內文物古跡眾多,尤以石刻著稱於世。具有一定規模的石刻點就有300餘處,石刻造像達10萬余尊,其中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0處。絕大部分石刻雕造於我國石窟藝術由北向南發展的高峰時期,即唐、五代、北宋時期。石刻造像以佛教題材為主,也有少數道教造像和儒、釋、道三教合龕造像,且多數為摩崖造像。其藝術風格既有秀骨清相、婉雅俊逸的南北朝遺風,又有體態健美、面頤豐滿的唐代風韻,還有雕工精細、瓔珞滿身、裝飾華麗的宋代特色。
北宋摩崖造像是安岳石刻的又一鼎盛時期,以毗盧洞、園覺洞、華嚴洞、茗山寺等處為代表。毗盧洞所刻"柳本尊十煉圖",圖文並茂,保存完好。觀音堂中"紫竹觀音"造像聞名海內外,被著名英籍作家韓素音稱為"東方維納斯"。圓覺洞北崖"西方三聖"造像形體高大,造型優美。華嚴洞中的"華嚴三聖"及十二弟子像,保存完好,刻極為精美。茗山寺摩崖石刻中文殊師利造像,充分運用力學原理,令人嘆絕。五代摩崖威望造像以千佛寨北崖第96號窟內刻的"葯師佛經變相"最具代表性。
卧佛院
卧佛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坐落於離安岳縣城北25公里的八廟鄉。這尊23米長的卧佛,橫卧於高出地面近10米的崖壁上。它始鑿於唐開元年間,迄今一千多年,體形完整,象個碩大的「一」字,幾乎占據了整個岩腰,堪稱我國唐代全身石刻卧佛之精品。卧佛造型獨特,一反《大般涅磐經》敘說的情景。卧佛的頭部刻得極為精美,頭戴圓圈小花螺髻,頭枕鑿花方形石枕,雙眸微閉,俊美的臉龐慈祥而端莊,准確而自然的表現出釋家牟尼滅度前的坦然神情。他腰前禪坐的弟子叫阿難,正面向卧佛的頭,背微躬,成切脈姿態,表現出聞悉噩耗的悲痛之情。腳邊威立的高大剽悍力士怒目攥拳,一副悲痛得撕天裂地的樣子。卧佛的上方所展示的是釋迦牟尼與諸弟子和天龍八部傳授遺囑的情景。左臂下方是觀音普門行願的33化身和32應身造像。還有維摩詰,葯師佛等30公分大的小像。整個造象所表現的喜、怒、哀、樂主次鮮明,完美對稱,體現了唐代雕塑文化的高度發達,使人嘆為觀止。
千佛寨有「雕刻藝術陳列館」之稱。造像分布在寨子的南北兩岩,周長約1000米,有佛龕105處,造像3061尊,多數為佛的講法圖。寨子的南崖,是一尊高有6.2米的釋迦牟尼佛。造像面部橢圓,重額寬廣,肌膚豐潤,衣紋疏而深,線而暢,不脫北魏遺風;另一尊頭戴縷空花冠的觀音雕像,面部豐滿,胸前綴飾瓔絡,腹部微凸,腰肢微扭,面帶微笑,象一位款款而來的麗人,有一種高雅的氣質和極富動感的曲線美,特別是那一雙流瀉出情與愛的眼睛,充滿誘人的魅力,整幅雕像極富唐代韻味。岩壁上的力士也別具一格,個個雙拳緊握,腳步呈替換之狀,彷彿迎面奔跑而來,極富動感。在寨子的北岩,石刻與南岩風格上完全不同。這里的石刻多挺肚束腰,衣褶飄逸,瓔珞滿身,表現出五代和宋代雕刻特徵。95號龕是一幅我國最獨特,最完整的《葯師佛經變相》。此龕高約4米,寬6米,正中禪坐的是釋迦牟尼,其背兩側伸出亭亭紫竹,飄逸浪漫,絕妙的是華蓋兩側刻有一對獨特的、姿態各異的兒童飛天。葯師佛兩側站立的是八大菩薩,風姿綽約,各顯神采。
與千佛寨遙遙相對的這座圓覺洞,主要是晚唐、五代、北宋時期造像,共1993尊。圓覺洞以造有十二圓覺而得名。佛家所謂"圓覺",即"覺你、覺我、覺他、覺行圓滿者",意思是不分你我,人人都可以覺醒成佛。這兒有三尊7米高的「西方三聖」石像,「西方三聖」是西方極樂世界三個地位最高的神,即佛、菩薩、觀音組合而成。在其他地方,西方三聖是合龕為一,而這里卻是分龕雕刻,這是安岳石刻的獨特之處。在這里,首先映入人的眼簾的是倚斑斕佛光,足踏蓮蕊,手持凈瓶,彷彿正在將瓶中的甘露遍灑人間的觀音。中間一龕,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他容光照人,眼含情而不失莊重,嘴帶笑而不露齒,居高而立,親切地俯視各位。右龕的大勢至菩薩頭戴密貼金花冠,冠內嵌刻一小佛像,十分別致,胸前雜飾瓔珞,肘懸腰際,腳踏蓮台,淺笑的面龐,俊美而顯莊重;她兩手相交,右手持蓮花蕾,大有點化眾生超度苦海之勢。花蕾重有百斤,歷千年而不墜,是雕刻家巧妙地將重力轉移到袈裟上的緣故。
毗盧洞離安岳縣城47公里,由觀音堂、千佛洞、幽居洞、毗盧道場、蓮花台等組成,有造像465尊,尤以觀音堂的紫竹觀音和毗盧道場的石刻最為精湛。紫竹觀音,因背倚紫竹而得名,像高3米,可謂北宋時期的傑作。她距今一千多年,仍然那麼色彩艷麗,神態逼真。她側身蹺腳坐在蓮台上,背倚浮雕紫竹和柳枝凈瓶,頭戴裝飾華麗的寶冠,身披短袖紗衫,坦胸露肘,瓔珞象盤曲而下的金色瀑布,翠環網墜胸腹,下身綵帶扎一條薄如禪翼的綉花長裙,裙角褶紋飄逸自然而有風韻,猶如出水芙蓉。她右足蹺起,左足踏在蓮花蕊上,鳳眼下視,好像在觀賞水中漣漪,無怪人們之稱「東方的阿芙洛蒂德」。紫竹觀音,側身蹺角的形象,突破了千手千眼端坐蓮台或持瓶渡海的觀音造型定局,以富於動感的形態達到了美學與力學水乳交融的統一。
華嚴洞距毗盧洞只有2公里左右。此洞高7米,寬、深各11米,寬敞明亮,內有石刻造像159尊,主要是五代和宋朝之作,距今也有千年以上。華嚴洞正壁鑿有華嚴三聖坐像。中間禪坐的是釋迦牟尼,左為騎青獅的文殊,右為騎白象的普賢。華嚴三聖象高約5.2米,背倚車輻狀彩色佛光,頭戴繁花縷空峨冠,冠內禪坐一小佛像,面目俊秀,皓齒微露。洞的兩邊鑿有十位弟子,他們坐姿頗為別致,或兩腳分開盤坐,或雙腿曲向一方而盤坐,以次掩護坐台。在弟子坐像上端,刻有佛家的「極樂世界」圖案,長達20米,以「眾妙香國」、「剪雲補衣」等10組浮雕構成,再綴成瓊樓玉閣、奇花異草、甘露珠河、縹緲雲彩等,烘托出「極樂國中無晝夜、花開花合伴朝昏」的極樂景象。
大般若洞開鑿於南宋理宗嘉熙四年(公元1240年)。洞中正壁刻有一佛二菩薩,兩廊分三層,下層列十八羅漢,中間是十二諸天神,上層為十弟子,造像姿態各生,栩栩如生。有意思的是在正中佛像後壁,卻有兩龕較小的道教始祖李耳和儒教聖人孔丘的浮雕塑像。洞頂刻有一個十徑為二點二米的「-//-」字,至今尚無人認識
安岳石刻造像具有"古、多、精、美"的特點。在中國石刻藝術史上具有上承雲岡、龍門,下啟大足石刻的特殊地位。2000年9月,文化部命名安岳為"中國民間藝術(石刻藝術)之鄉"。

閱讀全文

與安岳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