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清帝退位歷史意義

清帝退位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25 10:00:29

❶ 如何認識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的歷史意義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的歷史意義:
辛亥革命以反對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目標,是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正如毛澤東指出的:「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正規地說起來,是從孫中山開始的。」辛亥革命的領袖們,則認識到要救國必須革命,要想救亡圖存,只能是推翻封建皇權。
隨著封建帝制的廢除,依附於封建帝制的種種丑惡制度也被次第掃除,例如世襲制度、太監制度、包衣制度等等。民族平等、民權自由、民生幸福的呼聲在中華大地回盪。空前的民主氣象,競辦實業的浪潮,形成了生機勃勃的局面。民主共和的觀念開始深入人心,並在中國形成了「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的民主主義觀念。正因為如此,當袁世凱、張勛先後復辟帝制時,均受到了社會輿論的強烈譴責和人民群眾的堅決反抗。
民主共和意識的積聚,大大促進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的空前高漲,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加速了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壯大,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掃除了最初的政治障礙。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中國農歷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狹義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農歷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至1912年元旦孫文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前後這一段時間中國所發生的革命事件。廣義上辛亥革命指自19世紀末(一般從1894年興中會成立開始,但也有學者認為從1905年同盟會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統治在中國出現的連場革命運動。
1911年夏天,湘、鄂、粵、川等省爆發保路運動,運動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榮縣獨立,成為全中國第一個脫離清王朝的政權。把保路運動推向高潮。10月10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漢陽、漢口的革命黨人分別於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佔漢陽和漢口。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後,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武昌起義勝利後的短短兩個月內,湖南、廣東等十五個省紛紛宣布脫離清政府宣布獨立。1912年2月12日,清朝發布退位詔書。至此,2132年的帝制歷史告終結。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爭,以辛亥革命為新的起點,更加深入、更加大規模地開展起來。不過,由於共和民主並沒有在辛亥革命後得到廣泛的、真正的實施,辛亥革命實際上是「既成功,又失敗了」。

❷ 清帝退位的影響,積極影響,消極影響

任何一個朝代的更替都是適者生存,弱肉強食,積極的是適應時代潮流發展的,說明社會是進步的,消極的一方面就是朝代更替的時段會讓百姓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安居樂業,受戰亂之苦。

❸ 清帝退位詔書有什麼作用呢

很多人都會講到,這份頒布於1912年2月12日的《退位詔書》,代表著中國主權由清廷轉移到中華民國政府手中,而詔書中有一句「總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也意味著新的中華民國仍能在疆域上保有清朝原來以非漢族居民為主的邊疆地區,從法理上保障了我國領土的完整。

這個回答當然沒錯(而且也確實是主流說法),但它忽略了一個最關鍵問題:詔書的內容是說給誰聽的?

西藏的情況也不樂觀。清朝被推翻的消息傳過去後,原駐拉薩的川軍已經不能再控制局面了;與此同時,以德爾智(Dorjieff)為代表的俄國勢力及英印政府一直在推動西藏仿效外蒙古實行「獨立」 。例如,1912年7月十三世達賴回到拉薩後,公然宣布:

內地各省人民刻己推翻君王,建立新國。嗣是以往,凡漢人遞到西藏之公文政令,概勿遵從。身著藍色服者,即新國派來之官吏,爾等不得供應,惟烏拉仍當照舊供給。

隨後,1913年俄國主導的《蒙藏條約》以及1914年英國主導的《西姆拉條約》,都是這種邊疆危機趨勢的體現。當然,這兩份條約都沒有被中華民國政府所認可。

至於新疆的情況可能稍好一下。不過,這種稍好的局面也不過是新疆暫時由漢人軍閥所把持,形成割據局面,中華民國政府的政令對這里毫無影響。由此可見,《退位詔書》並沒有真正能解決什麼問題,主權的問題不是單純靠著一張寫有字的紙就能解決的。

那麼,這份詔書的意義是什麼呢?它代表著戰略的轉向,代表著一種新的國家構想。為了實現「五族共和」的局面,保障領土主權的完整,中華民國政府相繼採取修改《約法》、設立蒙藏院和駐藏辦事長官、劃分行政區域以及與外蒙進行談判等各種手段,挽救危機局面。這些措施對於維系領土的完整性而言,顯然要比《退位詔書》的作用更大;不過,如果我們追溯以上措施的思想源頭,恐怕正是這道《退位詔書》。

❹ 清帝退位詔書意義和背景

意義:結束了清朝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背景:迫於時局(辛亥革命)

❺ 清帝為什麼要退位

20世紀初期,帝國主義扶植袁世凱(北洋軍閥頭子)為他們在華的新的代理回人。
袁世凱有在中國稱帝的答野心,但當時南京臨時政府已經成立,以孫中山為首的南方革命軍維護共和制。由於資產階級的軟弱性,臨時政府對帝國主義妥協(國內外的反動勢力逼迫)。孫中山承諾只要袁世凱贊成共和,就把臨時大總統的職位讓給袁世凱。
於是袁世凱在帝國主義的支持下,掌握清政府的實權,逼迫清帝溥儀退位。
1912年2月12日,宣統帝(溥儀)正式下詔退位,統治中國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結束了。清帝退位第二天,袁世凱通電贊成共和,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由袁世凱接任。

❻ 《清帝退位詔書》的主要內容及其政治與歷史意義

——朕欽奉隆裕皇太後懿旨:
前因民軍起事,各省響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輟於塗,士露於野。徒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義於前,北方諸將,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是用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閑,優游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欽此。
遜位詔書確立了中華民國的兩個主題,一個是建立共和政體,一個是人民制憲,實現「五族共和」。當時南北方有可能再起戰爭,通過各方周旋,清廷最終選擇了和平的方式,自我終結了延續了那麼久的帝制,轉成共和制度。不啻為一種「中國版的光榮革命」。
另外隆裕皇太後又頒布兩個相關詔書,全文如下:
——朕欽奉隆裕皇太後懿旨:
古之君天下者,重在保全民命,不忍以養人者害人。現將新定國體,無非欲先弭大亂,期保乂安。若拂逆多數之民心,重啟無窮之戰禍,則大局決裂,殘殺相尋,必演成種族之慘痛。將至九廟震驚,兆民荼毒,後禍何忍復言。兩害相形,取其輕者。此正朝廷審時觀變,恫吾民之苦衷。凡爾京、外臣民,務當善體此意,為全局熟權利害,勿得挾虛矯之意氣,逞偏激之空言,致國與民兩受其害。著民政部、步軍統領、薑桂題、馮國璋等嚴密防範,剴切開導。俾皆曉然於朝廷應天順人,大公無私之意。至國家設官分職,以為民極。內列閣、府、部、院,外建督、撫、司、道,所以康保群黎,非為一人一家而設。爾京、外大小各官,均宜慨念時艱,慎供職守。應即責成各長官敦切誡勸,勿曠厥官,用副予夙昔愛撫庶民之至意。
——朕欽奉隆裕皇太後懿旨:
前以大局阽危,兆民困苦,特飭內閣與民軍商酌優待皇室各條件,以期和平解決。茲據覆奏,民軍所開優禮條件,於宗廟陵寢永遠奉祀,先皇陵制如舊妥修各節,均已一律擔承。皇帝但卸政權,不廢尊號。並議定優待皇室八條,待遇皇族四條,待遇滿、蒙、回、藏七條。覽奏尚為周至。特行宣示皇族暨滿、蒙、回、藏人等,此後務當化除畛域,共保治安,重睹世界之昇平,胥享共和之幸福,予有厚望焉。

政治意義

它們都是國內政治活動中皇帝皇族與權臣派系斗爭妥協的產物,因此主要是一種政治文件,而不具有憲法和法律淵源的性質。政治和法律雖然都是社會上層建築的組成部分,但一個國家的法律體系是單一的,而政治表達卻是多樣的,二者的性質和作用是有區別的。法律是由特定的國家權力機關按照一定的程序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范,它與其他國家機關或社會組織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范,如政治規范、宗教規范、社會習俗和道德規范等是有本質區別的。
《清帝退位詔書》是一份政治文件,還可以從它產生和頒布的方式上得到印證。隆裕太後宣布的退位詔書,其實是由立憲派領袖張謇的幕僚楊廷棟等起草的文件。楊廷棟受命起草詔書文稿後,經張謇潤色,再由袁世凱審閱後交與隆裕太後宣讀。退位詔書選定的是"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而不是孫中山和南京臨時政府,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是支持了袁世凱的篡權和復辟活動。在隆裕頒布退位詔書的同時,由北方議和的全權代表唐紹儀草擬的《關於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優待條件》的文書也一並公布於世,優待條件共有8款,主要內容有:溥儀辭位後繼續保持"大清皇帝"的尊號,享受中華民國對待外國君主的待遇;皇室每年費用白銀400萬兩由中華民國撥付;皇帝暫時居住紫禁城和仍可役使太監宮女等。退位詔書下達後,雖然宣告了中國大地上實行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結束,但由於帝國主義列強的干涉和軟弱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妥協退讓,使大地主大買辦階級的政治代表袁世凱的篡權活動得到初步實現。

歷史意義
《清帝退位詔書》加快了中國實行"共和"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和平的政權交接,這無疑是值得肯定的。孫中山也曾指出:"今日滿清退位,中華民國成立,民族、民權兩主義俱達到,惟有民生主義尚未著手,今後吾人所當致力的,即在此事。"[1]但是我們同時也應該看到它的歷史局限性,不能誇大它的歷史作用,更不能混淆它的應然作用與實然作用。有的學者認為,《清帝退位詔書》以屈辱而又光榮的遜位方式,把和平注入到了現代中國的憲法性法律當中,成為了中華民國憲法的一個基本精神,其作用可以與英國的"光榮革命"相媲美。這些觀點值得商榷。

❼ 辛亥革命成功的原因,清帝退位是誰的功勞

辛亥革命的成功與否還有待分析,如果說功勞的話,是孫中山的,當然袁世凱也有功勞,但是袁世凱的過也大

❽ 怎麼看待清帝退位詔書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後一任皇帝溥儀宣布退位。無論如何這一天都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天。

這一天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登基之後,兩千多年帝制的正式結束(雖然之後上演過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等事,可都只是過眼雲煙);也是統治268年的滿清壽終正寢的日子。可是這么重要的一天,卻不常常被提起。原因可能有很多,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臨近的兩個日子——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義、1912年1月1日的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從現代人的視角看,似乎都比這一天更為重要。

詔書只有319個字,全文如下:“朕欽奉隆裕皇太後懿旨:前因民軍起事,各省響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輟於塗,士露於野。徒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義於前,北方諸將,亦主張於後。

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是用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方。

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閑,優游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欽此。”

319字確實不多,而且一大半內容在介紹背景,再又一小半在講客氣話。最核心點題的文字並不多,但正是這些文字,又如遺詔一樣,決定了之後政治局勢的走向。這一句就是“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

據說這句話在張謇一開始寫的詔書中並沒有,是隆裕太後看了之後要求加上去的。可以理解隆裕太後此時的擔心,那遠在南京的革命黨們遠沒有近在身邊的袁世凱可信,我交出政權可以,但我一定要交到我信任的人手中。而從武昌起義爆發,隆裕太後可以依靠的人只有一個,那就是袁世凱。我走了可以,安排一個可信任的接班人,這樣的想法,想必當過大領導的人,都深有同感。

❾ 清帝退位詔書有什麼作用

清帝退位詔書最大的作用是:保證了我國領土的完整性,從法理上阻止了西藏、蒙古、東北、新疆等地區的分裂。同時也使得民國政府政權的取得有了合法性,避免了內戰的擴大。

一、清末南北內戰,袁世凱促成清帝退位

1912年,中國南方革命如火如荼,孫中山在南京成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清朝的統治搖搖欲墜。袁世凱作為清朝此時的實權重臣,權頃朝野,手握重兵,對於早日結束內戰實現共和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革命黨和滿清皇室爭取的重點對象。

孫中山的口號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這里的韃虜是指誰?滿人、蒙古、藏人;恢復中華,恢復的是什麼地方?明朝的內地18省。在孫中山的原先規劃中,是把滿清趕回東北老家,恢復明朝的統治疆域,東北三省、蒙古、西藏、青海、寧夏、新疆等地還不在恢復范圍內,待國家強盛後再相機收回。

所以革命的軍旗是鐵血十八星旗。鐵血十八星旗,由紅黃黑三色組成,紅底與黑九角象徵"血"與"鐵",即革命須抱鐵血主義;黑九角代表《禹貢》中記載的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州。黑九角內外兩圈各九顆共十八顆圓星,代表關內漢族的十八行省;星呈金黃色,表示與滿清對立之漢族炎黃子孫。



三、袁世凱復辟稱帝,身敗名裂

袁世凱雖然為維護國家統一立有大功,但是他違背了天下民意,逆流而行,在取得中華民國總統職位後,不久復辟稱帝,建立了中華帝國。在全國人民的反對以及南方革命軍人在原雲南都督蔡鍔的領導下,組成護國軍北上討袁,袁世凱不得不宣布退位,並還政於民國政府。

有網友評論袁世凱說,聊本佳人,耐何從惡,這句話對他的評價雖然話粗但理正。如果袁世凱不稱帝,在歷史上的評價當和曹孟德相似甚至更高。他領導的北洋軍是中國近代史中最早的一支近現代軍隊,在任職總統期間積極發展實業,統一幣制,創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也算是為民國政府有所貢獻!

閱讀全文

與清帝退位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