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黃埔軍校成立的意義
黃埔軍校建立以來,以孫中山的「創造革命軍隊,來挽救中國的危亡」為宗旨;以「親愛精專誠」為校訓屬;以培養軍事與政治人才,組成以黃埔學生為骨乾的革命軍,實行武裝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在中國的統治,完成國民大革命為目的。一方面積極進行孫中山革命的三民主義教育;一方面灌輸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軍校採用軍事與政治並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方針,為中國革命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人才。廣大黃埔師生在反帝反封建、爭取國家統一與民族獨立的斗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
『貳』 黃埔軍校的歷史地位影響
首任校長:蔣介石
現任校長:陳良沛
原址:中國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
現地址:中國台灣省高雄縣鳳山市維武路1號
現面積:173公頃
孫中山先生希望通過創建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孫中山在開學典禮上曾致詞:我們開辦這個學校,要用裡面的學生做根本,成立革命軍,諸位就是將來革命軍的骨幹,創立了革命軍。我們的革命才能成功。
1924 年,在國共兩黨首度攜手合作、國民革命風起雲涌之際,世紀偉人孫中山先生高瞻遠矚,視「教育為神聖事業,人才為立國大本」,在廣州親手創辦了一文一武兩所學堂—— 國立廣東大學(今天的中山大學)和黃埔軍校。黃埔軍校建校時的正式名稱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因其校址設在廣州東南的黃埔島,史稱黃埔軍校。黃埔軍校建立的目的是為國民革命軍訓練軍官,爾後其學員成為國民政府北伐統一中國的主要軍力。1946年行憲之後中國國民黨名義上移交軍隊於國家後改稱「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至今。
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積極支持和幫助下創辦的,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作為中國現代歷史上第一所培養革命幹部的新型軍事政治學校,其影響之深遠,作用之巨大,名聲之顯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
黃埔軍校建立以來,以孫中山的「創造革命軍隊,來挽救中國的危亡」為宗旨;以「親愛精誠」為校訓;以培養軍事與政治人才,組成以黃埔學生為骨乾的革命軍,實行武裝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在中國的統治,完成國民大革命為目的。一方面積極進行孫中山革命的三民主義教育;一方面介紹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軍校採用軍事與政治並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方針,為中國革命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人才。廣大黃埔師生在反帝反封建、爭取國家統一與民族獨立的斗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
黃埔軍校自1924年6月在廣州創辦到1949年底遷往台灣高雄縣鳳山市,在大陸共辦了二十三期,在台續辦至今已七十八期,在大陸時期其畢業生包括各分校、訓練班在內,計有41386人。名將輩出,戰功顯赫,揚威中外,影響深遠,在中國近現代史上佔有顯赫地位。而昔日的黃埔軍校舊址於1988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叄』 簡單介紹黃埔軍校的歷史
黃埔軍校,全名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是一間中華民國的軍事學校,培養了許多在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中聞名的指揮官。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一至六期,原址設於中國大陸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軍校在1924年由中國國民黨成立,目的是為國民革命軍訓練軍官,然後國民政府北伐統一中國的主要軍力。黃埔軍校於1927年改制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946年再改制為陸軍軍官學校,並於中華民國政府遷台時一並遷至台灣高雄縣鳳山市。2010年2月,黃埔軍校同學會舊址被改造成夜總會。
歷史年表:
1924年6月16日,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於廣州市長洲島成立,通稱黃埔軍校。
1927年,黃埔軍校遷校至武漢,寧漢合流後,又遷校至南京。
1928年3月,黃埔軍校改名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
1937年8月,因抗日戰爭黃埔軍校遷出南京。
1938年11月,黃埔軍校遷抵成都。
1946年1月,黃埔軍校改名為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學校國有化。
1949年12月,黃埔23期大部分學員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台。
1950年10月,黃埔軍校以「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名義在高雄縣鳳山市復校,並續辦24期為黃埔延續。
1979年5月16日,陸軍官校第44期畢業的林毅夫從金門泅海約2公里,回歸中國大陸廈門,成為黃埔24期以後各期中央軍校學生中唯一一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1988年1月,黃埔軍校廣州舊址被評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4年6月16日,為紀念黃埔軍校建校70周年,大陸郵電部發行了紀念郵票1枚,面值20分,票面為黃埔軍校大門全景。台灣的中華郵政亦發行郵票1枚,票面為黃埔軍校大門全景與蔣中正校長頭像。
2004年6月14日,台灣當局(『中華民國』)「國防部長」李傑與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參觀「黃埔軍校八十周年史跡展」。
2004年6月16日,黃埔軍校建校80周年紀念日,由黃埔軍校同學會、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共同編輯的《黃埔風雲人物》專題郵品紀念冊在北京首發,收入50餘枚有關黃埔軍校人物、歷史事件的郵票。在台北大安森林公園,來自台灣各地的萬名黃埔軍校校友舉行盛大慶祝活動。
『肆』 黃埔軍校創辦的作用和意義是什麼
培養了大批軍事人才,為北伐勝利奠定基礎。
『伍』 黃埔軍校的歷史地位,意義,作用。
http://ke..com/view/14267.htm網路上有具體回的答
『陸』 黃埔軍校成立的歷史意義誰知道,拜託了。 都怪我們bt的歷史teacher
黃埔軍來校建立以來,以孫中山的「自創造革命軍隊,來挽救中國的危亡」為宗旨;以「親愛精誠」為校訓;以培養軍事與政治人才,組成以黃埔學生為骨乾的革命軍,實行武裝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在中國的統治,完成國民大革命為目的。一方面積極進行孫中山革命的三民主義教育;一方面灌輸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軍校採用軍事與政治並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方針,為中國革命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人才。廣大黃埔師生在反帝反封建、爭取國家統一與民族獨立的斗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
『柒』 黃埔軍校的歷史簡介
黃埔軍校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一所軍事學校,培養了許多在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中聞名的指揮官,主要將領出自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一至六期,軍校在創立目的是為國民革命訓練軍官,是國民政府北伐戰爭統一中國的主要軍力。
1、黃埔軍校校名演變
當時校名:「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
1924年國民黨建校時期名稱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1926年改名擴大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1929年改名「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1931年南京國民政府改制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到1946年末改名「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1950年10月台灣當局在台灣高雄鳳山區復建「陸軍軍官學校」延續至今。
2、黃埔軍校遷移歷史
1924年6月16日,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於廣州黃埔長洲島正式成立,通稱黃埔軍校。
1927年,黃埔軍校遷校至武漢,寧漢合流後,又遷校至南京。
1931年3月,黃埔軍校改名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
1937年8月,因抗日戰爭黃埔軍校遷出南京。
1938年11月,黃埔軍校遷抵成都。
1946年1月,黃埔軍校改名為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學校國有化。
1949年12月,黃埔23期大部分學員隨「國府」遷台。
1950年10月,台灣當局以所謂「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名義在高雄鳳山區「復校」,並續辦24期自稱為黃埔延續。
1979年5月16日,陸軍軍官學校第44期畢業的林毅夫從金門泅海約2公里,回歸大陸廈門。
1988年1月,黃埔軍校廣州舊址被評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黃埔軍校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一、黃埔軍校軍人介紹:
1、周恩來共和國36位軍事家(1898~1976)
周恩來是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之一
2、孫中山孫文,南粵先賢,中華民國主要領導人(1866~1925)
孫中山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的倡導者,創立《五權憲法》。他首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
3、陳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1901~1972)
陳毅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詩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十大元帥之一),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新中國第一任上海市長。
4、葉劍英十大元帥,共和國36位軍事家(1897~1986)
1927年蔣介石發動-政變後,曾通電反蔣,隨即奔赴武漢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參謀長。同年7月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為發動南昌起義做了重要工作。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黃埔軍校
人民網-成都黃埔軍校的來龍去脈
『捌』 黃埔軍校對中國革命的貢獻
"世界"?"軍事天才"? 誇大了吧,如果這樣,要"西點"干嗎
黃埔軍校建立以來,以孫中山的「創造革命軍隊內,來挽救中國容的危亡」為宗旨;以「親愛精誠」為校訓;以培養軍事與政治人才,組成以黃埔學生為骨乾的革命軍,實行武裝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在中國的統治,完成國民大革命為目的。一方面積極進行孫中山革命的三民主義教育;一方面灌輸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軍校採用軍事與政治並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方針,為中國革命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人才。廣大黃埔師生在反帝反封建、爭取國家統一與民族獨立的斗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
『玖』 黃埔軍校創辦的作用和意義是什麼
培養了大批軍事人才,為北伐勝利奠定基礎。
黃埔軍校建立以來,內以孫中山的「創容造革命軍隊,來挽救中國的危亡」為宗旨;以「親愛精誠」為校訓;以培養軍事與政治人才,組成以黃埔學生為骨乾的革命軍,實行武裝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在中國的統治,完成國民大革命為目的。一方面積極進行孫中山革命的三民主義教育;一方面灌輸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
軍校採用軍事與政治並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方針,為中國革命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人才。廣大黃埔師生在反帝反封建、爭取國家統一與民族獨立的斗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
仿照蘇聯的以黨建軍、以黨建校的制度,為的就是使軍權集中在自己手裡,不受軍閥的控制,不讓第一次革命的悲劇重演(也就是被軍閥竊取了勝利果實)。
『拾』 黃埔軍校對於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的影響
黃埔軍校,全名為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是近代中國最著名的一所軍事學校,培養了許多在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中聞名的指揮官。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一至六期,原址設於中國大陸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第六期有武漢分校),軍校在1924年由中國國民黨創立,目的是為國民革命訓練軍官,是國民政府北伐戰爭統一中國的主要軍力。
對於共來說,就是通過軍校的鍛煉,為自己培養了一大批軍事人才,為將來建立自己的軍隊,建立武裝割據政權及發展壯大乃至奪權積累了人才。
對於國黨來說,通過黃埔軍校,真正有了一支自己掌握的軍隊,並依靠這支軍隊奪取了全國政權。同時,黃埔學員中的多數形成了國民黨中央軍的骨幹——「黃埔系」。在這股力量支持下,蔣介石在孫中山去世之後成為國民黨不可動搖的領導人,並從此逐漸走向政治巔峰,成為全國唯一的領導人。
黃埔軍校培養部分軍官:
左權、陳賡、周逸群、蕭克、徐向前、林彪、蔣先雲、劉志丹、羅瑞卿、黃公略、周士第、王爾琢、王良、許光達、陳伯鈞、宋時輪、楊至成、郭天民、陳奇涵、陳浩、陶鑄、程子華、廖運周、馮達飛、蔡申熙、曾中生、許繼慎、趙一曼(女)、趙尚志、宣俠父、阮山(原籍越南)、李運昌、段德昌、賀聲洋、蕭方、周維炯、楊其綱、彭干臣、閻揆要、郭化若、陳毅安、王諍、譚希林、彭明治、曹淵、唐天際、張宗遜、劉疇西、盧德銘、李之龍、張子清、余灑度、徐彥剛、曾士峨、朱雲卿、陳東日、曹福昌、鄧萍、唐澍、姜鏡堂、常乾坤、伍中豪
杜聿明、胡宗南、張靈甫、鄭洞國、宋希濂、毛人鳳、關麟征、賀衷寒、喬家才、鄧文儀、李仙洲、李默庵、陳明仁、康澤、鄭介民、李延年、李彌、胡璉、唐生明、俞濟時、黃維、戴笠、郝柏村、蔣仲苓、王升、黃珍吾、彭孟緝、桂永清、謝晉元、范漢傑、邱清泉、蔡文治、李桂丹、廖耀湘、鄭作民、王竣、黃翔、曾澤生、徐會之、趙子立、闕漢騫、董釗、李鐵軍、羅奇、賀忠漢、胡靖安、王慧生、宣鐵吾、黃梅興、姚子青 、鍾彬、陳頤鼎、李以劻、肖贊育、戴安瀾、蕭作霖、唐生智、林偉儔、呂旃蒙、覃異之、賈伯濤、鄭庭笈、陳修和、文強、楊伯濤、侯鏡如、王耀武、孫元良、劉戡、黃傑、陳大慶、劉安祺、高魁元、蔡炳炎、廖運澤、曾擴情、酆悌、張耀明、廖昂、吳起舞、彭士量、邱行湘、孫明瑾、李文、王懷義、王敬久、滕傑、唐縱、蔣孝先、鄭蘊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