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歷史文化建築

歷史文化建築

發布時間:2021-02-25 09:18:16

A. 中國古建築歷史與文化學什麼

主要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所包含的文化,例如古代建築反應的中國傳統審美、古代建築中的獸類代表的意義、古典建築園林中體現的佛家、道家思想等等等。

B. 中國古代歷史文化——建築對後世的影響 麻煩具體些,500字左右,我要具體的影響

中國古建築的影響范圍遍及半個亞洲和眾多少數民族地區,在世界建築歷史中佔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
一、穴居
《易·系辭》曰:「上古穴居而野處」。隨著原始人營建經驗的不斷積累和技術提高,穴居從豎穴逐步發展到半穴居,最後又被地面建築所代替。
二、巢居
《韓非子·五蠹》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聖人作,構木為巢,以避群害。」《孟子·滕文公》曰:「下者為巢,上者為營窟。」從此建築不僅具有了它的物質功能而且具有了精神意義,促進了建築技術和藝術向更高層次發展。
三、真正建築誕生
農耕社會的到來,引導人們走出洞穴,走出叢林。

中國建築,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從陝西半坡遺址發掘的方形或圓形淺穴式房屋發展到現在,已有六、七千年的歷史。修建在崇山峻嶺之上、蜿蜒萬里的長城,是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跡;建於隋代的河北趙縣的安濟橋,在科學技術同藝術的完美結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橋梁科學的前列;現存的高達67.1米的山西應縣佛宮寺木塔,是世界現存最高的木結構建築;北京明、清兩代的故宮,則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建築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規模建築群。至於我國的古典園林,它的獨特的藝術風格,使它成為中國文化遺產中的一顆明珠。這一系列現存的技術高超、藝術精湛、風格獨特的建築,在世界建築史上自成系統,獨樹一幟,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象一部部石刻的史書,讓我們重溫著祖國的歷史文化,激發起我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時它也是一種可供人觀賞的藝術,給人以美的享受,所以,我國古代的建築藝術也是美術鑒賞的重要對象。而要鑒賞建築藝術,除了需要理解建築藝術的主要特徵外,還要了解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一些重要特點,然後再通過比較典型的實例,進行具體的分析研究。

一、巧妙而科學的框架式結構
這是中國古代建築在建築結構上最重要的一個特徵。因為中國古代建築主要是木構架結構,即採用木柱、木樑構成房屋的框架,屋頂與房檐的重量通過梁架傳遞到立柱上,牆壁只起隔斷的作用,而不是承擔房屋重量的結構部分。「牆倒屋不塌」這句古老的諺語,概括地指出了中國建築這種框架結構最重要的特點。這種結構,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氣候條件下,滿足生活和生產所提出的千變萬化的功能要求。同時,由於房屋的牆壁不負荷重量,門窗設置有極大的靈活性。此外,由這種框架式木結構形成了過去宮殿、寺廟及其它高級建築才有的一種獨特構件,即屋檐下的一束束的「斗拱」。它是由斗形木塊和弓形的橫木組成,縱橫交錯,逐層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這種構件既有支承荷載梁架的作用,又有裝飾作用。只是到了明清以後,由於結構簡化,將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結構作用幾乎完全消失,變成了幾乎是純粹的裝飾品.

二、庭院式的組群布局
從古代文獻記載,繪畫中的古建築形象一直到現存的古建築來看,中國古代建築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種簡明的組織規律,這就是每一處住宅、宮殿、官衙、寺廟等建築,都是由若干單座建築和一些圍廊、圍牆之類環繞成一個個庭院而組成的。一般地說,多數庭院都是前後串連起來,通過前院到達後院,這是中國封建社會「長幼有序,內外有別」的思想意識的產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應和外界隔絕的人物(如貴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離外門很遠的庭院里,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層層深入的空間組織。宋朝歐陽修《蝶戀花》詞中有「庭院深深深幾許?」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門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處,就都形象地說明了中國建築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徵。

同時,這種庭院式的組群與布局,一般都是採用均衡對稱的方式,沿著縱軸線(也稱前後軸線)與橫軸線進行設計。比較重要的建築都安置在縱軸線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兩側的橫軸線上,北京故宮的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體現這一組群布局原則的典型實例。這種布局是和中國封建社會的宗法和禮教制度密切相關的。它最便於根據封建的宗法和等級觀念,使尊卑、長幼、男女、主僕之間在住房上也體現出明顯的差別。中國的這種庭院式的組群布局所造成的藝術效果,與歐洲建築相比,有它獨特的藝術魅力。一般地說,一座歐洲建築,是比較一目瞭然的。而中國的古建築,卻象一幅中國畫長卷,必須一段段地逐漸展看,不可能同時全部看到。走進一所中國古建築也只能從一個庭院走進另一個庭院,必須全部走完才能看完。北京的故宮就是最傑出的一個範例,人們從天安門進去,每通過一道門,進入另一庭院;由庭院的這一頭走到那一頭,一院院、一步步景色都在變換,給人以深切的感受。故宮的藝術形象也就深深地留在人們的腦海中了。

三、豐富多採的藝術形象
如前所述,建築不僅僅是技術科學,而且是一種藝術。中國古代建築經過長時期的努力,同時吸收了中國其他傳統藝術,特別是繪畫、雕刻、工藝美術等造型藝術的特點,創造了豐富多採的藝術形象,並在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點。其中比較突出的,有以下三個方面。

1、富有裝飾性的屋頂
中國古代的匠師很早就發現了利用屋頂以取得藝術效果的可能性。《詩經》里就有「作廟翼翼」之句,說明三千年前的詩人就已經在詩中歌頌祖廟舒展如翼的屋頂。到了漢朝,後世的五種基本屋頂式樣——四面坡的「廡殿頂」,四面、六面、八面坡或圓形的「攢尖頂」,兩面坡但兩山牆與屋面齊的「硬山頂」,兩面坡而屋面挑出到山牆之外的「懸山頂」,以及上半是懸山而下半是四面坡的「歇山頂」就已經具備了。我國古代匠師充分運用木結構的特點,創造了屋頂舉折和屋面起翹、出翹,形成如鳥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頂各部分柔和優美的曲線。同時,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適當的雕飾,檐口的瓦也加以裝飾性的處理。宋代以後,又大量採用琉璃瓦,為屋頂加上顏色和光澤,再加上後來又陸續出現其它許多屋頂式樣,以及由這些屋頂組合而成的各種具有藝術效果的復雜形體,使中國古代建築在運用屋頂形式創造建築的藝術形象方面取得了豐富的經驗,成為中國古代建築重要的特徵之一。

2、襯托性建築的應用
襯托性建築的應用,是中國古代宮殿、寺廟等高級建築常用的藝術處理手法。它的作用是襯托主體建築。最早應用的並且很有藝術特色的襯托性建築便是從春秋時代就已開始的建於宮殿正門前的「闕」。到了漢代,除宮殿與陵墓外,祠廟和大中型墳墓也都使用。現存的四川雅安高頤墓闕,形制和雕刻十分精美,是漢代墓闕的典型作品。漢代以後的雕刻、壁畫中常可以看到各種形式的闕,到了明清兩代,闕就演變成現在故宮的午門。其它常見的富有藝術性的襯托性建築還有宮殿正門前的華表、牌坊、照壁、石獅等。

3、色彩的運用 中國古代的匠師在建築裝飾中最敢於使用色彩也最善於使用色彩。這個特點是和中國建築的木結構體系分不開的。因為木料不能經久,所以,中國建築很早就採用在木材上塗漆和桐油的辦法,以保護木質和加固木構件用榫卯結合的關接,同時增加美觀,達到實用、堅固與美觀相結合。以後又用丹紅裝飾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處繪制彩畫。經過長期的實踐,中國建築在運用色彩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例如在北方的宮殿、官衙建築中,很善於運用鮮明色彩的對比與調和。房屋的主體部分、也即經常可以照到陽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別是用朱紅色;房檐下的陰影部分,則用藍綠相配的冷色。這樣就更強調了陽光的溫暖和陰影的陰涼,形成一種悅目的對比。朱紅色門窗部分和藍、綠色的檐下部分往往還加上金線和金點,藍、綠之間也間以少數紅點,使得建築上的彩畫圖案顯得更加活潑,增強了裝飾效果。一些重要的紀念性建築,如北京的故宮、天壇等再加上黃色、綠色或藍色的琉璃瓦,下面並襯以一層乃至好幾層雪白的漢白玉台基和欄桿,在華北平原秋高氣爽、萬里無雲的蔚藍天空下,它的色彩效果是無比動人的。當然這種色彩風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與北方的自然環境有關。因為在平坦廣闊的華北平原地區,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單調嚴酷的。在那樣的自然環境中,這種鮮明的色彩就為建築物帶來活潑和生趣。基於相同原因,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築的色彩一方面為封建社會的建築等級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南方終年青綠、四季花開,為了使建築的色彩與南方的自然環境相調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較淡雅,多用白牆、灰瓦和栗、黑、墨綠等色的樑柱,形成秀麗淡雅的格調。這種色調在比較炎熱的南方的夏天裡使人產生一種清涼感,不像強烈的顏色容易令人煩躁。從這里也可知道,我國古建築的色彩的運用,除了上面提到的兩種主要格調外,隨著民族和地區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別。中國古代建築的類型很多,主要有宮殿、壇廟、寺觀、佛塔、民居和園林建築等。其中宮殿與園林建築的成就最為突出。所以,這里著重欣賞宮殿建築和園林藝術。

C. 中國歷史建築

縱觀中國復建築歷史,5000年人類文明築制起無數瑰寶,並為後人稱道;然改革開放至今,建築市場空前繁榮,所得廣廈何止萬千,但映入我們眼簾的多為求高、求大、求洋、求怪之作,鮮有精品。究其原因,乃浮躁的心態及模糊的建築文化觀念使然。
2010年舉辦第一屆「中國十大醜陋建築評選」最終名單出爐。
具體名單如下:北京盤古大觀、沈陽方圓大廈、安徽阜陽市潁泉區政府辦公樓、重慶忠縣黃金鎮政府辦公樓、邯鄲元寶亭、四川宜賓五糧液酒瓶樓、河北燕郊北京天子大酒店、濰坊市民文化藝術中心、江蘇阜寧天鵝港灣酒店、深圳大中華國際交易廣場。
醜陋建築產生的惡果,一是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巨大浪費,二是造成極其惡劣的視覺污染,三是為「以怪比怪」不良風氣的滋生創造了土壤。

D. 從歷史,文化,古建築等方面作比較

排列順序分別襲是中國、印度、埃及
母親河:黃河, 印度河和恆河, 尼羅河
文學巨匠:(中國文學巨匠很多自己寫吧),泰戈爾,納吉布·馬哈福茲
古代發明:四大發明,阿拉伯數字,埃及太陽歷
著名古建築:長城,泰姬陵,金字塔
吉祥動物:麒麟,獅子,貓

E. 中國著名歷史建築物有哪些

長城 是古代中國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塞北游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長城東西綿延上萬華里,因此又稱作萬里長城。現存的長城遺跡主要為始建於14世紀的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遼東虎山,全長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寬4至5米。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的奇跡,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 故宮 它與天安門,兵馬俑一起北京故宮,又名紫禁城。它坐落於北京市中心,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是明代皇帝朱棣,以南京宮殿為藍本,從大江南北征調能工巧匠和役使百萬夫役,歷經14年(公元1407—1420年)時間建成的。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佔地面積72萬多平方米。城牆環繞,周長3428米,城牆高7.9米,底部寬8.62米,上部寬6.66米,上部外側築雉牒,內側砌宇牆。城牆四角各有一座結構精巧的角樓。城外有一條寬52米、長3800米的護城河環繞,構成完整的防衛系統。宮城辟有四門,南面有午門,為故宮正門,北有神武門(玄武門),東面東華門,西為西華門。
被世人視為中國的象徵。 天壇 天壇在北京市東南部,崇文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佔地約270萬平方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築群。今日天安門東側的勞動人民文化宮就是當年皇帝祭祖的地方,西側的中山公園是祭祀豐收神即五穀耕地之所。
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齋宮、無梁殿、長廊等,還有迴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勝古跡。天壇集明、清建築技藝之大成,是中國古建珍品,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群。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頤和園 頤和園位於北京西北郊,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早在元明時期,這里就以其優美自然的田園景色成為「壯觀神州第一」的著名游覽勝地。今之萬壽山,元朝名瓮山,傳說有一位老人在山上掘出一裝滿寶物的石瓮而得名。山前有湖名瓮山泊。公元1292年(元朝至元二十九年),科學家郭守敬開挖通慧河,將昌平及西山一帶泉水匯引湖內,注入宮牆,接濟漕運,瓮山泊始成為調濟京城用水的蓄水庫。由此至明,環湖先後建有多座頗具影響的寺觀,其中尤以湖西北岸的「大承天護聖寺」規模最巨,樓宇恢弘,漢白玉釣台延入湖中,元朝皇帝常至此泛舟游幸,捕魚垂釣。 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位於拉薩市西北的布達拉山上,始建於公元7世紀,是藏王松贊干布為遠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後經歷次擴建,是西藏最大的宮堡式建築。建築分白宮和紅宮,白宮的東大殿和日光殿分別是歷世喇嘛舉行重大宗教活動場所和寢宮。紅宮為靈塔殿和佛堂,其中高14.85米的的五世靈塔包金鑲玉,璀璨耀目。宮殿內部裝飾金碧輝煌,藏有大量珍貴文物。宮殿依山而建,現佔地41公頃,主樓13層,高117米,東西長360多米,5座宮頂覆蓋鎦金銅瓦,金光燦爛,氣勢磅礴,是藏族建築藝術的精華。 被譽為高原聖殿。
布達拉宮分為兩大部分:紅宮和白宮。居中央是紅宮,主要用於宗教事務;兩翼刷白粉的是白宮,是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動的場所。1994年12月初,布達拉宮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孔廟、孔府、孔林 在山東省的西南部,有一個孔姓人口佔1/5的縣級市,她就是有著5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東方聖城」——曲阜。「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譽全球,是與孔子的名字緊密相連的。孔子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中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逐漸成為中國的正統文化,並影響到東亞和東南亞各國,成為整個東方文化的基石。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三孔」,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淀、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因其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東方文化中的顯著地位,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被世人尊崇為世界三大聖城之一。

平遙古城 是中國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今山西省平遙縣舊稱「古陶」。明朝初年,為防禦外族南擾,始建城牆,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舊牆垣基礎上重築擴修,並全麵包磚。以後景德、正德、嘉靖、隆慶和萬曆各代進行過十次在的補修和修葺,更新城樓,增設敵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經平遙,而築了四面大城樓,使城池更加壯觀。平遙城牆總周長6163米,牆高約12米,把面積約2.25平方公里的平遙縣城一隔為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城牆以內街道、鋪面、市樓保留明清形制;城牆以外稱新城。這是一座古代與現代建築各成一體、交相輝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明信片的主圖再現了這一風采。 還有:麗江古城 蘇州古典園林 河北承德避暑山莊 明清皇家陵寢•明十三陵 山西懸空寺空懸西山 武當山古建築群 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
飛天的故鄉——甘肅敦煌莫高窟 大理三塔
等等等等的中國著名歷史建築物,數也數不盡,這充分說明中國是一個擁有源遠流長的文明的古國!!!

F. 古建築是歷史文化的沉澱

黃鶴樓:唐代詩人崔顥為之作《黃鶴樓》,留下了「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滕王閣:王勃一篇駢文——《滕王閣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簡稱「《滕王閣序》),留下了「時來風送滕王閣」

G.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建築

建築被譽為「石頭的史書」、「凝固的歷史」,是包羅萬象的空間藝術。透過那斑斑駁駁的一磚一石,人們能夠從中解讀出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中國傳統建築是華夏文明的歷史積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傳統文化中的禮制,宗族家庭觀念,「天人合一」的思想精神都影響著建築的布局,建築環境設計和裝飾風格等,從而形成了獨特的歷史文化意蘊。

建築,是指供人們進行生產、生活或其他活動的房屋或場所,它除了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外,還反映了一定歷史時期的文化,具備很獨特的審美價值。建築的文化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從縱的方面看,建築具有時代性的差異;從橫的方面看,建築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差異。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在歷史淵源以及地理環境的差異,導致了建築風格的多樣性。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與西方古建築的磚石結構體系相比,中國古代建築的最大特點就是採用土木結構體系。這個體系的特點是用木料做成房屋的構架,先從地面上立起木柱,在柱子上架設橫向的梁枋,再在這些梁枋上鋪設屋頂,所有房屋頂部的重量都由梁枋傳到柱子,經過柱子傳到地面。而用土、磚、石或者其他材料築成的牆,只起到隔斷的作用而不承受房屋的重量。

中國的古代建築主要有兩大類,一是表現帝王活動、生活的宮廷建築;二是表現人民生活、活動的民居建築。這兩大類建築與中國的傳統文化都有著一種直接的、密切的聯系,使得中國古代建築具有一種獨特的魅力。

本文中,筆者從三個方面來探討中國傳統建築中體現的傳統文化。

一、「禮制」與中國傳統建築

君主專制是我國古代社會的政體形式。「禮制」是我國封建社會中很重要的。所謂「禮」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秩序,是維護封建倫理道德的等級制度。孔子是「禮制」的忠實維護者,他的「克己復禮」等主張,都反映了禮的重要性。在中國傳統建築中,同樣存在壁壘森嚴的等級,從建築的布局、形體、結構到裝飾設計,處處皆凝結著強烈的政治倫理規范,以顯示上下有序、尊卑有別的禮制。這就是建築中的「禮」。宮殿建築中,皇帝處理政務的地方為「殿」,與家人生活起居之處為「宮」。故「殿」的面積與構件都以大為美,以規模宏大、氣勢磅礴來顯示皇權至尊。「宮」的建築規模則據主人的身份而定,皇帝的起居宮最大,其次為皇後及其妃嬪所居之宮。明清故宮中,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整個建築群中最雄偉宏大的部分,居中而立,統攝全局,是皇權至高無上的象徵。後宮中皇帝起居的乾清宮規模最大,其後為皇後起居的坤寧宮,再次為妃嬪所居的東西六宮,皇室家族內部的貴賤尊卑,由此都可見一斑。

民居建築的等級限制也是極為嚴密的,各朝統治者甚至以律法的形式來加以規范。各級官員的府邸建築,都是有嚴格的要求和規定的。建築裝飾的倫序等級十分明顯。例如:基座是中國傳統建築常用的裝飾手法,一般的民居只能用普通台基,官品較高的府邸可用較高級台基,惟有皇家建築和佛寺廟宇,才可以用「須彌座」。這種座式原為佛像底座,寓意以須彌山之高顯示來佛的崇高和偉大。皇家建築借用「須彌座」寓意皇權的至高無上。屋頂式樣的不同也代表民居的不同等級,四面坡頂多為皇室和廟宇專用,歇山頂多是達官貴人的宅院,普通百姓的居室多為硬山頂。此外室內裝飾中常用的天花、彩畫等也分不同等級,嚴禁違禮僭用。

二、「宗族觀念」與中國傳統建築

宗法家族觀念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極其重要的內容,尤其是儒家所倡導的宗法倫理在封建社會占統治地位後,這種觀念的影響更是無處不在。中國傳統建築也時時處處都體現了宗族觀念和思想。

中國傳統的居室建築,是對宗族家庭倫理最形象、最生動的闡述。就平面布局而言,民居的分布多由若干單體建築來組合構成庭院,再由一個個庭院組成村寨。庭院為同祖同宗家庭生活起居之處,村落為同姓同族之人交往活動之處。這種布局,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強調族群而淡化個體,增強了家庭的凝聚力。充分體現了傳統家族的宗法特質。民居庭院內部的布局也內涵豐富。為了體現父尊子卑,長幼有序,一般皆將家長所居的正室安排在正上方,同時也安排有祭祀祖宗或家庭集會之地。在「堂」的兩邊,對稱排列東西兩房,歸子輩居住。相對於「堂」,房為從屬地位,這與居住者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吻合的。同時,由於堂為家庭居室中最尊貴的地方,代表同宗集會之地,故人們習慣上以「堂」稱父系親屬;母系的親屬不是同祖同宗,故而不能算是同「堂」之後,遂以「表」稱之。出於室正房偏的觀念,人們稱結發妻子為「正室」稱妾為「偏房」。同時,為了限制和規范婦女的行動自由,婦女的居室一般被安裝在幽深、封閉的院落後部,故傳統社會習慣稱妻為「內室」。一般情況下,婦女不能擅自步出院外,外人亦不能輕易入內院。古人將婦女之居稱為「閨房。

三、「天人合一」與中國傳統建築

「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中最重要的思想觀念之一,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又強調人對現實世界的關注和投入。中國傳統建築紿終講究人工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強調建築與環境的相互影響和映襯,追求虛實相生,情境相映,曲折盡致,意有回境以達天人合一、渾然一體的境界。

分布在祖國各地的民居,其選址、布局、結構、色彩風格皆呈現出濃郁的地域特色,與各地區自然環境相生相融。西南地區陰熱潮濕,蛇蟲出沒,居室虛空而築,幢幢竹樓掩隱在片片竹林叢中,拙樸雅緻;西北黃土高原地區,乾燥少雨,黃土漫漫,其居室掘穴為窯,蒼茫而古樸;江南水鄉地區,湖泊縱橫,星羅棋布,故居室傍水而築,小橋流水,恬靜柔美;東北平原地區,原野遼闊,寒冷乾燥,故居室雕梁畫棟,端莊厚重。在色彩的應用上,北方自然色彩單調,故建築的裝飾色彩濃重熱烈,紅牆朱門,黃瓦綠窗,色彩熱烈鮮明。南方植被豐富,自然色調豐富多彩,故建築物多採用天然原色,粉牆黛瓦,褐柱青磚,幽雅而自然。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的園林建築,是對自然山水的再現。所謂「雖為人作,宛自天成」,指的就是園林中的建築設計盡可能排除人工雕琢的痕跡,遵循自然山水風景的規律,效法自然,渲染野趣。為了與周圍環境協調,建築往往不得不改變某些固有的特質。如對線條的處理,建築作為人工創造物,直線是其人力之美的象徵,而自然山水風景卻多為柔和、流暢的曲線。

中國傳統建築作為華夏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載體,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那些獨具匠心的建築布局,雅緻唯美的建築裝飾,繽紛絢爛的建築色彩……無不讓人感慨中國傳統建築的極致之美。同時,中國傳統建築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又能引發人們對歷史、自然,人生的無限感悟。讓人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

H. 中國十大歷史建築

中國最有名的十大歷史建築解釋如下:
璀璨的中華文化造就了5000年輝煌的歷史。在我們華夏民族的文化瑰寶之中,有多得數不完的東西可以去欣賞和研究,而雄偉的古建築無疑是其中最為耀眼的明珠。
1、世界上最大的宮殿——故宮
故宮,又名紫禁城,位於老北京城的中軸線上,是明朝和清朝的皇室。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共有殿宇9999間半,是世界最大的宮殿,也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整個建築群按中軸線對稱布局,層次分明,主體突出。太和殿,又稱「金鑾殿」,是明、清皇帝舉行大典的地方。它在故宮三大殿中是最大的一座,也是中國古代宮殿建築中最大的木結構宮殿。故宮是中國最大的藝術博物館,收藏著90多萬件歷史文物和藝術品,其中有許多稀世珍寶。
2、世界屋脊的明珠——布達拉宮
舉世聞名的布達拉宮,聳立在西藏拉薩市紅山之上,海拔3700多米,佔地總面積36萬余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3萬余平方米,主樓高117米,共13層,其中宮殿、靈塔殿、佛殿、經堂、僧舍、庭院等一應俱全,是當今世上海拔最高、規模最大的宮堡式建築群。「布達拉」系舟島,是梵文音譯,又譯作「普陀羅」或「普陀」,原指觀世音菩薩所居之島。拉薩布達拉宮俗稱第二普陀羅山。
布達拉宮依山壘砌,群樓重疊,殿宇嵯峨,氣勢雄偉,有橫空出世、氣貫蒼穹之勢,堅實墩厚的花崗石牆體,松茸平展的白瑪草牆領,金碧輝煌的金頂,具有強烈裝飾效果的巨大鎏金寶瓶、幢和紅幡,交相映輝,紅、白、黃3種色彩的鮮明對比,分部合築、層層套接的建築型體,都體現了藏族古建築迷人的特色。布達拉宮是藏建築的傑出代表,也是中華民族古建築的精華之作。
3、慈禧的寢宮——頤和園
頤和園是清代的皇家花園和行宮。乾隆繼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帶,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園林,從海淀到香山這四座園林自成體系,相互間缺乏有機的聯系,中間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曠地帶,乾隆決定在瓮山一帶動用巨額銀兩興建清漪園,以此為中心把兩邊的四個園子連成一體,形成了從現清華園到香山長達20公里的皇家園林區。
4、道教宮殿式建築——永樂宮
永樂宮修建於元代,施工期前後共110多年,才建成了這個規格宏大的道教宮殿式建築群。特別是宮殿內部的牆壁上,布滿了精心繪制的壁畫,其藝術價值之高,數量之多,實屬世上罕見。來到山西,自然不能放過去永樂宮欣賞元代壁畫的機會。永樂宮是典型的元代建築風格,粗大的斗拱層層疊疊地交錯著,四周的雕飾不多,比起明、清兩代的建築,顯得較為簡潔、明朗。幾個殿以南、北為中軸線,依次排列。
5、中國第一座皇家陵園——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於西安以東30公里的驪山北麓,南依驪山,北臨渭水。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巒環抱之中與驪山渾然一體,景色優美,環境獨秀。秦始皇陵於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初即位開工修建,前後歷時38年,動用徭役、刑徒72萬餘人。這位叱吒風雲的曠世君主不僅為後人留下了千秋偉業,還留有這座神秘莫測的皇家陵園。陵園建制仿都邑,陵墓周圍呈回字型,築有內、外兩重城垣,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築為寢殿、便殿、園寺吏舍等基址。
6、唐陵中的傑作——乾陵
唐代帝陵多利用自然地形,因山為墳,因此比秦漢時的人造巨冢更有氣勢;陵墓的神道極長,石雕剛健雄偉,數量也較前加多,墓內壁畫尤為生動
乾陵不僅外現宏偉,修建堅固,內藏也十分豐富。李治生前酷愛書法,廣為搜集,臨終遺囑把他所收藏的書字埋在墓內,李治和武則天均處於盛唐時期,且據勘查,乾陵雖經1000多年,卻未被盜過。由上可以想見,乾陵內部的文物一定十分豐富,極其珍貴。
7、天下第一橋——趙州橋
趙州橋原名安濟橋,俗稱大石橋,建於隋煬帝大業年間(595~605年),至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橋。石拱橋是用石塊拼砌成彎曲的拱作為橋身,上面修成平坦的橋面,以行車走人。而趙州橋的特點是「敞肩式」,即在大拱的兩肩上再辟小拱,是石拱橋結構中最先進的一種。她是世界上現存年代最久、單孔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敞肩型石拱橋,被世人公認為「天下第一橋」。趙州橋正名安濟橋,俗稱大石橋。其設計者是隋朝匠師李春。趙州橋是正常的交通運輸橋,它的橋身弧線優美,遠眺猶如蒼龍飛駕,又似長虹飲澗。尤其具有藝術特色的是欄板以及望栓上的浮雕。充分顯示了隋代矯健、俊逸、渾厚、嚴整的石雕風貌。整個大橋堪稱一件精美的藝術珍品,稱得上是隋唐時代石雕藝術的精品。
8、天下絕景——黃鶴樓
黃鶴樓巍峨聳立於武昌蛇山之巔,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黃鶴磯頭,自古與湖南嶽陽樓,江西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歷代名士都先後到這里游樂,吟詩作賦。而崔顥的詩《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一直被認為是「唐詩七律壓卷之作」,很多人都能背誦。因這首詩,成就了黃鶴樓「文化名樓」的地位。
9、江南名樓——岳陽樓
湖南嶽陽市著名古建築,它屹立在洞庭湖畔,是我國古建築中的瑰寶,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譽。前身是三國時(215年),吳國魯肅練水兵士構築的閱兵台。唐開元四年(716年)中書令謫守岳州,在此修樓,正式定名為「岳陽樓」。宋慶歷五年(1045年),滕子京守巴陵郡時重修,並請范仲淹撰《岳陽樓記》,於是名聲更大,成為我國南方一大名勝。現存建築為清同治六年(1867年)再建,保持宋代建築的藝術風格。
10、中國第一塔——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在登封縣城西北6公里太室山南麓嵩岳寺內。嵩岳寺原名閑居寺,早先是北魏皇室的一座離宮,後改建為佛寺。此寺的建造年代在北魏永平元年至正光元年(508~520年)之間,最少也有1450多年的歷史。

I. 建築與歷史文化的關系

歷史是通過各種不同時代的建築表現出來的, 這也是研究考古的重要一環之一.

J. 有關於中國歷史建築

從陝西半坡遺址發掘的方形或圓形淺穴式房屋發展到現在,已有六、七千年的回歷史。修建在崇山峻嶺之答上、蜿蜒萬里的長城, 北京天壇是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跡;建於隋代的河北趙縣的安濟橋,在科學技術同藝術的完美結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橋梁科學的前列;現存的高達67.1米的山西應縣佛宮寺木塔,是世界現存最高的木結構建築;北京明、清兩代的故宮,則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建築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規模建築群。至於我國的古典園林,它的獨特的藝術風格,使它成為中國文化遺產中的一顆明珠。這一系列現存的技術高超、藝術精湛、風格獨特的建築,在世界建築史上自成系統,獨樹一幟,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象一部部石刻的史書,讓我們重溫著祖國的歷史文化,激發起我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時它也是一種可供人觀賞的藝術,給人以美的享受。

閱讀全文

與歷史文化建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