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歷史文化名城東莞

歷史文化名城東莞

發布時間:2021-02-25 07:44:39

① 東莞最有歷史的村鎮

【歷史背景】
東莞歷史源遠流長。據歷史記載:新石器時代,其境內東江沿岸已有原始人群聚居。公元前20世紀的夏代,東莞屬南交址。春秋戰國時,東莞屬"百粵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中國,東莞屬南海郡番禺縣地。東漢順帝時,分番禺立增城,東莞屬增城。公元222-228年中,分增城立東官郡。進入晉代,廢東官郡,東莞分屬番禺、增城。
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東莞立縣,名為寶安。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改名為東莞。以東莞作縣名由此始,相傳因境內盛產水草(莞草)而得名。 150多年前,林則徐在東莞虎門銷煙。抗日戰爭時期,這里是東江人民抗日根據地。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光榮的革命傳統,使東莞成為南粵歷史文化名城。
【發展】
近年來,連續五次被評為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連續五次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城,還被評為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全國禁毒先進單位、全國兩基教育先進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籃球城市、全國體育先進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廣東省文明城市、廣東省教育強市。創建全國綠化模範城市也已通過驗收。
【文化特色】
民間文化藝術:
東莞為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以廣州方言演唱的粵曲、粵劇在東莞有悠久歷史,它是本土民間音樂吸融中原文化,並借鑒西方演奏技巧的產物,現為當地民間流傳最廣的地方音樂和戲劇,東莞素有粵曲、粵劇之鄉的美譽。
東莞的繪畫,受嶺南畫派先驅居巢和居廉的影響,注重寫生,吸收西方素描運用色彩的技法,為嶺南畫派的奇葩。
東莞每年十分隆重地舉行端午龍舟競渡、醒獅藝術、麒麟藝術、荔枝節、中秋燈會、重陽登高、花市、花街等活動。
教育:全市擁有各類學校574所,其中普通高等學校4所,電視大學1所,普通中學134所,中專、中師、技校及職業中學21所,小學414所,另有幼兒園511所,各類學校(含幼兒園)專任教師3.7萬人,基本建立起從幼兒學前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到成人終身教育的比較完整協調的教育體系。在1995年,全市已普及了高中教育。
2005年本市戶籍適齡少年入學率為98.4%,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94.1%,升入各類高中階段學校就讀的學生有28753人,普通高中在校生與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的比例為6∶4;成人教育持續發展,全年培訓量達50.40萬人次。成人高考報名人數為22442人,實考21004人,錄取19014人,比上年增加1364人,考生錄取率為90.5%。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報考總人數為57515人次,報考人數在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中名列第三。
科技:2005年引進各類人才11.67萬人,新增高級人才2875人,新增高級職稱或碩士以上學歷的3400人,本科學歷3.6萬人。目前全市人才總量達到83.9萬人,其中高級職稱10064人,中級職稱105725人,初級職稱142442人。另外,聘用院士7名。
文化:東莞市有東莞電視台、東莞人民廣播電台以及東莞日報等媒體,各鎮有電視站、文化站。全市有村鎮文化中心80個、圖書館(室)473個,文化廣場447個、博物館16個,公共文化設施佔地面積近1000萬平方米。 東莞是全國有名的籃球城市、游泳之城、舉重之城。
衛生:全市現有醫院53家,衛生技術人員13053人。東莞體育健兒破世界紀錄86次,破亞洲紀錄40次,破全國紀錄165次,獲國際比賽金牌235枚,全國比賽金牌519枚。
【重要歷史事件
1、林則徐在東莞虎門銷煙
虎門銷煙前,林則徐了解到,過去用火焚燒鴉片,鴉片油滲入土中,一些人就將這些土挖去,熬煉成煙膏.因此他派人在虎門海灘挖出長寬各15丈的2個大池,灌入海水,然後把鴉片投入池內,泡透後放石灰.再打開涵閘讓鴉片末泄入茫茫大海。
2、 東深供水工程
為解決香港同胞食用淡水問題,中央政府在1960年建成深圳水庫,開始對香港供水。l963年大旱,港九同胞飲用水十分困難,廣東省人民政府對此事非常關心。同年12月8日,周恩來總理出訪非洲路過廣州,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書記兼廣東省委書記陶鑄,召集省委書記趙紫陽、省長陳郁等人向總理匯報興建供水工程問題,提出了3個方案。周總理聽了匯報後,同意從東莞縣橋頭鎮引東江水,利用石馬河道,經過8級抽水站把東江水提高水位46米後注入雁田水庫,然後在庫尾開挖3公里人工渠道注水入深圳水庫,再通過鋼管送水到香港的設計方案。於是,東江一深圳供水工程(以下簡稱東深供水工程)於1964年全線展開施工。經過1萬餘人一年奮戰,1965年1月建成,同年3月1日開始供水。東深工程建成後,除負擔供水港九地區每年6820萬立方米外,還負擔灌溉東寶兩地沿線農田16.85萬畝,排澇6000畝和向深圳市供應生活用水每年3000萬立方米。香港同胞從此解除了缺水之苦。

② 東莞的八大景點是那些地方

東莞的八大景點是:故壘雄風、可園蘊秀、城樓集瑞、蚝崗探古、潢涌宋祠、南村遺韻、金鰲塔影、東縱豐碑。

1、故壘雄風

在該市虎門鎮,當年,中國軍民憑借虎門天險構築了聞名中外的的「金鎖銅關」,奮力抗擊英國侵略者。如今,昔日的銷煙舊址(1957年重建,現存鴉片戰爭博物館)、沙角炮台、威遠炮台,仍升騰著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

2、可園蘊秀

東莞可園博物館景觀位於東莞市莞城區博廈村,是嶺南私家園林,與順德清暉園、番禺余蔭山房、佛山樑園合稱廣東近代四大名園。

它始建於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創建人張敬修,官至江西按察使署理布政使,金石書畫、琴棋詩賦,樣樣精通,又廣邀文人雅集,使可園成為廣東近代的文化策源地之一。可園特點是面積小、設計精巧,把住宅、客廳、別墅、庭院、花圃、書齋,藝術地揉合在一起。


3、城樓集瑞

迎恩門城樓景觀建於明代洪武年間,曾有城牆連接道家山、南城、缽孟山、東門、北門,全長1299丈,環護東莞城,堅固高大,雄偉壯觀。如今,迎恩門城樓依然屹立,紅牆碧瓦,飛檐斗拱,蔚然壯觀,而其保存的明代基座,尤為珍貴。

迎恩西門,歷來是東莞古城的象徵,是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坐標,旁邊的文化廣場是新世紀新東莞新氣象的展現,綠草茵茵,噴泉絕響,舞姿翩翩,歌聲曼妙,構成東莞新時代的盛景。迎恩門城樓與文化廣場,展現東莞歷史文化名城的新氣象。


4、蚝崗探古

蚝崗貝丘遺址景觀位於南城區勝和蚝崗村,屬新石器時代晚期貝丘遺址,距今約5000年,是東莞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的史前文化遺址之一。保存面積650多平方米,作為在市區中心發現完整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全國也較為罕見。


5、潢涌宋祠

黎氏大宗祠及古建築群景觀位於中堂鎮,距離莞城7公里,與增城隔江相望,地理位置十分優越。黎氏大宗祠及古建築群所在的中堂鎮地屬東莞市的水鄉、東江平原地區、地勢平坦。自古以來,東莞就是「魚米之鄉「。

潢涌河流交錯,水資源十分豐富,歷來盛產水稻、甘蔗、香蕉和魚、蟹等。黎氏大宗祠始建於南宋,是珠江三角洲比較早的祠堂,其布局取龜形,祠內明代碑刻,肅穆凜然。主要建築有頭門、二進(中堂)、後進,均為硬山頂,抬梁與穿斗混合式梁架結構。

6、南村遺韻

南社村古建築群景觀立村於南宋末年,現今保存大量的明清古建築,有祠堂25間,古民居100多間,是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已申報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正在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村落以水塘為中心,兩岸祠堂林立,影影綽綽。

7、金鰲塔影

金鰲洲塔景觀位於東莞市莞城西南1公里處,即萬江橋畔。因其坐落於萬江金鰲洲,故名。金鰲洲古塔始建於明朝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合尖於天啟四年(1624年),歷時27年。據悉,建塔之目的為「以培風氣,亦堪興家所宜也」。

原為抗禦水害的鎮水寶塔,8角10層,蓋頂有塔剎,無塔檐,無欄桿,磚牙疊砌。後於清乾隆二年(1737年)重建,塔基距水邊僅三、五米之遙,此塔處於江心陸洲,三面環水,經二百五十多年,保存完整,基礎穩固,巍然聳立於東江之濱。

8、東縱豐碑

大嶺山,孕育英雄的土地。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景觀,抗日戰爭時期,東江縱隊及其前身在這里曾取得百花洞大捷,粉碎了日軍的「萬人大掃盪」。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是原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第三大隊機關所在地,是一個文物保護群體,包含多個文物保護單位。

有司令部舊址、會議室舊址、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電台舊址、報社舊址、情報站舊址、糧站舊址、軍械修理廠舊址、軍事訓練班舊址、幹部訓練班舊址、後方醫院舊址、後方辦事處舊址等十餘處,在中國華南地區的抗戰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③ 東莞有那些名勝古跡

可園,西城樓,卻金亭,袁崇煥館,榴花塔,觀音山,黃大仙廟,隱賢山莊,銷煙館,炮台,南社村落,古遺址,軍埔,水濂山,蓮花山
可園我去過,還不錯...
隱賢山莊風景好。

④ 有關於東莞的歷史名城

歷史背景東莞歷史源遠流長。史載:新石器時代,其境內東江沿岸已有原始人群聚居。公元前輩20世紀的夏代,東莞屬南交地。春秋戰國時,東莞屬"百粵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中國,東莞屬南海郡番禺縣地。
東漢順帝時,分番禺立增城,東莞屬增城。公元222-228年中,分增城立東官郡。入晉,廢東官郡,東莞分屬番禺、增城。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東莞立縣,初名寶安。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更名東莞,縣治置於涌(今莞城)。以東莞作縣名由此始,相傳因境內盛產水草(莞草)而得名。東莞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160多年前,林則徐在東莞虎門銷煙,寫下中國近代史的光輝篇章。抗戰時期,東莞是東江縱隊的抗日根據地之一。民國期間,先後隸廣東省粵海道、粵中行政區、第一行政區和第四行政區。
1949年10月17日,東莞全境解放。初期屬東江行政區管轄。1950年3月,東莞縣隸珠江專區。1952年,撤銷珠江專區,東莞縣隸粵中行政區。1956年2月,撤銷粵中行政區,東莞縣隸惠陽專區。1958年11月,東莞縣曾短期隸廣州市。1959年1月,撤銷惠陽專區,東莞縣劃歸佛山專區。1963年6月,復置惠陽專區,東莞縣又隸惠陽專區。1985年9月,國務院批准撤銷東莞縣,設立東莞市(縣級),仍屬惠陽地區管轄。1988年1月7日,國務院批復將東莞市升格為地級市,直屬廣東省管轄。
城市榮譽近年來,連續五次被評為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連續五次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城,還被評為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全國禁毒先進單位、全國兩基教育先進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籃球城市、全國體育先進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廣東省文明城市、廣東省教育強市。創建全國綠化模範城市也已通過驗收。
編輯本段民間藝術東莞為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以廣州方言演唱的粵曲、粵劇在東莞有悠久歷史,它是本土民間音樂吸融中原文化,並借鑒西方演奏技巧的產物,現為當地民間流傳最廣的地方音樂和戲劇,東莞素有粵曲、粵劇之鄉的美譽。中國曲藝之鄉、東莞木魚歌、東莞木偶戲。
賽龍舟
2001年,東莞市提出打造「文化新城」的戰略,並大力發展社會公益文化;2008年東莞被評為「全國文明城市」;2009年深受群眾喜愛的百子論文公益文化活動被評為「中國文化創新品牌」;2010年,東莞制定文化強市戰略,全力打造文化名城。
東莞的繪畫,受嶺南畫派先驅居巢和居廉的影響,注重寫生,吸收西方素描運用色彩的技法,為嶺南畫派的奇葩。
東莞每年十分隆重地舉行端午東莞龍舟競渡、莞邑醒獅藝術、樟木頭客家麒麟藝術、荔枝節、中秋燈會、百子論文、賣身節、重陽登高、花市、花街、等活動。隨著東莞物質生活的豐富的提高,東莞人對傳統文化有著一種自發性的重視的熱心。使東莞的民間文化藝術得到繼承,並且發揚光大,呈現生機勃勃的局面。因此,1958年,東莞被譽為全國第一個「游泳之鄉」;2000年1月,中國龍舟協會授予東莞沙田鎮全國第一個「龍舟之鄉」稱號;道滘被國家文化部譽為「中國曲藝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東莞石龍鎮被譽為「舉重之鄉」;東莞的石排鎮中坑村和長安鎮被國家有關部門授予「醒獅舞蹈藝術之鄉」,此外,清溪鎮、樟木頭鎮均是聞名中外的麒麟藝術之鄉。

⑤ 廣東東莞歷史

歷史

東莞的歷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已有蚝崗人在此生活。夏朝時,東莞屬南交地。春秋戰國時,東莞屬百越之地。前214年,秦始皇並嶺南,東莞屬南海郡番禺縣地。漢順帝分番禺之地,設增城縣,東莞於增城治下。

東晉咸和六年(331年),東莞立縣,初名寶安,隸屬東官郡。唐朝至德二年(757年)更名東莞,縣治置於涌(今莞城)。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分東莞的香山鎮立香山縣(今中山市)。明萬曆元年(1573年)以東莞守御千戶所編戶五十六里立新安縣(今深圳市)。

東莞相傳是東官的音轉,亦有人說是因地處廣州東面(今東南面)及盛產水草(莞草)而得名,或曰昔日有僑東莞郡人居此,以為相似於其鄉,故名。

清朝(1839年),林則徐在東莞虎門銷煙,此後鴉片戰爭爆發。抗日戰爭時期,東莞是東江縱隊的抗日根據地之一。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東莞屬東江行政區管轄;1952年屬粵中行政區,1956年屬惠陽專區。1985年9月撤銷東莞縣,設立東莞市(縣級),屬惠陽地區管轄。1988年1月7日,國務院批准東莞市由縣級市升格為地級市,直屬廣東省管轄。

(5)歷史文化名城東莞擴展閱讀:

簡述

東莞,簡稱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下轄地級市,西臨珠江口,與廣州市、深圳市、惠州市接壤。東莞為「廣東四小虎」之一,為珠江三角洲重要的商業、高科技產業、服務業、旅遊業、工業化城市,更是國際加工業的重要一員,有「世界工廠」之名稱。

外省人構成東莞城市人口的一半,其中港澳居民約120萬人。

地理

東莞市位於廣東省南部,珠江口東岸,珠江三角洲東江中下游。地理坐標為東經113°31′-114°15′,北緯22°39′-23°09′。

最東端是謝崗鎮的銀瓶嘴山,最南端是鳳崗鎮雁田村的雁田水庫,最西端是沙田鎮西大坦村的獅子洋中心航線,最北端是中堂鎮潢涌村大坦小組的東江北支流中心航線。東西長約70.45公里,南北寬約46.8公里。

東莞市東接惠州市惠城區、惠陽區,南抵深圳市龍崗區、寶安區,西挨廣州市南沙區、番禺區、蘿崗區,北達廣州市增城區、博羅縣;四周共與穗、深、惠的9個縣級行政區接壤。

東莞市海域面積為97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獅子洋和伶仃洋。大陸海岸線長97.2公里,屬南亞熱帶淺海區,長安、虎門、沙田、厚街、麻涌、洪梅和道滘等7個鎮擁有海岸線。全市擁有威遠島、泥洲島、木棉山島、涌口沙、蝦繒排5個海島,海島岸線長34.58公里,海島面積24.13平方公里



文化藝術

東莞為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以廣州方言演唱的粵曲、粵劇在東莞有悠久歷史,它是本土民間音樂吸融中原文化,並借鑒西方演奏技巧的產物,現為當地民間流傳最廣的地方音樂和戲劇,東莞素有粵曲、粵劇之鄉的美譽。

東莞的繪畫,受嶺南畫派先驅居巢和居廉的影響,注重寫生,吸收西方素描運用色彩的技法,為嶺南畫派的奇葩。 東莞每年十分隆重地舉行端午龍舟競渡、醒獅藝術、麒麟藝術、荔枝節、中秋燈會、重陽登高、花市、花街等活動。

1958年,東莞被譽為全國第一個「游泳之鄉」;2000年1月,中國龍舟協會授予東莞沙田鎮全國第一個「龍舟之鄉」稱號;道滘被國家文化部譽為「中國曲藝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東莞石龍鎮被譽為「舉重之鄉」。

東莞的石排鎮中坑村和長安鎮被國家有關部門授予「醒獅舞蹈藝術之鄉」,此外,清溪鎮、樟木頭鎮均是聞名中外的麒麟藝術之鄉。



⑥ 東莞歷史和文化遺產

東莞是廣東歷史文化名城。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建郡,是嶺南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中國近代史的開篇地和改革開放的先行地。民族英雄袁崇煥、抗日名將蔣光鼐、著名畫家鄧白、舉重冠軍陳鏡開等都是東莞籍人,著名的嶺南畫派也發端於東莞可園。
東莞歷史源遠流長。史載:新石器時代,其境內東江沿岸已有原始人群聚居。公元前輩20世紀的夏代,東莞屬南交地。春秋戰國時,東莞屬"百粵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中國,東莞屬南海郡番禺縣地。東漢順帝時,分番禺立增城,東莞屬增城。公元222-228年中,分增城立東官郡。入晉,廢東官郡,東莞分屬番禺、增城。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東莞立縣,初名寶安。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更名東莞,縣治置於涌(今莞城)。以東莞作縣名由此始,相傳因境內盛產水草(莞草)而得名。東莞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160多年前,林則徐在東莞虎門銷煙,寫下中國近代史的光輝篇章。抗戰時期,東莞是東江縱隊的抗日根據地之一。民國期間,先後隸廣東省粵海道、粵中行政區、第一行政區和第四行政區。
東莞為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以廣州方言演唱的粵曲、粵劇在東莞有悠久歷史,它是本土民間音樂吸融中原文化,並借鑒西方演奏技巧的產物,現為當地民間流傳最廣的地方音樂和戲劇,東莞素有粵曲、粵劇之鄉的美譽。中國曲藝之鄉、東莞木魚歌、東莞木偶戲。
賽龍舟
2001年,東莞市提出打造「文化新城」的戰略,並大力發展社會公益文化;2008年東莞被評為「全國文明城市」;2009年深受群眾喜愛的百子論文公益文化活動被評為「中國文化創新品牌」;2010年,東莞制定文化強市戰略,全力打造文化名城。 東莞的繪畫,受嶺南畫派先驅居巢和居廉的影響,注重寫生,吸收西方素描運用色彩的技法,為嶺南畫派的奇葩。

⑦ 東莞的名勝古跡

雖然我是東莞抄本地人,但是也沒有全部玩過。
東莞市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名勝古跡甚多,旅遊資源豐富。東莞為嶺南古邑,歷史源遠流長,東莞博物館珍藏有村頭遺址等新石器時代以來的出土文物。
東莞是英雄的土地,鴉片戰爭揭開中國近代史第一頁,有中外聞名的林則徐銷煙池、沙角炮台、威遠炮台等抗英古戰場遺址,有鴉片戰爭博物館、海戰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抗日戰爭時期這里是東江人民的根據地,大嶺山抗日史實陳列館和榴花抗日紀念亭,吸引不少遊客瞻仰。
人文景觀豐富,有金鰲洲塔和榴花塔、廣東四大名園之一的可園、袁崇煥故居、黃旗古廟等。自然風景優美,有仙鵝湖、石排燕嶺、東莞植物園、清溪山水天地以及珠江口濱海秀色、稻海蕉林,荔紅荷香,旗峰勝跡等。

⑧ 東莞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嗎

東莞是廣東歷史文化名城。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建郡,是嶺南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中國近代史的開篇地和改革開放的先行地。民族英雄袁崇煥、抗日名將蔣光鼐、著名畫家鄧白、舉重冠軍陳鏡開等都是東莞籍人,著名的嶺南畫派也發端於東莞可園。東莞1985年撤縣建市,1988年升格為地級市,現轄28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386個村委會、205個居委會。全市總面積2465平方公里,截至 2008年底,常住人口694.98萬人,其中本地戶籍人口174.87萬人,外來常住人口520.11萬人。截至2011年,港澳同胞約100萬人,海外華僑約30萬人,是著名的僑鄉。 歷史背景 東莞歷史源遠流長。史載:新石器時代,其境內東江沿岸已有原始人群聚居。公元前輩20世紀的夏代,東莞屬南交地。春秋戰國時,東莞屬"百粵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中國,東莞屬南海郡番禺縣地。 東漢順帝時,分番禺立增城,東莞屬增城。公元222-228年中,分增城立東官郡。入晉,廢東官郡,東莞分屬番禺、增城。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東莞立縣,初名寶安。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更名東莞,縣治置於涌(今莞城)。以東莞作縣名由此始,相傳因境內盛產水草(莞草)而得名。東莞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160多年前,林則徐在東莞虎門銷煙,寫下中國近代史的光輝篇章。抗戰時期,東莞是東江縱隊的抗日根據地之一。民國期間,先後隸廣東省粵海道、粵中行政區、第一行政區和第四行政區。 1949年10月17日,東莞全境解放。初期屬東江行政區管轄。1950年3月,東莞縣隸珠江專區。1952年,撤銷珠江專區,東莞縣隸粵中行政區。1956年2月,撤銷粵中行政區,東莞縣隸惠陽專區。1958年11月,東莞縣曾短期隸廣州市。1959年1月,撤銷惠陽專區,東莞縣劃歸佛山專區。1963年6月,復置惠陽專區,東莞縣又隸惠陽專區。1985年9月,國務院批准撤銷東莞縣,設立東莞市(縣級),仍屬惠陽地區管轄。1988年1月7日,國務院批復將東莞市升格為地級市,直屬廣東省管轄。城市榮譽 近年來,連續五次被評為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連續五次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城,還被評為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全國禁毒先進單位、全國兩基教育先進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籃球城市、全國體育先進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廣東省文明城市、廣東省教育強市。創建全國綠化模範城市也已通過驗收。編輯本段民間藝術 東莞為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以廣州方言演唱的粵曲、粵劇在東莞有悠久歷史,它是本土民間音樂吸融中原文化,並借鑒西方演奏技巧的產物,現為當地民間流傳最廣的地方音樂和戲劇,東莞素有粵曲、粵劇之鄉的美譽。中國曲藝之鄉、東莞木魚歌、東莞木偶戲。 賽龍舟2001年,東莞市提出打造「文化新城」的戰略,並大力發展社會公益文化;2008年東莞被評為「全國文明城市」;2009年深受群眾喜愛的百子論文公益文化活動被評為「中國文化創新品牌」;2010年,東莞制定文化強市戰略,全力打造文化名城。 東莞的繪畫,受嶺南畫派先驅居巢和居廉的影響,注重寫生,吸收西方素描運用色彩的技法,為嶺南畫派的奇葩。 東莞每年十分隆重地舉行端午東莞龍舟競渡、莞邑醒獅藝術、樟木頭客家麒麟藝術、荔枝節、中秋燈會、百子論文、賣身節、重陽登高、花市、花街、等活動。隨著東莞物質生活的豐富的提高,東莞人對傳統文化有著一種自發性的重視的熱心。使東莞的民間文化藝術得到繼承,並且發揚光大,呈現生機勃勃的局面。因此,1958年,東莞被譽為全國第一個「游泳之鄉」;2000年1月,中國龍舟協會授予東莞沙田鎮全國第一個「龍舟之鄉」稱號;道滘被國家文化部譽為「中國曲藝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東莞石龍鎮被譽為「舉重之鄉」;東莞的石排鎮中坑村和長安鎮被國家有關部門授予「醒獅舞蹈藝術之鄉」,此外,清溪鎮、樟木頭鎮均是聞名中外的麒麟藝術之鄉。

⑨ 東莞的名勝古跡有哪些

東莞市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名勝古跡甚多,旅遊資源豐富。東莞為嶺南古邑,歷史源遠內流長,東莞博容物館珍藏有村頭遺址等新石器時代以來的出土文物。東莞是英雄的土地,鴉片戰爭揭開中國近代史第一頁,有中外聞名的林則徐銷煙池、沙角炮台、威遠炮台等抗英古戰場遺址,有鴉片戰爭博物館、海戰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抗日戰爭時期這里是東江人民的根據地,大嶺山抗日史實陳列館和榴花抗日紀念亭,吸引不少遊客瞻仰。人文景觀豐富,有金鰲洲塔和榴花塔、廣東四大名園之一的可園、袁崇煥故居、黃旗古廟等。自然風景優美,有仙鵝湖、石排燕嶺、綠色世界、清溪山水天地以及珠江口濱海秀色、稻海蕉林,荔紅荷香,旗峰勝跡等。改革開放後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一座充滿活力、充滿魅力的現代化城市正在崛起,旅遊、休閑渡假設施完善,幽靜、舒適、豪華的渡假村點綴於秀水青山之間。荔枝、香蕉等新鮮水果四季不絕,虎門膏蟹、白沙油鴨、厚街臘腸、烏頭魚、水鴨、水魚、「三蛇燴」,「三禾宴」等美食不勝枚舉,旅遊業方興未艾。

⑩ 求廣東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名錄!

http://www.lztour.com/culture/culture_history_culturecity.htm
內容如下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我省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國專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共有6個:
廣州、潮屬州、佛山、肇慶、梅州、海康

【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廣東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共有16個:
高州、連州、新會、平海、佗城、碣石、揭陽、揭西、惠州、南雄、羅定、德慶、韶關、英德、海豐、東莞

閱讀全文

與歷史文化名城東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