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晉南的歷史文化特徵

晉南的歷史文化特徵

發布時間:2021-02-25 07:39:22

❶ 晉南牛有哪些特點

晉南牛產於山西復省南部晉制南盆地的運城地區,屬役肉兼用品種,是我國五大黃牛良種之一。

(1)外貌特徵

公牛頭中等長,額寬,鼻鏡粉紅色,順風角為主,角型較窄,頸較粗短,垂皮發達,肩峰不明顯。蹄大而圓,質地緻密。母牛頭部清秀,乳頭細小。毛色以棗紅為主,也有紅色和黃色。成年公牛平均體重650.2千克,體高139.7厘米,體斜長173.3厘米,胸圍201.3厘米,管圍21.5厘米;成年母牛平均體重382.3千克,體高124.7厘米,體斜長147.5厘米,胸圍167.3厘米,管圍16.5厘米。該品種公牛和母牛臀部都較發達,具有一定肉用外形。

(2)生產性能

成年牛育肥後屠宰率52.3%,凈肉率43.4%。母牛9~10月齡開始發情,兩歲配種,產犢間隔14~18個月,終生產犢7~9頭。產乳量745千克,乳脂率5.5%~6.1%,公牛9月齡性成熟,成年公牛平均每次射精量為4.7毫升。

❷ 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古老的傳說來——【三皇五源帝】 奴隸制的雛形——夏 奴隸制的鼎盛——商西周
奴隸制瓦解封建制形成——春秋戰國 統一多民族國家初建——秦漢
封建時期的第一個大分裂和民族融合——魏晉南北朝 封建的鼎盛——隋唐
。。。。。。二。。。。。。。。。——五代遼宋夏金元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封建制的衰落——明清
總之,中國古代就是由分裂到統一 再分裂再統一的過程 其中包含很多復雜的過程 如民族融合等 但是統一始終是主流的 中國古代的燦爛文化至今讓人受益匪淺

❸ 晉南傳統音樂包括什麼

作 者:

楊永兵

出 版 社:

中國社會出版社

條 形 碼:

9787508722467 ; 978-7-5087-2246-7

I S B N :

9787508722467

出版時間:

2008-10-1

開 本:

16開

頁 數:

303

作者作為運城學院音樂系的一名教師,一直從事傳統音樂的教學與演奏工作。2002年他就讀於山西大學音樂學院成為碩士研究生。學習期間,他思想活躍、勤奮好學,在系統地學習山西民間音樂知識和理論的同時,不斷自覺地著力增強自己解讀、分析和研究的能力。在校期間,他還對晉南地域的佛教、道教音樂進行了多次深入、細致的調查和整理,並以此發表了多篇論文,多次參加了國內外的學術交流活動。畢業時他的畢業論文《晉南喪葬鑼鼓音樂研究》順利獲得通過。畢業後,在繁忙的教學之餘,他仍然能夠擠出時間多次進行實地考察,先後對晉南的鑼鼓雜戲、僧道樂班、河東道情(永濟道情)作了調查和一定的研究。數年的學習與積累使他對晉南傳統音樂有了較深的認識,其勤奮、努力收集到的資料,使得這部《概論》的內容豐富詳實,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對一個地方的傳統音樂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通過這樣一種集中系統的整理,可以使人們對一個相對集中地域的傳統音樂有比較完整的了解和認識,並可以用這些資料作為音樂學、民俗學和文化學研究的基礎。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最後用王之渙《登鸛雀樓》中的兩句勉勵永兵,希望永兵在晉南乃至山西傳統音樂的研究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也希望在山西能有更多的對一個地域傳統音樂記述和研究的專著問世。
編輯本段本書目錄
緒論
一、晉南傳統音樂分類
二、晉南傳統音樂在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學習晉南傳統音樂的重要意義
第一章 晉南民間歌曲與歌舞音樂
第一節 概述
一、民間歌曲的界定
二、晉南民歌的歷史淵源
第二節 晉南民間歌曲的類別與藝術特徵
一、晉南號子
二、晉南小調
第二章 晉南說唱音樂
第一節 概述
一、說唱音樂界定
二、說唱音樂的歷史沿革
第二節 說唱音樂的類別與藝術特徵
一、道情類
二、牌子曲類
三、鼓書類
四、弦書類
五、琴書類
六、晉南說唱音樂的藝術特徵
第三章 晉南戲曲音樂
第一節 概述
一、戲曲音樂界定
二、戲曲音樂的歷史沿革
三、戲曲音樂的分類
四、山西地方戲曲分類
第二節 晉南地方戲曲
一、蒲洲梆子
二、晉南眉戶
三、晉南小劇種
四、晉南戲曲音樂發展現狀
第四章 晉南民間器樂與樂種
第一節 概述
一、器樂與樂種界定
二、晉南器樂的歷史沿革
三、晉南民間器樂與其它民間音樂的關系一
第二節 晉南樂種的類別與藝術特徵
一、鼓吹樂類樂種
二、吹打樂類樂種
三、鑼鼓樂類樂種
第五章 晉南宗教音樂
主要參考書目
譜例目錄

❹ 晉南地區的地理狀況

「晉南」有來廣義和狹義源之分。而長治、臨汾、晉城、運城四市同處山西省南部,故為廣義上的晉南地區,狹義上的晉南即指山西民間所說的「晉南專區」,也就是臨汾市、運城市和呂梁市的石樓縣、交口縣。
晉南地區(晉西南)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距今約180萬年前,這里就有人類活動的足跡。十多萬年前,我們的先祖丁村人就在晉西南汾河谷地勞動、繁衍、生息。據史書記載,上古時期堯建都平陽,之後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中國奴隸制社會第一個王朝——夏也誕生在這里。是春秋時期稱霸一方的晉國領域,這也是山西的簡稱「晉」的來源。
地理狀況:晉西南盆地,位於汾河下游,傍山地帶泉水豐富,氣候溫和,具有溫暖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特徵。夏季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10~14℃,年降水量500~650毫米,無霜期160~220天。土壤為褐土,土層厚,表層含有機質0.7~1.2%,適宜農作物的生長。農作物以棉花、小麥為主,其次為豌豆、大麥、穀子、玉米、高粱、花生和薯類等,素有山西糧倉之稱。天然草場主要分布在盆地周圍的山區丘陵地和汾河、黃河的河灘地帶,給草食家畜據供了大量優質的飼料和飼草及放牧地。

❺ 晉南民俗

想看皮影戲可去侯馬趙翠蓮皮影作坊觀看,預約電話4256725,表演一場要500元,人多還是劃算.

春節期間民間社火很多,到當地問一下就可以了,晉南花鼓、上黨梆子、晉南迷胡應該都能看到。

❻ 山西省晉南地區包括哪些

晉南的地理范圍包括今天的臨汾市、運城市和呂梁市的石樓縣。

❼ 請問山西晉南有哪些風俗習慣

晉南人愛吃辣椒,是久已聞名的。這也是一種傳統的習俗。

晉南一帶的老百姓,尤其是運城地區的老百姓,有一句口頭語:「光吃辣椒不吃菜,凳子不坐蹲起來。」這大約是運城一帶老百姓的一種生活習慣,以辣椒代替菜,或者說是把辣椒當菜吃,已經習以為常了。

人們都知道,晉南的饃很有名,這自然與當地的生活條件有關。因為當地生產的主要糧食是小麥,臨汾、運城這兩個地區是山西省的小麥產區,是一塊有名的晉南盆地。歷史上這里稱為河東地區,小麥多,當地人吃白面麵粉就多。因此,當地人的主食是蒸煮麵粉製品,這就是當地人經常食用的饅頭、面條。

這些地方的老百姓,常年累月除去吃為數不多的青菜、肉食外,大部分時間食用的菜餚是自製鹹菜。比吃鹹菜更為普遍的是,飯桌上終年不缺辣椒。辣椒雖然不是價值很高的營養食品,但它可以自種自產,容易通過勞動獲得,而且能刺激食慾。辛苦一歲,不求其它,只要在飯桌上擺上一碟辣椒就是極大的口福了。自然,這種辣椒是經過加工的辣椒,是用油浸炸過的油辣椒,當地人稱之為「油潑辣椒」。

油潑辣椒,常常被食用者塗抹在掰開的饃上,塗抹得常常使人意想不到的多,油辣辣的,然後把饃的兩半合在一處,食用者那種香美的感覺,就別提了,這就是運城人常常說的一句話:「油潑辣椒美太太」,那可算得上是一種享受了。

運城人除去上面的食用方法外,在炒菜時,許多菜餚里也要適量地放些辣椒,以增進或刺激食慾,調節味口。當然,在辣椒收獲的季節里,一些人把剛摘取的辣椒當菜生吃,就著飯食,津津有味,也算得上是吃辣椒方面的一種樂趣了。

❽ 山西的歷史文化特色

山西大部地區使用晉語,晉南大部地區使用中原官話,廣靈縣使用冀魯官話。晉語是中國北方的唯一一個非官話方言。晉語別於官話的最大特點就是保留入聲。多數晉語有五個聲調。晉語的聲調有極復雜的連續變調現象。晉語古濁音今讀塞音、塞擦音的字平聲不送氣。晉語保留諸多古漢語特徵。

山西是中國戲曲藝術的發祥地之一,被稱為「戲曲搖籃」。漢代時山西大地就出現了戲曲萌芽;北宋年間,山西各地活躍多種土戲——這些土戲是中國戲曲的雛形;元代時山西成了全國戲曲藝術的中心,全國所發現的元代戲台基本都在山西。

山西是歲時節日民俗最早出現的地區之一。中國歷史上長期奉行夏歷,而夏歷是歷史上夏王朝使用的歷法。山西省的南部地區是夏代的發祥地之一,北部地區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胡漢雜居,形成了地方特色節令民俗。

(8)晉南的歷史文化特徵擴展閱讀

山西被稱為「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博物館」,境內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築物佔全國的70%以上。古人類文化遺址、帝都古城、寶剎禪院、石窟碑碣、雕塑壁畫、古塔古墓、佛道聖地、險堡關隘以及革命文物、史跡等,從北到南,構成了山西古今兼備的人文景觀。

至2013年底,山西省存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52處。忻州五台山為四大佛教聖地之一;大同雲岡石窟是三大佛教石窟之一;大同北嶽恆山為中國五嶽之一;懸空寺為國內僅存的「儒、釋、道」三教合一寺廟;晉中平遙古城是現存三座古城之一;運城解州關帝廟是規模最大的武廟。

皇城相府、喬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李家大院、太谷三多堂、常家莊園、申家大院、孟門古鎮、孔祥熙故居等為山西的民居代表。

❾ 三晉文化的歷史發展

山西歷史文化脈絡清晰,框架完整;山西文明進程從未間斷,影響深遠。山西歷史從史前文明的舊石器時代發端,歷經堯舜禹和夏商周數千年的演進,到晉國和三晉時期已經形成有別於其他地域文化的顯著特徵。秦漢以來,山西歷史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加燦爛輝煌。山西歷史文化的完整性、先進性以及藝術性,對中華民族的精神、風俗、習慣的形成發生了重要作用,對華夏五千年文明史產生了巨大的輻射力、滲透力和影響力,山西成為地方文化特色最濃厚的地區之一。
1、距今180萬年以來的山西新舊石器遺存是中華文明的曙光
山西舊石器文化遺存質量高,數量多。現已查明全省的舊石器文化遺存近400處,其中舊石器早期遺址的數量位居全國之首。這些遺址的發掘和發現,對研究人類的起源,對探索山西在文明進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有著關系全局的重要意義。
新石器時代距今1萬年以來,以出現長期定居的村落、生產中使用磨光石器、燒制陶器、經營原始種植農業、飼養家畜為基本的特徵。山西是黃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的中心區域,遺址有上千處之多,遺址中發現了大量的石制生產工具和陶制生活用具,以及居住址和陶窯,這些文化遺存標志著山西新石器時代的文明和輝煌。新的發現和研究成果表明,大致在距今4500年前後,山西南部已經成為當時諸多邦國的中心,相當於古史的堯舜時代,可以推測,是堯舜禹的活動把山西推向了當時的文明中心。
2、山西地區的夏文化放射出文明時代最燦爛的光芒山西是華夏文明起源的中心區域之一。古史記載「堯都平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說的是中華民族最早的英雄們在汾河下游創業建都的歷史。史書中最早出現的「中國」一詞,指的就是上古虞舜時代的山西南部。可以說,在中國本土發生的文明中,只有黃河中游晉南、豫西的文化傳承沒有被打斷。進入階級社會以後,為了保護私有財產及加強防禦,傳說大禹之父鯀已開始建城。不斷發現的夏城遺址,也在映證山西南部曾是夏朝國家政治文化中心的歷史。
3、晉國與三晉時期的文化是中華文明進程的關鍵環節
關於商族的起源,一些學者專家認為在山西的南部地區,認為垣曲商城即文獻記載「湯始居亳」的亳都。垣曲的商朝城址,不僅有比較完整堅固的城牆、城壕及城門,而且區分出宮殿區與一般居民生活區,陶器與青銅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普通器物。
代商而立的是周王朝。周初,成王分封諸侯,叔虞封唐後,舉行了隆重的授土授民儀式。唐叔虞之後,他的兒子燮父即位,改國號為晉,「晉國」的歷史從此開始。上起西周早期叔虞封唐,下至公元前230年——前225年韓、趙、魏三國相繼被秦兼並,期間的800餘年,晉人的活動范圍從最初的河、汾之東方百里的地方,擴大到擁有山西全部、河南和河北的大半及內蒙古、陝西的一部分。
戰國時期的韓、趙、魏三家都出自山西,並且迅速成為實力雄厚的三個方國,在那個諸侯連綿征戰、百家爭鳴不停的特殊歷史時期,韓、趙、魏的活動直接影響著中國的發展進程。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聯合滅掉智氏,盡分其地。
4、秦漢以來的山西譜寫了中華民族大融合的光輝篇章
山西的稱謂幾經變化。秦時為郡縣制,置太原、河東、上黨、雁門、代郡。漢時基本沿襲秦朝郡縣制度,屬並州刺史部。唐朝為河東道,宋朝為河東路及西京道,元設河東山西道肅政廉訪司及宣慰使司,明置山西布政使司,清朝則為山西省。在這兩千餘年的封建社會發展過程中,山西的地域文化內容不斷擴展,影響不斷提高。
明清時期,經濟活動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標志。在五個多世紀里,山西商人從鹽業起步,發展到棉、布、糧、油、茶、葯材、皮毛、金融等各個行業都能雄踞一方;晉商依託故里,擴展到全國各地的關隘重鎮和商埠都會,從內地貿易開始做起,直到把貿易擴展到今天的蒙古人民共和國、俄羅斯、朝鮮、日本等鄰近的國家。
中國封建帝王中有特殊影響力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在山西留下了他們的文治武功。中國封建社會的始皇帝秦王嬴政,生前曾兩至晉地,在太原和上黨留下了足跡。統治中國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漢武帝劉徹,曾率領群臣到河東郡祭祀後土,寫下為人傳頌的《秋風辭》。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山西是這個古文明國度中歷史最長最完整的地區之一。山西地區的歷史演進,聯系貫通了上下五千年的華夏文明,留下35000處文物古跡,其中已經成為國保的119處,位居中國第一。山西南部芮城縣,傳為關羽出生地,有中國最大的關帝廟。從這里也折射出三晉文化之於中國文化的共性。
文化大革命時代,山西的大寨一度風行,全國「農業學大寨」,大寨鄉鄉長陳永貴擔任了國務院副總理。從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三晉文化本質上還是農業文化。

❿ 晉文化的晉文化發展脈絡

丁村遺址從一發現就以它鮮明的文化特徵引起國內外學者的注意,稱其為「汾河文化」。「汾河文化」從地域上講,它處於汾河流域,從文化內涵上看,它可以涵蓋此前在山西發現的西侯度文化和 河文化的文化特徵。因而它是山西原始文化的典型代表。
堯、舜、禹及其上古神話 20世紀後期,由於考古發掘和研究的進展,中國史學界正在走出疑古時代,過去的許多神話內容正為考古發現所證實。在山西有許多關於黃帝活動的傳說。黃帝究竟活動於何處?這個問題成了學術界的一個熱門話題,說法很多,大致有四類,即陝西說、山西說、山東說、湖南說。我們認為可作如下推斷,其一,黃帝故跡遍布大江南北,這說明黃帝作為華夏共同祖先的認識由來已久,為華夏所認同;其二,黃帝時代按考古學方法推斷,大約還處在游牧部落時代,還沒有定居或沒有完全定居。所以它活動於多處都是可能的。黃帝曾在山西活動過,是有大量的文獻記載依據的。或者至少可以說山西是黃帝活動過的重要區域之一。在黃帝後裔中,堯、舜、禹是其主系。堯被封於唐,游居於陶。由此又引發了一個陶、唐的地望問題,大致有如下說法:山西臨汾說、河北唐縣說、湖北隨縣說,三地之爭由來已久,但我們仍可作這樣的推斷,堯居三處都是可能的,而堯最後以平陽(臨汾)為都城,定居下來,也是為史籍所確認的,是不疑的事實。
夏墟考古與夏文化探索 綜合山西關於夏墟考古的成果,可作如下結論:第一,古文獻載的「夏墟」是存在的;第二,山西夏文化考古有兩個系統,一是夏縣東下馮遺址與二里頭文化相同或相近;二是晉中的東太堡遺址,既有二里頭文化因素,又有許多自身的特點。這說明晉南、晉中地區的考古對夏文化的探索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兩周考古和區系晉文化類型 山西的兩周考古主要是圍繞晉文化考古展開的。自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取得了重大進展。有四項突出的成果:第一項是侯馬晉國遺址的發現;第二項是侯馬晉都新田遺址的發現;第三項是20世紀60年代中期在侯馬晉國遺址出土的我國東周時期的晉國官方文書——侯馬盟書;第四項是1988年對太原晉國趙卿墓的發掘,該墓葬者系春秋晚期晉國趙姓正卿,也有人認為是趙簡子之墓。以上發掘,特別是侯馬晉國遺址的發掘說明,兩周時期晉文化遺存的主要分布區在山西翼城、曲沃、侯馬、聞喜一帶。這與文獻記載的唐在「河汾之東方百里」的范圍相吻合。這樣,侯馬、曲村遺址作為古唐國、早期晉國的范圍的認識已無懷疑了,但作為唐國或早期晉國的都邑還沒有直接的證據。也就在這些重大的發掘和研究的基礎上學術界提出了關於考古學上晉文化類型的概念。
戰國時期的三晉法家文化 戰國時期的三晉文化是區別於齊文化、魯文化、楚文化的具有鮮明特點的晉文化。這時期晉文化的顯著特徵是法家文化。三晉是法家文化的發源地和法家成長的搖籃。
漢晉時期的並州河東文化 三國時山西的並州、河東是曹操最早收復的地方,是當時國內少有的一塊相對安定的地區。這段時期也是山西文化發展的一個輝煌時期。當時的並州刺史梁習和河東太宋杜幾以及河東監高誘在他們任職期間為山西的文化事業做出了貢獻。當時的河東更是南北名士聚集的地方。大政治家仲長統、玄學大師嵇康都來此講過學。並州、河東文化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士家望族的崛起。並州、河東的名門望族對整個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的歷史、文化的影響為世人注目。最著名的是太原的王家、賈家和河東的裴家。
北朝文化 北朝文化既是一個考古學上的概念,也是一個區別於南朝文化的南北朝時期的區域文化概念。從時間上說,它包括從十六國到隋初約300年的歷史。就範圍講,主要指長江以北地區的文化。從構成而言,它包括四部分:(1)中原文化;(2)北方游牧文化;(3)一部分江南文化;(4)同佛教一道傳來的印度文化。北朝文化的具體形成,有兩大因素,一是民族融合,二是佛教東傳。
唐至明清時期的晉文化 唐代和唐以後是中華民族文化充分走向成熟的時期。晉文化以它悠久、厚重的優勢在這一大段的文化事業的發展中,幾乎在每一時期和各個文化領域都獨領風騷,碩果累累。如唐代的詩歌,元代的戲曲,明代的小說,清代的考據學,都反映了晉文化的開創精神。

閱讀全文

與晉南的歷史文化特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