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故宮建築歷史文化

故宮建築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04 16:23:23

① 故宮歷史

1、名稱考義

故宮又稱紫禁城。中國古代講究「天人合一」的規劃理念,用天上的星辰與都城規劃相對應,以突出政權的合法性和皇權的至高性。天帝居住在紫微宮,而人間皇帝自詡為受命於天的「天子」,其居所應象徵紫微宮以與天帝對應,《後漢書》載「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

2、營建原則

故宮嚴格地按《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帝都營建原則建造。整個故宮,在建築布置上,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組合成一個整體。

3、建造過程

北京本來是燕王朱棣的封地。靖難之役以後,永樂元年(1403年),禮部尚書李至剛等奏稱,燕京北平是皇帝「龍興之地」,應當效仿明太祖對鳳陽的做法,立為陪都。明成祖於是大力擢升燕京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為北京,改北平府為順天府,稱為「行在」。

4、明朝時期

故宮建成後,明清宮廷五百多年的歷史,包含了帝後活動,等級制度、權力斗爭、宗教祭祀等。永樂十八年(1420年),北京宮殿竣工。次年發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毀。

5、清朝時期

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大順永昌元年,1644年),李自成軍攻陷北京,明朝滅亡,但李自成很快被清軍在山海關擊敗。李自成向陝西撤退前焚毀紫禁城,僅武英殿、建極殿、英華殿、南薰殿、四周角樓和皇極門未焚,其餘建築全部被毀。五月初二,清軍進入北京,紫禁城被清軍接管。

6、民國時期

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後,紫禁城宮殿本應全部收歸國有,但按照那時擬定的《清室優待條件》,遜帝愛新覺羅·溥儀被允許「暫居宮禁」,即「後寢」部分。侍衛人等照常留用;王公世爵仍其舊」等條款。

7、現代狀況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對故宮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同時整理出大量的文物。1961年國務院頒布故宮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故宮博物院現存文物150萬件(套)。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辟為「故宮博物院」。

(1)故宮建築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故宮的建築布局:

1、整體格局

故宮位於北京城中心。布局依據《周禮·考工記》中所載:「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的原則,建築在北京城南北長八公里的中軸線上,南北取直,左右對稱。如今故宮左前面的勞動人民文化宮,明清是皇帝祭祀祖宗的太廟;右前面的中山公園是皇帝祭祀土神和穀神的社稷壇;前面有朝臣辦事的處所;後面有人們進行交易的市場。

2、外朝分布

外朝是皇帝處理政事的地方,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最為高大、輝煌,它寬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皇帝登基、大婚、冊封、命將、出征等都要在這里舉行盛大儀式,其時數千人「三呼萬歲」,數百種禮器鍾鼓齊鳴,極盡皇家氣派。

3、故宮內廷

故宮建築的後半部叫內廷,內廷宮殿的大門——乾清門,左右有琉璃照壁,門里是後三宮。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之處也是皇帝與後妃居住生活的地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故宮

② 故宮的歷史 故宮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

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宮。

從故宮學的視野看待故宮,不僅認識到故宮古建築、宮廷文物珍藏的重要價值,而且看到宮廷歷史遺存有著同樣重要的意義;更為重要的是,古建築、文物藏品、歷史遺存以及在此發生過的人和事,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文化整體。這一認識是故宮學得以產生的重要依據,也有利於進一步挖掘故宮的歷史文化內涵。

故宮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使人們對故宮古建築價值的認識有了深化。故宮所代表的是已經成為歷史的文化,而且有著宮廷文化的外殼,同時它卻代表了當時的主流文化,經過了長時期的歷史篩選和積累,當然不能簡單用「封建落後」來概括。故宮和博物院不是毫不相干或對立的,而是有機的統一,相得益彰。

(2)故宮建築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北京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③ 故宮在古代建築史上有什麼歷史意義

故宮是中國古代宮城抄發展史上現存的唯一實例和最高典範,在建築技術和建築藝術上代表了中國古代官式建築的最高水平。故宮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明清兩代的皇宮,是當時國家的政治中心、封建權力的中樞所在地,是歷史的縮影,是中國文化傳統的結晶,是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的見證與載體。他用大量的圖片展示了故宮里精美的館藏。
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上極少數同時具備藝術博物館、建築博物館、歷史博物館、宮廷文化博物館等特色並且符合國際公認的「原址保護」、「原狀陳列」基本原則的博物館和文化遺產,在弘揚中華文明上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重點介紹了在抗日戰爭期間,大量文物南遷,中國人民為保護「國寶」,保護國家傳統文化所付出的艱辛及做出重大貢獻的史實。
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都在弘揚著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兩岸故宮文物藏品之間有著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聯系,是由文物內涵以及歷史原因決定的。還介紹兩個故宮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情況,說故宮學是兩岸故宮博物院長期交往的內在動力。
說故宮收藏顯示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是一條綿延不斷的歷史長河。中華民族綿延不斷的歷史文化在故宮的各類文物藏品里均得到充分的印證。

④ 我比較喜歡故宮的歷史文化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宮。
北京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故宮累計接待觀眾達到1億人次。2019年起,故宮將試行分時段售票 。2018年9月3日,故宮養心殿正式進入古建築研究性保護修繕工作的實施階段。

⑤ 故宮的建築特點是什麼

故宮始建於公元1406,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約為72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相傳故宮一共有9999.5間,實際據1973年專家現場測量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計8704間(而此「間」並非現今房間之概念,此處「間」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間)。宮城周圍環繞著高12米,長3400米的宮牆,形式為一長方形城池,牆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故宮宮殿建築均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故宮有4個門,正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面對北門神武門,有用土、石築成的景山,滿山松柏成林。在整體布局上,景山可說是故宮建築群的屏障。 故宮的建築依據其布局與功用分為「外朝」與「內廷」兩大部分。「外朝」與「內廷」以乾清門為界,乾清門以南為外朝,以北為內廷。故宮外朝、內廷的建築氣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也稱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權力、舉行盛典的地方。此外兩翼東有文華殿、文淵閣、上駟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內務府等建築。 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後三宮為中心,兩翼為養心殿、東、西六宮、齋宮、毓慶宮,後有御花園。是封建帝王與後妃居住之所。內廷東部的寧壽宮是當年乾隆皇帝退位後養老而修建。內廷西部有慈寧宮、壽安宮等。此外還有重華宮,北五所等建築。 建築特色 故宮嚴格地按《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帝都營建原則建造。整個故宮,在建築布置上,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組合成一個整體。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同時達到左右均衡和形體變化的藝術效果。中國建築的屋頂形式是豐富多彩的,在故宮建築中,不同形式的屋頂就有10種以上。以3大殿為例,屋頂各不相同。故宮建築屋頂滿鋪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黃色為主。綠色用於皇子居住區的建築。其它藍、紫、黑、翠以及孔雀綠、寶石藍等五色繽紛的琉璃,多用在花園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頂當中正脊的兩端各有琉璃吻獸,穩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獸造型優美,是構件又是裝飾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龍鳳、獅子、海馬等立體動物形象,象徵吉祥和威嚴,這些構件在建築上起了裝飾作用。 故宮前部宮殿,當時建築造型要求宏偉壯麗,庭院明朗開闊,象徵封建政權至高無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對角線的中心,故宮的設計者認為這樣以顯示皇帝的威嚴,震懾天下。後部內廷卻要求庭院深邃,建築緊湊,因此東西六宮都自成一體,各有宮門宮牆,相對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宮燈聯對,綉榻幾床,都是體現適應豪華生活需要的布置。內廷之後是宮後苑。後苑裡有歲寒不雕的蒼松翠柏,有秀石迭砌的玲瓏假山,樓、閣、亭、榭掩映其間,幽美而恬靜。 故宮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三大殿、後三宮、御花園都位於這條中軸線上。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鍾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 故宮是幾百年前勞動人民智能和血汗的結晶。初建時被奴役的勞動者有工匠十萬,夫役百萬。在當時社會生產條件下,能建造這樣宏偉高大的建築群,充分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能和創造才能。同時,為了修建故宮,如所需的木材,在明代時,大多采自四川、廣西、廣東、雲南、貴州等地,無數勞動人民被迫在崇山峻嶺中的原始森林裡,伐運木材。所用石料多采自北京遠郊和距京郊二三百里的山區。每塊石料往往重達幾噸甚至幾十、幾百噸,如現在保和殿後檐的台階,有一塊雲龍雕石重約250噸。 建築學家們認為故宮的設計與建築,實在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傑作,它的平面布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庄嚴、和諧,建築氣勢雄偉、豪華壯麗,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它標志著中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著五百多年前匠師們在建築上的卓越成就。

⑥ 故宮在中國建築史上宮廷建築的意義

它體現了統治者的意志、民族文化心態和中國哲學的神秘力量。
故宮古建築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宮,為中國第一批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單位。故宮古建築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首先,它在中國建築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宮殿是中國古代建築中發展最為成熟、成就最高的一類建築,故宮則是歷代宮殿建築的集大成者,也是我國古代宮城發展史上現存的唯一實例和最高水平。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
故宮不僅是北京的中心,是歷史文化名城北京的豐富內涵的核心,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中華文化的象徵物。故宮古建築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在規劃設計上,故宮充分體現了儒家的禮制,反映了皇權至上的倫理觀念。建築學家們認為故宮的設計與建築,實在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傑作,它的平面布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庄嚴、和諧,建築氣勢雄偉、豪華壯麗,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它標志著中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著五百多年前匠師們在建築上的卓越成就。故宮又具有象徵意義。故宮從物質層面看只是一座古建築,但它是皇宮。中國歷來講究器以載道,故宮及其皇家收藏凝固了傳統的特別是輝煌時期的中華文化,是幾千年中國的器用典章、國家制度、意識形態、科學技術等積累的結晶,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因而也成為中華傳統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象徵物.北京故宮是幾百年前勞動人民智能和血汗的結晶。充分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能和創造才能。
在世界建築文化中,中國傳統建築文化,以其獨特的形制格局、思想精神意蘊而流放異彩為人矚目。故宮,我國古代燦爛的文化藝術珍品,人類文化的代表性見證,它既是物質產品,又是精神產品。作為物質產品,它凝聚著中國人天才的智慧,巧奪天工的技術和移山造海的力量;作為精神產品,它體現了統治者的意志、民族文化心態和中國哲學的神秘力量。

1、男尊女卑的體現

中國傳統文化中男尊女卑在故宮的建築上也有體現。比如在龍圖騰和鳳圖騰的飾刻上就有體現。從大清門一路走來,穿
越太和殿直至乾清門,只見龍,很少見到鳳的影子。鳳在故宮第一次以同等規制出現,是在第五座宮殿上。

又比如在宮殿的布局和名稱上也有體現。首先中軸線上後三宮,體制規模均小於外朝各殿,後三宮整體佔地面積不及三
大殿的三分之一。高牆深遠,門戶森嚴,是六宮突出的特點。充分體現了等級的森嚴和男女的尊卑。

2、尊卑有序,等級分明的宗法禮制觀念

北京故宮殿宇如海,但見不到一座與眾不同、個性十足的單體建築。它注重的是建築群體的和諧組合、平衡對稱,以及
整體的有序推移和氣度神韻。

⑦ 北京紫禁城的歷史文化

紫禁城是明成主朱棣來在源元大都的基礎上改建的,它只有999間房是南京皇宮的「兒子」南京的共有1000間,它的外牆的左上角是一個抹角至今是一個謎。當年他遷都北平(北京)是因為北平是他原來的封地,他在那裡建造了勢力,也是為了抵禦外來入侵者。後來明滅了清入主中原,都城在北京由於部分被毀,還修善了一下。(本人喜歡原創,不喜歡黏貼)

⑧ 北京故宮的歷史背景

1、名稱考義

故宮又稱紫禁城。中國古代講究「天人合一」的規劃理念,用天上的星辰與都城規劃相對應,以突出政權的合法性和皇權的至高性。天帝居住在紫微宮,而人間皇帝自詡為受命於天的「天子」,其居所應象徵紫微宮以與天帝對應,《後漢書》載「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宮,象而為之」。

2、營建原則

故宮嚴格地按《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帝都營建原則建造。整個故宮,在建築布置上,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組合成一個整體。

3、建造過程

北京本來是燕王朱棣的封地。靖難之役以後,永樂元年(1403年),禮部尚書李至剛等奏稱,燕京北平是皇帝「龍興之地」,應當效仿明太祖對鳳陽的做法,立為陪都。明成祖於是大力擢升燕京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為北京,改北平府為順天府,稱為「行在」。

4、明朝時期

故宮建成後,明清宮廷五百多年的歷史,包含了帝後活動,等級制度、權力斗爭、宗教祭祀等。永樂十八年(1420年),北京宮殿竣工。次年發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毀。

(8)故宮建築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故宮的建築布局:

整體格局

故宮位於北京城中心。布局依據《周禮·考工記》中所載:「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的原則,建築在北京城南北長八公里的中軸線上,南北取直,左右對稱。如今故宮左前面的勞動人民文化宮,明清是皇帝祭祀祖宗的太廟;右前面的中山公園是皇帝祭祀土神和穀神的社稷壇;前面有朝臣辦事的處所;後面有人們進行交易的市場 。

外朝分布

外朝是皇帝處理政事的地方,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最為高大、輝煌,它寬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皇帝登基、大婚、冊封、命將、出征等都要在這里舉行盛大儀式,其時數千人「三呼萬歲」,數百種禮器鍾鼓齊鳴,極盡皇家氣派。

故宮內廷

故宮建築的後半部叫內廷,內廷宮殿的大門——乾清門,左右有琉璃照壁,門里是後三宮。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之處也是皇帝與後妃居住生活的地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故宮

⑨ 試論述故宮的建築特色和文化內涵

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建成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在明、清兩朝長達600年的統治歷史中,共有個皇帝生活居住在紫禁城裡,演繹出一幕幕興衰史劇。

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築之一。故宮是我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名為《紫禁城》,在這里曾經有24個皇帝住過的地方,被稱為古老建築中的精華。

故宮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故宮用了14年的時間建完,到今年已將近快六百年,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三大殿是指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是封建皇帝行使權力或者舉行盛典時用的宮殿。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

午門:午門是紫禁城南面的正門,在這里也是頒發皇帝詔書的地方,同時也是明代皇帝處罰大臣的「廷杖」也是在午門舉行。

太和門:太和門在明代是「御門聽政」之處,皇帝也在此接受臣下的朝拜和上奏,頒發詔令,處理政事。清代初年的皇帝也曾在此賜宴,後來「御門聽政」改在乾清門。順治元年(1644年)九月,滿族統治者定鼎北京後的第一個皇帝福臨即在太和門頒布大赦令。

太和殿:太和殿,俗稱「金鑾殿」太和殿是明清兩代皇帝舉行大典的場所。皇帝的登基、大婚、冊立皇後和每年的春節、冬至節、皇帝生日以及公布進士黃榜、派將出征、宴會等大的慶典活動都在這里舉行。

中和殿: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並接受執事官員的朝拜的地方。凡遇皇帝親祭,如祭天壇、地壇,皇帝於前一日在中和殿閱視祝文,祭先農壇舉行親耕儀式前,還要在此查驗種子和農具。

保和殿:保和殿於明清兩代用途不同,明朝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冊立皇後、皇太子時,皇帝在此殿受賀。

乾清門:皇帝也會在乾清門上朝,在清代又兼為處理政務的場所,清代的「御門聽政」、齋戒、請寶接寶等典禮儀式都在乾清門舉行。

乾清宮:乾清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批閱各種奏章的地方。皇帝也在這里讀書學習、召見官員、接見外國使節以及舉行內廷典禮和家宴。一些日常辦事機構,包括皇子讀書的上書房,也都遷入乾清宮周圍的廡房。

交泰殿:交泰殿為皇後千秋節受慶賀禮的地方,生日時接受慶賀禮的地方。清朝,於此殿貯清二十五寶璽,每方玉璽都有專門的用途。

坤寧宮:坤寧宮是皇帝皇後的重要職責之一。是明清兩代皇後的中宮。明代皇帝住在乾清宮,所以坤寧宮是皇後的寢宮,皇帝大婚時候的宮殿。同治皇帝、光緒皇帝大婚,溥儀結婚都是在坤寧宮舉行。

神武門:神武門設有鍾、鼓,用以起更報時的地方。候旨進宮的人及侍衛、值更者臨時休息處。也是清代選秀女,將嬪妃迎入宮中均走此門。門外上方匾額「故宮博物院」為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於1971年題寫。

紫禁城宮殿繼承了傳統的宮殿建築思想,根據《周禮》和古代「禮制」中規定的法則進行規劃,通過空間的整體布局和裝飾材料等諸多手段,完美的表達出了宮殿建築中所蘊含的君權神授、天子之尊的核心思想。布局完整、規模宏大、氣勢雄壯的紫禁城,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宮殿建築的一個完整典型。

(9)故宮建築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故宮嚴格地按《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帝都營建原則建造。整個故宮,在建築布置上,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組合成一個整體。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同時達到左右均衡和形體變化的藝術效果。

在故宮建築中,不同形式的屋頂就有10種以上。以三大殿為例,屋頂各不相同。故宮建築屋頂滿鋪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黃色為主。綠色用於皇子居住區的建築。其它藍、紫、黑、翠以及孔雀綠、寶石藍等五色繽紛的琉璃,多用在花園或琉璃壁上。

太和殿屋頂當中正脊的兩端各有琉璃吻獸,穩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獸造型優美,是構件又是裝飾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龍鳳、獅子、海馬等立體動物形象,象徵吉祥和威嚴,這些構件在建築上起了裝飾作用。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對故宮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同時整理出大量的文物。1961年國務院頒布故宮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故宮博物院現存文物150萬件(套)。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辟為「故宮博物院」。

參考鏈接:網路-故宮

⑩ 北京故宮的布局特點以及建築特色

不同的顏色給人不同的感覺,也分為不同的色調。紅、黃為暖色調,象徵太陽、火焰,給人熱烈、奔放、溫暖的感覺;綠色、藍色、青色為冷色調,象徵著森林、大海、藍天,給人安靜、穩重、踏實的感覺;灰色、白色為中間色調,主要起襯托作用。

不同顏色在故宮古建築群中的比例並不相同。故宮絕大部分建築的瓦面顏色為黃色,這體現了紫禁城建築整體的形象,即皇權的象徵。

紅色的比例亦很大,是強大的、護衛權力的象徵,寓意皇帝的江山永固,生命無限。正是紅、黃這兩種顏色在故宮古建築群中的大規模應用,奠定了紫禁城的華麗、庄嚴與雄壯之美。

(10)故宮建築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北京故宮的營建原則:

故宮嚴格地按《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帝都營建原則建造。整個故宮,在建築布置上,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組合成一個整體。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同時達到左右均衡和形體變化的藝術效果。

中國建築的屋頂形式是豐富多彩的,在故宮建築中,不同形式的屋頂就有10種以上。以三大殿為例,屋頂各不相同。

太和殿屋頂當中正脊的兩端各有琉璃吻獸,穩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獸造型優美,是構件又是裝飾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龍鳳、獅子、海馬等立體動物形象,象徵吉祥和威嚴,這些構件在建築上起了裝飾作用。

閱讀全文

與故宮建築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