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歷史文化差異

歷史文化差異

發布時間:2021-02-25 04:32:36

① 中美文化的歷史差異

中國文化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中美企業文化差異,這古老的歲月本身就具有無盡的財富,文化也同名勝古跡一樣,時間愈久遠,便愈具有無以倫比的價值。然而她也像一棵千年古樹,一方面根深蒂固,枝繁葉茂;一方面又含有一些枯枝敗葉。中國的先哲們給後人留下了豐美的歷史寶藏,也留下了沉重的歷史包袱。你望著這棵遮天蔽日的參天大樹,中美飲食文化差異,你會為她的蒼勁美麗而折服,你也會想像有多少歲月神奇的秘密蘊藏其中。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是深深植根在中國這片土地之上的,她已不可能被移植,中國的一切現代文明都只能在這棵大樹上進行嫁接而成;考慮中國的任何事情,都離不開歷史這個無形的手對現實的影響。中國的社會關系也就好比這棵大樹的根系,樹越古老,中美文化差異英文版,根系越繁雜。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形成的理論基礎,對中國的社會關系具有不可抗拒的影響。
而美國只有兩百年的歷史,美國的文化,是一群現代人,按照現代人的意志和思維模式構建起來的一座現代文明的宮殿。美國人沒有豐富的歷史寶藏可挖掘,但也沒有沉重的歷史包袱去承受,美國人完全在按現代人的需要去創造科學,創造財富,創造民主的社會制度。美國的人際關系也是按現代人的標准建立起來的。美國發達的商業文化、科學技術是其現代文化的突出標志。

② 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歷史原因

我認為西方是功利主義、個人主義占上風,不管什麼文化,以表現個體,表現人為力量為重點,所以西方的各方面的大家名家很多。東方人到西方,往往會被西方文藝的形式所迷惑,在感官上容易受到刺激、震撼。
而東方則是自然主義比較明顯,傾向於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不太重中表現個體。即使像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這些名著,成功的刻畫了一些人物形象,但描寫的也是群體,不像西方就一兩個主角演到最後。建築風格更是講究依山傍水,不破環自然的美。音樂也是。而且中國的文藝創作很多都是群體創造,代代相傳,不斷加工修改,到最後都不知道作者是誰。所以中國的名家不像西方那樣多。東方的文藝不太注重形式,最講究神韻,講究義理,只有靜下心來仔細體會,才能感受到他的博大精深和無窮魅力。
至於說到原因,那要追根溯源,我個人認為是東西方文化形成的原因不同。
中國的文化基調形成於春秋戰國時代的百家爭鳴時代,之前中國人很開放,很多元化,看看那個時候的刺客、公子、食客就知道那個時候的人是多麼富於性格化。但後來爭鳴的結果是形成了以儒家和道家的主要思想文化,就慢慢沉積成了現在的文化基調。
而西方的主流文化形成於資產主義形成的時期,那個時候就是鼓勵個人功利,強調個人主義,所以形成了現在的這種形勢。
純屬個人觀點,沒來的仔細思考

③ 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一、從穿衣看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1、西方人穿衣百花齊放,休閑時舒適自然,T恤與牛仔褲,或者寬松的休閑西裝與格子襯衣,沒有太多的裝飾,但給人的感覺是自信而輕松的。

當然在重要場合,例如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則是衣冠楚楚或華麗性感。而東方人在穿衣上比較注意裝飾、點綴、選擇時甚至到了拘謹的地步。仔細想來,其實這是與東西方文明的不同有著直接的關系。

西方認為人是由上帝創造的,上帝賦予個體人權和個性,又由於西方的海洋文化和商業文明較早地開始了交易活動,因而他們較早地形成了主體意識,會從主客兩分的角度觀察物體。

2、中國人穿衣含蓄、內斂,穿著時更需要得到周圍人的贊同與認可,誇張個性的服飾只有極少部分人敢於嘗試。在江浙的沿海區域,可以很明顯的看到當流行某時尚元素時,幾乎滿大街都可以看到雷同的裝扮,穿著者以此來獲得身份感以及社會的認同。

二、從飲食餐具看東西方不同

1、東方的筷子

筷子古漢語稱箸、或挾提。人類使用筷子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年以前,而筷子是由中國人發明的。多為竹製,木製,亦有金屬、象牙與塑料等材質。在東方,除了中國外使用筷子的國家很多,比如日本、韓國、朝鮮、越南、新加坡等。

在使用筷子進食時,要牽動人體三十多個關節和五十多條肌肉,從而刺激大腦神經系統的活動,讓人動作靈活、思維敏捷。

2、西方的刀叉

而西方的進食餐具多以刀叉為主,一般都是左右手互相配合使用。它比筷子出現要晚的多,15世紀歐洲人才使用雙尖的叉子,直到18世紀才使用延續至今的四尖叉子。多以金屬材質製作而成。在主要的西方國家當中幾乎都使用刀叉作為進食餐具,比如歐洲各國,北美等國家。

而刀叉主要的撕扯功能,和西方的定量分食制,寓意著西方人性格中的獨立性、邏輯性、強制性和侵略性。而以金屬材質為主的刀叉,更表現出對資源的掘取與佔有,而左右手的配合使用,也體現了西方人的團隊合作精神。

三、東西方教育的差異

1、西方兒童開始啟蒙教育的年齡要比東方的兒童早,西方的媽媽們非常注意子上幼兒園以前的學習,她們要帶孩子出去,給他 們買書,伴他們玩游戲,還要讀書給他們聽。而東方的父母,往往特別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狀況,一定要使孩子得到足夠的睡和營養。

2、亞洲父母卻正好相反,他們在這個時候才開始認真地注意孩子的學習成績,並對孩子的功課進行輔導,實際上已經有點晚了。

中國的教育是向「深」的教育發展,學校教師總忘不了提醒學生要「吃」透課本內容。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教科書上,學校生活與社會生活完全隔離,最終造成學生眼界的狹窄。

④ 東西方的文化差異是歷史必然嗎

教徙。而西方文化強調本體的神聖性和優越性,在宗教上採取態度和做法與中國大相徑庭,
例如,多次的十字軍東征、長久的宗教仇殺、宗教裁判所的建立及興盛等,所謂的「非我族
類,其心必異」
也由此可以體現得出。相對於中國對外來宗教和文化和吸收和融合,西方更
熱衷於對外擴張和傳播。

在中國,不論是外來的佛教,還是土生土長的道教,所講究的是逆來順受、講究的是來生。
而西方的教義,
雖然也強調來生,
講究受難,
但泛基督教系
(包括新教、
天主教、
東正教等)
的宗教,都很講究個反抗異族壓迫,
反抗異教徒等
(當然,還有泛阿拉伯世界的伊斯蘭教也
是如此)
,如《聖經·舊約》中的很多故事都是描繪尤太人的反抗和戰爭。

這種在宗教上的差異,
其形成的原因也與形成時的社會背景有著密切的聯。
熟悉歷史的都知
道,佛教、道教的傳入和產生是在東漢時期,當時的中國,封建專制已經形成,統治者急需
一種能夠安撫人心,
利於安定的宗教以束縛人們思想,
進而維護其統治。
而泛基督教系則形
成於西羅馬帝國最混亂的時候,
奴隸制的社會制度正在崩潰,
斗爭和對抗是當時社會的主題。

再次,在情感、藝術、思維上兩者的差異

中國人更感性,西方人更理性。表面上看是西方人注重整體,而事實上中國人的整體感
受是整體評價的具體表述。也就是說西方人只注重過程,而中國人是結果過程都重視。

如果說,追求確定性、精確性是西方傳統思維方式的主要特徵。那麽,
作為東方典型代表的
中國傳統思維方式,
則長期以來一直保持著較濃厚的模糊特徵,
並在很大程度上成為影響民
族思想和科學文化興衰的重要原因。

論東西方文化差異及其形成原因
2

[ 2007-4-8 15:24:00 | By: yz20061044 ]

有人認為,西方文化以結構細節分析居優;東方文化以結構以整體綜合見長。舉例如下:

1
、姓氏排列:

首先

其次

最後

備注

中國

宗姓

輩分

自己的

突出的是氏族整體

西方

自己的名字

父名

族姓

突出的是個體

2
、時間:

首先

其次

最後

備注

中國







突出的是整體到個別的析出關系

西方







突出的是個體向整體的合成關系

3
、地址:

首先

其次

最後

備注

中國







突出的是整體到個別的析出關系

西方







突出的是個體向整體的合成關系

4
、文字、語言結構:

文字上,
中國由整體象形文字發展而來的會意文字,
具有書畫同源的特點,
句法中主謂關系、
修飾關系成分之間的性、
數關系和時態,
一般不作嚴格要求,
強調以意會來把握。
西方由個
體字母組成的拼音文字,其句法對主謂關系、修飾關系成份之間的性、數、格和時態,則往
往有較嚴格一致的要求。

語言上,
中國在文章章法和文字描寫方式上習慣於文章必須有頭有尾,
層次分明,
起層轉合,
不可顛倒。來龍去脈必須交代清楚,注重整體的完整性。

人物描寫也以「沉魚落雁之容,
羞花閉月之貌」
的整體刻畫為特色,
注重外在行為的描述。
西方的文學作品則可由任一中間
局部開頭,整體時空感不強,倒敘、跳躍、意識流、片段,這些更是其作品之特長。人物描
寫則以從頭到腳,
直到睫毛顫動等細節刻畫為基本特色,
注重不可見的獨白和內在心理描寫。

6
、倫理觀:

中國強調以國家、民族、宗族、家庭為重,鄉土觀念濃厚,提倡「父母在不遠游」

「葉落歸
根」等意識。在思想和行為活動中,宗族具有中心地位。倫理意識在於追求盡善盡美,聖人
完人,以慎言為美德。

西方:以個人為重心,為人不拘一格,四海為家,居住遷徙廣為流動。強調子女脫離父母獨
立生活和奮斗為光榮,樂於談論個人一的之見。社會生活和個性具有多元化特徵。

總的來說,
中國的傳統思維是一種整體綜合的模糊思維,
使科學技術和理論遙遙領先於西方
民族。
但一直未能實現向以還原分析為特徵的精確化思維轉化
(任何單因素作用,
都不可能
構成這種實現條件)
,辯證唯物主義的知識觀、科學觀從其統一出發,把知識和科學看作是
一種具有自我調節功能的思維體系,
一種開放性體系,
把認識看作是一個由不知到知,
由現
象到本質,由絕對到相對的無限發展和彼此轉化的歷史過程。而西方正好相反。

第四,說說在文化之間形成差異的根源

中國的文化思想雖分佛、
道、
儒,
但三派基本可以相通,
說到底,
關鍵就在於一句孔子的
「謙、
恭、信、敏、慧」
,而西方的文化,正好相反,在於一個「爭」字,在處理人事方面以己為
先。

那麼要如何了解這兩種文化的差異呢?中西文化上的差異的形成大體上經歷了兩個重要的
時期:

第一個時期,是在公元前
221
年,通過「商鞅變法」而逐漸強大起來的秦國,最終統一了中
國大地――至此,長達
2000
多年的中國封建專制制度拉開了序幕。這次統一,不僅為統一
的華夏文化的形成和鞏固墓定了堅實的基礎,
也標志著中華民族的開始形成,
中國文化也開
始系統化。
而此時的西方各國(這里主要指的是歐洲各國)還僅僅是奴隸制的邦城國家,相
當地分散。此後的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自然經濟占據了主導地位,隨著農耕經濟的發展,
不論是平民百姓還是王公貴族,都希望有一個相對安寧的生產環境以維持農耕經濟的發展。
因此,主張「非攻、尚賢」的儒家思想成為了中國的統治思想,因此,中國的文化里多了些
「和諧」
,少了些「爭斗」
。而西方各國,在那個時候,隨著庄園經濟的發展,游牧經濟得到
了飛速的發展,
游牧經濟的擴張性也越來越突顯出來。
在這種生產方式和時代背景之下,

爭」
也就不可避免的成為其文化中的關鍵。至此,中西文化開始「分道揚鑣」了。

第二次時期,是在公元
16

17
世紀,中西文化差異繼續擴大。此時西歐各國經歷著一場前
所未有的政治、
思想上的變革。

思想方面,
「文藝復興」
這場思想解放運動對西方後來的文
化產生了決定性甚至是關鍵性的影響和作用,

「人文主義」
思潮的傳播一方面將人的思想
從神學中解放出來,
另一方面它也使得自我私慾過度的膨脹,
更加深了西方文化的關於
「爭」
的觀念。
在政治方面,
早期的資產階級革命使資本主義體系開始形成。
資本主義的侵略性以
及血腥的資本的原始積累也使得其文化中「爭」的日益突出。

回過頭來看中國,長期的封
建專制日益完善和加強,統治階級滿足於現狀,仍然做著「天朝大國」的美夢。不屑也不想
去了解世界,更不用說去「爭」了。再者,由於封建思想、自然經濟的自閉性,人們也安於
現狀,並不,也不敢去「思變」
。至此,中西方文化再進一步產生分歧,這種分歧加深了中
國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其影響一直延續到今天。

最後,如何從兩者形成的方式看兩種文化各自的優缺點

形成這樣的差異其實與文化形成時期的社會歷史背景息息相關。
華夏文化的形成與發展都是
處在封建社會的形成與發展時期,
因此,
華夏文化必然受到封建思想的影響。
而在封建社會
中,統治者為了維護自身利益,
為了更好、更穩固的統治人民,往往通過各種途徑向人們灌輸封建思想。

⑤ 關於歷史思想文化差異的問題~

哥試著分析一下吧,絕對原創,或屬管見,貽笑大方吧:
春秋戰國專,奴隸制度逐漸瓦解而屬封建體系尚未成型,天下分崩離析,還沒有強大的思想文化專制機器,這就讓百家思想有了生存土壤,爭論空間。
另外,當時各個諸侯國君王——包括歷代秦王——為了招納人才,為自己最終完成統一奠定力量基礎,也相對比較寬容,允許七嘴八舌、眾說紛紜,於是儒、道、法等學說流行,整個思想界活躍,這也可以算是一個民主時代吧,前民主時代。
到了秦「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之後,就不允許這么自由了,始皇焚書坑儒,後來的漢武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些都是一代明君,他們尚且如此,效仿者自然層出不窮,歷代封建王朝(甚至包括M時代)很多都熱衷於搞文字獄(或所謂政治運動),這就是要在思想掌控一切,於是春秋戰國那種文化思想的黃金時代自然就成了中國知識精英永遠的美好回憶了。

⑥ 中西方歷史文化差異有哪些

這種文化差異抄在政治,經濟襲,教育和禮儀,建築上比較突出,就其根本原因而言,我認為是中華兩千多年的社會性質和小農經濟長期佔主導地位,以及耕植在中國人心裡的儒家文化,中華文化受外來文化沖擊較小,得以一脈相承。

⑦ 歷史上中外文化差異的觀點

中西方文化差異:
1、飲食

西方人的早餐和晚餐更偏向於冷食,而中國人習慣一日三餐吃回熱食或者是熟食。就像在答喝水的選擇上也是一樣,西方人習慣喝加了冰塊的涼水,而中國人更喜歡熱水或者是涼白開。

2、天氣

西方人的心情會受到天氣的影響,但是天氣對於中國人的影響不大。這一點,可能是個誤區了。惡劣的天氣對於中國人心情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的,對於一些室外的工作也會造成麻煩。

3、生活

西方的生活傾向於獨立生活,而中國人自古就是集體生活。

4、老人日常生活

西方人的老年生活是遛狗,有自己的空間。而中國老人則是幫家裡的兒女帶孩子,撫養第三代,一生都奉獻給了孩子們。

5、孩子

中國家庭的日常生活工作都圍繞著孩子展開,孩子是重心。而西方家庭對於孩子放得沒有那麼重,在18歲後還會要求孩子一個人生活。中國則是子嗣問題自古就是傳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⑧ 歷史文化與傳統文化的區別

歷史文化和傳統文化在概念、內涵、特點和表現形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別回。
(一)歷史文化和傳統文化概念答的差別。傳統文化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而歷史文化是在朝代更迭和歷史發展進程中,各個民族、各個地區互相學習、互相融合,形成的一個統一的文化價值體系。
(二)歷史文化和傳統文化內涵的差別。傳統文化的內容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其包括民族服飾、生活習俗、古典詩文、忠孝觀念等;而歷史文化則是從歷史發展規律中總結出來的文化,具有衍生文化特徵,更多的體現在精神層面,包括經濟、文化、軍事、政治體制、藝術等。
(三)歷史文化和傳統文化特點的差別。傳統文化的特點是世代相傳、民族特色、歷史悠久、博大精深。而歷史文化的特點是源遠流長、有容乃大、國體統一、影響深遠等。
(四)歷史文化和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的差別。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有傳統理論、傳統技藝、傳統文字、傳統文學、傳統宗教、傳統節日、傳統民俗、傳統神話等;而歷史文化則包括歷史沿襲下來的建築文化、亭台寺閣、醫學養生、政治色彩、國家或民族精神等。

⑨ 古代與現代文化的差異

張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

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總格局下,各個民族的獨特文化傳統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而在經濟全球化、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交流不斷加速的現代化過程中,文化不斷拓新,既守護和繼承傳統又背離傳統、走向現代的雙向逆反運動,正構成當今世界各國各民族文化演變的一大奇觀。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它實際反映了人類文化發展的深刻規律。

文化是人類智慧和勞動創造的產物,也是人類改造客觀世界和自己的主觀世界的產物。廣義的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狹義的文化僅指精神文化,它涵蓋語言文字、文學藝術、科學技術、道德倫理、政法制度、文物典章、宗教信仰、哲學美學和風俗習慣等。在古代,由於交通的隔絕和交往的罕少,人群依氏族、部落分居各地,其後逐漸融合為較大的民族。他們創造了自己的語言文字,相應也創造了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形成了自己的共同的心理狀態和共同的風俗習慣,以及種種共同的規章制度,從他們的生存方式包括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中還升華出他們的宗教、哲學、美學和科學技術。精神文化又可分為帶社會意識形態性的文化,如政法制度、道德倫理、宗教哲學和大部分文學藝術等,它們因社會經濟基礎的變動而或遲或早地產生相應的變動;另一類是不帶社會意識形態性的文化,如語言文字、科學技術和相當部分的風俗習慣與部分文學藝術(像音樂、舞蹈、美術、雕塑、建築、雜技、書法及文學中的山水詩、愛情詩中的很大部分),它們雖也因時代的前進而有所變化,卻不隨社會經濟基礎的變化而變化。文學藝術由於能夠為後人繼續提供審美的魅力,往往具有更恆久的生命力。在討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關系時,注意到上述兩類文化的區分是很重要的。因為後者的傳統比前者更為穩固。其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更多表現為文化積累中的並存狀態。而前者在文化發展中則更多表現為現代文化對於傳統文化的揚棄與超越。

一般來說,傳統文化是在不斷創造中形成的,又是在不斷創造中被突破和創新而走向現代的。在這過程中,滯後的文化總要被先進的文化所取代,古老的傳統總會在現代的競爭中被刷新。在一定意義上,現代化就是先進化。這種先進性是在歷史縱向與全球橫向的雙重比較中被識別和確定的。普列哈諾夫當年談到世界各國文學的相互影響時曾指出,後進的民族的文學總是向先進的民族的文學學習。例如俄羅斯文學曾向法國文學學習。而當時歐洲的文學卻很少向非洲的文學學習。實際上整個文化的推陳出新的過程中,後進的民族和國家也總是向先進的民族和國家學習的。我國的歷史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中華民族有悠久的文化傳統,我們的祖先曾創造過輝煌燦爛的文化。在古代的東亞文化圈中,日本曾長期向中國的先進文化學習;而到了近代,我國由於統治階級的腐敗和閉關鎖國的錯誤政策,使我們的文化落後了。從而產生了民族生存的深刻危機,被列強所宰割所欺凌。於是從鴉片戰爭之後,一代又一代有識之士,從魏源、林則徐介紹世界各國的風土地理,洪秀全、洪仁玕撰著《資政新編》,曾國藩、張之洞提倡「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再到康有為、梁啟超的「維新變法」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可以說,我們從文化的各個層面都一步步向西方的先進國家學習。日本由於先向西方學習,它的文化曾比中國先進,所以中國也從對日本文化的學習中獲得許多益處。「五四」新文化運動之提倡「德先生」和「賽先生」,更表明我國文化大規模地向現代化邁進。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之接受來自西方的馬克思主義,正是這種現代化選擇的重要部分。因為馬克思主義作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正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最科學的。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現代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使國家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包括文化的深刻而廣泛的變化。這都說明現代文化的建設或文化現代化的過程中,向外國外民族先進文化學習的重要性。

但是每個國家和民族的傳統文化總有自己的優長,而且這種傳統文化還是特定國家和民族存在的歷史標志,也是發展現代文化的前進基礎。忽視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也是不對的。我國文化現代化的過程中,並非沒有曲折。「五四」時代提出的「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就包含徹底否定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意思。「文化大革命」中提出的「砸爛封資修黑貨」,更把前此封建主義、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各國創造的傳統文化不問青紅皂白都一概否定了。以致一次曾產生新文化建設中的「全盤西化」的傾向,後一次則產生了類似當年蘇聯存在過的「無產階級文化派」那種幼稚傾向:妄圖在空白平地上去創造新文化。實踐表明,這些傾向都是錯誤的,導致文化傳統在一兩代人中出現斷裂,使我們的文化建設走了很大的彎路,。其實,傳統文化既有精華,也有糟粕。在文化「推陳出新」、走向現代的過程中,如毛澤東早就說過的,我們應該對傳統文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實際上,傳統文化有的不僅過時,而且腐朽有害,必須堅決淘汰;有的至今仍然有用,必須加以繼承,吸納進新的文化中來;還有的雖然舊了,雖不能構成社會主義的新文化,卻可作為先人所創造的傳統文化的歷史標志,為體現文化積累的展現,仍然需要加以維護和保存。文學藝術中的情況也如此。如我國傳統的戲曲,那些宣揚封建迷信和荒淫色情的,就要淘汰;有些翻新的劇目,具有積極的思想內容和有所創新的傳統藝術形式,就可納為社會主義戲劇的一部分;還有許多傳統優秀劇目和技藝作為祖先的創造,就要作為「國粹」加以保存,即使將來沒有多少觀眾。「五四」後有人對傳統「京劇」一律罵倒;「文化大革命」中對舊的戲曲劇目一律禁演,都是對傳統文化缺乏分析的錯誤做法。這個教訓,今天一定要很好吸取。

處理好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關系,對於我國今天正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是十分重要的。這種文化就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新文化。我們認為,這樣的文化體現著當代文化的先進方向。因此,在今天,我們既要十分重視在批判地繼承的基礎上去保存和發揚我國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又要十分虛心地繼續向世界各國各民族文化中的一切先進的東西學習,並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根據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需要,去創造能夠引導未來的的、符合科學規律的、富於民族特色的、又能夠滿足廣大人民群眾需求並提升他們整體素質的文化。也就是說,我們是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把民族文化與現代文化統一起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仍然需要繼續反對全盤否定傳統的民族虛無主義傾向和「全盤西化」的傾向,同時我們也要反對「一切都是老祖宗的好」這種盲目復古主義和盲目排外主義的傾向。我們認為,無論對傳統文化還是外國外民族文化都需要加以分析,看看那些東西確實是優秀的、是我們今天建設社會主義必須吸納的;而那些東西又是腐朽有害的,是我們今天必須加以揚棄的;還有那些東西作為歷史文化遺產又必須加以保藏並傳諸後代的,一定要分別採取不同的態度。一切先進的東西,我們必須堅決學來為我所用;一切落後的東西,我們理所當然也要堅決加以淘汰和屏棄。該學的不學、不堅決「拿來」,該丟的不丟,把癰疽繼續當寶貝,都一定不利於我們建設新的先進的文化。而該保藏的歷史文化遺存如果不善加保藏,甚至隨意加以毀壞,那也就成為人類文化的罪人了。

我國是個幅員遼闊的多民族的國家,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文化,由於自然條件和歷史原因,東部和西部、城市和鄉村在文化發展水平上也有很大差異。因而要把民族的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在建設中統一起來,肯定需要有個較長的歷史過程。因為文化的發展還必須有個前提條件,即經濟的發展。一個國家、民族或地區,都必須有經濟的發展才能有文化的發展。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我國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文化的發展也非常之快。但各地的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又非常不平衡。因此,要使我國的文化全面走向現代,從各個層次和方面都走向世界先進文化的前列,無疑還需要做很大的努力,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文化現代化的過程中,我們既要使各民族的文化繼續各具特色,又必須揚長補短,升優汰劣,在世界多元文化的廣泛參照中,堅決把人家先進的東西「請進來」。只有這樣做才能使我們的文化更豐富多彩並在科學技術方面趕上世界先進水平。

我國又是有十三億人口的大國,我們的祖先曾對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過巨大的貢獻。今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中國人民,在文化上無疑也應當對世界做出更大的貢獻。只有當我們把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關系處理好,真正光大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又勇於吸納世界上的一切先進的文化,並在此基礎上自主創新,這樣才能使我們建成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更多更廣泛地「走出去」,在世界文化多元的格局中發出應有的光輝。我們一定要不懈地為此做出艱巨的努力。

閱讀全文

與歷史文化差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