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說明瓦格納法(《美國勞工法》)案對中國企業的影響
http://people.bowenwang.com.cn/strike2.htm/printable 這個網站里復的制內容也許會對你有些幫助的.其他的我實在是找不到了.
❷ 什麼是瓦格納法案
1998年10月22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西斯科百貨商場被法院判處向前員工非洲裔的古德賠償186萬美元。起因是1996年7月份在西斯科幕後的倉儲崗位工作8年多了的古德,被調到商場內去工作,本是挺好的一件事,古德待遇也相應提高了。然而兩個多月後,古德被商場解僱,理由是業績能力差,客人投訴多。然而根據古德在倉儲工作8年的多位同事反應,古德是一位勤快並且業務能力很強的人,而且對人非常友善。古德不服被公司無端解僱,認為這是被公司構陷解僱,並且公司涉嫌歧視。遂訴諸其所在的工會組織。經過兩年的努力,古德所在的工會組織打贏了這場官司,並為古德贏得了186萬美元的賠償。
2003年7月12日,美國俄亥俄州杜比能源公司被判處向前員工克萊爾賠償264萬美元,杜比能源公司員工奧德曼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克萊爾是一位工作不到兩年的年輕大學生,她擔任的是杜比能源公司的財務助理,一年前,因遭遇上級奧德曼的性暗示未從,被上級奧德曼利用職權之變構陷了一起財務造假案,被判入獄。35天後,克萊爾無罪釋放。克萊爾認為奧德曼有故意誣陷之嫌,而杜比能源公司因奧德曼對公司的不可替代性,對她被構陷一事充耳不聞,並有幫凶之嫌。克萊爾將此案訴諸於其所在的工會,一年後,工會所代表的克萊爾勝訴,並獲得了杜比能源公司264萬美元的賠償金。
很多年以後,在矽谷的一家大型高科技企業Uber,女工程師福勒同樣遭遇到了上級的性騷擾,因為上司的業績能力突出,最終變相的把福勒解僱了。由於在員工的僱傭合同中通過隱晦條文迫使員工放棄了起訴的權利,福勒甚至不能訴諸法律。後來,福勒寫了一篇博客,揭開了Uber企業之惡。不久,Uber的投資人給創始人卡蘭尼克寄去了一封辭退信,要求卡蘭尼克下台。
❸ 什麼叫羅斯福新政
羅斯福新政(The Roosevelt New Deal),是指1933年富蘭克林·羅斯福任美國總統後實行的一系列政策,核回心三R:救濟(答Relief)、復興(Recovery)和改革(Reform),也稱三R新政。
新政增加政府對經濟直接或間接干預,緩解了大蕭條帶來的經濟危機與社會矛盾。通過國會制定了《緊急銀行法令》、《全國工業復興法》、《農業調整法》、《社會保障法案》等法案。
(3)瓦格納法案對管理發展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挽救銀行危機,改革與開始管理金融制度。為了解決銀行貨幣荒,羅斯福政府委託各聯邦儲備銀行根據各銀行資產發行貨幣,授權復興金融公司用購買銀行優先股票的辦法給它們提供流動資金。
為了恢復群眾對銀行的信任,它規定由財政部整頓銀行,並監督銀行的重新開業。財政部根據要求採取了支持有支付能力的大銀行,淘汰了無償還能力的不健全銀行。為保護銀行儲備和阻止黃金外流,它禁止儲藏和輸出黃金。
❹ 什麼是瓦格納法案,其意義如何
美國1935年的<瓦格納法案>名字來自參議員,是美國在勞資關系調控法律制度上的重大調整.該法承認了美國工會享有集體談判等權力,使得工會取得了合法制約資本家的手段。全稱-- 國家勞工關系法案
❺ 瓦格納法案如何促進工會的發展
1935年,國家勞資關系法案(又稱瓦格納法案)宣稱對員工組織並組織並進行集體協商的權利予以法律性的支持。使得雇傭人員的通過協商獲取或保護權益的方式得到法律...
❻ 瓦格納法案對中國企業管理的啟示
沒了解
❼ 羅斯福新政有什麼地方值得我們今天借鑒
羅斯福新政的重要意義
雖然羅斯福新政時期一些立法和政策一直存在爭議,但新政對美國應對大蕭條仍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更為重要的是,新政所推行的變革,從觀念、立法和政策到政府體制改革,都對美國後來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成功地實現了社會預期管理、重建社會信心。
羅斯福成功地穩定了國民情緒,重建了國民信心,帶領美國在全球性經濟危機中艱難度日,並最終走出困境。羅斯福反對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的理念,堅定地認為在經濟衰退時期政府應該有所作為,這給那些因為政府無所作為而對經濟前景極為失望的民眾帶來了希望,為市場提供了信心。
2.調整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建立了監管型市場經濟制度。
作為一個立國時間較短的國家,美國在19世紀基本上實行的是自由放任式的市場經濟制度。19世紀後半葉,由於鐵路、輪船、電報等技術進步及由此推進的迅速的工業化,美國進入了一個收入差距擴大、財富向少數人聚集的鍍金時代。19世紀末20世紀初所興起的進步運動,在推動聯邦政府在維護有效競爭和社會公平上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如1906年成立了食品葯品監管機構,1913年建立了聯邦儲備銀行、聯邦貿易委員會,開征家庭收入所得稅,1908年為聯邦雇員提供工傷賠償,1920年為聯邦雇員建立養老保險,1918年成立協調處理勞資糾紛的聯邦機構,同時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也增加了在提供教育、保護婦女兒童、處理勞資關系等方面的職能。由於大蕭條暴露了美國市場體制運行中的一些內在矛盾,存在嚴重的市場失靈,羅斯福推動社會各界就調整政府與市場關系問題達成共識。羅斯福從執政開始就系統全面地主張公民的經濟權利,認為聯邦政府有義務保障公民免予匱乏的自由,即必須保障公民的就業權、受教育權、就醫權、合理收入權、公平競爭權等等。他把人民獲得經濟權利看作是美國的第二次權利革命,在1944年國情咨文中進行了系統的闡述。
保障宏觀經濟穩定。除了肯定聯邦儲備銀行作為中央銀行在經濟調控中的作用外,還確立了政府在經濟危機時期通過擴大開支刺激經濟、實行反周期調節的作用。雖然後來的研究表明,羅斯福新政中用擴大政府財政支出的方式刺激經濟的力度低於將經濟從蕭條中拯救出來的需要,但新政開啟了政府系統地、大規模地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應對危機的先河。
實施市場監管。在新政期間,美國通過立法確定了聯邦政府在市場監管方面的法律地位,成立了一批金融監管機構(SEC、FDIC、PUCHA),網路基礎設施監管機構(FERC、FCC),加強了食品葯品安全監管(FDA)。此前,在世紀之初,美國各州都陸續成立了公用事業監管委員會,對電話、電力、水、公共交通等公用事業的價格、質量、普遍服務等實施監管。1935年的《瓦格納法案》和隨後成立的全國勞工關系署確立了政府對勞動力市場實施監管的法律地位。
提供社會保障。在新政以前,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就承擔了提供基礎教育及實施社會救濟的責任。大蕭條使羅斯福等人認識到,在高度分工和大規模生產的現代社會,以家庭或小型社區相互依靠而提供安全保障的方法不足以應對現代經濟震盪所帶來的巨大風險,必須由政府承擔或組織。新政所通過的1935年的社會保障法正是羅斯福時代最重要的立法,奠定了美國現代福利社會的雛形,經過其後幾任民主黨總統的努力、特別是林登·約翰遜總統的「偉大社會」計劃,美國的福利制度得到完善。
3.調整了聯邦政府與州政府的關系,建立了中央適當集權的現代國家制度。
美國的聯邦政府在新政前職能有限,除了國防、外交和保障憲法統一外,政府僅在少數跨州的經濟社會事務中承擔一定的職能。大蕭條暴露了美國經濟的種種問題,無論是防範金融市場的系統風險,還是要解決全社會生產過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都需要在國家層次、全國范圍內採取行動,這自然要求聯邦政府集中行使權力。在新政期間,聯邦政府加強了市場監管的權力,新設立的政府部門和獨立監管機構有十多個。聯邦政府還將社會保障作為聯邦政府最重要的職責之一,成立了社會保障署負責相關事務。
從收入和支出結構看,美國各級政府總收入在GDP的比重在1900年大約為7%,聯邦、州和地方三級政府支出比例為3∶1∶6。1932年各級政府總收入佔GDP的比例為17%,支出為22%,三級政府支出比例為3∶2∶5。新政擴大了政府在經濟社會事務中的職能,政府收入相應擴大,1938年各級政府總收入佔GDP的比重提高到20%,三級政府的收入比例為4∶3∶3,支出比例為4∶2∶4。其後的幾十年中,政府職能不斷擴大,聯邦政府職能不斷加強,到共和黨總統里根執政的最後一年即1988年,美國政府收入和支出佔GDP的比例分別達到34.8%和37.6%,三級政府的支出比例大致為6∶2∶2。其後政府收入和支出佔GDP的比例一直保持在33%—37%之間,三級政府支出比例大致為5∶2.5∶2.5。
❽ 美國新法案保護勞工權利有什麼意義
1935年7月5日,羅斯福總統簽署了《國家勞工關系法案》。該法案支持僱工享有加入勞工組織內的權利,並授權給「容國家勞工關系委員會」對不合理的僱工行為進行調查。由於這項法案的主要發起人是紐約州的羅伯特·F·瓦格納參議員,因此它也被稱為「瓦格納法案」。這項法案被看作是為工人立法的一個里程碑。它要求資方承認工會,並由工會代表集體進行勞資談判,禁止僱主侵犯工人加入工會的權利。在這項法案被提出的前幾年,人們就控訴說,僱主們歧視那此參加工會的工人們。1932年的諾里斯—拉加第亞法令宣布,有兩項反對勞工的規定是違法的,即禁止工人加入工會和以工人不加入工會為僱傭條件。這項法令為勞工關系法的建立和通過鋪平了道路。這項法案自然受到了僱主們的抨擊,他們指責政府不必要地干預他們經營企業的權利。一些人提出的意見說這項法律是違背憲法精神的。然而,這項法案的支持者似乎可以肯定,它將會通過最高法院的復審。
❾ 瓦格納法案對管理的歷史意義
1935年,國家勞資關系法案(又稱瓦格納法案)宣稱對員工組織並組織並進行集體協回商的權利
予以法律性的支持答。使得雇傭人員的通過協商獲取或保護權益的方式得到法律上的保護。
希望能幫助到你ˆ_ˆ
❿ 羅斯福新政的意義有什麼
雖然羅斯福新政時期一些立法和政策一直存在爭議,但新政對美國應對大蕭條仍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更為重要的是,新政所推行的變革,從觀念、立法和政策到政府體制改革,都對美國後來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成功地實現了社會預期管理、重建社會信心。 羅斯福成功地穩定了國民情緒,重建了國民信心,帶領美國在全球性經濟危機中艱難度日,並最終走出困境。羅斯福反對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的理念,堅定地認為在經濟衰退時期政府應該有所作為,這給那些因為政府無所作為而對經濟前景極為失望的民眾帶來了希望,為市場提供了信心。 2.調整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建立了監管型市場經濟制度。 作為一個立國時間較短的國家,美國在19世紀基本上實行的是自由放任式的市場經濟制度。19世紀後半葉,由於鐵路、輪船、電報等技術進步及由此推進的迅速的工業化,美國進入了一個收入差距擴大、財富向少數人聚集的鍍金時代。19世紀末20世紀初所興起的進步運動,在推動聯邦政府在維護有效競爭和社會公平上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如1906年成立了食品葯品監管機構,1913年建立了聯邦儲備銀行、聯邦貿易委員會,開征家庭收入所得稅,1908年為聯邦雇員提供工傷賠償,1920年為聯邦雇員建立養老保險,1918年成立協調處理勞資糾紛的聯邦機構,同時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也增加了在提供教育、保護婦女兒童、處理勞資關系等方面的職能。由於大蕭條暴露了美國市場體制運行中的一些內在矛盾,存在嚴重的市場失靈,羅斯福推動社會各界就調整政府與市場關系問題達成共識。羅斯福從執政開始就系統全面地主張公民的經濟權利,認為聯邦政府有義務保障公民免予匱乏的自由,即必須保障公民的就業權、受教育權、就醫權、合理收入權、公平競爭權等等。他把人民獲得經濟權利看作是美國的第二次權利革命,在1944年國情咨文中進行了系統的闡述。 保障宏觀經濟穩定。除了肯定聯邦儲備銀行作為中央銀行在經濟調控中的作用外,還確立了政府在經濟危機時期通過擴大開支刺激經濟、實行反周期調節的作用。雖然後來的研究表明,羅斯福新政中用擴大政府財政支出的方式刺激經濟的力度低於將經濟從蕭條中拯救出來的需要,但新政開啟了政府系統地、大規模地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應對危機的先河。 實施市場監管。在新政期間,美國通過立法確定了聯邦政府在市場監管方面的法律地位,成立了一批金融監管機構(SEC、FDIC、PUCHA),網路基礎設施監管機構(FERC、FCC),加強了食品葯品安全監管(FDA)。此前,在世紀之初,美國各州都陸續成立了公用事業監管委員會,對電話、電力、水、公共交通等公用事業的價格、質量、普遍服務等實施監管。1935年的《瓦格納法案》和隨後成立的全國勞工關系署確立了政府對勞動力市場實施監管的法律地位。 提供社會保障。在新政以前,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就承擔了提供基礎教育及實施社會救濟的責任。大蕭條使羅斯福等人認識到,在高度分工和大規模生產的現代社會,以家庭或小型社區相互依靠而提供安全保障的方法不足以應對現代經濟震盪所帶來的巨大風險,必須由政府承擔或組織。新政所通過的1935年的社會保障法正是羅斯福時代最重要的立法,奠定了美國現代福利社會的雛形,經過其後幾任民主黨總統的努力、特別是林登·約翰遜總統的「偉大社會」計劃,美國的福利制度得到完善。 3.調整了聯邦政府與州政府的關系,建立了中央適當集權的現代國家制度。 美國的聯邦政府在新政前職能有限,除了國防、外交和保障憲法統一外,政府僅在少數跨州的經濟社會事務中承擔一定的職能。大蕭條暴露了美國經濟的種種問題,無論是防範金融市場的系統風險,還是要解決全社會生產過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都需要在國家層次、全國范圍內採取行動,這自然要求聯邦政府集中行使權力。在新政期間,聯邦政府加強了市場監管的權力,新設立的政府部門和獨立監管機構有十多個。聯邦政府還將社會保障作為聯邦政府最重要的職責之一,成立了社會保障署負責相關事務。 從收入和支出結構看,美國各級政府總收入在GDP的比重在1900年大約為7%,聯邦、州和地方三級政府支出比例為3∶1∶6。1932年各級政府總收入佔GDP的比例為17%,支出為22%,三級政府支出比例為3∶2∶5。新政擴大了政府在經濟社會事務中的職能,政府收入相應擴大,1938年各級政府總收入佔GDP的比重提高到20%,三級政府的收入比例為4∶3∶3,支出比例為4∶2∶4。其後的幾十年中,政府職能不斷擴大,聯邦政府職能不斷加強,到共和黨總統里根執政的最後一年即1988年,美國政府收入和支出佔GDP的比例分別達到34.8%和37.6%,三級政府的支出比例大致為6∶2∶2。其後政府收入和支出佔GDP的比例一直保持在33%—37%之間,三級政府支出比例大致為5∶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