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高淳歷史文化

高淳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25 02:31:48

A. 南京歷史

35萬~60多萬年前就有猿人在南京地域生活,湯山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出土了南京猿人化石,是目前已發現最早的南京的人類生活遺跡。在市中心的鼓樓崗北陰陽營、江寧區陶吳鄉咎廟等地,發現200多處6000多年前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出土大量的陶器和石、骨製成的生活用具。

3100年前,南京是西周周章的封地。周靈王元年(公元前571年),楚國在今六合區已設有棠邑,置棠邑大夫,為南京有歷史記載的最早的地方建置。春秋末年(公元前495年前後),吳王夫差在今朝天宮一帶築冶城,開辦冶鑄銅器的手工業作坊。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越國滅吳後,范蠡在今中華門外的長干里築越城。《丹陽記》中有「蠡城金陵,居長干古越城中」的記述。人們把這作為南京城垣之始,距今已有2484年。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於石頭城築金陵邑,金陵之名源於此。後來秦始皇南巡時改金陵邑為秣陵縣,並以金陵地區起,築建穿越今江蘇東南和浙江東北部的馳道。

公元229年,吳大帝孫權在此建都,改秣陵為建業(後於公元282年改建鄴)。吳都城以今太平路一帶為中軸線,南擁秦淮,北倚後湖,周長20里19步(摺合今8.5公里左右)。孫權在這里建造了巨大的海船,高達5層,4檣4帆。公元230年,派將軍衛溫、諸葛直等率兵萬人,航行到夷洲(今台灣),又派將航行去遼東、高句麗(高麗,都城在今吉林集安市一帶,公元427年遷平壤)。此後,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均相繼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稱。

六朝建康都城文化璀璨,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劉勰的《文心雕龍》、鍾嶸的《詩品》、昭明太子的《文選》、范曄的《後漢書》、裴松之的《三國志注》、沈約的《宋書》和蕭子顯的《南齊書》等都在中國文學及史學寶庫中光彩奪目。都城金迷紙醉,畸形發展,居民28萬戶左右,城中僧尼多時達10餘萬,佛寺窮極宏麗。唐朝杜牧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的詠嘆。公元589年2月,隋軍攻入台城,從景陽樓下的井中活捉了陳後主和他的兩個妃嬪。隋文帝下令將城邑和宮殿「盪平」改為耕地。

隋唐兩代金陵處於建都於北方朝廷的刻意壓抑、貶低和經濟、文化不斷發展強大的矛盾之中。政區建制在唐代有130年降為潤州屬縣,但仍不失為東南地區的經濟、文化中心之一。李白、劉禹錫、杜牧、李商隱等大詩人都在這里生活、游覽過。

隋唐之後五代時的中國,諸雄相爭,戰亂不斷。而南唐國建都金陵府,偏安江南,自楊吳始,70多年境內沒有發生大的戰爭。秦淮河兩岸集市興隆,商賈雲集。經濟繁榮伴隨著文化的發達,詩詞、書畫都開一代之風。南唐皇帝李璟、李煜都是著名的詞人。「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李璟),「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都是千古傳頌的名句。

宋元時期的金陵依然保持南唐的城市規模,作為東南地區的經濟重鎮而聞名。著名的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3次以宰相之位擔任江寧知府,並定居、終老在這里。南宋名將岳飛在南郊的牛首山一帶大敗金兵。元代,城內設有東、西織染局,組織絲織品大量生產,專業工匠有6000多戶。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創建大明王朝。當時的南京稱應天府,成為全國統一的政治中心。他用21年的時間修建號稱96里長的都城城垣(實際長度35.267公里),是當時世界上的第一大城。雞籠山麓的國子監學生多達近萬人,還有日本、朝鮮等國的留學生在此學習。

清代,康煕、乾隆皇帝都曾6次到南京巡遊視察。鴉片戰爭,清政府於1842年在南京下關江面英國軍艦「康華麗」號上簽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江寧條約》(即《南京條約》),拉開了中國近代史的帷幕。其間,1853年,太平軍攻克南京,建立太平天國,改稱天京,在此建都11年。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君主統治。1911年12月29日,起義的17省代表在南京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國號為中華民國。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改江寧府為南京府,後又稱南京。1927年,北伐軍節節勝利,4月18日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定南京為首都。

1949年南京解放,成為中央人民政府直轄市,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全國13個直轄市之一。1952年9月與蘇南、蘇北行政區合並,成立江蘇省。11月15日,南京改為省轄市。1953年1月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南京為省會。1990年,國務院定南京在國家計劃中單列,賦予相當於省一級的經濟管理許可權。1993年,中央決定撤銷省會城市計劃單列。1994年2月,中央明確南京的行政級別為副省級。經2002年4月行政區劃調整,南京轄玄武、白下、建鄴、鼓樓、秦淮、下關、雨花台、棲霞、浦口、江寧、六合11個區和溧水、高淳2個縣。

B. 美麗的家鄉,高淳磚牆作文怎麼寫

天氣總是很晴朗,蔚藍的天空中一絲雲也沒有,我常常抬頭仰望,覺得老舍筆下草原回的天空就是這樣的-----天是那麼答高那麼藍.看著看著,自己的心也覺得開闊起來.偶爾有隻小鳥從天空飛過,會讓你的的心也會為之一顫,覺得人如果同鳥兒一樣快活自由,那有多好.
秋天無風,空氣有些乾燥.偶爾下一點小雨,也讓你倍感愜意.聞著泥土的氣息,濕潤的空氣滋潤著你的臉,看著大自然中繽紛的色彩,你會不覺的伸開手臂,仰起頭,輕輕閉上眼睛,來一次深呼吸,此時,你就是那一片葉子,一朵小花,一顆果實……你會融於秋的生命里.
我喜歡秋天中銀杏葉的黃,尤其是在路燈照耀下的那種色彩.在黑夜的映襯下,那種黃不是金燦燦的,黃得有些嬌嫩,黃得有些含蓄.路上的行人很少,那路燈照著的銀杏樹就像畫在畫布上的油畫,很美.我還喜歡楓葉的紅,紅得熱烈,沒有哪一種顏料能調出如此濃烈的色彩.我在設想著哪一天我能去一個很大的楓林,獨自在楓林中徜徉,讓楓葉的紅流進我的血液.此時,我想起了「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詩句.想必古人對楓葉也是情有獨鍾的.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最開心的是農民,那古銅色

C. 南京高淳有哪些好玩的

高淳老街

高淳老街位於高淳區淳溪街道,是高淳的商業中心,江蘇省內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築群,也是華東地區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街,全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被譽為「金陵第二夫子廟」,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高淳老街自宋朝正式建立街市,至今已有900餘年的歷史。老街東西全長800多米,寬4.5-5.5米不等,因呈「一」字形,又稱一字街。兩旁建築為磚木結構,合面式店房,上下二層。造型既具皖南徽派風貌,又有鮮明的地方傳統風格。

漆橋古村落

胥河

胥河源出南京市高淳區固城湖,開鑿於公元前506年(春秋時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運河,中國現有記載的最早的運河,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的運河,並且至今仍在發揮航運作用。

D. 求高淳的時代文脈(有關高淳的歷史 文化 發展 人文 經濟等等都可以)

歷史文化
遊子思歸:遊子山,高淳的象徵。相傳孔子周遊列國時,曾登上此山,山名由此而得。春秋末期,各國諸侯不把周天子當回事,你爭我斗,鬧得天下大亂。有位聖人坐不住了,他就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孔子。於是,他辭去魯國管司法的長官和代理丞相職務,帶著一批弟子,周遊列國,四處宣傳他那一整套恢復周朝禮制的政治主張。可是,當時大國都忙著爭霸,小國面臨著被吞並的危險,整個社會正發生重大變革,他的主張當然難以被人接受。孔子先後到過衛國、曹國、宋國、鄭國、陳國、蔡國等。公元前489年,他來到楚國。當時,吳楚爭霸已經結束。由於吳王闔閭早幾年前南征越國時,中了越人的箭而身亡,從此吳國把全部怨恨都轉移到越國方面,開始了長達22年的吳越之爭。楚國認為這是它重振霸業的大好時機,就一邊坐山觀虎鬥,一邊乘機向東擴展勢力。由此,高淳再度成為吳楚交界之地。孔子到了楚國,楚昭王起先打算把有戶籍登記的700里疆土封給他。當發現孔子的主張與自己完全不同時,隨即改變了主意。孔子對此也不在意。他要繼續東游,一直到吳楚交界之地,親眼去看看那些「亂臣賊子」為了一己私利,你爭我斗所造下的罪孽。孔子帶著他的弟子,在楚昭王的幫助下,過了大江,沿著伍子胥當年出昭關時的小丹陽古道。由西往東,來到高淳境內。當時,高淳一帶並非偏僻之地。吳楚爭霸時,為了軍事需要,開通了小丹陽和朱方古道。以被伍子胥燒毀的軍事重鎮古固城為起點,西北向可到現今江寧縣的小丹陽;東北向可達今鎮江、丹徒之南的朱方。且三點可聯成一線,供戰車馳騁。此外,水路有中江橫穿全境。由於連年戰亂,高淳一帶地礦人稀,白骨儡然,滿目瘡痍。孔子看到肥沃的土地無人耕種,富饒的水面無人漁業,不由得一路感嘆。在經過大片水區和平原後,他發現前邊有座山,就帶著弟子一起上去探察。這座山就是當今的游山,那時稱梁山,又名綿山。孔子從南坡登上山頂。發現此山雖然比不上他老家的泰山雄偉壯麗、氣象萬千,卻也顯得玲瓏清秀。樹木青翠,鳥鳴悅耳,藍天白雲,令人心曠神怡。孔子的目光轉至山下,看看這塊既肥美又荒蕪的水鄉之地,一股茫然、凄涼的感覺湧上心頭。楚國有個裝瘋的人叫接輿,他曾唱歌對孔子說:鳳凰啊鳳凰,你的禮教為何不受人重視!過去的已不能挽回,未來的還可以追求。算了吧算了,如今崇尚禮教的從政者已沒有了!孔子突然覺得自己老了,不中用了。他無法制止權貴們爭權奪利、荒淫奢侈的行為,就產生了遊子思歸的念頭。就在楚昭王逝世的這年秋天,孔子開始輾轉返回魯國。後來,孔子著手編寫《春秋》。在《春秋》一書中,孔子不承認高淳東邊的吳國和西邊的楚國為諸侯,而貶稱他們為子爵。司馬遷在《史記》中解釋說:孔子這樣做是為了使天下的亂臣奸賊都感到恐懼。由於孔子之游,後人將梁山改名為遊子山,它含有遊子思歸的意味。直到今天,人們對那些鄉土意識較濃的高淳人,仍形容為「看不見游山就要哭」。 萬壽戲台 :高淳最古老的戲台為元朝萬壽戲台;源於元末明初的《高淳陽腔目連戲》,在全國各類古劇種佔有一席之地。高淳最古老的戲台叫萬壽台。它位於固城鎮南約五里的劉家隴村,始建元朝延佑元年,即公元1314年。因歷史悠久,又稱萬年戲台。高淳的戲曲藝術,起源於宋朝。開始只有南曲,即以南方語言用韻,音樂為五聲音階,用蕭笛伴奏,聲調柔和和婉轉。後來,隨著北方大批移民南渡避亂,又帶來了北曲。北曲和南曲相對應,聲調奠勁朴實,音樂為七聲音階。元朝是我國戲曲藝術的鼎盛期,著名的《竇娥冤》、《西廂記》就產生在那時。高淳一帶的戲曲,則相應地由南曲、北曲,演變為音樂、歌舞動作、念白溶於一爐的元雜劇。這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戲劇形式。元朝時,廢除了科舉制,又實行民族分化政策,將人分為四等,高淳屬身份最底的「南人」。這樣一來,一些書香門第特別是南渡避亂的達官顯貴的後代,失去了求取功名的機會。於是,他們把精力轉移到吹拉彈唱、和歌奏樂方面,成為半職業藝人和戲劇愛好者:一些有文化的僧、道,也加入這一行列,進而使高淳的古代戲曲,一度出現高潮。那時,每到農閑或節日,特別是在豐年,搭太唱戲已逐步成為民間習俗。由於高淳陽腔目連戲宣揚封建迷信和因果報應內容較多,後來就逐漸衰亡了。但因其具有獨特的風格,至今被戲曲專家作為研究我國劇種起源的課題之一。始於元朝的萬壽戲台,雖進行過重建和多次整修,但因年代久遠,許多雕刻、裝飾已嚴重受損,而戲樓的外型尚存,1984年被列為縣保護文物。當登上這座古老的戲台,仍可想像出當年戲劇演出和廟會盛況。 太白泛舟:大詩人李白被唐明皇「放歸山林」,高淳一帶的山水使詩人感嘆不已。李白,是中國獨步千古的偉大詩人。他42歲被唐明皇召進宮內,起草詔書,並為楊貴妃填寫歌詞;曾當著皇帝的面,叫權勢顯赫的宦官高力士為他脫靴。後來,因不願「摧眉折腰事權貴」,就辭官離開長安。詩人游遍大半個中國。公元753年秋後至756年冬,他寓居當塗3年,經常泛舟於當今高淳、溧陽、宣州一帶。這里的山水,使詩人流連忘返,感嘆不已。《游高淳丹陽湖詩》,就是他在這個時期所寫的。那時,古溧陽已分為溧陽、溧水兩縣。高淳與溧水為一縣,縣城曾一度設在開化城,即大約在現今顧隴鄉南城村附近。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高淳一帶,人口大量增加。東部丘陵地區,不光種植麥子大豆,還開始種植原產於長城以北的蕎麥;原限於黃河流域的栽桑養蠶業,也開始在這里發展起來。西部一帶,則為「稻米流脂,藕荷飄香」之地,並盛產魚蝦水禽。農田耕作普遍由直轅犁改為曲轅犁。農家婦女,上身著衫,下身穿裙,以紅色最流行。當時,丹陽湖迂迴三百里。原西蓮鄉和丹湖鄉及滄溪、獅樹的大部,水盈季節均屬丹陽湖的范圍。由於這一帶到處有荷藕,因而當地人又稱丹陽湖為西蓮湖。李白《游高淳丹陽湖詩》,大約作於755年初秋,即北方開始發生「安史之亂」的那年。李白供奉翰林三年,深知朝廷上層的腐敗。他在早幾年前的《雪讒詩贈友人》中,曾將楊貴妃比作妲己,料定天下將出現商紂時的混亂。而詩人性格中玩世不恭的一面,則使其拋開他所認為的世俗之事,轉而寄情於山水。盛夏已過,天高雲淡,詩人泛舟,由西往東,來到丹陽湖上。天空特別高遠,湖水藍得醉人,碧波輕拍扁舟,彷彿可感受到萬物都在運動。極遠處似紗如幕,朦朦朧朧,那裡有神仙嗎?忽然,天際間出現點點白帆。原來,這是歸來的商船。詩人詠出這迷人壯闊的湖景:湖與元氣運,風波浩難止。天外賈客歸,雲間片帆起。扁舟載著詩人繼續往東,可能到了現今丹湖鄉一帶。碧綠的荷葉肩並肩鋪滿湖面,潔白的蘆葦花又給荷湖添上溫柔恬雅的景緻。近處傳來輕微的聲響,原來爬在荷葉上的烏龜不小心掉進水裡。一群飛鳥掠過,鑽進蘆花叢中,發出吱吱喳喳的嘻鬧聲。空氣甜絲絲的,四周又恢復寧靜。驀地,遠處響起陣陣清亮甜美的漁歌和玉珠落盤似的笑聲,一群身著紅裙的采蓮少女,天仙般地盪舟於茫茫荷色之中。身臨此境,使李白的詩再起--龜游蓮葉上,鳥宿蘆花里。少女棹輕舟,歌聲逐流水。大詩人李白,一生中詠過奔騰的長江、咆哮的黃河,詩意排空而來,具有千鈞之力。而《游高淳丹陽湖詩》,則顯得既豪氣逼人,又柔情別致。上下兩闋一張一弛、一剛一柔,給人一種跌宕脫灑的韻味。在千古以來詠湖詩中,可稱上乘佳作。高淳一帶清秀的山水,滋潤了這位大詩人的筆墨。就在《游高淳丹陽湖詩》寫後不久,有位浣紗女的事跡,深深震撼了這位詩仙的心靈。李白一反以往的玩世不恭,以萬丈雄心,投入平定安史之亂的斗爭。

E. 南京有哪些流傳至今的古老文化

跳五猖,民間的一種舞蹈,能流傳至今也是很不容易了。

F. 南京的歷史 簡單而准確

春秋戰國時期,南京地處「吳頭楚尾」,為吳國置冶城於此。
公元前472年,越王句踐滅吳後,令越相范蠡修築越城於秦淮河畔,為南京最早古城。
公元前306年,楚威王滅越,盡取吳故地,築城於石頭山,置金陵邑,遺址在今石頭城,即南京城西草場門至清涼門之間。
公元前223年秦滅楚,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以金陵有天子之氣,遂改金陵為秣陵以貶斥之。
漢初秣陵相繼為楚王韓信、吳王劉濞之封地。前128年,漢武帝封其子劉敢為丹陽侯,劉胥行為胡孰侯,劉纏為秣陵侯。
195年,孫策渡江占據丹陽、江乘、胡孰、秣陵等縣。208年前後,諸葛亮出使江東,觀察南京山川形勝,作出了「鍾阜龍蟠,石頭虎踞」的著名評語。211年,孫權聽從謀士張紘之言,自京口遷秣陵,改名建業。229年,孫權稱帝,是為吳大帝,自武昌還都建業,是為南京為國都之始。吳石頭城遺址在今南京城西草場門至清涼門之間。
280年,西晉滅吳,改建業為建鄴。後因避晉愍帝司馬鄴之諱,改名建康。琅玡王司馬睿南渡,以建康為根基。317年,司馬睿即位,是為晉元帝,東晉正式建立,定都建康。
420年,劉裕代晉稱帝,是為宋武帝,宋立國,都建康。479年,蕭道成代宋稱帝,是為齊高帝,齊立國,都建康。502年,蕭衍代齊稱帝,是為梁武帝,梁立國,都建康。557年,陳霸先代梁稱帝,是為陳武帝,陳立國,都建康。
吳、東晉、宋、齊、梁、陳合稱六朝,故南京被稱為六朝古都。今南京圖書館保留有六朝建康城遺址。六朝建康城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達百萬,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其經濟發達,文化繁盛,在江南保存了華夏文化之正朔。以建康為代表的南朝文化,六朝時期的南京城和古羅馬城並稱為「世界古典文明兩大中心」,在人類歷史上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六朝,上承秦漢,下啟隋唐。
589年,隋滅陳。隋文帝下令盪平建康城,以石頭城為蔣州治所,隋煬帝時改為丹陽郡。
此後隋、唐兩朝統治者相繼採取抑制南京的策略,將揚州治所自金陵遷至廣陵,曾一度取消南京州一級的建制。唐初,杜伏威、輔公祏義軍占據丹陽郡,歸順唐廷,唐改丹陽為歸化。杜伏威入朝被扣不返,輔公祏起兵反抗,建立宋政權。唐平江南,置升州。758年,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為升州刺史,次年書烏龍潭放生池碑,遺址今存。李白晚年居升州,762年病逝於南京西南之當塗。783年,因藩鎮為亂,唐德宗有意遷都,鎮海軍節度使韓滉整修金陵,然其事未成。
五代楊吳立國,修繕金陵,以為西都。937年,徐知誥(李昪)代吳,南唐立國,定都金陵,改金陵府為江寧府。
975年,北宋滅南唐,以江寧府為升州。1018年,宋真宗以趙受益(後改名趙禎)為升王,不久立為皇太子,改升州為江寧府。趙禎即位,是為宋仁宗。以江寧為其龍興之地,常以親信之臣(如包拯)為江寧府尹。宋神宗時,王安石兩度以江寧府尹出任宰相,主持變法。1120年,方臘起兵反宋,終未能北取江寧而不能控制江南,導致最終失敗。
1127年,宋高宗即位,接受主戰派人士李綱的建議,改江寧府為建康府,作為東都。不久金兵南下,高宗南逃,以杭州為行在。1137年,在主戰派岳飛等人的堅持下,宋高宗再次返回行都建康。1138年,宋高宗以建都當「修德行而不在於擇險要之地」為名,再次南逃杭州,正式建都,改杭州為臨安府。建康府為陪都。
1275年,元兵南下,以建康府為建康路。1329年,改建康路為集慶路。
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慶,改集慶路為應天府,作為根據地,朱元璋自稱吳國公。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國號明,是為明太祖。以應天府為南京,以為首都,以開封為北京,以為陪都。1378年,罷北京,改南京為京師。1386年,京師城垣完工。南京是在元代集慶路舊城的基礎上擴建的。城市由三大部分組成,即舊城區、皇宮區、駐軍區。後兩者是明初的擴展。環繞這三區修築了長達33.68公里的磚石城牆,即今南京明城牆。是為世界第一大城垣(其次巴黎;在中國,其次北京)。 南京城牆牆基用條石鋪砌,牆身用10厘米×20厘米×40厘米左右的大型城磚壘砌兩側外壁,中實雜土,所用之磚由沿長江各州府的一百二十五個縣燒制後運抵南京使用,每塊磚上都印有監制官員、窯匠和夫役的姓名,其質量責任制之嚴格可以想見。城牆沿線共辟十三座城門,門上建有城樓。1403年,明成祖升北平為北京,以為陪都。1420年底,明成祖遷都北京,以南京為陪都。1644年,崇禎帝弔死煤山,北京陷。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
1645年,清兵克南京。改南直隸為江南省,應天府為江寧府。1649年,清設兩江總督於江寧。1853年,太平軍攻克江寧,改江寧為天京,以為都城。在今總統府一帶修太平天國天王府。1864年,清兵克天京,太平天國亡。
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以南京為首都。不久袁世凱竊據大總統之位。1927年,北伐軍克南京。不久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南京大屠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兩年,侵華日軍於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華民國首都南京之後,在南京城及其郊區犯下的大規模屠殺、強奸以及縱火搶掠等戰爭罪行與反人類罪行。根據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調查,日軍攻佔南京後6個星期之內殺害的平民和戰俘在30萬人以上,日軍攻佔南京後一個月內強奸婦女約2萬起,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軍縱火燒毀。
長期以來,日本一直有一種論調,認為東京審判是「勝者的審判」,日軍在二次大戰中的行為被歪曲醜化了;而在所有對日軍的不實指控中,又指稱「南京大屠殺」是一個最大的謊言。由於日方文獻在戰後遭到了大規模焚毀,而日本又有人不承認事發當時中國和西方文獻的客觀性,使得這一觀點對海外不知情的第三者,尤其是日本民眾至今仍有影響。很多學者通過對日本燼余的相關史料,特別是日本右翼也不得不認可的公私文獻的辨析和梳理,基本廓清了日本虛構派布下的迷霧,證明以屠殺為代表的日軍在南京的各種暴行,即使僅據日方文獻也完全可以證明。
南京市的政區建制,隨南京解放初期和新中國成立後行政區劃體制的發展變化,而迭有更動。先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管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南京成為中央直轄市,江蘇省人民政府成立後,南京成為省轄市。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28日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統一全市軍事、民政等管理事宜。同年5月1日,新的中共南京市委員會成立;5月10日,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設於原民國考試院舊址(今北京東路41號)。至1952年,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各機構的工作都移交完畢,納入了市人民政府治理范圍。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南京市由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領導改為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轄,為當時全國13個中央直轄市之一。1950年1月,華東區成立華東軍政委員會(駐上海),為中央人民政府派出機關,又是華東地區一級政府。南京仍為中央直轄市,由華東軍政委員會領導;同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決定設立駐寧辦事處。1952年成立江蘇省時,南京由中央直轄市改為江蘇省轄市。
1952年9月9日,中共中央華東局電示: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南京市、蘇南行政區、蘇北行政區合並為江蘇省。1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委員會第19次會議決議:成立江蘇省人民政府,省政府設南京市,南京改為省轄市。12月17日,政務院命令:南京市改為江蘇省政府的省轄市,不再直接隸屬於華東軍政委員會。
1953年1月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以南京市為江蘇省省會。南京市原未轄有屬縣。1958年7月5日,江蘇省人民委員會通知:為適應「大躍進」形勢的需要,將鎮江專署的江寧縣,揚州專署的江浦、六合兩縣,劃歸南京市領導。南京市遂轄有江寧、江浦、六合3縣。至1962年6月25日,江蘇省人民委員會通知:為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將市屬各縣仍劃歸原屬專員公署領導。自此時至1971年初,南京市無下屬縣。
1971年3月12日,經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批准,江寧、江浦兩縣劃屬南京市管轄。1975年11月,國務院批准將六合縣劃歸南京市領導。1983年3月1日,原屬鎮江專署的溧水、高淳兩縣劃歸南京市。至此,南京市形成6城區、4郊區、5縣的區劃格局。
大事年表
211年 孫權將政治中心從京口遷到南京改名建業
212年 孫權在石頭山築石頭城作水軍基地
229年 孫權在武昌稱帝不久遷都建業為封建王朝在南京建都之始
230年 孫權派衛溫諸葛直帶領萬人船隊到達夷洲今台灣
280年 晉軍攻佔石頭城孫皓投降東吳滅亡
313年 改建鄴為建康
317年 東晉王朝在南京建立
420年 劉裕稱帝改國號為東晉滅亡
589年 隋軍攻佔建康,陳後主被俘。隋文帝下令全毀建康城
726年 唐代大詩人李白首次游金陵
937年 南唐建立改建康為江南京再次成為首都
943年 南唐開國皇帝駕奔,葬於南郊祖唐山
975年 宋兵攻入江寧府,後主李煜投降,南唐亡
1034年 北宋建文王廟(今夫子廟)
1076年 王安石任江寧知府,開始實行新政
1129年 金兵渡江,通判楊邦義堅貞不屈,被金兵剖心
1130年 岳飛與金兵大戰牛頭山
1275年 元兵攻入雨花台,入建康城。改建康府為建康路
1279年 建康設東、西織染局
1366年 朱元璋修築應天府城,南京為明朝首都
1376年 開始修建明孝陵
1385年 建成雞籠山觀象台
1402年 燕王朱棣率兵入城,自立為帝,即明成祖
1405年 鄭和首次下西洋
1408年 渤泥國王麻那惹加那來南京訪問;我國古代最大一部網路全書--《永樂大典》在南京遍成
1421年 明成祖遷都北京,南京為南都,改京師為南京
1431年 報恩寺琉璃寶塔建成
1645年 清兵入南京,南明滅亡。改南京為江南省,改應天府為江寧府
1688年 孔尙任來南京寫《桃花扇》
1842年8月 在南京下關江面英艦「康華麗」號上簽定《中英南京條約》
1853年 太平天國定都南京,改南京為天京,頒布《天朝田畝制度》
1856年 天京事變
1864年7月 天京陷落,太平天國滅亡
1865年 李鴻章創建金陵機器局
1881年 南洋官電局創辦
1886年 馬林診所開設,南京開始有西醫院
1894年 興建南京第一條馬路
1895年 金陵機器局工人大罷工;清政府創辦南京第一所新式學校--江南水師學堂
1896年 譚嗣同在南京著《仁學》,推動維新
1897年 南京郵局設立
1898年 魯迅在南京就讀;南京第一所高等學校--江南高等學堂設立
1900年 南京創辦磁石式電話通訊
1911年11月 徐紹楨發動起義
1911年12月 江浙聯軍攻克南京
1912年1月 中華民國成立,南京為中華民國首都(孫中山為總統)
1913年7月 「二次革命中」,黃興在南京獨立討袁
1919年5月 南京大中學生6000餘人在小營操場召開國恥紀念會
1923年 南京萬餘人舉行國民請願大會
1927年 國民革命軍功課南京,英、等國炮轟南京地鐵製造南京慘案
1927年3月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蔣介石政權)
1929年6月 孫中山先生靈柩抵京,安葬於中山陵
1937年11月 國民政府遷都重慶,重慶為陪都
1937年12月13日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南京淪陷
1940年3月 汪精衛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
1945年8月15日 在國軍的努力之下,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1945年9月 「戰區日本投降簽字典禮」在南京舉行
1946年5月 國民政府還都南京
1947年3月 日本戰犯谷壽夫在南京被槍決
1948年4月 國民大會選舉蔣介石為總統,李宗仁為副總統
1949年4月23日 南京解放

G. 高淳的古代神話故事有哪些

雙女墳記 寄情。

崔致遠,新羅即現今韓國人。12歲入唐求學,18歲擢進士。

在唐16年先後任宣州溧水縣尉,承務郎,侍御史內供奉,都統巡官等職。

高淳歷史悠久,隋開皇十一年(591年)劃溧陽西北的高淳、溧水兩地置溧水縣,屬宣城郡,縣治在開化城(今高淳顧隴)。唐代,承襲舊制。我們要說的雙女墳位於高淳固城花山腳下的李家村,依山傍水,佔地近五百平方米,東西向,磚石結構,前置雙開石門,墓後相通並列雙甬道,墓西有一口弧形水塘,名曰「雙塘」,滿池清泉圍抱著墓穴。墓中長眠著兩名才貌出眾的同胞少女,因婚姻不能遂願,雙雙含恨自盡。雙女墳據傳是唐天寶六年(公元747年)的墓葬。在李家村,提到雙女墳,無論男女老少都能講出這兩位少女追求自由、敢於抗爭的美好故事。

崔致遠到溧水後,被這塊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美麗山水所吸引。「祿厚官閑,飽食終日」為他觀賞游覽中國江南秀美山水風光提供了良好條件。崔致遠常去鄉間尋秘探幽、陶冶情操、體察民情、熟悉民風。有一天,他閑暇之餘到縣南百里外的花山游覽,聽到雙女墳中兩個女子傳說,竟令他朝思暮想、夢牽魂繞了很久,繼而由感而發,寫出了千古絕唱。

墳頭題詩夢得幽緣

花山秀峰突兀、幽谷鳴泉,景色秀美,以盛產牡丹而聞名遐邇。古老的寧國驛道上,招賢驛館就在山腳下,每年來此的文人墨客絡繹不絕。崔致遠是在一個春暖花開的時節來到花山的。登山巔俯瞰固城湖色萬頃波光,細賞石間怪樹奇花。崔致遠回到驛館已是傍晚時分,得知山岡上的雙女墳是賢人雅士必去之所,於是顧不上休息,獨自一人興沖沖地趕去觀看。

他走了一會兒,只見一座土丘孤零零地卧於曠野,沒有墓碑,無人祭奠,潺潺清泉圍繞著孤冢流淌向遠方,一種同情憐惜之意油然而生。一邊是情竇初開的翩翩少年風華正茂寂寞於他鄉,一邊是為愛獻身的窈窕淑女長卧在荒郊野外,雖是陰陽相隔不能相見,但在這月朗星稀的傍晚竟引發強烈共鳴。

崔致遠遐想聯翩,突來靈感,詩興大發,拂去墓門上的塵土,隨手撿起一塊赭石,一氣呵成地題寫了一首七律詩:「誰家二女此遺墳,寂寂泉扃幾怨春。形影空留溪畔月,姓名難問冢頭塵。芳情倘許通幽夢,永夜何妨慰旅人。孤館若逢去雨會,與君繼賦洛川神。」崔致遠對兩位少女的青春早逝,身後連姓名都沒留下,表示出無限同情和嘆息,並希望能夠與二女芳魂在夢中相見,同眠共枕,繼續三國時期曹植所描述與溺洛水而亡的伏羲女(後稱為洛神)的跨越陰陽兩界的愛情故事。

題完詩後,夜幕已降,崔致遠沿著荒野小徑往驛館走去,忽見迎面走來一位年輕女子,手提兩只鮮艷別致的紅袋,彬彬有禮地說:「我家八娘子九娘子命我來給秀才傳話,感謝您屈尊造訪。」說完遞上了紅袋。崔致遠聽之一驚,莫非眼前是個女鬼,但見她笑容可掬,崔致遠懼怕之心皆無,便伸手接過使女紅袋。回到驛館,解開紅袋子,竟是墓中兩位女子寫的答和詩,表明花季早逝的不幸和追求純真愛情的決心。

崔致遠更加敬慕兩位女子的才情,於是再題詩句交於使女,幾番往來,兩女當夜終於來到驛館內與崔相見。於是,三人杯酒言歡,聯詩助興,大有相見恨晚之勢。三人借著醉意喜結連理,直到東方微明,兩女才依依不捨離去。

崔致遠一早醒來,感到十分驚異,再上墓地細看,並無任何異象。可是昨夜情景又是真真切切,說夢又不像夢,叫人百思不得其解。這段陰陽情緣令崔致遠久久不能忘懷,於是,他作《雙女墳記》碑文103字、七言古詠《雙女墳》一首431字及《仙女紅袋》一文,詳述招賢館人鬼相戀的奇遇,聊以情感慰藉,字里行間柔情依然難消,相思連綿不斷。

H. 南京的古代歷史是什麼

南京,古稱金陵、建康。3100年前,南京是西周周章的封地。前571年,楚國在六合已設有棠邑,置棠邑大夫,這是南京有歷史記載的最早的地方建置,也是南京建城的開始,至2020年已有2591年。前541年,吳國在高淳建瀨渚邑,因城池堅固,又名固城。前495年前後,吳國在朝天宮一帶築冶城。前473年,越滅吳,於中華門外的長干里築越城。前333年,楚滅越,楚威王熊商欲借南京的長江天塹為屏障以圖謀天下,於石頭城築金陵邑,金陵之名源於此。
229年,吳大帝孫權在此建都,南京從此崛起,使中國的政治中心走出黃河文化板塊的格局,引領了長江流域及整個中國南方地區的發展。此後,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相繼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稱。六朝建康城在中國都城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首開中軸對稱布局的先例,形成了東亞都城特有的以中軸線為基準,主要建築左右對稱的布局和風格,成為後世都城建設的範本。六朝皇宮建康宮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最壯麗的宮殿,存世三百六十年,史書記載「窮極壯麗,冠絕古今」,其平面布局、建築形制不僅直接影響了北朝和隋唐的都城,還進而影響到日本的京都、奈良以及朝鮮半島的百濟等都城,深遠影響了後世宮室建設的形制。今南京圖書館和六朝博物館下仍保留有建康城遺址。
六朝時期的建康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逾百萬,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
隋唐兩代,地理上的優勢使南京的經濟、文化不斷發展強大。李白、劉禹錫、杜牧、李商隱等詩人都在這里生活、游覽過。唐亡後,南唐定都金陵,並擴建城邑,集市雲集,經濟繁榮伴隨著文化的發達,詩詞、書畫開一代之風。
宋代的南京是中國東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3次以宰相之位擔任江寧知府,並定居、終老於此。1129年改稱建康府,作為行都,為江南東路首府。1138年定建康為留都。
元代,南京成為監臨東南諸省、統領東南各道的江南行御史台駐地,掌管江浙、江西、湖廣三行省十道的監察事務。作為中國紡織業的中心,城內有專業工匠六千餘戶,南京雲錦為皇家御用品。
1356年朱元璋攻佔南京,改為應天府。1368年明朝建立,以南京為京師,南京再次成為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明初京師人口逾70萬,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歷時27年建造的南京明城牆是世界第一大城垣,根據天象和禮制營建的南京故宮作為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的宮殿建築群,建築形制布局都成為後來明中都和北京城的設計藍本,並深遠的影響了中國明代王府、韓國首爾景福宮、越南順化紫禁城、琉球國首里城等宮殿建築。

I. 高淳老街有什麼好吃的嗎

高淳老街有:
阿瓦山寨
蟹黃湯包館
陶記麻辣燙
六朝居酒樓
百克牛排(高淳店專)
小廚屬娘淮揚菜
小尾羊(高淳店)
維利康(通賢街店)
鴨血粉絲特別好吃。。每次去人都超級多。。
川渝火鍋(鎮北路店)
老婆餅
檸檬工坊鮮果茶飲
蔣粉青固城湖螃蟹
MIX CLUB(高淳店)
高淳螃蟹

J. 南京是幾朝古都

南京是六朝古都。

南京,與北京、西安、洛陽、開封、杭州並稱為中國六大古都。南京山水環抱,鍾靈毓秀,向來有江南佳麗地,金陵地王洲的美譽。

「六朝」是指東吳、東晉、宋、齊、梁、陳的合稱,故南京被稱為六朝古都。今位於長江路的六朝博物館保留有建康城遺址。六朝建康城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達百萬。經濟發達,文化繁盛,在江南保存了華夏文明之正朔。

(10)高淳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南京的近代歷史:

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1927年4月18日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定南京為首都,置首都特別市。1927至1937年定都南京的這十年被稱作中國的黃金十年,期間南京進行大規模的首都建設,奠定了南京現代城市發展的良好基礎。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在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40多天的大規模屠殺,史稱南京大屠殺。1945年9月9日9時,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舉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戰區受降儀式,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1946年5月,國民政府還都南京。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仍為直轄市。1952年9月,南京直轄市與蘇南、蘇北行署區合並,成立江蘇省。1953年1月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成立,南京定為江蘇省省會。1994年2月,中央明確南京行政級別為副省級。

閱讀全文

與高淳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