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泰國歷史
國名
泰王國
泰國風光集萃(20張)(Kingdom of Thailand),簡稱泰國(Thailand,Thai)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民族特色中較奇怪的為長頸族。東臨寮國和柬埔寨,南面是泰國灣和馬來西亞,西接緬甸和安達曼海。在1949年5月11日以前,泰國的名稱是暹羅。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由紅、白、藍三色的五個橫長方形平行排列構成。上下方為紅色,藍色居中,藍色上下方為白色。藍色寬度相等於兩個紅色或兩個白色長方形的寬度。紅色代表民族和象徵各族人民的力量與獻身精神;泰國以佛教為國教,白色代表宗教,象徵宗教的純潔;泰國是君主立憲政體國家,國王是至高無上的,藍色代錶王室,藍色居中象徵王室在各族人民和純潔的宗教之中。
國家簡史
泰國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和文化,原名暹羅。公元1238年建立了素可泰王朝,開始形成較為統一的國家。先後經歷了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從16世紀起,先後遭到葡萄牙、荷蘭、英國和法國等殖民主義者的入侵。19世紀末,曼谷王朝五世王大量吸收西方經驗進行社會改革。1896年,英、法簽訂條約,規定暹羅為英屬緬甸和法屬印度支那之間的緩沖國,從而使暹羅成為東南亞唯一沒有淪為殖民地的國家。1932年6月,人民黨發動政變,建立君主立憲政體。1938年,鑾披汶執政,1939年6月更名為泰國,意為「自由之地」。1941年被日本佔領,泰國宣布加入軸心國。1945年恢復暹羅國名。1949年5月又改稱泰國。
節日
國慶國王誕辰日12月5日(1927年,國王普密蓬·阿杜德誕辰) 宋干節(公歷四月十三日至十五日);水燈節(泰歷十二月十五日)。
泰國國徽
國徽
泰國國徽是一個極富宗教神秘色彩的圖騰圖案。深紅色的大鵬是泰國民間傳說中鷹身人面的神靈。
語言
泰語(Thai)是泰國的官方語言,屬壯侗語系侗台語族。泰語是一種分析型語言,不同的聲調有區分詞彙和語法的作用。
宗教
佛教為國教,其信徒佔95%,其次伊斯蘭教佔3.8%,基督教佔0.5%,其他0.7%。泰國南部的陶公府、北大年府和惹拉府以回教徒為主。另外亦有信奉天主教教和印度教的信徒。
泰國風景
民族
全國共有30多個民族,泰族為主要民族,占人口總數的40%,其餘為寮國族,華族,馬來族,高棉族,和苗、瑤、桂、汶、克倫、撣、塞芒、沙蓋等山地民族。泰語為國語。95%的居民信仰佛教,馬來族信奉伊斯蘭教,還有少數信奉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和錫克教。華人是泰國的一個重要族群,約有7,300,000(2003年)人,占總人口的12%.主要信仰漢傳佛教、道教、儒教。
編輯本段地理
歷史地理
泰國位於中南半島中南部。與柬埔寨、寮國、緬甸接壤,東南臨泰國灣(太平洋),西南瀕安達曼海(印度洋)。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分為熱、雨、涼三季,年均氣溫24~30℃。
1238年開始形成較為統一的國家。先後經歷了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原名暹羅,1652年(順治九年)暹羅派遣使節到清朝進行朝貢,開始了兩國的友好往來。1767年,緬甸軍隊入侵暹羅,攻破了暹羅的國都大城。大城王朝的達府太守披耶·達信組織暹羅人民擊退了入侵的緬軍,重新統一了暹羅,被擁立為王。1768年,達信派遣使節到清朝,請求清廷封他為暹羅國王,但清政府認為他是乘機篡位,予以拒絕。
曼谷奢華
然而,達信繼續向清政府表示友好,清政府終於在1777年承認了達信建立的王朝,准許暹羅使節到清廷朝貢。在1823年(道光三年),清政府向暹羅國王拉瑪二世贈送了「永奠海邦」的匾額。19世紀,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等殖民主義者先後入侵。1855年,英國代表、香港總督鮑林強迫暹羅簽訂了《英暹通商條約》(《鮑林條約》),此後法美國、德國、義大利等國也紛紛效法英國,強迫暹羅簽訂了類似的條約。暹羅淪為了西方殖民國家的半殖民地,1896年英法簽訂條約,規定暹羅為英屬緬甸和法屬印度支那間的緩沖國,與清朝的宗藩關系也漸告結束。19世紀末,拉瑪四世王開始實行對外開放。拉瑪五世王借鑒西方經驗進行社會改革。1932年6月,拉瑪七世王時期,民黨發動政變,改君主專制制為君主立憲制。1939年更名泰國,後經幾次更改,1949年正式定名泰國。
泰國的意思是「自由之地」,在其800年的歷史中,泰國可以引以為自豪的是它是東南亞唯一的一個沒有淪為殖民地的國家。泰國的歷史分為五個主要的時期:
南朝時期
(公元650-1250)
泰族人在中國南部,即現在的雲南、廣西和廣東,建立了他們的國家。許多人向南移居到湄南河盆地,並在高棉帝國統治下的中央平原定居了下來,並可能接受了高棉帝國的文化。泰族人在約公元1238年時建立了獨立的國家素可泰,標志著素可泰王朝的開端。
素可泰時期
(公元1238-1378)
13世紀時泰族人開始成為這個地區的統治力量,並逐漸宣布從當時存在的高棉和孟王國獨立出來。統治者稱之為「幸福的黎明」,這也常常被認為是泰國歷史的黃金時期,這是理想的泰國,物產豐富,君主像父親般慈善,其中最著名國王的是蘭甘杏大帝。然而在1350年,更加強大的大城對素可泰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大城時期
(1350-1767)
大城的君主從一開始就接受了高棉文化的影響。他們不再是素可泰王朝時父親般慈善、平易近人的君主,而是專制帝王,並採用devaraja(神王)的頭銜。在這個時期的早期,大城的統治向鄰近的泰公國擴張,並與其鄰國發生沖突。17世紀時,暹羅開始同西方國家建立外交和商業關系。
1767年,緬甸入侵成功攻陷了大城。盡管緬甸人取得了勝利,但是他們對暹羅的統治並沒有維持多長時間。年輕的Phya Taksin將軍和他的隨從突破了緬甸人的重圍,逃到了尖竹汶(Chantaburi)。大城淪陷七個月後,他和他的軍隊乘船返回到都城,趕走了緬甸駐軍,收復了大城。
吞武里時期
(1767-1772)
著名的Taksin將軍決定將都城從大城遷移到靠近海的地點,這樣有利於對外貿易,保證武器的采購,並且萬一緬甸重新進犯,便於防守和撤退。他在湄南河西岸的吞武里建立了新都城。Taksin的統治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大城淪陷後缺少中央權威導致王朝迅速瓦解,Taksin統一各府的統治覆滅了。
曼谷時期
(1782至今)
Taksin死後,查庫里將軍成為查庫里王朝的第一世國王,即拉瑪一世,從1782年統治到1809年。他即位的第一項舉措就是將王室都城從吞武里遷到河對岸的曼谷,並建造了大王宮。拉瑪二世(1809-1824)繼續修建工作。拉瑪三世Nang Klao國王(1824-1851)重新開始了同西方國家的聯系,並發展同中國的貿易。「國王與我」中的拉瑪四世Mongkut國王(1851-1868)與歐洲國家締結條約,避免淪為殖民地,並建立了現代泰國。在他統治期間,開展了許多社會和經濟改革。
拉瑪五世朱拉隆功(Chulalongkorn)國王(1869-1910)繼承父親進行改革,廢除奴隸制,改進公共福利和行政制度。拉瑪六世Vajiravudh國王(1910-1925)推行義務教育其他教育方面的改革。Prajadhipok國王(1925-1935)統治期間,泰國從君主專制政體轉變為君主立憲政體。國王於1933年退位,由他的侄子Ananda Mahidol國王繼位(1935-1946)。國家由暹羅更名為泰國,1939年起實現民主政治制度。現任國王普密蓬·阿杜德是查里庫王朝的拉瑪九世國王。
泰國古稱暹邏,南宋末年,宰相陳宜中兵敗走占城,以後又轉避暹邏,終老暹地。元代國勢強盛,銳意向外發展,東南亞各國紛紛向元廷朝貢,泰國也不例外。
依據元史記載,元代(自公元1277至1368年)暹邏巨象及萬物進貢。元帝嘉許她的歸順,獎賜中土珍品,而元廷也遣使暹邏宣慰三次,關系良好。
公元1350年,泰族一名叫拉瑪鐵菩提的酋長,在湄南昭披耶河下游的阿瑜陀耶崛起,甚至征服了北部的素可泰而建立王國,馬來西亞的大部分地區以及緬甸海岸的頓遜區均為所有。拉瑪鐵菩提王死於1369年,也就是明洪武二年。洪武十年(1377年)暹邏王子昭祿群膺,承其父命來朝,明太祖大喜,令禮部員外郎王恆,頌賜暹邏國王大印,並贈世子衣幣及路費。自此以後,阿瑜陀耶王朝始稱暹邏。洪武廿八年,昭祿群膺又遣使朝貢,並告父喪。太祖命中官前往致祭赦世子嗣繼王位,賜賞有加。
明永樂元年,成祖又贈暹邏王金銀大印,暹邏王也遣使謝恩。
鄭和南下時留暹邏者甚多
明初,中國的海外活動是非常頻仍的。明成祖為宣揚國威,曾派鄭和率領艦隊,南巡七次,走的是西洋航線。暹邏位於越南至馬來西亞的海程之中,為必經之地。當時,東南亞各地已有華人商賈,居處其間。隨鄭和南下的馬歡,著有《瀛涯暹勝覽》一書,其中記述暹邏的情形道:"國周千里,外山崎嶇,內地潮濕。土瘠少堪耕種,氣候不正,或寒或熱。其王居之屋,頗華麗整潔。民庶房地造如樓,一不通板,卻用檳榔木劈開如竹片樓,密擺用藤扎縛甚牢固。上鋪藤簟竹席,竹卧食息皆在其上。王者之扮,用白布纏頭,上不穿衣,下圍絲嵌手巾,加以錦綺壓腰。出入騎象或乘轎。一人執金柄傘,茭草葉做,甚好。王崇信釋教。國人為僧為尼姑者甚多。僧尼服色與中國頗同。亦住庵觀,持齋受戒。其俗凡事皆是婦人主掌。其國王及下民,若有謀議輕重買賣一應巨細之事,皆決於妻。
君主制
普密蓬·阿杜德國王陛下是查庫里王朝的第九世國王。他於1927年12月5日出生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坎布里奇市,他的父親,宋卡的瑪依多王子在哈佛大學學習醫學,普密蓬國王於1946年繼承王位,是泰國統治時間最長的君主。作為君主立憲政體,他在危機時期保持中立。
『貳』 泰國人起源於何處
泰國人的起源:
泰國人主要為泰族,泰族是發源於中國的南部,而於公元第十一、十二世紀才移居到泰國。考古學家在泰國東北部的曼清發現許多古老的遺跡,證明泰國的文化起源於大約五千年前的青銅文化期。
泰國人介紹:
泰國人指長期生活在泰王國的各族人民。泰國共有30多個民族。泰族為主要民族,占人口總數的40%,其餘為寮國族、華族、馬來族、高棉族,以及苗族、瑤族、桂族、汶族、克倫族、撣族、塞芒族、沙蓋族等山地民族。
泰語為國語。90%以上的民眾信仰佛教,馬來族信奉伊斯蘭教,還有少數民眾信仰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和錫克教。
(2)泰國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泰國人的忌諱:
1、泰國人重頭輕腳,腳在人們的眼中是最低下的。因為泰國氣候常年如夏,古代泰人都習慣光腳行走,所以腳被認為是最臟的。當你與泰國朋友圍坐一起時,切勿把鞋底翹起對准任何人。這是一種侮辱性的舉動,意即把人踩在腳下。用腳指東西更是失禮,而用腳踢門,則會受到人們的唾棄。
2、在遞送物品給人時,要用右手,不要用左手。因為古時,左手是用來干便後擦洗屁股等臟活的,所以它也是骯臟的,用左手遞物是一種鄙視人的舉動。
3、切忌用紅筆簽名。在泰國,死者的名字是被人用紅筆寫在棺材上的。紅筆簽名,表示這人已死。
4、知識、學問在泰國受人敬重,切勿在找不到凳子坐時,隨意拿本書來坐,這是忌諱的。
『叄』 泰國的歷史
公元1238年建立了素可泰王朝,開始形成較為統一的國家。先後經歷了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泰國北部的素可泰,是泰國歷史上第一個獨立王朝——素可泰王朝(公元1238年到1356年)的都城,素可泰在泰語中意為「幸福的黎明」,原來只是柬埔寨吳哥王朝下轄的一個城市。
元代國勢強盛,銳意向外發展,東南亞各國紛紛向元廷朝貢,泰國也不例外。1350年,烏通王在大城府建都,脫離素可泰王國宣布獨立,建立阿瑜陀耶王國,不久吞並素可泰王國,被中國明朝封為暹羅國王。1767年,緬甸軍隊攻陷大城,阿瑜陀耶王國滅亡。大城時代歷417年,共有33位君主。
19世紀末,曼谷王朝五世王大量吸收西方經驗進行社會改革。1896年,英、法達成利益妥協,間接使得暹羅成為東南亞唯一沒有淪為殖民地的國家。
拉瑪五世朱拉隆功國王(1869-1910)繼承父親進行改革,廢除奴隸制,改進公共福利和行政制度。拉瑪六世國王(1910-1925)推行義務教育其他教育方面的改革。拉瑪七世國王(1925-1935)統治期間,泰國從君主專制政體轉變為君主立憲政體。
1932年6月,人民黨發動政變,建立君主立憲政體。1938年,鑾披汶執政,泰國國王於1933年退位,由他的侄子阿南塔·瑪希敦國王繼位拉瑪八世(1935-1946)。1939年6月由暹羅更名為泰國,意為「自由之地」。1939年起實現民主政治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泰國成為美國在東南亞的主要軍事盟國。在東南亞地區,泰國亦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國家;首都曼谷是該區域中國際化程度很高的大都會區。另外,泰國是東盟始創國之一,亦在東南亞區內事務有積極的參與。
泰王國,通稱泰國(Thailand)。位於東南亞的君主立憲制國家。泰國位於中南半島中部,其西部與北部和緬甸、安達曼海接壤,東北邊是寮國,東南是柬埔寨,南邊狹長的半島與馬來西亞相連。
舊名暹羅,1949年5月11日,泰國人用自己民族的名稱,把「暹羅」改為「泰」,取「自由」之意。
實行自由經濟政策,20世紀90年代經濟發展較快,躋身成為「亞洲四小虎」之一。是世界的新興工業國家和世界新興市場經濟體之一。世界五大農產品出口國之一。電子工業等製造業發展迅速,產業結構變化明顯,汽車業是支柱產業,是東南亞汽車製造中心和東盟最大的汽車市場。
『肆』 泰國歷史文化
泰王國(Kingdom of Thailand),簡稱泰國(Thailand,Thai)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東臨寮國〔寮國專〕和柬埔寨,屬南面是暹羅灣和馬來西亞,西接緬甸和安達曼海。在1949年5月11日以前,泰國的名稱是暹羅。
上面的這一小段是從網路中復制過來的,關於泰國的完整的資料,樓主可以到這個鏈接看看:http://ke..com/view/7026.htm
另外,還有一個網站,也是介紹泰國的,相關資料也很長,只是鏈接發不上來,樓主可以用google搜索「泰國」一詞。有一個網站「泰國- 維基網路,自由的網路全書」,裡面也有大量的關於泰國的資料。
『伍』 泰國有著怎樣的文化歷史
泰國歷史文化簡介發布時間:2010-01-28 11:38:40
享有「千佛之國」、「黃袍佛國」之稱的泰國位於亞洲中南半島中部。其以旖旎的自然風光、和善好客的人文氣息、豐富濃厚的歷史氛圍,成為了東南亞首屈一指的旅遊大國。
泰國是一個具有兩千多年佛教史的文明古國,在美麗富饒的國土上,有30,OOO多座充滿神話色彩的古老寺院和金碧輝煌的宮殿。泰國佛寺外觀造型宏偉壯觀,建築裝飾精巧卓絕,享有「 泰國藝術博物館 」美稱,是泰國文化的精萃。該國著名的旅遊勝地有:曼谷泰國大王宮、玉佛寺、巴真菩提樹及古城博物館等。
泰國地處熱帶,絕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終年炎熱,可謂「四季如夏」。除個別山地外,各地年平均氣溫一般為27℃左右。每年11月~次年1月,為旅遊泰國的最佳季節,其次是4月~10月。
國家介紹
泰國是一個由30多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國家,其中泰族占人口總數的40%、老族佔35%,馬來族佔3.5%,高棉族佔2%等。此外還有苗、瑤、桂、汶、克倫、撣等山地民族。泰語為國語。佛教是泰國的國教,90%以上的居民信仰佛教,馬來族信奉伊斯蘭教,還有少數信奉基督教新教、天主教、印度教和錫克教。幾百年來,泰國的風俗習慣、文學、藝術和建築等幾乎都和佛教有著密切關系。到泰國旅遊,處處可見身披黃色袈裟的僧侶,以及富麗堂皇的寺院。因此,泰國又有「黃袍佛國」的美名。佛教為泰國人塑造了道德標准,使之形成了崇尚、忍讓、安寧和愛好和平的精神風范。
地理位置
泰國全國領土面積約為513115平方公里。亞洲中南半島中南部,東南臨泰國灣(太平洋),西南瀕安達曼海(印度洋),西和西北與緬甸接壤,東北與寮國交界,東南與柬埔寨為鄰,疆域沿克拉地峽向南延伸至馬來半島,與馬來西亞相接,其狹窄部分居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分為熱、雨、旱三季。年均氣溫24~30℃。
民風民俗
佛教是泰國的國教,90%的人信奉佛教。幾百年來,無論是風俗習慣、文學、藝術和建築等各方面,幾乎都和佛教有著密切關系。在泰國,凡是信佛教的男孩子,到了一定年齡,都要一度削發為僧,連王室和貴族也不例外。到泰國旅遊,處處可見身披黃色袈裟的僧侶,以及富麗堂皇的寺院。因此,泰國又有"黃袍佛國"的美名。佛教為泰國人塑造了道德標准,使之形成了崇尚忍讓、安寧和愛好和平的精神風范
相處之道
泰國素以包容和好客著稱,他們對每個人都示以微笑和謙遜的態度。一般旅客都很容易適應本地的風俗習慣。不過以下是一些特別值得提示的:
君主體制
傳統以來,泰國人對皇室成員懷有深厚的敬仰之情。到訪遊客應對泰皇,泰後及其兒女表示尊重。比如:每天上午08:00 和下午18:00,在公共場所,國歌奏響時,您應當站立。若參與皇室成員出席的公開場合,最佳的做法就是觀察及仿效在場人士的禮儀。
宗教微觀
泰國的法律有很多章節闡述對宗教違法的行徑,當中包括信眾最多的佛教和其他信仰。所有的佛像不論大小完好或殘破,都奉為神聖之物。請別攀爬佛像!一般的要求是對佛像不做出「有欠尊重」的行為。參拜佛寺,衣著需整齊--- 不要裸露上身,或穿短褲,或無袖的襯衫。供奉佛像之寺堂內,不應穿著鞋子進入。請放心脫鞋吧,寺堂內的地板,一般是干凈的。佛教的僧侶均被禁止與女士接觸,如果希望把東西交給僧侶,則應先把東西交予一位男士由他代勞。 一件長袖的罩衫扣至脖頸,並且披上發巾。
社會習俗
當泰國人打招呼時,是以雙手合十,狀似禱告。泰國人稱「Wai」。一般來說,年有的先向年長的打招呼,而年長的隨後回禮合十。
泰國人認為頭是身體的最高的部分,他們是不容許拍任何人的頭部,縱使是友善的表現。如果你偶然摸某人的頭,您要很快地向他道歉。
同樣腳被認為身體的最低的部分。別使用你的腳指向人或對象。別與你的腳摸任何人。別把你的交放在桌子或椅子上休息。別跨過人的身體,請從附近繞過或禮貌地要求他們移動。當在地板上坐時,也應使您的腳不指向任何人。
公開表示愛的行為是難以接受的。你可能看過一些十分西化的年輕夫婦手牽手的情景,但是,這樣子只在開明的社群中常見。 在泰國的社會,發脾氣是下下之策。泰國人認為這樣代表卑劣的儀態。
曼谷民間藝術
泰國人能歌善舞,民間舞蹈舞姿優美,音樂動聽。伴奏的樂器主要有鼓、鑼、小鈸、拍板、笛子、胡琴、笙等民間樂器。
泰國民間舞蹈除舞姿和眉目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外,演員手指的動作也能表達許多微妙的感情變化。比較有代表性的民間舞蹈有富有情趣的假面舞、玉指閃爍的指甲舞、燭光流螢的蠟燭舞、甜甜蜜蜜的南旺舞等。觀賞泰國舞蹈為赴泰旅遊必看節目之一。
以拉摩契恩為題材編排的泰國舞蹈,最值得細細觀賞品味。最為著名的泰國舞蹈為「khon」,該舞蹈由帶假面具的男性舞者演出。「Lakhon」和「Likay」是「Khon」的兩個流行的分支,與「Khon」的不同之處在於演出者不帶面具。可到國家大劇院和一些有文藝演出的飯店欣賞。
曼谷的夜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除了有各式各樣的歌廳舞廳、的士高、卡拉OK、KTV、樂隊酒吧等常見的娛樂場所外,還有大量公開的人妖表演、同性戀酒吧、皇帝餐廳、泰國浴等特色娛樂場所。真可謂聲色犬馬,無所不用其極。
泰國的人妖表演,赫赫有名,舉世無雙,神秘朦朧,引人遐想。曼谷的麗都的夜總會,可一睹人妖表演的風采。
曼谷的民間體育活動極為豐富多彩,主要有泰拳、賽舟、大象表演、賽牛、斗雞等。可在拉查達慕農拳擊館、魯比尼拳擊館欣賞到緊張激烈的泰拳。
泰國的古方按摩是泰國悠久歷史文化的一部分,也是珍貴的文化遺產。歷經數百上千年綿延不絕的流傳,現已成為泰國的一項旅遊項目。在泰國,幾乎每家酒店都有該項服務,除此以外,經營古方按摩的場所和人員,遍布全國各地的大街小巷,甚至在偏遠的小島海灘,都有流動的按摩人員提供此項服務,真令人驚嘆。
正宗的泰國古方按摩不僅能舒筋活血、消痛化淤,還能消除疲勞、恢復體力。現在仍有不少寺廟和學校專門開設學習班,教授泰國古方按摩的密技。
此外,Suriwong街區的「按摩胡同」及其中的有馬溫泉,可令人趁興而來,滿意而歸;Royal Thai Army,是過一把高爾夫球癮的好去處;皇家草地賽馬俱樂部,是重溫賽馬樂趣的天堂; Royal City Avenu,是浪漫瀟夜生活的世外桃源。若是冬季旅遊曼谷,則還有參加當地精彩的馬拉松比賽的機會。
泰國的文化
泰國的文化歷史悠久,其文學、藝術、繪畫都有其獨特的風格。泰國政府很重視維護本民族的文化,認為泰國文化體現的是國格,是維系國家團結的重要根基,對國家的穩定繁榮有決定性的影響。國王蒲美蓬說過:「維護文化就是維護國家」。
泰國的文化可分為三方面:語言文化、宮廷文化和傳統文化。
語言文化
泰語基本上是由單音節的片語成,它是素可泰王朝國王蘭甘杏於公元1283年根據孟文和吉蔑文創造而成。經過七百年的歷史,今天的泰語有四十四個輔音、二十八個母音字母組成。有五個聲調,並分成世俗用語、王族用語和僧侶用語三種。
由於泰語是拼音文字、是一種音調語言,具有五種不同的音調,因此常使不了解這種文化的外國人感到迷惑。例如,Suea不同的音調代表不同的意義:Suea降調是墊子,席子;聲調是衣服。
像世界上其它許多語言一樣,泰語是一種復雜的多元化的混合體。泰語中的許多詞彙來源於巴利語、梵語、高棉語、馬來語、英語和漢語。
文字的書寫採取連書形式,自左向右,橫向書寫,詞與詞之間不用標點,不留空格,一句話從頭到尾連續不斷的拼寫,以空兩個字母的間隔或句子當中的小停頓表示一個句子。
泰文字母的印刷體像五線譜上的音符,大部分字母都帶有小圓圈,因此有人把它比作蝌蚪文。泰文與柬埔寨文字和寮國文字十分相似。
說到泰語的講話和書寫,它的基本語序與漢語一樣都是主—謂—賓結構但是與華文的最大區別是修飾語在被修飾語之後,例如我們要說「這個藍襪真美「而語序應該說成是」美真襪個這「也即簡單地說:泰語形容詞應該放在名詞之後,副詞放在動詞之後。
宮廷文化
宮廷文化是指繪畫、建築、文學、戲劇和音樂。過去宮廷文化主要受到宮廷和貴族的支持,多數作品服務與佛教,其體系手印度的影響,進一步融合發展,形成獨特的泰國文化。
繪畫:泰國的古典繪畫多限於寺廟與宮殿里的壁畫,其主題都與佛教有關,例如釋迦牟尼佛的生活;天堂、地獄的故事及有關的傳統習俗。繪畫的主旨是傳揚佛教,促進佛教的發展,並給人以啟迪。
建築:除了在皇家宮廷的建築外,還可以在佛教的所屬物——寶塔和寺廟看到泰國的古典建築。借鑒印度、中國和緬甸等國的建築藝術,泰國人民創造了自己獨特的建築風格——多層屋頂、高聳的塔尖,用木雕、金箔、瓷器、彩色玻璃、珍珠等鑲嵌裝飾。在陽光照耀下,這些建築物發出燦爛的藝術之光。
雕刻:泰國的雕刻集中在佛教人物和大象的表現上,在泰國,佛教人物非常多,這些人物是用木頭、金屬、象牙或稀有石器和灰泥製成。
文學:早期的泰國文學與宗教、皇家、貴族有關,以詩歌的形式表現出來。在二十世紀早期,拉瑪六世王已對泰國的文學做了改革,從此,散文成為泰國作家喜愛的一種寫作形式。在他們的作品;里,也描寫普通的日常生活。最主要的文學作品之一是《拉瑪堅》。
戲劇:泰國的戲劇和舞蹈是密不可分的。舞蹈源於印度,但泰人將其改變得動作舒緩、優美。在大城王朝時代,主要有泰南舞劇、民間戲劇和宮廷戲劇。到本王朝第五世王時期受西方戲劇影響,又增加了古劇、雜劇、唱劇和話劇。早些時候,戲劇通常是在宮廷和貴族官邸上演,普通百姓只能在佛教節目才能看到。
音樂:泰國的古典音樂使用自然音階曲調清新委婉,節奏鮮明緩慢,音域寬廣低沉。樂器分彈、拉、敲、吹寺中。彈的樂器有古箏;拉的有弦;敲的有鼓和鈸;吹的有雙簧管和笛。在宗教儀式,傳統儀式和節目上,都演奏古典音樂。泰國的古典樂曲有一千二百多種曲調,根據各自的作用分成悲曲,憤曲,娛樂曲,和佛事曲幾大類並且大多是「拉瑪堅「劇的伴奏音樂,內容豐富。
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是指與農業和人文、製作日常必需品的工藝有關的習俗。泰國的傳統習俗基於家庭(由雙親組成)。正如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那樣,年輕人要尊重並服從父母、長者|教師和僧人的意願。談到傳統的泰國文化,就不能不提到寺廟和佛教。佛教傳遍泰國數百年來,已深深地影響了泰國人民。寺廟成為村鎮的中心,是人們接受教育、舉行意識、慶祝節日的場所。現在,由於科技的迅速發展,傳統的 生活方式尤其在大城市已不可避免的發生了改變。然而,在現代文明還沒有滲透的邊緣地區,在很大程度上,仍保留著古老的傳統生活方式。
『陸』 泰國的地理文化泰國有哪些歷史故事和常識
一、泰國的地理文化:
泰國位於亞洲中南半島中南部,與柬埔寨、寮國、緬甸、馬來西亞接壤,東南臨泰國灣(太平洋),西南瀕安達曼海(印度洋),西和西北與緬甸接壤,東北與寮國交界,東南與柬埔寨為鄰,疆域沿克拉地峽向南延伸至馬來半島,與馬來西亞相接,其狹窄部分居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
泰國氣候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分為熱、雨、旱三季。年均氣溫24~30℃。常年溫度不下18℃,平均年降水量約1000毫米。
11月至2月受較涼的東北季風影響比較乾燥,3月到5月氣溫最高,可達40-42℃,7月至9月受西南季候風影響,是雨季。
10月至12月偶有熱帶氣旋從南中國海經過中南半島吹襲泰國東部,但在暹羅灣形成的熱帶氣旋為數甚少且一般在20~35個左右。
二、泰國的歷史故事
泰國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和文化,原名暹羅。
公元1238年建立了素可泰王朝,開始形成較為統一的國家。先後經歷了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
泰國北部的素可泰,是泰國歷史上第一個獨立王朝——素可泰王朝(公元1238年到1356年)的都城,素可泰在泰語中意為「幸福的黎明」,原來只是柬埔寨吳哥王朝下轄的一個城市;後來當地泰族人起義,奪城掠地,在這里創建起泰國的開國王朝。
歷史記載,素可泰王朝時期的泰國繁榮昌盛,疆域遠遠超過現版圖,尤其是蘭甘杏大帝在位時首創泰國文字和暹羅最早的宋加洛陶瓷業,開創了泰國歷史的新紀元。 南宋末年,宰相陳宜中兵敗走占城,以後又轉避暹邏,終老暹地。
1350年,泰國烏同王建立大城府,東西方各國使臣都前來拜訪,各國商人也紛紛來此經商,大城府一片繁榮景象。但後來緬甸好戰,入侵泰國,為這片土地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1767年,大城府被緬甸軍隊攻破,一直飽受緬甸所帶來的摧殘,直至緬甸軍隊撤離泰國。泰國重新走向興旺發達之後,定都吞武里,後來又遷都曼谷。大城府逐漸退出人民的視線,但是在那裡,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歷史遺跡和故事。當年淪陷的古城如今已成為泰國最重要的旅遊地點之一。
三、泰國常識
1、在曼谷,國王和王室成員是非常受人尊重的,泰國法律有對王室不敬罪的處罰條例,即使外國人也不可觸犯。不要隨便談論或議論王室。遇有王室成員出席的場合,最好是留意其他人的動作,跟著照做。
2、人們視頭部為神聖之地,因此不要隨便觸摸別人的頭部。如果你無意中碰及他人的頭部,應立即誠懇地道歉。特別忌諱外人撫摸小孩(尤其是小和尚)的頭部,小孩子的頭只允許國王、僧侶和自己的父母撫摸。
3、公眾場合不要做出過於親昵的舉動,如擁抱、親吻等。僅在某些海灘允許裸體曬日光浴。
4、避免使用暴力和粗魯的語言,遇事要剋制忍耐——這也是泰國人「樂天安命」的處世態度。
5、人們不用紅筆簽名。因為泰國人死後要用紅筆在棺材口寫上其姓氏。
6、泰歷每年12月15日要舉行水燈節,在觀看水燈時一定要注意,無論那水燈多麼精緻美麗,都絕對不能揀起來。
7、進入寺廟要脫鞋,服裝應整齊、端莊,不能穿背心、短褲進入。女性避免碰觸僧侶,如奉獻財物,可請男士代勞,或直接放在桌上即可。
(6)泰國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泰王國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君主立憲制國家。泰國位於中南半島中部,其西部與北部和緬甸、安達曼海接壤,東北邊是寮國,東南是柬埔寨,南邊狹長的半島與馬來西亞相連。
泰國舊名暹羅,1949年5月11日,泰國人用自己民族的名稱,把「暹羅」改為「泰」,主要是取其「自由」之意。
泰國實行自由經濟政策,在20世紀90年代經濟發展較快,躋身成為「亞洲四小虎」之一,但於「九八經濟危機」中受重大挫折,之後陷入衰退和停滯。是世界的新興工業國家和世界新興市場經濟體之一。製造業、農業和旅遊業是經濟的主要部門。
泰國是亞洲唯一的糧食凈出口國,世界五大農產品出口國之一。電子工業等製造業發展迅速,產業結構變化明顯,汽車業是支柱產業,是東南亞汽車製造中心和東盟最大的汽車市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泰國
『柒』 泰國歷史簡介
簡介:泰國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和文化,原名暹羅。公元1238年建立了素可泰王朝,開始形成較為統一的國家。先後經歷了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
泰國北部的素可泰,是泰國歷史上第一個獨立王朝——素可泰王朝(公元1238年到1356年)的都城,素可泰在泰語中意為「幸福的黎明」,原來只是柬埔寨吳哥王朝下轄的一個城市;後來當地泰族人起義,奪城掠地,在這里創建起泰國的開國王朝。
泰國是亞洲重要的旅遊國家之一,迷人的熱帶風情以及獨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是吸引遊客的重要因素。泰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佛教國家,這個被稱為「白象王國」的美麗國度,擁有獨特的文化傳統和民族風俗,如豐富多彩的各種節日,水上人家的清新生話,聞名於世的古典舞和民族舞。
泰王國(泰語: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英語:Kingdom of Thailand),簡稱「泰國」(Thailand)。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君主立憲制國家。泰國位於中南半島中部,其西部與北部和緬甸、安達曼海接壤,東北邊是寮國,東南是柬埔寨,南邊狹長的半島與馬來西亞相連。
泰國位於亞洲中南半島中南部,與柬埔寨、寮國、緬甸、馬來西亞接壤,東南臨泰國灣(太平洋),西南瀕安達曼海(印度洋),西和西北與緬甸接壤,東北與寮國交界,東南與柬埔寨為鄰,疆域沿克拉地峽向南延伸至馬來半島,與馬來西亞相接,其狹窄部分居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
泰國氣候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分為熱、雨、旱三季。年均氣溫24~30℃。常年溫度不下18℃,平均年降水量約1000毫米。
『捌』 泰國的文化是什麼
泰國的文化可分為三方面:語言文化、宮庭文化和傳統文化。
一、語言文化:
泰語基本上是由單音節的片語成,它是素可泰王朝國王蘭甘杏於一二八三年根據孟文和高棉文創造而成。經過七百年的歷史後,夫天的泰語由四十四個字母組成,即二十個輔音音素,十五個母音符號代表二十二個母音、雙母音和三母音。
由於泰語是一種音調語言,具有五種不同的音調,因此常使不了解這種文化的外國人感到迷惑。例如Suea不同的音調代表不同的意義:Suea降調是虎;低調是墊,席子:升是衣服。
像世界上其它許多語言一樣,泰語是一種復雜的各種文化的混合體。泰語中的許多詞彙來於巴利語、梵語、高棉語、馬來語、英語和漢語。
二、宮庭文化:
宮庭文化是指繪畫、建築、文學、戲劇和音樂。過去宮庭文化主要受到宮庭和貴族的支持,多數作品服務於佛教,其體系受印度的影響,進一步融祫發展,形成獨特的泰國文化。
繪畫:泰國的古典繪畫多限於寺廟和宮庭里的壁畫,其主題都與佛教有關,例如釋迦牟佛的生活;天堂、地獄的故事及有關的傳統習俗。繪畫的主旨是美化寺院,促進佛教的發展並給人以啟迪。
建築:除了在皇家宮庭建築外,還可以在佛教的所屬物---寶塔和寺廟看到泰國的古典建築。借鑒印、中國和緬甸等國的建築藝術,泰國人民創造了自己獨特的建築風格---多層屋頂、高聳的塔尖,用木雕、金箔、瓷器、彩色玻璃、珍珠等鑲嵌裝飾。在陽光照耀,這些建發出燦爛的藝術之光。
雕刻:泰國的刻集中在佛教人物的表現上,在泰國,佛教人物非常,這些人物是用木材、金屬、象牙或稀有石器和灰泥製成。
文學:早期,泰國文學與宗教、皇家、貴族有關,以詩歌的形式表現出來。在二十世紀早期,拉瑪六世己對泰國的文學作了改革,從此,散文成為泰國作家喜愛的寫作形式。在他們的作品裡,也描寫普通的日常生活。最主要的文學作品之一是《拉瑪堅》。
戲劇:泰國的戲劇和舞蹈是密不可分的,舞蹈源於印,但泰人將其改變得動作緩慢、優美。在大城時,主要有泰南舞劇、民間舞劇和宮庭舞劇。到本王朝第五世時期受西方戲劇影響,又增加了啞劇、孔劇、古劇、雜劇、唱劇和話劇。早些時候,戲劇通常是在宮庭和貴族官邸上演,普通百姓只能在佛教節日才能看到。
音樂:泰國的古典音樂使用自然音階。樂器分彈、拉、敲、吹四種。彈的樂器有古箏;拉的有;敲的有、排琴、鉦、葫蘆鼓、馬來鼓和鈸;吹的有雙簧管和笛。在宗教儀式、傳統儀式和節日時,都會奏古典音樂。泰國古典音樂,節奏有一定程序,時而明快,時而緩慢,悅耳動聽,被認為是一種高級的藝術享受。
三、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是指與農業和人文、製作日常必需品的工藝有關的習俗。泰國的傳統習俗基於家庭(由雙親組成)。正如中國和亞洲其它國家樣,年輕人要尊重並服從父母、長者、教師和僧人的意願。談到傳統的泰國文化,就不能不提到寺廟和佛教,佛教傳遍泰國,數百年來,己深深地影響了泰國人民,任何節日喜慶、結婚、喪葬、新店開張或樓宇落成等都會邀請僧人誦經,舉行祭典。寺廟除了是佛門之地外也成為村鎮的中心,是人們接受教育、舉行儀式、慶祝節日的場所。
『玖』 泰國的文化歷史
泰國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和文化,原名暹羅。公元年建立了素可泰王朝,開始形成較為統一的國家。先後經歷了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泰國古稱暹邏,南宋末年,宰相陳宜中兵敗走占城,以後又轉避暹邏,終老暹地。元代國勢強盛,銳意向外發展,東南亞各國紛紛向元廷朝貢,
泰國也不例外。從16世紀起,先後遭到葡萄牙、荷蘭、英國和法國等殖民主義者的入侵。19世紀末,曼谷王朝五世王大量吸收西方經驗進行社會改革。1896年,英、法簽訂條約,規定暹羅為英屬緬甸和法屬印度支那之間的緩沖國,從而使暹羅成為東南亞唯一沒有淪為殖民地的國家。1932年6月,人民黨發動政變,建立君主立憲政體。1938年,鑾披汶執政,1939年6月更名為泰國,意為「自由之地」。1941年被日本佔領,泰國宣布迦入軸心國。1945年恢復暹羅國名。1949年5月又改稱泰國。
公元1350年,泰族一名叫拉瑪鐵菩提的酋長,在湄南昭披耶河下游的阿瑜陀耶崛起,甚至征服了北部的素可泰而建立王國,馬來西亞的大部分地區以及緬甸海岸的頓遜區均為所有。拉瑪鐵菩提王死於1369年,也就是明洪武二年。洪武十年(1377年)暹邏王子昭祿群膺,承其父命來朝,明太祖大喜,令禮部員外郎王恆,頌賜暹邏國王大印,並贈世子衣幣及路費。自此以後,阿瑜陀耶王朝始稱暹邏。洪武廿八年,昭祿群膺又遣使朝貢,並告父喪。太祖命中官前往致祭赦世子嗣繼王位,賜賞有迦。
明永樂元年,成祖又贈暹邏王金銀大印,暹邏王也遣使謝恩。
明初,中國的海外活動是非常頻仍的。明成祖為宣揚國威,曾派鄭和率領艦隊,南巡七次,走的是西洋航線。暹邏位於越南至馬來西亞的海程之中,為必經之地。當時,東南亞各地已有華人商賈,居處其間。隨鄭和南下的馬歡,著有《瀛涯暹勝覽》一書,其中記述暹邏的情形道:"國周千里,外山崎嶇,內地潮濕。土瘠少堪耕種,氣候不正,或寒或熱。其王居之屋,頗華麗整潔。民庶房地造如樓,一不通板,卻用檳榔木劈開如竹片樓,密擺用藤扎縛甚牢固。上鋪藤簟竹席,竹卧食息皆在其上。王者之扮,用白布纏頭,上不穿衣,下圍絲嵌手巾,迦以錦綺壓腰。出入騎象或乘轎。一人執金柄傘,茭草葉做,甚好。王崇信釋教。國人為僧為尼姑者甚多。僧尼服色與中國頗同。亦住庵觀,持齋受戒。其俗凡事皆是婦人主掌。其國王及下民,若有謀議輕重買賣一應巨細之事,皆決於妻。
泰國的意思是「自由之地」,在其800年的歷史中,泰國可以引以為自豪的是它是東南亞唯一的一個沒有淪為殖民地的國家。泰國的歷史分為五個主要的時期:
13世紀時泰族人開始成為這個地區的統治力量,並逐漸宣布從當時存在的高棉和孟王國獨立出來。統治者稱之為「幸福的黎明」,這也常常被認為是泰國歷史的黃金時期,這是理想的泰國,物產豐富,君主像父親般慈善,其中最著名國王的是蘭甘杏大帝。然而在1350年,更迦強大的大城對素可泰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大城的君主從一開始就接受了高棉文化的影響。他們不再是素可泰王朝時父親般慈善、平易近人的君主,而是專制帝王,並採用devaraja(神王)的頭銜。在這個時期的早期,大城的統治向鄰近的泰公國擴張,並與其鄰國發生沖突。17世紀時,暹羅開始同西方國家建立外交和商業關系。
1767年,緬甸入侵成功攻陷了大城。盡管緬甸人取得了勝利,但是他們對暹羅的統治並沒有維持多長時間。年輕的Phya Taksin將軍和他的隨從突破了緬甸人的重圍,逃到了尖竹汶(Chantaburi)。大城淪陷七個月後,他和他的軍隊乘船返回到都城,趕走了緬甸駐軍,收復了大城。
著名的Taksin將軍決定將都城從大城遷移到靠近海的地點,這樣有利於對外貿易,保證武器的采購,並且萬一緬甸重新進犯,便於防守和撤退。他在湄南河西岸的吞武里建立了新都城。Taksin的統治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大城淪陷後缺少中央權威導致王朝迅速瓦解,Taksin統一各府的統治覆滅了。
Taksin死後,查庫里將軍成為查庫里王朝的第一世國王,即拉瑪一世,從1782年統治到1809年。他即位的第一項舉措就是將王室都城從吞武里遷到河對岸的曼谷,並建造了大王宮。拉瑪二世(1809-1824)繼續修建工作。拉瑪三世Nang Klao國王(1824-1851)重新開始了同西方國家的聯系,並發展同中國的貿易。「國王與我」中的拉瑪四世Mongkut國王(1851-1868)與歐洲國家締結條約,避免淪為殖民地,並建立了現代泰國。在他統治期間,開展了許多社會和經濟改革。
拉瑪五世朱拉隆功(Chulalongkorn)國王(1869-1910)繼承父親進行改革,廢除奴隸制,改進公共福利和行政制度。拉瑪六世Vajiravudh國王(1910-1925)推行義務教育其他教育方面的改革。Prajadhipok國王(1925-1935)統治期間,泰國從君主專制政體轉變為君主立憲政體。國王於1933年退位,由他的侄子Ananda Mahidol國王繼位(1935-1946)。國家由暹羅更名為泰國,1939年起實現民主政治制度。現任國王普密蓬·阿杜德是查里庫王朝的拉瑪九世國王。
第二次世界大戰暹羅傾向日本,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日本和暹羅簽訂《日泰攻守同盟條約》。1942年1月25日泰國宣布向英美宣戰,日本曾將部份在緬甸和馬來亞半島北部佔領地割讓給暹羅。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暹羅隨即在翌日宣布「暹羅1942年1月25日對英美宣戰宣言無效」,暹羅的「宣戰無效」宣言被同盟國承認。1949年改名泰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泰國成為美國在東南亞的主要軍事盟國。在東南亞地區,泰國亦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國家;首都曼谷是該區域中國際化程度很高的大都會區。另外,泰國是東盟始創國之一,亦在東南亞區內事務有積極的參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