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展覽發展歷史

展覽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04 15:15:40

A. 美國的會展發展史

自從1896年底特律會議局成立以來,美國會議產業開始得到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與相關機構回的重視並逐步發展起來。答目前,拉斯維加斯、奧蘭多、芝加哥等已成為美國最著名的會展中心城市,一些專業協會影響力也日益增加,如美國國際展覽管理協會(IAEM)、美國專業會議管理者協會 (PCMA)、國際會議專家協會(MPI)等。

會議會展業在美國社會經濟生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根據美國會議行業委員會(Convention Instry Conucil,以下簡稱CIC)2011年發布的最新報告《會議產業對經濟影響的重要性》顯示,2009年美國舉辦各類會議和貿易展總計約179萬次,參會人員迖20472萬人,對GDP的直接貢獻額為1060億美元,為美國提供直接工作崗位170萬個,間接工作崗位630萬個,直接創造聯邦稅收143億美元,州與地 方稅收113億美元。

B. 中國的會展業的歷史

會展業是一個新興的服務行業,影響面廣,關聯度高。會展經濟逐步發展成為新的增長點,而且會展業是發展潛力大的行業之一。在新時期,必須大力發展會展業,全面提升會展經濟。
會展業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現會展業涉及工業、農業、商貿等諸多產業,對結構調整、開拓市場、促進消費、加強合作交流、擴大產品出口、推動經濟快速持續健康發展等發
揮重要作用,在城市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諧社會構建中顯示出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並日益顯現出來。具體體現在:
第一,能產生強大的互動共贏效應。會展業不僅能帶來場租費、搭建費等直接收入,而且還能拉動或間接帶動數十個行業的發展,直接創造商業購物、餐飲、住宿、娛樂、交通、通訊、廣告、旅遊、印刷、房地產等相關收入;不僅能集聚人氣,而且能促進各大產業的發展,對一個城市或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產生重大影響和催化作用。據有關統計表明,一個好的會展對經濟拉動效應能達到1:9,甚至更高。
第二,能獲得優質資源。會展業匯聚巨大的信息流、技術流、商品流和人才流,意味著各行業在開放潮中,在產品、技術、生產、營銷等諸方面獲取比較優勢,優化配置資源,增強綜合競爭力。會展業發展可以不斷創造出"神話",博鰲效應就是其中的一個最典型範例,窮鄉僻壤的博鰲建成國際會議中心後,以其良好的生態、人文、治安環境,吸引了眾多海內外會議組織者、參會者、旅遊者等。
第三,能提升支持力度。各產業的發展,特別是製造業要生存和提升競爭力,需要相關服務行業的協作,加快新型工業化、新農村建設,更離不開會展業的支持和助力。其中會展是一項極其重要的服務內容,作為特殊的服務行業,會展經濟能服務於和增強城市面向周邊地區的輻射力和影響力。所以,會展經濟有巨大的效能。
第四,能增加就業機會。隨著近年來辦展活動的增多,會展業不僅能提供就業機會,而且還能拉動和促進就業。
第五,能成為經濟發展的"風向標"。會展緊扣經濟,展示經濟發展成果,會展經濟的發展將直接刺激貿易、旅遊、賓館、交通、運輸、金融、房地產、零售等行業的市場景氣,大型和專業性會展往往是產品或技術市場佔有率及盈利前景的晴雨表,推動商品貿易、投資合作、服務貿易、高層論壇、文化交流等各方面的發展與進步。
會展業呈現出蓬勃生機事實上,我國會展業起步較早,特別是近年來會展業異軍突起,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主要表現在:
一是建設規模不斷擴大。據有關部門統計,全國現有大中型會展場館150多個,會展面積300萬平方米以上,已經超過了號稱"世界會展之國"德國的展館面積,擁有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現代化會展場館。而目前各地都在大興土木,會展館建設方興未艾,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正在建設或規劃將在未來三年內建成的各類會展中心的會展面積可能超過100萬平方米。
二是會展活動空前活躍。據有關調查表明,舉辦和參加會展的數量不斷增多,2004年我國會展項目數量超過 3000個,出國辦展近800個;參展企業500多萬家,參會專業觀眾近2000萬人次;節慶活動5000多個,參與觀眾達數億人次。會展收入增幅明顯,目前舉辦各類展會直接收入超過100億元,間接帶動的旅遊、餐飲、交通、廣告、娛樂、房產等行業收入高達數千億元。
三是會展形式豐富多彩。經過多年發展,一些由政府主導的綜合會展向專業會展轉變,有的隨著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水平的提高而成為著名會展,已培育出一批具有特色的、高水平的、較大影響力的會展知名品牌,諸如廣交會、高交會、上交會等綜合展。專業化會展比重增加,幾乎涉及經濟的各個部門和主要行業,如北京的機床展、紡機展、冶金鑄造展和印刷展等已躋身國際同行展的前四名,珠海國際航空展成為亞洲第二大航展,而號稱"中國第一展"並享譽全球貿易展的"廣交會"是我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層次最高、影響最廣、商品種類最全、到會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綜合性國際貿易會展。
四是組展主體呈多元化。目前主要有五大主體:一為政府機構,包括政府部門、事業單位,承擔政府主導的各種重大經貿洽談展會和綜合性展會,政府主導型的展會仍是一大亮點,由國家部委和省市政府共同舉辦的大型展會活動,其中不少展會有高層領導人出席、講話、剪綵、題詞;二為行業協會,各種有影響的專業性會展大部分由行業協會主導或主辦;三為國有企業,少數國有企業組織經營性會展等業務;四為民營企業,個別民營企業介入會展業,或主營或兼營,經營范圍中有會展業務的民營企業遮京、滬、穗這三地就超過千家;五為外資企業,境外的會展公司與國內有關單位結成合作夥伴,開展海外和國內招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舉辦的國際專業展將近40%有境外公司參與。
五是會展群聚效應突出。主要分布在北京和上海、廣州、大連、深圳、廈門等經濟發達地區。有關調查數據顯示:全國舉辦會展最多的省市首推北京,上海緊跟其後,廣東最為活躍。從會展收入看,廣東、北京和上海占據了壟斷地位,佔全國會展收入的近90%。同時,逐步形成新興的會展業市場和一些具有一定實力的會展集團公司。
綜上所述,會展業起點高、發展快、數量多,專業化、國際化程度高,門類齊全,貿易色彩濃厚,知名品牌集中,受區位優勢、產業結構影響大,輻射廣,成為地方經濟活動的亮點,展現出蓬勃生機。

C. 會展經濟的起源與發展歷程是哪些

世界上第一個樣品展覽會是1890年在德國萊比錫舉辦的萊比錫樣品展覽會。隨著社會的演變和科技的進步,會展業作為各個方面都在不斷進行調整和變化。當今從經濟總量和經濟規模的角度來考察,世界會展經濟在世界各國的發展很不平衡。
歐洲是世界會展業的發涌地,經過一百多年的積累和發展,歐洲會展經濟整體實力最強,規模最大。在這個地區中,德國、義大利、法國、英國都是世界級的會展業大國。
以德國為例,德國會展業的突出特點是專業性、國際性的展覽會數量最多、規模最大、效益好、實力強。在國際性貿易展覽會方面,德國是第一號的世界會展強國,世界著名的國際性、專業性貿易展覽會中,約有2/3都在德國主辦。按營業額排序,世界十大知名展覽公司中,也有六個是德國的。每年,德國舉辦的國際性貿易展覽會約有130多個,凈展商17萬家,其中有將近一半的參展商(約為48%)來自國外。在展覽設施方面,德國也稱得上是頭號世界會展強國。德國現擁有23個大型展覽中心,其中,超過10萬平方米的展覽中心就有8個。目前,德國展覽總面積達240萬平方米,世界最大的四個展覽中心中,有三個在德國。
北美的美國和加拿大是世界會展業的後起之秀,每年舉辦的展覽會近萬個,其中,凈展出面積超過5000平方英尺(約為460平方米)的展覽會約有4300個,凈展出面積5億平方英尺(約4600萬平方米),參展商120萬,觀眾近7500萬。舉辦展覽最多的城市是拉斯維加斯、多倫多、芝加哥、紐約、奧蘭多、達拉斯、亞特蘭大、新奧爾良、舊金山和波士頓。
經濟貿易展覽會近年來在中美洲和南美洲逐步發展起來。據估計,整個拉美的會展經濟總量約為20億美元。其中,巴西位居第一,每年辦展約500個,經營收入8億美元;阿根廷緊隨其後,每年約舉辦300個,營業額2.5億美元。除這三個國家外,其他拉美國家的會展經濟規模很小,很多國家尚處於起步階段。
整個非洲大陸的會展經濟發展情況基本上與拉美相似,主要集中於經濟發達的南美和埃及。南非憑借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及對周邊國家的輻射能力,其會展業在整個南部非洲地區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北部非洲的會展業以埃及為代表,埃及憑借其在連接亞歐和溝通中東、北非市場的極有利的地理位置,會展業近年來發展突飛猛進,展覽會的規模和國際性大大提高,每年舉辦的大型展覽會可達30個。當然,由於種種條件所限,大型展覽會一般都集中在首都開羅舉辦。除南非和埃及外,整個西部非洲和東部非洲的會展經濟規模都有很小,一個國家一年基本上舉辦一個到二個展覽會,而且受氣侯條件的限制,這些展覽會不能常年舉辦。亞洲會展經濟的規模和水平應該說比拉美和非洲要高,尤其是會展經濟的規模可以僅次於歐美。日本是本地區唯一的經濟發達國家,其會展業發展水平自不必說。在剩下的國家中,東亞的中國及香港地區、西亞的阿聯酋和東南亞的新加坡,或憑借其廣闊的市場和巨大經濟發展潛力,或憑借其發達的基礎設施、較高的服務業發展水平、較高的國際開放度以及較為有利的地理區位優勢,分別成為該地區的展覽大國。以新加坡為例,該國的會展業起步於70年代中期,時間並不算早,但新加坡政府對會展業十分重視,新加坡會議展覽局和新加坡貿易發展局專門負責對會展業進行推廣。加之,新加坡本身具有發達的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較高的服務業水準、較高的國際開放度以及較高的英語普及率,新加坡2000年被總部設地比利時的國際協會聯合會評為世界五大會展城市,並連續17年成為亞洲首選展舉辦地城市,每年舉辦的展覽會和會議等大型活動達3200個。
同新加坡相比,同處東南亞的泰國,其會展經濟發展規模遠有及新加坡,每年舉辦的展覽會只有幾十個。隨著東南亞經濟逐步走出金融危機的困擾,泰國會展業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2000年舉辦的展覽會已從1998年的23個上升到63個,並有望於2001年超過100個,會展經濟總量2000年可望達到1.5億美元。
大洋洲會展經濟發展水平僅次於歐美,但規模則小於亞洲。該地區的會展業主要集中於澳大利亞,每年約舉辦300個大型展覽會,參展商超過5萬家,觀眾600萬人次。
縱觀世界會展經濟在全球發展情況,我們不難看出,一國會展經濟實力和發展水平是與該國綜合經濟實力和經濟總體規模及服務業水平等方面的優勢,在世界會展經濟發展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佔有絕對的優勢;而隨著發展中國家及地區經濟實力的增強,其會展業也在蓬勃發展。

D. 中國歷史博物館的發展歷史

中國歷史博物館壯觀的建築已使它成為北京市重要的地標,而它悠久的建館歷史又和宏偉的建築相得益彰,它初建於1912年,至今已有近九十年的歷史。
1912年籌建。1912年,在蔡元培(時任教育總長)的關心下,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正式成立,聘請京師大學堂教授胡玉縉為主任,以國子監為館址,開始收集各方文物。1918年遷入故宮前部端門至午門及其朝房,為救濟災民、失業工人及「為國傷亡」者,曾展出部分藏品,以門票收入賑災。
1926年10月正式開館。1926年,館藏漸臻豐富,各類藏品已達26類,二十餘萬件,於午門辟陳列室,精選藏品,依類陳列,於同年10月10日正式開館展出,當月觀眾即達45,020人,同時《國立歷史博物館叢刊》開始出版。
1929年8月改名為中央研究院北平歷史博物館。
1933年4月改為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北平歷史博物館。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歷史博物館工作主要以保護文物,避免遭受戰爭破壞為主,進行了少量的圖片、文物展覽。
1945年8月恢復中央博物院北平歷史博物館舊名。 1949年10月改名為北京歷史博物館。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本館更名為北京歷史博物館,隸屬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社會各界人士紛紛向博物館捐贈文物,總數達16962件,極大地豐富了館藏。為適應新的歷史形勢,博物館著手建立新的歷史陳列,使博物館真正成為民族的、大眾的、科學的社會教育機構。
1950至1965年是歷史博物館的高速發展期,由裴文中、賈蘭坡指導的「原始社會陳列」於1951年正式展出,該展覽是我國博物館最早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組織歷史陳列的嘗試。以此為起點,在黨和國家領導人、文化部、文物局領導的熱情關心下,以及全國各文博考古兄弟單位的大力支持下,「中國通史陳列」各個歷史階段陳列逐步完成並進行了預展,包括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在內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社會各界知名學者先後來館參觀、審查,不斷完善通史陳列。
中國通史陳列自原始社會開始,至清朝滅亡結束,根據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結合中國歷史發展特點劃分歷史階段,其特徵是以考古發掘及傳世文物為基本展出材料,力求全面、系統地展現中國歷史,這不僅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也是中國文博事業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要陳列。
1958年8月國家決定建立中國歷史博物館。
1959年10月,位於天安門廣場東側的新館大樓落成,北京歷史博物館更名為中國歷史博物館,與中國革命博物館一起遷入新館。中國歷史博物館由郭沫若先生題寫館名。1961年7月1日,「中國通史陳列」正式對外開放。1962年之後,通史陳列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完善修改,並陸續編印了《中國古代服飾資料》、《中國歷史博物館藏彩釉陶俑選輯》、《中國歷史博物館藏青銅器》、《中國歷史博物館藏雕塑選輯》等書。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中國通史陳列」暫時關閉。
1969年9月,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合並,改稱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七十年代開始進行「中國通史陳列」的修改。此次修改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指示下進行,突出秦漢、隋唐、元明清三個歷史時期的統一場面,同時將通史陳列下限延至「五·四」運動。1975年10月,修改後的「中國通史陳列」正式預展。1976年,粉碎「四人幫」之後,全館各項工作逐步恢復展開,成功舉辦了著名的《周恩來同志紀念展覽》,1978年1月,「中國通史陳列」對外開放。
自1978年始,中國歷史博物館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制定了全館八年發展規劃綱要,除繼續完善通史陳列和文物收藏工作外,還積極參加中外文物交流展出活動,相繼出版《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歷史與文物資料》等刊物及《中國古代史常識》、《簡明中國歷史圖冊》、《明藍瑛花卉蘭石冊》、《中國古代史教學參考圖錄》、《中國歷史博物館》、《華夏之路》、《中國通史陳列》等圖書,組織和參加了多項考古發掘,舉辦了多項轟動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文物展覽,如「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展覽」、「山西應縣木塔遼代文物展覽」、「醫聖張仲景展覽」、「中國南海沉船文物展」、「絲綢之路與茶之路」、「全國考古新發現精品展」等展覽。
1983年,中國歷史博物館與中國革命博物館恢復獨立建制,將舊民主主義革命陳列劃歸中國革命博物館。1984年,「中國通史陳列」進行了第二次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對歷代社會經濟文化的表現。1988年至1997年,開始進行「中國通史陳列」的第三次修改,在各文博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從全國各地征調了近千件文物,絕大多數是近十年來新出土的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文物,同時,陳列形式也作了全新的設計。修改後的「中國通史陳列」原始社會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於1990年第11屆亞運會開幕之日對外開放,「中國通史陳列」隋唐至明清時期也於1997年9月正式展出。
1987年考古部設立水下考古學研究室,開始水下考古的研究。1989年與日本合作,對廣東南海海域進行調查,並於1990年正式成立中日中國南海沉船調查學術委員會,先後對廣東、山東、遼寧等地水域進行調查。1997年,中國歷史博物館成立遙感與航空攝影考古中心,同德國波鴻魯爾大學簽訂了合作開展現代航空攝影考古意向書,開始進行洛陽及內蒙古東部地區古代大型遺址的航空攝影考古勘察。在新的歷史時期,為了更好的發揮博物館教育大眾的作用,中國歷史博物館的群眾工作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高潮,先後舉辦了「湖南中學生『擁抱紅太陽』夏令營」、「我愛北京天安門」活動月,在北京市各中小學和部分邊遠郊縣舉辦了「中國近代史圖片展」、「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展」等圖片展覽。
1999年,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展示五十年來文物考古工作取得的多方面成就,由國家文物局主辦、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承辦的「中國文物事業50年特別展覽」於國慶節前在本館中央大廳展出。同年該館還成功舉辦了「盛世重光—山東青州龍興寺出土佛教石刻造像精品展」,並參加了「雪域名珠—西藏文化展」和在法國舉辦的「中國文化周」的展覽工作。為迎接21世紀的到來,同時也是歡慶新的龍年的到來,中國歷史博物館特別推出「迎千禧,賀辰歲—龍的藝術精品展」和「龍文化特展」,於2000年1月分別在北京和台北展出。相信在新世紀的曙光到來的時候,匯聚著古代文明與現代化氣息的中國歷史博物館必將以全新的面貌展現於世人面前。
2003年2月28日,中國國家博物館在合並中國歷史博物館與中國革命博物館的基礎上,正式掛牌成立。

E. 北京展覽館的歷史沿革

萌芽(1952 - 1954)
1952年,政務院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李富春同志訪問蘇聯,在和蘇聯談判中,蘇方提出在中國展示蘇聯的建設成就,包括經濟、文化、科學技術、建築技術和建築藝術等。為此,中央決定在北京、上海建設蘇聯展覽館,以學習、借鑒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蘇聯派了建築專家來我國幫助設計和施工。
我國成立了三人領導小組,彭真任組長,當時任北京市人民政府財經委員會副主任的趙鵬飛同志受彭真同志委託,具體參與展覽館的建設工作。1953年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秘書長薛子正、北京市政府秘書科長王榮章和蘇聯駐華大使文化參贊一同在北京市城區考察地理環境,選擇建館地點。
根據當時北京市擬將西郊一帶建成文化、科技、游覽區的城市建設規劃,經中蘇雙方一致同意,並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將館址確定在西郊西直門外。1953年由中央財政部投資2700萬元(包括建西苑大旅社、西郊商場)。工程耗資2400萬元。
初生(1954)
1953年10月15日,在建館工地舉行了隆重的開工典禮,中央人民政府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有關方面的領導同志以及參加建館的工人、幹部出席了開工典禮。蘇聯駐華大使館的官司員也應邀參加。北京市市長彭真在開工典禮大會上致詞。典禮結束後,彭真市長破土奠基北京蘇聯展覽館建築工程正式動工。在建設過程中,周總理曾指示全國各省市支援展覽館的建設,當時我國二十多個省市為建設展覽館,在人力、物力上提供了大力支援。工地上一萬多名建築工人和六千多名解放軍戰士日夜奮戰,經過一年的努力,於1954年9月竣工。當時,整個展覽館佔地面積約13.2萬平方米,主要建築物佔地面積8.8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04萬平方米。主體建以中央大廳為中心,並附設影劇場、餐廳、電影館,還鋪設了專用鐵路支線。中央大廳正面大門上部鑲有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的「蘇聯展覽館」五個鎦金大字。
成長(1954 - 1984)
1954年10月2日至12月26日,在新落成的蘇聯展覽館,舉辦了「蘇聯經濟及文化建設成就展覽會」,1955年4月和1956年10月,相繼在此地舉辦了「捷克斯洛伐克十年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展覽會」和「日本商品展覽會」。1958年,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意見,蘇聯展覽館更名為北京展覽館。
這一時期,北京展覽館屬於行政事業單位,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事業的發展,北京展覽館就成為我國接待五大洲幾十個國家、地區和我國舉辦各種展覽、交流活動的場所,為促進國內外經濟、文化、科技交流,發展我國經濟貿易關系,增進我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發揮了積極作用。
壯大(1984 - 1997)
伴隨國家經濟改革的推進,北京展覽館完成了由事業單位向企業單位的轉變,1984年北京展覽館展覽服務公司成立,並完成了企業法人執照的辦理,標志著展覽館已全面進入企業管理,隨後,北京展覽館的發展步伐更為迅猛,新建並開發了如合資賓館、星湖飯店、首都廣告藝術公司、莫斯科餐廳食品廠、冷飲廠、旅行社及勞動服務公司等。
1990年,第十一屆亞洲運動會在中國北京舉行,同時,北京展覽館作為亞運會購物中心,接待來北京參加比賽的世界各國運動員及各界友好人士。購物中心佔地4萬平方米,薈萃了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和台灣部分商社以及外商投資企業的名、特、優、新、精產品22類千萬余種。館內設置了商品展銷廳、台、咖啡屋、啤酒屋等,館外設有美食街,在北展劇場還進行文藝演出,盛況空前。購物中心歷時40天,接待觀眾160萬人次。
新生(1998 - 2000年)
1998年2月28日,北京首都旅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成立。北京展覽館作為集團公司下屬的國有獨資企業,邁開了新的發展步伐。
1998年底,為適應接待建國五十周年成就展的需要,北京展覽館進行了第一次大規模場館改造,對原東西室外場地封頂改作室內場館。1999年9月20日,「光輝的歷程——建國五十周年成就展」在北京展覽館正式開幕,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五十年來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國防、科技等各個領域輝煌成就的一次檢閱,來自全國33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展團在展覽現場進行了展示。展覽歷時40天,接待來自全國的各界觀眾100萬人次。
1999年2月,北京展覽館集中優勢資產加入首旅股份實現資本上市,完成了企業股份制改造的第一步。
2000年,首旅股份融資2億元人民幣,對北京展覽館進行了全面改造,重新改建後的北京展覽館室內展館共設12個展廳,展出面積2.2萬平方米,層高8至19米,空間高大,氣勢恢宏。館內的水、電、空調、通訊設施等設備也全面更新,並新增24小時安全監控和消防噴淋系統、大型報告廳、會議多功能廳、快餐廳等展會服務功能。北京展覽館所屬的莫斯科餐廳和北展劇場也實現了設施設備更新,基本達到了接待國際性、現代化展會的硬體標准,成為在北京市乃至全國同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的綜合性會展場館。
2003年與德國美沙展覽集團合資成立美沙北展展覽公司,專業從事國際性展覽的組織與實施。

F. 展覽展示技術的發展歷史

不如去國家歷史博物館看看!

G. 誰知道會議展覽行業的發展歷史

會展業是一個新興的服務行業,影響面廣,關聯度高。會展經濟逐步發展成為新的增長點,而且會展業是發展潛力大的行業之一。在新時期,必須大力發展會展業,全面提升會展經濟。
會展業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現會展業涉及工業、農業、商貿等諸多產業,對結構調整、開拓市場、促進消費、加強合作交流、擴大產品出口、推動經濟快速持續健康發展等發
揮重要作用,在城市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諧社會構建中顯示出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並日益顯現出來。具體體現在:
第一,能產生強大的互動共贏效應。會展業不僅能帶來場租費、搭建費等直接收入,而且還能拉動或間接帶動數十個行業的發展,直接創造商業購物、餐飲、住宿、娛樂、交通、通訊、廣告、旅遊、印刷、房地產等相關收入;不僅能集聚人氣,而且能促進各大產業的發展,對一個城市或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產生重大影響和催化作用。據有關統計表明,一個好的會展對經濟拉動效應能達到1:9,甚至更高。
第二,能獲得優質資源。會展業匯聚巨大的信息流、技術流、商品流和人才流,意味著各行業在開放潮中,在產品、技術、生產、營銷等諸方面獲取比較優勢,優化配置資源,增強綜合競爭力。會展業發展可以不斷創造出"神話",博鰲效應就是其中的一個最典型範例,窮鄉僻壤的博鰲建成國際會議中心後,以其良好的生態、人文、治安環境,吸引了眾多海內外會議組織者、參會者、旅遊者等。
第三,能提升支持力度。各產業的發展,特別是製造業要生存和提升競爭力,需要相關服務行業的協作,加快新型工業化、新農村建設,更離不開會展業的支持和助力。其中會展是一項極其重要的服務內容,作為特殊的服務行業,會展經濟能服務於和增強城市面向周邊地區的輻射力和影響力。所以,會展經濟有巨大的效能。
第四,能增加就業機會。隨著近年來辦展活動的增多,會展業不僅能提供就業機會,而且還能拉動和促進就業。
第五,能成為經濟發展的"風向標"。會展緊扣經濟,展示經濟發展成果,會展經濟的發展將直接刺激貿易、旅遊、賓館、交通、運輸、金融、房地產、零售等行業的市場景氣,大型和專業性會展往往是產品或技術市場佔有率及盈利前景的晴雨表,推動商品貿易、投資合作、服務貿易、高層論壇、文化交流等各方面的發展與進步。
會展業呈現出蓬勃生機事實上,我國會展業起步較早,特別是近年來會展業異軍突起,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主要表現在:
一是建設規模不斷擴大。據有關部門統計,全國現有大中型會展場館150多個,會展面積300萬平方米以上,已經超過了號稱"世界會展之國"德國的展館面積,擁有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現代化會展場館。而目前各地都在大興土木,會展館建設方興未艾,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正在建設或規劃將在未來三年內建成的各類會展中心的會展面積可能超過100萬平方米。
二是會展活動空前活躍。據有關調查表明,舉辦和參加會展的數量不斷增多,2004年我國會展項目數量超過 3000個,出國辦展近800個;參展企業500多萬家,參會專業觀眾近2000萬人次;節慶活動5000多個,參與觀眾達數億人次。會展收入增幅明顯,目前舉辦各類展會直接收入超過100億元,間接帶動的旅遊、餐飲、交通、廣告、娛樂、房產等行業收入高達數千億元。
三是會展形式豐富多彩。經過多年發展,一些由政府主導的綜合會展向專業會展轉變,有的隨著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水平的提高而成為著名會展,已培育出一批具有特色的、高水平的、較大影響力的會展知名品牌,諸如廣交會、高交會、上交會等綜合展。專業化會展比重增加,幾乎涉及經濟的各個部門和主要行業,如北京的機床展、紡機展、冶金鑄造展和印刷展等已躋身國際同行展的前四名,珠海國際航空展成為亞洲第二大航展,而號稱"中國第一展"並享譽全球貿易展的"廣交會"是我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層次最高、影響最廣、商品種類最全、到會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綜合性國際貿易會展。
四是組展主體呈多元化。目前主要有五大主體:一為政府機構,包括政府部門、事業單位,承擔政府主導的各種重大經貿洽談展會和綜合性展會,政府主導型的展會仍是一大亮點,由國家部委和省市政府共同舉辦的大型展會活動,其中不少展會有高層領導人出席、講話、剪綵、題詞;二為行業協會,各種有影響的專業性會展大部分由行業協會主導或主辦;三為國有企業,少數國有企業組織經營性會展等業務;四為民營企業,個別民營企業介入會展業,或主營或兼營,經營范圍中有會展業務的民營企業遮京、滬、穗這三地就超過千家;五為外資企業,境外的會展公司與國內有關單位結成合作夥伴,開展海外和國內招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舉辦的國際專業展將近40%有境外公司參與。
五是會展群聚效應突出。主要分布在北京和上海、廣州、大連、深圳、廈門等經濟發達地區。有關調查數據顯示:全國舉辦會展最多的省市首推北京,上海緊跟其後,廣東最為活躍。從會展收入看,廣東、北京和上海占據了壟斷地位,佔全國會展收入的近90%。同時,逐步形成新興的會展業市場和一些具有一定實力的會展集團公司。
綜上所述,會展業起點高、發展快、數量多,專業化、國際化程度高,門類齊全,貿易色彩濃厚,知名品牌集中,受區位優勢、產業結構影響大,輻射廣,成為地方經濟活動的亮點,展現出蓬勃生機。

H. 關於國外會展業的發展介紹 包括歷史、發展、現狀

下面是國外會展業的發展介紹,你可以翻譯成英文。會展業在國外發展已有很長歷史,其辦展內容、功能和展會的組織等方面已相當完備,了解國外會展業發展情況,對於我國會展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會展業的存在已有相當長的歷史,稱不上是一個新近誕生的行業.據考證,世界上第一個樣品展覽會是1890年在德國萊比錫舉辦的萊比錫樣品展覽會.隨著社會的演變和科技的進步,會展業作為一種經濟存在形式,其存在的形式、內容、功能和辦展方式等各個方面都在不斷進行調整和變化.歐洲 是世界會展業的發源地,經過一百多年的積累和發展,歐洲會展經濟整體實力最強,規模最大.在這個地區中,德國、義大利、法國、英國都是世界級的會展業大國.以德國為例,德國會展業的突出特點是專業性、國際性的展覽會數量最多、規模最大、效益好、實力強.在國際性貿易展覽會方面,德國是第一號的世界會展強國,世界著名的國際性、專業性貿易展覽會中,約有2/3都在德國主辦.按營業額排序,世界十大知名展覽公司中,也有六個是德國的.每年,德國舉辦的國際性貿易展覽會約有130多個,凈展商17萬家,其中有將近一半的參展商??約為48%??來自國外.在展覽設施方面,德國也稱得上是頭號世界會展強國.德國現擁有23個大型展覽中心,其中,超過10萬平方米的展覽中心就有8個.目前,德國展覽總面積達240萬平方米,世界最大的四個展覽中心中,有三個在德國.美洲 北美的美國和加拿大是世界會展業的後起之秀,每年舉辦的展覽會近萬個,其中,凈展出面積超過5000平方英尺??約為460平方米??的展覽會約有4300個,凈展出面積5億平方英尺??約4600萬平方米??,參展商120萬,觀眾近7500萬.舉辦展覽最多的城市是拉斯維加斯、多倫多、芝加哥、紐約、奧蘭多、達拉斯、亞特蘭大、新奧爾良、舊金山和波士頓.經濟貿易展覽會近年來在中美洲和南美洲逐步發展起來.據估計,整個拉美的會展經濟總量約為20億美元.其中,巴西位居第一,每年辦展約500個,經營收入8億美元;阿根廷緊隨其後,每年約舉辦300個展覽會,產值4億美元;排在第三位的是墨西哥,舉辦的展覽會近300個,營業額2.5億美元.除這三個國家外,其他拉美國家的會展經濟規模很小,很多國家尚處於起步階段.非洲大陸 的會展經濟發展情況基本上與拉美相似,主要集中於經濟較發達的南非和埃及.南非憑借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及對周邊國家的輻射能力,其會展業在整個南部非洲地區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北部非洲的會展業以埃及為代表,埃及憑借其在連接亞非歐和溝通中東、北非市場的極有利地理位置,會展業近年來發展突飛猛進,展覽會的規模和國際性大大提高,每年舉辦的大型展覽會可達30個.當然,由於種種條件所限,大型展覽會一般都集中在首都開羅舉辦.除南非和埃及外,整個西部非洲和東部非洲的會展經濟規模都很小,一個國家一年基本上舉辦一個到二個展覽會,而且受氣候條件的限制,這些展覽會不能常年舉辦.亞洲 會展業的規模和水平應該說比拉美和非洲要高,尤其是規模可以說僅次於歐美.日本是本地區唯一的經濟發達國家,其會展業發展水平自不必說.在剩下的國家中,東亞的中國及中國香港地區、西亞的阿聯酋和東南亞的新加坡,或憑借其廣闊的市場和巨大經濟發展潛力,或憑借其發達的基礎設施、較高的服務業發展水平、較高的國際開放度以及較為有利的地理區位優勢,分別成為該地區的展覽大國.以新加坡為例,該國的會展業起步於70年代中期,時間並不算早,但新加坡政府對會展業十分重視,新加坡會議展覽局和新加坡貿易發展局專門負責對會展業進行推廣.加之,新加坡本身具有發達的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較高的服務業水準、較高的國際開放度以及較高的英語普及率,新加坡2000年被總部設在比利時的國際協會聯合會評為世界第五大會展城市,並連續17年成為亞洲首選會展舉辦地城市,每年舉辦的展覽會和會議等大型活動達3200個.同新加坡相比,同處東南亞的泰國,其會展業發展規模遠不及新加坡,每年舉辦的展覽會只有幾十個.隨著東南亞經濟逐步走出金融危機的困擾,泰國會展業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2000年舉辦的展覽會已從1998年的23個上升到63個,並有望於2001年超過100個,會展經濟總量2000年可望達到1.5億美元.大洋洲 會展業發展水平僅次於歐美,但規模則小於亞洲.該地區的會展業主要集中於澳大利亞,每年約舉辦300個大型展覽會,參展商超過5萬家,觀眾660萬人次.縱觀世界會展經濟在全球發展情況,不難看出,一國會展經濟實力和發展水平是與該國綜合經濟實力和經濟總體規模及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發達國家憑借其在科技、交通、通訊、服務業水平等方面的優勢,在世界會展經濟發展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佔有絕對的優勢.而且,由於會展經濟本身反過來對經濟發展具有較大的推動作用,發達國家的會展經濟與其他經濟部門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在互動中實現良性循環,共同為整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發揮著積極而主要的作用.正因為如此,世界各國政府都十分重視會展業的發展,在制定經濟發展戰略和城市發展規劃時,積極考慮本國會展業發展的需要,做出有利的安排.尤其是為促進本國對外貿易發展,政府常在中央財政中列出專門預算,為出國展覽事業提供經費支持.以德國為例,每年,聯邦政府通過特定的組織或機構組織德國企業赴國外參加展覽會180至200個,參展企業5000多家.直接對出國展覽提供財政支持的政府部門是聯邦經濟科技部,每年在此方面該部提供的財政支持高達超過4000萬歐元.

I. 義大利展覽會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展覽會是產品設計的重要展示場所,更是設計觀念重要的傳播場所內。義大利最重要的展覽是容3年舉辦一次(原為兩年一次)的「裝飾與工業藝術展覽」。1923年首屆展覽在蒙察市舉行,10年後移到米蘭,稱為「設計三年展」或「米蘭三年展」。蒙察最早被選作展出地點,因為它是一個高速工業化的地區,有一所新建的裝飾藝術學院。

J. 中國會展歷史

會展業是一個新興的服務行業,影響面廣,關聯度高。會展經濟逐步發展成為新的增長點,而且會展業是發展潛力大的行業之一。在新時期,必須大力發展會展業,全面提升會展經濟。
會展業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現會展業涉及工業、農業、商貿等諸多產業,對結構調整、開拓市場、促進消費、加強合作交流、擴大產品出口、推動經濟快速持續健康發展等發
揮重要作用,在城市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諧社會構建中顯示出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並日益顯現出來。具體體現在:
第一,能產生強大的互動共贏效應。會展業不僅能帶來場租費、搭建費等直接收入,而且還能拉動或間接帶動數十個行業的發展,直接創造商業購物、餐飲、住宿、娛樂、交通、通訊、廣告、旅遊、印刷、房地產等相關收入;不僅能集聚人氣,而且能促進各大產業的發展,對一個城市或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產生重大影響和催化作用。據有關統計表明,一個好的會展對經濟拉動效應能達到1:9,甚至更高。
第二,能獲得優質資源。會展業匯聚巨大的信息流、技術流、商品流和人才流,意味著各行業在開放潮中,在產品、技術、生產、營銷等諸方面獲取比較優勢,優化配置資源,增強綜合競爭力。會展業發展可以不斷創造出"神話",博鰲效應就是其中的一個最典型範例,窮鄉僻壤的博鰲建成國際會議中心後,以其良好的生態、人文、治安環境,吸引了眾多海內外會議組織者、參會者、旅遊者等。
第三,能提升支持力度。各產業的發展,特別是製造業要生存和提升競爭力,需要相關服務行業的協作,加快新型工業化、新農村建設,更離不開會展業的支持和助力。其中會展是一項極其重要的服務內容,作為特殊的服務行業,會展經濟能服務於和增強城市面向周邊地區的輻射力和影響力。所以,會展經濟有巨大的效能。
第四,能增加就業機會。隨著近年來辦展活動的增多,會展業不僅能提供就業機會,而且還能拉動和促進就業。
第五,能成為經濟發展的"風向標"。會展緊扣經濟,展示經濟發展成果,會展經濟的發展將直接刺激貿易、旅遊、賓館、交通、運輸、金融、房地產、零售等行業的市場景氣,大型和專業性會展往往是產品或技術市場佔有率及盈利前景的晴雨表,推動商品貿易、投資合作、服務貿易、高層論壇、文化交流等各方面的發展與進步。
會展業呈現出蓬勃生機事實上,我國會展業起步較早,特別是近年來會展業異軍突起,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主要表現在:
一是建設規模不斷擴大。據有關部門統計,全國現有大中型會展場館150多個,會展面積300萬平方米以上,已經超過了號稱"世界會展之國"德國的展館面積,擁有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現代化會展場館。而目前各地都在大興土木,會展館建設方興未艾,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正在建設或規劃將在未來三年內建成的各類會展中心的會展面積可能超過100萬平方米。
二是會展活動空前活躍。據有關調查表明,舉辦和參加會展的數量不斷增多,2004年我國會展項目數量超過 3000個,出國辦展近800個;參展企業500多萬家,參會專業觀眾近2000萬人次;節慶活動5000多個,參與觀眾達數億人次。會展收入增幅明顯,目前舉辦各類展會直接收入超過100億元,間接帶動的旅遊、餐飲、交通、廣告、娛樂、房產等行業收入高達數千億元。
三是會展形式豐富多彩。經過多年發展,一些由政府主導的綜合會展向專業會展轉變,有的隨著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水平的提高而成為著名會展,已培育出一批具有特色的、高水平的、較大影響力的會展知名品牌,諸如廣交會、高交會、上交會等綜合展。專業化會展比重增加,幾乎涉及經濟的各個部門和主要行業,如北京的機床展、紡機展、冶金鑄造展和印刷展等已躋身國際同行展的前四名,珠海國際航空展成為亞洲第二大航展,而號稱"中國第一展"並享譽全球貿易展的"廣交會"是我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層次最高、影響最廣、商品種類最全、到會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綜合性國際貿易會展。
四是組展主體呈多元化。目前主要有五大主體:一為政府機構,包括政府部門、事業單位,承擔政府主導的各種重大經貿洽談展會和綜合性展會,政府主導型的展會仍是一大亮點,由國家部委和省市政府共同舉辦的大型展會活動,其中不少展會有高層領導人出席、講話、剪綵、題詞;二為行業協會,各種有影響的專業性會展大部分由行業協會主導或主辦;三為國有企業,少數國有企業組織經營性會展等業務;四為民營企業,個別民營企業介入會展業,或主營或兼營,經營范圍中有會展業務的民營企業遮京、滬、穗這三地就超過千家;五為外資企業,境外的會展公司與國內有關單位結成合作夥伴,開展海外和國內招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舉辦的國際專業展將近40%有境外公司參與。
五是會展群聚效應突出。主要分布在北京和上海、廣州、大連、深圳、廈門等經濟發達地區。有關調查數據顯示:全國舉辦會展最多的省市首推北京,上海緊跟其後,廣東最為活躍。從會展收入看,廣東、北京和上海占據了壟斷地位,佔全國會展收入的近90%。同時,逐步形成新興的會展業市場和一些具有一定實力的會展集團公司。
綜上所述,會展業起點高、發展快、數量多,專業化、國際化程度高,門類齊全,貿易色彩濃厚,知名品牌集中,受區位優勢、產業結構影響大,輻射廣,成為地方經濟活動的亮點,展現出蓬勃生機。 人類社會展覽活動原始階段萌發於原始社會的祭祀活動,直接以農畜產品、手工業產品作為陳列手段的展覽,可稱為祭祀品展覽,往後有宗教藝術展示,再發展到古代物品交易集市的商品陳列展銷。
世界古代展覽階段為公元8-16世紀,展覽即古代集市、廟會。歐洲集市的規模比較集中,舉辦周期長,功能比較齊全:零售、批發、國際貿易、文化娛樂,最著名的有中世紀的法國國際貿易集市——香檳集市,在12-13世紀尤為重要,它由法蘭西的香檳伯爵建立,在其領地內的4個城市輪流舉行,成為法、意、德、英等國商賈雲集之地。香檳集市的形成和發展,是社會分工和生產力發展的結果,是古代會展活動較為完善的形式。
世界近代展覽階段為公元17-19世紀,這一時期歐洲展覽會出現革命性的變化,出現純展示性的藝術展、純宣傳性的國家工業展。其中1851年的英國「萬國工業博覽會」(The Great Exhibition of Instry of All Nations)堪稱世界展覽會歷史上的里程碑。當時,工業革命使英國成為「世界工廠」,為向世界展示其強大國力,舉辦了此次史無前例的盛會,歷時5個月,觀眾600多萬人次,這標志著人類發現了一種國際間大規模文明交流的新形式。這種展覽會逐漸發展成全面反映人類科技、文化的獨特的展覽會——世界博覽會。英國「萬國工業博覽會」被視作世界第一個世界展覽會,此後,世界博覽會兩年一屆,幾乎不間斷地延續到今天。每屆世博會都是一部生動的網路全書。一個半世紀來,世博會向世人隆重推介世界首創的重大發明:1876年費城世博會上的貝爾電話機、留聲機,1939紐約世博會上電視機,1964年紐約世博會上電子計算機技術、復印機,1985年築波世博會上機器人技術等等。歷屆世博會遞交的評獎報告,有千餘種新開發產品,記錄了人類征服自然,提高生產率,改善生活質量的歷程,堪稱人類歷史的里程碑。
世界展覽的現代階段表現為貿易展覽會和博覽會應運而生,成為產品流通的重要渠道,其標志是1894年的德國萊比錫樣品博覽會。樣品博覽會以展示作為手段,交換作為目的。樣品博覽會是現代貿易展覽會和博覽會的早期形式,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綜合性質的貿易展覽會和博覽會迅速發展成為主導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貿易展覽會和博覽會朝專業化方向發展,到20世紀60-80年代,在世界范圍內急劇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行業,並形成為完整的體系。

閱讀全文

與展覽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