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長征精神長征精神的意義
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二萬五千里長征中創造的革命精神。1934年至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經歷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跡。
1、長征精神集中體現為:堅忍不拔,自強不息,勇往直前。最顯著特點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2、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
3、公元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開始離開江西瑞金進行戰略大轉移,至1936年10月止,紅軍走過了贛、閩、粵、湘等十一個省,經過了五嶺山脈、湘江、烏江、金沙江、大渡河以及雪山草地等萬水千山,行程達兩萬五千里。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4、萬里長征不僅給我們留下了渡湘江烏江、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過草地、翻雪山等一幅幅鮮活的歷史畫卷,更為我們留下了不朽的長征精神。
⑵ 偉大的長征精神有什麼深遠的歷史意義
紅軍長征時期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維護黨的統一;堅定共產主義內理想和革命必容勝的信念;堅持嚴守黨的紀律,緊密聯系群眾;為民謀利益的高尚思想品德;堅持團結協作、顧全大局;堅持艱苦奮斗、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學習和發揚長征精神,對於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⑶ 長征精神的內涵,意義
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二萬五千里長征中創造的革命精神。1934年至1935年中國工回農紅軍答經歷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跡。
1、長征精神集中體現為:堅忍不拔,自強不息,勇往直前。最顯著特點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2、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
3、公元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開始離開江西瑞金進行戰略大轉移,至1936年10月止,紅軍走過了贛、閩、粵、湘等十一個省,經過了五嶺山脈、湘江、烏江、金沙江、大渡河以及雪山草地等萬水千山,行程達兩萬五千里。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4、萬里長征不僅給我們留下了渡湘江烏江、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過草地、翻雪山等一幅幅鮮活的歷史畫卷,更為我們留下了不朽的長征精神。
⑷ 長征精神的意義與價值
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精神的集中體現,也是人類共同的巨大精神財富。
偉大的實踐錘煉偉大的精神。長征歷時之長、行程之遠、敵我力量之懸殊、自然環境之惡劣,在人類戰爭史上絕無僅有。
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在艱苦的自然條件和嚴酷的社會斗爭中形成了吃苦耐勞、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
這種精神代代相傳,孕育了中華民族綿延不絕旺盛的生命力。長征時,中國共產黨人率先舉起抗日救國的大旗,並把這種深厚凝重的民族大義轉化為紅軍將士不畏艱險、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行動。長征中,紅軍將士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創造了被共產國際譽為具有「高度的覺悟性,超人的堅韌性與戰斗精神」的壯舉。
長征精神所體現的理想、信念、情操、氣節、風格、作風等,正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精神的生動展現。偉大的長征精神已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精神生命之中,成為源源不斷的中華民族精神江河中的一股強流。
(4)長征精神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相關延伸:長征精神具有十分豐富的思想內涵。
這主要包括:堅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勝的精神;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面對形形色色的敵人決一死戰、克敵制勝的精神;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的精神。
革命理想高於天,是長征精神的核心要義。長征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靠的是共產黨人對革命理想信念的堅信不疑,靠的是共產黨人對奮斗目標的矢志不渝。
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面對形形色色的敵人決一死戰、克敵制勝,是長征精神的集中體現。紅軍將士之所以能夠克服無數艱難險阻,靠的就是這種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和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
⑸ 長征精神的現實意義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今天我們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有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在大學這樣一個特定的環境里,學習長征精神,理解長征精神,弘揚長征精神,尤其重要。
長征的勝利是信念的堅持。 當海上地小船被洶涌的波濤打翻,信念是希望的燈塔,當安靜的夜空被炮彈劃破,信念是反擊的長槍。信念所在,平凡的生命就會點綴成爛漫的山花。長征途中走草地,爬雪山,渡赤水,處處透著死亡的威脅,可是紅軍戰士不退卻,他們用堅毅的眼神響應組織的安排,他們就如同星星之火,燃燒整個華夏大地。是什麼讓他們做到這一點的?信念!——他們心中不滅的燈。就是這盞燈指引了他們,我們大學生要是有了這盞不熄的燈來照耀我們的人生,照耀我們的生活,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呢?
長征能堅持下來並且取得偉大的勝利不僅要有信念支撐,還要有艱苦奮斗的精神。人們常說「苦不苦,想想紅軍兩萬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輩。」長征精神沒有離我們遠去,沒有被塵封,它就在我們青年人的身邊,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教育著年輕一代。長征最苦的是爬雪山、過草地時吃不好,穿不暖,有時候一兩天喝不上一口水。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年輕一代,發揚艱苦奮斗精神,不僅僅是口頭上的頌揚,還要將其切實融入到實際生活。使我們的和諧社會建設不斷向前發展,最終達到理想目標。
長征雖然艱苦,戰士們卻很樂觀。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過草地的時候,草地上沒有宿營,許多地方連搭個小棚過夜的樹枝都沒有,大家就背靠背倚在一起,講故事、說笑話、唱革命歌曲,一直到天明。新時代大學生學習長征精神,就是要始終保持這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沒有趟不過的河,沒有翻越不了的山,我們遇到困難算什麼,跌倒了,站起來,要學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氣概。
⑹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歷史意義和偉大精神是什麼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歷史意義:
一、長征是中國共產黨尋找真理的偉大遠征
「真理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檢驗,真理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確立。」戰爭中的流血犧牲是最殘酷最嚴格的實踐。1934年11月湘江之戰失敗後,紅軍主力從出發時的8萬多人銳減過半,近3個人中就有1人犧牲。
在生死面前,人最容易擺脫不切實際的哲學思辨。在一次次戰爭考驗特別是遭遇湘江之戰的失敗的慘痛教訓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擺脫了對共產國際洋教條的迷信,從中國本土尋找力量,認識到毛澤東的思想和戰略的正確性。
長征的勝利使我們黨進一步認識到,只有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結合起來,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的重大問題,才能把革命事業引向勝利。這是在血的教訓和斗爭考驗中得出的真理。
1964年3月24日,毛澤東曾經有一次在談到《毛澤東選集》時說:「這是血的著作。」 血的著作,也是在血泊中找到的真理。最殘酷的革命實踐讓中國共產黨以最快速度接近並找到真理。
二、長征中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
湘江戰役失敗後,為了糾正「左」傾領導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會議。這次會議是我們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會議解除了博古、李德的最高軍事指揮權,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
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這是我們黨和革命事業轉危為安、不斷打開新局面最重要的保證。
長征初期,紅軍隊伍中仍然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思想,黨內不斷進行著各種各樣思想路線的交鋒和斗爭。博古、李德等盡管失去了領導地位,但他們並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在觀望新的領導集體的實踐結果。
1935年5月25日,中央紅軍強行渡過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這使紅軍擺脫了蔣介石的包圍,避免了重蹈太平天國石達開全軍覆沒的危境,實踐有力地證明了毛澤東的思想路線的正確性。
1935年6月中旬,中央紅軍翻越夾金山在四川懋功與紅四方面軍會師,長征是應該往川康走,往陝北走,還是往西北走?為了中國革命勝利發展,黨中央毅然率領紅一方面軍主力單獨北上,於1935年10月勝利到達陝北。
北上陝甘路線使中國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張國燾的路線給中國革命再次帶來了慘痛損失。歷史最終證明毛澤東的思想路線是正確的。
紅軍到達陝北後,特別是西安事變形成國共合作後,中國共產黨迅速成長壯大並成為全中國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延安整風期間,全黨充分認識到毛澤東的思想對於中國革命的生死攸關的意義,並最終在黨的七大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全黨的指導思想。
今天來看,如果沒有長征及其路途上經歷的種種生死考驗,這些共識的形成是很難想像的。鄧小平同志曾明確指出:「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新中國,這絲毫不是什麼誇張」;「沒有毛澤東思想,就沒有今天的中國共產黨,這也絲毫不是什麼誇張。」 沒有毛澤東、沒有毛澤東思想,「至少我們中國人民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的時間」。
中國革命的真理是歷經血與火的洗禮煉出來的。中央紅軍長征出發時還有8萬多人,到達陝北時只剩8千多人。殘酷的斗爭環境不僅是對整個黨、整個紅軍的一次生死考驗,也是對各種思想正確與否的迅速檢驗。
人雖少了,但大家思想統一了,大家都統一到正確體現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這面旗幟下。自從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選擇了毛澤東思想,中國革命就開始比較順利地闖過一道道急流險灘,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三、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和獨立自主是長征留給我們黨最為寶貴的經驗
對於長征來說,每一次危急關頭,都可能孕育著勝利,而每一次的勝利,又都可能潛伏著失敗。長征中紅軍能一次次轉危為安,都離不開毛澤東等黨的領導人能夠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坦然面對遇到的問題,並不斷總結教訓。
因此,長征的勝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結果,也正是長征使中國共產黨迅速拋棄照抄照搬洋教條,實事求是,獨立自主,立足本國實際地制定路線、方針、政策,堅定地依靠人民,最終將中國革命引向成功的道路。
紅軍打勝仗,人民是靠山。面對正義和邪惡兩種力量的交鋒、光明和黑暗兩種前途的抉擇,我們黨始終植根於人民,聯系群眾、宣傳群眾、武裝群眾、團結群眾、依靠群眾,以自己的模範行動,贏得人民群眾真心擁護和支持。
長徵用勝利告訴我們,人民群眾有著無盡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終相信人民,緊緊依靠人民,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凝聚起眾志成城、奪取革命勝利的磅礴之力。
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和獨立自主,這是紅軍長征給留給我們的最重要的啟示。這也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是貫穿中國共產黨黨性修養的基本原則。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作文章」,發展也不能僅是請客吃飯和作文章。今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這是歷久彌新的永恆課題。
不忘初心,不忘根本,永遠紮根人民,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們黨就能堅如磐石,這是長征勝利留給我們黨的最重要的經驗,何時何地都不能丟。
如果說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那麼紅軍的長征則為給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送來了毛澤東思想,從此中國共產黨獲得了帶領中國人民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法寶,這也是我們今天在推進改革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須臾不能離開的思想武器。
從這個意義上說,長征的意義是深遠的、永恆的,對於今天的中國共產黨和13億多中國人民而言,是要永遠銘記的。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偉大精神:
長征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留給我們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將士用生命和熱血鑄就的偉大長征精神。
1、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
2、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
3、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
4、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
5、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
偉大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
⑺ 長征精神在現實生活中有什麼意義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今天我們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有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在大學這樣一個特定的環境里,學習長征精神,理解長征精神,弘揚長征精神,尤其重要。
長征的勝利是信念的堅持。 當海上地小船被洶涌的波濤打翻,信念是希望的燈塔,當安靜的夜空被炮彈劃破,信念是反擊的長槍。信念所在,平凡的生命就會點綴成爛漫的山花。長征途中走草地,爬雪山,渡赤水,處處透著死亡的威脅,可是紅軍戰士不退卻,他們用堅毅的眼神響應組織的安排,他們就如同星星之火,燃燒整個華夏大地。是什麼讓他們做到這一點的?信念!——他們心中不滅的燈。就是這盞燈指引了他們,我們大學生要是有了這盞不熄的燈來照耀我們的人生,照耀我們的生活,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呢?
長征能堅持下來並且取得偉大的勝利不僅要有信念支撐,還要有艱苦奮斗的精神。人們常說「苦不苦,想想紅軍兩萬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輩。」長征精神沒有離我們遠去,沒有被塵封,它就在我們青年人的身邊,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教育著年輕一代。長征最苦的是爬雪山、過草地時吃不好,穿不暖,有時候一兩天喝不上一口水。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年輕一代,發揚艱苦奮斗精神,不僅僅是口頭上的頌揚,還要將其切實融入到實際生活。使我們的和諧社會建設不斷向前發展,最終達到理想目標。
長征雖然艱苦,戰士們卻很樂觀。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過草地的時候,草地上沒有宿營,許多地方連搭個小棚過夜的樹枝都沒有,大家就背靠背倚在一起,講故事、說笑話、唱革命歌曲,一直到天明。新時代大學生學習長征精神,就是要始終保持這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沒有趟不過的河,沒有翻越不了的山,我們遇到困難算什麼,跌倒了,站起來,要學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氣概。
⑻ 長征精神的背景和意義
背景
1934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動員近100萬人攻打各中國共產黨控制的農村根據地,並以50萬兵版力重點進攻中央蘇區。權
當時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秦邦憲決定採納軍事顧問李德的建議,將這場戰爭定性為國共之間的決戰,決定在國民黨之前搶先行動,發動所有紅軍展開全面進攻。但中央蘇區只有10萬左右的正規軍和數萬民兵,在搶先進攻後不久即遭到巨大損失。這時共產黨方面決定進行陣地防禦,輔以「短促突擊」,意圖抵擋國民革命軍的前進。但這個行動並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不久,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首府瑞金的北大門廣昌陷落,紅軍死傷一萬餘人。標志著共產黨第五次反圍剿戰斗的失敗。
意義
長征精神是不畏艱難,不怕困苦,不怕流血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弘揚長征精神有利於弘揚民族精神,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為社會的全面進步提供精神動力,促進精神文明的建設與發展,可以使人們正確認識歷史,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有
利於發揚艱苦奮斗和艱苦創業精神,鼓舞廣大人民為實現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
⑼ 歷史:長征精神在今天有什麼現實意義
長征精神的主要內涵是:
樂於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於戰斗,無堅不專摧的革命英雄主義;屬重於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善於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其主題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弱小走向強大精神力量。
指導意義:
長征精神是不畏艱難,不怕困苦,不怕流血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弘揚長征精神有利於弘揚民族精神,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為社會的全面進步提供精神動力,促進精神文明的建設與發展,可以使人們正確認識歷史,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有利於發揚艱苦奮斗和艱苦創業精神,鼓舞廣大人民為實現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⑽ 長征精神的內涵及其現實意義
1.理想信念的靈魂支柱層。理想信念是長征精神最基本的思想內核。長征的勝利就是共產主義理想的勝利,是矢志不渝革命精神的勝利。長征的兩年時間里,環境雖然險惡,但紅軍指戰員仍然是視死如歸,其根本原因是由於大家繼承發揚了井岡山講理想、講信念的精神。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的歷史也證明:偉大的理想必定產生偉大的動力,堅定的信念必然激發不懈的追求和堅強的努力,確立了共產主義信念,就有了堅定的奮斗目標,強大的精神支柱和用之不竭力量源泉。
2.堅韌不拔、英勇無畏的生死觀念層。長征中表現出來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已經突破了時代和國度的界限。長征精神深深地涵養在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念、價值觀念、道德觀念之中,這就是長征精神的觀念支撐,是長征精神相對穩定的部分。同時這個層次還要不斷地接受社會生活的挑戰,根據不同的時代問題不斷地解釋自己,充實自己,超越自己。從這種意義上講,長征精神總是在不斷地表達著一種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的教育規范價值。一是長征精神體現為一種對民族生存、國家前途及人的自身價值的深切關注的精神;二是長征精神總是一種包含著自覺的非凡的生存智慧和勇氣,以及符合中國社會文明進步的價值觀念的精神;三是長征精神是民族精神之魂,是中華民族奮斗目標精神的升華。長征精神所體現的為民族不畏艱險、不怕犧牲、艱苦奮斗的民族使命感和歷史責任感,正是中華民族"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百折不撓、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象徵。也正是因為長征精神具有如此深刻而豐富的內涵,所以長征精神不僅具有凝聚向心價值、感召激勵價值,還具有教育塑造價值、規范導向價值。
3.守紀團結的保證層。對一個事業的發達來說,嚴守紀律和團結是一個永恆的主題。長征的歷史表明,緊密團結、顧全大局是革命勝利的保證。紅軍長征充分表現出了顧全大局、嚴守紀律、團結互助、不謀私利的精神境界。
4. 正確的領導策略層。長征是徹底糾正了'左'傾錯誤路線,確立了毛澤東同志正確路線的領導,才取得勝利的;長征是在與張國燾的右傾機會主義路線和他的分裂陰謀作了堅決斗爭,並堅持了毛澤東同志的正確主張才取得勝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