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有哪些馬鈴薯之都馬鈴薯之鄉
有如下:
1、甘肅定西
甘肅省定西市是我國馬鈴薯的主要產區之一,同時也是中國最適合種植馬鈴薯的地區之一。在定西有我國最重要的馬鈴薯加工和製造業,設有全國性的交易、批發市場,大批定西馬鈴薯被運往全國各地,甚至遠銷國外,被稱為「中國馬鈴薯之鄉」。
2、山東滕州
滕州市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有馬鈴薯專業鎮4個、專業村285個,馬鈴薯春秋兩季種植面積65萬畝左右,總產200多萬噸,年產值40多億元,約佔山東省種植面積的1/4、產量的1/3、出口量的1/2。
是我國馬鈴薯二季作區種植面積最大、單產最高、效益最好的縣(市)。2000年,山東滕州被農業部命名「中國馬鈴薯之鄉」。
3、貴州威寧
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盛產馬鈴薯,特色突出。2008年,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馬鈴薯專業委員會下文授予威寧「中國南方馬鈴薯之鄉」稱號。
4、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
是我國最大的馬鈴薯產區,被譽為「中國薯都」。2008年農業部認證了「烏蘭察布馬鈴薯」地理標志,2009年3月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正式命名烏蘭察布市為「中國馬鈴薯之都」,2011年12月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了「烏蘭察布馬鈴薯」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5、內蒙古武川
2004年,內蒙古武川縣被「中國·新西部高層論壇」命名為「中國馬鈴薯之鄉」。 武川縣地處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緯度較高,氣候涼爽,日照充足,土質疏鬆且富含各種礦物質,故而非常適合馬鈴薯的種植。
6、寧夏西吉
2004年,寧夏西吉縣被命名為「中國馬鈴薯之鄉」。西吉馬鈴薯產自六盤山西麓的黃土高原中心地帶,這里工業欠發達,環境天然。因特殊的氣候和土壤環境,馬鈴薯個大、皮薄、肉嫩,品質優良。
② 薯條是怎麼出現的,誰發明的
土豆是當今世界各來地的主要糧自食,其食用量僅次於大米。在歐美人的餐桌上,土豆日常的吃法是薯條和薯片。薯片是西餐最常用的配菜,但它至今只有上百年的歷史,其發明純屬偶然。
發明薯片的是美國印第安人,名叫喬治·加林。
1853年的一天,紐約東部旅遊勝地一家餐館的廚師喬治·加林像平常一樣做薯條,一位客人嫌他做的薯條粗,並在加林把薯條切細後仍不滿意。一氣之下,加林乾脆把土豆切成薄片下鍋。他想,薯片炸熟之後又脆又薄,肯定不能叉著吃,便可以作弄一下刁難他的客人。誰知,薯片上桌後,那位客人很快把薯片吃光,贊不絕口。從此,薯片成了該餐館的一道名菜。餐館又對薯片進行包裝,方便顧客帶走食用。當然,由於土豆去皮依賴手制,薯片產量極為有限。
薯片的廣為流行是20世紀20年代的事了。推銷員豪·文利用汽車把薯片運到美國各地。1961年,他把自己的薯片公司和德克薩斯州的弗里托公司合並,大力推銷他的豪文利薯片,從而使薯片逐步在全世界流行起來
③ 優酷土豆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
中國第一視頻網站,2006年12月21日正式推出。優酷以 快者為王為產品理念,憑借快速播放,快速發布,快速搜索的產品特性,充分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互動需求及多元化視頻體驗,現已成為中國互聯網領域最具影響力、最受用戶喜愛的視頻媒體。
優酷堅持打造「陽光、真實、主流、有夢想」的品牌形象,以合計劃為導向,聯手眾多合作夥伴展開資源整合和內容拓展,利用視頻媒體獨特的屬性開創「台網聯動」傳播模式,不斷響應行業及網民訴求,推動網路視頻行業主流化進程。此外,優酷還是惟一一家獲得廣電雙證的商業網站,成為正版影視節目發行、傳播和營銷的合法平台。
優酷堅持依循高端、大氣的品牌路線,以「合計劃」為導向,聯手眾多合作夥伴 展開資源整合和內容拓展,充分借鑒跨平台媒體運作經驗,利用視頻媒體獨特 的屬性開創「網台互動」傳播模式,不斷響應行業及網民訴求,推動網路視頻行 業主流化進程。此外,優酷還是惟一一家獲得廣電雙證的商業網站,成為正版 影視節目發行、傳播和營銷的合法平台。
2008年起,優酷帶動行業開啟視頻行業營銷元年,並充分發揮視頻特性,通過 特有的創意呈現形式,鞏固了營銷傳播影響力,強化了產品銷售力,優酷作為 中國互聯網營銷領域最具傳播價值的代表,成為視頻營銷第一選擇。
優酷不斷實踐三網合一的使命,現已覆蓋PC、電視、移動三大終端,兼具影視、綜藝、資訊三大內容形態,貫通視頻內容製作、播出、發行三大環節,成為真正意義的互聯網電視媒體,引領視頻行業格局及全媒時代的大格局。
中國最早和最具影響力的網路視頻平台,是中國網路視頻行業的領軍品牌。土豆網於2005年4月15日正式上線,是全球最早上線的視頻網站之一。
2010年12月8日,優酷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在海外規模上市的視頻網站;也是全球首家獨立上市的視頻網站。
2011年8月17日,土豆在創始人王微的帶領下成功實現IPO,正式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市場。2012年3月12日,優酷股份有限公司(NYSE: YOKU) (「優酷」) 和土豆股份有限公司 (NASDAQ: TUDO) (「土豆」)共同宣布,優酷和土豆將以100%換股的方式合並。2012年8月20日,優酷土豆合並方案獲雙方股東大會高票批准通過,優酷土豆集團公司正式誕生。2013年4月,優酷土豆集團宣布進入「集團BU化」運營階段,提出「優酷更優酷,土豆更土豆」的發展戰略。
2013年2月,楊偉東成為土豆總裁,標志土豆進入2.0。宣布打造土豆「成為中國年輕人最喜愛的視頻網站」,並明確土豆「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年輕文化品牌」的願景。確立了土豆「青春、個性、自主、有趣」的品牌定位。通過年輕化的內容、年輕化的產品技術和年輕化的UGC/PGC生態三個方面來全面推動土豆2.0戰略。
「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是土豆創立第一天就明確的價值觀,而楊偉東提出的土豆2.0戰略,更加關注中國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和成長分享,是對土豆價值觀的進一步加強。
土豆相信年輕人的想像力、創造力,相信土豆的平台能幫助年輕人創造出更多,更好的影像作品,來表達對自己、生活和這個時代的看法。同時,土豆提倡尊重「每個人」的個性,尊重每個人自主地選擇自己的生活,成為自己成長的導演。
2015年3月5日,優酷土豆集團宣布組建新的組織架構,正式成立合一文化BU(事業部)和創新營銷BU,形成優酷、土豆、合一影業、雲娛樂、合一文化、創新營銷六大BU,同時成立電影、游戲、動漫、音樂、教育以及電視劇、綜藝、娛樂、資訊共9個內容中心。
2015年10月16日消息,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已經向優酷土豆董事會發出要約,全面收購優酷土豆集團。按照每ADS(美國存托憑證)26.60美元計算,預計總金額將超45億美元。
2014年5月,阿里巴巴以12億美元入股優酷。截止2015年6月30日,阿里巴巴集團持有優酷土豆流通股的18.3%。兩家公司在基礎技術、大數據和視頻營銷領域展開一系列合作,優酷土豆與阿里對接後台,打通大數據,與阿里雲在CDN領域展開合作,接入支付寶,依託阿里媽媽,開發了「邊看邊買」等一系列產品,共建營銷實驗室,幫助商家展開視頻營銷。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我一直欣賞古永鏘取得的成就。通過此次合作,我們將更加深度支持古永鏘和他領導的團隊,實現打造中國領先數字娛樂平台的夢想。」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張勇先生:「我們很高興向優酷董事會發出這一要約,我們相信此次合作會讓雙方結合更加緊密。以視頻為代表的數字產品是電商除實物商品外重要組成部分,優酷土豆優質的視頻內容將會成為未來阿里電商數字產品的核心組成部分。同時,優酷土豆與阿里營銷、數字娛樂等業務結合,也將產生更多化學反應。我期待著與古永鏘以及他領導的團隊合作,一起發展。」
據悉,這一要約收購已經得到了包括優酷土豆CEO古永鏘、成為基金及其關聯方在內優酷創始股東們的支持。
④ 民俗文化
陝北一大怪,羊肚子手巾當帽戴
陝北四季分明,夏日醋熱難當,幹活時圍一塊毛巾,既可消暑,又可吸汗。冬季天寒地凍,羊肚子手巾將頭一包,勝過戴頂大棉帽。春秋時節黃沙漫天,羊肚子手巾便成了最好的防塵頭巾。陝北早晚溫差較大,陝北人認為頭是人體最怕涼的地方,頭不涼,體無恙。因此,陝北人形成扎羊肚子手巾的習慣。
陝北土地貧瘠,適宜洋芋生長。從古至今,洋芋就成了陝北人的主食。陝北人有心,將個洋芋蛋子做出了數不盡的花樣;洋芋擦擦、洋芋饃饃、洋芋丸子、洋芋涼粉等等。陝北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吃洋芋、頓頓有洋芋,一次沒吃洋芋,也可能吃的是粉條,仍沒有離開洋芋系列產品,好個洋芋,養育了世世代代的陝北人。
陝北三大怪,挖個洞洞當家宅
人文初祖耕耘在陝北,他們將凝聚著人祖崇拜的窯洞建築首先傳給了陝北人。陝北歷史上又是漢族與北方少數民族雜居的地方,烽火連連,百姓經常要遷徙避難,因此少有人家建設豪宅大院,多數百姓只掘三丈土窯,就可安家立舍,戰亂一起,棄之而去。陝北窯洞,因其挖掘簡便、成本低廉、冬暖夏涼成為陝北人民的主要民居建築。
陝北四大怪,斜跨毛驢走得快
毛驢是陝北人的主要交通工具和耕作夥伴,陝北人昵稱它為「生靈」。毛驢不僅有可愛的外表,而且生性也確實靈動,它能感覺到主人的喜怒哀樂,主人斜跨毛驢背上,鈴聲叮當,蹄聲嗒嗒,得意之時放聲高歌,毛驢也彷彿通了人性奮蹄飛奔。這生靈還能感覺來主人的用意,你若趕著它走,他懶懶散散,你若騎上它,它可能消極怠工,只有斜跨著它,毛驢便覺得主人只是臨時坐在它的背上,隨時可能下來,只要自己奮力奔跑,主人便會下馬。於是便有了陝北一怪,斜跨毛驢走得快。
陝北五大怪,唱著酸曲談戀愛
酸曲者,民歌也。陝北人生性浪漫,情感多以民歌表達,男女相愛,更是離不開民歌傳情達意。不認識的女人可以唱「你若是我的妹妹,招一招那個手,你不是我的妹妹,走你的那個路」;赤裸裸的表白愛慕可以唱「咱們倆個拉手手,親口口,背窪窪上一噠里走」;思念戀人可以唱「想你來!想你來!眼睛仁仁想你來!看見別人當你來……」「一顆豆豆兩顆米,抱在懷里還想你」。唱著民歌談戀愛,這在陝北是最風光的事。
陝北六大怪,羊肉按件不零賣
陝北人胸膛里有游牧民族的熱血在澎拜,飲食習慣有游牧遺風。大塊吃肉,大碗喝酒,逢年過節更是如此。這樣的飲食習慣,反映到交易上的一大怪相,就是陝北人買羊肉從來就是論件,一隻羊按四條腿分成四件,這是賣羊肉的最小單位,絕對不會再分割。你要是在陝北想買二斤羊排,不僅買不到,還會被人恥笑的,你道怪也不怪。
六怪是陝北人的習俗,六怪是陝北人的特徵,無六怪,則無陝北。
陝北二大怪,洋芋當飯不當菜
⑤ 土豆炒馬鈴薯,西紅柿炒番茄,請問怎麼炒
土豆炒馬鈴來薯
可以把土豆切小粒源,炸一下,或者裹上蛋青麵粉再炸,然後和沒有炸過的土豆粒一起炒,加點鹽,加點雞精,最後撒點蔥,就可以出鍋了
西紅柿炒番茄
把西紅柿切塊
番茄切塊
倒油到鍋里
翻炒
加鹽
加雞精
加胡椒粉
起鍋
⑥ 通過絲路傳入中國的食物除了西紅柿、馬鈴薯、玉米,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野生馬鈴薯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一帶,被當地印第安人培育。16世紀時西班牙殖民者將其帶到歐洲,1586年英國人在加勒比海擊敗西班牙人,從南美搜集煙草等植物種子,把馬鈴薯帶到英國,英國的氣候適合馬鈴薯的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1650年馬鈴薯已經成為愛爾蘭的主要糧食作物,並在歐洲開始普及,17世紀時,馬鈴薯已經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1719年由愛爾蘭移民帶回美國,開始在美國種植。
1840年歐洲爆發馬鈴薯枯萎病,完全依賴馬鈴薯的愛爾蘭經濟受影響最大,面臨大飢荒,幾乎有一百萬人餓死,幾百萬移民逃往美洲。
17世紀時,馬鈴薯已經傳播到中國,由於馬鈴薯非常適合在原來糧食產量極低,只能生長莜麥的高寒地區生長,很快在內蒙、河北、山西、陝西北部普及,馬鈴薯和玉米、番薯等從美洲傳入的高產作物成為貧苦階層的主要食品,對維持中國人口的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玉米(亦稱玉蜀黍;粵語稱為粟米,台灣話稱作番麥),是一年生,草本,禾本科植物。原產於中美洲,是印地安人培育的主要糧食作物,喜高溫,17世紀時傳入中國,由於氣候適宜,產量高,迅速普及開來,主要在中國北方和西南山地,很快取代了原來這些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粟。又由於它的生長期和冬小麥交錯,在黃河流域附近,無霜期較長的北方地區,可以和冬小麥輪作,達到一年兩熟,增加糧食產量,成為下層人口的主要糧食,是使18世紀後中國人口迅速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原產地美洲以外,中國是玉米種植最為普及的地區。玉米也是全世界總產量最高的糧食作物。
⑦ 定邊馬鈴薯的馬鈴薯文化節
定邊縣種植馬鈴薯有近400多年的歷史,在當地形成了獨特的馬鈴薯文化。這種文化是黃土文化、版草原文權化、三邊文化的交相輝映,歷史悠久,積淀深邃。2007年「首屆中國定邊馬鈴薯文化節」的隆重舉行,吸引來國內外1000多位客商和數萬群眾一起品嘗定邊豐富的馬鈴薯特色食品,享受文化大宴,開展多層次經濟技術交流。通過「文化搭台、馬鈴薯唱戲」這種有效形式,向世界叫響「定邊馬鈴薯」品牌。
⑧ 飲食文化
中國的主食,點心,口味
主食:在米飯中含有大量叫做"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營養.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能成為人體動力之源和製造體溫的熱量等.它是保持人體恆定體溫,使人健康活動的重要營養.除了大米以外,還有各種食物能成為人體動力之源和製造體溫的熱量. 點心:餃子可以說是中餐里最具代表性的一種食品.用麵皮包著各種餡的餃子,在中國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它伴隨中國人渡過了許多吉祥,喜慶的日子. 最常見的餃子是一種半圓形,有餡兒的麵食.在中國的大部分地區,人們逢年過節,迎親待友,總是要包頓餃子吃. 口味:中國菜餚中最有影響和代表性的有:魯,川,粵,閩,蘇,浙,湘,徽等菜系,即被人們常說的中國"八大菜系".山東菜系,味濃厚,嗜蔥蒜,.四川菜系,以味廣,味厚,味濃著稱.江蘇菜系,烹調技藝以燉,燜,煨著稱.浙江菜系,鮮嫩軟滑,香醇綿糯,清爽不膩.廣東菜系,烹調方法突出煎,炸,燴,燉等,.湖南菜系注重香辣,麻辣,酸,辣,焦麻,香鮮.福建菜系以海味為主要原料,注重甜酸咸香,色美味鮮.安徽菜系以火腿佐味,冰糖提鮮,擅長燒燉,講究火工.
-----摘自中華美食網
法國的主食,點心,口味
主食:麵包在法國是人們每天必不可少的主食,而棍式麵包又是最具法國特色的食品.它拿起來方便,吃起來可口.新鮮出爐的棍式麵包外皮金黃酥脆,內里松軟可口,一脆一軟,越嚼越有味.因為是民生必需品,法國麵包在法國價格相當便宜.到了法國,到處會吃到棍式麵包,它就象中國人的米飯一樣.棍式麵包的尺寸沒有固定標准,口味豐富多樣.作為主食,人們每天消費200到250克棍式麵包.棍式麵包做出來應該立刻食用. 點心:法國甜點最普遍的是塔,千層派,以及泡芙等,塔的尺寸大小與餡料變化有上千種之多;千層派是一層蛋糕與一層餡料層層堆疊,至於泡芙內有餡料,用糖漿沾黏成一座山形. 口味: 法國人習慣用西餐.口味喜歡肥濃,鮮嫩,忌辣.配料喜歡用大蒜,丁香,香菜等.涼盤習慣整著上,邊切邊吃.喜歡清湯,喜歡燴水果,特別喜歡燴波蘿和酥面點心.豬肉,羊肉,牛肉,雞,雞蛋,魚和各種燒鹵腸子,素菜,水果是他們喜愛的食品,也喜歡吃各種新鮮的蔬菜.
---摘自www.google.com
美國的主食,點心,口味
主食:炸土豆條是深受人們喜愛而且幾乎成了必不可少的食物.多數美國人的日常食品,基本就是"麥當勞"的方式:炸肉或煎肉,麵包,生蔬菜和沙拉等.美國人不像中國人那樣在吃上用功夫,買來的基本都是成品或半成品,煎一煎,炸一炸或烤一烤就算復雜的了.吃的時侯也不願意麻煩,很多食品都做成碎末狀,象稀粥一樣,佐料都做成像醬一樣,從瓶子里往食物上一擠,拌一拌就吃.吃魚只吃海水魚,因為海水魚刺少,絕不敢像中國人那樣吃淡水魚,吃到嘴裡再把刺吐出來. 點心:美國人吃甜食很多,很多人怕胖,便吃不含脂肪的食品.牛奶和點心等食品都有不含脂肪的,但是美國點心,蛋糕之甜,吃起來簡直就是吃糖.而且美國人沒事兒就喜歡嚼糖,吃巧克力,他們好象不懂甜食也容易使人發胖. 口味:美國人喜歡味道重的食品,味道清淡的鮮味他們是體會不出來的. 但由於美國歷史不長,所以,口味經常隨著世界流行的方向而改變.
----摘自www..com
中國就餐禮儀
就餐禮儀: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以禮待人,這是所有家長教小孩子的話.中國傳統的禮儀是對長輩叩首請安,平輩中拱手作揖或打千問安,現代禮儀則是握手問好.中國餐桌上並無多少禮儀,如是家庭聚會,先安排老人上座,以示尊敬;餘下依輩分,或者男客一邊,女客一邊,有敬酒勸菜的習慣.如是朋友,同事間邀宴,則一般並無安排座位的習慣,客人自擇.以吃飯飲酒為樂,即有猜拳行令,也是為助酒興.尋根究源,這或與中國農業社會傳統分不開. 中國自古有入鄉問俗,隨鄉入俗的習俗,這就是異邦風氣之影響了.無論東方西方,公共場合的禮儀,都是人類精神文明的共同財富.
-----摘自禮儀網
法國就餐禮儀
就餐禮儀:法國是一個講文明重禮貌的國家,日常生活中隨處都能見到.西人的傳統的禮儀則是擁抱親吻,已人人習知. 法國人重視社交禮儀.無論購物辦事,不相識的人,總要先互道您好,笑臉相向,離開時道聲"再見".如遇女士,男士會側身請女士先進或者先出,這已是公共場所的禮貌習慣.這樣的禮儀無疑加強了集體觀念,我以為是值得仿效的.這或許是西方人獨到的禮儀.法國人並不想中國尊老愛幼,滿屋子人,各人自擇座位.餐桌上的禮儀,中西也很不相同.吃西餐要講究儀態姿勢,但法國人在餐桌上的禮儀並不僅止於此,主要還表現在交際中.如宴請客人,主人應安排座次.其基本原則則是男女賓客雜坐.如主客共八人,長方餐桌,則男女主人兩頭對坐,賓客六人,兩邊各三人.一邊可將女賓置中間,兩邊各為男賓;另一邊則將男賓置中間,兩邊各為女賓.這樣每個人的左右對面都是異性,以便相互交談.燈光下.觥籌交錯,男歡女笑,很有些氣氛.赴宴就餐,女士著裝要講究,打扮要漂亮.朋友間邀宴,一般都不帶小孩,席間以交談為主.
-----摘自www.google.com
美國就餐禮儀
就餐禮儀:在餐桌上,美國有許多習慣都和我們不同.人們常常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為了表達同樣友好的感情,不同國家的人民卻有截然相反的說法和做法.中國人請客吃飯時,往往是自謙地表示飯菜做得不好,請客人多多包涵.而美國人卻要說"這是我最拿手的菜,希望你們喜歡吃"一類的話.所以,在美國人家中作客,聽到主人自誇飯菜做得好,不必奇怪,而且應對女主人的手藝誇贊幾句.中國的主人為客人撥萊時,客人總是盡力推讓,表示客氣.在美國這樣做是行不屈的.主人第一次為你撥菜,你不必客氣推讓,否則女主人會以為你是嫌她的菜做得不好.在餐桌上,女主人是無形中的首腦人物.上菜之後,客人一般要待女主人動手吃後才開始吃.飯後.也應由女主人領頭離席客人才離席.
---摘自www..com
中國的餐具
筷子:有民俗學者從考古角度來分析,戰國晚期的墓葬中已很少發現盤,匝禮器.先秦之人因以手抓飯,所以飯前必以盤,匣洗手.隨著時代的進化,先民懂得以箸代替手抓飯後,洗手不再是吃飯必要的禮儀,故用盤匝陪葬也逐減少.盥洗盤匣陪葬的消失,也可旁證箸在戰國晚期或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已成為華夏民族食菜和飯的主要餐具.我們再以事物發展規律來推論,當人們以左手取飯,右手握箸挾菜,一日三餐皆要如此.任何事物決不可能是靜止的,一成不變的,禮制也是會有勇敢者突破的.當人們發現以手抓食的種種弊端,而又發現箸的優點和多功能,於是將墨守成規的進餐舊俗加以改革,這完全是人類進步的必然規律.從手抓飯到改以箸挾菜吃飯,另外,改箸來代替抓飯,但筷箸的優越性和多功能是客觀存在的.當我們祖先漸漸發現箸不但能夾,還能撥,挑,扒,撮,剝,戳,撕等,也就人人欣喜地以箸在餐桌上扮演了除淘湯外的一統天下的角色.隨著歷史的發展,烹調技藝的不斷豐富,因為筷箸這一主要角色的存在,涼拌菜,面條,山西撥魚,涮羊肉,拔絲蘋果等適於筷箸的佳餚也應運而生.以手抓飯改為用箸而食,可以說是中華飲食文化.
-----摘自www.google.com
法國的餐具
不銹鋼餐具的優,缺點:美觀大方,輕便耐用,耐磨蝕不生銹,頗受人們青睞.不銹鋼是由鐵鉻合金滲入鎳,鉬,鈦,錳等金屬製成,金屬中有的對人體有害,因此使用時應注意,不要長時間盛放鹽,醬油,醋等,因為這些食物中的電解質與不銹鋼長期接觸會發生反應,使有害物質被溶解出來.也不要用不銹鋼餐具煮中葯,因為中葯含有多種生物鹼,有機酸等成分,加熱後與不銹鋼中的成分發生反應,會使葯物失效,有的甚至會產生有毒化合物.
-----摘自www.google.com
美國的餐具
塑料餐具的優,缺點:優點是質輕,美觀,不易破碎,價格低廉,深受人們喜愛.但是塑料餐具多用聚氯乙烯等高分子材料添加助劑製成,如果單體氯乙烯去除不凈或助劑使用不當,也會危害人體健康.無毒的塑料餐具則是用聚乙烯,聚丙烯和密胺等原料製成.密胺塑料是一種熱固性塑料,它以密胺(三聚氰氨)甲醛樹脂為主要原料,加入適量的紙漿纖維素填料以及著色劑等輔助材料製成,無毒無味,耐酸耐鹼,現在市場上多用於製作兒童餐具.
⑨ 德國為什麼也叫土豆國
提起土豆,人們總認為它難登大雅之堂。不過在德國人心目中,它卻是十全十美的食物。德國人對土豆有種特殊的感情,每次遇到危機,土豆總能幫助德國人解決各種困難。
弗里德里希大帝施妙計
位於慕尼黑的土豆博物館是德國三家土豆博物館之一。這里收藏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上千種土豆。除了通常的土黃色土豆外,還有紫色、黑色、紅色等顏色的土豆。土豆的形狀也各不相同,有圓形、松果形、月亮形、長條形等等。
博物館還有油畫、雕刻等藝術形式向人們講述土豆初到歐洲時,並不受歡迎。德國人改變對土豆的態度,與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大帝有關。18世紀中葉,瘟疫和自然災害侵襲德國,導致農業顆料無收。危難中,弗里德里希大帝想起好種易活的土豆。他先給土豆以王室的聲望,讓王室女成員都戴上土豆花。接著,他又讓士兵種植一大片土豆,土豆長出來後就派最精銳的部隊去看守,晚上再把軍隊撤回。結果好奇的農民紛紛夜裡到地里去偷土豆,就這樣土豆的種植得到了普及。直到現在,在德國波茨坦無憂宮里的弗里德里希大帝墓前,總是擺放著土豆。
每天3個土豆迎戰危機
「在200多年的歷史中,德國有10多次通過舉國種植土豆,吃土豆,闖過自然災害、戰後衰退、經濟危機等。」慕尼黑土豆博物館專家埃德哈德對記者說,像弗里德里希大帝的軍隊在戰爭中靠吃土豆堅持到最後勝利。之後,吃土豆成為德國軍隊打勝仗的秘密武器。
對於德國人來說,土豆更是危機中的救命稻草。從1929年開始,德國遭遇經濟危機,至少有半數人口失業,很多人家只能買得起土豆。他們既把它當菜,又把它作為主食,是土豆幫他們躲過經濟危機。人們稱它為第二麵包。同時,德國天氣陰冷,農作物不好生長,歷史上鬧了好多次飢荒,但土豆的發現,讓德國人找到破解方法。每一次,就是靠一日3個土豆,德國人一次次取得了最後勝利。
土豆和愛情一樣重要
如今,金融危機再次降臨。勤儉節約的德國人又開始大吃土豆。德國超市裡各種土豆食品應有盡有:土豆粉、土豆條、土豆丸子、土豆蛋糕……德國人吃土豆無論是數量還是吃法都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一日三餐至少兩餐吃土豆。德國還涌現出不少土豆新事物:土豆旅館,提供與土豆有關的旅遊服務;土豆圖書館,從土豆的歷史、趣聞到土豆的學術研究的書籍都能找到。在下薩克森州,青年男女熱戀時,會送給對方一個土豆,因為對當地人來說,愛情和土豆一樣寶貴。
德國人喜愛土豆,除了營養價值外,土豆還包含著勤儉節約、朴實無華等土豆精神,正像德意志民族一樣,難怪,歐洲鄰國乾脆管德國叫土豆國。
⑩ 古時候傳來的外來食物有什麼,比如:土豆,番茄
從先秦至明清近代,我國的食譜也基本上定型了。正是我國古代歷史主動或者被動的歷次文化交流,也給我們帶來了除本土之外的各式各樣的食物,在豐富了我們的食譜的同時,也造就了我國一代又一代的「吃貨」們。
外來食物闖入中國的食物時間順序
西漢:核桃、石榴、葡萄、胡蘿卜、石榴、汗血寶馬、黃瓜、核桃、豌豆、胡椒、芝麻、姜
蔥、大蔥、大蒜、香菜、胡椒、茴香
晉:茉莉花、茄子、扁豆回
唐:菠菜;無花果、開心果、菠菜
宋:綠豆、南瓜、木耳菜、西瓜、胡蘿卜、茄、紅薯、辣椒、石榴、木瓜 豌豆
明到近代:玉米、馬鈴薯、番薯、番茄、花生、向日葵、菠蘿、豆薯、木薯、南瓜、辣椒、菜豆
利馬豆、西洋蘋果、荔枝、石榴、油梨、腰果、可可、西洋參、番木瓜、陸地棉、四季豆
煙草、豇豆姜、土豆、捲心菜、西葫蘆、生菜、菜花
外來食物有胡 洋番等字開頭的,不同是不同時期不同方式傳入我國導致的.
1.「胡」系列
「胡」就是指胡瓜、胡桃、胡豆、胡椒、胡蔥、胡蒜、胡蘿卜
「胡」系列果蔬;大多是在漢魏時期由西域地區傳入中國, 「胡」字其實代表著古代北方和西方的民族。在古代,中原地區認為漢族以外的這些少數民族不文明、不開化,所以把他們統稱為「胡」.由西域傳入漢族的東西常在前面加上一個「胡」「西」等字來表示區別,例如:西瓜、胡床、胡琴等,這些大多是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
2.「番」系列
比如番茄、番薯(紅薯)、番椒(海椒、辣椒)、番石榴、番木瓜;大多為南宋至元明時期由「番拍」(外國船隻)帶入
3.「洋」系列
洋蔥、洋姜、洋芋(土豆)、洋白菜(捲心菜)等等。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