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沙縣歷史文化

沙縣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24 18:00:05

『壹』 福建沙縣小吃的起源

沙縣小吃始於1600多年前的東晉義熙年間,歷史悠久。此地的先民都是中原各地漢族的後裔,使沙縣小吃蘊含著古老漢族飲食文化的「基因」,如聞名遐邇的沙縣臘鴨(現稱板鴨),是在洗凈的鴨肉抹上鹽、姜等佐料腌漬起來,然後風干、曬干或烘乾而成,基本承襲了周代的製作方法;白嫩的沙縣豆腐,不是用石膏或鹽鹵點鹵,而是用隔夜的老漿水,這種方法則來自漢時淮南王的劉安。

沙縣地處閩西北山區的沙溪下游,在旱路難行的古代,這里曾經是相當繁華的農副產品集散地,當時的城關,可謂「江中百舸爭流,陸上商貿雲集」,閩西北和閩西一帶的大米、木材、筍干、茶葉、香菇等土特產,大都匯集到沙縣,再通過沙溪、閩江運至東海之濱的福州。因此,福州、汀州、閩南、尤溪、莆田以至江西、浙江等地客商,都紛紛到這里經營葯材、布匹、山貨、魚貨、涼果等等,不僅促進了沙縣小吃的繁榮,而且使它既有福州、閩南一帶的特點,又有汀州一帶的客家的風味,形成了用料以面、豆、肉為主,製作比較精細,口味清、淡、鮮和用料以米、薯、芋為主,製作比較粗放,口味咸、辣、酸兩大流派。當時,沙縣的商貿以小商販、小店居多,飲食既有所講究、又不想花大錢,小吃便順此潮流,重在經濟實惠,並延續至今,成為它能夠進軍各地的主要優勢。

沙縣小吃,一般分為米類,比如炒白粿、鴨湯粉干、米凍皮、喜粿團等;麵粉類,包括餛飩、拌面、燒麥、花椒餅、荷葉包等;豆類,其中有夾心豆腐丸、玉卷豆腐、煲豆腐、梅花豆腐等;其它還有芋包、牛粉腸、夏茂烤鴨等。在眾多的小吃中,傳統名牌小吃有50種,餛飩(亦稱扁肉)、芋包、燒麥、包心豆腐丸、米凍、米凍皮、喜粿、魚丸、花椒餅、泥鰍粉干為十大品種,而前面4種為全國品牌的小吃。

沙縣餛飩,與餃子有親緣關系,已有1400多年歷史,北齊顏之推就如是說:「今餛飩,形為偃月,天下之通食也」。沙縣餛飩與眾不同之處是:皮薄餡多,餡肉是用木槌捶打而成,包制時視不同口味,再適當加上蔥白、蝦肉等,配以高湯、味精、香油、蔥花、米醋等佐料,吃起來脆嫩美味、清爽可口,1997年被評為「中華名小吃」。

燒麥,原名為梢梅,因蒸時豎立,上部形似梅花而得名。沙縣燒麥與其它地方的燒麥相比,有它自己有特色,如燒麥皮坯是用冷水、而不是用溫水或熱水和面;個小似山棗,蒸熟後呈透明狀,顯得小巧玲瓏、晶瑩如玉,也被評為「中華名小吃」。

沙縣芋包,是古代客家先民用當地盛產的薯芋,代替麵粉做成的包子。現在的沙縣芋包,是用菜芋和木薯粉製成,餡料有水發筍干、豆乾、生薑、蔥白、香菇、蝦仁、瘦肉等,可拌吃、也可煮吃(稱芋餃)。芋包煮熟後,放入盛有加進醬油、味精、豬油、芝麻油、蔥花、胡椒粉和醋的高湯里,吃起來嫩滑軟韌、清香可口,2000年獲「中華名小吃」稱號。

沙縣包心豆腐丸,是以沙縣豆腐和地瓜粉為主料,加上鹽、味精攪拌成豆腐泥包上用五花肉、香菇、蝦仁、蔥白、生薑、芝麻油等做成的餡。吃起來外嫩潤、內味美,在第三屆全國烹調比賽中榮獲銀獎。

『貳』 沙縣有多少的歷史了

沙縣縣名是因縣治所在地南端有沙源地而得名,別稱沙陽。884年,沙縣治所由沙源地遷往沙溪水北鳳林崗(現沙縣人民政府駐地鳳崗街道)之後,相傳沙溪流經沙縣城關河段(沙縣縣治在沙溪之北)水中有一條「虯」,即「無角龍」,故此河段又稱虯江、虯溪,沙縣又別稱虯城。
沙縣夏、商時代屬揚州。周朝為七閩地。春秋戰國時期為楚國轄地。秦屬閩中郡。漢初為閩越國領地。漢昭帝神爵四年(前58年)屬會稽郡冶縣,漢建安初(196年)屬南平縣。三國吳永安三年(260年)為吳國建安郡南平縣境地。東晉太元四年(379年)改南平縣為延平縣,同時在延平縣南鄉沙源地設沙戍。東晉義熙中(405~418年)設沙村縣,屬建安郡。宋、齊建置、隸屬不變。隋廢。唐武德四年(621年)復置,改名為沙縣,隸屬建州。後並入建安縣。唐永徽六年(665年)又復置,從此縣置至今。
沙縣大歷十二年(777年)屬汀州。五代後漢乾佑元年(948年)改屬劍州。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為別於蜀之劍州,閩之劍州改稱南劍州,沙縣隸屬南劍州。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大德六年(1302年),南劍州分別改為南劍路、延平路;至正末(1360年)陳有定據守延平路,沙縣為陳有定轄地。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王朝平陳有定,改延平路為延平府。清襲明制。元、明、清三朝,沙縣隸屬不變。
沙縣自晉未建縣,歷經宋(劉宋)、齊、梁、陳、隋、唐,皆為蠻荒之地,唐永徽六年(655年)之前,隨設隨廢。
民國初廢除府、州制,民國三年(1914年)實行省、道、縣制,沙縣屬建安道;民國十七年廢道,沙縣直屬福建省。民國二十二年12月14日,「福建事變」中成立的中華共和國人民政府將沙縣劃歸延建省,在延建省政府成立之前,政務由設在福州的閩海省省府兼理。

『叄』 沙縣小吃有什麼故事來歷

沙縣小吃的故事和來歷:

1、元末明初,日本分裂為南北朝,西南各領主為了籌集響款,常派武士到中國沿海搶掠。南朝覆滅後,一部分不願歸順的武士下海為寇,有組織地對中國沿海實施海盜行為,倭寇成了浙江、福建沿海一帶百姓的大災難。

2、嘉靖三十四年起,倭寇沿海南下福建一路搶掠燒殺,福寧、流江、福安、相繼遭災。嘉靖四十一年四月,大股倭寇進攻長壽、江田福清。福建各地軍民奮起反擊,但最終抵不過剽悍的日本浪人,百姓死傷無數。於是,福建巡撫向朝廷請援,朝廷令浙江就近增援。浙江總督命參將戚繼光率所部6000餘人由浙江入閩。

在這6000將士中,有位沙縣藉「原」姓將士將祖傳的燒餅開個口,將各種山珍海味剁成餡填入其中,系在戰士脖子上,一邊吃,一邊作戰,俗稱「光餅」。同年八月,戚繼光率部在福寧的橫嶼與倭寇展開激戰,戚家軍個個奮勇爭先,殺敵立功。經過三個時辰的戰斗,全殲倭寇,斬首2600餘級,奪回百姓3700餘人,打了一場決定性的戰役。

3、後來,為紀念這位抗倭將士,沙縣人在原氏「光餅」的基礎上,結合沙縣特有的優質食物,逐步發展了多系列、多品類的著名沙縣原創小吃,如扁肉(混沌)、芋餃、米凍、豆腐丸、香芋餅、青草凍等等,成為當地居民最喜愛,最推崇的鄉土美食。

『肆』 沙縣小吃有什麼故事來歷~~~~快

追溯沙縣「原創」小吃的源頭,必須從400多年前那個悲壯而又感人的故事開始。
元末明初,日本分裂為南北朝,西南各領主為了籌集響款,常派武士到中國沿海搶掠。南朝覆滅後,一部分不願歸順的武士下海為寇,有組織地對中國沿海實施海盜行為,倭寇成了浙江、福建沿海一帶百姓的大災難。
嘉靖三十四年起,倭寇沿海南下福建一路搶掠燒殺,福寧、流江、福安、相繼遭災。嘉靖四十一年四月,大股倭寇進攻長壽、江田福清。福建各地軍民奮起反擊,但最終抵不過剽悍的日本浪人,百姓死傷無數。於是,福建巡撫向朝廷請援,朝廷令浙江就近增援。浙江總督命參將戚繼光率所部6000餘人由浙江入閩。在這6000將士中,有位沙縣藉「原」姓將士將祖傳的燒餅開個口,將各種山珍海味剁成餡填入其中,系在戰士脖子上,一邊吃,一邊作戰,俗稱「光餅」。同年八月,戚繼光率部在福寧的橫嶼與倭寇展開激戰,戚家軍個個奮勇爭先,殺敵立功。經過三個時辰的戰斗,全殲倭寇,斬首2600餘級,奪回百姓3700餘人,打了一場決定性的戰役。
後來,為紀念這位抗倭將士,沙縣人在原氏「光餅」的基礎上,結合沙縣特有的優質食物,逐步發展了多系列、多品類的著名沙縣原創小吃,如扁肉(混沌)、芋餃、米凍、豆腐丸、香芋餅、青草凍等等,成為當地居民最喜愛,最推崇的鄉土美食。改革開放後,沙縣「原創」小吃逐步從沙縣風靡全國各地乃至美國、日本、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開始了浪漫全球的旅程。所到之處,都會受到國內外食客推崇和贊賞東晉義熙年間,從中原舉家遷移的客家先祖們在沙縣打尖休息,一些省時省錢、方便簡捷的食品(如拌面等)成了他們的日常飲食,它們就是最初的沙縣小吃。經過1601年的發展,如今沙縣小吃品種多達240個,其中36種獲得中華名小吃稱號。「沙縣小吃」已經成為福建著名商標。且先後獲得了「中國小吃之鄉」及「中國小吃文化名城」的稱號。
沙縣位於福建省中部偏西北,閩江支流沙溪下游,建縣至今已有1600年歷史,自古即為閩西北重要商品集散地,素有「金沙縣」之美譽。沙縣小吃是沙縣的主要產業之一,近年來蓬勃發展,遍布全國各地,全縣在外經營沙縣小吃達1萬多戶5萬多人,沙縣17萬農業人口中有5萬多農民在外經營「沙縣小吃」,全國各地開店1.3萬多家,沙縣小吃業年收入達5億元。

『伍』 沙縣有什麼美譽之名

請在此輸入您的回答,每一次專業解
沙縣,古名沙陽,簡稱虯。隸屬福建省三明市,位於福建省中部偏北,閩江支流沙溪下游,位於南平和三明市之間,介於北緯26°06′-26°41′,東經117°32′-118°06′之間,東出南平至福州,西過三明至廈門,北上浙贛至中原華北,自古即為閩西北重要商品集散地。歷史上中原南遷移民的著名客家歷史文化之鄉。自西晉始,五胡亂華,永嘉之難,中原黃河流域河洛地區華夏漢民族不斷南遷,多次大規模南下入閩。東晉(379)延平縣南鄉沙源地(即今沙縣城東古縣村)始設沙戍,東晉義熙年間(405)沙戍升格為沙村縣,隋(581-618)改沙村縣為沙縣,不久廢置,唐武德四年(621)改名沙縣,永徽六年(655)之前時設時廢。歷屬建州、劍州、南劍州、南劍路、延平路、延平府、建安道。自古是商賈雲集之地,素有「金沙縣」之稱。沙縣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縣、國家南方重點林區縣、福建省竹子重點產區。蘿卜岩楠木種源自然保護區是全國唯一以楠木為對象的保護區。沙縣小吃名聞遐邇。名勝古跡有開縣始祖靈衛侯祠堂、唐代興國寺、宋代理學家羅從彥祠堂、明起義首領鄧茂七山寨、清代城隍廟和中國最大的依山鑿刻石卧佛定光佛。
答都將打造您的權威形象

『陸』 沙縣的歷史來歷簡便

沙縣縣名是因縣治所在地南端有沙源地而得名,別稱沙陽。884年,沙縣治所由沙源地遷往沙溪水北鳳林崗(現沙縣人民政府駐地鳳崗街道)之後,相傳沙溪流經沙縣城關河段(沙縣縣治在沙溪之北)水中有一條「虯」,即「無角龍」,故此河段又稱虯江、虯溪,沙縣又別稱虯城。
沙縣步行街夜景
沙縣夏、商時代屬揚州。周朝為七閩地。春秋戰國時期為楚國轄地。秦屬閩中郡。漢初為閩越國領地。漢昭帝神爵四年(前58年)屬會稽郡冶縣,漢建安初(196年)屬南平縣。三國吳永安三年(260年)為吳國建安郡南平縣境地。東晉太元四年(379年)改南平縣為延平縣,同時在延平縣南鄉沙源地設沙戍。東晉義熙中(405~418年)設沙村縣,屬建安郡。宋、齊建置、隸屬不變。隋廢。唐武德四年(621年)復置,改名為沙縣,隸屬建州。後並入建安縣。唐永徽六年(665年)又復置,從此縣置至今。
沙縣大歷十二年(777年)屬汀州。五代後漢乾佑元年(948年)改屬劍州。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為別於蜀之劍州,閩之劍州改稱南劍州,沙縣隸屬南劍州。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大德六年(1302年),南劍州分別改為南劍路、延平路;至正末(1360年)陳有定據守延平路,沙縣為陳有定轄地。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王朝平陳有定,改延平路為延平府。清襲明制。元、明、清三朝,沙縣隸屬不變。
沙縣自晉未建縣,歷經宋(劉宋)、齊、梁、陳、隋、唐,皆為蠻荒之地,唐永徽六年(655年)之前,隨設隨廢。
民國初廢除府、州制,民國三年(1914年)實行省、道、縣制,沙縣屬建安道;民國十七年廢道,沙縣直屬福建省。民國二十二年12月14日,「福建事變」中成立的中華共和國人民政府將沙縣劃歸延建省,在延建省政府成立之前,政務由設在福州的閩海省省府兼理。
1934年1月,中華共和國失敗。中國工農紅軍攻克沙縣,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沙縣革命委員會,2月底,紅軍撤離。
紅軍撤離之後,沙縣仍為國民黨統治區。民國二十三年末,福建省設10個行政督察區,沙縣屬第三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四年全省設7個行政督察區,沙縣改屬第二行政督察區。
1949年6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沙縣,成立沙縣人民民主政府,隸屬福建省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0年2月,屬福建省南平專員公署。1970年7月1日改屬福建省三明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撤銷三明地區行政公署,改設三明市,沙縣為三明市轄縣。

『柒』 沙縣小吃是起源地那裡

說是沙縣,其實沙縣小吃也比較雜,也沒有個具體標准。它裡面大多數不算是特色,而且各地回都答有。只是人家把小吃做得便宜實惠,沙縣人把沙縣做到全國。之後才出名的。小吃本身不是因為它特別好吃而出名,而是大多數的菜式沒什麼特別獨到的地方、並且模仿容易、能成為沙縣成產業經濟

閱讀全文

與沙縣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