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會議旅遊的歷史
國際會議旅遊復產業已有幾十制年的發展歷史,如今已經成為全球重要的旅遊產品。
按照世界權威國際會議組織——國際大會和會議協會(ICCA)的統計,每年全世界舉辦的參加國超過4個、參會人數超過50人的各種會議約有40萬以上,會議總開銷超過2800億美元。國際會議市場的巨大潛能和會議產業的高額回報,使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盯住了這棵搖錢樹。數據來源:煙台群英會議服務有限公司,中國會議服務聯盟網
世界上國際會議旅遊產業發達的國家多位於歐美等地。
❷ 國際會議的產生發展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國際會議已日益成為世界各國進行交往和聯系的一種重要形式,在國際社會致力於解決共同關心的問題的努力中占據越來越突出的地位。所謂國際會議,主要是指數國以上的代表為解決互相關心的國際問題、協調彼此利益,在共同討論的基礎上尋求或採取共同行動(如通過決議、達成協議、簽訂條約等)而舉行的多邊集會。國際會議的產生:國際會議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經歷了一個發展、演變的過程。國際會議源自古代國家的外交活動。它最初是兩個國家的代表會晤以處理彼此關心的事務,後來逐步發展到數個國家以集會的方式解決涉及相互利益的問題。在古代,東西方都有過原始形式的國際會議。
在中國春秋戰國時期,曾存在過諸侯國家集會的實 踐。例如,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和宋、魯、衛、吳等國的諸侯在葵丘(今河南蘭考)會盟。 又如公元前564年的「弭兵之盟」,參加的有14國之多。在西方,荷馬史詩《伊里亞特》 中已有各方召開會議討論戰爭或媾和問題的描述。古代希臘,則有過城邦之間的邦際會議 。比如有名的「近鄰同盟」,每年定期召開兩次全體會議討論共同關心的問題,並作出有約束力的決定。然而,不論在東方或西方,上述這些集會只是國際會議的雛形。
進入中世紀之後,隨著封建君主制的鞏固和民族國家的成長,國際會議形式在西方獲得了新的發 展。其突出表現是由羅馬教皇多次召開的所謂「萬國宗教會議」。這些會議的參加者包括 歐洲各國的僧侶代表,也有世俗國君的使節。會議不僅討論宗教問題,還涉及世俗問題。到15世紀,宗教會議除討論那些重大的宗教問題之外,還探討一些政治性問題,如國際沖突等,對當時的國際關系曾產生不小的影響。在這些會議上,國君及其使節開始發揮重要 作用,與會的代表團初步具有了「民族」的性質。可以說,萬國宗教會議是國際會議的前身。
真正具有現代意義的國際會議, 首推17世紀中葉在德國召開的威斯特伐利亞會議。這次會議旨在解決30年戰爭(1618年—1648年)問題。當時歐洲大陸的多數國家,如神聖羅馬帝國、德意志新教諸侯、瑞典、法國、西班牙等,都派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經過各方長時間的艱苦談判,終於在1648年10月 簽署了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從而結束了使歐洲大陸飽經戰亂之苦的30年戰爭。在此後的一 個多世紀之中,和約對歐洲大陸的國際關系發揮了重要的影響。威斯特伐利亞會議開創了近代國家間通過舉行大規模國際會議這種形式來解決重大國際問題的先例。這次會議雖在 組織及程序上還不完善,但仍解決了許多技術性問題,如禮賓禮儀規定、代表的位次、代表的全權證書等問題。會議中出現了大量的磋商和斡旋。威斯特伐利亞會議之後,國際會 議的實踐不斷豐富。18世紀有旨在結束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的烏特勒支和會等。
❸ 誰知道會議展覽行業的發展歷史
會展業是一個新興的服務行業,影響面廣,關聯度高。會展經濟逐步發展成為新的增長點,而且會展業是發展潛力大的行業之一。在新時期,必須大力發展會展業,全面提升會展經濟。
會展業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現會展業涉及工業、農業、商貿等諸多產業,對結構調整、開拓市場、促進消費、加強合作交流、擴大產品出口、推動經濟快速持續健康發展等發
揮重要作用,在城市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諧社會構建中顯示出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並日益顯現出來。具體體現在:
第一,能產生強大的互動共贏效應。會展業不僅能帶來場租費、搭建費等直接收入,而且還能拉動或間接帶動數十個行業的發展,直接創造商業購物、餐飲、住宿、娛樂、交通、通訊、廣告、旅遊、印刷、房地產等相關收入;不僅能集聚人氣,而且能促進各大產業的發展,對一個城市或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產生重大影響和催化作用。據有關統計表明,一個好的會展對經濟拉動效應能達到1:9,甚至更高。
第二,能獲得優質資源。會展業匯聚巨大的信息流、技術流、商品流和人才流,意味著各行業在開放潮中,在產品、技術、生產、營銷等諸方面獲取比較優勢,優化配置資源,增強綜合競爭力。會展業發展可以不斷創造出"神話",博鰲效應就是其中的一個最典型範例,窮鄉僻壤的博鰲建成國際會議中心後,以其良好的生態、人文、治安環境,吸引了眾多海內外會議組織者、參會者、旅遊者等。
第三,能提升支持力度。各產業的發展,特別是製造業要生存和提升競爭力,需要相關服務行業的協作,加快新型工業化、新農村建設,更離不開會展業的支持和助力。其中會展是一項極其重要的服務內容,作為特殊的服務行業,會展經濟能服務於和增強城市面向周邊地區的輻射力和影響力。所以,會展經濟有巨大的效能。
第四,能增加就業機會。隨著近年來辦展活動的增多,會展業不僅能提供就業機會,而且還能拉動和促進就業。
第五,能成為經濟發展的"風向標"。會展緊扣經濟,展示經濟發展成果,會展經濟的發展將直接刺激貿易、旅遊、賓館、交通、運輸、金融、房地產、零售等行業的市場景氣,大型和專業性會展往往是產品或技術市場佔有率及盈利前景的晴雨表,推動商品貿易、投資合作、服務貿易、高層論壇、文化交流等各方面的發展與進步。
會展業呈現出蓬勃生機事實上,我國會展業起步較早,特別是近年來會展業異軍突起,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主要表現在:
一是建設規模不斷擴大。據有關部門統計,全國現有大中型會展場館150多個,會展面積300萬平方米以上,已經超過了號稱"世界會展之國"德國的展館面積,擁有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現代化會展場館。而目前各地都在大興土木,會展館建設方興未艾,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正在建設或規劃將在未來三年內建成的各類會展中心的會展面積可能超過100萬平方米。
二是會展活動空前活躍。據有關調查表明,舉辦和參加會展的數量不斷增多,2004年我國會展項目數量超過 3000個,出國辦展近800個;參展企業500多萬家,參會專業觀眾近2000萬人次;節慶活動5000多個,參與觀眾達數億人次。會展收入增幅明顯,目前舉辦各類展會直接收入超過100億元,間接帶動的旅遊、餐飲、交通、廣告、娛樂、房產等行業收入高達數千億元。
三是會展形式豐富多彩。經過多年發展,一些由政府主導的綜合會展向專業會展轉變,有的隨著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水平的提高而成為著名會展,已培育出一批具有特色的、高水平的、較大影響力的會展知名品牌,諸如廣交會、高交會、上交會等綜合展。專業化會展比重增加,幾乎涉及經濟的各個部門和主要行業,如北京的機床展、紡機展、冶金鑄造展和印刷展等已躋身國際同行展的前四名,珠海國際航空展成為亞洲第二大航展,而號稱"中國第一展"並享譽全球貿易展的"廣交會"是我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層次最高、影響最廣、商品種類最全、到會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綜合性國際貿易會展。
四是組展主體呈多元化。目前主要有五大主體:一為政府機構,包括政府部門、事業單位,承擔政府主導的各種重大經貿洽談展會和綜合性展會,政府主導型的展會仍是一大亮點,由國家部委和省市政府共同舉辦的大型展會活動,其中不少展會有高層領導人出席、講話、剪綵、題詞;二為行業協會,各種有影響的專業性會展大部分由行業協會主導或主辦;三為國有企業,少數國有企業組織經營性會展等業務;四為民營企業,個別民營企業介入會展業,或主營或兼營,經營范圍中有會展業務的民營企業遮京、滬、穗這三地就超過千家;五為外資企業,境外的會展公司與國內有關單位結成合作夥伴,開展海外和國內招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舉辦的國際專業展將近40%有境外公司參與。
五是會展群聚效應突出。主要分布在北京和上海、廣州、大連、深圳、廈門等經濟發達地區。有關調查數據顯示:全國舉辦會展最多的省市首推北京,上海緊跟其後,廣東最為活躍。從會展收入看,廣東、北京和上海占據了壟斷地位,佔全國會展收入的近90%。同時,逐步形成新興的會展業市場和一些具有一定實力的會展集團公司。
綜上所述,會展業起點高、發展快、數量多,專業化、國際化程度高,門類齊全,貿易色彩濃厚,知名品牌集中,受區位優勢、產業結構影響大,輻射廣,成為地方經濟活動的亮點,展現出蓬勃生機。
❹ 中共歷史上的重要會議
⑴年中共一大:奮斗目標(用無產階級軍隊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實現共產主義)和中心任務(組織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運動);
⑵1922年中共二大的中心任務(制定民主革命綱領);
⑶1923年中共三大的方針(以「黨內合作」方式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合作);
⑷1927年中共八七會議的總方針(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
⑸1935年遵義會議的意義(結束左傾統治,確立正確領導;獨立解決問題,走向成熟標志;實現三個挽救,生死攸關轉折);
⑹1935年瓦窯堡會議的方針(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⑺1937年洛川會議的路線(全面抗戰路線);
⑻1945年七大的任務(建立新民民主義國家)及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
⑼1949七屆二中全會的工作重心(鄉村轉移到城市)、總任務(農業變工業、新民變社會);
⑽1956年八大分析的社會主要矛盾(表面上是農業國與工業國、需要和現狀之間的矛盾,實質上先進社會制度與落後生產力的矛盾)和確定的經濟建設方針(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
⑾1958八大二次會議(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八屆十一中全會(發動文革的標志)、八屆十二中全會(對劉少奇的錯誤批判)和中共九大(把林彪作為毛澤東的接班人寫進黨章)的錯誤決定;
⑿1978年屆三中全會的工作重心轉移(由階級斗爭轉到經濟建設)、偉大決策(改革開放)、第二代領導集體形成(鄧小平為核心);
⒀1982年二大(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1987年大(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步走)、1992年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第三代領導核心)、1997年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綱領;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2002年個代表;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第四代領導核心)、2007年諧社會;科學發展觀)的主要內容。
❺ 中國政治協商會議的歷史發展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在新中國建立前夕成立的。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舉行了第一屆全體會議。參加會議的代表共662人,包括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地區、人民解放軍、少數民族、國外華僑、宗教界人士等46個單位的代表以及特別邀請的人士,具有十分廣泛的代表性。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代表全國人民的意志,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通過了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定都於北京,國旗為五星紅旗,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採用公元作為中國紀年;選舉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員,並選舉產生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
人民政協在建國初期的5年中,對於團結全國各族人民,鞏固人民民主政權,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實行社會改革,發展統一戰線,發揮了重要作用。
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舉行第一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同年12月召開了政協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制定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章程宣告:《共同綱領》已經為憲法所代替;人民政協全體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已經結束。但是人民政協作為統一戰線的組織,將繼續存在和發揮作用。從1955年至1966年10多年裡,政協第二、三、四屆全國委員會和各級地方委員會,在團結各族人民和各界愛國力量,活躍國家政治生活,發揚人民民主,發展人民民主統一戰線,以及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全面地、認真地糾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傾錯誤,做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使中國進人了新的發展時期,人民政協也進人了新的發展時期。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規定,人民政協的任務是要在熱愛中華人民共和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擁護社會主義事業的政治基礎上,盡一切努力,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能團結的人,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維護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促進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的建設,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為實現我國各族人民的根本任務而奮斗。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人民政協作為實現這一基本制度的重要組織形式,將在國家的政治生活、社會生活和對外友好活動中,在進行現代化建設、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加強各民族的團結中,進一步發揮重要作用。
人民政協在建國初期的5年中,對於團結全國各族人民,鞏固人民民主政權,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實行社會改革,發展統一戰線,發揮了重要作用。
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舉行第一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同年12月召開了政協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制定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章程宣告:《共同綱領》已經為憲法所代替;人民政協全體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已經結束。但是人民政協作為統一戰線的組織,將繼續存在和發揮作用。從1955年至1966年10多年裡,政協第二、三、四屆全國委員會和各級地方委員會,在團結各族人民和各界愛國力量,活躍國家政治生活,發揚人民民主,發展人民民主統一戰線,以及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全面地、認真地糾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傾錯誤,做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使中國進人了新的發展時期,人民政協也進人了新的發展時期。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規定,人民政協的任務是要在熱愛中華人民共和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擁護社會主義事業的政治基礎上,盡一切努力,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能團結的人,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維護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促進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的建設,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為實現我國各族人民的根本任務而奮斗。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人民政協作為實現這一基本制度的重要組織形式,將在國家的政治生活、社會生活和對外友好活動中,在進行現代化建設、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加強各民族的團結中,進一步發揮重要作用。
❻ 冬奧會的發展歷史、
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奧林匹克運動會前影慢慢形成。
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一些冰雪運動如滑雪、滑雪撬、滑冰、冰球等項目在歐美國家逐漸得到普及和發展。
1887年挪威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滑雪俱樂部
1890年加拿大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冰球協會。
1892年國際滑冰聯盟在荷蘭成立。
1893年,在阿姆斯特丹舉行了首屆男子速度滑冰錦標賽。
1908年,法國成立了世界范圍的國際冰球聯合會。
在冰雪運動日益普及的情況下,現代奧運會創始人顧拜旦建議單獨舉辦冬季奧運會,但由於1901年北歐兩項運動在歐洲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成功舉行而被拖延。
1908年第4屆夏季奧運會上增加了花樣滑冰項目。
1920年舉辦第7屆夏季奧運會
國際奧委會拒絕接受北歐兩項項目,而增加了冰球項目。花樣滑冰和冰球加入奧運會後引起了觀眾的極大興趣,但因天氣條件給組織者帶來諸多不便,盡管這兩個項目都提前在4月份進行,但大多數比賽和奧運會的開幕式在8月中旬才舉行。這使得一屆奧運會要長達5個月的時間,在人力、物力上耗費太大。鑒於此,人們傾向於把冰雪項目從奧運會中分離出來,單獨進行冰雪項目的奧運會。
1924年形成正式的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當時,在法國的夏蒙尼市承辦了當時被稱為「冬季運動周」的運動會,兩年後國際奧委會正式將其更名為第1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冬季奧運會最初規定每4年舉行一次,與夏季奧運會在同年和同一國家舉行。從1928年的第2屆冬奧會開始,冬季奧運會與夏季奧運會的舉辦地點改在不同的國家舉行。1994年起,冬奧會與夏奧會以2年為間隔交叉舉行。為將冬奧會與夏奧會時間錯開,故只有1992年冬奧會與1994年冬奧會相隔2年。
❼ 視頻會議的歷史發展
自從1964年世界上最早的模擬技術可視電話 picture phone MOD-I 誕生於美國貝爾實驗室以來,視頻會議領域的技術和相應的標准一直處於不斷的發展過程之中。而視頻會議總的來說主要經歷了模擬視頻會議、數字視頻會議和國際統一標準的數字視頻會議三個階段。
20世紀60年代發達國家就開始了模擬視頻會議的研究,並逐漸商用化。早期的視頻會議系統以模擬方式傳輸,盡管傳送的只是黑白圖像並局限於在兩個地點之間,但視頻會議還是要佔用很大的帶寬,費用很高,因此沒有得到發展。其代表有最早研製出來的美國貝爾實驗室的可視電話、英國BT公司的1MHZ帶寬的黑白會議電視會議。到70年代中期,數字圖像和語音編碼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使得模擬系統開始逐漸轉向數字系統。但由於早期的視頻會議並沒有統一的標准,都是在各自研發的技術基礎上實現的,使得各種視頻會議產品很難實現互通。
80年代以來,隨著微電子、計算機、數字信號處理及圖像處理技術的發展,視頻會議的理論研究以及實用系統研製方面得到迅速發展。這個時期,數字視頻會議系統取代了模擬視頻會議系統,其傳輸圖像佔用頻帶比較窄,質量也比較好,從而得到發展,在某些地區開始形成了視頻會議網,如80年代初期,日本和美國研製出的2Mbps彩色數字視頻會議系統,形成非標準的國內視頻會議網。80年代中期,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飛速發展,圖像編碼解碼技術取得突破,信道費用降低,為視頻會議走向實用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條件。但這一時期的數字視頻會議系統一直使用專用的編解碼硬體和軟體,要求互通的會議終端使用的編解碼器必須來自同一個廠商,否則不能正常工作,從而極大地阻礙了視頻會議系統的可擴充性和各系統之間的互操作性。
90年代以來,基於TCP/IP協議的internet網路規模、用戶數量以及業務量呈指數型增長,尤其到了90年代中期,計算機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對電信產業產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基於分組交換網路的多媒體通信系統逐漸成為研究人員和電信、網路及計算機廠商關注的焦點。
電視會議經歷了模擬電視會議和數字電視會議兩個階段。模擬會議電視是早期的會議電視,在70年代就有了。
這種通信業務。當時傳送的是黑白圖像,並且只限於在兩個地點之間舉行會議。盡管如此,電視會議還是要佔用很寬的頻帶,費用很高,因此這種電視會議沒有得到發展。視頻會議進入中國初期,政府是視頻會議市場的最大也是最主要的用戶。近些年來,更多的行業用戶開始意識到視頻會議的重要性,視頻設備用戶數量不斷增加,用戶行業分布領域也越來越廣泛,由最初的政府和電信部門,發展到公安、檢察院、法院、銀行、證券、保險、教育、稅務等各個行業。和歐美國家相比,雖然中國的遠程教育和遠程醫療剛剛起步,視頻會議系統在這兩個領域的應用范圍還不夠廣泛,但從發展的角度可以看到,最近兩年,上述兩個領域的應用正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未來將是快速發展的行業。國內市場視頻會議主要應用於下列行業:政府;金融、證券、銀行;能源;交通、公安軍隊;外資企業及大型企業;醫療與教育行業。隨著政府信息化的不斷深入,以及各地電子政務的開展,各地黨政專網的二期、三期擴建工程,今後幾年中,對於視頻會議需求最大的還將來自政府部門。由於資金和觀念等因素的影響,視頻會議在教育、醫療方面的應用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各廠商在這兩個領域中的佔有率都很有限。但由於視頻會議在技術上有著明顯的特點和優勢,其應用價值必將會得到教育界、醫學界的進一步承認。中小型企業應是今後著重關注的領域,這部分用戶數量巨大,一般對於設備終端的要求較低,而且連接點數較少。這就要求廠商能夠提供價格相對低廉的產品、全套的解決方案,以及高質量的售後服務,同時,由於這部分潛在用戶數量巨大,因此廠商和代理商的市場推廣力度應該進一步加強。技術實力差距不大的情況下,價格將成為競爭取勝的一個關鍵因素。國內廠商在設備的價格上具有很大的優勢,廠商在推廣時,應注意減輕產品價位偏高所帶來的影響。
採用視頻會議,可以實現與多人同時進行通訊,人們還可以面對面講話。在全球各地的辦公室和教育機構,
視頻會議
視頻會議還能夠用於學習、培訓和與聯系人會面,不需要進行旅行。視頻會議不僅能夠節省電話費,而且通過取消旅行還有助於改善環境和減少業務開支中安排員工外出開會的旅差費。此外,朋友和家人能夠利用視頻會議與居住在其它國家的親人保持聯系,甚至在海外作戰的士兵也能夠利用視頻會議與家裡的愛人保持聯系。視頻會議解決方案在經濟衰退期間是可行的,在經濟好轉時是關鍵的應用。以前的經濟衰退表明,在經濟危機的時候投資IT和通訊的企業在經濟風暴過去之後將處於強有力的競爭地位,甚至能夠從競爭對手那裡奪取市場份額。那些對於有能力並且願意在經濟衰退期間繼續投資IT的企業來說,可視化通訊和協作產品與服務應該是他們生存戰略的核心部分。這種投資將使這些企業在經濟復甦的時候處於有利的競爭地位。隨著社會的發展,視頻會議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同時對視音頻質量、數據協作共享、靈活易用性、易管理性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早期的視頻會議系統通常以專用硬體設備的形式構成,包括多點控制單元MCU和視頻終端,並且彼此之間要用專網進行連接。硬體及專網的高額成本制約了硬體視頻會議系統只能用於政府、部隊、大型企業集團,很難向中小企業、日常化應用普及。隨著計算機處理能力和軟體技術的提高,視頻會議系統也開始向軟體化發展,越來越多基於伺服器端/客戶端模式的軟體產品出現,引領視頻會議向辦公交流、業務培訓、市場營銷等多領域擴展,並且這種相對低成本、便捷化的應用正在逐步為大多數中小型企事業單位接受。網路視頻會議是軟體視頻會議的最新發展,它完全基於Internet互聯網,支持面向全球的協同工作;同時以互聯網時代最常用的瀏覽器模式使用,極大的擴展了應用場景和地點。
跟多的詳見網路http://ke..com/link?url=9TSYHetDAr8NLD76Obi-o__1OcyvKKnhhKOlw4_
❽ 31會議網的31發展歷程
2010年 31會議網創立
2011年 31會議網正式上線 千家主辦方應用31數字會務平台回 獲得著名VC機構投資答
2012年 萬家主辦方應用31數字會務平台
2013年 40000家主辦方應用31數字會務平台 31會議網成為會議行業領導品牌
2014年 80000家主辦方應用31數字會務平台 累計處理會議報名300萬人次
截至2014年10月,31會議網注冊用戶超過500萬,活躍用戶突破100萬,50萬場會議資訊,每年為超過10萬家的會議主辦方、5萬家供應商提供支持。
❾ 好會議的公司發展歷程
2007年7月,深圳黑谷通訊技術有限公司在深圳成立
2007年9月,黑谷通訊研發出<好會議>在線視頻版會議室,是一款基權於SAAS模式的會議服務系統,多項技術在行業內領先
2008年6月,在北京成立分支機構
2009年2月,被中國商品質量中心評為「全國服務質量過硬知名品牌」
2009年6月,基於原好會議系統的基礎上,提出了「多流合一」理念,整合與系統當中,打造了行業領先的數據共享平
2010年1月,在上海、廣州、南京設立了分支機構,完善網路服務
2010年6月 ,榮獲「電信設備進網許可證」
2010年11月,榮獲「2010中國IT市場最具成長性產品」
2011年3月,在三網融合的現狀下,好會議推出基於「雲平台」的服務系統,遵循於打造最穩定的視頻會議的宗旨
2011年5月,完成了全國40多個城市分支機構和代理商體系,為客戶打造完美的服務體系
2011年7月,宣布研發基於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移動視頻會議平台,為行業內注入新的力量
❿ 中國會展歷史
會展業是一個新興的服務行業,影響面廣,關聯度高。會展經濟逐步發展成為新的增長點,而且會展業是發展潛力大的行業之一。在新時期,必須大力發展會展業,全面提升會展經濟。
會展業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現會展業涉及工業、農業、商貿等諸多產業,對結構調整、開拓市場、促進消費、加強合作交流、擴大產品出口、推動經濟快速持續健康發展等發
揮重要作用,在城市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諧社會構建中顯示出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並日益顯現出來。具體體現在:
第一,能產生強大的互動共贏效應。會展業不僅能帶來場租費、搭建費等直接收入,而且還能拉動或間接帶動數十個行業的發展,直接創造商業購物、餐飲、住宿、娛樂、交通、通訊、廣告、旅遊、印刷、房地產等相關收入;不僅能集聚人氣,而且能促進各大產業的發展,對一個城市或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產生重大影響和催化作用。據有關統計表明,一個好的會展對經濟拉動效應能達到1:9,甚至更高。
第二,能獲得優質資源。會展業匯聚巨大的信息流、技術流、商品流和人才流,意味著各行業在開放潮中,在產品、技術、生產、營銷等諸方面獲取比較優勢,優化配置資源,增強綜合競爭力。會展業發展可以不斷創造出"神話",博鰲效應就是其中的一個最典型範例,窮鄉僻壤的博鰲建成國際會議中心後,以其良好的生態、人文、治安環境,吸引了眾多海內外會議組織者、參會者、旅遊者等。
第三,能提升支持力度。各產業的發展,特別是製造業要生存和提升競爭力,需要相關服務行業的協作,加快新型工業化、新農村建設,更離不開會展業的支持和助力。其中會展是一項極其重要的服務內容,作為特殊的服務行業,會展經濟能服務於和增強城市面向周邊地區的輻射力和影響力。所以,會展經濟有巨大的效能。
第四,能增加就業機會。隨著近年來辦展活動的增多,會展業不僅能提供就業機會,而且還能拉動和促進就業。
第五,能成為經濟發展的"風向標"。會展緊扣經濟,展示經濟發展成果,會展經濟的發展將直接刺激貿易、旅遊、賓館、交通、運輸、金融、房地產、零售等行業的市場景氣,大型和專業性會展往往是產品或技術市場佔有率及盈利前景的晴雨表,推動商品貿易、投資合作、服務貿易、高層論壇、文化交流等各方面的發展與進步。
會展業呈現出蓬勃生機事實上,我國會展業起步較早,特別是近年來會展業異軍突起,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主要表現在:
一是建設規模不斷擴大。據有關部門統計,全國現有大中型會展場館150多個,會展面積300萬平方米以上,已經超過了號稱"世界會展之國"德國的展館面積,擁有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現代化會展場館。而目前各地都在大興土木,會展館建設方興未艾,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正在建設或規劃將在未來三年內建成的各類會展中心的會展面積可能超過100萬平方米。
二是會展活動空前活躍。據有關調查表明,舉辦和參加會展的數量不斷增多,2004年我國會展項目數量超過 3000個,出國辦展近800個;參展企業500多萬家,參會專業觀眾近2000萬人次;節慶活動5000多個,參與觀眾達數億人次。會展收入增幅明顯,目前舉辦各類展會直接收入超過100億元,間接帶動的旅遊、餐飲、交通、廣告、娛樂、房產等行業收入高達數千億元。
三是會展形式豐富多彩。經過多年發展,一些由政府主導的綜合會展向專業會展轉變,有的隨著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水平的提高而成為著名會展,已培育出一批具有特色的、高水平的、較大影響力的會展知名品牌,諸如廣交會、高交會、上交會等綜合展。專業化會展比重增加,幾乎涉及經濟的各個部門和主要行業,如北京的機床展、紡機展、冶金鑄造展和印刷展等已躋身國際同行展的前四名,珠海國際航空展成為亞洲第二大航展,而號稱"中國第一展"並享譽全球貿易展的"廣交會"是我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層次最高、影響最廣、商品種類最全、到會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綜合性國際貿易會展。
四是組展主體呈多元化。目前主要有五大主體:一為政府機構,包括政府部門、事業單位,承擔政府主導的各種重大經貿洽談展會和綜合性展會,政府主導型的展會仍是一大亮點,由國家部委和省市政府共同舉辦的大型展會活動,其中不少展會有高層領導人出席、講話、剪綵、題詞;二為行業協會,各種有影響的專業性會展大部分由行業協會主導或主辦;三為國有企業,少數國有企業組織經營性會展等業務;四為民營企業,個別民營企業介入會展業,或主營或兼營,經營范圍中有會展業務的民營企業遮京、滬、穗這三地就超過千家;五為外資企業,境外的會展公司與國內有關單位結成合作夥伴,開展海外和國內招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舉辦的國際專業展將近40%有境外公司參與。
五是會展群聚效應突出。主要分布在北京和上海、廣州、大連、深圳、廈門等經濟發達地區。有關調查數據顯示:全國舉辦會展最多的省市首推北京,上海緊跟其後,廣東最為活躍。從會展收入看,廣東、北京和上海占據了壟斷地位,佔全國會展收入的近90%。同時,逐步形成新興的會展業市場和一些具有一定實力的會展集團公司。
綜上所述,會展業起點高、發展快、數量多,專業化、國際化程度高,門類齊全,貿易色彩濃厚,知名品牌集中,受區位優勢、產業結構影響大,輻射廣,成為地方經濟活動的亮點,展現出蓬勃生機。 人類社會展覽活動原始階段萌發於原始社會的祭祀活動,直接以農畜產品、手工業產品作為陳列手段的展覽,可稱為祭祀品展覽,往後有宗教藝術展示,再發展到古代物品交易集市的商品陳列展銷。
世界古代展覽階段為公元8-16世紀,展覽即古代集市、廟會。歐洲集市的規模比較集中,舉辦周期長,功能比較齊全:零售、批發、國際貿易、文化娛樂,最著名的有中世紀的法國國際貿易集市——香檳集市,在12-13世紀尤為重要,它由法蘭西的香檳伯爵建立,在其領地內的4個城市輪流舉行,成為法、意、德、英等國商賈雲集之地。香檳集市的形成和發展,是社會分工和生產力發展的結果,是古代會展活動較為完善的形式。
世界近代展覽階段為公元17-19世紀,這一時期歐洲展覽會出現革命性的變化,出現純展示性的藝術展、純宣傳性的國家工業展。其中1851年的英國「萬國工業博覽會」(The Great Exhibition of Instry of All Nations)堪稱世界展覽會歷史上的里程碑。當時,工業革命使英國成為「世界工廠」,為向世界展示其強大國力,舉辦了此次史無前例的盛會,歷時5個月,觀眾600多萬人次,這標志著人類發現了一種國際間大規模文明交流的新形式。這種展覽會逐漸發展成全面反映人類科技、文化的獨特的展覽會——世界博覽會。英國「萬國工業博覽會」被視作世界第一個世界展覽會,此後,世界博覽會兩年一屆,幾乎不間斷地延續到今天。每屆世博會都是一部生動的網路全書。一個半世紀來,世博會向世人隆重推介世界首創的重大發明:1876年費城世博會上的貝爾電話機、留聲機,1939紐約世博會上電視機,1964年紐約世博會上電子計算機技術、復印機,1985年築波世博會上機器人技術等等。歷屆世博會遞交的評獎報告,有千餘種新開發產品,記錄了人類征服自然,提高生產率,改善生活質量的歷程,堪稱人類歷史的里程碑。
世界展覽的現代階段表現為貿易展覽會和博覽會應運而生,成為產品流通的重要渠道,其標志是1894年的德國萊比錫樣品博覽會。樣品博覽會以展示作為手段,交換作為目的。樣品博覽會是現代貿易展覽會和博覽會的早期形式,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綜合性質的貿易展覽會和博覽會迅速發展成為主導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貿易展覽會和博覽會朝專業化方向發展,到20世紀60-80年代,在世界范圍內急劇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行業,並形成為完整的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