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歷史文化小報怎麼寫
寫一下歷史常識和典故
② 求<<歷史文化小報>>
報攤上去買
③ 歷史文化小報
什麼意思?推薦么?
④ 求歷史文化教育手抄報資料
1 指鹿為馬
秦朝二世的時候,宰相趙高掌握了朝政大權。他因為害怕群臣中有人不服,就想了一個主意。有一天上朝時,他牽著一隻梅花鹿對二世說:「陛下,這是我獻的名馬,它一天能走一千里,一夜能走八百里。」二世聽了,大笑說:「承相啊,這明明是一隻鹿,你卻說是馬,真是錯得太離譜了!」趙高說:「這確實是一匹馬,陛下怎麼說是鹿呢?」二世覺得納悶,就讓群臣百官來評判。大家心想,說實話會得罪承相,說假話又怕欺騙陛下,就都不出聲。這時趙高盯著群臣,指著鹿大聲問:「大家看,這樣身圓腿瘦,耳尖尾粗,不是馬是甚麼?」大家都害怕趙高的勢力,知道不說不行,就都說是馬,趙高非常得意,二世被弄胡塗了,明明是鹿,怎麼大家都說是馬呢?他以為自己瘋了,從此越來越胡塗,朝政上的事都完全由趙高來操縱。
趙高暗中把那些說實話的人殺掉,又派人殺死二世,霸佔整個朝廷,最後終於導致秦朝滅亡。
2 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3 唇亡齒寒
"唇亡齒寒"是一則成語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本篇故事講晉國向虞國借路攻打虢國,虞王貪戀晉王送給的玉石,保馬,答應借路給晉國.虞國大臣宮之齊以"唇亡齒寒"的道理勸諫虞王,但他不聽,讓晉國經過虞國去滅了虢國.結果,晉國在滅掉虢國回來時順勢消滅了虞國."唇亡齒寒"意思是說有許多事物之間就像嘴唇與牙齒一樣是相互依存的,如果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同樣,虢國被晉國消滅了,虞國就會失去支持和依託,也很難逃脫滅亡的命運.
4 草木皆兵
東晉的時候,北方的前秦王苻堅,想要征服中原,統一天下。
公元383 年 ,他調兵90 萬大軍浩浩盪盪地迫進淮河,進攻東晉。
弱小的東晉沉著應敵。大將謝石、謝玄率兵去淮河迎戰。
前秦王苻堅覺得自己有百萬強兵,糧草堆積如山,打一個弱小的晉朝是不費吹灰之力的,而且應首戰告捷,一舉攻佔壽陽。苻堅自信必勝,於是派東晉降將朱序去謝營勸降,可是朱序到了那裡不但沒勸降反而告訴謝石說:「秦軍雖誇口說有百萬強兵,可大部分還在路上,如果現在乘秦大軍未到,迅速打過去,敗其先鋒,後軍銳氣就可弱 。」於是謝石立刻派部下劉牢率精兵5 萬趁著天黑,渡過洛澗奇襲秦軍,結果苻堅的軍隊大敗。
苻堅吃了敗仗,勃然大怒,他登上城樓,朝淝水南岸的晉軍望去,不由地打了個冷戰。苻堅遠遠望見晉軍隊伍整齊,士氣高昂。再看,八公山上草木叢叢,迎風搖曳,他以為那是晉兵,不覺惴惴不安,自言自語道:「晉兵真不少啊。」
後來秦軍士氣極度低落,苻堅的指揮已無能為力,結果秦軍全線崩潰,苻堅中箭逃回洛陽,一路上「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從此前秦王朝日趨瓦解。
5 望梅止渴,
這個成語出自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假譎(jué)》。
有一年夏天,曹操帶兵打仗,將士們走了很長時間都沒有水喝,非常口渴,可周圍一點水都沒有,怎麼辦呢?曹操心眼多,心想:這樣下去可不行。於是他站在一個很高的地方對將士們大聲說:「這條路我走過,前邊不遠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梅子又多又大,我們趕快去那裡去吃梅子吧。」其實根本沒這檔子事,可大家聽曹操這么一說,馬上都想到梅子的酸味,人人嘴裡都不覺流出不少口水。大家一下子都不覺得渴了,於是都很積極地往前走,盼望馬上就能吃到梅子。最後大夥終於走出了這片大荒原,趕到了目的地。
這就是成語「望梅止渴」的由來,用來比喻某種願望無法實現,只能用幻想或大話來自我安慰。類似的成語還有畫餅充飢。
⑤ 中國歷史的燦爛文化成就(手抄報)
大致可以分為這樣幾個板塊:文學名著(另分為名著--四大名著,和文化名人)、四大發明、文字演變
四大名著
《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又稱四大古典文學名著,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四大名著承載著的文化精髓,文化底蘊影響著歷代炎黃子孫。四大名著反映出的人文社會倫理歷史處事令我們受益匪淺獲益良多,其中對人物的塑造更是耐人尋味,品思良久。琢藝軒創始人穆宇靜以四大名著為背景,在玉雕品中把具有代表性人物形象使其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新穎別致刀法令人物活靈活現,流暢的作品彷彿自身寓情於景之中,好似穿越到當時的情景之里。
【明清時代,古典小說蓬勃發展。出現了我國文學史上的「四大名著」,它們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紅樓夢》。
《三國演義》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是著名的歷史小說,作者羅貫中是依據民間流傳的三國故事和歷史著作《三國志》創作的。羅貫中,元末明初人。小說主要描寫的是曹操、孫權、劉備割據一:打祝家莊(《水滸傳》故事之一)方,形成三國鼎立局面的故事,是我國第一部章回體長篇歷史小說。
《水滸傳》又叫《忠義水滸傳》,與《三國演義》差不多同時出現,是施耐庵根據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的故事加工而成的長篇小說。小說以「官逼民反」為主題,描寫了水泊梁山108名英雄好漢起義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殘忍與腐朽,歌頌了好漢們除暴安良的英雄行為。
《西遊記》是明朝人吳承恩把唐僧取經的故事和民間傳說相結合寫成的。小說描寫了曾經大鬧天宮的神猴孫悟空護送師父唐僧去西天取經,在途中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的故事。《西遊記》想像豐富,故事精彩,語言生動,是我國著名的長篇神話小說。
《紅樓夢》又叫《石頭記》,全書120回,清朝人曹雪芹寫了前80回,高鶚續寫了後40回。這部小說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線索,描寫了封建官僚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特別是賈家的衰落過程,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罪惡,說明了封建王朝必將衰落的歷史命運。《紅樓夢》是中國古典文學中藝術性和思想性結合得最好的一部長篇小說,是中國文學中偉大的現實主義傑作。
這個時期出現的「四大名著」和其他一些優秀小說都反映了當時的生活,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如果格子夠的話,【】內的你可以刪減一下,突出介紹其中一本
文化名人
漢賦--司馬相如,唐詩-詩仙李白,宋詞-李清照,
書法家--楷書(顏真卿),行書(王羲之),草書(懷素,張旭)
畫家--清明上河圖(張擇端)
醫學--葯王(孫思邈),醫聖(張仲景)
軍事--兵家鼻祖(呂尚),兵聖(孫子)
民族英雄--文天祥,岳飛,於謙
等等,你可以選擇列舉,也可以著重某一方面,具體介紹
四大發明
四大發明是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重要創造。即造紙術(漢朝)、指南針(東周)、火葯(隋唐)、印刷術(隋唐)。此一說法最早由英國漢學家李約瑟提出並為後來許多中國的歷史學家所繼承,普遍認為這四種發明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且這些發明經由各種途徑傳至西方,對世界文明發展史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歷史意義:
四大發明是中國先民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的足跡,是人類文明進步作出巨大貢獻的象徵
①造紙術的發明:為人類提供了經濟﹑便利的書寫材料,掀起一場人類文字載體革命。
②印刷術的發明: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
③指南針的發明:為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提供了條件。
④火葯武器的發明:火葯武器的使用,改變了作戰方式,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摧毀了封建堡壘,加速了歐洲的歷史進程。
!!!同樣,如果你想要具體介紹的話,可以上網路去搜「四大發明」的詳細內容,還蠻全的
文字演變
商代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註:魏晉以前,注重文字的實用功能。魏晉之後,開始注重審美功能)
不同形體漢字的特點:
1. 甲骨文.甲骨文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主要用於占卜,應用在商代後期.相形程度較高,字行的方向相當不固定.
2. 金文.金文是鑄造在青銅器上的文字.主要應用在商代後期和西周時期.金文的象形程度比較高,但同時也有了線條化,平直化的趨勢.
3. 大篆.這是西周晚期的文字.上承西周的金文,下啟秦代的小篆.
4. 小篆.這是春秋戰國使用的文字,秦統一六國後,小篆成為通行全國的文字.小篆字體規整勻稱,字體有所簡化,相形程度進一步降低.
5. 隸書.隸書產生與戰國晚期,西周時發展成熟,是兩漢時期通行的主要字體.隸書把小篆彎曲的線條改為平直的筆畫,字體進一步簡化,書寫變的簡便,但同時使古漢字的象形程度大為降低.形體扁方而規整,較長的橫化略呈微波起伏之勢,向右下的斜筆帶有捺腳.----秦代李斯
6.草書.草書形成於漢代,是輔助隸書的簡便字體,主要用於起草文書和通信.草書使用連筆,書寫快界,但是難於辯認.---唐代懷素,、張旭
7.行書.行書出現在東漢晚期.楷書產生後,行書逐漸演變為介於草書與楷書之間的字體,比草書容易辨認,也容易書寫.---王羲之"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8.楷書.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漢魏之際形成,南北朝時期逐漸成為主要的字體,一直使用到現在.它的字形方正嚴整,有撇,捺和硬鉤,波勢減少,筆畫也趨於平易圓轉,更便於書寫.---唐代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等等
文字內容就這么多吧,至於圖片,你可以上網路自己搜搜,我看過了,大致上都還可以。
PS:希望能對你有用,我辛辛苦苦弄了好久啊。
⑥ 關於歷史手抄報
中國,舉世矚目的文明古國。自古以來就有淵源流長的歷史文化,而每一個歷史時期文化的特性,本質及其精華都凝聚在當時的都市,名城。於是每個歷史文化名城,便折射出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及宗教信仰的濃郁色彩,博大而精深,耐人尋味……讓我們踏上中國歷史文化之旅,去領略北京、西安、承德、洛陽、南京、上海等歷史文化名城幾千年遺留下來的歷史文化的輝煌吧。01.北京 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文物古跡和民情風俗豐富多彩,名勝薈集,有眾多的古代宮殿建築群、皇家園林、壇廟寺觀、帝王陵寢、古塔石刻、名人故居,以及宏偉的古代、現代建築、博物館、紀念館等,是中外遊人嚮往的旅遊勝地。現存明清故宮、長城以及周口店遺址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02.洛陽 洛陽-著名古都,位於河南省西部的黃河南岸,東有虎牢關,西有函谷關,南有洛河、伊河,北有邙山和黃河,史稱「河山控戴,形勢甲於天下」。歷史上曾有東周、東漢、曹魏、西晉、隋(煬帝)、唐(武後)、後梁、後唐等九朝在此建都,歷時900餘年,有「九朝名都」之稱。03.西安 西安-古稱長安。自公元前11世紀開始起,西安先後有12個王朝在這里建都,歷經2000餘年。在中國七大古都中,悠久的歷史,發達的文化為西安留下許多聞名中外的古跡名勝。這里有半坡母系氏族村落遺址、秦始皇陵兵馬俑坑、秦始皇陵、長陵、杜陵、茂陵、昭陵、乾陵等陵墓、慈恩寺塔、鍾樓、驪山、鴻門宴故址、咸陽古渡等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古跡。04.承德 承德-位於河北省東北部,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這里人文古跡薈萃,民俗風情濃郁。著名的名勝古跡有避暑山莊、外八廟、普樂寺、安還廟、普寧寺。05.南京 南京-位於長江下游南岸的江蘇省西南部,古稱金陵,已有近2500年歷史,歷史上盛稱為「六朝勝地、十代都會」。她既有自然山水之勝,又有歷史文物之雅,是兼具古今文明的園林化城市,有夫子廟、明孝陵、南京長江大橋、秦淮河、中華門、中山陵、紫霞湖、雨花台、鍾山、清涼山、玄武湖等著名景點。06.上海 上海-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據考證,上海青浦縣崧澤、福泉山出土的大量史前文物屬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公社遺存。春秋時,上海屬吳國。戰國時為楚春申君的領地。上海在我國近現代歷史佔有重要地位,許多重大歷史事件都發生在上海,上海目前還保存著相當數量的唐、宋、元、明、清各代的古建築、古園林和文物古跡,如龍華塔、豫園、松江唐經幢等多處;上海還留下了許多歷史人物在本地活動過的遺跡,如中共「一大」會址,孫中山故居,宋慶齡故居、魯迅故居等90多處。07.蘇州 蘇州-是一座已有2500多年歷史的江南古城。位於江蘇省東南部,長江三角洲中部,南瀕太湖,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是聞名全國的江南魚米之鄉。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贊辭,又有「東方威尼斯」之稱。08.揚州 揚州-是一座具有2480多年歷史的古城,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自隋煬帝開鑿大運河以後,古代揚州幾度繁榮,曾經是我國水陸交通樞紐和鹽咧行模
⑦ 歷史小報資料
88年中國大事記:
七屆全國政協第一次會議
1988年3月24 日-4月10日,七屆政協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共有委員1915名。委員們列席了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聽取和討論政府工作報告及其他報告。李先念主持了開幕式和致閉幕詞。錢學森作了政協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錢學森在報告中指出,全國政協的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已深入到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這正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建設不斷發展,人民政協的作用不斷加強的具體體現。李先念在閉幕詞中對人民政協工作的主要問題作了闡述,其中包括,發揮人民政協對國家大政方針進行協調的作用,實行民主監督;高舉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的旗幟,為振興中華、統一祖國貢獻力量;充分發揮政協智力優勢,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獻計獻策。會議原則通過了全國政協七屆一次會議政治決議以及提案審查情況的報告。決議表示同意和贊同錢學森所作的報告,要求人民政協各級組織,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點和優勢,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維護與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為推進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作出不懈的努力。會議選舉李先念為全國政協主席、王任重等28人為副主席,還選舉周紹諍為秘書長,丁軫宇等280人為常務委員。
「火炬」計劃
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范圍內興起了一場以發展高新技術及其產業為中心的科技革命浪潮。面對這一浪潮和國內經濟建設的新形勢,1988年8月,國務院作出了實施「火炬」計劃的重大決策。「火炬」計劃是發展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指導性計劃。它由科技部組織實施,其宗旨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以市場為導向,促進高新技術成果商品化、高新技術商品產業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國際化。「火炬」計劃的主要內容有以下七個方面。1,創造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環境。包括立法與管理體制、資金與風險、信息與中長期規劃等方面的建設。2,建設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即建立起面向國內外市場、高新技術產業集中的區域,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3,建立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其宗旨是創造局部優化環境,培育新的經濟生長點,促進高新技術成果的商品化。如「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園」等。4實施「火炬」計劃。重點發展電子與信息、生物技術、新材料、光機電一體化、新能源、高效節能與環保等領域。5,設立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即通過貸款貼息、撥款和投資等方式扶持和引導其創新活動,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6,推動高新技術產業走向國際化、高新技術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和高新技術企業走向世界。7,人才培訓。「火炬」計劃在促進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化和積極探索新型工業化道路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核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成功
潛艇通常分為常規動力潛艇和核動力潛艇兩大類型。其中,核潛艇由於其技術復雜、攻擊力、航速和隱蔽性優越而威懾力更大,往往代表著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核潛艇又分為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導彈核潛艇兩種。攻擊型核潛艇執行戰術任務,能夠發射魚雷和巡航導彈,這一點常規動力潛艇也能夠辦到;戰略導彈核潛艇加裝帶有核彈頭的洲際導彈,可從遠洋深海打擊敵戰略目標,執行戰略核威懾和第二次核打擊任務,常常被視為國家威懾力量的象徵。1958年,中央軍委批准研製核潛艇。隨後,來自全國二十多個省市和數千個科研生產單位的無數研究者,歷盡十餘年的艱辛,於1974年8月,首艘攻擊型核潛艇的交付使用。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此後,中國加快了研製戰略導彈核潛艇的步伐。1983年8月,中國第一艘戰略導彈核潛艇正式服役。1988年9月14日至27日,中國核潛艇向預定海域發射運載火箭試驗獲得圓滿成功,從而使中國核潛艇真正具備了核打擊的能力。它標志著中國的國防尖端技術又躍到一個新水平。戰略導彈核潛艇的研製成功,在新中國軍事科技史上,是一項不亞於「兩彈一星」的重大成就,由此使我國擁有陸基、空基、潛基「三位一體」的戰略核力量,鞏固了中國的大國地位。
治理整頓,深化改革
自1988年9月,中國進入了三年治理整頓階段。這一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的兩次會議和中共十三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並提出了相關的政策、措施和指導方針。要求在1989年和1990年把改革和建設的重點放到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即治理整頓)上來。治理經濟環境,主要是壓縮社會總需求,抑制通貨膨脹。即做到控制投資規模和社會集團購買力,嚴格控制貨幣發行,克服經濟過熱現象;整頓經濟秩序,就是要整頓當時經濟生活中特別是流通領域中出現的各種混亂現象,做好剎住亂漲價風、整頓公司、確立重要產品的流通秩序、加強宏觀監督體系四個方面的工作;深化改革,從理順價格著手,特別注重深化大中型國有企業的改革,企業改革從推動政企分開、完善承包制、建立在國家宏觀控制下的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的機制三個方面進行。同時,抓緊推進那些對治理通貨膨脹有重大作用的改革。1989年11月中共十三屆五中全會作出進一步治理整頓和深化改革的決定後,治理整頓工作至1991年底完成。三年治理整頓是中國經濟發展走向成熟,改革開放走向深入的轉折點。它為後來幾年經濟建設持續、高速、健康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⑧ 關於歷史文化的A4紙小報
a4紙小報的話先寫我國有什麼傳統。比如傳統節日有什麼、傳統習俗有什麼。人與人之間怎麼生活。
再挑一種傳統來寫。寫他的發展歷史,起源如何,影響怎麼樣。
最後你再寫自己的心得和感受。比如繼承傳統、弘揚中華文化。
⑨ 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
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版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權態的總體表徵。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儒家為內核,還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態,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諸子百家
★傳統縱覽★: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琴棋書畫、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發明、民間禁忌、精忠報國、竹、民謠、黃土、長江、黃河、紅、月亮...
★農業文化★:農家、農民起義、鋤頭。
★皇宮官府★:宮廷文化、帝王學。
★諸子百家★:
儒家(孔子、《論語》、孟子、《孟子》、《荀子》 ;仁、義、禮、智、信;中庸)
道家(老子、莊子;道德,無為、逍遙)
墨家(墨子、《墨子》、兼愛)
法家(韓非、李斯、《韓非子》)
名家(鄧析、惠施、《公孫龍子》)
陰陽家(鄒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縱橫家(鬼穀子、蘇秦、張儀、《戰國策》)
雜家(呂不韋)
農家(《呂氏春秋》)
小說家
兵家
醫家贊同1| 評論
⑩ 歷史小報
歷史有什麼好思考的
唐太宗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我在這里舉個例子,可能不妥,只是希望你能理解:
中國古代以農業為根本,說以「重農抑商」,在秦朝商鞅提出的,(商鞅變法的中心是重視農業,抑制和打擊商業。「努力本業,耕織致粟帛者復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奴孥」。「本業」指的是多產糧食、多織布帛的農業,在此行業內作出成績的「復其身」,即免除徭役,「末利」指的是工商業,有從事此行業者則「以為奴孥」,即沒官為奴。)
在當時,它就是適應了社會狀況和社會生產力,當時生產力落後啊,鐵農具還沒得到廣泛使用,人們都吃不好,你還讓他進行精神文明建設,這不是扯么,你在當時用一堆翡翠,瑪瑙,還不一定能換來幾串羊肉串了!所以,它適應了生產也就是適應了歷史發展的趨勢!
到了明清,資本主義開始萌芽,你再「重農抑商」那就行不通了,你看宋朝,當時他經濟開放,有什麼四大名鎮,朱仙鎮,景德鎮,佛山鎮,漢口鎮,經濟發展的很快,北宋的國庫收入是明朝的13倍,南宋時他的6倍!你想想如果宋不滅亡,咱們中國不早就進入資本主義了啊,當然歷史是不能假設的。
可是你看到了明清,明初還好,到了明末倭寇(就是那討厭的日本人)常來我國沿海侵擾,所以從明末就開始了海禁,清就一個十三行能通商!加上統治者不支持商業的發展,導致後期我國由閉關鎖國帶來的一系列經濟,軍事,文化是的損失!就像我都可以穿傑克瓊斯了,你還讓我套個美特斯邦威出門,我不抽你算我仁慈了!
所以,適應生產力,也就適應了歷史發展的趨勢,就可以個國家帶來繁榮,老百姓生活好了,誰還沒事罵你啊!
我這個例子只是一方面,其實我總結一下,歷史的學習,
第一,你要深刻認識這個事件,了解這個事件在當時發展必要或者是一個消極的發展!
第二,融會貫通,將你知道的和現在看到進行串聯,得出新的理解,只要是你的,別管別人和你講的是不是一樣! (歷史本來就有很多分歧)
第三,多想為什麼,什麼原因,影響是什麼!
我這裡面有兩個例子,夠了吧?!因為是小報所以我寫成論題給你,希望你能用的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