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樂清日報的歷史沿革
1955年9月1日,樂清報創刊。因縣域經濟基礎薄弱,報業發展步履維艱,樂清報先後經歷了1957年元旦的停刊、1958年5月1日的復刊以及1961年2月15日的再度停刊。1994年9月1日,樂清報復刊試刊,10月1日正式出版。樂清報社正式提出「立足樂清面向全球 體現特色 爭創一流」的十六字辦報方針。
1997年10月1日,樂清報開始自辦發行。1998年12月8日,全國縣(市)級報首張彩色綾絹版樂清報出版,限量發行598份。
2000年10月1日起,樂清報改出四版彩印對開報。2001年1月1日,樂清報獲國內統一刊號,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改出日報。2003年12月25日,經歷國家有關部門對全國縣市報的嚴格整頓後,樂清日報加盟浙江日報報業集團。2004年7月14日獲准開辦電子版。2005年1月25日,樂清日報有限公司掛牌成立。
2005年7月1日,浙江手機報樂清版正式開通。2006年6月6日,樂清日報數字報開通。2006年9月25日,《樂清日報》首張瘦長型報刊出。
2009年,樂清日報社加快轉型升級,推進報業發展。全年獲得地市級以上新聞獎56個,同比增長21%,創歷年獲獎新聞之最。在浙江日報報業集團2009年度縣(市)報好新聞評選中,有7件作品獲獎,獲獎數量居全省縣(市)報之首。2009年10月1日《國慶號外》獲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縣市報新聞獎設立以來唯一的特別獎。2009年8月17日一版(版面)獲浙江省新聞獎三等獎,是報社創辦以來版面所獲最高獎。
2010年5月21日,樂清日報主辦的中國樂清網成立,成為樂清區域最具影響力的網路媒體。新年度《樂清日報》發行量達40724份,自辦報以來首次突破4萬份。
2012年,樂清日報社率先在浙江省縣(市)級報社中推行人力資源全面改革。改革以「崗位管理、薪酬管理、績效管理」為核心,極大地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基本建立了科學合理的現代人力資源管理體系。2012年啟動文化產業項目,樂清日報社負責樂清市文化綜合體整體運營,正式介入文化產業領域。2012年,樂清日報社榮獲浙江省縣市區域報最具媒體影響力獎。
2013年底,樂清日報社旗下擁有「兩報一刊一網」,另有數字報、手機報、網路問效平台、閱報欄、樂網會客廳等。
自此,樂清日報以打造區域中心城市第一傳媒為目標,已從傳統單一的紙質媒體,演變為融合報紙、刊物、網站、微博、微信、閱報欄、手機報、網路視頻等多種傳播形態的現代化全媒體矩陣,加快全媒體發展步伐。
Ⅱ 樂清歷史悠久,自東晉孝武帝(寧康)二年建縣至今已有什麼多年歷史
歷史
樂清市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遠在四千多年前,東甌先民即在此繁衍生息回,流下了許多石斧答、石錛、石矛、石犁、石墜等石器。樂清歷史上曾有過王十朋、翁卷、李孝光、趙士楨、章綸、高友璣等名人。王十朋為南宋開科狀元,翁卷為南宋「永嘉四靈」詩派的傑出代表,李孝光為元朝一代文豪,《元史》稱他「以文章負名於世」,趙士楨為明代傑出兵器專家,其火器發明列為當時世界先進。鑄於宋元祐七年的能仁大鑊,屬亞洲第一大鑊,它折射出了樂清市悠久而璀璨的歷史文化之光
Ⅲ 樂清著名的歷史人物事跡
樂清自古被稱為「東南小鄒魯」,歷代名人輩出。從南宋始,共出文科狀元1人,進士196人,武科狀元1人,進士7人。在近現代史上,這些人的名字不該被遺忘:南宋狀元、名臣王十朋,著名詩人翁卷,武科狀元、抗擊元軍而犧牲的侯(福字的右半邊),在國家危難之秋毅然攜家奔赴國難的吏部尚書劉黻,元文學家李孝光,明尚書章綸、高友璣,武器發明家趙士禎,清後期改良派思想家陸虯,為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奔走不辭勞,七載辛勤如一日」的張沖,寄生蟲學家洪式閭,法學家林彬,胸腔外科名醫石華玉,地質生家物家陳旭,水利專家陳慶,版畫家野夫、張懷江,國畫家周昌谷,文學翻譯家鄭嘉治,學家王明,農學家王益滔,國學大師南環瑾,地理學家陳正祥,「大革命」時期的老黨員林立,原浙南遊擊縱隊第三支隊長周丕振,1971年為美國總統尼克松的特使基格秘密訪華而領航的徐柏齡,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施立明,生物學博士楊煥明,101毛發再生精發明者趙章光,等等,他們都是不同歷史時期樂清人民的傑出代表。
王十朋(1112-1171) 字龜齡,號梅溪,南宋樂清縣人。7歲就塾,天資穎悟,日誦數千言。建炎四年(1130),高宗避難來溫,十朋賦詩,有「北斗城池增王氣,東甌山水發清輝」句。十四年,開館梅溪,執卷受業者四十人。十六年春初,赴補太學,便道游雁盪,有「雁山新人春遊眼,卻笑平生未見山」之詠。二十七年(1157)三月,以太學上捨生免解,省試及格,高宗面試進士,十朋以攬權為對,揭發「權臣子孫門客省闈殿試,類皆竊巍科」,認為「有司以國家名器為媚權臣之具」,決不可能「得人」。建議「威福一出於上,不至於下移」,必須「陛下正身以為本,任賢以為助,博採兼聽以收其效」。以辭語鯁切,議論醇正,親擢為第一,並用其言。
十朋享年60歲,賜謚忠文。遺著除《梅溪王先生文集》(前集詩,後集文)外,還有《尚書解》、《春秋解》、《論語解》、《周禮詳說》、《唐書詳節》和《梅溪奏議》等。葉適論紹興末、乾道初,「士類常推公第一」;朱熹論其奏議「氣象大」,實為當時公論。
翁卷 (1163-1245) 字靈舒,樂清人。永嘉四靈之一。仁途坎坷,布衣告終。著有《翁卷集》。
李孝光(1285-1350) 字季和,號五峰,樂清人。官至訓奉大夫秘書監。元朝文學家,編有《元史》和《李五峰集》兩書;其詩文成就也廣受贊譽,有「孝光以文章負名當世」、「會天下士於京師,或論詩家風格,未嘗不以五峰首稱」的記載。
趙士禎(1552-1611) 明朝火器研製家,樂清人。官至中書舍人。他以畢生精力研製火器,發明掣電銃、迅雷銃、火箭溜。其中的火箭溜,在我國火箭發展史上,有創之功。另外,他還著有《神器譜》、《續神器譜》、《神器譜或問》等書。
洪式閭 (1894-1955) 寄生蟲病學家,樂清人。早年留學德國,專攻寄生蟲病學,獲日本九州大學醫學博士。回國後,在北京、南京、四川、江浙一帶醫學院校任教職和從事研究工作,對寄生蟲病研究和防止有卓越貢獻。由他所創的「洪氏鉤蟲測量法」,至今世界通用。其生前為浙江省衛生廳廳長兼浙江醫學院院長,有《病理學總論》等專著。
王明(1911-1995) 哲學史家,樂清人。北京大學畢業,長期從事中國哲學史研究,著有《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等書,在國內外頗有影響。其生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
石華玉(1913-1977) 醫學家,樂清人。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畢業。留學瑞士、英國,先後獲蘇瑞世大學和奧地利因斯博魯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曾主刀國內首例胸膜外肺鬆懈術及胸膜外氣胸術,出版有《胸腔透視學》等譯著。為我國胸腔外科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他生前曾任浙江省立醫學附屬醫院院長。
南杯瑾 學者,1918年出生於樂清。長期從事儒、釋、道一教的研究和教學工作。1919年去台,曾任美國維吉尼亞州東西學院院長兼加拿大多倫多中國文化書院院長。出版有《禪與道概論》等幾十種專著。
陳正祥 地理學家,1922年出生於樂清。中央大學理學畢業,留學日本、英國、澳大利亞等國,獲理學博士學位。長期在台灣大學任教。七度獲選國際專門學術委員會委員。任國際研究院「中國委員會」主席。著有《中國地理學史》等書。
施立明(1939-1996) 中科院院士細胞遺傳學家,樂清人。復旦大學畢業。長期從事動物細胞研究,建立了具有我國資源特色的野生動物細胞庫,對麂屬動物核型進化和麂屬一新種的發現,在國際上引起重視。所著《以細胞遺傳學方法評定輻射防護葯的新程序》獲全國科學大會獎。他生前為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所長。
Ⅳ 樂清有多少年歷史
根據史料記載:晉孝武寧康二年(公元374年)置樂成縣,屬永嘉郡,建縣從此開始。五代後梁開平二年(公元908年)改縣名為樂清,屬溫州。樂清建縣歷史至今1642年。
Ⅳ 樂清歷史詳談
樂清歷史上的洪澇災害
據《樂清市水利志》記載,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樂清共發生洪澇災害95次。現選錄10次較大的洪澇災害。
1、1959年 受4次台風影響,其中3次台風中心均經過樂清,受淹農田21萬畝。
2、1960年 12天內連續出現大暴雨,過程雨量達1047毫米,受災農田9.5萬畝。
3、1965年 受13號台風影響,砩頭降雨量達347毫米,樂成河道水位高達6.16米,受災農田10萬余畝。
4、1972年 受兩次台風影響,西北部山區最大過程雨量達636毫米;兩次受災農田11萬余畝,沖毀海塘20處,死2人,傷2人。
5、1974年 因異常天文大潮,又遭13號台風影響,最大過程雨量達251毫米,清江渡頭潮位高達6.95米,毀塘壩250多處,死1人,傷23人。
6、1982年 山洪暴發,死46人,傷1070人,經濟損失達9500萬元。
7、1985年 台風在樂清北部登陸,沿海風力達12級,3天過程雨量達514.8毫米,總損失價值為1.32億元。
8、1987年7月 沿(甌)江一帶風力達12級,受淹農田26.3萬畝,全年因災害造成經濟損失達6400萬元。
9、1990年6月 台風及17號熱帶風暴襲擊,每次過程雨量達100毫米-300毫米,死12人,傷23人,直接經濟損失達1.33億元。
10、1994年 17號強台風正面襲擊樂清,最大風力在12級以上,全市沖毀海塘103.75公里,死亡207人,傷275人。
Ⅵ 樂清歷史上的名人
樂清自古被稱為「東南小鄒魯」,歷代名人輩出。從南宋始,共出文科狀元人,進士196人,武科狀元1人,進士7人。在近現代史上,這些人的名字不該被遺忘:南宋狀元、名臣王十朋,著名詩人翁卷,武科狀元、抗擊元軍而犧牲的侯(福字的右半邊),在國家危難之秋毅然攜家奔赴國難的吏部尚書劉黻,元文學家李孝光,明尚書章綸、高友璣,武器發明家趙士禎,清後期改良派思想家陸虯,為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奔走不辭勞,七載辛勤如一日」的張沖,寄生蟲學家洪式閭,法學家林彬,胸腔外科名醫石華玉,地質生家物家陳旭,水利專家陳慶,版畫家野夫、張懷江,國畫家周昌谷,文學翻譯家鄭嘉治,學家王明,農學家王益滔,國學大師南環瑾,地理學家陳正祥,「大革命」時期的老黨員林立,原浙南遊擊縱隊第三支隊長周丕振,1971年為美國總統尼克松的特使基格秘密訪華而領航的徐柏齡,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施立明,生物學博士楊煥明,101毛發再生精發明者趙章光,等等,他們都是不同歷史時期樂清人民的傑出代表。
王十朋(1112-1171) 字龜齡,號梅溪,南宋樂清縣人。7歲就塾,天資穎悟,日誦數千言。建炎四年(1130),高宗避難來溫,十朋賦詩,有「北斗城池增王氣,東甌山水發清輝」句。十四年,開館梅溪,執卷受業者四十人。十六年春初,赴補太學,便道游雁盪,有「雁山新人春遊眼,卻笑平生未見山」之詠。二十七年(1157)三月,以太學上捨生免解,省試及格,高宗面試進士,十朋以攬權為對,揭發「權臣子孫門客省闈殿試,類皆竊巍科」,認為「有司以國家名器為媚權臣之具」,決不可能「得人」。建議「威福一出於上,不至於下移」,必須「陛下正身以為本,任賢以為助,博採兼聽以收其效」。以辭語鯁切,議論醇正,親擢為第一,並用其言。
十朋享年60歲,賜謚忠文。遺著除《梅溪王先生文集》(前集詩,後集文)外,還有《尚書解》、《春秋解》、《論語解》、《周禮詳說》、《唐書詳節》和《梅溪奏議》等。葉適論紹興末、乾道初,「士類常推公第一」;朱熹論其奏議「氣象大」,實為當時公論。
翁卷 (1163-1245) 字靈舒,樂清人。永嘉四靈之一。仁途坎坷,布衣告終。著有《翁卷集》。
李孝光(1285-1350) 字季和,號五峰,樂清人。官至訓奉大夫秘書監。元朝文學家,編有《元史》和《李五峰集》兩書;其詩文成就也廣受贊譽,有「孝光以文章負名當世」、「會天下士於京師,或論詩家風格,未嘗不以五峰首稱」的記載。
趙士禎(1552-1611) 明朝火器研製家,樂清人。官至中書舍人。他以畢生精力研製火器,發明掣電銃、迅雷銃、火箭溜。其中的火箭溜,在我國火箭發展史上,有創之功。另外,他還著有《神器譜》、《續神器譜》、《神器譜或問》等書。
洪式閭 (1894-1955) 寄生蟲病學家,樂清人。早年留學德國,專攻寄生蟲病學,獲日本九州大學醫學博士。回國後,在北京、南京、四川、江浙一帶醫學院校任教職和從事研究工作,對寄生蟲病研究和防止有卓越貢獻。由他所創的「洪氏鉤蟲測量法」,至今世界通用。其生前為浙江省衛生廳廳長兼浙江醫學院院長,有《病理學總論》等專著。
王明(1911-1995) 哲學史家,樂清人。北京大學畢業,長期從事中國哲學史研究,著有《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等書,在國內外頗有影響。其生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
石華玉(1913-1977) 醫學家,樂清人。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畢業。留學瑞士、英國,先後獲蘇瑞世大學和奧地利因斯博魯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曾主刀國內首例胸膜外肺鬆懈術及胸膜外氣胸術,出版有《胸腔透視學》等譯著。為我國胸腔外科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他生前曾任浙江省立醫學附屬醫院院長。
南杯瑾 學者,1918年出生於樂清。長期從事儒、釋、道一教的研究和教學工作。1919年去台,曾任美國維吉尼亞州東西學院院長兼加拿大多倫多中國文化書院院長。出版有《禪與道概論》等幾十種專著。
陳正祥 地理學家,1922年出生於樂清。中央大學理學畢業,留學日本、英國、澳大利亞等國,獲理學博士學位。長期在台灣大學任教。七度獲選國際專門學術委員會委員。任國際研究院「中國委員會」主席。著有《中國地理學史》等書。
施立明(1939-1996) 中科院院士細胞遺傳學家,樂清人。復旦大學畢業。長期從事動物細胞研究,建立了具有我國資源特色的野生動物細胞庫,對麂屬動物核型進化和麂屬一新種的發現,在國際上引起重視。所著《以細胞遺傳學方法評定輻射防護葯的新程序》獲全國科學大會獎。他生前為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所長。
Ⅶ 樂清有多少年歷史了,在古代叫什麼,有哪些名人
樂清市,是中國浙江省轄縣級市,由地級溫州市代管。晉孝武寧康二年(公元374年),分永嘉郡之永寧縣置樂成縣,屬永嘉郡,建縣從此開始。南朝宋、齊、梁、陳因之。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廢永嘉郡立處州,樂成屬處州。開皇十二年,改處州為括州,省樂成縣入永嘉縣,地屬括州永嘉縣。煬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州為郡,括州改為永嘉郡,樂成地屬永嘉郡永嘉縣。
著名人物有:
王十朋(1112-1171) 字龜齡,號梅溪,南宋樂清縣人。7歲就塾,天資穎悟,日誦數千言。建炎四年(1130),高宗避難來溫,十朋賦詩,有「北斗城池增王氣,東甌山水發清輝」句。十四年,開館梅溪,執卷受業者四十人。十朋享年60歲,賜謚忠文。遺著除《梅溪王先生文集》(前集詩,後集文)外,還有《尚書解》、《春秋解》、《論語解》、《周禮詳說》、《唐書詳節》和《梅溪奏議》等。葉適論紹興末、乾道初,「士類常推公第一」;朱熹論其奏議「氣象大」,實為當時公論。
翁卷 (1163-1245) 字靈舒,樂清人。永嘉四靈之一。仁途坎坷,布衣告終。著有《翁卷集》。李孝光(1285-1350) 字季和,號五峰,樂清人。官至訓奉大夫秘書監。元朝文學家,編有《元史》和《李五峰集》兩書;其詩文成就也廣受贊譽,有「孝光以文章負名當世」、「會天下士於京師,或論詩家風格,未嘗不以五峰首稱」的記載。
趙士禎(1552-1611) 明朝火器研製家,樂清人。官至中書舍人。他以畢生精力研製火器,發明掣電銃、迅雷銃、火箭溜。其中的火箭溜,在我國火箭發展史上,有創之功。另外,他還著有《神器譜》、《續神器譜》、《神器譜或問》等書。
洪式閭 (1894-1955) 寄生蟲病學家,樂清人。早年留學德國,專攻寄生蟲病學,獲日本九州大學醫學博士。回國後,在北京、南京、四川、江浙一帶醫學院校任教職和從事研究工作,對寄生蟲病研究和防止有卓越貢獻。由他所創的「洪氏鉤蟲測量法」,至今世界通用。其生前為浙江省衛生廳廳長兼浙江醫學院院長,有《病理學總論》等專著。
Ⅷ 樂成的歷史沿革
樂成得名,源於王子晉和簫台山。王子晉也叫王子喬,本姓姬,是周靈王姬泄心的太子。因為直言極諫,被廢為庶人,學道成仙,騎白鶴,遨遊三山五嶽,吹簫如鳳吟凰鳴。傳說王子晉在簫台山頂壘石弄簫奏樂,引來群鶴飛舞;在簫台山下溪泉中沐簫,興盡跨鶴離去。「樂」指的是音樂,讀「yuè」;「成」是古代的一個音樂術語,指樂章。
今雁盪山最北端的仙橋景區,也有王子晉遺跡。《東甌遺事》記載:「雁山北閤有仙亭、仙橋、仙洞、吹簫峰,水有仙溪,及丹灶、石棋坪等。」故老相傳,都是因為王子晉跨鶴吹簫而得名。王十朋曾稱樂清為「子晉江山」。王十朋說,子晉事跡在溫有三,二在樂清,一在溫州。樂清的兩處指簫台山和北閤仙橋,溫州的一處指今溫州、瑞安之間,渚浦之南的吹台山。
樂成建縣之始,就與音樂有了不解之緣。地名與音樂有關系的縣級市,全國只有樂清一處。
樂成建縣後不久,天災接踵而至。在殘酷的災年裡,溫州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慘劇。東晉太元十七年(392)六月,大風雨,海水倒灌,樂成等縣淹死了許多人。東晉元興元年(402)四月,永嘉鬧大飢荒,人相易子而食。南朝劉宋大明七至八年(463—464),永嘉等郡連續兩年大旱,一升米賣到數百錢,人口餓死達十分之六七。
隋朝開皇九年(589),隋滅陳,中國重新統一。隋文帝為加強中央集權,推行裁並郡縣的措施,降永嘉為縣,以括蒼、松陽、永嘉、臨海四縣置處州,轄地相當於今溫州市、麗水市和台州市,州治在括蒼(今麗水市區),樂成地在處州永嘉縣境內。開皇十二年(592),處州改稱括州。
唐朝武德五年(622),恢復了永寧、安固、樂成、橫陽等四縣建制。武德七年(624),改永寧縣為永嘉縣,樂成並入。總章二年(669)六月,颶風暴雨,海潮高漲,永嘉、安固兩縣被沖毀民宅6848間,溺死9070人、500多頭牛,受損田禾4150頃,朝廷遣使救災。上元元年(674),析括州的永嘉、安固兩縣置溫州,樂成屬永嘉縣。
唐武則天載初元年(689),析永嘉地復置樂成縣。
後梁開平元年(907)三月,吳越王錢鏐命其子錢權瓘討伐盧佶,攻克溫州,盧佶被殺,錢權瓘稱溫州刺史。開平二年(908)八月,為避後梁太祖朱溫父朱誠之諱,吳越王錢鏐奏改樂成為樂清。「清」也是古代音樂術語,跟「濁」相對,「濁」表低沉,「清」是清越、高邁的意思。至此,樂清縣(市)名確定,至今未變。
Ⅸ 樂清的歷史文化有哪些
樂清山水形勝,擁有雁盪山、樂清灣、七里港等三大資源優勢。
雁盪山史專稱「東海第一山」,以「山水奇屬秀」著稱於中國十大名山之中,
樂清雁盪山(26張)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之譽,景區分布著600多個景點,面積450平方公里,1982年被列為全國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2004年獲「國家地質公園」和「世界地質公園」稱號,年遊客流量達100多萬人次。
雁盪山奇峰怪石,飛瀑流泉,充滿天然韻味,為筆墨難以形容。靈峰夜景,移步換形,惟妙惟肖,為國內所獨有;靈岩古洞石室,懸崖疊嶂,奇峰秀石,卓爾不群;大龍湫氣勢磅礴,變幻莫測,流水落差197米,列全國第一。靈峰、靈岩、大龍湫三大景區薈萃了雁盪的精華,被稱為「雁盪三絕」。北宋科學家沈括、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清代詩人袁枚、近代康有為、孫科、蔡元培、現代郭沫若、鄧拓等文化名人都對雁盪山詠嘆不已。
中雁盪山是樂清的又一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玉甑峰威鎮一方,氣勢逼人,若登高攬勝,則有君臨天下、目空一切之感。
從雁盪山到中雁盪山,它們呈南北走勢,聯袂構成了一條國內少有的旅遊畫廊,處處風流,妙處難以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