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純電動車的歷史沿革
在1873年,英國人羅伯特·戴維森(Robert Davidsson)製作了世界上最初的可供實用的電動汽車。這比德國人戴內姆容勒(Gottlieb Daimler)和本茨(Karl Benz)發明汽油發動機汽車早了10年以上。戴維森發明的電動汽車是一輛載貨車,長4800mm,寬1800mm,使用鐵、鋅、汞合金與硫酸進行反應的一次電池。其後,從1880年開始,應用了可以充放電的二次電池。從一次電子表池發展到二次電池,這對於當時電動汽車來講是一次重大的技術變革,由此電動汽車需求量有了很大提高。在19世紀下半葉成為交通運輸的重要產品,寫下了電動汽車需求量有了很大提高。在19世紀下半葉成為交通運輸的重要產品,寫下了電動汽車在人類交通史上的輝煌一頁。1890年法國和英倫敦的街道上行駛著電動大客車,當時的車用內燃?技術還相當落後,行駛里程短,故障多,維修困難,而電動汽車卻維修方便。
Ⅱ 純電動汽車的發展歷程
電池是電動汽車發展的首要關鍵,汽車動力電池難在 「低成本要求」專、「高容量要求」及「高安全要求屬」等三個要求上。鋰聚合物電池。氫鎳電池單位重量儲存能量比鉛酸電池多一倍,中國在鎳氫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的產業化開發方面均取得了快速的發展。中國已有10個城市被列入全球大氣污染最嚴重的20個城市之中。中國現今人均汽車是每1000人平均10輛汽車,但石油資源不足,每年已進口幾千萬噸石油,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人均汽車持有量達到現在全球水平---每1000人有110輛汽車,中國汽車持有量將成10倍地增加,石油進口就成為大問題。因此在中國研究發展電動汽車不是一個臨時的短期措施,而是意義重大的、長遠的戰略考慮。不死的
經歷了長期發展,純電動汽車技術逐步成熟,並在美、日、歐等國家得到商業化的推廣應用。世界上有近4萬輛純電動汽車在運行,其中法國8000輛,美國7000輛,在日本7400輛。主要用在公共運輸系統。
Ⅲ 特斯拉的發展歷史
特斯拉最初的創業團隊主要來自矽谷,用IT理念來造汽車,而不是以底特律為代表的傳統汽車廠商思路。因此,特斯拉造電動車,常常被看做是一個矽谷小子大戰底特律巨頭的故事。
1990年代末,通用汽車研發出EV-1,並作為第一款量產電動汽車投放市場,這款車其貌不揚,續航里程140公里,由於投入與產出比不高,在生產了二千多輛之後,通用汽車於2002年宣布放棄。此事讓通用汽車背上了罵名,一部名為《誰殺死了電動汽車》的紀錄片更是讓此事廣為流傳。事後,參與EV-1項目的工程師艾爾·科科尼(Al Cocconi),在加州創建了一家電動汽車公司AC Propulsion,並生產出僅供一人使用的鉛酸電池車T-Zero。
AC Propulsion公司的經營陷入困境時,一名來自矽谷的叫做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的工程師為之投資了15萬美元。作為交換,他希望科科尼嘗試用數千塊筆記本電腦的鋰電池作為T-Zero的動力。換用鋰電池後,T-Zero行駛里程超過了480公里。艾伯哈德勸說AC Propulsion公司為他造一輛這樣的車,但科科尼無意成立汽車公司。艾伯哈德於是決定自己來。矽谷工程師、資深車迷、創業家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在尋找創業項目時發現,美國很多停放超級跑車的私家車道上經常還會出現些豐田混合動力汽車普銳斯(Toyota Prius)的身影。他認為,這些人不是為了省油才買普銳斯,普銳斯只是這群人表達對環境問題不滿和想要做出改變的願望的的方式。於是,他有了將跑車和新能源結合的想法,而客戶群就是這群有環保意識的高收入人士和社會名流。
2003年7月1日,馬丁·艾伯哈德與長期商業夥伴馬克·塔彭寧(Marc Tarpenning)合夥成立特斯拉(TESLA)汽車公司,並將總部設在美國加州的矽谷地區。成立後,特斯拉開始尋找高效電動跑車所需投資和材料。由於Martin Eberhard毫無這方面的製造經驗,最終找到AC Propulsion公司。在AC Propulsion公司CEO的引見下,埃隆·馬斯克(Elon Musk) 認識了Martin Eberhard的團隊。
2003年,T-Zero換上鋰電池後行駛里程就達到了480公里。特斯拉花了約五年時間的打磨,才把Roadster推上市。在這期間,主要時間和金錢花在了研發上。譬如,特斯拉電動車引以為傲的續航能力,來自由七千多顆電池組成的電池包,即使短路也不會著火,個別電池損壞不會影響其他——這套電池控制系統是特斯拉自己的,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過電池故障。而且,這一模式還能保證它隨時可以用到最先進的電池來裝備特斯拉電動汽車。
2004年2月,埃隆·馬斯克向特斯拉投資630萬美元,但條件是出任公司董事長、擁有所有事務的最終決定權,而馬丁·艾伯哈德作為特斯拉之父任公司的CEO。
2004年到2006年,雖然公司人數一路由20人增至150人。但首款車型Tesla Roadster的研發工作卻遭遇了瓶頸。
2006年,艾伯哈德在特斯拉官網一篇名為《態度》的開篇博客中寫道——傳統大型汽車企業製造出來的電動汽車,續航里程有限、性能平平、外形一般。「特斯拉汽車是為熱愛駕駛的人們打造。我們不是為了最大限度降低使用成本,而是追求更好性能、更漂亮、更有吸引力」。
2007年,危機集中爆發,而變速箱問題成為導火索。作為一輛堪比保時捷和法拉利的超級跑車,Tesla Roadster對高性能加速的要求非常高,這時候,普通電動車不配備多級變速箱的情況儼然不能滿足Roadster的需求,因為非同步電機在低轉速的情況下功率輸出效率較低,所以引入二級變速箱順理成章。但問題是,如何在高壓高功率電控系統和變速箱協調之間做系統性研發,業界還沒有先例。
2007年,由Ze'ev Drori接任特斯拉的CEO職務,Ze'ev Drori是Monolithic內存公司的創始人,在矽谷同樣有相當高的知名度。
2008年,新CEO上台之後解僱了幾位關鍵人物,實際上包括創始人馬丁·艾伯哈德以及其搭檔Marc Tarpenning都先後相繼離開了特斯拉,這其中主要原因可能是由於馬丁·艾伯哈德在成本控制方面並沒有讓埃隆·馬斯克滿意。
2008年2月,TESLA開始交付第一輛Roadster,最初的7輛車作為「創始人系列」提供給馬斯科和其他出資人,這份名單里有谷歌拉里·佩奇(Larry Page)、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ebay傑夫·斯科爾(Jeff Skoll)等,當然也包括已離開公司的艾伯哈德。
2008年10月,第一批TeslaRoadster下線並開始交付。但是,原計劃售價十萬的Roadster實際成本卻高達12萬,和既定的7萬成本相距甚遠,Musk不得不將售價提升至11萬。這一舉動引來預定客戶的極大不滿,在洛杉磯舉行的客戶見面會上,憤怒的購買者差點把Musk圍攻暈倒。不過,即使將售價提高1萬,Tesla依舊面臨賠錢賣車的窘境。隨後,Tesla用了8周時間,將一輛Smart改裝成電動車,改裝項目包括底盤、電池、電機和電控系統。Musk用先進的技術打動了戴姆勒,後者最終投資5000萬美元收購Tesla 10%的股份,兩家公司也進入更緊密的戰略合作階段。不久後,Tesla又與豐田簽訂合作協議,為豐田提供電池組以及電動發動機。為了維持現金流,Musk又拿出了自己僅存的6000萬美元,用於生產和工程的流動資金。
2009年,奧巴馬和朱棣文參觀Tesla工廠,Tesla也成功獲得美國能源部4.65億美元的低息貸款。
2010年6月,特斯拉登陸納斯達克,IPO發行價17.00美元,凈募集資金1.84億美元,融資額達2.26億美元。開盤當日,埃隆·馬斯克也在帳面上力挽狂瀾地賺了6億3千萬美元,特斯拉成為目前唯一一家在美國上市的純電動汽車獨立製造商。
2010年7月,該公司挖來了蘋果的零售店副總裁喬治·布蘭肯西普(George Blankenship)來負責它的零售戰略,他將在該電動汽車公司出任汽車程序副總裁,幫助推動新汽車的開發。
2012年6月22日,美國加州Fremont的特斯拉工廠,公司生產的全新電動車系列「Model S」首輛電動跑車正式交付。
2012年10月,特斯拉汽車公司獲得加州能源委員會(California Energy Commission)一項價值1000萬美元的專款資金,用以生產特斯拉Model X SUV,並進一步擴建其弗里蒙特(Fremont)工廠。
2013年5月初,特斯拉宣布其2013年第一季度首次盈利後,一時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近一個月內,它的股價漲了約80%,正在向100美元沖刺,市值突破100億美元。
2013年5月9日,馬斯克在個人博客中寫道,「只想對客戶和投資人說聲謝謝,你們給了特斯拉一個穿越漫漫長夜的機會,沒有你們我們走不到今天。」
2013年6月8日 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高開高走,收盤漲4.82%,報收102.04美元;重回100美元上方。公司市值約118億美元。
2014年2月19日下午,特斯拉汽車發布了2013年的致股東郵件。郵件顯示,第四季度,特斯拉取得了創紀錄的汽車銷量,而年營收超過20億美元。與此同時,特斯拉還希望降低電動汽車的成本。
Ⅳ 簡述純電動汽車歷史
電動車的歷史比大多數人想像得要長很多
1834年Thomas Davenport在美國製造出第一輛直流電機驅動的電動車。
1873年,英國人羅伯特·戴維森用電池作動力發明了可供實用的電動汽車。
1828年Jedlik Ányos在實驗室試驗了電磁轉動的行動裝置。
1859年法國人Gaston Plante發明了鉛酸電池,從此電動車可以蓄電。
1881年法國工程師古斯塔夫·特魯夫製造了第一輛鉛酸電池三輪車。
1881年至19世紀初這段時間,出現了一大批設計古怪且天馬行空的電動汽車,有些電動汽車的設計像是馬車,有些又像是月球車,但正是因為他們,為現在的電動汽車發展鋪平了道路。
簡述電動汽車發展史
簡述電動汽車發展史
簡述電動汽車發展史
簡述電動汽車發展史
簡述電動汽車發展史
簡述電動汽車發展史
簡述電動汽車發展史
簡述電動汽車發展史
簡述電動汽車發展史
簡述電動汽車發展史
簡述電動汽車發展史
雖然過去有很多電動汽車的設計依然不盡如人意,但正是因為他們的不斷探索、創新,為今天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的發展鋪平了道路。根據今年初發布的一份行業報告顯示,電動汽車行業依然呈增長趨勢,預計到 2021 年,全球電動汽車的收入會達到 580 億美元。
Susan Beardslee 是知名行業分析機構 ABI Research 的高級分析師,他表示:電動汽車在城市裡所扮演的角色正在發生改變,它們現在更多地是扮演了智能移動交通工具的角色,其中還涉及到車輛共享、充電支持、無人駕駛電動汽車車隊、公共汽車、有軌電車、以及輕軌等多個交通服務領域。事實上,沒有跡象表明電動汽車行業會衰退,很多汽車製造商都希望能在電動汽車技術上有所突破和創新,他們也會一直在這一領域里探索下去。
Ⅳ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歷史
1.在2001年,新能源汽車研究項目被列入國家「十五」期間的「863」重大科技課題,並規劃了以汽油車為起點,向氫動力車目標挺進的戰略。「十一五」以來,我國提出「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戰略,政府高度關注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產業化,新能源汽車成功步入我國市場。
02
2.在2009年,密集的扶持政策出台背景下,我國新能源汽車駛入快速發展軌道。雖然新能源汽車在中國汽車市場的比重依然微乎其微,但它在中國商用車市場上的增長潛力已開始釋放。相比在乘用車市場的冷遇,「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商用車市場已開始迅猛增長。
03
3.在2010年,我國正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扶持力度, 6月1日起,國家在上海、長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個城市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7月,國家將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試點城市由20個增至25個。選擇5個城市進行對私人購買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給予補貼試點。新能源汽車正進入全面政策扶持階段。首批進入補貼名單的車就包括北汽新能源EV系列,包括北汽新能源EV150,EV160。
04
4.在未來的五年內新能源汽車開始進入產業化階段,在全社會推廣新能源城市客車、混合動力轎車、小型電動車。目前還出現了很多新能源計程車,例如可以應用換電模式的北汽新能源EU220,就是一款非常適合出租用途的新能源汽車。
05
5.我們預測從今天開始的未來五年內,新能源汽車將逐步革新,並逐漸代替常規汽車,並也可能衍生出除電熱能混合使用的新能源汽車外,誕生壓縮空氣新能源汽車或者太陽能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環保汽車,實現能源的充分利用以及環境友好發展原則。
Ⅵ 純電動轎車的發展歷史
早在19世紀後半葉的1873年,英國人羅伯特·戴維森(Robert Davidsson)製作了世界上最初的可供實用的電動汽車。這比德國人戴姆勒(GottliebDaimler)和本茨(Karl Benz)發明汽油發動機汽車早了10年以上。
戴維森發明的電動汽車是一輛載貨車,長4800mm,寬1800mm,使用鐵、鋅、汞合金與硫酸進行反應的一次電池。其後,從1880年開始,應用了可以充放電的二次電池。從一次電池發展到二次電池,這對於當時電動汽車來講是一次重大的技術變革,由此電動汽車需求量有了很大提高。在19世紀下半葉成為交通運輸的重要產品,寫下了電動汽車在人類交通史上的輝煌一頁。1890年法國和英倫敦的街道上行駛著電動大客車,當時
的車用內燃機技術還相當落後,行駛里程短,故障多,維修困難,而電動汽車卻維修方便。
在歐美,電動汽車最盛期是在19世紀末。1899年法國人考門·吉納駕駛一輛44kW雙電動機為動力的後輪驅動電動汽車,創造了時速106km的記錄。
1900年美國製造的汽車中,電動汽車為15755輛,蒸汽機汽車1684輛,而汽油機汽車只有936輛。進入20世紀以後,由於內燃機技術的不斷進步,1908年美國福特汽車公司T型車問世,以流水線生產方式大規模批量製造汽車使汽油機汽車開始普及,致使在市場競爭中蒸汽機汽車與電動汽車由於存在著技術及經濟性能上的不足,使前者被無情的歲月淘汰,後者則呈萎縮狀態。
Ⅶ 中國電動汽車發展歷程
我國有計劃地開來展新能源源汽車的研究已經有二十餘年的時間。
「八五」期間,實施了國家電動汽車關鍵技術攻關項目。
「九五」期間進行了示範運營嘗試。並啟動了國家清潔汽車行動項目,重點開
展燃油汽車清潔化,燃氣汽車關鍵技術攻關及產業化,並確定了12 個清潔汽車示範
城市。
「十五」期間,電動汽車開發被列入「863」計劃,以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
車、燃料電池汽車三種車型為「三縱」,多能源動力總成控制系統、驅動電機及其
控制系統、動力蓄電池及其管理系統三種共性技術為「三橫」的布局展開研發。
「十一五」期間,電動汽車與清潔燃料汽車合並列入「863」計劃,基本形成了
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研發、示範布局。
Ⅷ 電動代步車的發展歷史
由於人類壽命延長及出生率下降,使得全球高齡人口數目逐年增加,目前已有10個國家正式邁入聯合國所定義之老齡化社會。又世界衛生組織在1997年預測至2020年全球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指出,除非洲、中東、中美洲等地區65歲以上人口比例至2020年在5%以下外,大部份地區幾乎呈現高齡化現象,由此可知全球人口已逐漸高齡化。
而老人在身體機能衰老及慢性疾病影響行動下,對於行動輔助的依賴程度將日益升高,使得專門提供行動不便者及老年人士的電動代步車需求逐漸增加。另外,主要國家為了因應高齡化社會,紛紛將老人醫療照護納入政策補助項目,進一步提高電動代步車的市場銷售,如美國市場因有較高的健保給付而成為電動代步車銷售最高的國家;歐洲主要國家在健保制度及相關法令規定下,行動輔具等銷售也表現亮麗。雖然現階段全球電動代步車的市場規模僅60萬~80萬台的規模,但若保守以1%老年人口來估算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口,再扣除電動輪椅的市場需求(約占機動病人用車三分之二),則目前應有超過150萬台電動代步車的市場需求。
海外需求續增 台灣出口快速成長
近年來,電動代步車輛因應高齡人口與綠色環保趨勢的需求,已成為傳統輪椅產業中另一新興產業。原有輪椅大廠均積極跨入電動代步車的生產與銷售。台灣廠商在看好電動代步車前景下,已有超過10家輪椅廠商投入電動代步車的生產,並有2~3家專業廠商成立。雖然中國大陸與南韓也有廠商生產電動代步車,但台灣較佳的產制水準與較低的製造成本對歐美日大廠更具吸引力,使得台灣成為歐美大廠最主要OEM合作對象,部分研發能力強的廠商更是自創品牌,以OBM行銷全球。
由海關統計數據可知台灣目前年產量已超過20萬台,推估產值超過新台幣50億元。此外,由於內需市場過小,因此外銷比例超過九成,進口僅幾百台,是一出口導向型產業。近年來在海外市場需求持續增加下,台灣廠商出口更是呈現二位數的成長,預期未來5年仍是台灣電動車輛產業中成長最為快速的產品。
台灣雖為電動代步車主要生產國之一,但國內銷售僅佔台灣出口的3%左右,因此所生產之電動代步車有九成以上外銷。近幾年在歐美代步車之需求日益增加下,台灣電動代步車出口逐年成長。2002年出口近20萬台,金額約為新台幣49億元,較2001年成長50.71%及40.21%;2003年1~6月出口金額與台數分別較2002年同期成長75.65%及84.17%,平均單價則約新台幣2萬4,000元。按此成長速度,估計2003年全年出口台數可達28萬台,出口金額高達新台幣68億元,位居台灣電動車輛產品之冠。
主要出口市場集中北美/歐洲
主要出口市場方面,以北美和歐洲地區為主,2002年分別佔64.55%和27.38%,市場集中度相當高(請參閱33頁圖二)。其他地區分布則較為零星,包含亞洲、大洋洲、中東、中南美洲及非洲等地。 從33頁表一的數據可知,美國為台灣電動代步車最大出口國,比重約佔六成,其次為英國與荷蘭。2002年台灣電動代步車對美出口金額超過新台幣30億元,出口數量逾10萬台。在台灣電動代步車廠商承接美國大廠OEM訂單比重增加下, 對美國出口規模也逐年提高。
歐洲國家
27.38%
亞洲國家
4.75%
大洋洲國家
2.86%
中東及近東國家
0.29%
中美洲國家
0.07%
非洲國家
0.06%
南美洲國家
0.05%
北美洲國家
64.55%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海關進出口統計資料庫;工研院IEK-IT IS計畫(2003/09)
台灣電動代步車產業SWOT分析
本研究以SWOT分析台灣電動代步車輛產業之主要優勢為:台灣車輛產業已有數十年的發展歷史,不但擁有相當多的技術人才且加工製造技術純熟,所累積的技術與人才能量相當雄厚,對於發展電動車已符合先決條件。此外,台灣所生產之小型馬達已具有國際級水準,加上電子和電機產業等電動車技術支援實力堅強,在發展小型電動車輛方面潛力十足。政府藉由科技專案等研究經費及相關補助,提供業者相關技術研發與推廣,2008年國家發展計畫將電動車輛納入新興產業重點發展項目,因此屬於電動車輛產業的電動代步車將可獲得較多發展資源。
在劣勢方面:台灣廠商多為中小企業型態,財力遠不如國際大廠,導致R&D的投入有限。另外,機電整合人才多流向電子高科技產業,無形中排擠掉電動代步車廠商對該項人才需求,形成電動代步車產業之人才供給缺口。
主要機會為全球高齡化人口趨勢與先進國家福利政策對福祉用具的補助購買,均是驅動電動代步車市場成長的動力。又如先進國家無障礙環境的建立也提供電動代步車等行動輔具市場的擴大。
至於威脅則在於關鍵零組件技術仍受制於國外大廠,如控制器依舊掌握於Dynamic、P&G、Curtis三家國際大廠手中,台灣廠商議價空間較低,生產利潤受到壓縮。中國大陸業者挾其勞力密集及低廉的工資等優勢,將威脅到國內業者。以下即針對台灣在發展電動代步車輛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摘要如圖三所示。
強勢
1. 傳統車輛工業基礎雄厚
2. 電機/電子等周邊支援
3. 政府支持開發
機會
1. 高齡化人口趨勢
2. 先進國家福利補助政策
弱勢
1. 國內檢測與驗證能量不足
2. 廠商規模小、R&D投入有限
3. 機電整合人才投入意願不高
威脅
1. 中國大陸低價競爭
2. 國外廠商掌握關鍵元件
Ⅸ 電動車發展歷史
電動車的發展史比燃油汽車更長,世界上第一輛機動車就是電動車。後來,由於燃油汽車技術的迅速發展,而電動車在能源技術和行駛里程的研製上長期未能取得突破,從20世紀20年代初至60年代末,電動車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沉寂期。進入70年代以來,由於中東石油危機的爆發以及人類對自然環境的日益關注,電動車才再度成為技術發展的熱點。
近幾十年來,主要工業化國家為電動車的開發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電動車的各項相關技術也取得了重大的進展。盡管電動車在能源和行駛里程的研製方面,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但是電動車的美好前景仍然激勵著人們鍥而不舍地開發新型電動車,改善其性能。
處於世紀之交的今天,能源和環境對人類的壓力越來越大,要求盡快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的呼聲越來越高。為了適應這個發展趨勢,世界各國的政府、學術界、工業界正在加大對電動車開發的投資力度,加快電動車的商品化步伐。雖然目前電動車在能源和行駛里程方面還未
能盡如人意,但已足以滿足人們的基本需要。從技術發展的角度來看,在走過了漫長而艱難的發展歷程之後,電動車正面臨著重大的技術突破,有望成為21世紀的重要交通工具。
在大都市中,電動車作為一種小型、中速和短途的日常交通工具,是十分理想的。電動車的開發關繫到能源、環保、交通和高科技的發展以及新興工業的興起,它將推動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電動車將使能源的利用多元化和高效化,達到能量的可靠、均衡和無污染地利用。從環保的角度來看,電動車是無排放交通工具,即使計及發電廠所增加的排氣,從總量上來看,它也將使空氣污染大為減少。此外,電動車比傳統的燃料汽車更易實現精確的控制,智能交通系統則有可能率先通過電動車來實現,從而提高道路利用率和交通安全性。
現代電動車的能源系統、電機驅動系統、智能化的能量管理系統、充電系統、車載空調系統和變速系統,電動車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未來智能化的交通系統的發展。根據各類子系統的不同特點.近年來,各種顯示高新技術的電動車層出不窮,日新月異。
電動車的性能指標一般包括:驅動性能、駕駛性能、車載能源系統性能三部份,其中驅動性能取決於電機功率因素,車載能源系統性能取決於電池的容量,駕駛性能指標主要包括:加速性能、最大爬坡性能、剎車性能及駕駛里程性能等駕駛模式,駕駛性能指標的優劣取決於控制系統駕駛模式的技術。
http://www.bfddc.net/webs/newsread.asp?id=504
Ⅹ 新能源汽車的歷史發展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始於21世紀初。2001年,新能源汽車研究項目被列入國家「十五」期間的「863」重大科技課題,並規劃了以汽油車為起點,向氫動力車目標挺進的戰略。「十一五」以來,我國提出「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戰略,政府高度關注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產業化。
2008年,新能源汽車在國內已呈全面出擊之勢。2008年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元年」。2008年1-12月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增長主要是乘用車的增長,1-12月新能源乘用車銷售899台,同比增長117%,而商用車的新能源車共銷售1536台,1-12月同比下滑17%。
2009年,在密集的扶持政策出台背景下,我國新能源汽車駛入快速發展軌道。雖然新能源汽車在中國汽車市場的比重依然微乎其微,但它在中國商用車市場上的增長潛力已開始釋放。2009年1-11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同比下降61.96%,至310輛。2009年1-11月,新能源商用車——主要是液化石油氣客車、液化天然氣客車、混合動力客車等——銷量同比增長178.98%,至4034輛。相比在乘用車市場的冷遇,「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商用車市場已開始迅猛增長。
2010年,我國正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扶持力度,2010年6月1日起,國家在上海、長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個城市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2010年7月,國家將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試點城市由20個增至25個。選擇5個城市進行對私人購買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給予補貼試點。新能源汽車正進入全面政策扶持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