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中日建交的歷史意義

中日建交的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24 13:56:42

① 如何看待中日戰爭對中日外交的影響

起碼是戰抄勝國與戰敗國的關系,其襲實當初應該可以向日本索賠的。最後是因為種種原因,放棄了這項權利。從國際姿態上看,中國是佔一定優勢的。但是自從二戰結束到田中角榮訪華,這段時期兩國是斷交的。所以談不上外交,頂多是經濟文化上的交流。就目前中日關系看。。。好像兩國對侵華戰爭的起因和過程有一定分歧。個人認為,過去就已經是過去了。從兩國關系看,應該以史為鑒,不要再出現戰爭了。以祖國角度看,我們應該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② 中日建交的直接背景是其歷史意義

中美關系緩和 中國的國際地位的提高

③ 中日兩國共同研究歷史其意義在哪

以史為鑒,是人們往往在處理歷史問題時常常用到的警示語,意即以歷史的經驗和教訓來正確處理各方之間在當前與未來發展的和諧關系,避免重蹈過去的歷史悲劇。磕磕跘跘的中日關系雖然立意為以史為鑒,但是,由於日本極右勢力長期對過去軍國主義侵略亞洲各國的歷史罪行秉持「以史為榮」的反人類思想,才使得中日關系始終處在不同的歷史觀念中,其具體的表現就在於用什麼樣的歷史觀念
教育
子孫後代。

日本如何正視反省自己過去對中國和亞洲各國犯下的歷史罪行,不但是事關中日關系和日本與亞洲各國的關系,更重要的是,事關亞洲和平乃至世界和平的重大原則問題。在這一問題上,盡管日本歷屆政府都事實而非不痛不癢地表示過道歉,但歸根結底時至今日日本出爾反爾毫無誠意的以史為鑒,卻是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各受害國進行軍國主義翻版式的挑脅,以至於常常製造亞洲地區的緊張局勢。中日關系、韓日關系、朝日關系、俄日關系、台日關系等等不斷的紛爭,嚴重地影響著地區的穩定和經濟發展。縱觀日本的種種行為表現,無不與日本不能正確對待過去的歷史有關,無不與日本對待國民的教育有關。今日的日本之所以淪為亞洲孤兒,其責任應該完全歸咎於日本對歷史錯誤的認識和錯誤的教育。「正人先正己」,雖然是中國的一句處世俗語,但卻蘊含著深刻的人格哲理。日本不是嚴肅地正視自己過去對亞洲各國犯下的歷史罪行,反而指責別國在進行的歷史教育中煽動反日情結,這是「搶劫了別人還不許別人喊出來」的強盜邏輯。由此可見,亞洲人民掀起的反日浪潮實際上就是反對日本政府不能正確對待歷史和歷史罪行,不能正確編制歷史教科書,其作用就是教化日本人民世世代代與亞洲鄰國仇視下去,其目的就是企圖重演霸佔亞洲的「大東亞共榮」夢想。
不過,為了讓日本極右勢力的夢想徹底破滅,為了讓日本人民受到正確的歷史教育,同時為了讓整個日本心服口服,李肇星外長代表中國政府接受日本建議「成立一個聯合委員會共同研究歷史問題」,既體現了中國政府和人民的豁達寬容,又體現了中國政府和人民實事求是的國際責任。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日本真心實意想與亞洲鄰國和睦相處,「共同研究歷史問題」並還歷史的真面目,將不是一件太難的事情。不過,筆者在此更願意把視野擴到最大,既然是「共同研究歷史問題」,就更應該把在那段歷史中遭受日本侵略的所有亞洲受害國全部組織起來「共同研究歷史問題」,這樣的研究才更加真實,更加全面,更加客觀,以免中日關系解決了而其他亞洲國家對日關系仍舊糾纏於歷史之中的話,就不可能從根本上完全實現亞洲地區的和平穩定。「共同研究歷史問題」,毫無疑問是中日關系的重大突破,他的積極意義就在於還歷史的本來面目,就在於中日兩國共同回到對歷史的認同中來,消除各說各有理的歷史誤會,使中日關系真正長期穩定正常化,就在於中日兩國真正實現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偉大目標。
以史為鑒的許多道理是相通的,中日「共同研究歷史問題」雖然是國家對國家的長遠外交舉措,但卻同樣適合台海兩岸在未來的和平統一中重新認識國共內戰的歷史定位,也就是說,都需要兩岸在「共同研究歷史問題」的問題中得到解決,還現有兩岸教科書的本來面目,還現有兩岸政治意識形態宣傳的本來面目。只有這樣,死於內戰歷史國共兩黨相互刀槍之下的亡魂才能安息。

④ 中國建交的意義

為什麼很多人要遏制中國?這些人到處培養分裂勢力。「一個中國」最內後一句是世界上只有一容個中國,一定要保住,誰承認最後的一個誰就是朋友。老朋友伸手了,新朋友也伸手,但大多是要錢的,看來當年團結落後國家不但不是賣國,還是蠻有道理的哦.美國為首的國際主流社會開始斥諸外交和軍事手段:強化與韓、日、台、東盟諸國及南亞印度的關系(韓國有統一北朝鮮的利益訴求;日本有釣0魚0島領土主權訴求;台灣現策略:同化大陸,有「反0攻0大0陸、和0平0演0變」制度訴求;菲律賓、越南等有南0海問題;印度有扶持發展訴求以抗衡中國),形成對中國大陸的東南線包圍,並影響泰國政局;在西北線,美國、歐盟駐軍阿富汗以及從前蘇盟分裂出來的中亞小國,並將反恐戰火燃至巴基斯坦境內,在中國西北,美國和歐盟支持西0藏、新0疆的民族自治,日本也在積極援助蒙古,改善與蒙古的關系。。。對中國西北線包圍正在形成。。。伊拉克戰爭基本結束了,美國外交和軍事戰略焦點正轉向亞洲腹地----中國。

中國已空前孤立。

⑤ 中日建交有何意義

1972年9月29日《中日聯合聲明》,中國「放棄對日本國的戰爭賠償要求」,主要是考慮1945年抗戰勝利初期,中國當時在同盟國美國的參與下,同意日本以貨物和勞役補償形式賠償中國的部分戰爭損失的歷史因素,同意同盟國的協同意見。但是並沒有放棄,日本在無條件投降書中,接受四大同盟強國美中英蘇強制日本執行兌現《波茨坦公告》規定的「償付貨物賠款」的國際公法權利。這個權利是由「償付貨物」和「賠款」兩部分內容構成的。也就是說,中國放棄對日本國「償付貨物」的「賠償」要求,即放棄用實物和勞役的方式充值的日本「賠償」,並沒有放棄執行兌現《波茨坦公告》規定的國際法權利,具有向日本國索要賠款的權利。因為《中日聯合聲明》的大原則是執行《波茨坦公告》規定的國際法權利,這是不容置疑必須兌現的,所以日本國明確「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明確承認「堅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條的立場」。由此日本國承認,必須執行兌現《波茨坦公告》規定的責任,承認中國具有要求日本執行兌現《波茨坦公告》規定的權利。日本國承擔兌現《波茨坦公告》規定的責任原則是1945年9月2日,日本在無條件投降書上簽字承認的,「接受美、中、英三國政府元首7月26日在波茨坦宣布的,及以後由蘇聯附署的公告各條款。」也就是說,日本承認必須執行兌現《波茨坦公告》規定的國際公法各條款,全部不容改動,並且接受戰勝國中國依據《波茨坦公告》規定指導下的「一切要求」。日本國應該感激中國放棄貨物和勞役沖值性的「戰爭賠償要求」,但是不能因此詆毀模糊執行《波茨坦公告》規定的原則條款,中國仍有在日本「可以償付貨物賠款之工業」的基礎上,索要日本戰爭賠款的權利。特別在當前日本決不承認侵略中國犯罪,推動軍力擴展遏制中國的態勢下,中國必須維護《波茨坦公告》的國際法權利,強使日本向中國賠款。這是因為,日本必須有具體行動承擔戰爭犯罪責任,而不是留在口頭上「反省」。日本必須全部歸還中國的固有國土,而不是賴佔中國的國土例如釣魚島,更不能非法干涉中國內政,挑撥分裂中國。簡言之,日本必須承擔戰爭犯罪的賠款責任兌現賠款,日本必須退守本土四島放棄軍力對外擴展歸還中國固有國土釣魚島群島。只有這樣,日本才是遵循執行兌現《波茨坦公告》的規定,才是遵守《中日友好條約》《中日聯合聲明》的原則發展中日友好關系。這里需要指明的是,1972年的《中日聯合聲明》僅是中日兩國交往行為中,中日兩國領導人處於各自代表的國家形成的一個雙方認可的許諾性聲明,是代表國家的雙方書面的口約,不具有國家的法權效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決定戰爭和和平的問題」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也就是說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決定並且批准,1972年的《中日聯合聲明》沒有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所以《中日聯合聲明》不是國家法權文件,不具有國家法權效用。客觀上,代表中國的國家領導人可以許諾日本國放棄要求日本沖值性賠償的要求,但是中國有強制日本必須執行《波茨坦公告》的權利,這是不容更改不容模糊的。因此,中國具有強使日本承認戰爭犯罪賠款的權利,中國從沒放棄這個權力,日本必須兌現戰爭賠款。1978年的《中日友好條約》是以中日友好關系發展為前提,經批准具有國家法權效用的中日關系文本。所以《中日友好條約》明確說:「確認上述聯合聲明(《中日聯合聲明》)是兩國間和平友好關系的基礎,聯合聲明所表明的各項原則應予嚴格遵守」。也就是說,中國批准《中日友好條約》是由《中日聯合聲明》的各項原則為實現基礎的,不遵守這個實現基礎,就違背中日友好原則,就要承擔破壞中日友好關系的責任。這里,《中日聯合聲明》自身文本不具有國家法權效用,是受《中日友好條約》的法權牽制有效。因為日本沒有兌現《波茨坦公告》規定的責任,所以日本沒有嚴格遵守《中日聯合聲明》的各項原則,因此沒有遵循《中日友好條約》的法權效用,所以中國單方所謂的「放棄」日本賠償無意義。因為日本單方破壞《中日聯合聲明》、《中日友好條約》,所以從制定國際關系法互動生效原則角度說,中國單方放棄所謂「賠償」的「要求」也是不能成立的。因此,日本必須遵循承擔兌現《波茨坦公告》規定的責任,承認侵略中國戰爭犯罪向中國兌現戰爭賠款,才能維護遵守國家關系法的權威,發展中日友好合作關系。影響《中日聯合聲明》儀式結束之後,日本外務大臣大平正芳就得馬上趕赴民族飯店舉行記者招待會,對聲明的內容進行說明,宣布根據《波茨坦公告》和《開羅宣言》(兩者並非正式條約也無簽字),台灣是中國的領土;作為日中邦交正常化的結果,日本和中華民國斷交;日華條約失去存在的意義並宣告結束。《中日聯合聲明》的簽署使兩國之間多年來的不正常關系結束,建交之後,兩國關系和雙方的各方面交流蓬勃發展。中日間建立和平友好關系對亞洲的和平也是最要的進展。而對當時的局勢來說,中日建交使蘇聯的遠東進攻型的戰略不得不有所放緩,中國和日本的安全保障都有所提升;日本和中國建交,也促使了更多國家承認中國,中國的建交國家數目有了躍進;田中內閣成功促成了日中邦交正常化,也進一步拉動了他在國內的高民望,雖然這種民望在不久之後的石油危機中迅速破滅。中國政府承諾放棄對日戰爭賠償要求,使中日邦交正常化得以順利完成。因為當時日本政府考慮,如果中國政府提出巨額的戰爭賠款的話,必然是對日本經濟的重大打擊,寧願推遲邦交恢復。不過兩國在此問題上仍然有分歧,日本認為中國政府承諾的放棄戰爭賠償,包括了政府索賠和民間索賠,但是中國政府堅持這一承諾僅僅是指政府索賠,並不影響民間對日索賠。這一分歧在2007年的中國勞工對西松建設索賠的訴訟案中很明顯地表現出來。而《中日聯合聲明》不是兩國的正式法律性文件,只是兩國在政府領導人就雙方共識的聯合聲明。一直到6年後的1978年,兩國簽訂《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中日聯合聲明》中的原則才以法律形式確立下來。未來從改善雙邊關系和維持地區和平穩定的大局出發,中方拿出了最大誠意與日方達成了四點原則共識。用日方的觀點來說,安倍也走出改善日中關系的第一步。共識確認了雙方將遵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各項原則和精神,繼續推進中日戰略互惠關系,是對兩國關系的「正本清源」。共識還針對歷史問題和釣魚島問題,達成了一些共識。最後,共識重新構建兩國政治互信,為重啟雙邊對話奠定基礎。中日關系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不會因為有了四點原則共識就會得到徹底的解決,兩國關系也不會因為有了四點原則共識就有很好的發展。日方希望從中國獲得經濟和安全的兩方面利益,實現政經分離。在安全利益上,日方想用自己的想法來規范中國,可以預見,中日在釣魚島和東海問題上的危機管控談判將非常艱難。中日關系發展不會是一片坦途,既合作又斗爭將是常態。更坦白地說,未來發展中日關系,將是以斗爭求合作。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實現,揭開了中日關系史上的新篇章,為兩國發展各個領域的友好合作關系開辟了廣闊的道路。
中美、中日相繼建交
(1)促進了中國外交事業的發展,在國際上掀起了一個同中國建交的熱潮。
(2)從20世紀50年代起,因美國孤立遏制中國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終於被打破,中國外交打開了新局面。
(3)促進了亞洲和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⑥ 中日關系的歷史

1、古代

735年4月26日,日本遣唐使吉備真備(695~775年)向日本朝廷進獻從中國帶回的「大禮包」。他對日本最大的貢獻,是參照漢字偏旁,創制了片假名,並與另一位留學生大和長岡共同修訂二十四條律令。

一千多年前,大唐與扶桑遠隔滄海,造船與航海技術低下,鑒真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歷盡艱辛東渡日本。鑒真和尚的精神,備受稱道。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說,由於鑒真東渡,日本和中國的文化聯系至今堅固

2、近現代

1894年的甲午中日戰爭開啟了日侵華戰爭。

戰後簽訂的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殖民化的程度,刺激了其他國家侵華的野心。

1900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日本也有參與,並從中獲取巨大利益。

31年後,也就是1931年,日本又製造了九一八事變,佔領了東北,中國開始了局部抗戰。

1937年,盧溝橋事變,中國正式開始了抗日戰爭!期間,日本發動細菌戰爭,還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1945年,日本投降。

長達8年的抗日戰爭結束。

此後,中日關系日趨正常化。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日建交,這是中國20世紀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之一。

鄧小平訪日期間,視察了新日本制鐵的君津制鐵所和松下電器產業的電視機工廠。他對松下創始人松下幸之助表示:「希望你們提供合作。我們想做同樣的事情。」松下爽快地答應道:「鄰居變強大是好事。」福田康夫感慨道:請求合作的鄧小平胸懷寬廣,答應合作的日本經營者們也很大方。

1978年,中日兩國老一輩領導人締結和平友好條約,以法律形式確定了兩國持久和平友好大方向,為雙方開展互利合作、謀求共同發展以及妥善處理歷史、台灣等敏感問題提供了堅實遵循和保障。

2018年5月,中日雙方簽署《關於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的備忘錄》,同意設立跨部門的「推進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工作機制」。10月26日,中日兩國舉辦「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論壇」,兩國地方政府、金融機構、企業之間簽署了50餘項合作協議,金額超過180億美元,成為中日務實合作的新支柱。

(6)中日建交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關於中日關系的書籍:《近代日本人的中國觀與中日關系》、《中日關系史》。

1、《近代日本人的中國觀與中日關系》:

中國則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日兩國在東亞政治舞台上角色的轉變,直接引發了日本人對中國認識的變化。日本人中國觀的作用往往被兩國政治、軍事、外交關系等顯性因素所掩蓋。本書在使用大量中、日文資料的基礎上,闡釋近代以來日本人中國觀的發展脈絡、基本特徵以及對政府外交政策的影響。從新的角度論證中日關系的發展。

2、《中日關系史》:

真實的反應了從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當代的中日關系發展歷程。全書凡三卷,是一部涵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諸方面全面系統論術中日關系發生、發展和變化的通史性著作。

⑦ 高三的歷史題,中美,中日關系的建立有何意義

毋庸置疑復的是 再強大的制國家 單靠一國之力要頂起 一片天都是相當困難的 說好聽了叫互相幫助 說難聽了就是相互取暖 中國也是一樣的 需要各個國界 來源幫助 共同發展
和日本建交也很簡單 中國人短期不可能只使用歐美 韓國的數碼產品 日本也一樣 除了中國他生產出來的數碼產品 汽車 等產品在世界各個國家都不會有很大的銷量 中國也是如此 說白了談不上建交都是利益關系

⑧ 1972年代表日本政府訪問中國的內閣首相是誰中日建交的直接背景是什麼中日的建交有什麼歷史意義

田中角榮。中美關系的改善,結束了長期對抗。揭開了中日兩國關系新的一頁,有利於亞洲和世界的和平。

⑨ 中美,中日建交有何意義

中美、中日來關系是現代國自際關系史上最主要國家雙邊關系,中美、中日的建交,發展其關系符合三國和三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於促進亞太地區和世界的和平、穩定、繁榮。我們應該以寬廣深邃的戰略目光、以互利共贏的時代思維來審視和處理中美、中日關系

⑩ 中日的建交有什麼歷史意義

意義:揭開了中日關系史上的新篇章,為兩國發展各個領域的友好合作關系開辟了廣闊的道路。

閱讀全文

與中日建交的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