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歷史文化街區打造屬於兩山理論范疇嗎
歷史文化街區打造屬於兩山理論范疇
歷史文化街區首先得益於其獨特的歷史,世易時移,歷史歲月沉澱為獨特的文化記憶和標志,並融入當地人獨特的習俗,在居住生活之餘,漸漸成為當地人時常光顧的休閑場所,最終因為本地人的活動,增加了地域化的獨特生活場景和氛圍,然後就對外地人構成了旅遊吸引力。這是歷史文化街區的產生和演變過程,同樣也是歷史文化街區今後保護和發展的依據和規律。
歷史文化街區不同於新建的所謂文旅小鎮,新文旅小鎮要麼挖掘文化,要麼植入文化,但由於時代變遷,即使復原了建築景觀,附會了歷史文化,也給人物是人非的感覺,缺少的就是前人遺存的歷史場景,尤其是人文情境。歷史文化街區大都都處於城市的核心區,擁有地域特色或獨自的個性特徵、民族風情、地域文化。一般具有歷史、地域、市井三種機理,並由此衍生出文化性、獨特性、生活性三個特徵,這三個特徵基本體現了歷史文化、生活化與生活景觀化、旅遊化。要在現代城市發展環境下保護並打造好這些歷史文化街區,必然要從這三個特徵入手。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大都是歷史孕育出的、因深厚的文化底蘊或發生過重大歷史事件而青史留名的城市。這些城市不論曾是王朝都城,還是當時的政治、經濟重鎮,抑或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一般都擁有珍貴的文物遺跡,而這些遺跡大都集中在歷史文化街區內。上海和青島是兩座具有百年歷史的城市,也都存在一些現代歷史文化街區。
多倫路,號稱文化名人街,作為虹口區「搶救文化遺產、保護故居遺址」的標志性文化工程,成為上海都市文化旅遊引人注目的新景點。街上林立著古錢幣博物館、奇石館、藏筷館、藏鍾館、左聯會址和紀念館、夕拾鍾摟、鴻德堂等,其中景雲里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魯迅、陳望道、茅盾、葉聖陶、馮雪峰、周建人、柔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活動過的地方,多倫路因此有了「現代文學重鎮」的地位。多倫路的路面用石塊鋪成,路兩邊的各式洋樓門面洞開,雅商雲集,一路過去,褐紅色的呈幾何型圖案的彈階路飽含著豐厚的文化積淀,婉蜒地把人們引向塵封許久的歷史深處,很是風雅。
Ⅱ 南昌的歷史文化街區有哪些都在哪裡
南昌,簡稱來 「洪」或「昌」自,古稱豫章、洪都,江西省省會,南昌城始建於公元前202年,寓意「昌大南疆、南方昌盛」,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二千多年的建城史,留下海昏侯墓(漢廢帝陵)、滕王閣、八大山人紀念館、繩金塔、八一起義舊址群等名勝古跡。
Ⅲ 歷史文化街區久遠度怎麼劃分等級
根據《廣復東省歷史文化制街區、名鎮、名村評價指標表》,歷史久遠度反映街區、鎮、村歷史形成發展的久遠程度,具體評價由現存傳統建築、文物古跡最早修建年代來確定。其中現存傳統建築、文物古跡最早修建年代是指位於現狀街區、鎮、村建成區范圍之內,且目前尚存歷史傳統建築、文物古跡遺址的最早修建年代(歷史上經過部分或完全修復的,以尚能觀察到和鑒別的建築遺跡最早年代為准)。民初3分;明、清年代4分;元代及以前5分。
Ⅳ 上海有哪十二個歷史文化遺留街區
上海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系列:
上海歷史文化風貌區
奉城歷史文化風貌區:
上海奉賢老縣城--奉城歷史文化風貌區
建築風格迥異的上海奉賢奉城萬佛閣
青村港歷史文化風貌區:
上海奉賢青村古鎮--青村港歷史文化風貌區
嘉定州橋歷史文化風貌區 :
2011年4月24日夜拍上海嘉定古鎮;
上海五大私家園林之嘉定(宋)<秋霞圃>(上)邑廟景區》(嘉定系列5)
上海五大私家園林之嘉定(宋)<秋霞圃>(中)桃花潭景區
上海五大私家園林之嘉定(宋)<秋霞圃>(下)凝霞閣及清鏡塘景區;
上海嘉定(南宋)《法華塔》(嘉定系列1);
逛上海嘉定老街,看街頭雕塑(嘉定系列2);
上海嘉定(南宋)《孔廟》》(嘉定系列3);
上海嘉定(明代)《匯龍潭》》(嘉定系列4);
古代水城關口--上海嘉定南水關公園(元)(區保)
始建於宋代的古城牆---上海嘉定南城牆公園(區保)
上海嘉定古鎮西水關公園(區保)
上海遺留最長的古城牆---嘉定古鎮西城牆公園(區保)
南翔雙塔歷史文化風貌區:
上海南翔《南翔歷史文化陳列館》;
上海南翔雙塔及梁朝井-2014.2.23;
仿古代文人私家園林――上海南翔檀園;
南翔古猗園歷史文化風貌區:
上海南翔古猗園14年馬年燈會;
正宗上海南翔小籠--南翔古猗園餐廳;
七寶老街歷史文化風貌區:
上海七寶古鎮夜景;
上海閔行七寶古鎮東岳行祠、四面廳、斗姆閣(清)(區保)
「飛來佛」鐵佛的家廟――上海七寶古鎮南七寶寺
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共存的上海七寶古鎮天主堂(區保)
現代與仿古建築風格雜交的上海七寶古鎮七寶教寺
羅店歷史文化風貌區
上海寶山昔日的「金羅店」--羅店古鎮
慘遭廢棄的上海寶山寶山凈寺
松江倉城歷史文化風貌區:
上海五大園林中最古老的園林松江(北宋)《醉白池》(上)--外園;
上海五大園林中最古老的園林松江(北宋)《醉白池》(下)--內園 2012.4.30;
尋覓上海松江(南宋)《西林禪寺》-圓應塔-2012.4.20;
探秘上海松江(明)「雲間第一橋」--2012.5.1;
探訪上海松江最早的拱橋--(明)《大倉橋(永豐橋)》-2012.4.30;
明代倉城槽運的灌頂禪院-----上海松江水次倉關帝廟(明)(區保)-2015.3.25;
上海松江《松江非物質文化傳習基地》(杜氏雕花樓)(清)(區保)-2015.3.25;
原味江南明清老街秀南街---上海松江倉城老街(上)-2015.3.25
明清老街倉城街、陳家弄、橫街---上海松江倉城老街(中)-2015.3.25
依水而居的中山西路、秀野橋灘、王家灘---上海松江倉城老街(下
江南明清老橋「秀野橋」、「秀塘橋」「秀南橋」、「年豐人壽橋」、「大倉橋」、「雲間第一橋」---上海松江倉城市河-2015.3.25
松江府城歷史文化風貌區:
上海地面上最古老的建築--松江(唐)《唐經幢(陀羅尼經幢)》--2012.4.20;
探秘上海松江(北宋)<興聖教寺塔>--方塔公園--2012.4.20;
上海松江清真寺(元代)-2014.2.15;
上海松江(南宋)《東岳廟》-2012.4.20;
閑逛上海松江商業步行街廟前街-2012.4.20;
上海地區最古老的伊斯蘭教寺院松江(元)清真寺-2012.4.30;
上海松江《程十發藝術館》-2012.4.30;
上海松江華亭湖時代大酒店8278#晚餐-2012.5.1;
上海松江王冶山宅(明)(區保)-2015.4.21
泗涇下塘歷史文化風貌區:
上海泗涇(北宋)《福田凈寺》--2012.5.1;
游上海松江泗涇古鎮,體驗臟亂差-2012.5.1;
登上海松江泗涇古鎮安方塔-2012.5.1;
青浦老城廂歷史文化風貌區:
上海青浦百聯橋梓灣購物中心-2012.4.19;
上海青浦(明)《城隍廟》-2012.4.19;
上海五大名園之--青浦曲水園(清)(上)-2012.4.19;
上海五大名園之--青浦曲水園(清)(下)-2012.4.19;
練塘古鎮:
見風使舵的地方政府修建名人故居的典型---上海青浦練塘古鎮陳雲故居暨青浦革命歷史紀念館-2015.5.23
浦江召樓老街歷史文化風貌區:
上海閔行召樓古鎮---浦江召樓歷史文化風貌區(一)-2014.12.13
上海閔行奚氏禮耕堂--浦江召樓歷史文化風貌區(二)-2014.12.13
上海閔行召樓古鎮的橋---浦江召樓歷史文化風貌區(三)-2014.12.13
上海閔行召稼樓古鎮的秦怡藝術館---浦江召樓歷史文化風貌區(四)-2014.12.13
上海閔行修建如新的古園林禮園--浦江召樓歷史文化風貌區(五)-2014.12.13
上海城隍老爺秦裕伯紀念館--浦江召樓歷史文化風貌區(六)-2014.12.13
上海召稼樓古鎮城隍文化展示廳--浦江召樓歷史文化風貌區(七)-2014.12.13
開挖上海黃浦江的葉宗行事蹤展示館--浦江召樓歷史文化風貌區(八)-2014.12.13
上海閔行召稼樓古鎮黃炎培職業教育展示館--浦江召樓歷史文化風貌區(九)-2014.12.13;
大團北大街歷史文化風貌區:
南匯大團定慧庵-上海市大團北大街歷史文化風貌區(一)-2015.1.2
南匯大團古鎮老街-上海市大團北大街歷史文化風貌區(二)-2015.1.2
南匯大團古鎮的古橋-上海市大團北大街歷史文化風貌區(三)-2015.1.2
浦東高橋老街歷史文化風貌區:
上海浦東高橋憩苑-2014.12.20
山、水、石、木俱佳--上海浦東高橋公園-2014.12.20
杜月笙的老家--上海浦東高橋老街歷史文化風貌區(一)-2014.12.20.21
高橋古鎮西街--上海浦東高橋老街歷史文化風貌區(二)-2014.12.20
浦東高橋古鎮東街――上海浦東高橋老街歷史文化風貌區(三)-2014.12.20
浦東高橋古鎮陳家街--上海浦東高橋老街歷史文化風貌區(四)-2014.12.20
浦東高橋古鎮石家街--上海浦東高橋老街歷史文化風貌區(五)-2014.12.20
浦東高橋古鎮北街--上海浦東高橋老街歷史文化風貌區(六)-2014.12.20
浦東高橋古鎮王新街--上海浦東高橋老街歷史文化風貌區(七)-2014.12.20
浦東高橋古鎮張家街--上海浦東高橋老街歷史文化風貌區(八)-2014.12.20
浦東高橋古鎮義王路--上海浦東高橋老街歷史文化風貌區(九)-2014.12.20
浦東高橋古鎮季景北路--上海浦東高橋老街歷史文化風貌區(十)-2014.12.21
浦東高橋古鎮歐高路――上海浦東高橋老街歷史文化風貌區(十一)-2014.12.21
浦東高橋古鎮雙井碑--上海浦東高橋老街歷史文化風貌區(十二)-2014.12.21
海派藝術的宗師「錢慧安紀念館」--上海浦東高橋老街歷史文化風貌區(十三)-2014.12.21
浦東高橋古鎮《高橋人家陳列館》(凌氏民宅)--上海浦東高橋老街歷史文化風貌區(十四)-2014.12.20
浦東高橋古鎮 「高橋絨綉館」--上海浦東高橋老街歷史文化風貌區(十五)-2014.12.21
浦東高橋古鎮 「仰賢堂」沈宅--上海浦東高橋老街歷史文化風貌區(十六)-2014.12.21
浦東高橋古鎮高橋中學「明成祖御制寶山碑」--上海浦東高橋老街歷史文化風貌區(十七)-2014.12.21
Ⅳ 創建歷史文化街區傳承歷史文化是什麼意思
創建歷史文化街區傳承歷史文化的意義:
一、歷史文化街區建設的內目的是保護文物建築之外容,還保存一些成片的歷史街區,保有歷史的記憶,保存城鎮歷史的連續性。
二、歷史文化街區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它的保護不是簡單的規劃問題,而是一個綜合的社會實踐。不能只保護那些歷史建築的軀殼,還應該保存它承載的文化,保護非物質形態的內容,保存文化多樣性。
歷史文化街區是指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別豐富、歷史建築集中成片、能夠較完整和真實地體現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並有一定規模的區域。 《文物保護法》中對歷史文化街區的界定是:法定保護的區域,學術上叫「歷史地段」。創建歷史文化街區保持街區文化底蘊,延續城市的歷史風貌和文化傳統。
Ⅵ 歷史文化街區怎樣認定
歷史為認識對象所形成的一門學問,叫史學或歷史學。也可以專用「歷史」一詞代表。歷史學屬的本質其實是把實際發生的事件轉換成以意念和文字形式存在的歷史的過程和方法。關於歷史學的目的和方法的研究探討,在西方屬於歷史哲學的范疇,歷史哲學的出現和發展,意味著歷史學從單純的歷史紀錄發展成為對歷史的解釋和對歷史規律的探求階段。一開始,歷史哲學僅僅關心如何改進歷史性,對客觀的歷史事件的認識是有限的,主觀的認識不能完全符合客觀的歷史,因此只有不斷改進逐漸逼近,這一過程同自然科學的過程一致。這種歷史學稱為「歷史科學」。[1]
Ⅶ 什麼是歷史文化街區什麼又是構成其主體的歷史建築
歷史文化街區是指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別豐富、歷史建築集中成片、能夠較完整和真實地體現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並有一定規模的區域。
《文物保護法》中對歷史文化街區的界定是:法定保護的區域,學術上叫「歷史地段」。
其構成包括所有要素:
歷史風貌的文物古跡、歷史建築、道路、街巷、院牆、小橋、溪流、駁岸乃至古樹等。
意義
歷史文化街區重在保護外觀的整體風貌。不但要保護構成歷史風貌的文物古跡、歷史建築,還要保存構成整體風貌的所有要素,如道路、街巷、院牆、小橋、溪流、駁岸乃至古樹等。歷史文化街區是一個成片的地區,有大量居民在其間生活,是活態的文化遺產,有其特有的社區文化,不能只保護那些歷史建築的軀殼,還應該保存它承載的文化,保護非物質形態的內容,保存文化多樣性。這就要維護社區傳統,改善生活環境,促進地區經濟活力。
歷史
歷史地段保護的概念是20世紀60年代形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的經濟恢復發展,城市中開始了大規模的住宅建設,當時普遍的做法是拆掉老城區,蓋起新樓房。但是這樣做的結果是改善了建築,卻破壞了歷史環境。城鎮歷史聯系被割斷,特色在消失。人們開始意識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割斷歷史,而文物古跡、歷史地段等正是這些歷史文化發展的實物例證。所以,除了保護文物建築之外,還應保存一些成片的歷史街區,保有歷史的記憶,保存城鎮歷史的連續性。
中國正式提出歷史街區的保護是在1986年,國務院在公布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文件中指出:「對文物古跡比較集中,或能完整地體現出某一歷史時期傳統風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區、建築群、小鎮村落等也應予以保護,可根據它們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公布為當地各級歷史文化保護區」。這是保護歷史遺產的重要舉措,從此形成了保護文物古跡、保護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分層次的保護體系。2008年開始實施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
保護
保護外貌、整修內部,歷史街區的歷史建築不必像文物那樣一切維持原狀,可以進行室內的更新改造,適應現代生活的需要。對歷史性建築要按原樣維修整飾,對那些改動不合理的地方,維修時可恢復其原貌或原來的風格,對有悖於歷史風貌的新建建築可以適當改造,恢復歷史原來的風格。積極改善基礎設施,提高居民生活質量。這個問題不解決,居民就很難在這里繼續生活,保護就成了一句空話。要逐步整治,反對大拆大建。之所以提倡逐步整治的方法,是為了精心設計與施工,保存更多的真實歷史遺存,也是為從容籌集資金,減輕政府壓力,更是為保存和延續社區文化,保護其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歷史文化街區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它的保護不是簡單的規劃問題,而是一個綜合的社會實踐。要特別關注保護實施中的方法和政策問題,總結前一階段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實施。可以認為,凡是需要保護的地區,就不可能就地平衡資金,所以也不應該按房地產開發的方式進行運作。一些城市的歷史文化街區中制定了好的保護規劃,但由開發商來主導建設,為了平衡資金、追求利潤,只能是不斷修改規劃,其結果是達不到保護的目的。正確的做法是由政府主導,按著規劃的要求制定相關政策,保證按規劃實施。同時,要注意採取逐步整治的方式,尊重居民的意願,保護居民利益,調動居民的積極性,政府出資為主,居民出資為輔,要「政府主導,居民參與,逐步整治,漸進改善」,這樣才可以做好保護區的保護、整治工作。
有的地方全部遷出原住民,把房子重修再高價賣出,或變成有錢人居住的新社區、或變成高檔娛樂休閑地、或變成專供旅遊參觀的布景道具,這些都不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的方向。國外一些城市舊區的成片更新,往往針對的是已衰落的商業區、倉庫、碼頭等,很少有大量遷出原住人口的。從避免社會分隔出發,他們也不贊成「紳士化」的改造。
Ⅷ 長沙的歷史文化街區有哪些都在什麼位置
太平街古老長沙一縮影。自戰國時期長沙有城池開始,太平街就是古城的核心地帶,歷經2000多年沒有改變。長沙目前能見到最早的志書明嘉靖《長沙府志》和最早的城區地圖清嘉慶《善化縣城圖》記述和描繪的太平街地段的街巷名和走向,與今日太平街毫無二致。在今日長沙城區,能像太平街一樣完整窺視古代街巷格局的地段已經鳳毛麟角,太平街可謂是長沙古城的一個縮影。太平街歷史文化街區,位於湘江東岸的解放路口至五一大道路口一帶,以太平街為軸線,西側的街巷有金線街、孚嘉巷、馬家巷等;東側的街巷有太傅里、江寧里和西牌樓等。太平街一帶自古為人文薈萃和商業繁華之區。清代地方政府為方便貨物和居民出入城,在小西門和大西門之間新開一太平門,太平街由此得名。街區內,小青瓦、坡屋頂、白瓦脊、封火牆、木門窗,是這一帶民居和店鋪的共同特色。老式公館則保留了較為原始的石庫門、青磚牆、天井四合院、回樓護欄等傳統格局。太平街地區較好體現了長沙歷史文脈和特色,街區內歷史文化遺存也有很多亮點:賈誼故居、李富春故居坐落當地;辛亥革命時的共進會、四區社、湖南體育會和體育學堂舊址分布太平街兩廂;明吉王府西牌樓舊址有跡可尋,王府大石礎、琉璃瓦等構件已獲妥善保存;清代至民國眾多長沙老字型大小遺址尚存,其中有名的包括:朱昌琳開設的乾益升糧棧、長沙四大茶館中的洞庭春茶館、利生鹽號、楊泰隆釘子鋪、老通義油漆鋪等。 潮宗街:百年長沙之起源。潮宗街曾經是長沙最有名的麻石街。清雍正年間始鋪麻石路,歷史上曾進行過路面改造。清長沙縣署位於此地,1914年湘雅醫學專門學校在這條街上創辦,1920年毛澤東等人創辦的文化書社也設立於此。可以說,這條街折射了長沙近現代的發展歷史,較典型地反映了長沙百年來的歷史文化。潮宗街曾直通原潮宗門,為舊時長沙米廠、糧行集中地。歷史上,當地居民多以挑腳、賣河水為生,是舊時長沙有名的貧民區。該歷史文化街區北起北站路、南至中山路、東毗蔡鍔路、西臨湘江大道。區內現存中共湖南省工委舊址、李覺公館、長沙天主教堂、基督教永恆堂、基督教聖公會禮拜堂、中山亭、樂誠堂、文化書社、三座亭等文物和近現代建築。 坡子街:傳統民居正在消逝。正在融入現代都市的百年老街坡子街,現在已經變成了美食一條街了,在黃興路步行街附近。 化龍池: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化龍池歷史文化街區位於芙蓉區中南部,南起都正街、晏家塘,北至東牌樓、藩後街,東起建湘路,西止於黃興南路。一俟人民西路拉通,化龍池街區將封存於史冊。該街區現存有程潛公館、修業學校舊址、瀏城橋楚墓舊址、聚福井、福建會館等歷史遺存。其中程潛公館、南陽街基督教堂保存較好,福建會館有較大改變,聚福井已廢除。清光緒《善化縣志》載:化龍池所在地原名玉帶街,曾為長沙舊城八大公溝之一。萬曆四十年(1612年)善化知縣唐源在學宮屏牆外橫開一渠,橋曰三元,街曰鰲背,池曰化龍。民間傳說此處有口井,井中有條孽龍托夢給此街一鐵匠:不日將重現龍身東歸大海,屆時長沙汪洋一片。鐵匠決心舍己為公,成功將燒熔的一大桶滾燙鐵水倒向井裡。結果,井邊受熱下陷,鐵匠隨鐵水落入井下,孽龍被鐵水澆鑄喪命,鐵匠也英勇獻身。後來井塌處衍生一口小塘,人們為懷念鐵匠,將該塘取名化龍池。舊時,化龍池為油鞋店集中地,清代著名書法家何紹基曾寓居此地。 雖然大部分是拷貝來的,但是是精心收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Ⅸ 急求歷史街區和歷史文化街區的區別,非常重要,需要有權威文獻論證,拜託了!
【歷史街區】:「作為歷史文化名城,不僅要看城市的歷史,及其保存的文物古跡版,還要看其現狀格局和權風貌是否保留著歷史特色,並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傳統風貌的街區」。
【歷史文化街區】:指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別豐富、歷史建築集中成片、能夠較完整和真實地體現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並有一定規模的區域。 《文物保護法》中對歷史文化街區的界定是:法定保護的區域,學術上叫「歷史地段」。
好似區別不大,這兩個詞彙在中國【歷史街區】是【歷史文化街區】的前身。後者相對完善且受法定保護。
Ⅹ 西安與奈良的歷史淵源
奈良對於日本歷史就像西安對於中國歷史一樣具有重要意義。奈良古稱大和,約公元三世紀以此為中心建立起來的大和國對於日本早期統一國家和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此後,由於熱心學習和大量吸收以中國為主的大陸文化,奈良作為日本當時的政治中心獲得了很大發展。日本歷史上最早的正式國都藤原京位於大和南部的飛鳥地區,於公元694年建成起用。自公元710年起,國都遷至大和北部的平城京,由此開始了奈良時代。公元八世紀遷都京都以後,奈良不再作為日本的政治中心,但作為寺廟之都,仍然繼續煥發出生機。 作為古都,奈良不及西安源遠流長,論文化遺產的豐富程度以及在國際上的影響,奈良也無法與西安相比。可是現代奈良以面向未來、建設新文化首都為目標,成為文化藝術和學術研究的據點,在文化遺產的保護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擁有「法隆寺佛教建築」、「古都奈良的文化遺產」兩項世界遺產,尤其是第二項以城市冠名,由東大寺、興福寺、春日大社、元興寺、葯師寺、唐招提寺、平城宮遺址和春日山原始森林等八處組成,堪稱世界遺產之都;1994年奈良國際研討會上編制的關於真實性的文件,成為新時期世界遺產保護的重要指導原則;1999年聯合國亞太文化中心文化遺產保護協力事務所在奈良設立,更使這里成為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信息交流和人才培訓的一個中心。筆者曾親赴實地培訓考察,深有感觸,在此介紹他們關於文化遺產保護的一些理念和實踐,期望可資西安在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和建設中借鑒。一 奈良町――城市格局與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 奈良町是以元興寺舊境內為中心的地區,突出於奈良時代平城京東部稱作外京的地方。從街區的規模和建築體量來看,當時只能算作一座普通城鎮。這里保存著許多神社和佛寺,一些從江戶時代(公元1603年至公元1867年)末期到明治時代(公元1867年至1911年)的民居商鋪及當時比較規整的小街巷格局延續至今。盡管作為行政建制的奈良町已不復存在,但是作為反映奈良城市發展史的重要見證受到保護。這里不僅舊時的風貌得到較好展示,還保留著古老濃郁的市井風俗和歷史傳統。通過參觀傳統民居、工藝美術館等地方,使人對街區歷史和風俗有更深的了解和感受。 西安在1980――2000年城市整體規劃中,提出「保護明城完整格局,顯示唐城宏大規模,保護周秦漢唐重大遺跡」的基本原則,顯示出對於保護歷史上西安的城市格局和古都風貌的高度重視,成為現代我國城市規劃的一個範例。但是後來由於在現代化的發展過程中,對舊城區採取了積極改造的政策,許多傳統民宅、商鋪、會館遭到拆毀,這無疑是古城文化遺產的一大損失。 對於西安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在2002年最新公布的《西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中得到了明確認定。以北院門、三學街為代表的兩個歷史文化街區是西安現存的兩個最大的明清街區,區內除了眾多的民居商鋪外,還分布著不少寺院等古跡,很有特色,與西安城牆、鍾鼓樓等明清標志性建築一起,成為古都風貌的有機組成部分。但是在實際管理和具體保護中,還存在不少問題,歷史文化街區的不少地方未能成為古都風貌的亮麗風景,反而有損於西安的城市形象。 仿古一條街的建設是歷史文化街區的一種速成做法,在國外的保護實踐中卻很少見到。他們對於歷史街區的一般民居要求按照傳統式樣進行修繕翻建,在外觀上與整個街區的風貌保持一致;並且十分注意向業主宣傳這些做法的意義,以取得民眾的支持。在北院門地區,我市已與挪威合作,對幾座傳統院落進行了修繕,還對幾座近些年改建的與街區風貌不相協調的院落加以拆除,按照明清西安民居的式樣,重新設計建造,並配合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改善歷史文化街區的生活環境,為民居保護作出了示範。 二 歷史人文環境與自然生態環境的融合 「奈良是美麗的地方。自然是美麗的,保存下來的建築物也是美麗的。而二者合一的地方是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二十世紀初年曾經在此生活過的日本著名作家志賀直哉對奈良情有獨衷,他的話揭示了這座城市贏得人們喜愛的原因。 奈良在城市規劃中十分注重歷史人文環境與自然環境的融合。對於文物古跡的保護,設定了歷史風土特別保存地區進行管理;對於一些文物古跡的所在地區,劃歸風景地區、都市景觀形成地區等不同的限制區域中,使豐富的歷史人文環境與優美的自然環境趨向和諧統一。奈良有眾多的風景地區,都是以歷史文化資源為依託。奈良公園及其周圍是體現二者和諧統一的一個突出實例。奈良公園位於一處著名的風景區內,園內既分布著興福寺、東大寺、春日大社等幾處世界遺產,又有若草山等自然景觀。東西長四公里,南北寬二公里,林木茂盛,草地遼闊。古代這里當作神祗供養的梅花鹿,今日三五成群棲息徜徉其間,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甚至在古都奈良的世界遺產中,春日山原始森林本身由於古代已作為春日大社的神聖區域受到保護,體現了日本人通過自然感受神之存在的傳統,被認為是一處「自然與人類的共同作品」的文化景觀(cultural landscapes)。 建國以後,西安在城市規劃中把秦莊襄王墓、唐長安城城牆遺址、唐興慶宮遺址、唐曲江池遺址、唐大小雁塔、明西安城牆和秦王府城牆等一批文物古跡或規劃為綠地,或辟為公園,體現了把文物古跡保護與自然生態環境相結合的意識,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經驗。但是在具體設計和實施中,有的未能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角度多加考慮,缺乏對文物遺存的展示和彰顯,未能開掘出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與一般的園林游樂場所差別不大。 此外,在西安周圍,特別是秦嶺山地,還散布著許多人文景觀,與優美的自然風光交相融合,形成了一些內涵豐富、頗具特色的風景名勝區,例如驪山華清池風景區、長安樊川佛教文化風景區、明秦藩王十三陵風景區、樓觀台道教文化風景區等。加強這些風景區的保護和建設,對於促進歷史文化名城的發展,維護歷史文化名城的外部生態環境都有重要意義。目前,急需對西安周邊的人文景區進行評估確認,劃定范圍,在此基礎上納入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和建設范疇進行規劃、立法和管理。三 歷史公園與大遺址的保護 建立歷史公園是日本對古遺址進行保護的一種重要方式。日本有500多處古遺址――包括陵墓、城堡、村落、廟宇、官衙、園林、道路等,通過這種方式得到保護。歷史公園由環境建設省進行管理,國家級的歷史公園超過十多處。奈良境內的飛鳥歷史公園保存著飛鳥時代的許多遺跡,是一處國家級的歷史公園,文物古跡得到很好的保護展示。平城宮遺址因為有一座日本國家級的考古研究所――奈良國立文化財研究所,是日本考古發掘、文物保護的研究中心,因而隸屬文部省管理。關於平城宮遺址整備的實踐,集中體現了日本文物保護的思想和方法,對於我們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平城京於公元710年至784年作為都城使用,是日本模仿隋唐都城長安和洛陽建造起來的。平城宮遺址位於都城北部正中,東西1.3公里,南北1公里,佔地120公頃。在都城外遷以後,遺址大部分淪為稻田。日本政府從二十世紀初開始,通過一系列贖買,目前已取得了該遺址絕大部分土地的產權。這里在大規模考古發掘的基礎上,進行了保護復原,並加以陳列展示,成為一座遺址博物館,從形式上來看,也可稱為歷史公園。 平城宮遺址上建有介紹平城宮歷史和文物遺跡的博物館,還有對考古發掘的遺址按照原樣進行陳列的遺構展示館。此外,由於日本古代主要是土木結構建築,不像歐洲的磚石結構容易在地面上保存,因而重視對於考古遺址的保護復原,主要採取了以下幾種方法: 第一,按照考古發掘的原樣進行復制或仿製。例如,平城宮大內里的一口水井遺址,在原位置之上復制出井口,四周地面的鋪石使用化學材料仿製。 第二,表現建築遺址的地面遺存和范圍。例如,對第二次大極殿復原出踏步、基壇和柱礎石;對天皇居住的內里的一組建築,採用草坪顯示遺址范圍,用修剪成柱狀的灌木表示立柱。 第三,重建或部分重建原來的建築。比如宮城的正門朱雀門,根據專家的復原方案進行了重建。 第四,使用風景規劃的方法表現遺址。主要通過種植一些對遺址不構成傷害的植物,使遺址既能在接近自然的狀態下得到保護,又利於風景觀賞。 我市的古遺址分布比較密集,尤其是周豐鎬、秦阿房宮、漢長安城和唐大明宮這四大遺址面積廣大,是西安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主要遺存,在中國古代都城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也是屬於全世界的文化遺產。 近一二十年來,在城市化和農村經濟的大規模發展的形勢下,大遺址的保護受到巨大沖擊和挑戰。西安文物部門按照建立歷史文化公園、對大遺址進行復原展示的思路,精心組織編制保護規劃。目前,已對以四大遺址為首的十多處古遺址編制了保護規劃或方案。另一方面多方籌措資金,積極實施文物保護工程。特別是近年來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日本信託基金的資助下,大明宮含元殿遺址保護復原工程經過中日專家的多方協商論證,得以順利實施,為今後公開展示,發揮文物在社會教育、旅遊觀光等方面的作用打下基礎。但是大遺址的保護是一項牽涉到全社會的系統工程,需要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有關部門的協同努力。希望在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有關部門的不懈努力下,在當地群眾的關心配合下,大遺址保護規劃能夠盡快通過並付諸實施,為西安歷史文化名城增添新的光彩。四 無形文化財、民俗文化財的保護 日本把文物稱作文化財,分為有形文化財、無形文化財、民俗文化財、紀念物、傳統建築群落五大類,內涵比我國對於文物概念的一般界定要寬泛得多。無形文化財、民俗文化財的劃分是日本文化財概念的顯著特徵,也像其他文化財一樣劃分等級進行保護。無形文化財是指在日本具有歷史藝術價值的表演藝術、音樂、工藝技術等無形的文化財產。民俗文化財是對於理解日本國民生活演變不可或缺的、關於衣食住等方面的風俗習慣、民間藝術以及所用的實物,分為無形民俗文化財和有形民俗文化財兩部分。從文化財中抽象出「無形」的內容與國際上對無形遺產(Intangible heritage )的確認和重視的趨勢是相一致的,使文化遺產的概念更加完整,內容更加豐富。 奈良對民風民俗的重視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這些生動鮮活的習俗激發了人們熱愛鄉土的情感,也是旅遊觀光的一項重要內容。奈良的節令習俗「大和歲時記」是當地觀光手冊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列出40多項內容,有若草山燒山、春日大社萬燈籠、興福寺南大門遺跡上的薪能、鹿苑的鋸鹿角、萬葉植物園的春日舞樂會、春日若宮御節等風俗,都很有特色和影響。每年十月下旬至十一月上旬舉行的正倉院珍寶展,也成為當地的一項重大活動和風習。至於每年12月31日夜在各個寺廟敲響的除夕鍾聲,元旦去寺院神社的新年參拜,更成為日本舉國方興未艾的習俗。 日本的無形文化財和民俗文化財的內涵與我們習慣上所說的文化藝術、民風民俗是比較接近的。對於它們的保護我國顯得不如日本重視,尚未正式納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范疇。實際上,正是這些文化遺產構成我們文化大廈的基石,生動體現出各民族文化的獨特性。 西安的文化藝術、民風民俗源遠流長,蘊含豐富,但是在近代西方文明的沖擊下急劇嬗變。我們自身長期以來對地方戲曲、民族音樂、傳統工藝、民間信仰、傳統民居、節令風俗也不夠重視,缺乏整理、研究和保護。近年來,通過對歷史文化的深層次開掘,西安推出了古文化藝術節、仿唐樂舞、晨鍾暮鼓敲擊儀式、南門、北門入城式、城牆花燈展、興慶宮公園民間社火表演等特色旅遊項目,為歷史文化名城形象的塑造做出了很大貢獻。但是我們不少很有價值的文化藝術、民風民俗瀕臨滅絕的危險,亟待進行保護。作為有悠久歷史的古城,我們還沒有恢復建立自己系統的「西安歲時記」,更談不上推向整個社會,宣傳西安的風俗文化。 文化遺產是各個民族和國家傳承下來的獨特文化的載體,深刻體現了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構成歷史文化名城的主要內容。離開了文化遺產,就不成其為歷史文化名城。西安是中國文明的發源地,周秦漢唐等強盛王朝建都的地方,有三千餘年的城市史,一千多年的都城史。因此,搞好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是西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建設的基礎。同時,西安的文化遺產不僅是屬於西安的,更肩負著展現、傳承、光大中華文明的重任。 作為全世界最重要的歷史城市之一,西安具備成為世界遺產之都的得天獨厚的條件。可是目前我市僅有秦始皇陵和兵馬俑一項世界遺產,與我們實際擁有的文物古跡的價值不符,與奈良相比也有很大差距。事實上,我們目前缺少的不是世界級的文化遺產,而是缺少符合國際標准要求的保護和環境條件,缺少高瞻遠矚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建設方針。在1994年召開的古都西安重要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目錄國際研討會上,漢長安城遺址、唐大明宮遺址和明西安城牆的歷史價值得到中外專家的充分肯定。但是鑒於目前文物保護和周邊環境所面臨的嚴峻形勢與世界遺產長期保存的目標不符,建議在加強保護的基礎上,待環境得到的較大改善後再行申報。 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向現代化的急步邁進,作為中國歷史和文化的聖地,古都西安迎來了再創輝煌的歷史機遇。能否無愧於豐厚的有形和無形的文化遺產,以「古都西安的文化遺產」的形式向世界遺產發起新的沖擊,為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做出新的貢獻,是歷史對現代西安的一次呼喚和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