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呂梁歷史文化

呂梁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24 09:36:37

㈠ 呂梁有什麼歷史故事

文水劉胡蘭英勇就義,武則天的家鄉。

五代十國期,石碣在離石起兵。

紅軍東征,劉志丹犧牲地。

㈡ 誰知道呂梁市的來由

呂梁歷史沿革

呂梁地區的建置,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時代。當時呂梁地區有屈邑、平陵邑、中陽邑及瓜衍縣等。

呂梁地區的建置,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時代。當時呂梁地區有屈邑、平陵邑、中陽邑及瓜衍縣等。公元前376年,韓、趙、魏「三家分晉」以後,呂梁為趙國境域,境內設有中陽、茲氏、大陵等。秦莊襄王四年(前246)設太原郡後,呂梁遂為太原郡境域,設有大陵、茲氏等縣。

漢初,呂梁仍為太原郡境域。漢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分設西河郡後,呂梁分屬西河、太原、平陽三郡。大陵、平陶、茲氏為太原郡轄縣;藺、皋狼、中陽、離石、土軍、隰成、臨水為西河郡轄縣;蒲子縣為平陽郡轄縣。王莽代漢後,茲氏縣改茲同,大陵縣改大寧,平陶縣改多穰,臨水縣改監水。東漢始立後各縣遂復舊名。東漢初,呂梁屬於西河、太原、河東三郡。離石、藺、皋狼、臨水、中陽、平周為西河郡轄縣;大陵、平陶、茲氏為太原郡轄縣;蒲子縣屬河東郡。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九月「因匈奴寇掠,西河郡治南徙五百九十里」遷至離石縣,為呂梁境內最早的郡級建置。同年,臨水縣並入離石。中平年間美稷縣「南徒於茲氏縣界,尋廢」。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8年)「南匈奴內附」, 左部居於茲氏,中部居於大陵。

三國初分,呂梁為魏國境域。黃初二年(公元221年)設置西河郡,治茲氏縣,轄離石、中陽等縣;大陵、平陶二縣仍屬太原郡,蒲子縣仍為平陽郡轄縣。

西晉。呂梁境內各縣分屬於西河國和太原國,屬縣未變,僅茲氏縣改隰城。東晉十六國時期,呂梁境內較為混亂。後趙石勒元年(公元319年)「以離石縣境荒廢」設置永石郡,尋改西河,後燕置離石護軍。永興後西河郡並入太原郡。

北魏初立,呂梁為太原郡境域,設置有大陵、平陶、茲氏等縣。天興初增設離石鎮,延和三年(公元434年)設吐京鎮,太平真君九年(公元448年),吐京鎮下設嶺東、嶺西二縣,平陶縣移出區境,大陵縣改受陽。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復置西河郡,太和十年(公元486年)吐京鎮改吐京郡,同年,廢蒲子縣,設汾州,吐京、西河等五郡為其轄郡。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設永安縣,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嶺東縣改新城,嶺西縣改吐京。

東魏,呂梁仍為汾州和太原郡境域,汾州轄西河、吐京等郡,隰城、永安二縣屬西河郡;吐京、新城二縣屬吐京郡;受陽縣仍屬太原郡,離石境域仍設離石鎮。

北齊、北周之際,呂梁當兩政權紛爭之地,北齊斛律金所築長城的起點——金鎖關即在區內黃蘆嶺上,今遺址尚存。當時呂梁境內設有西汾州懷政郡、南朔州西河郡、吐京郡神武郡和並州太原都。南朔州系由汾州改稱,治所仍設隰城,西河郡隸屬之。離石鎮改懷政郡,轄縣有昌化、良泉等縣,蔚汾縣屬神武郡,受陽縣屬太原郡,吐京、新城二縣屬吐京郡,後因裁郡改屬懷政郡。北周建德年間,西汾州改稱石州;大象年間,南朔州改稱介州;並增設定胡、窟胡、烏突三縣及同名郡。

隋,呂梁分屬於離石郡、西河郡、太原郡、樓煩郡、龍泉郡。離石、修化(窟胡縣改)、太和(烏突縣改)、平夷、定胡、寧鄉等縣屬離石郡,西河郡轄縣有隰城、永安二縣,受陽縣仍屬太原郡,嵐城縣屬樓煩郡,石樓縣屬龍泉郡。

唐代,呂梁分屬於石州、汾州、隰州、嵐州、並州(後改太原府)。西河(隰城縣改)、孝義(永安縣改)二縣屬汾州,離石、平夷、定胡、臨泉、方山屬石州,宜芳、合河二縣屬嵐州;石樓、溫泉二縣屬隰州,交城、文水二縣屬並州(太原府)。

五代時期,呂梁境域內所屬未變。

宋代,呂梁分屬於石州、汾州、嵐卅、隰州,晉寧軍、太原府。離石、平夷、方山為石州轄縣。西河、孝義為汾州轄縣;宜芳、合河為嵐州轄縣;石樓、溫泉為隰州轄縣;定胡、臨泉為晉寧軍轄縣;交城、文水二縣為太原府轄縣。

金代,僅因晉寧軍被撤銷,轄縣改屬石州,其它州縣的隸屬未變。

元代,呂梁大部屬於太原路(後改冀寧路)管轄,境內設置有交城縣、文水縣、興州、嵐州、臨州、石州 (轄離石縣、寧鄉縣)、汾州(轄縣有西河縣、孝義縣)。石樓為晉寧路轄縣。

明初,呂梁除石樓縣屬隰州外,境內州縣均屬太原府。縣有興縣、嵐縣、臨縣、交城、文水,州有石州(轄寧鄉縣〕、汾州(轄孝義縣)。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五月,汾州升為府,並倚郭設汾陽縣,原太原府所轄州縣、臨縣、永寧州及轄縣寧鄉縣和原汾州轄縣改屬汾州府,府治設汾陽縣城。萬曆四十年(公元1612年)石樓縣改屬汾州府,清代沿用朝制,建置未變。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取消汾州府建置,永寧州廢州改縣,三年(1914年)1月,永寧縣改離石,寧鄉縣改中陽。民國七年(1918年),增設方山縣。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呂梁各縣均屬晉綏邊區(先稱晉西北)行政公署。

1949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以後,呂梁境內設興縣專區和汾陽專區,興縣專區轄有興縣、臨縣、離石、方山、嵐縣等11縣,汾陽專區轄縣有汾陽、孝義、交城、文水、中陽、石樓等9縣。

1951年3月27日汾陽專區撤銷,交城、文水、汾陽、孝義等縣劃歸榆次專區,中陽縣劃歸興縣專區;石樓縣劃歸晉南專區。

1952年7月1日,興縣專區撤銷,興縣、嵐縣劃歸雁北專區;臨縣、方山、離石、中陽劃歸榆次專區。

1954年7月1日,離石、方山二縣合並為離山縣。1958年11月10日,文水、交城二縣並入汾陽縣,中陽縣與離山縣合並為離石縣,孝義縣並入介休縣,嵐縣分別劃入靜樂和興縣,石樓縣並人呂梁縣。1959年9月19日除孝義縣以外其它各縣恢復建置,1961年5月恢復孝義縣建置。

1971年5月1日。呂梁地區組建,同時恢復方山縣,新增設婁煩、交口二縣;1972年4月,婁煩縣劃歸太原市;1971年10月5日,新增設柳林縣。1992年孝義撤縣設市;1996年離石市撤縣建市;1996年汾陽撤縣建市。

㈢ 呂梁最具特色的是什麼 從古到今 要與歷史文化有關

呂梁地區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遠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里生息、繁衍。解放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積極推進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該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工業得到了很大發展。煤炭、電力、冶金、化工等能源重化工業也有長足的發展。

呂梁地區為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貌,區內溝壑縱橫,山巒起伏,梯田環繞,是山西的貧困地區之一。但是,歷史給這里留下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與呂梁風光相得益彰,成為今日的旅遊地。呂梁地區礦產資源豐富,品種齊全,除煤炭外,還有赤鐵礦、磁鐵礦、鉛礦、白雲石、石棉、石墨。大理石等。著名的酒都杏花村就在呂梁地區汾陽市內。武則天、劉胡蘭的故鄉文水縣也在呂梁地區。呂梁地區歷史上人材輩出,宋代名將狄青、唐代大詩人宋之問、唐代大將郭子儀也都是汾陽人。
呂梁因呂梁山脈由北向南縱貫全境而得名。市區境內的骨脊山,古稱呂梁山。據《永寧州志》記載:「其名骨脊者,以泰山在左,華山在右,常山為靠,衡山為朝,此山是隆居中,依然天地之骨脊焉」,骨脊的古意與呂梁相通,故以呂梁山引申命名。

呂梁市的建置,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時代。當時呂梁地區有屈邑、平陵邑、中陽邑及瓜衍縣等。歷代呂梁分屬於石州、汾州、嵐卅、隰州,晉寧軍、太原府等。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呂梁各縣均屬晉綏邊區(先稱晉西北)行政公署。1949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以後,呂梁境內設興縣專區和汾陽專區。1971年5月1日,呂梁地區組建。2004年7月撤消呂梁地區和縣級離石市,設立地級呂梁市。全市轄一區,即離石區;二縣級市,分別是汾陽市、孝義市;十縣,分別是交城、文水、中陽、柳林、交口、興縣、嵐縣、臨縣、方山、石樓。148個鄉鎮(81鎮67鄉),12個街道辦事處,3110個行政村,81個居委會。
呂梁市的歷史發展過程
春秋時代 為趙國境域,境內設有中陽、茲氏、大陵等。 元時期 呂梁大部屬於太原路(後改冀寧路)管轄,境內設置有交城縣、文水縣、興州、嵐州、臨州、石州 (轄離石縣、寧鄉縣)、汾州(轄縣有西河縣、孝義縣)。石樓為晉寧路轄縣。
秦時期 為太原郡境域,設有大陵、茲氏等縣。 明時期 呂梁除石樓縣屬隰州外,境內州縣均屬太原府。萬曆二十三年五月,汾州升為府,並倚郭設汾陽縣,原太原府所轄州縣、臨縣、永寧州及轄縣寧鄉縣和原汾州轄縣改屬汾州府。萬曆四十年,石樓縣改屬汾州府,
西漢時期 為太原郡境域。 清時期 沿用朝制,建置未變。
東漢時期 屬於西河、太原、河東三郡。 民國時期 元年(1912年)取消汾州府建置,永寧州廢州改縣,三年(1914年)1月,永寧縣改離石,寧鄉縣改中陽。民國七年(1918年),增設方山縣。
三國時期 為魏國境域,屬河西郡。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 呂梁各縣均屬晉綏邊區(先稱晉西北)行政公署。
西晉時期 境內各縣分屬於西河國和太原國,屬縣未變,僅茲氏縣改隰城。 1949年 呂梁境內設興縣專區和汾陽專區,興縣專區轄有興縣、臨縣、離石、方山、嵐縣等11縣,汾陽專區轄縣有汾陽、孝義、交城、文水、中陽、石樓等9縣。
東晉十六國時期 」設置永石郡,尋改西河,後燕置離石護軍。 1951年 汾陽專區撤銷,交城、文水、汾陽、孝義等縣劃歸榆次專區,中陽縣劃歸興縣專區;石樓縣劃歸晉南專區。
隋時期 分屬於離石郡、西河郡、太原郡、樓煩郡、龍泉郡。 1952年 興縣專區撤銷,興縣、嵐縣劃歸雁北專區;臨縣、方山、離石、中陽劃歸榆次專區。
唐時期 呂梁分屬於石州、汾州、隰州、嵐州、並州(後改太原府)。 1954年 離石、方山二縣合並為離山縣。
五代時期 境域內所屬未變。 1958年-1971年 1958年11月10日,文水、交城二縣並入汾陽縣,中陽縣與離山縣合並為離石縣,孝義縣並入介休縣,嵐縣分別劃入靜樂和興縣,石樓縣並人呂梁縣。1959年9月19日除孝義縣以外其它各縣恢復建置,1961年5月恢復孝義縣建置。 1971年5月1日。呂梁地區組建,同時恢復方山縣,新增設婁煩、交口二縣。
宋代時期 呂梁分屬於石州、汾州、嵐卅、隰州,晉寧軍、太原府。 1972年-1996年 1972年4月,婁煩縣劃歸太原市;1971年10月5日,新增設柳林縣。1992年孝義撤縣設市;1996年離石市撤縣建市;1996年汾陽撤縣建市。
金代時期 僅因晉寧軍被撤銷,轄縣改屬石州,其它州縣的隸屬未變。 2003年 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地區建制、設立呂梁市。全市現轄1區10縣,受省政府委託,代管兩個省轄縣級市

㈣ 山西歷史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迄今為止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美稱。西河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遺址表明,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已有了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傳說中的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炎帝都曾把山西作為活動的主要地區。中國史前三大偉人堯、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內建都立業。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政權夏朝也建立在山西南部。商代,山西是商的主要統治區。周代,晉國由山西境內崛興,晉文公曾為春秋五霸之一。秦、漢、魏、晉時期,山西無論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南北朝時期,山西是北朝統治的中心地帶,而且北魏曾以平城(今大同)為都,之後的東魏、北齊也曾以晉陽(今太原)為「別都」、「陪都」,這對促進山西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唐太宗李世民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由此,山西被唐太宗認為是「龍興」之地,一直把山西作為唐帝國的腹臟地區,封太原為唐王朝的「北都」、「北京」。有唐一代,山西一直以其特殊的地位和發達的經濟、文化稱著於世。到五代十國,山西仍然對中國北方的政治、軍事形勢,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宋遼時期,山西進一步繁榮,是中國北方經濟、文化的主要發達地區。元代,全國共11個行省,山西與山東、河北,並稱為元朝「腹地」,大同、平陽(今臨汾)、太原三城則成為黃河流域的著名都會。當時山西商業的發達、經濟的繁榮、文化的昌明,曾受到當時來中國旅行的義大利偉大旅行家馬可·波羅的盛贊。明代,山西的商業迅猛發展,曾領全國之先。特別是晉商十分活躍,威震海內外,其足跡東出日本,北抵沙俄。最著名的是山西票號,可謂中國金融之鼻祖。
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以後,山西的經濟、文化發展受到嚴重破壞。但是,山西人民英勇地抗擊了外敵的侵略。特別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山西人民進行了更加頑強的斗爭,在三晉大地上譜寫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百團大戰、平型關大捷、上黨戰役永垂青史。1949年4月,全省解放。9月,成立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從此揭開了山西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新篇章。幾十年來,山西人民為全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為重大貢獻。
黃河流經山西,孕育了無數英雄豪傑、仁人志士。在中國的各個歷史時期,山西曾涌現出許多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文學家、歷史學家。最著名的有春秋時期的霸主之一晉文公重耳,有中國唯一的女皇帝、唐代傑出的政治家武則天,有中國的「武聖」、三國時期名將關羽,有唐朝名相狄人傑、裴度,有抗擊匈奴而名垂青史的漢朝名將衛青、霍去病,有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的作者、宋代著名史學家司馬光,有創立"制圖六體"的西晉地圖學家裴秀,有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有唐代著名詩人王勃、王之渙、王維、王昌齡、白居易,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政治改革家柳宗元,有金朝文學家、詩人元好問,有元曲四大家中的三位著名戲曲家關漢卿、白樸、鄭光祖,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學家、醫學家、書畫家傅山;清末維新派揚澤秀以及戊戌六君子譚嗣同、劉光弟等。可以說,山西是人傑地靈,代不乏人。而其中晉商的足跡更是踏遍華夏、享譽全球。<BR> 山西是厚重的黃河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古人類文化遺址、帝都古城、寶剎禪院、石窟碑碣、雕塑壁畫、古塔古墓、佛道聖地、險堡關隘以及革命文物、史跡等,從北到南、珠串全省,構成了山西古今兼備,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目前,全國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築物70%以上在全省境內,具有珍貴價值的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就有119多處。如佛教聖地五台山、應縣木塔、雲岡石窟、永樂宮壁畫、運城關帝廟、永濟普救寺、洪洞廣勝寺等在國內外都很著名。山西民歌、民謠舞蹈、民間傳說、民間工藝等具有獨特的魅力。
山西是革命老區,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具有勤與儉的民風。劉胡蘭精神、大寨精神、太舊精神、李雙良精神激勵著人們為爭取新生活不斷艱苦拚搏。

㈤ 呂梁的傳說

山西省地處黃河中游,黃土高原東部,北界長城與內蒙古自治區接壤,西隔黃河與陝西省相望,南抵黃河與河南省為鄰,東依太行山與河南、河北兩省毗連。省境輪廓大體呈平形四邊形
不少的山西人,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以不同的方式影響著歷史的進程,留下了深深的足跡。遠古時期,黃帝、炎帝等部落領袖就曾在山西南部活動
春秋戰國時期,三晉大地,風雲際會,英雄並起,智者如雲。晉文公決戰城濮,稱霸中原;卜子夏設學西河,薈萃文傑;韓非綜匯法家,荀況援儒入法,氣壯山河,影響深遠。及至漢魏,三晉雄風,一脈相傳。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捍衛邊疆安定;霍光輔佐四朝,維系社稷安危;關雲長誠信忠義,高山仰止;郭林宗游學關洛,世人景行。拓跋珪開創北魏基業,孝文帝加速漢化進程,結束北方經年歷久的分裂與戰亂,促進少數民族和漢族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盛唐時期,山西作為唐王朝興起之地和軍事重鎮,對維護唐朝繁榮舉足輕重。文人雅士,紛紜而至,吟哦之間,佳篇竟出,「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之渙、王維、白居易、溫庭筠……多少才子,竟列文學堂奧。宋元以往,山西既為民族融合之陣地,更為北方文化之中心。司馬光、元好問,縱橫自有凌雲筆,關漢卿、鄭光祖,舞台盡書人間事。
夏、周時期,山西一直是華夏族的主要活動區域。「春秋稱霸晉為先,戰國七雄有其三」。晉文公所締造的霸業綿延長達150多年,是春秋各國中稱霸時間最長的。先進的生產力、先進的政治和思想、文化,使得晉國成為當時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之一,而晉侯墓地也成為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的有力證據。漢唐以降,北魏定都平城,李唐肇興太原,山西是連接中原和北方各民族的咽喉要塞,也是傳輸各民族極具魅力的燦爛文化的通道,從而成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舞台。宋元時期,山西又成為中華戲曲的搖籃,繁盛於晉南的民間雜劇豐富了中華戲曲寶庫,保存至今的古戲台成為歷史的見證。明清以「晉商」代表的山西貿易經濟非常發達,「山西票號」譽滿全國,這是中國銀行業的早期雛形,其業務遠涉全國大多數地區和歐亞許多國家,盛極一時。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山西是全國重要的革命根據地之一,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和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山西人傑地靈,代有英才,涌現出許多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人物,他們的名字彪炳史冊,名傳千秋。
山西簡稱晉,面積約15萬平方公里,人口約3300萬。她東依太行,西憑黃河,南接中原,北通大漠。地質、地貌、水文、氣候等條件的復雜多變,為她造就了許多雄偉壯觀、引人入勝的名山大川,溶洞怪石、清泉湖泊、急流瀑布、珍貴生物等自然景觀錯落其間。既有太行峽谷之險峻,又有壺口瀑布之雄奇;既有北嶽恆山之偉岸,又有涓涓蟒河之清秀。巍巍呂梁山,滔滔黃河水,人說山西好風光,名山大川盡秀麗。
山西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㈥ 呂梁有什麼歷史故事

文水劉胡蘭英勇就義,武則天的家鄉。五代十國期,石碣在離石起兵。紅軍東征,劉志丹犧牲地。

㈦ 呂梁精神是什麼

「呂梁精神」總體概括為「艱苦奮斗、顧全大局、自強不息、勇於創新」。其中艱苦奮斗是基石,顧全大局是核心,自強不息是精髓,勇於創新是靈魂。

「呂梁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過程的產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優秀品格和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與「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中華民族精神的其他組成部分一脈相承。



(7)呂梁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呂梁精神的意義

1、呂梁精神具有文化創新的理論意義

文化是精神之根基,精神是文化之靈魂。呂梁精神基本內涵的形成過程也是文化創新的過程,是對呂梁文化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加工基礎上,整合、提煉、概括出其基石、核心、精髓、靈魂。

2、呂梁精神具有指導現實的實踐意義

指導實踐是理論認識的目的和歸宿。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呂梁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呂梁精神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尊重呂梁優秀的歷史文化和呂梁人民的社會實踐的基礎上提煉而成的,是呂梁人民乃至山西人民在社會實踐中長期積累的豐富經驗和智慧結晶。

3、呂梁精神具有傳承文化的歷史意義

呂梁地處黃河中游,是中華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主體部分,具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呂梁精神深深植根於有數千年歷史的黃河文化。


㈧ 呂梁山為什麼在歷史上存在感很低

呂梁山沒有什麼特別有名氣的寺廟道觀,也不是佛教和道教的名山,甚至連神話傳說都沒有幾個,地理位置險峻,除了河就是山,居住人口不多。導致了其存在感很低。

一、自然地理環境

呂梁蜚聲海外的孝義皮影、木偶,民間剪紙藝術、秧歌、柳林黃河旋鼓等民間文化藝術展現了黃土文化的渾厚淳樸。

三、現實狀況

因為抗戰艱苦,戰爭不斷,所以這一片地區被破壞嚴重,曾經成片的森林被砍伐,生態破壞嚴重。抗戰結束後,這一地區經濟非常落後,人們為了生存,只能繼續伐樹養家糊口,本來就嚴重破壞的生態,一下子就快了無生息。而且呂梁山附近水資源缺乏,好多人為了生存也搬離了這里,漸漸的呂梁山周圍沒有人居住,大自然才開始自己慢慢“療傷”。

呂梁山雖然不是很出名,但他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線,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只是在默默發揮著自己的力量。

㈨ 從文化角度論述呂梁精神對社會個人的作用是什麼

呂梁地區為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貌,區內溝壑縱橫,山巒起伏,梯田環繞,是山西的貧困地區之回一。但是,答歷史給這里留下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與呂梁風光相得益彰,成為今日的旅遊地。呂梁地區礦產資源豐富,品種齊全,除煤炭外,還有赤鐵礦、磁鐵礦、鉛礦、白雲石、石棉、石墨。大理石等。著名的酒都杏花村就在呂梁地區汾陽市內。武則天、劉胡蘭的故鄉文水縣也在呂梁地區。呂梁地區歷史上人材輩出,宋代名將狄青、唐代大詩人宋之問、唐代大將郭子儀也都是汾陽人。

㈩ 呂梁的文化品味和歷史沿革

呂梁地區為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貌,區內溝壑縱橫,山巒起伏,梯田環繞,是山版西的貧困地區之一。但是,歷史權給這里留下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與呂梁風光相得益彰,成為今日的旅遊地。呂梁地區礦產資源豐富,品種齊全,除煤炭外,還有赤鐵礦、磁鐵礦、鉛礦、白雲石、石棉、石墨。大理石等。著名的酒都杏花村就在呂梁地區汾陽市內。武則天、劉胡蘭的故鄉文水縣也在呂梁地區。呂梁地區歷史上人材輩出,宋代名將狄青、唐代大詩人宋之問、唐代大將郭子儀也都是汾陽人。

與呂梁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