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綿陽歷史文化

綿陽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24 09:19:13

1. 綿陽歷史

綿陽歷史:

西漢高祖二年,綿陽置涪縣始。漢高祖六年建置廣漢郡。漢武帝元封五年,廣漢郡由乘鄉遷到梓潼縣,子嬰初始元年王莽篡漢建立新朝,改涪縣為統睦縣,寓統一和睦之意,故得名,屬就都郡。東漢光武帝建武十三年滅成家,復置涪縣,屬廣漢郡。

東漢安帝元初二年,益州刺史部和廣漢郡均遷至涪縣,三年後州、郡皆遷出市境。東漢末年,劉備據蜀,於建安二十二年分廣漢郡北部地區設梓潼郡,建興三年分廣漢郡東部地區設東廣漢郡。自此後,市境相沿各代均有州、郡、府等縣以上政區建置。

兩晉和南北朝三百餘年間,戰爭頻繁,政區建置變化較大。西魏改涪縣為巴中縣,置潼州,治巴中縣。隋代後,政區建置逐漸穩定。隋開皇元年,改巴中縣為巴西縣。開皇五年,改潼州為綿州。元廢巴西縣入綿州。清雍正五年綿州升為直隸州。

轄德陽、安、綿竹、梓潼、羅江共5縣。中華民國二年三月綿州裁撤,以綿州本州地域建置綿陽縣。中華民國二十四年川政統一,市境內有今綿陽市區成為四川省第十三行政督察區治地,民國三十七年領有綿陽、安縣、綿竹、德陽、梓潼、羅江、廣漢、什邡、金堂、彰明10縣。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設綿陽專區,屬川西行署區。1952年綿陽專區屬四川省領導。1953年,廣漢、金堂、什邡3縣劃歸溫江專區。廣元專區所屬廣元、旺蒼、劍閣、江油、北川、平武、青川、昭化等8縣劃入綿陽專區轄15縣。

1958年,遂寧專區所屬遂寧、三台、蓬溪、鹽亭、潼南、射洪、中江等7縣劃入綿陽專區。撤銷彰明、江油2縣,合並設立江彰縣,綿陽專區轄21縣。1959年江彰縣改名江油縣。撤銷昭化、羅江2縣,昭化縣並入了廣元縣,羅江縣並入綿陽、德陽、安縣3縣。綿陽專區轄19縣。

1970年綿陽專區改稱綿陽地區,地區駐綿陽縣。1976年由綿陽縣析置綿陽市,屬綿陽地區領導。綿陽地區駐綿陽市。轄1市、19縣。1977年將潼南縣劃歸江津地區。綿陽地區轄1市、18縣。1979年撤銷綿陽縣,並入縣級綿陽市。綿陽地區轄1市、17縣。1983年8月,設立德陽市。

將綿陽地區的德陽、中江、綿竹3縣和成都市的廣漢、什邡2縣劃歸德陽市。 1985年,撤銷綿陽地區,綿陽市升為地級市,設立市中區,將原綿陽地區的江油等7縣劃歸綿陽市管轄。撤銷廣元縣,設立地級廣元市和市中區。將原綿陽地區的青川、旺蒼2縣劃歸廣元市管轄。

撤銷遂寧縣,設立地級遂寧市和市中區;將原綿陽地區的蓬溪、射洪2縣劃歸遂寧市管轄。1992年10月30日,撤銷綿陽市中區,以涪江中心主航道為界,分別設立了遊仙區與涪城區。2003年7月,撤銷北川縣,設立北川羌族自治縣。2016年3月20日,安縣撤縣設區並更名為安州區。

(1)綿陽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綿陽市地層跨揚子區和巴顏喀拉秦嶺區兩個一級區。其中包含四個分區,即四川盆地分區、龍門山分區、馬爾康分區、西秦嶺分區。

六個地層小區,即南充小區、廣元小區、龍門山北段小區、龍門山中段小區、金川小區、摩天嶺小區。

據現有資料可知,綿陽市地層中,寒武系中、上統、白堊繫上統及第三系地層普遍缺失,奧陶系僅有少量中統出露,其餘各時代地層均有發育和出露。

沉積總厚度達到33637米以上。地層分布規律是三疊系及其以下的地層出露於西北部山地龍門山褶皺帶中生侏羅、白堊系紅層廣布於市東南部丘陵區旋鈕構造帶

2. 綿陽市有哪些風景名勝

綿陽市是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大九寨國際旅遊環線和三國蜀道文化國際旅遊線上的主要節點,擁有「北川羌城旅遊區」5A級景區,七曲山大廟、九皇山、報恩寺、竇圌山和江油李白紀念館等13個4A級景區。嫘祖文化、大禹文化、三國蜀漢文化、李白文化、文昌文化、羌族文化、白馬藏族文化等特色鮮明,文昌廟會、雎水踩橋等大眾文化活動源遠流長。有以李白故里、翠雲廊、富樂山、越王樓、報恩寺為代表的歷史文化景區,以北川老縣城遺址、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北川新縣城為代表的「三基地一窗口」示範區,以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猿王洞、涪江六峽、小寨子溝為代表的自然生態景區,以仙海湖、羅浮山溫泉為代表的休閑度假景區,以花城果鄉、香草園為代表的鄉村旅遊景區,以躍進路1958、芙蓉漢城、新北川「巴拿恰」為代表的。

越王樓:

到2011年第一期主體工程重建全面竣工,歷經23年。規劃設計稿先後修改了18次,設計抗震強度7.5級。越王樓佔地面積84.2畝,呈唐式昂斗飛檐歇山式。越王樓大小柱頭162根,斗拱4636個。體量之大,位居中國四大名樓之首。越王樓1至5層是閣,10至13層是樓,15層是亭,頂端寶頂似塔。第2層南北兩方向是殿,各層有外廓,集閣、樓、亭、殿、廊、塔於一體,體現造型之奇特。越王樓各層樓室外掛的宮燈總數199盞,夜景大小燈具10.26萬盞,其中瓦塊燈逾10萬盞。主樓正南面的石梯步共139步,分別寬18米和3.9米。

3. 綿陽人文歷史

綿陽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古名「涪城」、「綿州」,自公元前201 年漢高祖設置涪專縣以來屬,已有2200 多年建城史,歷來為郡、州治所,後因城址位於綿山之南而得名「綿陽」。這里是人文初祖黃帝的元妃——絲綢之母嫘祖的故鄉,中華民族建立的第一個國家——夏王朝的締造者、治水英雄大禹的誕生地。古往今來,這塊土地英才輩出,哺育了唐代詩人李白、宋代文豪歐陽修、詩書畫家文同、清代才子李調元、現代作家沙汀、小麥育種專家馮達仕等無數傑出人物。
綿陽,從西晉懷帝時起,歷來為郡、州治地。清雍正五年(1727),升綿州為直隸州,領縣舊時的綿陽市區增多,轄區擴大。

1913年改綿州為綿陽縣,取「綿山南面之城」意。自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設置涪縣以來,已有2100多年歷史,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根蘊。

4. 綿陽歷史文化名人及其相關的旅遊資源

綿陽建城已達2200年之久抄,自上古以來,文化積淀深厚,歷史名人輩出,與\"絲綢之路\"齊名的連接中國中央與後方腹地的"蜀道"貫穿全境,歷史文化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包括李白文化、文昌文化、三國蜀漢文化、大禹文化、嫘祖文化、宗教文化、溫泉沐浴文化、西羌文化、白馬文化、科技旅遊文化、以及相關的飲食文化、古建築文化等。

在上古文化中:人文女祖、蠶桑始祖、黃帝元妃嫘祖誕生在綿陽市的鹽亭縣;羌族祖先大禹、從綿陽的北川走出去,治洪水,建夏朝,於奇山秀水間留下了無數可歌可泣的故事傳說。

5. 綿陽市在地域文化上有什麼特色

第一來:數碎花街的「窩窩源店的小籠包」,歷史悠久,應該是解放前就有了吧,我很小很小的時候,這個店還是國營的,歲月變遷,城市重建,但是這個窩窩店一直保留原處。 它是用松針打底,皮薄大餡肉嫩滑,清香滋潤不油膩,另外免費贈送骨頭湯,強烈推薦大家中午之前去吃,因為那時候骨頭湯最香濃。這里是我一生中吃過的最好吃的包子。
第二:「開元米粉」,老店最初在開元場,綿陽本土人每天早上有的還「打的」過去吃。米粉是綿陽獨特的小吃,一般早上營業,中午12點打烊。速度快,味道豐富多樣,有「牛肉米粉」,「肥腸米粉」,「丸子米粉」,「海帶雞湯」米粉等,特別還要加上干筍子,泡青菜,香菜等,味道濃烈回味悠長。

6. 綿陽地域文化知識有哪些

綿陽是四川省區域中心城市、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素有「富樂之鄉」、「西部矽谷」美譽的綿陽,是我國重要的國防科研和電子工業生產基地,先後獲得過聯合國改善人居環境最佳範例獎(迪拜獎)、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文明衛生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中國最佳宜居城市等諸多榮譽,是國務院批准建設中國唯一的科技城。

綿陽市主城區位於東經104度44分,北緯31度29分。綿陽全境位於東經103°45′~105°43′,北緯30°42′~33°03′。 轄區 綿陽市下轄兩行政區(涪城區、遊仙區)、五開發區(高新區、科創園區、農科區、經開區、仙海區),六縣(三台縣、鹽亭縣、梓潼縣、安縣、北川縣、平武縣)一市(江油市),並代管四川省政府科學城辦事處。其中,高新區、科創園區、經開區屬涪城區,農科區和仙海區屬遊仙區。 鄉鎮 全市現有鄉鎮建制276個,其中鄉133個,鎮143個,農村村委會3370個,村民小組26867個,城市街道辦事處19個,城鎮社區居委會388個,居民小組2121個。

綿陽市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帶。東鄰廣元市的青川縣、劍閣縣和南充市的南部縣、西充縣;南接射洪縣、大英縣;西界羅江縣、中江縣,綿竹市;西北與阿壩羌族自治州和甘肅省的文縣接壤。被喻為蜀道咽喉,自古為出川必經之路。 總面積:20249.45平方公里,佔四川省土地面積4.2%。全市按地貌主要類型:山區佔61%,丘陵區佔20.4%,平壩區佔18.6%。 市區建城區面積:110平方公里。 海拔 綿陽市區平均海拔700米。

全市2009年末總人口為544.7萬人,其中:男性人口281.5萬人,女性人口263.2萬人;農業人口404萬人,非農業人口140.7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56‰。計劃生育率為92.8%。截止2010年6月,綿陽市區常住人口108萬,流動人口50萬,市區人口160萬。

綿陽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除漢族外,還有羌族、回族、藏族等40個少數民族約20萬人,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境內西部地區。全市各區縣中,平武縣、北川縣享有民族縣待遇,全市現有1個少數民族自治縣(北川羌族自治縣)、7個民族鄉,北川縣是我國唯一一個羌族自治縣,羌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之一,史書有"炎始於羌"之說。中華民族的祖先炎帝,就是羌族人。''羌''、西戌牧羊人也,是興起中國西部最原始的部落之一。相傳大禹就是他們的祖先。

綿陽自古有「蜀道明珠」、「富樂之鄉」之稱。

7. 綿陽市有哪些文化名人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李白,人文始祖皇帝的元妃---絲綢之母嫘祖,中華民族建立第一個國家---夏王朝的締造者、治水英雄大禹也 綿陽-越王樓誕生於此。
古往今來,這方秀美的山川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聖賢偉人:針灸鼻祖涪翁、文昌帝君張亞子、宋代文壇領袖歐陽修,詩畫巨匠文同、蜀中才子李調元、文學大師沙汀和「兩彈元勛」鄧稼先等科學家。
歲月悠悠,歷史悠悠。據史學家考證:早在兩萬年前,綿陽屬轄的平通河兩岸,就有了古人類的活動。在三千多年前, 四川盆地所分為的巴國和蜀國兩個奴隸制國家,就以今天的涪江河為界,地處巴、蜀兩國分界線上的綿陽不僅成為兩國的交通要沖,而且成為兩國文化的交匯處。蜀漢時朗,綿陽地位更是彰顯,有著 "蜀漢興亡在涪城"之說。唐宋時期,地處川西北要沖,而且長期又相對安定的綿陽,吸引了許多著名的文人墨客來綿旅遊、寓居,被譽為「初唐四傑」中的王勃、盧照鄰、楊炯先後都來過綿州,並寫下不朽的詩文。偉大的詩人杜甫在綿寓居朝間,創作了《越王樓歌》等數十首瑰麗的詩篇。晚唐詩人李商隱、中國波斯籍詩人李峋等文人墨客也曾在綿長時間停留過,這些給綿陽帶來了豐厚的外來文明和促進了綿陽文化的繁榮, 其中不乏成為中國文化的瑰寶。

8. 綿陽科技館的歷史文化

綿陽科技館的前身是原老綿陽博物館。為打造中國紅色(科工)旅遊基地,2005年下半年,綿陽市委、市政府決定,將綿陽博物館館舍改建為「兩彈一星科技博物館」,後來定名為「綿陽科技館」,中國科協主席周光召先生為綿陽科技館題寫了館名。
2005年9月,綿陽科技館的陳列布展工作開始啟動,
2006年4月9日,建成了「中國唯一、亞洲第一的太空娛樂風洞」和「中國第三、西部第一的Digistar3數字球幕影院」。太空娛樂風洞是綿陽市和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利用自身的科研與發展將成熟的高科技運用於娛樂項目的成功安全,填補了國內空白 。
2006年7月,以「兩彈一星」為主題的陳列布展工作正式展開。
2008年「5.12」特大地震後,綿陽科技館進行震損檢測和加固維修工作之處,一直處停滯、待建狀態。
2009年6月28日,綿陽市委書記吳靖平主持召開市委五屆第102次常委會議,對綿陽科技館災後恢復重建工程和相關事項提出明確要求。按照市委的決定,綿陽科技館災後恢復重建工程在2011年1月18日前全面完工。
2011年1月26日,綿陽科技館舉行開館慶典儀式,正式開館。
2014年5月,綿陽科技館被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9. 綿陽的地方文化特徵是什麼

科技城,其實沒什麼文化特徵的,綿陽本身是一個有歷史的城市,但是在城市化進程中,已經沒有什麼值得誇耀的地方文化特徵了。

10. 綿陽的風俗有哪些

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向藏東高原過度的高山峽谷地帶的北川羌族自治縣,是我國羌族最主要的聚居地,是全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隸屬於四川省綿陽市,距離省會城市成都160公里,距離中國科技城綿陽城區50公里,轄22個鄉鎮,總人口22萬人。北川於北周天和元年建縣,至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在封建社會,長期由當地土司管理。綿陽的風俗也有很多列入非物資文化遺產了,下面簡單介紹幾個:

1、「白馬-跳曹蓋」是四川綿陽市平武縣境內聚居的白馬-的一種古老的驅邪祭祀祈福活動。白馬-歷來信奉原始的自然宗教,不信喇嘛教,不吃酥油,每年的正月各寨子都要「跳曹蓋」祭祀山神,祈禱來年風調雨順、無病無災。跳曹蓋整個活動包括:宰羊念經、引出曹蓋、鎮邪、劈魔、祭祀山神等幾項內容。「曹蓋」與「白該」的舞蹈是整個「跳曹蓋」活動中的重要內容。跳曹蓋的活動一般歷時兩天。

2、抬閣(青林口高抬戲)。「青林口高抬戲」指流傳、活躍於川西北地區江油青林口古鎮的一種民間喬妝戲表演樣式。每年農歷二月初一,江油市的青林口都要舉辦傳統廟會。當地這一習俗已沿襲多年,每年這個時候都要扎高抬、唱大戲。具有較強的觀賞性、趣味性和參與性。因年代久遠,已成習俗,每逢會期,必有表演,十里八鄉,觀者如潮。

3、雎水春社踩橋會。「過橋拜」:又稱「拉保爺」、拜乾爹,孩子多病,或認為三、六、九歲有「關口」,就要找保爺保他過關。孩子父母事先備好酒菜,用一提篼裝好,再准備好「桃弓柳箭」,一大早把孩子抱到橋頭等候,看到端莊的男人,立即把孩子抱上去請他取名字,讓孩子給他叩頭,拜為乾爹。娃娃拜獅:縫社這天,必耍獅燈。

4、羌族推桿。羌族推桿,羌語稱「吾勒澤澤」,是羌族地區最為普遍的一項體育活動。現在,在北川羌族自治縣的青片鄉泛傳承和大力推廣。相傳在1000多年前,羌族受到外敵的侵犯,他們為抵禦外敵,組織了一支敢死隊,所有隊員手持長矛,稱為長矛軍。那些手持長矛的武士們奮力迎敵,獲得了勝利,保衛了羌族村寨的安全。在慶功祝捷大會上,武士們都不願表白自己的戰功。

5、馬鳴陽戲。馬鳴陽戲產生於明末清初,是流傳於綿陽市梓潼地區的一種民間戲劇。它的產生與發展與梓潼的地理環境和歷史文化有著緊密聯系,是梓潼文昌文化的分枝和延續。舊時,朝拜文昌帝君要舉行規模盛大的儀式,這種儀式就是綿延數百年的迎神會。梓潼迎神會儺祭、儺舞的發展逐漸形成了獨具一格的馬鳴陽戲。它是在人們對神的崇拜的過程中,通過設壇祭祀,藉以酬神還願、祈福消災、安神謝土、驅邪納吉,使宗教、文化、藝術融為一體。

閱讀全文

與綿陽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