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吉安有哪些歷史文化名人
吉安歷史上比較有名的人物有解縉、文天祥、歐陽修、胡廣、楊萬里
㈡ 江西吉安歷史上有哪些名人
唐代傑出女歌唱家 許和子 南宋著名宰相、政治家、文學家 周必大 南宋傑出詩人、誠齋體創始內人 楊萬里 白鷺洲容書院創始人 江萬里 北宋庚午科榜眼、賢相 劉沆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 歐陽修 江西脖子最硬的人 胡銓 南宋寶佑丙辰科狀元、民族英雄、文學家 文天祥 明代名臣、台閣體詩派創始人 楊士奇 江南才子、著名學者 解縉 明嘉靖己丑科狀元、地圖學家 羅洪先 明代史學家 郭子章 明代東林黨首領、忠臣 鄒元標 晚清文學家 龍文彬 吉安黨組織創建者之 曾延生 國民黨上將、蔣介石「八大金剛」之 劉峙 江西省蘇維埃Government主席、無產階級革命家 曾山 中共早期黨員、永新縣黨組織主要創始人、中共湖北省委書記 歐陽洛 「江西革命三傑」之一、萬安暴動主要領導者 曾天宇 傑出愛國民主人士、中國現代史上著名的「七君子」之 王造時 著名愛國民主人士、社會活動家 羅隆基
㈢ 江西歷史文化
江西省,簡稱贛。因為江西最大河流為贛江而得簡稱。
江西作為明確的行政區域建制,則始於漢高帝初年(。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派穎侯灌嬰率兵進駐南昌,並修築南昌城,俗稱灌嬰城,取"昌大南疆"和"南方昌盛"之意,定名"南昌",並為豫章治郡,隋初為洪州治。
唐、宋為江南西道及洪州治所,為東南有名的都會,故又稱"洪都"。 江西古代就形成了讀書成風的優秀傳統。相傳最早在江西傳播中原文化的是孔子的弟子澹臺滅明。中國從隋唐以後,通過科舉制度選拔人才,至清代,歷代全國進士計98689人,江西進士10506人,佔10.7%;
全國狀元724人,江西狀元41人,佔5.6%。江西另有武狀元6人。 江西也是佛道兩教的源流之地,形成了寵大的宗教派別。道教是中國本土產生的宗教。江西龍虎山,是道教正一派的發源地,創始人為漢代張道陵和他的曾孫張盛。
張道陵被張盛尊為掌教、正一天師,因而又稱天師道或正一道,為中國道教的鼻祖。金、元以後,正一派與全真派南北對峙,成為獨樹一幟的道門分支。廬山東林寺,是中國佛教十派之一凈土宗的發源地,創始人是晉代慧遠和尚。
因此,江西龍虎山天師府、廬山東林寺等,一直是全國重點寺院,近年來,多有外地和日本、韓國佛教徒前來朝拜。 另外,江西的農業自古就以種植水稻為主。隋唐以後,國家經濟重心南移,江西土地得到進一步開發,經濟繁榮興旺,成為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
茶葉種植和加工也大大發展,數量和質量都居全國之首。同時,陶器、造船和銀、銅冶煉在全國亦居領先地位。明清時期,江西成為全國造紙業和以布為主的紡織業中心。農業和手工業的發達,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工商業市鎮。
(3)吉安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江西建制沿革
江西開發的歷史可以上溯到距今一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
江西境內有邗越(干越)、百濮,《荀子·勸學篇》註:「邗越古國名」。已進入青銅器時代,與中原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一致。春秋戰國時期,吳、越、楚三國分爭江西 。
秦設三十六郡,江西屬九江郡,置廬陵縣、新淦縣、南壄縣。而江西作為明確的行政區域建制,則始於漢高帝初年。時設豫章郡(贛江原稱豫章江),郡治南昌縣,下轄18縣。
漢武帝時劃全國為13個監察區,稱13部州,江西屬揚州刺史部。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時,孫策分廬陵、雩都等縣置廬陵郡。建安十五年(210年),孫權厘置彭澤郡(旋廢)、鄱陽郡。嘉禾五年(236年),孫權廬陵南部都尉,隸揚州。
隋時曾作行政區劃調整,州的級別降與郡同,因而隋代的江西地區設有7郡24縣。至唐時增加到8州37縣。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劃全國為10道監察區,江西屬於江南道。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時增為15道,屬江南西道,其監察區下轄8州,治洪州(南昌市)。
江西地區先轄於吳後轄於南唐。在這個時期出現了相當於下等州的新的行政區劃6州、4軍、55縣。交泰元年(958年),南唐中主決定建南都於洪州,並因此升洪州為南昌府。
宋代在州之上改道為路,初設江南路,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分江南路為江南東路和江南西路,江西地區被置9州、4軍、68縣,其大部分隸屬於江南西路,仍治洪州,另有一部分隸屬於江南東路 。
元朝開始確立行中書省制度(簡稱行省)。江西行省轄區大於今江西省區。除包括了今江西絕大部分地區外(原江西東北地區隸屬於江浙行省)和今廣東省的大部分。江西行省下轄13路、2直隸州以及48個縣、16個縣級州。
明朝雖然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省區建制,但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改路為府和改州為縣。江西承宣布政使司轄13府78縣,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區。
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為江西省,行政區域基本承襲明建制。另在吉安府增設蓮花、南昌府增設銅鼓、贛州府增設虔南等3個縣級廳,同時升寧都縣為省轄直隸州。巡撫成為全省最高行政長官,下設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民政、財政與司法監察。
江西省共轄81縣。1934年從安徽劃婺源縣入江西省,1947年劃回安徽省,1949年再次劃歸江西省。
2014年,江西省列入國家農村信息化示範省。2016年6月,贛江新區成為第18個國家級新區。
㈣ 吉安的古代文化又稱為什麼
廬陵,今江西吉安市復的古稱,位於江西制省中部。是古代著名的「江南望郡」和「文章節義之邦」。 吉安文化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孕育了悠久的「廬陵文化」。
中國最早分省交通地圖集:
據專家考證,中國最早的分省交通地圖集為明代學者羅洪先首制,即《廣輿圖》。他在此圖基礎上,把中國分為十三個省,按明代建制和地理管理機構頒布的規范名稱,加以詳細標注。這樣,我國古代就有了一張比較完全的地圖,它的價值不亞於荷蘭地理學家基哈德斯.墨卡托(1512-1594)發明的把地球繪成球形的方法。
㈤ 吉安市有什麼著名的歷史景區
吉安市景點非常有名,有井岡山、渼陂古村、廬陵文化生態園、天祥景區、吉州窯遺址等。
㈥ 吉安有什麼風土人情啊
渼陂古村位於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東南部富水河畔,離吉安城30公里,屬青原區內文陂鄉,全村面積容約一平方公里。村中保存著較為完整的古代和近現代文化印跡,這些珍貴的歷史遺存,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內涵,令人嘆為觀止,渼陂也因此聞名遐邇。
㈦ 吉安的人文文化是什麼
一、吉安概況 吉安市位於江西省西南部,全市轄10縣2區1市、213個鄉鎮,面積2.53萬平方公里,人口470萬。自秦朝置郡以來,吉安以其悠久的人文歷史、良好的生態環境、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區域位置,被世人譽為「風水寶地、革命聖地、旅遊勝地、投資福地、發展高地」。 吉安是人傑地靈的風水寶地。吉安古稱廬陵、吉州,元初取「吉泰民安」之意改稱吉安。這里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有千年古城——吉安市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千年古窯——吉州窯、千年古銅——新干商代青銅器、千年古書院——白鷺洲書院、千年古剎——青原山凈居寺、千年古村——渼陂和釣源、千年古墓——吉水東吳大墓等一批歷史文化遺址。這里人才輩出、名士薈萃,從唐宋至明清,吉安科舉進士近3000名,狀元20位,榜眼、探花32位,曾出現過「隔河兩宰相,五里三狀元」的歷史盛事;「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民族英雄文天祥、《永樂大典》主纂解縉、宋代大文豪楊萬里等一批歷史文化名人先後誕生在這里;元末明初,當代偉人毛澤東、鄧小平的祖籍也在吉安。 吉安是星火燎原的革命聖地。吉安是舉世聞名的中國革命搖籃井岡山所在地。1927年,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鍛造了「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於勝利」的井岡山精神。在血與火的斗爭歲月里,吉安人民前仆後繼、不屈不撓,為中國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僅記錄在冊的革命烈士就有5萬餘人,從吉安走出去的共和國將軍達147名。 吉安是「三色輝映」的旅遊勝地。吉安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紅、綠、古」交相輝映。井岡山被譽為「天下第一山」,屬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以井岡山、三灣、東固為代表的革命遺址遍布全市,擁有保存完好的革命舊址、遺址425處近千個點,其中國家級紅色文保單位2處28個點,省級17處;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6%,山青水秀,生態優美,現有武功山、青原山、玉笥山、白水仙等4個省級自然風景名勝區;廬陵文化久負盛名,文天祥紀念館、歐陽修紀念館、西陽宮等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名勝古跡,吸引許多國內外歷史文化人士前來觀光考察。 吉安是環境優良的投資福地。吉安有良好的區位優勢。這里位處香港、廣東經江西到中原的核心地帶,既是沿海腹地,又是內地前沿,北與長江三角洲對接,南與華南經濟圈呼應,是中原通往東南沿海的「黃金走廊」。贛江水道及京九鐵路、贛粵高速、井岡山機場,構成了水、陸、空「三路並進」的立體交通網路,區位優勢日益凸現。吉安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地下礦藏50多種,探明礦石儲量12億噸;山林總面積2593萬畝,是國內杉木、濕地松、毛竹、油茶等經濟林的重要生產基地;水資源達215億立方米,可開發水能資源157萬千瓦,全省最大的水力發電廠——萬安水電廠就在吉安;全省最大的火力發電廠——井岡山華能電廠也在這里。吉安有充裕的熟練勞力。全市現有普通中學308所,每年為全國各大中專院校輸送優秀人才2.3萬餘人,有普通高等院校1所、中專和職校54所,每年可向社會提供10餘萬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的勞動力。吉安有完備的涉外服務體系。已形成了由海關、檢驗檢疫、市長直通電話、投資洽談中心、外商投訴中心、辦證服務中心、招投標中心構成的「七位一體」投資服務體系。一個「創業環境最優、商務成本最低、投資回報最快、服務效率最高」的新吉安,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海內外投資者紛至沓來。 吉安是加速崛起的發展高地。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年來,吉安人民弘揚偉大的井岡山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發展為主題,以大開放為主戰略,積極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產業化進程,全市經濟社會呈現出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工業經濟增勢強勁,舉全市之力建成市高新區和11個縣區工業園,成功引進新加坡食品醫葯科技園、香港森泰集團、華禹通訊、航盛電子等一批重點企業,初步形成了電子、食品、醫葯、電力、建材、冶金等六大支柱產業,實現了由農業主導向工業主導的歷史轉型。農業結構不斷優化,培育形成了無公害蔬菜、草食畜禽、特種水產、花卉苗木和特色果業等主導產業,是全國商品糧、商品豬和全省肉牛生產基地。以旅遊為龍頭的第三產業蓬勃發展,井岡山成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武功山列入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渼陂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初步形成了紅、綠、古交相輝映的大井岡旅遊圈。2006年,全市生產總值351.8億元,增長13.3%;財政總收入32.2億元,地方收入20.5億元,分別增長16.8%、15%;全市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9.3億元,增長12.5%;實際利用外資2.1億美元,增長1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72元,分別增長10.4%、9.4%。吉安這座有著悠久歷史、璀燦文明的古城正煥發出勃勃生機。當前,470萬吉安人民正立足新起點、謀求新跨越,著力擴大經濟總量,提升綜合實力,加快富民強市,構建和諧社會,努力推進由農業大市向經濟強市、工業化初期向工業化中期、總體小康向全面小康的新跨越,一個文明、富裕、和諧的新吉安必將在江西中部加速崛起
麻煩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