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馬克思主義 人的發展歷史過程的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人的依賴關系占統治地位的階段;
第二個階段是以物的依賴關系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的階段;
第三個階段是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的階段——即共產主義階段。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包含兩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即政權理論部分),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包含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結構設計;第二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運行原理設計。
(1)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西方馬克思主義認為,馬克思主義逐漸不適應歷史運動,並對非馬克思主義獲得的成就加以排斥,因而經常處在不理解工人階級和其他階級的變化發展的經驗的危險之中。
為了防止和克服這種危險,西方馬克思主義斷然反對教條主義,主張由每一代來重新發現、重新創造馬克思主義。在「重新發現」和「重新創造」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不同趨向和流派,都強調馬克思主義的某個方面,而指責、否定其另一個方面;都把馬克思和恩格斯、列寧對立起來,並按照自己的需要批評恩格斯和列寧闡述的某些原理。
❷ 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馬克思主義產生:
1.馬克思主義產生的階級基礎是無產階級的產生與發展。
2.思想基礎是德國古典哲學,主要是黑格爾的辯證法以及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
3.從19世紀30年代起,先後爆發了法國里昂工人起義、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和英國工人的憲章運動。這三次工人運動標志著無產階級已成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
馬克思主義的發展:
1.馬克思主義是在實踐中產生的,並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這種發展,除了馬克思恩格斯根據實踐的發展對自己創立的理論不斷充實和完善外,其後首先是由列寧等馬克思主義者在領導俄國革命中實現的。
2.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確立為自己的指導思想,並在長期奮斗中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先後產生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是人類思想史上的偉大革命,它第一次確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不僅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指明正確的道路,而且為各門科學的發展提供銳利的武器。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包含兩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即政權理論部分),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包含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結構設計;第二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運行原理設計。
❸ 馬克思主義在東西方發展歷程
馬克思主義是19世紀西方文明的產物。然而,它卻在20世紀的東方引發了一場偉大的變革。隨著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和1949年中國革命的成功,馬克思主義率先在東方取得了勝利,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作為一種制度和世界體系的東方社會主義,引領了整個20世紀世界社會主義的發展潮流。
然而,對於20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發展,百年來東西方的馬克思主義之間存在巨大的爭論和分歧,缺乏相互的溝通和理解。本文試圖通過梳理它們之間分歧的線索,分析它們爭論的理論焦點和主要根源,並基於此探討21世紀東西方馬克思主義在反對全球資本主義的斗爭中對話與互動的可能性,以尋求世界社會主義在新世紀走出低谷、蓬勃發展的前景。
一、20世紀東西方馬克思主義的重大分歧和發展格局
自20世紀始,馬克思主義在東西方沿著不同的方向發展。
在西方,由於伯恩施坦主義對馬克思主義的修正,社會民主主義在世紀初開始脫離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革命軌道,通過改良主義制度化於資本主義。而西方國家的共產黨除了兩次大戰時期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有較為廣泛的影響之外,在戰後資本主義和平發展時期其影響已日漸式微。尤其是90年代以後,共產黨在西方主要大國已成為非主流政黨。但是,1918年歐洲革命失敗後盧卡奇、葛蘭西等人對西方革命道路的思考,導致了「西方馬克思主義」(本文中加引號的西方馬克思主義是指一個狹義的學派,而不是指西方經典的馬克思主義,下文同。--作者注。)的崛起。作為一種文化思潮的「西方馬克思主義」在二戰後盛行一時、並在1968年「五月風暴」中達到巔峰之後,現已風光不再。20世紀70年代以後,與「新社會運動」相關的、在「後現代主義」旗下的各種「新馬克思主義」,目前在西方思想界有一席之地。但是,馬克思主義在20世紀西方的這些變種與經典馬克思主義相去甚遠。概言之,在20世紀的西方,馬克思主義沒有在任何一個國家中取得過社會主義制度的勝利,也基本沒有出現導致根本動搖資本主義制度的大規模群眾性階級斗爭。誕生於西方的馬克思主義傳統在20世紀已不再具有世界馬克思主義發展主流和中心的地位。
在東方,列寧獨樹一幟的馬克思主義在世紀初的俄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的國家制度。二戰後東歐社會主義陣營的出現和中國革命的勝利,曾使50年代以後的世界「東風壓倒西風」。五六十年代古巴革命的勝利和越戰中社會主義越南的勝利挾民族解放運動的雄威,使馬克思主義風行天下。盡管80年代末蘇東陣營的崩潰使東方馬克思主義遭受重創,但是經歷20年改革的中國重現活力與生機。20世紀馬克思主義在東方的主流發展已然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但是,在20世紀的百年中,東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很少諧振在同一個頻律上。相反,二者之間產生過多次重大的理論和政治分歧。
第一次較大的分歧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月革命期間。此前,第二國際在一戰中的分裂,還沒有使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分裂為東西方兩條線索。而這一時期羅莎·盧森堡的理論觀點明顯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馬克思主義者對東方馬克思主義的第一次批評。盧森堡的批評主要集中在民主問題上。她從經典馬克思主義出發,批評列寧所主張的黨的集中制,認為工人階級不需要一個「無所不在和無所不知的中央委員會的託管」;她反對十月革命後布爾什維克解散立憲議會、禁絕反對派的政策,認為沒有民主將造成公共生活的沉寂,集中制會造成「一小撮政治家的專政」,會導致官僚化傾向,「這種情況一定會引起公共生活的野蠻化」。
盧森堡是列寧的戰友,是第二國際時期社會主義工人運動中的馬克思主義左派。她不僅堅決批判伯恩施坦修正主義,也堅決反對以考茨基為代表的中派。她高度支持十月革命,也與列寧同樣對資產階級民主持否定態度。盧森堡在馬克思主義發展中的特殊地位,使其批評顯得分外有價值。事實上,列寧也清楚地知道,社會主義必須以民主為基礎。在經歷了保衛新生革命政權的最初斗爭之後,列寧在其晚年竭力與他深惡痛絕的官僚化和特權現象進行斗爭,試圖擴大社會主義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民主,但是終未戰勝已經體制化的官僚主義傾向。盡管列寧在政治上、策略上並不支持盧森堡的觀點,但是,他們二人的基本思路和對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的理解是一致的,那就是:「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事實上,他們的憂慮已為20世紀社會主義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和教訓所證實。
第二次較大的分歧體現為20年代西歐革命失敗後產生的「西方馬克思主義」第一代人--盧卡
❹ 論述馬克思主義產生和發展的主要歷史進程
馬克思主義產生與發展
1.資本主義制度促進了生產力的巨大發展,同時又產生了自身無法克服的矛盾,這促使人們全面思考經濟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和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等問題,引起了人們對資本主義制度合理性的懷疑,同時又引發並加劇了資本主義制度下兩個最基本階級——工人階級與資本家階級之間的階級矛盾。因此,資本主義固有矛盾的發展,預示著未來社會革命的性質和歷史發展的方向,這為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提供了經濟社會的條件和基礎。
2.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日趨激化,對科學理論的指導提出了強烈的需求,這就成為馬克思主義產生的階級基礎和實踐基礎。
3.馬克思主義是在吸收了幾千年來人類思想和文化發展中的一切優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繼承、吸收人類19世紀所創造的優秀成果——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法國英國的空想社會主義合理成分的基礎上,在總結資本主義制度發展和工人階級斗爭實踐基礎上創立和發展起來的。19世紀40-60年代,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了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實現了人類思想史上的偉大變革,創立了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是在實踐中產生的,並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這種發展,除了馬克思恩格斯根據實踐的發展對自己創立的理論不斷發展和完善外,其後首先是由列寧等馬克思主義者在領導俄國革命中實現的。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誕生後,不僅將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而且還根據中國的具體實際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先後產生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4)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Marxism)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簡稱,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覆蓋了馬克思本人關於未來社會形態——科學社會主義的全部觀點和全部學說。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包含兩個組成部分,即為現代唯物主義和現代科學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包含兩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即政權理論部分),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包含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結構設計;第二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運行原理設計。
馬克思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