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的代表性意義是什麼
「東方紅一號」衛星的升空,使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後,第5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發射衛星的國家,在全世界引起了轟動,大大提高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威望。
「東方紅一號」衛星的成功發射是中國航天史上的一座豐碑,同時也積累了非常寶貴的經驗: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
航天事業的發展可以帶動了中國科技水平的整體躍升;切合實際制定科學合理的方案能使我們的努力能夠成功;不等條件,創造條件,立足自己,自主創新,一定能開辟高科技的新天地。
(1)東方紅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東方紅一號任務概覽:
「東方紅一號」衛星直徑約為1米,重量達173公斤,比蘇聯(83.6公斤)、美國(8.2公斤)、法國(38公斤)、日本(9.4公斤)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重量總和還要重,衛星的跟蹤手段、信號傳遞形式、衛星調控系統也都超過了他們第一顆衛星的水平。
於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由長征一號運載火箭送入近地點441千米、遠地點2368千米、傾角68.44度的橢圓軌道。
「東方紅一號」衛星由結構、溫控、能源、《東方紅》音樂裝置和短波遙測、跟蹤、天線等分系統及姿態測量部件等組成,主要任務是進行衛星技術試驗、探測電離層和大氣層密度。由於電池壽命有限,衛星運行28天後(設計壽命為20天),電池耗盡。
在此期間,衛星把遙測參數和各種太空探測資料傳回地面。1970年5月14日,「東方紅一號」衛星停止發射信號,《東方紅》樂曲停止播放,衛星結束了其工作壽命。
⑵ 「東方紅一號」的,用途和意義
1970年復4月24日21時35分,我國第一顆人造衛制星「東方紅」1號發射升空,21時48分進入預定軌道,21時50分傳回了《東方紅》樂曲,衛星運行軌道的近地點高度439km、遠地點高度2384km、軌道平面與地球赤道平面的夾角68.5°、繞地球一圈114min、衛星質量173kg、用20.009MHz的頻率向全世界播送《東方紅》樂曲,東方紅一號的成功發射標志著我國進入了太空時代。
此後我國先後發射了多顆軍用衛星,科研衛星,氣象衛星,通訊衛星,返回式衛星等,並運用衛星系統建立了我國軍用衛星定位系統,衛星已進入了我們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並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⑶ 「東方紅一號」的成功發射有何意義
「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拉開了中國空間事業的序幕,「東方紅」系列衛星也見證了中國衛星事業的發展歷程。
近5年來,中國軍民通信衛星100%自主研製,連續發射成功率居世界前列。東方紅五號技術試驗衛星將於今年底發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還啟動了「鴻雁星座」計劃,屆時將建成自主可控、面向全球的移動寬頻互聯網系統。「中國堅持以我為主的研製路徑,允許試錯、寬容失敗的創新環境,讓中國航天事業一步步做大做強。」周志成說。
⑷ 東方紅2號的意義
「東方紅二號」的發射成功,開始了用我國自己的通信衛星進行衛星通信的歷史。
⑸ 我國「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的意義是什麼
「東方紅復一號」的發射成功,顯示了制我國科技工作者不畏艱難和壓力,勇於自力更生,發奮進取的拼搏精神;為我國航天技術的發展,並與世界航天技術前沿保持同步,打下了極為堅實的根基:也帶動了我國航天工業的興起。「東方紅一號」衛星升空後,星上各種儀器實際工作的時間遠遠超過了設計要求。「東方紅」樂音裝置和短波發射機連續工作了28天,取得了大量工程遙測參數,為後來衛星設計和研製工作提供了寶貴的依據和經驗。
⑹ 關於歌曲(東方紅)的由來
李有源(1903-1955)農民歌手。陝西葭州(今陝西佳縣)人,出身貧農家庭無力讀書。13歲時在外婆所住村莊的冬書房學過《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經》。此後,利用去縣城挑糞的機會,到縣立高等小學聽課,並主動給學校燒水、掃院、篩爐灰,取得旁聽。演唱的民歌、唱秧歌,深得教師喜愛。壯年時因家中生活艱難,以放羊維持生計。直到家鄉「鬧紅」,他和窮苦兄弟才真正翻身做了主人。因此,他打心眼裡感激中國共產黨,感激黨的領袖毛澤東。 1942年冬,採用陝北民歌「騎白馬」曲調,唱出「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生存,他是人民的大救星」。這首革命歌曲《東方紅》表達了全國人民對偉大領袖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無比熱愛的感情,唱出了他和窮苦兄弟們的心聲。當時,他的侄子李增正移民延安,這支歌從佳縣、米脂、綏德一直唱到延安。後來經過專業文藝工作者的加工,就成了唱遍全中國的《東方紅》。1952年,李參加了陝西省文藝創作代表會議,獲得了獎旗、獎章和獎金,被譽為「人民歌手」。1955年5月10日逝世。 東方紅》這首歌的曲調原是晉西北民歌《芝麻油》:「芝麻油,白菜心,要吃豆角抽筋筋,三天不見想死個人,呼兒咳吆,哎呀我的三哥哥」。當時紅軍劇社有個老演員方憲章,曾在沿黃河兩岸賣藝唱過。後在1938年,我國著名音樂家安波等人按這個小調,填上了新詞。名曰《騎白馬》:「騎白馬,挎洋槍,三哥哥吃了八路軍的糧,有心回家看姑娘,呼兒咳吆,打日本我顧不上...」。後來這首革命的民歌一直在陝甘寧邊區流唱。 1944年,延安魯藝秧歌隊在綏德分區演出後,又擬寫一部反映移民題材的大型秧歌劇《下南路》。這時,劉熾所在的全體工作人員王大化、張平、賀敬之、王崗等人到陝西榆林的佳縣、吳堡一帶慰問獨立一旅的將士。途徑烏龍鋪(今佳縣烏鎮),住在騾馬店裡,得知有兩個移民模範李有源、李增正叔侄二人也住在這里,便把他們請過來。坐在大炕上閑聊中,突然李有源說:「我們為宣傳移民編了個歌」。一聽有了新詞,劉熾很快拿出紙筆,准備記歌、記譜。李家叔侄變扯開了嗓門就唱:「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生存,呼兒咳吆,他是人民大救星...」劉熾一聽,這不是《芝麻油》的曲調嗎?「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領導陝甘寧,迎接移民開山林,咱們邊區滿地紅;三山低、五嶽高,毛主席治國有功勞,邊區辦得呱呱叫,老百姓頌唐堯;邊區紅、邊區紅,邊區地方沒窮人,有了窮人就移民,挖斷窮根翻了身...」 有一次,劉熾到葭縣(今佳縣)中學給學生合唱隊輔導並唱「東方紅,太陽升...」時,他們的音樂教師說,這首歌他們早就唱過了,共四段,縣委宣傳部長嫌重復,就去掉一段,成了三段。 1945年,延安組織了「挺進東北幹部團」,魯藝組織了一個文藝幹部隊為八中隊。劉熾和公木(《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的作者)一塊從延安出發,一路步行,橫跨五省,在行軍途中,大家反復唱《移民歌》,隨編隨唱,一直唱到了東北。同年11月,劉熾到沈陽組織演出,又請公木執筆,有劉熾、公木、王大化、高陽、田方、嚴文井等人你一句、我一句,新續三段新詞。第一段把「謀生存」改為「謀幸福」。在1945年9月的行軍途中,公木寫過一首短詩《出發》37行。開頭兩句便是「共產黨,象太陽,照到哪裡哪裡亮」,結尾兩句是「哪裡有了共產黨,哪裡人民得解放」。當時並未意識到它能成為《東方紅》中的一段。最後大家添詞新寫了「毛主席,愛人民,他是我們的帶路人,為了建設新中國,領導我們向前進」。為了體現陝北地方民歌特色,有土味兒,把第三段寫成:「共產黨,象太陽,照到哪達兒哪達兒亮,哪達兒有了共產黨,哪達兒人民得解放。」改寫後,首場演出在沈陽。由劉熾指揮大合唱,博得全場熱烈掌聲。在1965年10月攝制的大型舞蹈史詩《東方紅》時又將這首民歌搬上舞台,成為開幕曲,場面宏大,氣勢磅礴,成了一代偉人的頌歌。
⑺ 東方紅這首歌反映的中國革命歷史背景
一種說法《東方紅》曲調源自土生土長的陝北民歌《你叫妹妹不放心》,歌詞是「藍格茵茵的天,飄來一疙瘩雲,刮風下雨響雷聲,三哥哥今要出遠門,呼兒嗨喲,你叫妹妹不放心」。抗日戰爭時期,陝北人在民族危難之際,奮起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將此曲改編成抗日歌曲:「騎白馬,挎洋槍,三哥哥吃了八路軍的糧,有心回家看姑娘,呼兒嗨喲,打日本咱顧不上」,這就是常說的《白馬調》。
另一種說法認為原曲並非陝北民歌,而是一首名叫《芝麻油》的晉西北民歌,原詞為:「芝麻油,白菜心,要吃豆角抽筋筋。三天不見想死個人,哼兒咳喲,哎呀,我的三哥哥」,是一首典型的情歌小調。抗戰時期,這首晉西北民歌先由安波等人重新填詞,演變成了一首反映抗日內容的民歌《騎白馬》:「騎白馬,挎洋槍,三哥哥吃了八路軍的糧,有心回家看姑娘,呼兒黑喲,打日本就顧不上」。隨後,一個小學語文教師李綿綺,再次填詞將其改成《移民歌》,由移民模範李有源唱了出來,李有源是這首歌的重要傳唱人。
1942年陝北葭縣(原 佳縣)遭旱災,政府組織70多位貧困農民向南移民開發荒山,李增正是副隊長,路上有的移民想家,平時擅編秧歌的李增正說:「咱們在路 上紅火些,大家就不想家了。毛主席領導窮人翻身,咱就編個《毛主席領導窮人翻身》(即《移民歌》)的歌來唱吧」。
1943年冬, 李有源(1903-1955)依照原陝北民歌《 騎白馬》的曲調編寫成一首長達十餘段歌詞的民歌《移民歌》。
《移民歌》既有敘事的成分,又有抒情的成分,表達在毛主席、共產黨領導下的廣大貧苦農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欣悅心情。歌曲編成後由李有源的侄子、農民歌手李增正多次在民間和群眾集會上演唱,很受人們歡迎。
1944年,時任《解放日報》的記者 陳伯林將歌曲的9段歌詞和所用《騎白馬·掛洋槍》的曲譜(即《白馬調》)於當年3月11日,全部發表在《解放日報》上,後來收進公木(署名張松如)與何其芳共同編注的《陝北民歌選》一書。隨後,延安文藝工作者將《移民歌》整理、刪修成為三段歌詞,並改名為《東方紅》。
1952年,陝西省委與綏德專區召開文藝創作者代表大會,李有源在會上作了「我是怎樣編寫《東方紅》的」發言,隨之成為新聞人物。自此,李有源取代了李增正,成為《東方紅》的當然詞作者。
為適應專業合唱隊表演,先後有多位 作曲家將其改編為合唱曲,現今通行的合唱曲《東方紅》是由著名作曲家李渙之編寫的。
⑻ 《東方紅》對社會與歷史的影響是怎樣的
在中國眾多的風光攝影作品中,沒有一幅作品像袁毅平的《東方紅》那樣,被賦予如此豐富的專社屬會內涵,就某種意義而言,它差不多成為了新中國的代名詞。1999年,為回顧建國50年來中國攝影所取得的成就,《中國攝影》雜志舉辦了一次名為《1949~1999·攝影在我們的記憶中》的調查活動。《東方紅》以其對社會、歷史的影響,成為業內人士推薦意見最集中的10幅照片之一。
⑼ 音樂名作《東方紅》有著怎樣的歷史背景
《東方紅》原為依《白馬調》曲調寫成的《移民歌》,由陝北民間歌手李有源改編創作而來。
李有源(1903~1955),出身於黃河畔陝北葭縣(今佳縣)的一個貧農家庭。在陝北這個民歌豐富的地方,李有源從小就聽慣了民歌歡快的節奏和富有感染力的曲調以及人們那嚮往美好生活的歌聲,並在生產勞動中,又積累了豐富的閱歷和經驗。因此,李有源知道如何運用民歌形式去反映人們的生活、情感以及對生活的美好願望。他為了表達對毛主席和共產黨的熱愛,用陝北著名的民歌《騎白馬》的優美曲調,改寫成了《東方紅》,使《東方紅》這首不朽的傳世之作一經從中國革命的搖籃——陝北傳出,便在中國家喻戶曉,並響徹了全世界。
《東方紅》基本沿用了《騎白馬》這一唱詞格式與曲調骨架,即:四句一段,落音分別為re、re、re、so。第一句六言(分為兩個三言的短句),餘三句皆為七言,第三句尾有襯腔「呼兒嗨喲」與第四句緊接。由於內容的改變,速度、節奏、唱腔都作了相應的變化。
20世紀30年代初,陝北的莊稼人在窯洞熱烈地談論著一個嶄新的話題:「紅軍快到咱們這兒了!」「毛主席來到了陝北,咱們窮人這下有指望了。」親眼看到了紅軍的李有源在自己的破窯洞中,心情更是不能平靜。他想用民歌來歌頌這些奔赴抗日前線的人民軍隊,這些毛主席、共產黨領導的救國救民的八路軍!他天天想、夜夜想,連走路都哼著民歌調子。自己編了幾首歌頌黨、歌頌毛主席的歌,但是總感覺這些歌都沒有能夠深刻地反映出自己和人民對黨對毛主席的無比熱愛之情。
一天走在路上,李有源忽然望見東方冉冉升起的太陽,他突然想到黨和毛主席的英明偉大,不正像這東方升起的太陽嗎?陽光普照大地,溫暖著每個勞動人民的心房,引導人民永遠向前進!想到這兒,他不由得笑起來。晚上,回到自己的窯洞,李有源在油燈下,終於用陝北著名的民歌《騎白馬》的優美曲調,完成了《東方紅》。
1966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定名為「東方紅一號」,1967年初,有關方面確定「東方紅一號」要播放《東方紅》樂曲。1970年4月24日晚9時35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13分鍾後,衛星從太空發回信號,而這信號就是人人皆知的《東方紅》樂曲!樂曲清晰洪亮,通過廣播傳遍了全世界。
⑽ 東方紅的藝術價值政治性歷史性是什麼
(一)歌曲
《東方紅》是李有源作詞,李煥之作曲的一首陝北漢族民歌,表達對領袖毛澤東主席、對中國共產黨由衷的感激之情。
既然民歌是勞動人民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集體創作的一種藝術形式,那麼,勞動人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內,便可以利用這種藝術形式來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一切符合歷史規律的思想感情。《東方紅》正是在抗日戰爭期間人民用以表達對領袖毛澤東主席、對中國共產黨由衷的感激之情而創作的頌歌。多少年來,這一頌歌,隨著全中國的解放,隨著新中國的逐步繁榮、富強、隨著人民對毛主席、共產黨熱愛程度的提高而愈加普及。
這首民歌原為陝北民歌《騎白馬》。1943年冬,陝西葭縣(今佳縣)農民歌手李有源(1903-1955)依照《騎白馬》的曲調編寫成一首長達十餘段歌詞的民歌《移民歌》。《移民歌》既有敘事的成分,又有抒情的成分,表達在毛主席、共產黨領導下的廣大貧苦農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欣悅心情。歌曲編成後由李有源的侄子、農民歌手李增正多次在民間和群眾集會上演唱,很受人們歡迎。隨後,延安文藝工作者將《移民歌》整理、刪修成為三段歌詞,並改名為《東方紅》,1944年在《解放日報》上發表。
解放後,為適應專業合唱隊表演,先後有多位作曲家將其改編為合唱曲,現今通行的合唱曲《東方紅》是由著名作曲家李渙之編寫的。
在文革中,《東方紅》幾乎人人會唱,成為「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庄嚴頌歌」,也成為實際上的代國歌。原代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只在迎接外賓時奏曲,不唱歌詞。在重大會議、集會上,都是奏《東方紅》。
(二)大型音樂舞蹈史詩
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是一部集新中國文學、歷史、音樂、舞蹈等於一體的經典作品。由首都及全國三千名專業,業余文藝工作者聯合演出,演出認真,製作嚴謹,達到當時最高的藝術境界。《東方紅》通過歌舞概括地表現了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同志的領導下,所進行的反帝、反封建、反對官僚主義的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這部史詩選擇了各個革命階段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使它成為中國人民謀求解放的歷史縮影。這部音樂舞蹈史詩是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15周年而創作的。北京、上海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等七十多個單位的音樂舞蹈工作者、詩人、作曲家、舞台美術工作者,以及工人、學生、少先隊業余合唱團三千多人,以滿腔的革命熱情成功地創作了這首革命史詩。
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不僅僅是一部輝煌的中國革命音樂舞蹈史詩,更是一部凝聚了中國最具權威的著名詞曲作家智慧的經典巨作。它薈萃了中國優秀藝術家的珠璣精華。尤其值得今人唏噓稱道的是,這部尊為史詩的文藝巨片,在創作、排練與拍攝的過程當中,並未因"詩"而廢"史",而是以一種嚴謹的歷史唯物主義態度和現實主義美學原則,准確把握了"詩"與"史"的審美表現關系,以"詩"證"史","詩"、"史"互見,從而使影片既准確深刻地傳達出一份厚重而蒼涼的歷史追懷感,又抒發了作為勝利者對於自身輝煌業績的歡欣和滿足。
希望能幫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