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歷史的電視劇會不會讓人們對傳統文化有誤解
會的,小孩子沒有判斷力,很容易把電視劇歪曲後的故事當內歷史對待。這種電視劇也叫容」戲說「歷史,附會歷史題材,虛構一些有趣或引人發笑的情節進行創作或講述。
1、「戲說」之風實在堪憂,因為「戲說」對於一個人、一個民族,乃至文學藝術都有極大的危害。
2、有些「戲說」足可以使一個人弄到很冤枉的地步而又「永世不得翻身」。例如,據正史《三國志》里的某些文字記載,蔣干是個很不壞的人,有知識、有辯才,且「有儀容」,長得很漂亮,在一代知識分子中很有名。此人的品格也很上乘,絕無「蔣干盜書」那樣的丑舉。
3、「戲說」歷史,就會把嚴肅的歷史濁化成一連串的玩笑,好像中華民族的歷史只是由楊貴妃與唐玄宗的戀愛史、武則天的艷史加多妒、乾隆爺的扇子功、西太後的醋意構成的,會覺得滿眼都是兇殺、暴力、女人大腿、血淋淋的案子、令人愕然的秘史。
② 歷史上有哪些被後人嚴重誤解的人物
我們生活在一個延續了幾千年的文化中,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幾千年的歷史傳承中多少文人墨客,帝王英雄以或被傳唱,或被口誅筆伐的方式流傳至今。可那些代代相傳的善惡,中又有幾分是真幾分是假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那些被我們誤解了很久的歷史人物。
第一位不得不說的必然是那位千古帝王--嬴政。無論是歷史書上,還是人們的口頭相傳中,這位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都沒得到過什麼好名聲。但我們更應該知道的是他滅六國而統一天下,不是為了他的野心,而是為了一個統一的天下。在他的“暴政”下,長城建立,得以抵禦外敵;統一文字度量衡,諾大的天下得以交流無礙;嚴格律法,才得以天下有律。
在任何一部有關〝楊家將〞的文藝作品中,潘仁美都會出現,他被作為奸臣的代表,與楊家作對,公報私仇,致使楊業自殺殉國。可是作為潘仁美的原型,宋朝名將潘美應該是一個屢建戰功、有勇有謀的忠臣良將。至於潘美致使楊業死亡這一說法,也被史學家否定。
《宋史》記載,楊業的死,應該是當時監軍的錯誤戰略造成的,而潘仁美因為無法反抗監軍所以沒能及時發兵救楊業。當時,潘仁美也受到了降職處分,但主要責任並不在他。所以,文藝作品中所說的潘仁美公報私仇的事情是不存在的。
③ 你覺得影視作品會不會影響人們對歷史文化的誤解
答案可能和大家有些不同,我認為在大多數情況下,影視作品不大可能影響人們對歷史文化的理解。
首先,作為影視劇這種傳播媒介,以畫面和聲音作為主要的傳播形態,更有利於大眾接受。同時,影視作品更具有娛樂和審美的功能,更容易把自己倡導的價值觀普及到各個階層。
這一類胡說劇的受眾人群,和上面戲說劇的第三類人群重合。他們本身對史實並不感興趣,對於宮廷,制度,習俗,邏輯更是一竅不通。所以,在觀看影視劇前,對中國的歷史文化就沒有印象,看完這類影視劇,同樣是一無所獲,更談不到會有什麼影響了。
④ 中國文學史十大誤解
1、以德報怨
原句:「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論語 憲問》
萬萬沒想到原來在孔子這句「以德報怨」的後邊還跟著另外一段話,什麼話呢?子曰:「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看完以後,幡然醒悟,原來我們都被某個斷章取義的孔子FANS給玩了一把!
當時的真實情況是怎麼樣的呢?孔子的一個弟子問他說:師傅,別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對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養羞死他,讓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說了,「你以德報怨,那『何以報德』,別人以德來待你的時候,你才需要以德來回報別人;可是現在別人打了你,你就應該『以直報怨』,拿起板磚飛他!」
歪曲程度:8
反面影響:9
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原句:「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論語·秦伯》
我們結合上下文的語境,很容易就能得出這句話正確的分句方法:「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的整句話就是說,詩、禮、樂這三樣東西是教育民眾的基礎,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詩、禮、樂,好!讓他們自由發揮;如果人民還玩不來這些東西,我們就要去教化他們,讓他們知道和明白這些東西。這才是「有教無類」的大教育家孔老先生的本意。
歪曲程度:7
反面影響:9
3、無毒不丈夫
原句: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民間諺語聯對
這句來自民間的諺語本來應該是「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這本來是個很好的句子,里邊充分運用了對仗。顯示出了一份陽剛有力的氣魄,一個胸懷坦盪的男人形象就躍然於紙上,可惜勞動人民口耳相傳的這一句話,到了朝廷上那些所謂的學高八斗的「君子」嘴裡就變了個味。為什麼呢?
這要從古時候文人的習性說起,在這副對聯式的諺語里,「度」為仄聲字,念著別扭,很容易讀為平聲字「毒」。那些對音律美感要求甚高的學者們某天吃飽了沒事兒干,便發揮他們的專長自做主張,把這句改為「無毒不丈夫」了。
歪曲程度:9
反面影響:5
4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原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論語·陽貨》
在《史記·孔子世家》里,提到了孔子之前的衛國之行,孔子「居衛月余,靈公與夫人同車,宦者雍渠參乘出,使孔子為次乘,招搖市過之。孔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於是丑之,去衛。」
我來大致翻譯一下這段話,當代全國教育勞模孔老先生受衛國國君的邀請,來到了衛國參觀學習休養。但在這期間,孔老先生突然發現自己被涮了,人家根本是拿他的身份來炫耀自己抬高自己而已,並不是真正支持他來這教化衛國民眾的。尤其是那個衛靈公的老婆,為了抬高自己的身望,公開炫耀,貶低了孔子。
孔老先生很郁悶,收拾行李就離開了衛國,離開之後,心情平復了,想起衛國公老婆那種仗著得寵、驕橫跋扈亂政擾民的爛事兒,就發了感慨:「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看看孔子的衛國之行,一切都明白了,他這話斷不是發神經突然開罵起包括自己老媽在內的所有女人,而是有一個特指的對象,這個對象,就是衛靈公那位老婆南子等人。
歪曲程度:6
反面影響:9
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原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莊子·養生主》
莊子的這句話其實是這樣說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我莊子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面對的知識是無限的,要我以本來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那種永遠看不到邊的盡頭,這樣會搞死自己的」
歪曲程度:8
反面影響:3
6、相濡以沫
原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莊子·大宗師》
相濡以沫,多美的情景,雖然這並不是愛情最理想的狀態。當年街道居委會的老大媽就算再沒文化,這句話肯定是會說的。只是我們都沒曾想到,後邊還跟了一句「還可以相忘於江湖」
歪曲程度:8
反面影響:3
7: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原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道德經》
要說起這句話,大半的憤青都會告訴你,這話的意思是說:「天地殘暴不仁,把萬物都當成低賤的豬狗來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謂聖人們也沒兩樣,還不是把我們老百姓也當成豬狗不如的東西!」標準的無政府主義宣言,標準的對社會不滿。這句話在各種憤青的文章中,在當前下三流的網路YY小說里那是隨處可見,主角通常是弱小無助,飽受壓迫和不公,於是有一天突然醒悟,大喊一聲「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立時或悟道飛升,或肉身成佛,或從一個人人可以欺負的小癟三變成一方霸主,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道德經第五章,內容為: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
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如守中。
白話意思為:
天地是無所謂仁慈的,它沒有仁愛,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任憑萬物自生自滅。聖人也是沒有仁受的,也同樣像芻狗那樣對待百姓,任憑人們自作自息。天地之間,豈不像個風箱一樣嗎?它空虛而不枯竭,越鼓動風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虛靜。
老子《道德經》有:「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話——一般人批評老子這句話為陰險、刻薄,看事情太透徹。因為他們解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天地無所謂仁不仁,生了萬物,又把萬物當芻狗來玩弄。這是對老子思想的誤解,或者故意曲解來作幽默用的。老子「芻狗」的本意,就是草做的狗。狗在古代本來是作祭祀用的犧牲,在祭祖宗、祭天地等典禮中,如現在的冷豬頭、牛、羊等。後來由於社會風氣的演變,不再用真的狗,而用草扎一隻狗形來代替。相當於後世在拜拜的時候,用面做的豬頭來代替真的豬頭一樣。芻狗做好以後,在還沒有用來祭祀之前,大家對它都很重視,碰都不敢隨便碰;等到舉行祭祀以後,就把它丟到垃圾堆里去了。
儒家常說天地有仁心,滋生了萬物;老子則說天地無所謂仁,也無所謂不仁。天地生了萬物,並沒有想取回什麼報酬。人幫助了人,都往往附帶了條件,希望有所回報。於是老子說人要效法天地。天地生了萬物,他沒有居功;天地給萬物以生命,他沒有自認為榮耀;天地做了好事,使萬物生生不息。凡是能做的,做了就做了,沒有條件。所以真正要成為聖人,就要效法天地的這種精神,養成這樣的胸襟。所以老子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真正意思是:天地看萬物和那個丟掉的草狗一樣,並沒有對人特別好,對其他的萬物特別差。人之所以對萬物差,是因為人的主觀,人的自私的觀念。
歪曲程度:9
反面影響:8
⑤ 古今中外被誤解的例子誰有
為被誤解的烏鴉正名 我們孩提時大約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幾個小朋友在一起玩兒,不知誰不小心將窗玻璃打破了,主人卻認為是你打的,其實是別的孩子。你這時肯定特委屈,不管你怎麼解說都沒有用,主人就一口咬定是你。這種被誤解的滋味相信你不會忘記,而且在生活中你還會遇到……古今中外,大大小小這樣的被誤解、背黑鍋、受委屈的人和事不乏其例。 這里不妨饒舌說幾個例子。莊子到梁國(諸侯國)去看望朋友惠子,被人誤傳是來爭奪惠子的相位。惠子信以為真,派人搜捕莊子。於是有那一段精彩的莊子獨白:「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鳳凰,你知道嗎?從南海起飛,飛往北海,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這時,貓頭鷹撿到一隻腐臭的老鼠,鳳凰從它頭上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發出『嚇』的怒斥聲。現在您也想拿您的梁國來『嚇』我嗎?」 莊子是智者,用一個寓言就消除了朋友的誤解。 明朝儒將袁崇煥,在與清軍作戰中,幾次大敗努爾哈赤、皇太極,卻因崇禎帝聽信離間計,誤解袁崇煥叛國而將他問罪處死。當時的北京城市民紛紛到菜市口,去爭食袁將軍被凌遲割下的人肉……這樣的被誤解導致被殘殺,實在是令人發指。 還有在戰爭中、政治斗爭中被誤解誤殺的冤魂,那些不知名的一般的人,又有誰去為他們申說?有誰能為他們去平反昭雪正名?即使平反昭雪正名了,又能挽回什麼呢? 以上無非是說,被誤解所造成的損失有多大!所遭受的傷害有多大!甚至會影響到人類歷史的進程!難道我們沒有看到人類曾經多次犯下過這樣的罪責、造成過這樣的災難嗎? 當然,我們這是以人的價值標准來衡量的。一切是非曲直,好與壞,有益與有害,善與惡……都是拿人的價值標尺度量的。對於人類社會,這個價值尺度或許具有普適性。但對於人以外的生物界來說,就不具有這種普適性,或者說,就不見得合適,甚至有些荒唐。 在自然界,每個生物都是為了自我活下去,自然生長。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否則,它無法活下去。自然生存,這是自然界的公平法則。「弱肉強食」這一叢林規則也是自然生存的一部分。因此,我們不能僅從人類的角度去判定一切是非、好壞、利害、善惡等等價值。換位思考,從動植物的角度比如鳥的角度看問題,它的生存原則就是捕食其它生物賴以維持。它有錯嗎?在此仍借用人類的哲學命題來說:存在即是惡。凡是存在的個體都是以犧牲別的個體的利益為生存條件的,那麼,每一個個體的存在都是惡的結果,換句話說,每一個個體都是惡的。那麼,我們人類指責某一類個體為非、為壞、為害、為惡,就有失公允,甚至武斷霸道了。這也說明我們人類始終存在著傲慢與偏見。 就拿烏鴉來說,由於它的黑羽,它的粗礪的叫聲,它的食量大且雜食愛吃腐肉,它的聰明不肯順服於人,等等這些自然習性,就招致人們誤解,把它與不吉祥等同起來。有的甚至給它編造了不少壞的故事、寓言,來編排它,給它蒙上不少的惡名。於是,我們就不假思索,人雲亦雲,眾口一詞,說,烏鴉是壞鳥,不吉利。就像對待袁崇煥一樣,恨不能置之死地,食肉寢皮而後快。中國人最可怕的就是自己不去動腦子,不去想問題,只要有人說了,有權威下了結論,那就是絕對的,只管相信就是了!這是多麼可怕的民族心理!這是多麼可怕的思維定勢!這是多麼可怕的接受文化! 其實,關於烏鴉的知識和資料,書籍上、網路上均有記載,應該說較為科學和詳細,不必費言,就到此打住吧。總之,烏鴉是可愛的!
麻煩採納,謝謝!
⑥ 古代歷史上有哪些被後人誤會的俗語、名言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其中誕生了很多俗語和名言,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的本意慢慢的發生了變化,但是他們確還是存在於我們的文化中,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作為現代男生表白女生的金句,它在古代的卻不是用來形容男女之情的,而是用來形容戰士之間的情義的。
所以兩句話的區別還是非常巨大的,現代表示的含義是每個人都要為自己著想,而在古代表示的含義是要對自己多加磨練,不要過於懶惰,兩句話的區別也是非常巨大的。
⑦ 現在這些古代題材的電視劇會誤解人們對歷史文化的認知的原因是什麼
肯定會誤解啊。比如許多的情節在歷史上根本就沒有過,包括人物。更有的是,很多回電視劇穿的服裝都不是答正統的,怎麼會不誤導。。我不怎麼看的,實在看不下去。。這些娛樂就好,千萬不要與歷史等同,也不要抱著學知識的角度去看
⑧ 關於歷史的電視劇會不會讓人們對傳統文化有誤解
以中國傳復統文化為基制礎的哲學文化,借用了現代科學上的發現,把宇宙的本質、宇宙的形成、發展變化、成熟、衰老與死亡,宇宙的歸宿;人的本質,人的過去與未來,人從那裡來,到那裡去,人生的目的和意義,應當怎麼做人;我是什麼?我是誰?我在宇宙中的位置,我在宇宙運動中扮演的角色;人類社會的本質,人類社會的歸宿等等都明白的告訴給人類。把以上內容告訴給人類,是讓人們明白我們做人的權力、責任和義務,讓人們都知道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
⑨ 中國歷史的誤區
鳳凰網日前刊載《不可思議:99%的人不了解的真實中國歷史》文章,對中國歷史上的一些廣為人知的大人物或大事件,進行了另類的解讀。當然了,文章中部分觀點非主流,並非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各位同好參考。文章摘錄如下:
1.秦始皇滅了六國,但並未統一中國,因為當時還有一個衛國。
評價:大概是秦始皇在阿房宮那邊的工作太忙,把這事給忘了吧。
2.中國歷史上最牛的權臣是南北朝時期的宇文護,他權傾朝野的時代歷經西魏、北周兩朝,這期間他一共殺了3個皇帝。
評價: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3.唐朝最強盛的「開元之治」時期,全國有戶820萬,是唐朝的最高值;而隋朝「開皇之治」時期,全國就有戶890萬。終唐一世,各項經濟指標都沒有恢復到隋朝水平。(《隋書》《舊唐書》《新唐書》等)
評價:原來唐朝這么差。
4.被「主流」專家們詬病為「軍事軟弱」的宋朝,對外戰爭(交戰規模萬人以上,不包括統一戰爭和國內戰爭)的勝率超過了70%;而被認為是軍事最強盛的唐朝卻在對外戰爭中勝少負多。(本人花了8個月時間,看過《新唐書》《舊唐書》《宋史》《遼史》《金史》《元史》《西夏書事》《續資治通鑒長編》《三朝北盟會編》《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續資治通鑒》《宋會要輯稿》等書統計出來的,時間較緊,或有錯漏,但>70%是沒問題的。)
評價:原來我們以前學到的歷史都是騙人的。
PS:由於唐朝錯誤的民族政策,產馬地盡在蠻族之手,導致宋朝從始至終只能在平原以步兵的血肉之軀抵擋蠻族鐵騎的沖擊,所以宋朝的勝利一般都是擊潰戰而不是殲滅戰。倘若一段時期宋朝對外勝率低於60%,那基本就意味著亡國了。
5.宋朝士兵的平均作戰負重是32公斤,訓練負重還要高於這個數值;現在美國最精銳的特種部隊的訓練負重不到15公斤。(《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宋史》《宋會要輯稿》等)
評價:人類在退化?(身體方面)
6.中國在北宋神宗元豐年間(1078-1085),城市化率達到驚人的30%以上;在所謂「康乾盛世」時代,這一比例也不過9%;新中國在21世紀初才重新達到這一數值。(《元豐九域志》《續資治通鑒長編》《宋史》等)
評價:原來歷史並不總是進步的。
7.同樣是元豐年間,中國華北地區的鋼鐵年產量達到了15萬噸;工業革命後的英國在1788年鋼鐵產量才達到7.6萬噸。
評價:原來宋朝並不跟我們想像的那樣差。
8.整個北宋時期,中國一直在擴張領土,直到「靖康之變」的前一年(1126)才停止。(《續資治通鑒長編》《宋會要輯稿》等)
評價:看來我們真的誤會宋朝了。
9.秦檜所創的「宋體字」是整個南宋時期的官方文書通用字體,盡管南宋大多數時間都將秦檜作為反面典型。
評價:看來宋朝時期的中國人還是挺理性的。
10.整個南宋時期,中國一直沒有定都,臨安府的級別不過是「行在」(陪都)。
評價:但最後跟定都沒啥區別了。
11.南宋之所以一直偏安並非統治者不願收復故土,而是因為民間反對的聲音太大。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民間之所以反對是因為擔心收復故土後宋廷會增加江南地區的稅收來扶植已被女真人嚴重破壞的收復區。
評價:其實,人類就是這樣的自私。
12.南宋時期,熟練僱工的工資高於知府工資。(宋朝知府一般是從三品或正四品,年薪在400貫以上,至少相當於今天的15萬元人民幣)
評價:貌似現在只有歐美發達國家才這樣。
13.中國南宋時期最先進的織布機有1800多個活動構件,其中有的技術是現代化織布機也無法達到的。
評價:宋代中國人的創造力真不是蓋的。
14.南宋中後期,中國(僅指宋)的人口佔世界人口的15%左右,經濟總量卻佔到了全球的75%以上;今天我國人口佔世界人口的21%,經濟總量佔全球比例卻僅為4%。
評價:只能說那時的中國更像中國。
15.在1233年宋蒙聯軍攻打蔡州的時候,南宋名將孟珙救了蒙古將領張柔一命。4年後,張柔的兒子張弘范出生,而崖山一戰滅亡南宋的就是這位張弘范。(《宋史》《元史》等)
評價:這讓我想起了農夫與蛇的故事。
16.南宋數學家秦九韶至晚在1247年就已經發現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歐洲人在400多年後才發現,但在中國的課本上這個公式仍是以那個歐洲人的名字來命名的。(《數學九章》等)
評價:原來我們祖先什麼都有,只是我們不知道罷了。
17.蒙古帝國軍隊在13世紀的征戰C.P屠殺了2億人,成為了人類歷史上最不光彩的一項吉尼斯紀錄,其中,僅中國境內就有6000萬人死於蒙軍屠殺;與之相比,納粹屠殺的600萬猶太人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多桑蒙古史》《宋史》《金史》等)
評價:原來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成吉思汗,那些崇拜它的人趕快醒醒吧!
18.明朝在永樂年間與越南發生了一場戰爭。此戰明朝軍隊號稱80萬,而越南軍隊更是號稱700萬,實際上雙方軍隊總數加起來也不過30萬,這毫無疑問是中國歷史上牛皮吹得最大的一場戰爭。[注:那時越南還是中國領土](《明實錄》等)
評價:幸虧朝鮮、越南都脫離中國獨立了,要不然我們今天得跟棒子一個德行。
19.鄭和下西洋的船隊中噸位最大的寶船排水量約為7500噸。
評價:排水量都接近航母標准了,比較KB。
20.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只娶一個老婆的皇帝出現在明朝,他就是明孝宗朱佑樘。
評價:確實是皇帝中的異類。
21.中國最早提出計劃生育理論的不是馬寅初,而是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的內閣首輔申行時,而最早實施計劃生育的時候卻是在更早的宋朝。
評價:其實,理論都是馬後炮。
22.明朝的萬曆皇帝曾連續28年不上朝,創造了中國皇帝的紀錄。但是,這期間中國無論對內還是對外的戰爭均獲得全勝。
評價:所謂「明亡於萬曆」,原來如此。
23.自1572年「隆慶開關」到1644年明朝滅亡,這70多年的時間里,全世界生產的白銀總量的1/3湧入中國,共計約3.53億兩(保守估計,目前重新估計約為5億兩)。並且全球2/3的貿易與中國有關。
評價:資本主義萌芽?這簡直是一隻腳邁入資本主義了。
24.16世紀西班牙殖民者在南美掠奪的白銀幾乎都通過貿易的形式最終流入了中國。
評價:敢情是中國間接掠奪了美洲人民。
評價:這個比較雷。
26.1644年中國北方爆發了一次大型鼠疫,造成駐守北京的20萬明軍全軍覆沒,這直接導致了明朝亡於李自成。
評價:人到底還是沒法勝天的。
27.被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不是康熙,而是明朝最後一個年號——崇禎,一共被朝鮮使用了265年。(《朝鮮李朝實錄》等)
評價:那時候棒子還是挺重義氣的。我也終於明白,進化論並不適用於棒子。
28.清朝乾隆時期修《四庫全書》,總計存書3457部,79070卷,禁毀6766部,93556卷。
評價:真不知道這是修書還是毀書。
29.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是英國議會通過投票產生的結果,支持戰爭的一方僅獲得9票的優勢。
評價:歷史根本就是「上帝在投色子」,所謂歷史大勢基本純屬胡扯。
30.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後,有人在京城某倉庫意外發現一批封存了200多年的火器。這批火器是明朝末年製造的,其中有的竟然比英軍的裝備還要先進。
評價:這么多年都干什麼了?不過,這也只能問清朝皇帝了。
31.清朝的道光皇帝為人十分節儉,喜歡穿有補丁的衣服,但打個補丁卻要花四兩銀子。
評價:這冤大頭,自作自受。活該!
32.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清軍曾以12萬對陣2萬英法聯軍,結果陣亡3萬余,而對方僅陣亡4人,但病死的卻有幾十人。
評價:嗯,這個……
本帖所列事實僅供參考,畢竟本人不是歷史專業。有幾位同學提供了不少有價值的資料,我在這里對各位表示感謝。
補充1.遼道宗耶律洪基曾寫詩表達了後悔自己生在蠻夷之國和「來世做中國(宋)人」的願望。與之類似的是,宋仁宗慶歷六年(1046),朝鮮國王王顓也寫詩表達了類似的願望。
評價:其實,金庸小說的歷史背景基本都是反的。當時蕭峰阻止遼軍南下,其實是救了他們。
補充2:南宋滅亡的時候,日本「舉國茹素」來哀悼大宋的滅亡。(《心史》等)
評價:進化論同樣不適用於鬼子。
補充3:南宋開禧二年(1206)中央財政收入達到8000萬貫錢,當時全國人口約7000萬。清朝到1900年代為8000萬兩,人口卻有4億。而南宋1貫錢購買力是清末一兩白銀的2倍。更重要的是,宋朝稅率低於清朝。
評價:當我們的「專家」在不遺餘力地為「康乾盛世」大唱贊歌的時候,是否想到了有一個朝代正在默默地受著後人們無端的非議,而這個人民生活水平十幾倍於「康乾盛世」的朝代卻正在人們盡情揮灑的刀筆之下「積貧積弱」著呢。
PS又PS:不少人懷疑中國史料的真實性。確實,很多史料都有不少錯誤,但如果通過對幾種史料的對比分析,很多錯誤都是可以被糾正的。如果只看《明史》《清史稿》,得出的結論自然是明朝有如人間地獄,清朝跟天堂似的;如果只看《元史》,南宋簡直弱得沒邊了。
最後,作者得出結論,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所修史料可靠性程度從高到底排列如下:
東周(春秋+戰國)>漢朝>宋朝>明朝>元朝>唐朝>清朝
⑩ 歷史上都有哪些被誤解的人
冉閔
五胡十六國的,再世項羽。拯救了百萬漢族的英雄。
現在還是被當代的某文學大家參觀奧斯威辛集中營後感慨,說是中國的恥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