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粵商的粵商歷史
據史載,早在唐代就有廣東商人到海外做生意。明清時期中國的資本主義尚處於萌芽階段,粵商就以其獨特的嶺南文化背景、與海外的密切聯系在中國商界獨樹一幟。早期粵商的代表在廣府,其中以十三行最為突出,主要從事貿易和運輸。粵商伴隨著廣東商品流通的擴大、商品經濟的發展、海外移民的高潮而崛起,發跡於東南亞、香港和潮汕地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粵商雖然曾一度沉寂,但在20世紀70年代再次崛起於中國南部、香港及東南亞等地。廣州是粵商興起、發展的發源地,千年商都的歷史文化造就了粵商獨有的商業精神。廣州素有「千年商都」之稱。廣州商都的歷史,源遠流長,基礎深厚,經久不衰。廣州城市發展的歷史,可以說是商貿發展的歷史。在2000多年的開放貿易中,「惟我獨尊,地位不可替代」,廣州是名副其實的歷史商都。今天,廣州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商貿再領風騷,廣州、廣貨一度成為時髦的代名詞。廣州已成為真正的「購物天堂」。2009,這里作為全國惟一的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所在地和內地第一個進入「發達狀態」的城市,具有世界級商業輻射力和超強的消費購買力,歷來是海內外商家趨之若鶩爭相攻峙的商業重地。 粵商是最早走出國門、是對外貿易的先驅。廣東是中國重要的對外經濟貿易發源地之一。自西漢時廣州就已成為南部中國珠璣、犀角、果品、布匹的集散之地,宋時的廣州已是「萬國衣冠、絡繹不絕」的著名對外貿易港了,到清代,這里更是中國唯一的對外通商之地。
因為這樣的商業傳統習氣,廣東人自能出海與海外人進行交易之時起,就沒有中斷過商業活動。從這個角度看,廣東人個個都是商人的後代。
1、秦漢時期至鴉片戰爭爆發 (約公元前200年-1840年)
這一時期是廣東對外經濟貿易由起始走向昌盛時期。漢代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貫通了東南亞各地及印度洋彼岸。三國以後,廣州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中心之一,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經魏晉、唐宋至明清,廣東對外經濟貿易開始由政府有意識地進行自主管理。外貿管理機構及有關政策法規也逐步走向完備,至鴉片戰爭爆發前夕,廣東外貿已經在國民經濟中佔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2、秦漢時期
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冬,南粵分為九郡。南粵設郡後,漢武帝派遣直屬於宮廷的「驛長」率領應募者,帶著大量黃金和絲綢從徐聞、合浦到達印度半島東海岸的黃支國(今印度),在那裡交換「明珠、壁琉璃(寶石)、奇石、異物」等。這是史書記載的較早的一次對外貿易。此後,異域的商船也繞過馬六甲海峽載貨到廣東進行貿易。
166年,大秦(羅馬帝國)王安敦遣使來漢朝,開始了兩國的海路交通。中國則通過天竺(今印度)同大秦開展海外貿易。
3、魏晉南北朝時期
三國孫吳期間,開辟了自廣州啟航,經海南島東面進入西沙群島海面的新航線,使廣東海運航線由沿海岸航行進入跨海航行的階段,廣州隨即成為嶺南對外貿易的中心。
226年,羅馬商人秦論到達交趾(今越南北部河內附近)以後,取道到建業拜見孫權,表示要與中國通商的願望,並介紹了海外情況。同年,孫權派宣化從事朱應、中郎康泰前往林邑國(今越南中部)、扶南國(今柬埔寨)和馬來半島等地訪問,加強了中國與東南亞等地的聯系。
西晉初年,大秦國來中國朝貢,經過廣州,帶來了無數的珍奇。
東晉末年,獅子國使臣經10年跋涉首航廣州向東晉王朝貢。
4、隋唐時期
隋煬帝時,在鴻臚寺下設置了集外交外貿於一體的中央外事機構,即「四方館」。「四方館」是中國首次設立的外貿外事專職機構。
大業三年(607年),隋煬帝派遣常駿、王群政攜帶大量絲織品由廣州乘船出發,出使赤土國(今馬來半島吉達),受到當地歡迎。
唐代,廣州港已發展到可容大小海船近千艘的港口,官方首設市舶使(中國最早掌管海外貿易的官職)於廣州,並開辟了長達14000公里的由廣州通向西方的航線,這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航線。在今天光塔路一帶的「蕃坊」竟居住著12萬外國商人及其家屬,當年的廣州形成了一個國際性的珠寶市場。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拓展時期。在這一時期,廣州已成為計算海程的起點。通過廣州來中國經商的國家和地區大為增加,有15個之多。廣州成為當時商賈及朝廷命官發財致富之地,有「廣州剌史但經城門一過,便得三千萬錢」一說。
5、宋元時期
宋元時期,廣州「城外蕃漢數萬家」,「廣州富庶天下聞」。歷隋、唐、宋數代,廣州海上絲綢之路已發展到空前繁榮的階段。官方堅持實行開放政策,除了官方積極經營對外貿易外,又允許私人出海貿易。同時還大力鼓勵外國來中國進行貿易,並在廣州設立了市舶使專管外貿事務。當時中國與南洋和波斯灣地區有6條定期航線,這些航線都集中在廣州,其中最著名的一條航線叫「廣州通海夷道」,廣州起航,越南海、印度洋、波斯灣、東非和歐洲,途經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長共14000公里,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國際航線。從此,廣州成為當時聞名全世界的中國對外貿易第一大港,世界東方大港。
6、明清時期
明洪武三年(1370年)在廣州宋代市舶亭舊址,設置廣東市舶司,專通「占城、暹羅、西洋諸國」。洪武七年(1374年)市舶司被廢,永樂元年(1403年)重開。
正德三年(1508年),廣東市舶司決定對外國貢舶實行抽分制,徵收實物十分之三作為入口稅(後來降為十分之二),並設置牙行,由官府指定的官牙當中介人,將餘下貨物作為民間貿易。
嘉靖元年(1532年)浙閩兩市舶司被罷,獨留廣東市舶司,自此以後,廣東市舶司基本沿續至明末。
正德末年,由於葡萄牙殖民者在廣東沿海侵略搔亂,朝廷宣布實行海禁,廣東外貿受到影響。直至隆慶元年(1566年),海禁開放,民間貿易才被視為合法。
隆慶五年(1571年)廣東市舶司決定以丈抽製取代抽分制,即按船舶大小徵收船稅。
清代,廣州設立「十三行」,專門從事對外貿易。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關閉漳州、寧波、雲台山等三處通商口岸,只留廣州一口對外貿易長達83年。廣州再次成為全國惟一的對外貿易口岸,直到鴉片戰爭之時,廣州的外貿因而空前繁榮。有歷史學家這樣描述當時的廣州:廣州成為對內對外貿易的極盛之地。中華帝國與西方列國的全部貿易都聚匯於廣州。中國各地物產都運來此地,各省的商賈貨棧在此經營著賺錢的買賣。清末至民國時期,廣州大力引進華僑和外國資本開辦商業、洋行和銀行,商業和外貿的發展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 粵商崛起於明清時期,並形成中國一大商幫,絕不是偶然的,它與廣東的人文地理環境,發達的商品性農業,手工業,人多田少的矛盾,復雜的國際環境以及朝廷的海禁政策有著密切的關系。商人的活躍與否取決於整個社會的商業環境、商品意識、市場背景,也取決於政府的政策、社會生產的狀況、當地的自然條件等等因素。廣東商人在明清時期的崛起亦離不開這些因素的制約。明朝中後期,上述因素就形成了一個明顯有利於商人發展與活躍的趨向,尤其是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因此,明清粵商的崛起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1、三山六水一分田
廣東境內地形復雜,有山地、丘陵、平原、台地等,而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平原地區很少,總體情況就是人多地少。明清時期,由於人多與田少的矛盾成為廣東、尤其是珠江三角洲的嚴重社會問題。廣東就有不少人想法設法另覓生計。他們或者在有限的土地上種植有較好經濟效益的經濟作物,或者實施新的耕作方式,採用「基塘」養蠶養魚;還有一些人則轉而從事手工業生產,專門進行商品經營;還有一些人則棄農經商。因此,人多田少的矛盾便成為廣東商人崛起於明清時期的一個重要因素。
2、交通便利
廣東三面環海,境內河網密布,無論是通向海外、還是內地,交通都非常便利。廣東南臨南海,地當太平洋、印度洋、亞洲和澳洲之間海上航路的要沖,是世界上海洋航運繁忙的地區之一,也是中國與世界交往的紐帶。交通的便利為廣東商人的崛起提供了有力的條件。
3、商品性農業的普遍發展
明清時期,廣東的農業生產有了較大發展,商品性農業異軍突起。桑基魚塘,種桑養魚,一地二用,是廣東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的一種特殊方式。甘蔗、水果、茶葉、花類經濟作物的廣泛種植,明清廣東部分地區農村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還促進了廣州對外貿易的發展,而廣州對外貿易的發展,又反過來促進了廣東社會經濟的發展,也促進了廣東商人的崛起。
4、廣貨遠運
明清時期,伴隨著商品性農業的快速發展,廣東的手工業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成為全國手工業發達地區之一。其門類眾多、花色品種齊全、技術精巧,都是空前的。隨著商品性農業的興盛和手工業生產的迅速發展,廣東產品迅速崛起,數量多,質量好,走上國內國際貿易舞台,並隨之形成「廣貨」的概念。廣東手工業的高度發展自然要求廣大的銷售市場,促使的廣東的商業繁榮,商人活躍,商業資本發達。
5、西人東來
明清時期,特別是16世紀以來,隨著「地理大發現」和新航路的開辟,西方殖民者紛紛東來進行掠奪性貿易,並進行殖民擴張。1573年,葡萄牙人強租澳門,壟斷了澳門的對外貿易,控制了澳門的東西方國際貿易。隨後,西班牙、荷蘭和英國接踵而至。清政府採取了「海禁」政策,這對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廣東商人尋求海外貿易有很大影響。由此形成大量的海商,這就是明清史籍的所謂「海盜」。隨著海商聯合,廣東商人在明朝嘉靖以後才真正崛起,而首先形成的是海商商幫集團。到粵海一口通商之後,廣東海商的力量更是隨著廣州的獨口貿易的高度發展而日益壯大。
6、專業市場的興起
由於廣東地區商品性農業和手工業的迅速發展,一些專賣農作物產品的市場隨著專門化的商品性農作物的種植而出現,並隨之擴大而增加。不分季節,四時都有貨源的,如牛、豬、布等專業交易場所,稱之為圩;有定期收獲的農產品,如水果、花生等專業交易場所,稱之為市。專業圩市的出現是為了適應農業的商業化,也滿足了由此而興起的手工加工業發展的需要。專業圩市不僅適應了珠江三角洲商品性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而且也適應促進了廣東商人在明清時期的崛起。
7、商業傳統
廣州是一個具有悠久的商業傳統的城市。《史記·貨殖列傳》中廣州(時稱番禺)即九大都會之一還特別指出番禺是「珠璣、犀、玳瑁、果、布之湊,中國往商賈者多取富焉」。廣州這種悠久的商業歷史和商業傳統,無疑對廣州城鄉居民有很大的耳濡目染的作用,在這種氛圍下,廣州以及廣東居民的商品意識自然較強。這對明清時期廣東商人的崛起有很大的影響。
8、外貿壟斷
明清時期,中國基本實行閉關政策,對外貿易被嚴格管制口貿易;第二類是本港行,專門暹羅貢舶貿易及南洋貿易;第三類是福潮行,專辦福建、潮州的國內貿易。清代始終把廣州視為對外聯系的中心和紐帶,也正由於廣州所處的重要地位,使它迅速發展和繁榮起來,也促使廣東商人空前的繁盛。明代,實行朝貢貿易與貢船貿易,清代則大體上實行一口通商的對外貿易政策。廣州一口通商後,商船日漸增多,稅課日旺,買賣頻繁。由此引起廣州的商行分出三類專業商行:第一類是洋貨行(即十三行),專門辦理對外進出
粵商社會組織。
明清時期,廣東商人已經有了自己的社會組織。這些組織名目繁多,有行、幫、會館、公所等等。行,是指商人的行業組織;幫,則是商人的地域或業務性質的組合;會館,一般而言是商人的地緣組織;公所,則是商人的業緣組織。雖然這些組織的內涵在明清時期相當程度上已演化的差不多了,但是它們的名稱卻依然存在。
9、商行
「行」是已知較早的商人組織。唐宋時期,「行」就已經出現。當然,當時的「行」和後來一樣,不完全是商人組織,手工業者也包括在裡面。而且,它還是商人和手工業者所開設的店鋪的組織。明清時期的「牙行」實際就是「牙店」、「行家」、「行戶」的通稱。其職能主要是替客商收買、評估物品。當時之「行」最主要的含義是行業,每一行業皆有自己的組織,此組織或曰堂,或曰公所,或曰會館。行雖不是組織本身,卻也和行業組織緊密聯系在一起,而且,大多數行都有一個「堂」,名稱雖不一,但該「堂 」畢竟為一商人行業組織。故此,行在當時還是有特殊的意義。
10、商幫
「幫」,主要是由地域關系而形成的,當時也有一些是因業務關系而組成的。在一些商業繁榮的都市裡,商人們幾乎都有自己的「幫」,廣東商人的「幫」往往叫做「廣幫」。但「廣幫」其實只是一個大的稱呼,「廣幫」之內還有地域關系而形成的順德幫、番禺幫、潮州幫之類。明清時期,廣東商人最有名的商幫是潮州幫。
11、會館
明清時期異藉同鄉人士在客地設立的一種社會組織,它是適應社會的變遷而產生的,又不斷改變著自己的形態,在對內實行有效整合的同時,又不斷謀求與外部世界的整合。狹義的會館指同鄉所設點辦公的建築,廣義的會館指同鄉組織,由商人發起新建的會館,目的在於保護本地商人或本行業商人的商貿利益。
12、公所
早期公所主要是有地域關系的同行商人的組織,其參與者僅限於工商業者。公所往往是中小商人謀求發展的處所,更多的是注重實效。明清時期公所的不斷成立和增加,反映了工商業行業的拓展和工商業經營者的增長,這是社會分工發達的標志。 明清時期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廣東商人,雖然由於其商業資本主要流向土地而不能從質的方面改變傳統經濟,但在量的方面,卻發揮著多方面的社會功能。這是因為,廣東商人的活動雖然屬於交換的范疇,就一切要素來說,它是有社會生產決定的。但是,作為生產工程中一個階段的交換,在一定的條件下,也能對生產發生反作用,進而引起整個社會經濟、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某些變異。明清時期廣東商人的商業活動因而也就對當時廣東的經濟、政治、思想和文化產生了影響。
1、促進外向型手工業的興起和發展
世界經濟發展史證明,商業的擴張往往是先於工業發展的。明清時期廣東商人的商業活動,其實就是承當國內貿易中介人角色的商業活動,推動了廣東外向型手工業的興起和發展。為了適應市場,特別是供給市場的需要,廣東商人往往對外向型手工業作坊或工廠手工產品特別青睞,甚至投資於外向型手工業,從而促進外向型手工業的興起和發展。在廣東,廣州的制茶業、紡織業和佛山的棉織業、冶鐵業、制瓷業的發展最為典型。
2、促進貨幣經濟的發展
隨著廣東海商出海貿易的發展以及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明中葉開始外國銀元大量流入中國。明清時期,以絲、茶、瓷、和他其手工產品為主要出口商品的中國外貿一直處於出超地位,外商不得不大量輸入銀元來交換中國的商品。清政府推行廣州一口通商政策,外國商人的銀元於是經由廣東商人中的十三行行商之手源源不斷的輸入廣州,進而向全省乃至全國流散。廣東商人在銀元輸入的過程中充當了轉手人的角色。
3、促進城鎮經濟的發展
隨著廣東商人的日益發展,廣東的市鎮也像雨後春筍般興起和發展起來。首先是嶺南一大都會的廣州城已成為「百貨之肆,五都之市」的中心,人口也發展很快,由於人口劇增,商業繁榮,廣州城進行了兩次擴建。顯然這是為了適應由於商業貿易而新發展起來的繁榮的商業區的需要。由於廣東商人的發展和活躍,商品生產與交換,逐步地破壞著周圍的自然經濟結構,使許多千年不變的鄉村卷人商品經濟發展的潮流,進而成為新的商業市鎮。
4、促進東南亞和美洲國家經濟的發展
16至18世紀,東南亞和美洲的許多國家正處於開發時期,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還遠遠低於中國。廣東商人中的海商和這些國家的商人通過商品交易往來大大改善了當地人民的生活。同時因貿易而在當地定居的廣東商人就成了華僑。廣東商人以及華工帶去的先進的鐵工具等,對東南亞各國人民從事礦藏的開發、荒地的開墾以及經濟作物種植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5、促進中外科學文化的交流
貿易的通道,同時也是文化交流的通道。廣東商人的大量出海貿易,不僅把中國的優秀文化帶到國外,而且也把外國的先進科學技術帶回中國來,從而促進了中外科學文化的交流。
中國科技文化的外傳:廣東商人的海商足跡踏遍了世界各地,他們不僅運去了各國人民所需要的先進的中國手工業製品和農產品,而且想這些國家傳播了中國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文化,對各國的經濟、文化發展做出了貢獻。
農作物新品種的引進:到國外經商的廣東海商不時把外國的一些經濟作物或者糧食作物新品種帶回廣東種植,對廣東乃至全國都有產生極大的影響。
西方國家先進科學技術的傳入:隨著廣東海商對外商貿的發展,西方傳教士也紛紛來到廣東和內地傳教,並帶來了先進的科學技術,為明清時期停滯不前的科學技術注人了新的血液。
6、促進廣東社會重商心態的形成
廣東是一個商業一直比較發達的地方。在國際貿易的影響下,廣東社會的重商思想不斷得到加強,隨著明清廣東商人的形成和發展,廣東人經商意識日益普及化。明中葉以後,重商的社會心態便在廣東形成了。廣東社會的重商心態除了表現為經商的人多、經商的風氣盛以外,還在商業性農業的發展等方面反映出來。
Ⅱ 我想了解一下徐州新城區總體建設情況
從蓋房子到創造新生活 居住模式已悄然改變徐州
10年前,徐州人見面的問候語常常是「單位分房了么?多大面積?」今天人們見面已習慣於問「買房了么?哪個項目?是投資還是自住?」
近年來,徐州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在全社會投資中占據了「半邊天」的位置。「居住」不僅推動了徐州的城市化進程,拓展了城市的生活空間,改變了徐州的版圖,而且也極大地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質量,甚至改變了人們的觀念與命運。
■從福利分房到個人購房
1995年至1998年7月,徐州很多機關、大單位仍然在搞基建工程,建設大量的住宅樓作為單位職工的福利分房。在此期間,房子是單位的福利,住房人關心的是由級別和工齡決定的面積和樓層,並不關心住房的功能。與單位分房並存的也有極少的商品房,幾乎都是「有錢人」的專利,是「奢侈品」的代名詞。1998年7月,福利分房基本結束,普通商品房開始大量涌現,「按揭」和「商品房」隨之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關鍵詞。
2000年到2003年,花樣翻新的各種樓盤四面開花,一年四季都有辦不完的房展。大量老徐州的拆遷戶、小白領、中老年知識分子、新移民擁向房展。進入新世紀初,隨著福利分房末班車的結束,徐州樓市進入10年中開發最紅火的階段,當時有人用「1天3個新盤」來形容徐州樓市開發量之大。隨著徐州容顏發生巨變,集體分房自然過渡到個人購房,這是多麼大的變化!
■從關注地段價格到追求宜居
聽聽購房人的議論:「房子遠一些沒關系,反正自己有車;關鍵是房子要住得舒服,整個小區的景觀要好。」「我挑房子的標准,一是戶型要好;二是小區比較大,綠化和配套設施都做得比較好;三是附近有好的小學中學,對於孩子以後的教育有利。」
當房子屬性發生了改變,從單位公房變為個人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時,購房者的心態和需求自然就大不相同了。起初人們熱衷的是「地段+價格+基本合理的戶型」,如今又開始追求「地段+健康和宜居」。宜居,不僅僅是指樓盤先天環境和後天的園林規劃要有利於人的健康,而且還包括交通方便,有齊全的生活、教育、醫療等配套設施。宜居這個新的關鍵詞的流行,標志著人們在新時期的消費觀念與生活品位發生了重大變化。
■從蓋房子到創造新生活
徐州目前的自住房屋比率大約為80%,住宅的質量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業主」和「物業」成了新的關鍵詞。業主可以堂而皇之地為了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與開發商及物業理論。在新型的社區中,人們將自覺不自覺地培養著更多的參與意識,學會用民主的方式,拿起法律的武器解決利益分配和爭議。
有位房地產商告訴記者,當今的樓盤和10年前的完全不同,10年前的樓房設計非常呆板,是我們物質到精神貧乏的寫照。今天,我們的設計和建築已經從對居住者物質層面的關懷擴展到精神層面的關懷。
老百姓是房子的主人,房地產商必須看準業主們的臉色。他們要考慮購房者之需求,關照他們的居住、工作、休閑、消費多個層面,必須在戶型、環境、景觀等方面精心設計和安排,才有賣點,才能在競爭中立足。於是,房地產商的角色也在悄然發生變化,他們不僅僅是拆房子和蓋房子的人,他們更願意把自己看做是創造徐州新生活的人。
預算造價指南
預算造價指南 !!!
(一)、如何做好家裝預算
房屋裝修對每個家庭來說都是大事,因此在裝修之前,確定要花多少錢是多數家庭首先要考慮的問題。面對火熱的裝飾市場,簡單籠統的定價已經不再現實了,仔細做好家庭預算是裝修的第一步,本公司認為:
(1)整體預算要考慮周全。首先,家庭成員要對裝修的基本內容達成一致,比如做不做傢具、地面鋪什麼材料、各房間的功能是什麼等,然後到各大裝飾城做一個摸底,包括裝飾用的塗料、地板、牆地磚、各種裝飾板材、潔具、櫥具等。在掌握了各種材料的大致市場價格以後,全家不妨坐下來進行商討,了解上述材料的品牌、材質、產地、性能、價格等方面的情況,以利於在和專業裝飾公司洽談的時候做到心中有數,並且可以根據掌握的第一手情況大致做一個前期預算.以便合理地安排裝修的項目和准備相應的資金。
進行裝修項目的預算。您手上要有新居室的平面圖,將客廳、卧室、書房、餐廳、廚房、衛生間的居住和使用要求、設施要求在圖紙上定下來,並列出將做項目的清單,得出一個前期的預算。
裝修檔次不同.預算不同。家庭裝修是一項綜合工程,它有許多未知的因素存在,也有不同的檔次之分,這就需要給裝飾公司一個布局、規劃的時間(約一周時間),以便根據不同的裝修檔次確定出一套適合您的方案和預算。如果是簡單裝修,對木地板、乳膠漆、牆地磚、膠合板等基礎大項材料進行專項了解,核算出的價格就基本是總造價的主體了;如果是高檔次的裝修,除了基礎項目外,還要留出一定空間讓設計師從美學角度進行點綴。
(2)合理分配使用預算資金。裝修裝飾孰輕孰重?裝修的手段畢竟有限.無法滿足個性家居的設計要求,而風格各異、款式多樣的傢具和家居裝飾品卻可以衍化出無數種家居風格。所以,許多人在裝修時要求高質量的「四白落地」,同時利用裝飾手段來塑造家居的性格。因此,應把預算資金的大部分投入在裝飾中。
客廳、卧室哪個重要。「大廳小卧」的房屋結構越來越多,所以您不妨對客廳的投入多一些,對卧室的裝修少花一些。裝修客廳最重要的是要體現這個家庭的特色,頂、牆、地的處理不僅質量要高,材質要好,裝飾手法更要新穎。在傢具的配置和裝飾品的選用上,客廳所佔的份額都應是整體預算中最大的。而卧室的裝修和裝飾應以簡潔、溫馨為主,這也是人們所需要的卧室風格,所以用不著太過雕琢。
頂、牆、地區別對待。目前,家居房間的凈高普遍比較低,大約在2.5--2.8米之間,所以房間的頂部處理應以簡單為宜,這樣不致使人產生壓抑感。牆面的裝修也是以簡單為好.這樣既可節約經費,效果也好。地面的裝修需要下些功夫,因為地面使用頻率高於牆和頂棚。就地面材料而言,質感、裝飾效果俱佳的復合木地板更適合家庭使用。
廚房、衛生間要下功夫。廚房是家庭中管線最多的地方,是裝修最頭痛的地方,所以多投入一些資金,把廚房搞得漂亮一點是值得的。現在,整套廚房傢具市場看好,這正是「廚房革命」的新動向。許多衛生間的通風和採光都很差,裝修上更需下一番功夫。
(二)、業主如何看懂報價單
正規裝飾公司在精心規劃和設計之後,都會給業主提交很詳細的報價單,供業主掌握裝修項目及造價。作為業主,如何看懂裝修報價單以便准確把握該裝修公司的可靠程度,錦華公司給您提供以下參考:
(1)首先了解報價單應包含有什麼內容
不少業主認為,報價單就是報個價就行。以致看了報價單後就急急忙忙與裝飾公司討價還價,爭論不休。其實,這種觀點和做法是錯誤的。錦華認為一份完美與合格的報價單絕對不是簡單的報個價。它至少要包括有:
1 項目名稱
2 單價
3 數量
4 總價
5 材料結構
6 製造和安裝工藝技術標准等。
如果缺少以上六個方面之一,就不是一份合格與完美的報價單。
(2)報價單哪方面內容是最重要的?
很多業主拿到報價單後,首先要看的僅是價格一欄。報價低了就認為可以了,報價高了就一個勁地砍價。其實,這樣做是錯誤的。如果價格沒有與材料、製造和安裝工藝技術標准結合在一起,或者說,報價單所報的價格沒有註明所使用的材料,或雖有材料說明但又沒註明材料產地、規格、品種等等,該報價就是一個虛數或是一個假價,最終吃虧的可能還是您。所以報價單中最重要的和最需要關注的不是價格,而是「材料結構和製造安裝工藝技術標准」一欄。
(3)如何看清報價單是否有水分?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查看該報價單是否在「價格說明」以外還註明了」材料結構和製造安裝工藝標准」。我們以裝修中最常見的衣櫃製造項目為例。有的公司以平方數報價,有的公司以米數報,要統一換算成同一單位才能做比較。目前市場報價包工包料最高價為每米1500元,最低價為每米800餘元,每米差價達700元之多。究其差價原因就在於使用材料的產地和製造工藝技術標准以及用料不同。有的使用合資板,有的使用進口板。在進口板中又分為使用台灣板、馬來西亞板和印尼板。它們的不同在於材料產地有較大的價格差別,所以造成不同的報價。此外,夾板中又有實心板和木芯板之分,兩者有較大的價格差別。如果您忽視了製造工藝技術標准,沒有弄清該衣櫃是用9厘米、12厘米、15厘米板使用和使用什麼品牌的油漆,油幾遍油漆等,又怎麼能弄清價格的水份程度?例如電路改造,有的公司按米數報,於是明明一根管子中能穿3根線 ,它非得用3根管子去穿,這樣工程決算下來,有的電路改造費用竟達到萬元之巨!按照施工經驗來講,按平方數報價比較合理,我們認為電路改造再25元/平米至30元/平米之間較為合理,改造應含弱電(電話\電視\網路)和強電兩部分(單獨排6路線以上)。
(三)、如何審核預算?
本公司認為審核預算應先審核圖紙。一套完整、詳細、准確的圖紙是預算報價的基礎,因為報價都是依據圖紙中具體的尺寸材料、工藝等情況制定的,如果圖紙不準確,預算也肯定不準確。
工程項目要齊全。核定預算中所有的工程項目是否齊全,您要做的項目是否都列在預算上了,有沒有少報一扇門或漏掉了卧室的踢腳線。漏掉的項目在施工現場中肯定還是要做的,但免不了要辦增項手續,這當然又是一筆開支。
計量單位看真切。在傢具製作上,各裝飾公司的區別比較大,有的公司用「延長米」,有的用「平方米」,所以要特別留意。
材料工藝要寫清。裝飾公司應准確告訴客戶,所列報價是由什麼材料、什麼工藝構成的。如報價單寫:牆面立邦漆18元/平方,這是不行的,因為立邦漆只是一個品牌,它的產品很多,有內牆漆、外牆漆、木器漆等,每種漆中又分幾大類,又有很多顏色。
多層、高層住宅各有什麼優缺點
一般來說,七層(含七層)以下住宅稱多層住宅,八層(含八層)
以上的住宅稱高層住宅。
多層住宅的優點主要是得房率較高;物業管理費和修護費用相對
較低;由於多層住宅一般為板式建築,房型總體來說相對較好,每戶
主要房間基本上都朝南;目前多層商品住宅較多為一梯二戶,空氣穿
透性較好。缺點主要是使用壽命比高層住宅低;居民(尤其是年老居
民)有爬梯之苦。
高層住宅的優點主要是結構較好,抗震性較好,使用壽命較長;
由於上還地區規定高層住宅必須安裝電梯,所以進出較為方便;高層
住宅中較高層面視野較好,空氣較好,可免裝防蚊紗窗。如朝向較好
和空氣穿透性較好的戶室,夏天的冷氣空調使用的頻率較低。缺點主
要是得房率相對較低;物業管理費和維護費用較高;如是點狀高層住
宅,總體房型不如多層,部分戶室朝向欠佳,私密性較差。
小高層的優點:
1.小高層的房子是未來房地產建築的發展方向
2.帶電梯,老人住很方便.而且,有個重東西不用爬樓梯.
3.戶型少.於高層相比少很多人,相對安靜.多層戶數少,但沒有電梯.
4.我建議最好購買6樓或7樓的房子.
小高層的缺點:
1.套內實用面積低一點.
2.管理費比多層高.
3.電梯會壞.那就要爬樓梯了.最好購買6樓的房子.這樣就是電梯壞了,也不至於累的很.
4.物業管理很重要.如果物業管理跟不上,電梯壞了,可能一個星期也修不好.
發展中心北移
建設嶄新鼓樓
鼓樓區是徐州市的主城區,為徐州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它歷史悠久,卻也因此多了發展的「欠賬」。誕生60餘年來,由於工業污染嚴重,基礎設施陳舊,它與徐州市中心城區的地位已越來越不相稱。面對新世紀,面對即將加入WTO帶來的挑戰,面對一浪高過一浪的經濟全球化大潮,鼓樓區思變創新求突破,大手筆繪就了一幅老城區舊城改造的宏圖
江蘇省徐州市鼓樓區東臨京滬鐵路,西接九里山麓,南距市區中心,北臨京杭運河。全區轄11個街道,總面積69平方公里,人口28萬。
近年來,鼓樓區按照徐州市「建設現代化商貿大都會和生態園林城市」的總體戰略部署,制訂了「開放帶動、三產興區、科教創新、繁榮鼓樓」的主體發展戰略。本著「發展經濟、改善環境、保持穩定、造福群眾」的宗旨,鼓樓區緊緊抓住擴大內需的機遇,以改善環境為突破口,以重點工程建設為載體,投巨資進行大規模舊城改造和開發建設,使城區面貌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隨著鼓樓區一、二、三產業的協調發展,全區經濟總量迅速擴張,主城區空間日漸飽和,重新規劃與開發建設迫在眉睫,如不打破常規,積極向外尋求突破,鼓樓區乃至徐州市的發展都將受到嚴重製約。鼓樓區委、區政府大膽求變,果斷實施了「發展中心北移」戰略,以「團結拼搏、開拓創新、自我加壓、負重奮進」的鼓樓精神,建設一個美麗文明的新鼓樓。
站在發展高度
推動「北移」戰略
「發展中心北移」,是由鼓樓區的發展決定的。徐州是江蘇省重要的工業基地,絕大多數傳統型工業分布在鼓樓區內,工業污染給群眾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搬遷老工業區,還給人民群眾一個潔凈、優美的生存空間,是全區群眾早就期盼解決的難題,必須下定決心重新規劃和開發建設,改造老城區。
徐州市1993年區劃調整,鼓樓轄區內城區面積減至一半。隨後幾年的市政重點建設,又徵用了位於市中心的部分繁華商業地帶,致使鼓樓區發展空間越來越小,稅源經濟大幅度下降,因而必須向外擴張,開發建設新城區,開辟新的稅源增長點。
鼓樓區所轄街道中,有不少地處城鄉結合部,由於傳統的農村居住習慣和長期沒有系統的規劃建設,形成了大片棚戶屋居住區,影響了徐州市的整體形象。因此,鼓樓區亟待推進城鄉一體化。
實施「發展中心北移」戰略,通過「大投入、大改造、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來加快全區的城市化進程,對於有效提升徐州城市整體功能,改善徐州市北區形象、環境質量和人民生活水平,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這是鼓樓區徹底甩掉老工業區、污染區帽子,再創鼓樓輝煌的一次機遇,也是徐州市改變城市發展「南重北輕」格局,實現南北同步協調發展的一次機遇。
站在新世紀高度
打好「北移」戰役
鼓樓區「發展中心北移」工程,惠及子孫,造福後人。因此,我們站在新世紀的制高點上,用跨世紀的超前目光來規劃、建設新鼓樓,全力以赴打好「發展中心北移」的三大戰役。
第一大戰役———徐新橋戰役。以修祥和路、架徐新橋、整治小區、建設市場為代表的重點工程如今已首戰告捷,小區凈,市場興,「三路通」,一橋飛架東西,北區變通途。徐州市北區環境得到較大改善,新一輪城市發展輪廓初現雛形。
第二大戰役———商貿城戰役。加快建設以金地商都、女人大世界等4片聯動工程為代表的市政商貿工程。這是鼓樓區全面推進「發展中心北移」戰略的關鍵一仗。此役的勝利,將奠定鼓樓區新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並使其成為徐州市城市副中心,從而改變過去徐州市城市發展「南重北輕」的失衡格局,實現協調發展。目前,金地商都等聯動工程已全面開工建設。
第三大戰役———白雲山戰役。投資10億元搬遷白雲山附近的污染企業,開發建設白雲山莊,發展大綠化、大旅遊、大商貿,把徐州市北區建成天藍、地綠、山青、水秀、人美的現代化新興主城區。這是解決鼓樓區城區污染源,改變老工業區、老污染區形象的重大舉措。
這一戰役的勝利,將打破「徐州城市不能向北發展」的陳見,實現徐州市北區經濟和環境的歷史性巨變。目前,這一項目已作為國家環保項目報請國家計委批准立項,申請世行貸款計劃也正在積極實施之中。
以對人民負責精神
確保成功「北移」
實施「發展中心北移」戰略,是一項大拆、大建、大遷、大移的系統性工程,需要決策者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出發,從徐州市的總體發展規劃出發,通盤考慮,統籌實施。因此,在決策階段,我們廣泛聽取社會各界呼聲,邀請專家進行專題論證,確保決策正確,措施切實可行。
鼓樓區實施「發展中心北移」戰略始終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准設計、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確保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同步協調發展。
在規劃上,與徐州市城市發展總體規劃保持一致,協調配合;在設計上,我們面向全國,以競標的形式廣泛選擇設計單位,並成立專家委員會評選設計方案,擇優採用;在建設上,我們實行全過程工程監理制,確保工程質量,力爭建成國內、省內一流的標志性建築;在管理上,我們面向國內外招聘專業管理公司,並按照市場法則獨立運作,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要實現「發展中心北移」戰略的總體目標,預計總投資約20億元人民幣。錢從何來?搞好資本運作是保證這一戰略順利實施的關鍵。按照市場經濟的運行法則,特別是遵循城市建設的自身規律,鼓樓區採取「土地置換、易地生財」的運作方法,區機關主動讓出市區黃金寶地,利用土地級差收益換取建設資金,同時通過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北移,有效提升城北土地的含金量,從而達到了「雙向開發、雙向增值」的最佳效應。
利用市區黃金地段優勢和項目回報率高且快的優勢,廣招商、大引資、多讓利,廣泛調動、吸引社會資金為鼓樓區所用是做好資本運作的又一有效手段。本著「區外就是外」的原則,我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目前已和中國廣廈建築集團等多家單位達成了合資、合作協議。
資本運作的成功,較好地解決了建設資金不足的難題,目前各項工程均已如期開工。全區上下圍繞「中心北移」,凝心聚力,眾志成城。區領導按照各自分工,包掛重點項目,指揮、協調工程建設,一保質量,二保進度;社會各界鼎力支持,廣大群眾積極參與,更為我們打贏這場戰役提供了勝利保證,「發展中心北移」是一項為民辦實事的工程,所轄單位和區內居民以各種形式支持「北移」,市有關部門的專家以及駐徐高校的學者也組成「智囊團」前來出謀劃策、共籌發展大計。毫無疑問,我們將努力奮斗,把一個功能配套、設施齊全、環境優雅、生活舒適、美麗文明的現代化新城區帶入21世紀。
Ⅲ 有3600年歷史的古都為什麼卻還是吸引不來遊客
古都中的"小透明"——鄭州,為何這么說呢?因為鄭州在八大古都之中存在感甚低。每次與朋友談起古都鄭州,總會得到一陣調侃:"什麼古都,一目瞭然是一個現代化城市。
Ⅳ 台蔭村的歷史文化
商朝末年,商紂王昏庸無道,大修離宮別館,據說他的宮中以玉石做門,以黃金為柱,極盡奢侈豪華。他的宮中有一座鹿台,裝飾的極其高大華麗,在這里,他和他的寵姬妲己縱情享樂。同時,他還極其暴虐殘忍,曾經做炮烙之刑,將犯人剝光了綁在銅鑄的空心柱子上,柱子中間燒上炭火,活活把人燙死。在這種窮奢極欲的狀況下,他還發動了討伐東夷的戰爭,無疑進一步激化了社會矛盾,民眾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這時,西方的周族乘機起來推翻了商王朝的統治。
周族起源於陝西岐山腳下的周原,臣服於商朝。到古公亶父的兒子季歷的時候逐漸強大,但由於與商發生了矛盾,被商王捉住殺掉了,從此埋下了仇恨的種子。季歷的兒子姬昌繼位時被人稱為西伯,晚年時,他自稱周文王。在周文王時期,周逐漸發展成了一個較大的方國。他們與周圍部族和睦相處,贏得了大家的信任的尊重。漸漸地,文王有了滅商的念頭,他率領周軍擊敗了犬戎、密須等方國,一度曾逼近邘(河南沁陽西北)、黎(太行山一帶),直接威脅到了商的都城朝歌的安全。但是可嘆的是,商紂王對此竟毫無戒備。
文王尚未完成滅商的大業就去世了,重任落在了他的兒子周武王姬發肩上。武王繼位的第二年(公元前1045年),他把父親的牌位奉在軍中,對天盟誓,決心進行滅商的大業。周軍一路西行,來到了黃河岸邊的孟津渡口,武王要在這里進行一次大閱兵。一到孟津,他仔細察看了周圍的地形,看到這里地勢平坦,視野開闊,是個閱兵的好地方。接著他命令眾人修築了一座高大的土台以方便觀兵。鄰近的方國、部落聽到消息,都紛紛趕來表示支持。面對眾多的支持者,武王愈發顯得鬥志昂揚,他一躍而上了觀兵台,向大家慷慨陳詞:「我們的祖先對上天是功德無量的,因此上天命先王滅掉這殘暴的殷商,拯救萬民,不幸的是,先王早逝。現在上天把這個重任託付給了我,我雖然無知又無才,但卻不敢有絲毫的懈怠。我希望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完成祖先的功業。」他頓了一下,看見大家情緒異常激動,便面色凝重地發布號令:「現在大家把船隻准備好,一齊向對岸進發,希望你們奮勇向前,不能有絲毫的鬆懈。如果有人膽敢退縮,一律軍法處置!出發吧!」隨著武王的號令,數千條船如萬箭齊發,個個你爭我奪,奮勇當先,沖向對岸。霎時間,幾十米寬的河面上白浪沖天,喊聲震天動地。不一會兒,這些船隻已經抵達了對岸。觀兵台上武王目不轉睛地注視著隊伍的一舉一動,不時地微微頷首,最後臉上浮現出了一絲笑容。隨後武王也坐船渡過黃河。行至河中心時,一條白魚躍入周王坐的船中,武王彎下腰去拾起這條魚,捧在手裡,若有所思。剛剛過了河,眾人突然覺得頭頂一道亮光閃過,在天空中劃出一條紅色的弧線,聲震雲霄。見此天象,大家議論紛紛。這時有人對周王說:「剛才的白魚和現在的火星,都是上天的旨意,讓我們去討伐商紂王呢!」周武王卻命令大家收拾戰場,班師回朝。眾人都不明白武王想的是什麼,武王告訴大家:「現在還不是時候,這其中的玄機以後你們就會明白,總之,天命還不到滅商的時候。」因為他知道,商紂王的一些重要大臣仍然掌握著軍事要職,他們都是忠於商王的良臣。自己也只有等待天賜良機了。
但是通過這一次的孟津觀兵,周武王看到了人心向背,意識到商王的統治基礎已經動搖,而自己做為盟主的地位也已經非常牢固了。
形勢對商紂王越來越不利,但他似乎並不在意,依然整日花天酒地。商朝老臣微子見到商朝的江河日下,不禁喟嘆:「商朝是真的該亡了啊!就像跌入了萬 深淵,萬劫不復啊!」孟津觀兵兩年以後,即公元前1043年,商紂王的昏庸淫亂達到了極點,他不但殺了王子、比干,還囚禁了箕子,微子見狀也逃走了,這樣一來,所有敢於勸諫的大臣都被他排除掉了再也沒有人出來勸諫了。
周武王認為這是天賜良機,他向各諸侯國發布了討伐商紂王的文告:「殷商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重罪,我們一定要把它鏟除掉!」 這一次周王抱定了必勝的決心,他親自率領三百輛戰車、三千名勇士和四萬五千名全副武裝的士兵,浩浩盪盪地從渭水南岸出發了。沿途不斷有一些方國加入進來。這年十二月,隊伍又一次來到了孟津集結,聞訊而來的方國有微、纑、彭、濮、羌、庸、蜀、髳等。在孟津渡過黃河以後,諸侯國設壇盟誓,周武王進行了最後一次的戰前動員,他歷數商紂王的種種倒行逆施,說明了這次討伐的目的和意義:「商紂王沉湎於酒色,破壞了祖宗的規矩,離經叛道,這是他自取滅亡。
所以今天我代替上天來懲罰他。大家一定要共進共退,互相幫助,一鼓作氣滅了商紂王!」這支士氣高昂的隊伍,一路所向披靡,一直殺到了商都牧野,與商朝臨時拼湊起來的軍隊展開了決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戰。這一戰徹底摧毀了商王朝的統治,從此進入了周朝統治中國的時期。
今天,孟津縣會盟鎮台蔭村(已被淹沒)還有觀兵台,傳說就是周武王築台閱兵的地方。當我們漫步會盟鎮,可以看到 這里西連小浪底風景區,黃河穿鎮而過,在這里形成了數萬畝的黃河灘塗和數千公頃的黃河濕地。當地還建成了萬畝荷塘、萬畝優質稻米、萬畝孟津梨等農業產業化基地,古戰場的痕跡宕然無存,但是 「八百諸侯會孟津」的諸多故事卻永遠被人們口口相傳……
Ⅳ 鄭州市總面積是多少
截至2018年末,鄭州市總面積7446平方公里。
1、城市簡介
鄭州,簡稱「鄭」,古稱商都,是河南省省會、中國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特大城市、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商貿物流中心、中原城市群中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位居河南省中部偏北,東接開封,西依洛陽,北臨黃河與新鄉、焦作相望,南部與許昌、平頂山接壤。
2、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末,鄭州市下轄6個市轄區(中原區、二七區、管城區、金水區、上街區、惠濟區)、5個縣級市(鞏義市、滎陽市、新密市、新鄭市、登封市)、1個縣(中牟縣),全市總面積7446平方公里,市區面積1010平方公里,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549.33平方公里。
3、地理位置
鄭州市位於中國華北平原南部、黃河下游,居河南省中部偏北,東接開封,西依洛陽,北臨黃河與新鄉、焦作相望,南部與許昌、平頂山接壤,全市東西長135-143公里,南北寬70-78公里,版圖總面積7446平方公里,介於東經112°42′-114°14′,北緯34°16′-34°58′之間。
(5)商都歷史文化最新進展擴展閱讀
鄭州市下轄的主要縣市區簡介
1、中原區
中原區是河南省省會鄭州市的中心城區,是鄭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鄭州市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截至2017年,中原區轄區總面積195平方公里,轄12個街道,常住人口104.8萬人,城鎮化率90.96%。
2、二七區
二七區是河南省省會鄭州市的中心城區,因紀念1923年2月7日京漢鐵路大罷工而得名,位於鄭州市中心西南。截至2017年,二七區轄區總面積159平方公里,轄17個街道,常住人口80.15萬人,城鎮化率90.39%
3、管城區
管城區是河南省省會鄭州市的中心城區,因是春秋時期管國都城所在地而得名,也是鄭州商都歷史文化城區所在地。截至2017年,管城區轄區總面積204平方公里,轄12個街道,常住人口82.03萬人,城鎮化率86.55%。
4、鞏義市
鞏義市是河南省省會鄭州市的下轄縣級市,位於中原腹地、嵩山北麓,東距鄭州市中心城區82公里,西距十三朝古都洛陽市76公里。鄭西高鐵、連霍高速、隴海鐵路等均在市內設站。截至2017年,鞏義市轄區總面積1041平方公里,轄20個街道、鎮,常住人口83.27萬人,城鎮化率56.10%。
5、滎陽市
滎陽市是河南省省會鄭州市的下轄縣級市,鄭州市西部新城組成部分。滎陽市有「東都襟帶、三秦咽喉」之稱。截至2017年,滎陽市轄區總面積908平方公里,轄13個街道、鎮、鄉,常住人口62.67萬人,城鎮化率55.43%。
6、中牟縣
中牟縣是河南省省會鄭州市的下轄縣,鄭州市東部新城組成部分,古稱圃田、牟州,地處中原腹地、黃河之濱。截至2017年,中牟縣轄區總面積1393平方公里,轄20個街道、鎮,常住人口113.44萬人,城鎮化率51.30%。
Ⅵ 誰介紹下鄭州發展史
河南省省會,中國重要的內陸開放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崛起的現代化商貿城市。鄭州在黃河南岸,崇山峻嶺之東,與七朝古都開封和十三朝古都洛陽東西相臨,東南面向黃淮平原,位於東經112°42'~114°14'和北緯34°16'分~34°58'之間,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4.3℃,降雨量640毫米。轄12個縣(市)、區,其中縣1個、縣級市5個、區6個。據2006年的統計資料,年末全市總面積7446.2平方公里,市區面積1010.3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面積282.0平方公里;2006年末全市總人口 724.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36.28萬人,鄉村人口288萬人。鄭州地處中原腹地,「雄峙中樞,控御險要」,為全國重要的交通、通訊樞紐,是新亞歐大陸橋上的重要城市,是國家開放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是中國八大古都之首。
鄭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旅遊資源豐富。軒轅黃帝故里、裴李崗文化遺址、大河村遺址、夏都陽城遺址、商城遺址等記載了她8000多年的文明史,以黃河游覽區、大村遺址為主的黃河有中國特色文化旅遊群和以少林寺、嵩山國家森林公園為主的嵩山風景名勝區給鄭州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鄭州地上、地下資源豐富。盛產小麥、玉米、稻穀、棉花、煙葉、花生、芝麻、水果等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新鄭大棗、中牟大蒜、黃河鯉魚等特產聞名遐邇;現已探明礦產34種,鋁礬、耐火粘土等儲量豐富,具備良好的開采條件。
鄭州雄踞中原腹地,是中國鐵路、公路、航空、信息兼具的重要綜合性交通通訊樞紐之一。京廣、隴海兩大鐵路干線在此交匯,107、310國道和鄭、汴、洛高速公路在這里穿過;擁有亞洲最大的貨車編組站,擁有鐵路、公路三個一類口岸和中國新鄭國際機場;郵政、電信業務總量居全國前列。鄭州是中原地區通向世界的重要門戶。
鄭州承襲商都遺風,商貿發達。"八五"期間,登高投資104.8億元,新建大型商貿設施面積566.7萬平方米。遍布全市的一、二級商業群,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大、中、小集貿市場相結合,專業市場與綜合市場、批發市場與零售市場互補的發達的商貿網路。
開放的鄭州在工農業生產、科教文衛體等方面都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工業體系逐步完善,農村經濟迅速發展。先後躋身全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和投資硬環境40優之列,並被評為全國衛生城市。興辦的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被評為國家重點和全國"十佳"開發區,與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一起成為河南省對外改革開放的窗口和國內外客商投資的熱點。
Ⅶ 急求邢台地區古代戰爭史
千年古都話邢台
主持人 徐文靜
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成王封周公旦四子姬苴為邢侯,建立邢國統轄邢地,邢台曾有邢侯所築之台,故名邢台,位於河北省南部,京廣、京九鐵路和京深高速,308、107國道貫穿南北交通十分便利,為了深入了解邢台豐富的旅遊資源,近日記者走訪了邢台市旅遊局副局長翟茂榮。
徐文靜(以下簡稱徐):邢台是一座新興的旅遊城市,然而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淀很深,如今有哪些景區與邢壤大地的民俗風情結合,怎樣在冀南形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翟茂榮(以下簡稱翟):邢台具有3500年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是先商之源、殷商古都、邢侯之國,曾作為商都129年,邢國國都近400年,是河北地區歷史上第一座「城市」。歷經堯禪位。酉系建堤、商定都、邢封侯及歷朝歷代,涌現了郭守敬、僧一行、宋王景、劉秉忠、張角、趙三多等一大批傑出的科學家、政治家和民族英雄,發生過黃巾起義和義和團運動等重大歷史事件,形成了底蘊獨特的邢襄文化。主要景點有郭守敬紀念館、中醫聖祖「扁鵲廟」、開元寺,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的中央大寨「黃巾軍寨」,威縣「義和團運動紀念館」,神奇「柏鄉漢牡丹」,清河「武大郎懸館」、華夏第一寺普彤寺、唐皇陵、邢侯墓、沙丘平台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的廣宗,傳揚了1800餘年的太平古韻,古老拳種「梅花拳」,更是獨具邢襄地域風情。邢台西依八百里太行,自然風光奇麗多姿,有太行奇峽群、崆山白雲洞、天河山、雲夢山、小天池、北武當山、不老青、仙翁山、映雪湖、秦王湖、玉泉湖等。還有全國首批農業旅遊示範區———前南峪農業觀光區、「華龍面天天見」的華龍食品城、中國羊絨之都的清河羊絨科技園區等工農業旅遊點。邢台已有開放景區(點)22處,星級酒店12家,其中三星級5家,二星級5家,床位6500餘張,旅行社28家,形成了旅遊綜合接待體系。邢台歷史人文豐厚、自然風光秀麗、民俗風情多彩、現代文化交相輝映於邢襄大地。一座千年古都、一座新興旅遊城市正以青春四射的活力歡迎社會各界朋友到邢台旅遊觀光、休閑度假。
徐:據說位於邢台市西南路羅鎮賀家坪村有條峽谷,地勢險要,曾是唐末黃巢義軍的根據地之一,現又被專家譽為「太行奇峽」,請您談談此峽谷的持點?
翟:太行奇峽群位於邢台縣西南路羅鎮賀家坪村,它背靠天河梁,南與白岸相鄰,北同漿水鎮接壤,西與山西的和順縣相望。距邢台市區65公里。景區游覽面積為18平方公里,由24條峽谷組成,其中達到千米以上的就有8條之多。它既有北方山嶽的雄偉氣勢,又具有南方山水之秀美。奇峽群景區有三大特點:峽谷地貌奇特,谷底狹深,具有狹長、深幽、陡峻、赤紅、集群等特點;水資源豐富,峽谷內一年四季溪水長流,清潭飛瀑連綿十餘里且成群出現;植被繁茂有上萬畝原始次生林,形成一個巨大的「天然氧吧」。以上特點使其成為八百里太行的一大奇觀,被專家譽為「太行奇峽」。奇峽群的岩石大多是紅色,在地質學上稱作石英砂沉積岩,那裡14億年前是一個淺海環境,由紅色石英砂沉積後,在高溫、高壓作用下而形成這種岩層、後經燕山造山運動,使山體形成褶皺,又經千萬年的流水切割、侵蝕,形成今天奇峽奇特的地勢地貌。
目前可游覽的峽谷為長嘴峽、流水峽、黃巢峽和竹會峽。主要景觀有神鷹石、龍潭飛瀑、白雲人家、黃巢殿、跑馬棧道、神井、一線天、擎天柱、雙駝峰、佛手山、情人峰、觀天眼、雙龜戲石、龍首崖、懸棺、雲崖撒珠、雄獅出山、小石林、興隆寺、猿人頭、雙獅岩、浮雕、卧峽睛虹、濟公觀海等,另外這里還有八路軍129師的被服廠、造紙廠、印刷廠遺址。
徐:八百里太行蘊育了邢台優美的自然風光,天造地設了奇特的地質地貌,3500年悠悠的歷史造就了燦爛的邢襄文化。在十一黃金周來臨之際,你們為遊客准備了幾條旅遊精品線路?
翟:大致分為四條旅遊路線:巍巍太行自然風情游(3日游)。該線路主要由太行奇峽群、崆山白雲洞、雲夢山等組成,使人領略太行山的自然風光和奇特的地質地貌;科技陽光健身游(1日游)。該線主要由郭守敬紀念館和扁鵲廟組成,以科技、健康、長壽為主題;尋根祭祖游(2日游)。該線以邢侯墓、唐皇陵、鄔氏墓地為主要載體,滿足海內外邢氏、清河張氏、唐皇李氏、崔氏後裔、柴氏後裔追根尋祖的心理需求;太行水韻風采游(2日游)。該線以秦王湖、岐山湖、野溝門、映雪湖等風格各異的水體組成,是休閑療養、生態旅遊的最佳去處。————————————————柏人城
柏人城在隆堯縣西部的雙碑鄉境內,是春秋時期的歷史名城,距今已有2600多年,是華北地區罕見的古城池之一。
柏人城系夯土建築,它北鄰抵水,三面環崗,依山傍水,形勢險要,向為歷代兵家所看重。城牆全長8017米,城廓面積約4平方公里。東城牆長2225米,西城牆長1451米,南城牆長1915米,北城牆長2426米,平均厚度為15.1米,最高處為9.15米。城牆夯土層為10厘米左右,每高60厘米鋪有一層橫木,橫木間距為30至60厘米不等,其作用相當於現代建築用的鋼筋。此城原有9個城門,靠水的北面1門,南2門,東西各3門。城牆猶如山巒起伏,登臨氣勢磅薄的柏人古城坦,一覽平疇的大平原,煙村霧樹,如錦似畫,使人頓覺心曠神怡,志壯氣豪。經過現存古城地表以上部分所作粗略估算,光是土方堆積量就達110多萬立方米。完成如些浩大工程,這在生產力低下,科技不發達的古代,是非常也不起的壯舉。
戰國時期,柏人城已發展成為北方趙國的一個比較繁榮昌盛的軍事重鎮,這里遺有商周時期的陶窯和大量陶器。城四周有眾多戰國及漢代古墓,從墓葬中不挖掘出不少陶罐銅鏡,銅帶勾、青銅劍、鐵劍以及戰國時期的錯金銅帶勾玉璧、瑪瑙飾件等。近年,在柏人城址還發現了戰國時流行的銅質「刀幣」,刀幣上鑄有「白(通柏)人」字樣。據專家考證,當時趙國只有邯鄲和柏人兩個地方鑄銅錢。這是戰國時柏人城經濟繁榮、商業發達的重要標志。http://www.hebiic.gov.cn/173county/xt/xtlnx/aboutlongyao/about_longyao07.htm
Ⅷ 廣州歷史,地理,傳統
一、廣州概況
1.自然地理
廣州是廣東省省會,廣東省政治、經濟、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也是華南區域性中心城市。廣州位於中國大陸南方,廣東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端,瀕臨南海,毗鄰香港和澳門,中國第三大河流珠江穿城而過,地理位置十分優越,素有中國「南大門」之稱。
廣州地處南亞熱帶,北回歸線穿越北部,屬南亞熱帶典型的海洋季風氣候。這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雨量充沛.四季如春,繁花似錦。全年平均氣溫20~22攝氏度,平均相對濕度77%。市區年降雨量為1982.7毫米。由於氣候溫和。土壤濕潤,陽光充足,廣州一年四季樹木常綠、鮮花常開,自古就以「花城」著稱。在國內城市中,這一別稱和美譽也是廣州獨有的。凡是來廣州旅遊的人都一定會充分感受、親身體驗到處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花的節日廣州不愧為花的城市!
2.人口物產
廣州市轄10個區和2個縣級市。10個區是:荔灣、越秀、海珠、天河、白雲、黃埔、番禺、花都、南沙、蘿崗。兩個縣級市是:增城市和從化市。
廣州市陸地總面積7434.4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超過350平方公里。2000年6月,番禺、花都2個縣級市搬市設區後,廣州城區面積進一步擴大,目前,廣州已經成為中國南方最大的海濱城市。
到2002年3月底,廣州行政區域內人口(含戶籍人口和流動人口)已突破千萬大關,其中市區人口已經超過了600萬人,市區平均每天流動總人口達300多萬人。從這意義上,可以說廣州是名副其實的不設防的城市。
廣州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資源豐富,有許多馳名中外的農副土特產品,經專家們鑒定確認的多達100種。廣州是中國著名的「水果之鄉」。廣州的土地、氣候等自然條件適宜多種熱帶、亞熱帶果樹的生長,一年四季都有水果上市。廣州的水果共有500多個品種,其中荔枝、香蕉、木瓜和菠蘿享有『嶺南四大佳果』美譽,早已名聞中外,也是廣州水果種植面積和產量最大的四個品種。其它如楊桃、龍眼、黃皮、柑、橙等也久負盛名。
3.歷史淵源
在今天,提起廣州,人們會很容易、很自然與現代、時髦、繁華、富裕、美麗聯系起來。其實,廣州還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歷史文化名城,是國務院首批頒布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從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秦王朝任命任囂為南海尉並建城(俗稱「任囂城」)開始、廣州已有2219年的建城歷史。而世界歷史名城中,除古羅馬、雅典等少數幾個城市外,巴黎、倫敦、莫斯科等均比廣州年輕。
據史書記載,在公元前9世紀的周朝,這里的「百越」人民和長江中游的楚國人民已有來往,特建「楚庭」來紀念這種友誼,這是廣州最早的名字。
公元前214年,奏始皇統一嶺南後建立南海郡,郡治設在番禹,位於今天廣州倉邊路、越華路、中山路、北京路一帶的老城區內。錢正朝任命任第為南海尉並建城.俗稱「任囂城」,有人考證後認為「任囂城」就在今越秀區倉邊路一帶。秦末漢初,趙佗繼任南海尉,建立南越國,自稱南越武帝,建趙佗城。
漢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秋,派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楊仆等.率領大軍,出師嶺南,廢除南地國,再置南海郡,郡治仍設在番禺(即今廣州)。三國時期、吳國孫權於黃武五年(公元226年)在交州東部分設廣州。廣州之名由此開始.至今已有1770多年的歷史。
4.五羊傳說
大家可能都聽說過,廣州有幾個美麗的別名,我現在就考一下你們,看能不能說全。對,大家說得都對,廣州又稱花城、羊城、穗城。花城,前面已向大家簡單介紹過了,不過大家知道和記住花城,更多的是通過已故中國四大散文家之一貨牧的那篇著名散文《花城》,這篇膾炙人口的散文被收進中學語文教科書,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因此而記住廣州是十一座以花而得名的城市。那麼,廣州為什麼又稱「羊城」、「穗城」呢?這裡面有一個非常美麗的傳說。
相傳,有一年,楚庭因連年災害,田地荒蕪.農業失收,百姓飢荒。有一天.天空出現五朵祥雲,上有五位仙人 身穿紅橙黃綠紫五色綵衣,分別騎著五隻不同顏色的仙羊,仙羊各口銜一棵一莖六穗的稻子,徐徐降落在這座城市。仙人把稻子贈予百姓、把五隻羊留下,祝願這里永無飢荒,然後騰空而去。
從此,廣州成了嶺南最富庶的地方,也開始有了「羊城」。「五羊城」、「穗城」之稱。後來廣州的百姓還在惠福西路修建「五仙觀」來紀念這五位造福廣州的仙人。你們若不信,可到五仙觀的東側看看,至今那裡還有一塊巨大的紅砂岩腳印狀的凹穴,那就是「仙人拇跡」。你們還不信,可再到越秀山麓.那裡存立有一座「古之楚庭」的名牌坊,它告訴人們,廣州最古老的名字叫「楚庭」。
喜歡動腦筋、善於思考的人可能會想:在這個神話傳說中,仙人們為什麼騎的是羊而不是別的什麼動物?為什麼五位仙人衣是五色,羊亦五色?這裡面是不是有什麼神秘?
不錯,在這個神話傳說背後,還包含著十分豐富的歷史文化和思想內涵。也就是說,仙人騎著羊而來,仙人五數、衣五色、羊亦五色都不是偶然的。先說為什麼是羊,這里我告訴大家一個基本事實,畜牧學家已經證明,廣東的羊來自北方,這就說明五羊神話是一則史前拓殖神話,中原人早在公元前9世紀的周朝就開始南遷,並給嶺南人帶來了北方的文化和文明,同時也證明了廣州很早就是一個移民城市。也許有人還會問,移居羊城的先民,也可以把狗。豬什麼的帶來呀,為什麼單單是把羊帶來呢?這可能是由於路途遙遠。豬的行動緩慢、成批驅趕不便,再加上在古代傳說中,豬的形象不好。而狗,在古代是許多民族的圖騰和始祖神,很少作為一種具有經濟價值的家畜來飼養。相對於狗和豬來說,羊的繁殖力強,適應力強,還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至今廣東仍有「種姜養羊,本少利長」和「羊不離胎」之說。加上它行動快速,便於驅趕。可見,五羊神話中的仙人騎羊,除象徵其從北方而來之外,還有心理、道德和經濟上的考慮。羊成為當日南遷的先民攜帶的理想家畜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
在今天.五羊巳成為廣州的城徽標志。細心的遊客會發現,「羊城」這一別稱,已滲透到廣州生活的各方面:書有《羊城古鈔》,刊有《羊城古今》,報有《羊城晚報》,是有「羊城八景」;乃至許多樓字商標、公司社團、名勝古跡均以「羊城」命名;「五仙觀」如今尚存,「仙人拇跡」依然可見;仙湖街、仙鄰巷、五仙門等都還粘有一點「仙」氣——「五羊仙」的神話,可謂影響深遠。
5.經濟發展
廣州自古以來就是全國著名的商埠,它擁有2000多年的開放貿易歷史。改革開放以來,廣州經濟發展煥發出新的生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從1992年開始,廣州的綜合經濟實力躍居全國10大城市的第3位。尤其是「九五」以來,廣州的經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更為顯著增強,為國家、為廣東省所作的貢獻越來越大。
2004年廣州生產總值(GDP)突破4000億元大關,達到4115.8億元,比上年增長1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5.5億元,增長5.4%;第二產業增加值1817.71億元,增長17.2%;第三產業增加值2182.6億元,增長13.8%。三次產業的比重為2.81∶44.16∶53.03。按戶籍人口計算,全年人均GDP為5.63萬元,增長13.7%;按當年平均匯率折算,約合6800美元,在國內大城市中位居前列。
廣州經濟發展最突出的特點是包括商業、旅遊業、餐飲業和信息、金融、房地產服務業等在內的第三產業十分發達。2002年,全市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 1668.55億元,佔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 55.59%,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5.9%,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廣州經濟發展的另一突出特點是,對外開放程度比較高,對外經濟貿易發達。據統計,改革開放以來,廣州外貿出口年均憎長達21%,2002年,全市進出口總額已達 279.31億美元,其中出口達137.84億美元。出口市場達200多個國家和地區。1979~2002年全市實際利用外資294.53億美元,在全國10大城市中排第2位。已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前來廣州投資,在廣州設立了8000多家外資企業和2000多個辦事機構。
6.城市建設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城市綜合實力的顯著增強,廣州明顯加大了城市建設的力度。從1998年秋開始,廣州開始實施城市建設管理「一年一小變」、 「三年一中變」 、「2010年實現一大變」的戰略。「九五」時期(從1997至2001年),全市城市建設投資總額達610億元,相當於前8個五年計劃總和的3倍。現在廣州已全面成功實現了「一年葉小變」。『三年一中變」的目標,城市面貌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可以說,在短期內城市面貌發生如此巨大變化,不僅是廣州城建史上的奇跡,就是在整個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城市建設史上也不多見。
「小變」 、「中變」的成果不僅受到廣大市民的由衷贊賞,而且受到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同時在國際上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得到了國際上的廣泛認可。2001年12月3日.廣州榮獲「國際花園城市」的光榮稱號,捧回了被國際上稱為「綠色奧斯卡」的大獎,成為世界上獲此殊榮人口最多的城市,為我國爭得了榮譽。2002年5月26日,廣州又成功入選全球40個「2002年聯合國改善人居環境最佳範例」,7月,榮獲該獎項十佳獎。
7.人民生活
廣州的經濟實力雄厚,發展迎度快.充滿活力.廣州人民生活水平自然也水漲船高。與北京、上海、天津、重慶、西安、武漢、沈陽、哈爾濱、南京等9大城市居民相比,廣州人最會掙錢也最能花錢。廣州人掙錢花錢全國最多。
2004年全市職工平均工資為31025元,增長9.9%。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6884元,增長12.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7%。全面取消農業稅,大幅度減輕農民負擔,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達6625元,增長8.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9%。全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性支出13121元,增長13.4%。其中,服務性消費支出4653元,增長18.5%,城市每百戶居民家用汽車擁有量由上年的2.3輛提高到4輛。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353元,增長5.8%。物價水平總體平穩,全年城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1.7。
8.民俗風情
到一個地方旅遊,無非是觀賞和了解那的風景名勝、文物古跡、名山大川與風土人情。廣州是嶺南文化的中心和發祥地,在這個古老而又年輕的都市,我們既能感受到現代文明的強勁沖擊和活力,又能領略到傳統嶺南民俗文化的獨特韻味。廣州兩千多年的文明史留下許多說不完道不盡、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它體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飲食、居住、建築、商貿、語言、歲時節令、婚姻、祭祖、禮儀、娛樂等。由於廣州自古就是一個移民色彩很濃的城市,廣州民俗風情也處處體現了一個移民城市所特有的韻味和魅力:豐富多彩、活潑多樣,古老而又年輕,處處迸發出多元文化撞擊的火花。至今,廣州民俗中仍保持有許多古老的習俗,其中有中原漢人的古風遺韻 也有百越古族的特別稟賦。
同時,由於廣州地處南疆,擁有漫長的海岸線,最先接受海外民俗文化的影響,這又使得廣州民俗不但有新興海濱的迷人風韻,還略帶一點「洋味」:他們一面過傳統的春節,一面過西方的聖誕節;一面遊街,又一面給情人送玫瑰花;一面吃蛇、烹狗、飲功夫茶,又一面吃漢堡包、壽司、喝雞尾酒;一面舞龍舞獅,又一面跳迪斯科、唱卡拉OK;一面穿牛仔褲、露背裝,又一面復興旗袍和香雲衫;一面操著電腦預測市場風雲,一面又供著財神、占卦算命。處處體現出嶺南民俗文化的多樣性、開放性和兼容性。
最能體現廣州民俗風情的是廣州的茶樓。廣州人喜歡上茶樓飲茶,是全國聞名的。廣州人清晨見面打招呼時常說「飲茶未了」(意即「飲早茶了嗎?」)可見廣州人對飲茶的喜愛。廣州人的飲茶有著悠久的歷史。自19世紀初,廣州的茶樓從低矮簡陋的茶寮中崛起之後,「飲早茶」的時尚,風靡了珠江三角洲。到處茶樓林立,可謂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就連郊區的小村鎮,也無一處沒有茶居(樓)。改革開放以後,廣州的茶樓業更加發達。現在,廣州的茶樓、酒家巳發展到近2萬戶,遍布大街小巷,不論走到什麼地方,都能嘗到「三茶二飯」。從『飲早茶」發展到「飲下午茶」到晚上的「飲夜茶」,檔次越來越高,食品越來越精緻。而嚮往開放改革的各省人士,也常常以廣東的生活習尚為樂,於是南至天涯海角,北達內蒙古草原,都建起了廣式茶樓。到後來「老舍茶館」根深蒂固的古都北京人 蓋碗茶藝高超的成都人,都學廣州人「飲早茶」。廣州茶樓之風,一下吹遍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成為傳播嶺南文化的一個窗口。
再就是充滿嶺南傳統節日氣氛的廣州除夕花市。那十里長街,擺滿各種鮮花,任君選購。愛花惜花的廣州人,絡繹不絕,穿梭其中。還有「賣懶」 的少兒,招搖過市,那熱鬧的情景,也是非親臨現場所難以品位的。還有那元宵燈會,剔透玲攏多姿,令人目不暇接。再有廣州七夕風俗之纖巧,重陽登高之踴躍,冬至節日之隆重(廣州人謂「冬至大過年」)。
廣州的銀龍舟,與別的地方賽龍舟不同。別的地方大多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廣州賽龍舟則是每年端午節前後廣州民間的傳統節日。
廣州的波羅廟會也有別於其他的廟會,它是為了紀念海神的誕日,廟會期間扎制的波羅雞,更是廣州所獨有。
著名的沙灣飄色是南國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以獨特驚險的戲劇人物造型飲譽國內外。
麻車火狗是有600多年歷史的大型民間藝術活動,表現人們豐收的喜悅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盤古王誕是為了紀念神話傳說中盤古王,位於花都的盤古王廟更是萬年香火不斷,遠近聞名。
9.著名僑鄉
廣州是全國著名的華僑之鄉,又是全國華僑人數最多的大城市。據統計,全市有華僑、外籍華人;港澳同胞135萬人。其中華僑、外籍華人52萬人,他們分布在5大洲116個國家和地區,聚集比較集中的有東南亞、美國、加拿大地區和澳大利亞,港澳同胞83萬人。全市還有歸僑、僑眷、港澳同胞親屬100多萬人。
廣州向海外移民有悠久的歷史。隨著中外交通和貿易的發展,廣州人的足跡很早就散布世界各地,並定居下來,成為華僑、華人。據資料記載,唐代以後僑居外國的廣州人日漸增多。康熙中葉,海禁開放,出洋謀生者更多。到了近代,廣州出現了向海外移民的高潮。其主要原因:一是廣大人民生計日益艱難,又不堪清政府的迫害和屠殺而出洋,19世紀50、60年代,清朝廣東當局以殘酷的屠殺手段,鎮壓廣東天地會起義和太平天國革命,許多起義的參加者及其親屬,輾轉逃徙海外避難,在異國他鄉定居;二是西方殖民主義者急需勞動力,到中國誘騙華工,據統計,僅1848~1852年的5年間.在廣州及其附近地區被誘騙的華工就達3萬餘人。
廣大華僑、華人素有愛國愛鄉的傳統,對祖國和家鄉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一是熱情支持、積極投身祖國的革命運動和一切愛國活動,在整個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從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運動,直到抗日戰爭、人民解放戰爭,以及一切反帝反封建的愛國民主運動,廣大愛國華僑幾乎無役不與,不少人毀家紓難、拋頭灑血。二是積極投資興辦近代工業企業,揭開了廣州興辦民族資本企業的帷幕。1860年,秘魯華僑黎某等在廣州創辦萬隆興出口行,開華僑投資的先河。1872年,南洋華僑陳啟沅在南海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機器繅絲廠。接著,旅美華僑創辦了廣州第一家電燈公司。20世紀初,馬來西亞華僑在廣州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橡膠企業,美國、加拿大華僑投資創辦了廣州第一個公共汽車公司等。三是廣泛地傳播西方文化,促進了廣州中西文化的交流。
(二)廣州特點
關於廣州,有許多美譽和雅稱,比如「中國的南大門」、「花城、羊城、穗城」、「水果之鄉」、「華僑之鄉」、「中國南方最大的海濱城市」、「著名商埠」、「不夜城」、『移民之城」等等,這些稱呼和概括都從不同側面和角度反映了廣州的特色和魅力。
廣州的特色。有人歸納為「十大」特點,為了便於大家記憶,用一句話來表述,就是「一都、二城、三化四地」。
「一都」是指廣州是著名的商都;「二城」指的是廣州是聞名遐邇的古城,這就把城市悠久的歷史文化和適合人生的優良生態環境兩大特徵都包括進去了;「三特」指廣州所特有的粵語、粵菜和粵劇;「四地」說的是,廣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近現代革命策源地、嶺南文化中心地、改革開放前沿地。
1.商都
由於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歷史人文因素,廣州商業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優良的傳統,自古就比較發達和繁榮,歷史上廣州一直是全國著名的商埠。
廣州自秦漢以來就是我國南方的古都會,有「金山林海,天子南庫」之譽。《史記》說:「番禺亦一都會也」,司馬遷把番禺列為當時全國的9大都會之一。《漢書》也說:「番禺,其一都會也」,「中國商賈者多取富焉」。意思是說商人來到這里做買賣多半是會發財致富的。
唐代,廣州港已發展到可容大小海船近千艘的港口,官方首設市舶使(中國最早掌管海外貿易的官職)於廣州,並開辟了長達14000公里的由廣州通向西方的航線,這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航線。在今天光塔路一帶的「蕃坊」居住著12萬外國商人及其家屬,當年的廣州形成了一個國際性的珠寶市場。
宋元時期.廣州「城外蕃漢數萬家」,「廣州富庶天下聞」。當時的義大利旅行家鄂多立克說廣州是「一個比威尼斯大三倍的城市,整個義大利都沒有這個城的船隻多」。阿拉伯游歷家伊本·白圖泰也同樣認為,廣州是「世界大城市之一也。市容優美,為世界各大城所不及」。
明代,廣州首創外貿交易會,每年夏冬兩季定期舉辦外貿集市。那時,廣州是中國朝貢貿易第一大港,也是中國外貿第一港。明嘉靖年間,因西方殖民者和倭寇的侵擾,朝廷實施海禁政策,廢除寧波、泉州兩市舶使,對外只保留廣州一口通商。廣州獨攬了全國的對外貿易大權。
清代,廣州設立「十三行」,專門從事對外貿易。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關閉漳州、寧波、雲台山等三處通商口岸,只留廣州一口對外貿易長達83年。廣州再次成為全國惟一的對外貿易口岸、直到鴉片戰爭之時,廣州的外貿因而空前繁榮。有歷史學家這樣描述當時的廣州:「廣州成為對內對外貿易的極盛之地。中華帝國與西方列國的全部貿易都聚匯於廣州。中國各地物產都運來此地,各省的商賈貨棧在此經營著賺錢的買賣。」清末至民國時期,廣州大力引進華僑和外國資本開辦商業、洋行和銀行,商業和外貿的發展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
建國後,1957年起,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一直在廣州舉行,到2002年止,已經成功地舉辦了91屆廣交會。廣交會是我國規模最大、檔次最高、成交量最大的出口商品交易會,其成交額佔全國出口貿易的三分之一,被稱為「中國第一展」。廣交會為促進我國的對外貿易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國際國內具有廣泛的影響。改革開放以來,廣州的商都地位不斷提高,商業和綜合經濟實力穩居全國大城市第3位。
廣州商都的歷史,源遠流長,基礎深厚,實力雄厚,經久不衰。廣州城市發展的歷史,可以說是商貿發展的歷史。在2000多年的開放貿易中,「惟我獨尊,地位不可替代」,廣州確實是名副其實的歷史商都。今天,廣州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商貿再領風騷,廣州、廣貨一度成為時髦的代名詞。廣州已成為真正的「購物天堂」。到2001年底,廣州市商貿服務業網點發展到20多萬個,城鄉居民每千人擁有網點數達29個,位居全國首位。
要感受和體驗廣州「購物天堂」的樂趣和魅力,可去三大市場逛逛:
一是逛大型的綜合性的購物商場。廣州比較大型的綜合性購物商場主要有廣州百貨大廈、新大新廣場、南方大廈、廣州友誼商店等,以及新崛起的王府井百貨商店、天河城商場、新中國大廈、中華廣場、流行前線、東山新大新廣場、荔灣廣場、時代廣場等。
二是逛兩大商業步行街:上下九路步行街和北京路步行街,逛這兩條步行街還能感受到嶺南典型的騎樓建築風格。
三是逛專業市場和專用品一條街。廣州作為華南中心城市和華南商業中心,是全省乃至全國物流集散地,用「貨如輪轉」來形容廣州商都是再恰當不過了。廣州因此形成了近400個專業市場和專用品一條街。華林玉器街、西關古玩城、清平市場、高第街等一些名氣較大的專業市場和專業街,也不妨去逛逛,相信定會有收獲的。
2.古城
廣州的歷史到底有多悠久呢?如果從傳說(非歷史記載)角度算,就是從戰國時期的楚威王(公元前338年)開始;如果從歷史文獻記載角度算,就是從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任命任囂為南海尉,任囂在古番山和禺山上修築番禹城開始;如果從「廣州」兩字出現算起,就應該是從三國吳黃武五年(226年),孫權建交、廣二州開始。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是屬於混亂的時期,古人說:「春秋無義戰。」大國小國都在爭奪霸權,總想稱霸中原兼並他國領土。在公元前355年,楚國滅了越國。後來楚威王起用了原南越人高固做了楚國的國相。據說這個高固雖然出生在南海(今廣州),但長得十分威武英俊;而且才華橫溢,極有天賦。楚威王聞說後便召他到了王宮,經過什細考察和嚴格考驗,對他十分賞識,授他為國相。高固不負重託,他用周朝禮樂去教化楚人,一改楚人只會打仗,惟尚武不懂禮義之風,使楚國後來成為文武強盛的大國,並與中原各國爭奪霸權。高固辭官回到嶺南後,就在番禺(今廣州)越秀山下建了一座「南武城」。這是廣州歷史上最早的「城」了。高固還築「楚亭」(也稱楚庭),用來向楚稱臣與朝拜,以示嶺南乃楚之一方天下。現在越秀山上立有一座「古之楚庭」的牌坊,就是指高固曾在此築有「楚庭」。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了六國,但是嶺南還沒有被征服,越人不願歸屬於秦。秦始皇就派兵南下攻打南越,但遭到越人激烈反抗。歷經3次用兵,秦始皇都沒取勝.而且兵力損失慘重。越人潛入深山老林之中,北人不熟悉嶺南的地形,更不適應南方的天氣和氣候,結果戰死的戰死,病死的病死,還時時遭受越人突然襲擊。越人還到處封關鎖路,斷絕秦兵糧草,逼得秦始皇一時無計可施。最後秦始皇招來10萬民工打通了廣西桂林北面灕江與湘江的水路(後人稱之為靈渠),才解決了進人嶺南的交通運輸問題。然後秦始皇舉兵50萬人大破南越,終於完成了全國統一大業。
統率秦軍南下的將領任囂就被秦始皇留下鎮守嶺南。秦始皇在嶺南推行郡縣制,設置南海郡、象郡和桂林郡三郡及數縣。
任囂被秦始皇任命為南海郡尉,於是在南武城基礎上築「任囂城」。隨任囂南下的將領趙佗被任命為龍川縣令,即今天縣長之職。趙佗是任囂的得力助手。任囂在任南海尉期間,對越人採用恩威並舉、團結教化的辦法,使嶺南一帶平穩無事。他在大力發展生產的同時,也加強軍防力量。他把中原發達的文化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傳授給越人,使嶺南很快富庶起來。秦朝統治中國前後才15年,傳到秦二世胡亥執政時,天下已開始動盪不安了。任囂就做好了擁兵自立、割據一方的准備。但由於他那時也年事巳高,加上身體狀態不佳,兒子又沒有一個可接任的,他就把希望寄託在趙佗身上。於是他召趙佗到身邊商討大計。他對趙佗說:「秦朝看來不可長久了,嶺南乃一方沃土,又遠離朝廷,不如趁天下動盪之際擁兵自立與中原斷交。但我已無法完成這件事了,如果你老弟識時務,就勸你擔當此任,在我還未死之前盡力幫助你。不久,任囂就死了,臨終前他把南海尉這個位置讓給了趙佗。
趙佗當了南海尉後不久,大權獨掌,專制一方,為他割據嶺南創造了極有利的條件。趙佗果然建立了「南越國」做起南越王來了。他在原任囂城的基礎上又擴大了一倍,築成「趙佗城」。1974年在中山四路發掘出南越王宮署及御花園遺址4000多平方米,經過20多年的不斷發掘及實施了保護性措施後,現已具備了對外開放的條件,可望在近年內,這座沉睡了二千多年的地下王宮及御花園將展示在遊人的面前。
南越國5代歷93年,漢武帝劉徹於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派兵滅了南越國,以後復置南海郡,隸屬交州治域(交州的治所在廣信,即今廣西梧州)。進人東漢末年,廣州的經濟已經相當發達了,統治者不得不考慮將交州的州治遷來廣州。當時中國的政治形勢已經出現了吳、蜀、魏三國鼎立的局面,在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吳國便將交州治所遷至番禺(今廣州),在原趙佗城的基礎上修築城郭。由於交州刺史是步騭,於是便叫「步騭城」。此城東界在今倉邊路,西達華寧里,北抵越華路,南至西湖路以北。為了加強對嶺南的行政管理,吳國黃武五年(公元226年)交州廣州正式分治,分合浦以南為交州,合浦以北為廣州。因為州治是從廣信遷來,便取「廣」字為州名,從此,「廣州』的名宇誕生了。
公元904年 劉隱為唐清海軍節度使,據有今廣東和廣西。公元917年,其弟劉岩在嶺南地區割據稱帝,國號南漢.定都廣州,有史以來第三次擴建城垣、鏟平禺山,向南擴展,大建都城。同時遍築離宮別院,在城西開鑿西湖(又稱「仙湖」,在今教育路南方戲院北側),長500丈,地連南宮,又建洲於湖中,稱「葯洲」。湖中有瑰偉怪石九座,稱「九耀石」。沿湖建有亭、樓、館榭,風景秀麗。公元971年南
Ⅸ 鄭州都市區的發展目標
根據《鄭州都市區總體規劃》,鄭州都市區確定規劃目標為:活力鄭州、幸福都市。涵蓋田園都市、暢通都市、宜業都市、宜居都市、魅力都市、創新都市建設六個方面。2015年,人口規模約950萬人;遠期,2030年,人口規模約1300萬人。 確定未來重點發展汽車及裝備製造、電子信息、商務金融、物流商貿、文化創意旅遊五大戰略支撐產業;培育發展航空製造、生物醫葯、新材料等戰略新興產業;優化提升鋁工業等傳統優勢產業。
現代農業
現代農業分為都市農業區、現代農業區和休閑觀光農業區三大農業區,引導建設5類30個農業園區。
工業園區
重點在新城區、外圍組團和新市鎮布局產業集聚區、工業園區,都市區內共規劃布局15個省級產業集聚區和40個工業園區。在南部新城打造電子信息及生物醫葯產業集群,在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東部新城打造汽車及裝備製造業集群,在高新區和西部新城打造高新技術產業集群,並依託三個產業集群打造三個研發中心,在鞏義和新密分別打造鋁工業及耐材工業集群。
現代服務業
重點在核心區集中布局現代服務業。全域規劃建設2處金融中心、8處中心商務功能區、18處特色商業街區、6處大型市場、5處物流園區、5處創意中心、3處旅遊服務中心和3處遊客集散中心。 航空
構建「一主三輔」的航空體系,一主為新鄭國際機場,定位從國際航空貨運亞太中心,國內客貨運中轉樞紐轉變為國際航空樞紐,這一轉變需城際、軌道對接、高速、快速路支撐完善,同時需擴大腹地;三輔為登封、上街和萬灘機場,可結合發展通用航空服務。
高鐵輔站
未來形成以鄭州為中心的「米字型」高鐵輻射網路,實現北京、西安、武漢等城市的2~3小時出行圈 。
城際鐵路
在「十字加半圓」的城際軌道交通網路基礎上,補充東部、北部輻射網路,規劃預留向東、東南東北輻射通道,打造以鄭州為中心、以城際鐵路為骨乾的「一小時交通圈」。 公共設施布局規劃:一是突出區域性服務功能建設,二是建立全域均衡覆蓋的服務網路。對應都市區的空間結構,建立「區域級、市級、組團級、片區級、社區級」五個層級的公共服務體系。
從空間管制的角度,將都市區分為城市建設生態協調區、沿黃生態保護區、山地生態保護區、西南水源涵養區、東部沙土化生態治理區、北部生態恢復重建區六大生態功能分區,並提出不同的分區指引措施。重點打造伊洛河、賈魯河、潁河、雙洎河四條生態水系。 保護梳理文化遺產,構建鄭州商都、嵩山歷史建築群、古滎漢文化、黃帝故里、河洛文化五大歷史文化片區。傳承創新華夏歷史文明,全力提升「黃河」、「黃帝」、「嵩山」、「商都」四個文化品牌形象的國際影響力,增強文化競爭力。
根據都市區的文化空間特點,劃定4個風貌景觀片區,重點保護提升15個舊城歷史文化區,打造24個特色街區。打造中部地區會展之都,培育新型文化創意產業,重點建設6個文化藝術創作基地、12個文化藝術傳播中心;12個休閑娛樂文化基地;3個動漫遊戲創作中心;7個研發設計中心等。
在綠博園、高新區、惠濟區、金水區和登封打造五個創意產業集聚區。 在都市區內建設龍湖、綠博和登封三個旅遊服務基地,鄭州火車站、新鄭州站和航空港三個旅客集散中心。 通過體制機制、土地政策、人才引進政策、產業政策、生態保護、金融財稅和社會一體化等政策的創新建設,為都市區發展提供一個創新環境,實現都市區體制由「制約—促進」的轉變,建設創新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