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歷史發展過程中在思想領域,都有哪些主義和學說
理論一經掌握群眾,就會變成物質力量。這是人們耳熟能詳的馬克思的名言。可是理論要能掌握群眾,必須是群眾最為關心的問題。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組織編寫的《理論熱點面對面(2006)》,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武器,以實際問題為中心,以廣大幹部群眾為對象,對我國社會生活中普遍關心但又存在種種疑慮的問題給予了解答。該書這種緊密聯系實際,與群眾「面對面」的寫作方式和理論風格,是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作用的一種重要途徑和方式。
問題,無論是對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對高深的理論專著還是通俗的群眾性讀物,都同樣重要。沒有問題、不回答問題的著作當然沒有價值。《理論熱點面對面(2006)》的特點在於它的問題的現實性和廣泛性。翻開這本書我們可以看到,從黨的基本路線、方針大計到群眾的實際生活,如上學難、看病難、住房難,從民工到「三農」,從為官的政績觀到全民的道德建設,沒有一個不是現實問題,沒有一個不是與群眾切身利益有關的問題。它的涉及面和群眾對這些問題的關切程度是任何一本學術專著都做不到的。這些問題是名副其實的熱點問題,它牽動著每一個生活在現實社會中的人的神經。
《理論熱點面對面(2006)》這本書並沒有因為問題的現實和廣泛而減弱它的理論性。理論的威力在於它的深度。所謂深度,就是有說服力。理論不能說服人是沒有力量的。要說服人,就要抓住問題的關鍵,要能解扣。如果繞開難點,王顧左右,或言不及義,光講空道理、講大道理,隔靴搔癢,這種理論就沒有一點作用。該書能面對實際存在的問題,不擺理論家的架子,如家人談心,層層分析,觀點准確,說理透徹;行文通俗流暢,不感到沉重,使人們願意讀,樂意讀,能最充分起到通俗理論讀物的普及實用的功效。
理論的力量是無法衡量的。沒有理論,對任何稍微復雜一點問題都難以辨別是非。恩格斯說過:「只有清晰的理論分析才能在錯綜復雜的事實中指明正確的道路。」我們正處在一個歷史的轉折時期,我們的改革正在深入,實際生活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和矛盾,需要從理論上給予回答。特別是需要立足現實,以准確、通俗的方式直面群眾。這樣才能真正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作用。現在我們有些人不相信理論的力量,特別是不相信通俗理論讀物的力量,只相信金錢的力量。的確,金錢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征服許許多多意志薄弱的人,可金錢買不到真理,而用正確的理論武裝起來的人,就是披上了真理的盔甲,這種群眾是永遠不可征服的人。高水平的理論性的通俗讀物,是一種最有宣傳力度,最具武裝廣大群眾效果的方式。
作為一個專業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我自己從《理論熱點面對面(2006)》這本書中得到很大啟發。在一些人的頭腦中,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就應該是在書齋中從事純理論研究和著述,有磚頭厚的純理論著作的人才算理論家,至於面對實際、能以最明白易懂的語言闡述最深刻道理的人則不算是理論家。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質與特徵的錯誤理解。
馬克思主義理論不同於以往任何哲學社會學說,就在於它的群眾性和實踐性。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理論,又是以變革現實為目的的理論。因此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不應該是單純學者型的理論家,不能是專以著述為務在書本中討生活的理論家,而應該是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理論家。我們不僅應該關注學術問題,更應關注現實問題,不僅要能寫「高難度」的學術著作,也應該能寫通俗理論著作。不僅要面對同行、面對學者,更應面對群眾。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就注意為工人寫作。他們的一些著名的著作,就是對工人的通俗講演。馬克思、恩格斯這樣偉大的理論家尚且如此,難道我們這些普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不是更應該這樣嗎?《理論熱點面對面(2006)》的作者們從事的是最有意義的理論工作。
說句實在話,讀了《理論熱點面對面(2006)》這本書我深有感觸。千萬不要以大家看不懂為高,以連自己都說不清說不明的名詞術語為深。這種學風要不得。就這點說,該書不僅適合普通群眾,我們專業理論工作者同樣能從中得到啟發。
㈡ 如何理解全部人類歷史從根本上說是思想的歷史
因為人類的發展就是思想的發展,說著思想的發展,人類社會開始進步。
㈢ 中國思想發展史
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基本的發展歷程:
1.先秦時期的百家爭鳴,儒學。法家專。道家。等十屬大門派,思想界空前繁榮,是中國古代思想史的一個高峰。
2.西漢時董仲舒改造儒學,提倡君權神授,贏得統治者的支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成為大家,上升為主流思想。
3.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道教受到統治者的追捧,統治者謀求政教合一,儒學的正統地位受到挑戰。
4.唐朝,韓愈提出復習儒學,三教並行局面形成。
5.宋時,程頤程顥兄弟和朱熹,提出存天理,滅人性的程朱理學,中國思想文化自由受到禁鈷。
6.明清之間,李贄。王夫之等人提出不以孔子是非為是非,和經世致用的主張,是中國思想界的又一次高峰。
7,近代,西方的民主自由的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傳人中國,給落後的中國帶來新氣。指導中國的辛亥革命的展開。
8.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傳人中國,中國人民終於找到一條爭取民族獨立的新道路。
㈣ 歷史:思想變革與歷史發展的關系
舉一個生動而又不是很恰當的例子,比如你要去吃飯,你為什麼要去吃飯?因為你餓了,你從回不餓到餓是一答種思想變革,你餓了之後去吃飯了,是餓這種思想推動著你去吃飯!而當你吃完飯之後,你又不餓了,說明你的思想又變革了,這是吃飯帶動了你的思想變化!
所以,歷史的發展是以思想變革為前提的,思想變化不了,進步不了,作用不到人身上,人沒思想,歷史不會發展,當歷史發展了,為人們提供各項條件,人們的思想的會多是多樣更好的發展
㈤ 我國進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的指導思想是什麼
黨的軍隊建設指導思想是指導軍隊建設的總綱領和總原則。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回,黨的領導集體依據國答際國內形勢的變化,不斷調整和創新黨的軍隊建設指導思想,其最大成果是形成了由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關於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組成的軍事指導理論體系。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准確把握了新世紀新階段軍隊建設的內在要求,是對黨的軍隊建設指導思想的重大創新。考察改革開放以來黨的軍隊建設指導思想發展軌跡,總結堅持和貫徹黨的軍隊建設指導思想基本經驗,對推進國防和軍隊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㈥ 談談思想解放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的作用
1. 從某種意義上講 ,改革開放的歷史就是思想解放的歷史 ,改革開放每一次階段性回成果的取得 ,無不是因為思想解放答的緣故.當前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到了關鍵性時刻 ,進一步解放思想又成了一個迫切的任務.然而對解放思想的重要性、迫切性及其作用的認識 ,還遠未達到清晰明了的程度 ,因此探索其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助於從理論上完善對解放思想的認識 ,在實踐中提高解放思想的自覺性.社會發展是客觀規律作用和人的自覺活動的結果 ,這兩個方面是相互區別的 ,作為客觀的運動過程 ,社會歷史是由其形成的客觀規律決定著基本趨勢的 ;
2. 作為自覺的活動過程 ,社會歷史又是在意識指導下人們創造出來的.但這兩方面又不是各自獨立地發揮作用的 ,它們在同一過程中相互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發揮著作用.首先 ,社會規律不能離開人的活動而獨立存在 ,它就是在人的自覺活動中形成並通過這一活動起作用的 ;人們改造世界的活動必然產生客觀聯系 ,並且因為這些聯系的層次不同而形成不同層次的規律 ,決定著人們在不同范圍、不同方面、不同時期活動的趨勢.
3.思想解放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推動了歷史的發展
㈦ 辨析:人類發展的歷史歸根到底是思想發展的歷史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人類發展的歷史歸根到底是物質資料生產發展的歷史。內認為人類發展的歷史歸根到底容是思想發展的歷史是一種唯心主義的觀點。
歷史發展不是由人的主觀願望決定的,有其客觀規律。生產力的發展的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思想是在物質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可以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作用,但不是決定性的。
㈧ 歷史發展對於人們思想觀念和家庭生活的影響
你這好像要交作業似的。我簡單歸結一下我的觀點。
所謂歷史發展對思想及家庭的影響,其實最重要的是生產力的發展變化由此帶來生產關系的變化,生產關系變化會進而引起社會思想和家庭結構的改變。
比如,你看古代神話或歷史研究就會發現,人之初並沒有家庭婚姻這些東西,是群婚亂婚,伏羲和自己的親姐妹女媧是夫妻。人在社會關繫上還處在動物的某種狀態,這和當時的生產力有幾大關系。即便同一時代的,人們的思想也不一樣,比如中原和草原,中土和古代的東北,漢族和匈奴蒙古族滿族,他們的思想婚姻家庭機構很不一樣,就是因為生產力不一樣,由此在生產力基礎建立起來的生產關系不一樣導致。歷史的發展是生產力發展以及在此基礎上的生產關系變化而推動的。
上古時並沒有什麼家庭,由於生產力發展,尤其是農業發展,多數人口和文明固定在土地上,擁有比較牢固的關系的群體的生產力往往最高,人們生活也最有保障,而通過婚姻血緣建立起來的家庭最能保障這種生產關系,一起勞動分工獲得較多的生產產生的物質。並在家庭基礎上建立牢固這種關系的家族體系,在思想等方面確立這種關系。結果農業文明下的家庭規模往往很大,男性在農耕上起著重要作用,社會也鼓勵家庭和睦,以及所謂夫為妻綱,父為子綱講、究孝悌等社會倫理。中國春秋戰國思想上的百家爭鳴也和這有很大的關系。
近代工業革命後,以市場為基礎,要求各種生產資本能夠自由流動分配以適應市場要求,勞動力作為其中一要素,也要求能夠自由流動,勞動者能夠自由選擇工作和職業,僱主能夠自由僱傭或者解僱求職者,這樣個人對家庭的依賴降低,社會發展導致社會保障體系完善,這樣家庭規模往往較小,互相在經濟上不依賴,也導致互相家庭婚姻要求平等自由。
你提的問題太大,我只能這么回答。
㈨ 歷史是人的思想發展史。這句話正確嗎
歷史是人的發展史,而不只是思想,這句話是片面的。
㈩ 從思想領域看歷史發展趨勢是
歷史發展的趨勢是弱肉強食
就這一句
縱觀歷史都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