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鄞州歷史文化

鄞州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24 05:26:09

① 鄞州區的歷史文化遺跡有哪些

http://ke..com/view/976979.htm#4

② 鄞州的名稱的歷史淵源誰知道

鄞州區地處中國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東部沿海,東接北侖港、寧波保稅區,西臨紹興、杭州,北與上海隔海相望,是計劃單列市寧波市最大的市轄區域。
鄞州歷史悠久,其前身鄞縣,是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建制縣之一,始建於公元前222年,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歷史底蘊的文明古邑。2002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鄞縣正式撤縣設區,定名為寧波市鄞州區。鄞州是中國最早對外開埠的通商口岸之一,是中國水利工程技術的發祥地之一,是中國佛教文化的重要傳播地之一,也是中國經典愛情故事——梁祝民間故事的起源地。鄞州氣候全年四季分明,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區內山明水秀,景色宜人,全區區域總面積1380平方公里,人口74萬。
改革開放以來,鄞州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全區現有工業企業15000多家,區內有國內知名企業中國雅戈爾集團、杉杉集團、奧克斯集團、欣達集團等,已形成以輕紡、服裝、機械、電子、汽配、食品為主的門類齊全的產業體系,明州、鄞州、望春三個工業園區的逐步開發建設,構築了鄞州經濟發展的新平台。
鄞州社會綜合經濟實力名列全國百強縣(市、區)第十一、浙江省第三、寧波市第一。2003年鄞州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30.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5.6%,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7.2億元,增長37.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1.2億元,增長40.3%。
今後五年,鄞州區將圍繞創現代化強區,建生態型鄞州的目標,投入300億元左右組織實施新鄞州工程,大手筆啟動新一輪發展。

③ 求鄞州區的文化底蘊

謝謝到寧波各地走走,逛逛,吃美食!

寧波旅遊景點

寧波【《天一閣》】-坐落在浙江省寧波市月湖之西。天一閣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書樓,始建於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當時的兵部右侍郎范欽主持建造。范欽平生喜歡收集古代典籍,後又得到鄞縣李氏萬卷樓的殘存藏書,存書達到了七萬多卷,其中以地方誌和登科錄最為珍稀。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下詔開始修撰《四庫全書》,范欽的八世孫范懋柱進獻所藏之書638種,於是乾隆皇帝敕命測繪天一閣的房屋、書櫥的款式,興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閣」,用來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庫全書》,天一閣也從此名聞全國。

寧波【《天童禪寺》】-位於寧波市區以東25公里的太白山麓,號稱「東南佛國」,為佛教禪宗五山之第二,建於西晉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至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寺院傍山而築,梯級布局,有天王殿、法堂(藏經樓)、先覺堂、羅漢堂、鍾樓、御書樓等20多幢古建築。原有999間,為歷代兵火所毀,現尚存730多間,佔地面積5.8萬平方米,其規模之大,為國內罕見。天童寺座落在國家森林公園,整個寺院掩映於茂林修竹間,群山環抱,古木參天,有十大景點點綴其間。寺內有清代順治、康熙、雍正皇帝的御書碑刻等文物。

寧波【《阿育王寺》】-位於寧波市區以東16公里太白山麓華頂峰下,是中國佛教「中華五山」之一。是我國禪宗名剎「中華五剎」之一。始建於西晉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

寧波【《保國寺》】-位於寧波郊區靈山之麓,距市區15公里,是我國江南倖存的最古老最完整的木結構建築。至今已有970多年歷史。它由山門、天王殿、大殿等建築組成,佔地面積1.3萬余平方米,建築面積0.6萬余平方米。

奉化【《溪口雪竇山風景名勝區》】-由溪口鎮、雪竇山、亭下湖三個景區組成,以剡水古剎、蔣氏故里和幽谷飛瀑名聞遐邇,是浙江省風景名勝區之一,在漢代就有「海上蓬萊」之稱。距寧波市區35公里。由溪口鎮、雪竇山、亭下湖三個各具特色的景區組成。總觀賞面積達85平方公里,景點60餘處。

奉化【《溪口鎮》】-山青水秀,史跡眾多,更由於是現代歷史人物蔣介石、蔣經國的故鄉。突出人文景觀,加上剡溪水色清澄,與溪南綠竹,嶺上蒼松倒影相映,充滿詩情畫意。主要景點有豐鎬房、小洋房、玉泰鹽鋪、文昌閣、武嶺門等。成為國內外遊客來寧波必經之地。

餘姚【《天下玉苑》】-位於大隱九龍山下,是一個以玉文化為特色,融山水靈氣、玉雕精品和人文勝跡為一體的大型文化主題公園,佔地2460畝,綠化面積7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總投資6.5億元。公園內倚山環湖建有西隱禪寺、南天壇、鳳凰台、秀湖、玉苑門樓五大景區,大小景點二十多個,是國內目前最大的玉文化主題公園。其建築風格集南北之精華,主景依託山水,採用有藏有露、以藏為主的建築風格,把江南建築的亭、台、樓、閣、軒、榭布局得錯落有致,幻造出山外有山、園中有園、舉步即景、步移景換的藝術效果。

餘姚【《河姆渡遺址》】-位於浙江省餘姚市河姆渡鎮,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度4米左右,疊壓著4個文化層,年代約為公元前5000-3000年。遺址是1973年被發現的,經兩期發掘,合計面積2800平方米,出土文物6700餘件,為研究農業、畜牧、建築、紡織、藝術等學科和中國文明的起源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被命名為河姆渡文化。1982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餘姚【《四明山》】地處美麗富庶的長江三角洲南翼的餘姚市,享有「中國第二廬山」、「天然氧吧」、「避暑勝地」的盛譽,是東南都市群落一塊難得的綠海幽園。這里的夏天好比涼風習習的莫干山,冬天好似白雪皚皚的長白山,擁有雪、霧、雲、雨以及冰凌霧凇等眾多氣象奇觀,是人們回歸自然、保健養身和舒緩身心的絕佳去處。山上古木參天,千峰競翠,湖泊連綿,奇岩眾多,自然景觀奇特,生態旅遊獨具風采,大小景點不勝枚舉。在今年「3·15健康·維權」大型主題宣傳活動中,餘姚四明山眾望所歸,被評為「浙江省健康之旅十大代表景點景區」。

寧海【《前童鎮》】-位於國家級生態示範縣--寧海縣西南,區域面積68.77平方公里,轄36個行政村,總人口2.6萬人,耕地面積1.17萬畝,山林面積6.6萬畝。東鄰城關鎮,南接一市鎮,西畔岔路鎮,北靠黃坦鎮,距縣城14公里,是寧海後花園,省道甬臨線和同三高速公路由北向南橫卧全鎮。

象山【《中國漁村》】-位於石浦港區,總面積2000畝,投資達5億元。主題園區以宋皇城沙灘為中心,開設民俗漁村、海濱浴場、船長咖啡館、海洋博覽館、海洋游樂區、遊艇俱樂部等。主要休閑項目為觀海景、吃海鮮、住漁家樓、聞覽漁村習俗,為全國「漁文化民俗游」之典範。

象山【《皇城沙灘》】-寧波市新十大景點之一,位於石浦港畔。沙灘長1800米,寬300多米。沙灘平緩,沙細質純,海水潔凈,海底無亂石。沙灘兩端各有卵石灘,斑駁陸離。性起排浪層疊,聲勢浩大,似雷霆奔走。是中國開漁節的主會場,也是「中國漁村」主題園區之所在。

象山【《松蘭山度假區》】-位於縣城東南,距中心城區9公里,海灣面積25平方公里,是國家「AAAA」級濱海旅遊度假區。14個島嶼錯落有致,六大沙灘蜿蜒相連,屬華東地區最大的陸岸沙灘。海灣遼闊,港灣、奇礁、岬角、沙灘、龍洞眾多,野生動物豐富多彩。分中心區、海濱公園區、宗教文化區三大區,共約50個景點。已形成會議、娛樂、休閑、海島獰獵等中心。四星級「黃金海岸」大酒店、海景大酒店、海心度假村等,恭候天下遊人光臨。

餘姚【《丹山赤水風景區》】-位於餘姚四明山腹地,是一處以自然山水為底蘊,浙東山鄉風情,神秘道教文化為特色的風景區。丹山赤水三大特點:特色一,秀麗多姿的自然山水風光,地處四明山區,無污染,空氣清新,赤水溪兩岸,秀峰林立,植被茂盛,溪中卵石大如盤石,小若蠶卵,溪水潺潺,乃是清凈無爭的方外之地。特色二:獨具魅力的浙東山鄉風情,柿林古村,布局完整,依舊保存著原有的古老和質朴.小巷悠悠,古樹林立,對於久居城市喧囂的人來講,極具吸引力.這里有沈姓的淵源,這里有神奇的古井,還有那參天古樹,共同講述柿林的歷史.特色三,悠久璀璨的道教文化,四明山風光獨特,氛圍寧靜,被道教尊為第九洞天,宋徽宗御筆親題」丹山赤水洞天」,四明山道觀,丹洞,灑葯台,老君石,十二生肖廊等等,讓您感受到浙東道教的氛圍。

寧波【《五龍潭風景區》】-是國家AAA級景區,寧波新十景,位於寧波西南龍觀鄉,距寧波市區約35公里,是一處以自然 風光為依託,中華龍文化,浙東山鄉風情,民俗民風為文化內涵,以溪流飛瀑,怪石險峰為特色的風景名勝區.面積16平方公里,屬山地型旅遊區,區內群山環抱,峰巒挺拔,懸崖聳立,溪谷幽深,地形變化豐富.以山奇,水秀,谷幽,瀑美,山鄉風情濃郁為特色,集游覽觀光,休閑度假,禮佛朝聖,山地健身功能於一體,可滿足遊客回歸自然山水,品味山村風光,感知浙東地方文化,享受休閑世界的需求.景區具有濃烈的華夏」龍崇拜」民俗文化特色,欲在國內樹立」龍的傳人」游龍潭,觀龍俗,祭龍祖的品牌形象。

④ 寧波市鄞州區古林鎮歷史文化名人

全祖望

⑤ 鄞縣的歷史沿革

鄞州區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的母系氏族公社時期,境內就有原始人類居住。1973年冬在蜃蛟鄉三聯村盧家橋發現的原始公社遺址,已有5000年的歷史,其文化年代相當於河姆渡文化第二層。
約在原始社會末期,至遲在夏朝初,「鄞」已成為確定的地名,鄞由「堇」和「邑」(阝)兩字合成。顧祖禹《讀史方輿論紀要》稱:「夏時有堇子國,以赤堇山為名……加邑為鄞」。赤堇山或稱堇山,在今奉化境內的白杜。鄞縣春秋時屬越國,戰國時屬楚。秦滅楚後,於公元前222年置鄞、貿阝、句章三縣。漢襲秦制,仍置三縣。東晉時劉裕戍句章,築句章新城於小溪鎮(今鄞江鎮)。隋初三縣合一,總稱句章縣。唐時改為貿阝縣。五代初改為鄞縣,從此鄞縣名稱沿襲至今。北宋時,鄞縣先後析出6個鄉,或置昌國縣(今舟山定海區), 或劃定海縣(今寧波市鎮海、北侖區),此後縣境轄地穩定少變。寧波市區過去一直為鄞縣縣治,原稱明州,明朝時為避諱,改名為寧波。解放後寧波析出置市,鄞縣先後為寧波專區(地區)及寧波市轄。
鄞縣在歷史上地位重要,漢至南朝為大縣,唐時為上縣,宋時為望縣,元時為上縣。自隋至清末鄞縣(句章、貿阝縣)均為為附郭縣,縣治(小溪、寧波)歷來兼為州、府、路、道的治所。民國以來,鄞縣也是道、省轄行政區、專區的首縣。秦時所置的縣,全國至今仍保持原名的已為數很少,鄞縣歷二千多年的漫長時代仍保持著始置時的原名。
2002年4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區」而設立為寧波市鄞州區。

⑥ 寧波的別名甬城與歷史有什麼淵源

鄞州區地處中國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東部沿海,東接北侖港、寧波保稅區,西臨紹興、杭州,北與上海隔海相望,是計劃單列市寧波市最大的市轄區域。
鄞州歷史悠久,其前身鄞縣,是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建制縣之一,始建於公元前222年,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歷史底蘊的文明古邑。2002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鄞縣正式撤縣設區,定名為寧波市鄞州區。鄞州是中國最早對外開埠的通商口岸之一,是中國水利工程技術的發祥地之一,是中國佛教文化的重要傳播地之一,也是中國經典愛情故事——梁祝民間故事的起源地。鄞州氣候全年四季分明,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區內山明水秀,景色宜人,全區區域總面積1380平方公里,人口74萬。
改革開放以來,鄞州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全區現有工業企業15000多家,區內有國內知名企業中國雅戈爾集團、杉杉集團、奧克斯集團、欣達集團等,已形成以輕紡、服裝、機械、電子、汽配、食品為主的門類齊全的產業體系,明州、鄞州、望春三個工業園區的逐步開發建設,構築了鄞州經濟發展的新平台。
鄞州社會綜合經濟實力名列全國百強縣(市、區)第十一、浙江省第三、寧波市第一。2003年鄞州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30.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5.6%,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7.2億元,增長37.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1.2億元,增長40.3%。
今後五年,鄞州區將圍繞創現代化強區,建生態型鄞州的目標,投入300億元左右組織實施新鄞州工程,大手筆啟動新一輪發展。

⑦ 寧波寧波鄞州是個怎樣的地方

鄞州區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的母系氏族公社時期,境內就有原始人類居住。1973年冬在蜃蛟鄉三聯村盧家橋發現的原始公社遺址,已有5000年的歷史,其文化年代相當於河姆渡文化第二層。約在原始社會末期,至遲在夏朝初,「鄞」已成為確定的地名,鄞由「堇」和「邑」(阝)兩字合成。顧祖禹《讀史方輿論紀要》稱:「夏時有堇子國,以赤堇山為名……加邑為鄞」。赤堇山或稱堇山,在今奉化境內的白杜。鄞縣春秋時屬越國,戰國時屬楚。秦滅楚後,於公元前222年置鄞、貿阝、句章三縣。漢襲秦制,仍置三縣。東晉時劉裕戍句章,築句章新城於小溪鎮(今鄞江鎮)。隋初三縣合一,總稱句章縣。唐時改為貿阝縣。五代初改為鄞縣,從此鄞縣名稱沿襲至今。北宋時,鄞縣先後析出6個鄉,或置昌國縣(今舟山定海區),或劃定海縣(今寧波市鎮海、北侖區),此後縣境轄地穩定少變。寧波市區過去一直為鄞縣縣治,原稱明州,明朝時為避諱,改名為寧波。解放後寧波析出置市,鄞縣先後為寧波專區

鄞州區

(地區)及寧波市轄。鄞縣在歷史上地位重要,漢至南朝為大縣,唐時為上縣,宋時為望縣,元時為上縣。自隋至清末鄞縣(句章、貿阝縣)均為為附郭縣,縣治(小溪、寧波)歷來兼為州、府、路、道的治所。鄞州是我國最早對外開埠的通商口岸之一,也是我國佛教文化的重要傳播地。鄞州山水秀麗,人才輩出,素有「詩書之鄉」的美譽。區內有譽為「西子風韻、太湖氣魄」的浙江第一大淡水湖東錢湖,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山堰、天童禪寺、阿育王寺、橫省與廟溝後石牌坊和東錢湖石刻群,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梁祝傳說發源地象徵的梁山伯廟,也有誕生76名進士的「中國進

鄞州區

士第一村」走馬塘村和我國第一所中外合作高等學校寧波諾丁漢大學。賀知章、王安石等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刻的足跡,宋代大儒王應麟、清代史學家全祖望,著名生物學家童第周、書法大家沙孟海、昆蟲學家周堯等是鄞州人的驕傲。民國以來,鄞縣也是道、省轄行政區、專區的首縣。秦時所置的縣,全國至今仍保持原名的已為數很少,鄞縣歷二千多年的漫長時代仍保持著始置時的原名。2002年4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區」而設立為寧波市鄞州區。

⑧ 鄞州區的歷史沿革

鄞州區歷史悠久。早抄在新石器時代的母系氏族公社時期,境內就有原始人類居住。1973年冬在蜃蛟鄉三聯村盧家橋發現的原始公社遺址,已有5000年的歷史,其文化年代相當於河姆渡文化第二層。約在原始社會末期,至遲在夏朝初,「鄞」已成為確定的地名,鄞由「堇」和「邑」(阝)兩字合成。顧祖禹《讀史方輿論紀要》稱:「夏時有堇子國,以赤堇山為名……加邑為鄞」。赤堇山或稱堇山,在今奉化境內的白杜。鄞縣春秋時屬越國,戰國時屬楚。秦滅楚後,於公元前222年置鄞、貿阝、句章三縣。漢襲秦制,仍置三縣。東晉時劉裕戍句章,築句章新城於小溪鎮(今鄞江鎮)。隋初三縣合一,總稱句章縣。唐時改為鄮縣。五代初改為鄞縣,從此鄞縣名稱沿襲至今。北宋時,鄞縣先後析出6個鄉,或置昌國縣(今舟山定海區),或劃定海縣(今寧波市鎮海、北侖區),此後縣境轄地穩定少變。寧波市區過去一直為鄞縣縣治,原稱明州,明朝時為避諱,改名為寧波。解放後寧波析出置市,鄞縣先後為寧波專區(地區)及寧波市轄,2002年4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區」而設立為寧波市鄞州區。

⑨ 寧波省歷史文化

寧波市位於浙江省東部,地處長江三角洲的寧紹平原東端,瀕臨東海。寧波城處在餘姚江和奉化江匯合為甬江的三江兩岸,故簡稱「甬」。寧波是浙江省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我國首批對外開放沿海港口城市、計劃單列市和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境內「河姆渡文化」,距今已有7000多年歷史。
寧波境內的地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西南部是丘陵,東北部、中部是寧紹沖積平原。主要山脈有四明山、天台山。山海之勝,江河之美,造就了寧波得天獨厚自然條件和富饒豐足的物產環境。
一、「寧波」市名的由來
寧波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兩千多年的夏代。據志書上載:「夏時有堇子國,以赤堇山為名,後加邑為鄞。」 赤堇山有兩處,一在今鄞縣天童、寶憧一帶 ,一在奉化境內。「鄞」的名稱最早就是這樣來的。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廢分封制,設郡縣制,正式建立了鄞、鄮和句章三個縣,歸屬會稽郡。據說當時海外人民到寧波來集貨貿易的很多,所以把附近的山叫鄮山 ,又設立鄮縣。鄮即「貿邑」兩字的合寫,意即貿易的地方。
漢朝時,這三個縣的范圍大致是:鄞縣包括現在的市區、西南郊和奉化東南一帶,縣治在今奉化白杜;鄮縣包括江東區以東,鄮山以北的地方,縣治就在鄮山;句章包括江北到慈溪一帶,縣治在今江北區乍山鄉城山渡附近。自漢到南北朝,建置和范圍沒有大的變化。
到了隋代,把鄞、鄮兩縣都並入句章,縣治設在小溪(今鄞縣鄞江橋),唐武德年間又將句章改為鄞州,不久又改稱鄮縣。直到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設立州治,因附近有四明山,就稱為明州,把鄮縣分成鄮、奉化、慈溪和翁山(今定海縣)四縣、歸屬明州。州治開始在小溪,後來就遷到三江口。元和年間,又在鄮縣東面設一望海鎮。
五代時,州縣合治,鄮縣也改稱鄞縣,望海鎮改為望海縣,後又改為定海縣,又把象山也劃歸明州。北宋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又成立昌國縣(即今定海縣)。這樣,明州范圍就大體上包括後來寧波的鄞、慈、鎮、奉、象、定幾個縣。
唐、宋間的明州,是我國重要的對外貿易海口,《四明志》有「海外雜國,賈舶交至」的記載,1974年和義路出土的唐代精美瓷器,就是經由寧波港出口的外銷瓷。唐代在明州還設立了專門管理外貿的機構——市舶司。當時從明州登陸來朝貢和貿易的,包括日本、高麗和一些東南亞的國家。到了宋代,明州和泉州、廣州並稱為全國三大對外貿易港,又是全國建造海船的重要基地,能夠建造可以容納五、六百人的大噸位海船。南宋理宗時,把明州改為慶元府,元代又改稱慶元路。
朱元璋平定方國珍後,因「慶元」有慶賀元朝的意思,又改為明州府。到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因明州的「明」字與明朝的國號相同,遂改為寧波府。由於當時的鎮海縣還叫定海縣,明州又緊靠鎮海,取「海定則波寧」之意。這就是今天「寧波」命名的由來。
二 、寧波文化與特產
(一)寧波幫的寧波人為一家人
聞名遐邇的「寧波幫」是寧波商人在開展商事活動中逐步形成並發展起來的一種群體稱謂,是歷史上著名的商幫。
勇創大業。有一句話說,無寧不市。這說明寧波人的創業精神。創業,既要有宏大長遠的目標,又要有堅忍不拔的實干。如同創建一座大廈,目標便是構建大廈的總體設計,實干則是建造大廈的鋼筋砂石。寧波地處海濱,田少人稠,在長期外出經商者中,涌現出一大批實業家,他們根在寧波,創業在上海、天津、武漢以及香港、台灣,還有的徙向海外,諸如虞洽卿、吳錦堂、王寬誠、包玉剛、邵逸夫、應昌期等等。從這些寧波商幫的人生經歷中,都可以發現寧波人自強不息、吃苦耐勞、勇闖大業的精神風貌。在上海的發展歷史中,寧波人創造了50多項第一,比如第一家銀行、第一家證券所等等,他們的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為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報效桑梓。這是一種愛國主義精神。凡是有寧波人在外地從事實業的地方,幾乎都有寧波同鄉會的組織,這些同鄉會都有一個共同的宗旨,扶助鄉親,報效桑梓。這種理念在寧波商幫當中體現得尤為明顯。當他們離別故土,走南闖北,艱苦創業,取得成效之時,不忘報效國家,不忘為故鄉父老鄉親造福。以邵逸夫的鄉情為例,可以從他珍藏的「三件寶」中得到證明:一塊銀元大小的泥土製品,周圍鑲嵌著一圈稻穀,正中是穀粒鑲成的兩個字「鄉土」,反面是一個「壽」字;一把銀制的古式鑰匙,上面刻著四個字:「桑梓鑰匙」;一塊石頭鎮紙,上面有邵氏先人的手跡。邵逸夫的人生格言更為明確:「我要為國家富強多做些事情。」他捐贈了10多億資金,用於祖國各地的科教事業。大氣開放,勇創大業,報效桑梓,這也是「自強不息,堅忍不拔,勇於創新,講求實效」的浙江精神的重要內涵,也是浙江精神在一個區域的具體展現。作為寧波人,我真誠祝願寧波精神在推動寧波的經濟發展、提升寧波父老鄉親的文化素養等方面,顯示出強大威力。
(二)「寧海舞獅」,寧波別樣的舞蹈藝術
寧海素稱「獅舞之鄉」。獅舞源於佛教,始於唐代,盛行於明清。人們在敬神祭祖時,常通過獅舞的習俗寄託豐收、太平的美好願望。獅舞一般在正月或喜慶節日,由獅子班這一特定的組織進行活動。每遇獅子班進村演出,都有專人報信,吹號、敲鑼、打鼓、放鞭炮,熱鬧非凡,示意吉祥降臨。先在祠堂、廟宇表演給祖宗、諸神觀賞,以顯示坦盪、虔誠,然後再去廣場,形成獅舞的高潮。「寧海獅舞」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既有表現山區獅子猛勇性格的武獅舞,也有表現沿海地區獅子溫順性格的文獅舞,而介於山海之交的地區則融兩種風格為一體,成為文武獅舞。
(三)「中國開漁節」,漁文化的生動實踐
寧波漁民自古以來就有開捕祭海的民俗。當地政府和有識之士將漁民的自發儀式上升為一個海洋文化的盛大典禮,集文化、旅遊、經貿活動於一體,賦予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鮮明的漁鄉特色。傳統的祭海儀式表達了漁民出海平安的祝願;「藍色保護志願者」行動體現了人們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意識;而鑼鼓齊鳴、千帆競發的開漁盛況吸引了來自全國的數十萬遊客。
寧波的象山半島擁有800公里的海岸線,象山縣是全國漁業大縣,捕撈業在當地海洋漁業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為喚起漁民對海洋資源日趨衰減的憂患意識,教育漁民自覺保護海洋資源,自1998年始,象山縣委、縣府首創中國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
開漁節的活動內容,在改革傳統習俗的基礎上,賦予體現當代漁民精神風貌和社會文化特色的積極成份。以祭海、放海(放魚苗和海)、開船等儀式表達政府和社會各界歡送漁民出海,祝願他們出海平安,滿載而歸;引導廣大漁民熱愛海洋,保護和合理開發海洋資源。
開漁節以「開漁」為號召,請來四方客人,舉行帶有「海」字文化特色的文藝活動,利用開漁節這一文藝舞台,演奏開發海洋、保護海洋、經貿洽談、濱海旅遊、學術交流等推動發展經濟的交響曲
(四)寧波服裝和國際服裝節
寧波服裝的特點:第一、寧波是中國近代服裝的發源地,中國的第一件西服、第一件襯衫、第一件中山裝都出自寧波裁縫之手。第二、寧波是中國最大的服裝產地之一,服裝產量佔全國總量的約12%。第三、寧波是中國最重要的服裝出口城市之一,每年全市服裝自營出口可達近30億美元。第四、寧波市是擁有國家級服裝品牌最多的城市,擁有雅戈爾、杉杉、羅蒙、太平鳥、唐獅、培羅成等一大批全國著名服裝品牌。第五、寧波擁有全國唯一的服裝博物館;6、寧波擁有全國一流的服裝院校。
寧波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寧波國際服裝節是寧波市綜合性大型文化經貿活動。依託寧波這一中國最大的服裝產業集聚基地,通過舉辦系列的服裝文化、服裝經貿和藝術交流等活動,擴大寧波對外影響,豐富市民文化生活,促進了寧波國際經濟合作與文化交流。至今,寧波國際服裝節已經連續成功舉辦了十屆,被評為「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十大節慶」之一,在全國各類服裝節中唯一獲得這一殊榮。
(五)「中華民族的文化搖籃」,寧波河姆渡文化遺址
為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文化遺址。位於寧波餘姚羅江鄉河姆渡村東北,面積4萬平方米。1973年開始發掘。有4個相繼疊壓的文化層,其中第三、四層是長江下游和東南沿海地區已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層,距今約6000—7000年,出土文物內容非常豐富,有人工栽培水稻的大量遺物,有數以萬計的,刻有較為精細的裝飾花紋的陶器、骨器等。其中人工栽培的水稻,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農作物。河姆渡遺址大量文物的發現,證明早在6000—7000年以前,長江下游已經有了比較進步的原始文化。
(六)別具風味的「臭冬瓜」
「臭冬瓜」為寧波人最愛吃的家常小菜。風味獨特,奇香味美,健脾開味,老少皆宜。「臭冬瓜」是用冬瓜切塊,煮熟後涼透,再撒上細鹽、麻油等調料。吃法非常奇特,把煮熟的冬瓜塊放「臭鹵」中浸泡吃,世間少有。
(七)寧波湯圓
湯圓原名元宵,據考證寧波湯團始於宋元時期,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它用當地盛產的一級糯米磨成粉做成皮,以細膩純凈的綿白糖、黑芝麻和優質豬板油製成餡,具有香、甜、鮮、滑、糯的特點,咬開皮子,油香四溢,糯而不粘,鮮爽可口,令人稱絕,因而享譽海內外。寧波民間每逢正月初一早晨,家家戶戶,男女老少都要吃寧波湯團,以示歡樂、團圓、吉祥之意。一些海外僑胞每逢佳節,總愛吃碗湯團以寄託思鄉之情。自1982年起,寧波湯團已成為浙江省向海外出口的第一個點心品種。1997年入選為中華名點小吃。
(八)寧波溪口千層餅
在溪口製作千層餅始於清光緒年間,已有100多年歷史。它外形四方,內分27層,層次分明,金黃透綠,香酥鬆脆,甜中帶咸,咸里帶鮮,風味獨特,食後令人口齒留香,百食不厭。
溪口千層餅多次獲得國家和省級名特產品獎,成為中外遊客品嘗和饋贈親友的旅遊食品,特別是背井離鄉的海外遊子,都喜歡托回鄉的親友帶些回去,以慰思鄉之念。千層餅除暢銷浙東一帶外,還遠銷日本、東南亞國家和港、澳、台地區。
(九)「跑過三關六碼頭,吃過奉化芋艿頭」
寧波奉化芋艿頭是寧波有名的傳統土特產,以奉化前葛產的芋艿頭最負盛名。芋艿頭富含澱粉、維生素C、鈣、磷、鐵等成分。芋艿頭的食用方法很多,可以紅燒、蒸煮、鹽烤或鹹菜汁烤著吃,也可以燉排骨吃,「排骨芋艿煲」已成為寧波餐桌上的一道名菜,吃起來別有風味。
三、寧波的歷史名人
(一)「出世之才,遂兼五絕」的虞世南
虞世南,字伯施,寧波餘姚人。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少年時學於顧野王,十年精思不懈,文章文明於世。初為隋煬帝近臣,入唐後,為弘文館的學士,官至秘書監,封永興縣子(故世稱虞永興)。甚得唐太宗的敬重,死後贈禮部尚書,並繪像於凌煙閣,為二十四功臣之一。唐太宗曾詔曰:「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絕。一曰忠讜,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詞藻,五曰書翰。」
虞世南幼時從智永學書,得王氏家傳,所以其書筆致圓融豐腴,外柔內剛,血脈暢通。其作品在元代就已很稀少,今所見存從帖中之外,有《孔子廟堂碑》、《破邪論》、《汝南公主墓誌》、《摹蘭亭序》等。《唐人摹蘭亭序三種》其中之一傳為虞世南的墨跡。
(二)「心學大師」王守仁
王守仁,字伯安,寧波餘姚人,明代重要的思想家。因築室餘姚陽明洞中,世稱陽明先生。他所創立的學說不僅名滿一時,並且左右了思想界幾達百年之久。他發展了陸象先的主觀唯心主義,成為理學史上的一大流派—心學,在中國思想史上起過重要作用。他認為「萬事萬物不外於吾心」,「心明即是天理」,提出「致良知」說。強調「知行合一」,要求把不善念頭在內心活動過程中及時克服,但又從道德修養上強調不能只說不做,主張能行才是真知。他的學說在明朝中期以後影響很大,還流行到日本,稱為「陽明學」。起著作由門人輯成《王文成公全書》三十八卷,其中在哲學上最重要的是《傳習錄》和《大學問》。
(三)「忠臣孤子」黃宗羲
黃宗羲,中國明末清初史學家,思想家。寧波餘姚人。字太沖,號南雷,學者尊為梨洲先生。其父因東林黨獄被閹黨迫害而死。崇禎帝即位,宗羲赴京為父鳴冤,被許為「忠臣孤子」。清順治二年(1645)清軍南下,弘光政權崩潰,魯王朱以海監國於紹興。他募鄉民在餘姚舉兵抗清,時稱「世忠營」。魯王政權授以監察御史兼職方之職。兵敗返回故里,課徒授業,著述以終,至死不仕清廷。黃宗羲為學領域極廣,成就宏富,史學造詣尤深。他身歷明清更迭之際,認為「國可滅,史不可滅」。他論史注重史法,強調征實可信。所著《明儒學案》,搜羅極廣,用力極勤,是中國第一部系統的學術思想史專著。在哲學上,認為氣為本,無氣則無理,理為氣之理,但又認為心即氣,盈天地皆心也。在政治上,他深刻批判封建君主專制,提出君為天下之大害,不如無君,主張廢除君主一家之法,建立萬民的天下之法。他還提出以學校為議政機構的設想。他精於歷法、地理、數學以及版本目錄之學,並將其所得運用於治史實踐、辨析史事真偽、訂正史籍得失,多有卓見,影響及於整個清代。他一生著述大致依史學、經學、地理、律歷、數學、詩文雜著為類,多至50餘種,近千卷。著有《明儒學案》、《宋元學案》、《明史案》(迄今未見)、《明文海》、《大統歷推法》、《四明山志》等。
(四)《明史》總修撰人萬斯同
萬斯同,字季野,號石園,寧波鄞州人。清代著名的歷史學家,「浙東學派」的重要成員。年輕時受業於黃宗羲,博覽諸史,並潛心攻讀《明實錄》等史籍,尤為熟悉明代掌故,曾撰《明史稿》一書。清康熙皇帝下詔纂修《明史》,萬斯同以布衣身份參加,雖不署銜,不受俸,但實際上他是《明史》的總修撰人。在史學上成就巨大。
(五)「京劇大家」.周信芳
周信芳,名士楚,藝名麒麟童,慈溪人,著名京劇演員,工老生。出生藝人家庭,七歲從陳長興學戲,並以七齡童藝名開始在杭州演出。五四運動前後,受新文化運動思想影響,曾演出《宋教仁》、《學拳打金剛》等新戲,抨擊袁世凱等。長期在上海演出,曾受譚鑫培、馮子和等影響;並與王鴻壽、汪笑儂、潘月樵等協作,編演、移植了許多劇目。藝術上勇於革新改造,繼承和發展了民族戲曲的現實主義表演方法,塑造了許多具有鮮明性格的典型人物,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影響很廣,世稱「麟派」。代表作有《四進士》、《徐策跑城》、《蕭何月下追韓信》、《清風亭》等。曾先後擔任中國戲曲研究院副院長、華東戲曲研究院院長、上海京劇院院長、中國戲曲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戲曲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等職。論著編為《周信芳戲劇散論》,常演劇目編為《周信芳演出劇本選集》,另出版有記錄其舞台藝術的《周信芳舞台藝術》一書。

⑩ 鄞州籍歷史上出過哪些名人

近代著名地質學家翁文灝、生物學家童第周、著名油畫家沙耆、世界著內名大提琴家馬友友、書法家沙孟容海、金石書畫家朱復戡、篆刻家高式熊、昆蟲學家周堯、表演藝術家王丹鳳、金采風以及現代著名表演藝術家周星馳以及虎嘯周著名的政教運動「藏周教變」發起人周德潘重孫,國際青年思想教育家,政治家周徐生先生祖籍也都是鄞州人

閱讀全文

與鄞州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