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洛杉磯。有關洛杉磯的所有信息,包括歷史、文化、現代標志型建築等。
洛杉磯位於美國西岸加州南部的城市,按照人口排名,洛杉磯是加州的第一大城,也版是美國的第二大城,僅次權於紐約。洛杉磯是全世界的文化、科學、技術、國際貿易和高等教育中心之一,還擁有世界知名的各種專業與文化領域的機構。該市及緊鄰的區域,在大眾娛樂—諸如電影、電視、音樂方面構成了洛杉磯的國際聲譽和全球地位的基礎,聞名世界的好萊塢就位於該市。
B. 洛杉磯名字的由來
洛杉磯是音譯,真正的意思叫做天使之城。 Los Angeles1769年8月2日(天主教聖母節第二天),西班牙版遠征隊為尋權找開設教會地點來到這里,1781年在建鎮,並把這里稱為「天使女王聖母馬麗亞的城鎮」,後簡稱「天使之城」(西班牙語的音譯即洛杉磯)。這也就是現在為什麼把L.A叫天使之城的原因了
C. 洛杉磯 好萊塢簡介
美國第二大城市。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西南部,太平洋東側的聖佩德羅灣和聖莫尼卡灣沿岸。市區面積1204.4平方公里,人口348.6萬(1990),黑人和墨西哥人約占總人口的17%和15%,約1/3居民講西班牙語。大市區包括洛杉磯縣和奧蘭治、文圖拉兩縣的一部分,以及貝弗利希爾斯、帕薩迪納、長灘等80餘個大小城鎮,總面積10567平方公里,人口1000萬,僅次於紐約大市區。 城市座落在三面環山、一面臨海的開闊盆地中,除局部為丘陵外,地面平衍,平均海拔84米;東北和東南面是聖加布列爾山和聖安娜山,森林茂密。氣候溫和宜人,1月平均氣溫13.7℃,7月23.4℃;多晴朗天氣,年降水量僅357毫米,以冬雨為主。
原為印第安人牧區村落。1781年西班牙殖民者在此建鎮。1822年起由墨西哥管轄。1846年美、墨戰爭後歸屬美國。1850年設市。城市在美國向西部移民開發過程中逐步發展。19世紀70-80年代,橫貫大陸的南太平洋鐵路和連接中西部的聖菲鐵路先後通達,加以附近地區石油資源的發現和開發,使城市獲得較快發展。20世紀初,通過長距離管道引水,解決了城市的供水問題,城郊農業興旺;人工港的建成,巴拿馬運河的通航和好萊塢電影業的興起,加速了城市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現代工業倔起,商業、金融業和旅遊業繁榮,移民激增,城區不斷向四周擴展,成為美國新興的特大城市。
美國西部最大的工業中心,製造業產值約佔加利福尼亞州的1/2,居全國第三位。重化工業發達。飛機製造業居突出地位,大市區1.6萬余家工廠企業中,約有2000家從事飛機及其零部件製造;美國三大飛機製造公司中的洛克希德公司和道格拉斯公司,分設在市區北面的伯班克和西岸的聖莫尼卡。其次是石油開采、石油加工及電子儀表、鋼鐵、汽車、造船、化學、橡膠等工業部門。輕工業以服裝、食品、印刷等為主,罐頭食品、女式服裝和運動服生產馳名於世。工業分布比較分散。大型飛機製造廠建在市區西北和南部;聖佩德羅灣沿岸的長灘是以煉油、造船等為主的綜合性重化工業區;市區以東為輕紡工業區,南郊為電子儀表工業區;東部為鋼鐵工業區,並有不少大型發電廠。市區西北的好萊塢集中600多家電影和電視製片廠。城郊農業發達,盛產蔬菜、柑類水果及乳、蛋、肉類等畜產品。商業和金融、保險業集中大市區從業人員的29%,銀行、儲蓄和信貸機構、保險公司等遍及全市。批發、零售額僅次於紐約和芝加哥。
美國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主要港區在聖佩德羅灣,由東、西毗鄰的洛杉磯港和長灘港組成。兩港岸線總長74公里,水深12-18米,潮差不足1.2米,可供18萬噸以下海輪出入。美國3條橫貫大陸鐵路干線的起點,並有南北向鐵路與太平洋沿岸各大城市相連。洛杉磯城區的擴展伴隨公路交通的發展,以高速公路稠密和汽車多著稱於世,但缺乏公共交通系統。大市區內各種道路和停車場占總面積的1/3,高速公路總長1050公里;汽車人均擁有量居各大城市之首。大市區內有大、小機場10個,其中位於城西的洛杉磯國際機場,辟有57條航線,為美國最繁忙的機場之一。
洛杉磯為一城鎮群組合體,大而分散。50年代以前城市以向平面發展為主,低平的建築向四周伸延,規定建築高度不超過46米、15層,以防地震。隨著空地減少、地價昂貴和建築技術改進,1957年以來禁令取消,高層建築逐漸興起。現全市40層以上高樓已有8幢,第一州際銀行大樓高261.5米,仍層,為全市最高建築物。市區由8個相對獨立的部分鬆散組成。城中心區位於市區東端,以市政廳及其附近的市、縣、州、聯邦行政辦公大樓為主體,有日本人聚居區「小東京」和華人聚居區「中國城」等;其東北為城市的誕生地,至今還保留著古老的廣場、街道、商店,帶有濃郁的墨西哥色彩。中心區以西的中區是好萊塢所在地,好萊塢大街和橫貫全市的森塞特大街、威爾夏大街穿過本區,高層建築林立,為全市最繁華的商業街之一。西區大部分為聖莫尼卡山,60年代初始建的「世紀城」已初具規模,佔地73公頃,為一多功能的綜合性建築群,被稱為「城中之城」。北部聖費爾南多谷地佔市區面積1/2,集中1/3人口,是主要住宅區。中南區和東區分別是黑人和墨西哥人聚居地,住房條件較差。南灣區以旅遊勝地海灘著稱,南部洛杉磯港區則是對外貿易的口岸。
美國西部的文化教育和旅遊中心,有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和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等著名高等學府。洛杉磯公共圖書館藏書量居全國第三位。洛杉磯縣藝術博物館展出從古埃及時代以來的藝術珍品,還有自然歷史博物館、科學和工業博物館、美術館及音樂中心等。還有美國最大的城市公園格里菲斯公園、名聞世界的迪斯尼游樂中心和陽光明媚的海灘等旅遊景點。
好萊塢 Hollywood
曾被譽之為「電影城」,最近因為電視盛行,在該處攝制的電影也就相對減少。不過,哥倫比亞、派拉蒙等著名電影公司仍在繼續拍片。好萊塢的主要街道是Sunset Blvd.與Hollywood Blvd.街道兩旁是電影際與高級的商店,極盡繁華之能事。好萊塢有一座戲院Grauman's Chinese Theater,幾乎所有著名的影星都印下他(她)們的手印或足印。Hollywood Bowl則因在星光下露天演奏交鄉曲而聞名。Hollywood Bemetery是著名影星的墓地,都值得一游。
圖片參考http://www.fubusi.com/Files/UpFiles/2005042916091158151.jpg
D. 加州洛杉磯的歷史
1542年,第一批到達洛杉磯的歐洲人,宣布該地是西班牙帝國的天國(版theCityofGod),但並未長留該地。
美麗的權洛杉磯夜景
1781年,洛杉磯成為西班牙殖民地。
1818年,美國人首次到達該地。
1821年,洛杉磯歸屬墨西哥。
1846年,美墨戰爭中墨西哥失敗,後將加利福尼亞州割讓給美國,洛杉磯成為美國領土。
1848年,西部「淘金熱」吸引來大批移民來到洛杉磯。
1850年,洛杉磯正式設市,同年加利福尼亞成為美國第31個州,而當時的洛杉磯人口僅有1600人。
19世紀末20世紀初,洛杉磯成為了一座特大城市。
20世紀20年代,電影業和航空工業都往洛杉磯匯集,從而促進了該市進一步的發展。
20世紀80年代,洛杉磯成為全球重金屬音樂之都。
而到了21世紀之後,洛杉磯已成為美國最重要的經濟中心之一。
E. 洛杉磯火花隊的發展歷史
1997-1998年
1997年,在WNBA的處女賽季的開盟比賽上,洛杉磯火花隊迎戰紐約自由人隊。火花隊球員彭妮·托勒(Penny Toler)以一個上籃得到了聯盟歷史上的第一個兩分。火花隊最終輸掉了這場比賽。火花隊的1997賽季是令人失望的,最終成績為14勝14負。球隊為了季後賽席位而拼搏,但由於在最後一場比賽中敗給了菲尼克斯水星,與季後賽失之交臂。1998年,火花隊僅獲得12勝18負,再次與季後賽無緣。
1999-2000年
1999賽季的主題是莉薩·萊斯利(Lisa Leslie)的成長,火花隊以20勝12負首次進入季後賽。火花隊在薩克拉門托君主隊身上拿到了季後賽第一勝和第一個系列賽的勝利。她們在西部決賽中頑強奮戰,但最終還是以1-2不敵衛冕冠軍休斯敦彗星隊。2000賽季是被歷史記載的一年,火花隊以創紀錄的28勝4負肆虐聯盟。在季後賽第一輪里,火花將菲尼克斯水星橫掃出局,但再次倒在西部決賽的戰場上——被彗星隊橫掃。
2001年
在2000-2001年的季前賽發生了重要的人事變動,火花隊聘請了前洛杉磯湖人球員邁克爾·庫珀(Michael Cooper)作為主教練。在接下來的常規賽季中,火花隊再次獲得28勝4負的成績。在那個賽季的季後賽里,火花隊終於越過了彗星隊,在第一輪中將其橫掃。火花隊用了三場比賽戰勝君主隊第一次站上總決賽的舞台,並且橫掃夏洛特針刺,贏得了她們的第一個總冠軍頭銜。
2002年
在2002年,萊斯利成為第一個在比賽中灌籃的女子籃球運動員,並且火花隊以25勝7負再一次統治了常規賽。然後火花隊在季後賽中一飛沖天,橫掃西雅圖風暴和猶他(銀星隊的前身)進入總決賽。火花隊在決賽中面對仍在苦苦追求第一個總冠軍的自由人隊,雙方在前兩場平分秋色,火花在第三場一路領先最終拿下她們的第二個總冠軍。
2003-2004年
在2003年,火花隊以24勝10負進入季後賽尋求三連冠。她們在前往總冠軍的道路上打敗了明尼蘇達野貓和薩克拉門托君主,每一個系列賽都打滿了3場。最後站在火花面前的是新貴底特律震動隊。進入總決賽的曲折路程和同震動隊的艱苦鏖戰拖垮了火花,最終以1-2輸掉了系列賽。在2003-04的季前賽,火花隊簽下了兩位出色的球員,塔米卡·維特摩爾(Tamika Whitmore)和特里薩·威瑟斯彭(Teresa Weatherspoon),兩人都曾經為競爭對手紐約自由人效力。新賽季來臨,火花隊有著夢幻的開局,但主教練庫珀在賽季中離去尋找執教NBA的機會。失去教練後球隊中規中矩的完成了常規賽,25勝9負。進入季後賽,便在第一輪三場敗給薩克拉門托君主。
2005-2006年
2005賽季火花隊的日子異常艱難,17勝17負,以第四種子身份驚險進入季後賽。在第一輪,火花就被衛冕冠軍薩克拉門托君主痛擊橫掃。2006年,火花隊打得很好,拿下25勝9負的成績。在季後賽中,三場戰勝西雅圖風暴隊。可是在西部決賽里,火花隊連續第二年被君主隊終結,依然是橫掃。
2007年
2006賽季完結後,同時還擁有湖人的球隊老闆傑里·巴斯(Jerry Buss)宣布將出售火花隊。在2006年12月7日,洛杉磯時報報道球隊被交易至由凱西·古德曼(Kathy Goodman)和卡拉·克里斯托弗森( Carla Christofferson)領銜的投資團隊。古德曼目前是在巴爾博亞湖區一所名為「HighTechHigh-LA」高中的教師,他曾經是一家電影公司的行政主管。克里斯托弗森是為美邁斯律師事務所工作的訴訟代理人,曾在1989年代表北達科他州參選美國小姐。在球隊被宣布出售的當天,盡管邁克爾·庫珀重返主教練一職,球隊明星莉薩·萊斯利發表聲明她因為懷孕將不會出戰2007賽季的WNBA。失去萊斯利的一年是災難性的,火花隊僅取得10勝24負,自從1998年第一次錯過季後賽以來,這是火花隊史最差的成績。在2008賽季開始之前,球隊的前景戲劇性的發生了變化——莉薩·萊斯利回歸,並且在2008年4月9日,球隊用狀元簽選擇了年度最佳大學球員坎迪斯·帕克(Candace Parker)。帕克率領田納西大學女隊獲得了她們連續第二個NCAA冠軍錦標,第二天早上,在選中帕克的數小時後,火花隊的官方網站首頁就同時放上了萊斯利和帕克的照片。
F. 那個網站有關於美國歷史發展史的
網上查到的~~~
美利堅合眾國(英語:United States of America),通稱美國,舊稱花旗國,是一個位於北美洲的聯邦共和制國家。美國是世界上最為悠久的共和立憲制國家。
美國本土東瀕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靠加拿大,南接墨西哥及墨西哥灣。其首都為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美國源自於1776年從英國統治下脫離而出的北美殖民地,13州的殖民地代表們一同發表了《美國獨立宣言》,在經歷艱苦的獨立戰爭後,於1783年與英國簽訂了巴黎協約,從此受到世界各國的承認。
經過兩百多年的發展,美國國土不斷拓展,37個州陸續加入聯邦旗下,目前有50個州,1個聯邦直轄特區,以及若干海外領地。美國國土超過了370萬平方英里(95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四國土面積的國家,加上領海面積,美國的面積排在世界第三。美國擁有3億居民,人口數量位居世界第三。
建國以來200多年的歷史里,美國曾經歷過內戰(1861—65年)和經濟大恐慌(1930年代)兩次嚴酷考驗,仍堅守自由民主制政治制度,成為憲法民主和公民自由的代表性國家。美國龐大的經濟、文化、科技、和軍事影響力貫穿了整個20世紀。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和同盟國一同獲得勝利,並經歷數十年的冷戰後終於拖垮蘇聯,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當今美國在全世界的經濟、政治、軍事等眾多領域的龐大影響力都是無人能比的
歷史
美洲原住民在這塊土地上居住了15,000餘年。歐洲從15世紀末開始殖民美洲。1607年,第一個英格蘭人殖民區成功地在維吉尼亞州建立。接下來二十年裡,一些荷蘭殖民區也陸續建立,包括位於新阿姆斯特丹(今紐約市)和新澤西州的殖民區。在17世紀和18世紀里,英國逐漸佔領荷蘭人和其他歐洲殖民者的地區,並在美國東岸廣泛開墾殖民,建立更多的殖民地區。除今天的加拿大外,英國在北美洲共建立了13個殖民地。
在1760年代和1770年代,13個美洲殖民地與英國之間的緊張關系最終引發了革命戰爭,殖民地的代表們在1776年7月4日簽下了《美國獨立宣言》。在獨立戰爭(1775年-1783年)中,喬治·華盛頓領導13個殖民地組成的大陸軍團對抗英軍。殖民地在76年的大會中創立了大陸軍團,但未授權他們徵收稅賦和制定聯邦法律。1777年,獨立的殖民地正式採納邦聯條例,建立了一個聯邦的主權國家、以及行使管理權的聯邦政府,並批准了美國憲法。經歷艱苦的獨立戰爭後,大陸軍團終於擊敗英軍,英國於1783年簽下了巴黎條約,正式承認美國的獨立。
從1803年至1848年,新成立的美國的面積幾乎擴大了三倍,殖民者們胸懷新的共和國「註定擴展至整個大陸」的理想,朝廣闊無際的原野拓展,甚至在「路易西安納購地」之前便已深入內陸。這種擴展在1812年戰爭時遭到了短暫的阻撓,但很快隨著戰爭的勝利而繼續進行。1848年美國贏得了美墨戰爭,更增強了殖民者們擴展國土的理想。
隨著國家的不斷擴展和發展,一個新的問題也逐漸浮現,北方掌控的聯邦政府與南方的州政府在蓄奴問題和州權上產生分歧:北方州反對奴隸制度的擴展;而南方州反對北方州干涉其生活方式,因為他們的棉花經濟產業是全盤依賴於奴隸制度的。在亞伯拉罕·林肯於1860年當選總統後,沖突徹底爆發,南卡羅來納州成為第一個宣布脫離聯邦的州,六個南部州也相繼分離,於1861年成立美利堅聯盟國以對抗聯邦政府。美國內戰以聯邦在1865年取得勝利告終,同時終結了奴隸制度、以及州是否有權脫離聯邦的爭議。這場內戰成為美國歷史的主要分水嶺,聯邦政府的權力從此大為增加。
內戰期間的科技發展,加上來自歐洲的大量移民潮,為美國的新興產業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以前無人開發的區域開創了許多社區和城市,加速了美國的工業發展以及邁向國際強權的進程。接著,美國在海外進行了許多帝國主義的冒險,包括在美西戰爭勝利後吞並了波多黎各和菲律賓,使美國成為世界主要的列強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4年爆發,美國最初保持中立;由於德國發動的無限制潛艇戰擊沉在大西洋航行的美國船隻,造成許多美國平民的無辜死傷,激怒了美國大眾。在戰爭最後階段美國加入協約國以對抗同盟國。由於歷史原因,美國大眾對於英國和法國較為同情,雖然有部分德裔和愛爾蘭裔反對介入。為了保護美國投資者和聯邦政府在歐洲的大量投資也是美國參戰的主因之一。在美國於1917年參戰後,戰局隨即扭轉,使協約國在1918年獲勝。戰後,擔心過度捲入歐洲事務,美國參議院並未批准協約國制裁同盟國的凡爾賽條約;相反,美國採取了孤立主義政策。
戰爭使歐洲國家元氣大傷,卻帶給美國帶來大量財富和聲望。在幾乎整個1920年代,農產品價格不斷降低,工業利潤大幅增長,美國經濟發展得異常繁榮。這波經濟成長還被信貸上升和股票市場的興盛推波助瀾,終於令股市在1929年大崩盤,隨之而來的是經濟大恐慌。為了復甦經濟,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政府實行新政,大幅增加政府對經濟的干預。然而新政卻沒有完全生效,美國經濟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徹底復甦。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加入反法西斯同盟以對抗軸心國。接下來的戰爭成為美國歷史上代價最高昂的一場戰爭,然而前線和大後方創造的大量工作機會、以及軍工產業帶動的生產復甦,使美國經濟完全走出了大恐慌的陰霾。美國婦女也因此大規模踏入工作職場
在戰爭勝利後,美國和蘇聯的沖突逐漸浮現,美國代表的是資本主義和自由民主制,而蘇聯則代表共產主義和計劃經濟,蘇聯的崛起和意識形態的沖突造成了1940年代末期開始的冷戰。兩國在許多地區和國家進行一連串代理人戰爭,包括了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幾乎觸發核大戰的古巴導彈危機、以及阿富汗戰爭。
由於警覺到與蘇聯的太空競賽上的落後,美國政府開始大力培養數學和科學的精英人才,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努力下,於1969年第一次成功派人登上月球。
在美國國內,城市化的發展逐漸完成,美國社會經歷了一段時期的持續經濟擴展。同時,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現象逐漸受到重視,尤其是在南方。從1950年代開始,這些歧視受到馬丁·路德·金等人領導的民權運動的挑戰,最後終於廢除了南方各州的種族隔離法律。
經歷1970年代石油危機引發的經濟衰退後,美國經濟於1980年代開始茁壯的復甦。蘇聯在1991年徹底垮台,使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依然繼續派兵參與海外的戰爭,例如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在1990年代,拜數字化革命以及網際網路製造的大量工作機會和技術變革之賜,美國經濟展開了史無前例的繁榮成長,新興的矽谷成為世界資訊產業的龍頭重鎮。 兩次世界大戰,不僅重創了新興大國德國和日本,同時也使傳統大國英國和法國失去了對世界格局的支配權。當時的世界,除了美國和蘇聯,其他工業化國家都風光不再。美國在戰後的工業總產值佔到了世界總量的一半以上,並且在全世界范圍內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金融體系,同時,它還向世界50個國家和地區派駐了軍隊。
第二次世界大戰成為美國歷史新的轉折點。獨一無二的綜合實力,使美國擺脫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企圖安排世界秩序卻無果而終的尷尬,開始按照有利於自己的方式主導國際秩序,並最終在20世紀後期,成為一個超級大國。
在21世紀開端發生的九一一襲擊事件,使美國的外交政策集中於對付恐怖主義威脅。美國政府開始了反恐戰爭和行動,在2001年10月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後,又在2003年發動了美伊戰爭,並推翻了薩達姆政權,但伊拉克臨時政府的後續發展及其戰爭合法性的爭議至今仍無定論。
政治
美國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憲政立憲共和國,有世界上最早並仍在運作的成文《憲法》。在《憲法》授權下,政府通過國會運作代議民主制。政府分為三級架構:聯邦、州和地方政府。三級政府中的官員由選民進行不記名投票選舉產生,或者由民選官員任命。行政長官和立法機構官員從單一選區多數制選舉產生,司法系統和內閣官員由行政長官任命並經立法機構批准產生。在某些州,司法系統官員也通過多數制選舉產生。
聯邦政府本身有三個分支,互相監督和制衡:
立法機關:即國會,由眾議院和參議院兩部分組成;
行政機關:即總統,總統提名和參議院批準的內閣官員及其下屬,負責行使基於聯邦法律的治理權;
司法機關:即最高法院和較低級別的聯邦法院,法官由總統提名並參議院批准。
美國國會實行兩院立法體制。眾議院設435個席位代表各自的國會選區,任期2年。眾議院席位根據人口分布,每10年重新劃分一次,每個州最少都會分配到1個眾議院席位:目前有7個州只有1個議席,人口最多的加利福尼亞州則有高達53個議席。而無論人口眾寡,每個州在參議院都有2個席位,加起來共一百席,任期6年;每隔2年,三分之一的參議員必須重選。
在聯邦體制內,州與聯邦政府的關系很復雜。根據美國法律,各州是主權實體。然而,在美國內戰和「德克薩斯對懷特案」建立的規則是,州無權脫離聯邦;根據憲法,也無外交權。美國聯邦法律在經過憲法授權的領域要高於各州所制訂的不同的法律,但是聯邦政府的權力只能在憲法規定的范圍之內行使;所有未授予聯邦政府的權力由州政府和人民自行保留。
美國憲法以及權利法案等一系列修正案致力維護公民自由:包括言論、宗教信仰和出版自由;接受公正審判的權利;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選舉和財產權。雖然美國所珍視的西方意識形態追求人權,在具體實踐中也有爭議:直到1964年《民權法案》才立法禁止種族歧視。
一般而言,州內事務的主導權完全在各州政府手中。這包括了內部通訊;關於財產、工業、商業以及公共設施的法規;州的相關法律,諸如死刑;以及州內部的工作情況。很多州立的法律在各州之間都十分相似。在還有一些領域中州的管轄權與聯邦政府的管轄權有重疊。
最近幾年,聯邦政府在醫療、教育、福利、交通、住宅以及城市發展等領域開始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各州的憲法與聯邦憲法基本相符,除了在一些細節上有所不同,其中包括了人權和政府組織。而在商業、金融、公共服務和福利機構等方面,州憲法往往比聯邦憲法更為詳細。
美國的聯邦和州政府主要有兩個政黨競爭:共和黨和民主黨。一些小黨的參選人有時也有可能當選。中間偏右的共和黨通常在社會議題上屬於社會保守派、在經濟議題上屬於古典自由主義。中間偏左的民主黨通常在社會議題上屬於自由派、在經濟議題上屬於進步主義。美國人一般會傾向支持兩黨中的其中一個,不過一些人也會支持獨立的小政黨和候選人,包括了自由黨、綠黨、改革黨等。除了2001至2002年由民主黨在參議院暫時佔多數外,共和黨自從1994年以來一直保持在兩院的多數優勢,目前的總統喬治·沃克·布希屬於共和黨籍,而在2006年中期選舉後,情況又有了新的變化,民主黨取代共和黨成為參眾兩院的多數黨。
行政劃分
除夏威夷和阿拉斯加兩個州外,其餘48個州位於美洲大陸,並彼此相連,這些州又稱美國本土。一些人將阿拉斯加也視為「本土」州,因為雖然它和「下方的48州」之間被加拿大隔離,地理上她仍是北美大陸的一部分。所有這些用詞通常都包括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第五十個州夏威夷州則位於太平洋的群島上。
美國也佔有其他土地、地區、和佔領區,最特別的是美國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但本身卻沒有州的地位。其他的海外島嶼領土包括美屬薩摩亞、關島、北馬里亞納群島、波多黎各、和美屬維爾京群島。巴爾米拉環礁是美國唯一的合並領土,但目前並無人居住。美國本土外小島嶼則由加勒比海和太平洋的許多無人居住的島嶼組成。此外,自1898年始,美國在古巴的關塔納摩灣擁有一個龐大的海軍基地。
之前由美國佔領的地區包括巴拿馬運河區域,自1903年至1979年一直屬於美國領土。另外,菲律賓群島從1898年至1935年間也屬於美國領土,美國在那裡建立了菲律賓國協作為轉型至完全獨立的國家前的過渡形式,最後在1946年菲律賓正式獨立。
除了美國的實際州和領土外,有數個國家自願加入為美國的聯合邦(Associated States),包括了密克羅尼西亞聯邦(1986年以來)、帛琉(1994年以來)、以及馬紹爾群島(1986年以來),這些國家都保有國際法的主權以及對於國土的最高控制權力。不過,這些國家的政府都允許美國提供防衛和金融協助,美國也給予這些國家特殊待遇,提供許多加入美國國內政策計劃的機會,包括災害防治、救災、和重建等計劃。這些自由聯合邦都依賴美國提供的金融協助以維持政府運作和資金需求。
外交
美國具有全球性的經濟、政治和軍事影響力,其外交政策走向一直是世界關注和討論的焦點。美國的外交關系規模是全世界最為龐大的。幾乎所有的國家在華盛頓特區都設有大使館和派駐大使。以色列、英國、加拿大、和日本被視為是美國最親密的盟友。只有少數國家沒有與美國建立正式的外交關系,包括古巴、伊朗、北朝鮮、索馬里和蘇丹。
美國革命期間,美國與一些歐洲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說服了法國、西班牙、和荷蘭協助對抗英國。在接下來的開墾年代裡,美國一直在親法或親英兩個選擇間搖擺不定。當時美國對歐洲事務不願插手,專注於北美的疆土開拓。後來以門羅主義削弱歐洲在拉丁美洲的影響力,以確保在美洲地區事務的支配權。美國的擴張政策陸續引發了與墨西哥和西班牙的戰爭,兩戰均以美國的勝利告終。在南北戰爭中,美國指責英國和法國支援南部分裂的美利堅聯盟國、並試圖佔領墨西哥,但在內戰結束後,美國在北美洲的主導地位就再未受過挑戰。
隨著國力漸增,美國開始將注意力轉向海外,尤其是對外貿易的開拓。為此,美國佔領了太平洋的許多領土,包括夏威夷和菲律賓,迫使日本開放貿易,並與歐洲列強競爭在中國的影響力。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在聯合國的創建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並且成為安全理事會的五名永久會員之一。
冷戰期間,美國最初試圖限制蘇聯於世界各地的影響力。為了遏制蘇聯,美國、加拿大和10個西歐國家共同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聯合盟國對抗任何向北美和歐洲的軍事入侵,後來又有14個歐洲國家陸續加入了這一共同防禦聯盟,包括土耳其和一些前華沙條約成員國以及部分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出於政治上的現實考量,美國也與對抗蘇聯的共產主義國家結盟,例如中蘇分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近年來,美國專注於自身的邊界安全,防止非法移民和非法販毒進入國內—尤其是針對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國家。美國也致力於對抗恐怖主義和避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但其主要目標仍為保護在國內外的國家利益以及公民安全。
軍事
美國軍隊分為四個軍種:陸軍、空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全都由國防部管理。海岸警衛隊在和平時期由國土安全部管轄,戰爭期間歸海軍部。
美軍雖然在20世紀到今天這100多年來經歷過了一戰、二戰,韓戰,越戰,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等大小戰爭,多次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如在海灣戰爭中將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軍隊趕出科威特,但美軍因為這些戰爭、維和行動陣亡的士兵人數加起來的總和也不足50萬人,而美國本土幾乎沒幾個美國平民在1900年以來因戰爭原因死亡,可見美軍對內的保護和對外的科技軍事實力。
在蘇聯垮台後,美軍的軍事力量之強大,在全球沒有任何國家能比。美軍的特殊之處在於它能迅速將軍事力量投射至全球。雖然法國和英國也有一定的軍事投射力量,但美軍是唯一一支能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角落進行大規模區域戰爭的軍隊。美國也擁有世界上能夠使用的最龐大的核武器庫,並且是世界上唯一曾經在實戰中使用過核武器的國家,二戰末期在日本的廣島市、長崎市投下兩枚原子彈。
美軍的軍事潛力也表現在物流管理上,在這方面的龐大優勢使美軍能夠迅速集結部隊應付戰爭。美國空軍有C-5、C-17等巨型空運載具,並且裝備世界最先進的F-22猛禽戰斗機。美國海軍有12艘現役大型航空母艦,配合軍事力量投射的原則,使美軍能對任何可能的威脅作出迅速反應。美國在1949年4月4日加入地區性軍事防衛組織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也使美國本土有了一層除美軍外的軍事保護屏障。
美國軍隊目前有現役軍人140萬,另有幾十萬預備役部隊和國民警衛隊兵員。美國實行志願兵役制度,在戰時曾實施過義務兵役。美國的軍事開支名列世界第一,2005年的軍費超過緊隨其後的14個國家的總和。然而,美國的軍事預算僅占其GDP的4%。美國在全球有七百多個軍事基地,包括在和美國沒有外交關系的古巴也有軍事基地,遍及除南極洲外的各大洲。
比起冷戰期間,由於政治制度內部的軍事思想變化,美國對軍事上的開支和態度已經改變許多。單純以物質資源衡量,美軍目前的開銷小於20年前的規模。然而,美軍依然被世界視為訓練有素、裝備最為先進的部隊。與潛在的敵手相比,美軍在科技上擁有絕對優勢,這種優勢是經過常年的大量研究投資所累積的。與國防相關的研究促成了許多技術突破,包括太空探險、電腦、網際網路、超文本系統、核能源、全球定位系統、低可偵測性、防彈背心、甚至是微波爐,以及近來致力開發的雷射武器。對美軍而言,這些在科技研究經費通常高於戰斗人員開支。軍事技術與民間經濟保持了緊密的連結,促成了美國的科技和經濟發展,經由技術轉移,其他國家往往也因此受益。
經濟
縱觀美國經濟史,是一個從成功的殖民地經濟於20世紀過渡到世界最大的工業國的歷程。
美國的經濟體系兼有資本主義和混合經濟的特徵。在這個體系內,企業和私營機構做主要的微觀經濟決策,政府在國內經濟生活中的角色較為次要;然而,各級政府的總和卻佔GDP的36%;在發達國家中,美國的社會福利網相對較小,政府對商業的管制也低於其他發達國家。
在全國各地區,經濟活動重心不一。例如:紐約市是金融、出版、廣播和廣告等行業的中心;洛杉磯是電影和電視節目製作中心;舊金山灣區和太平洋沿岸西北地區是技術開發中心;中西部是製造業和重工業中心,底特律是著名的汽車城,芝加哥是該地區的金融和商業中心;東南部以醫葯研究、旅遊業和建材業為主要產業,並且由於其薪資成本低於其他地區,因此持續的吸引製造業的投資。
美國的服務業占最大比重,全國四分之三的勞力從事服務業。美國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包括了黃金、石油和鈾,然而許多能源的供應都依賴於外國進口。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農業出口國之一,主要農產品包括了玉米、小麥、糖和煙草,中西部大平原地區驚人的農業產量使其被譽為「世界糧倉」。美國工業產品主要包括了汽車、飛機和電子產品。美國也有發達的旅遊業,排名世界第三。美國也是飛機、鋼鐵、軍火和電子器材的主要輸出國。
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是毗鄰的加拿大(19%),中國(12%)、墨西哥(11%)和日本(8%)緊隨其後,每天大約有價值高達11億美元的產品流經美加的國界。美國經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經濟體。美國經濟高度發達,全球多個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而美國的證券市場被認為是世界經濟的晴雨表。
雖然美國的人均收入名列世界前矛,但財富相對集中,與西歐相比,40%的人口相對更為貧困,而前20%的人則更富裕。自1975年以來,社會流動程度較低,勞動力市場兩極化,經濟增長的成果流向收入較高的20%的家庭,這種差距是因為相對而言更高的經濟自由所產生的。不過,如同基尼系數顯示的,美國的家庭平均收入仍遠高於絕大多數的工業化國家。而且在聯合國發表的《2006年人類發展報告》當中的美國的人類發展指數中,美國最窮的20%的人的人類發展指數也與自稱「社會主義優越性」的共產主義國家古巴的人類發展指數相同。
自從1980年代隆納·里根的總統任期以來,美國增加了對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運用,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並減少福利制度的規模,拋棄了自經濟大恐慌以來長期實行的、偏向干涉主義的凱恩斯派經濟政策。也因此,美國政府在社會福利方面提供的服務比其他工業化國家都要少,降低國內的稅賦,並更依賴於自由市場和私營的慈善機構上。
科學和科技
美國在科學和技術研究,以及技術產品創新方面都是最具影響力的國家之一。人類工業史上許多最重要的發明,包括了軋棉機、通用零件、生產線等都是源自美國,其中工業的生產線尤其重要,它使得工業的大量生產從夢想變為真實。其他重要的發明還包括飛機、電燈泡、電話。美國還在20世紀策畫了著名的曼哈頓原子彈計劃、阿波羅登月計劃和人類基因組計劃。在二次大戰時期,美國最早研製出原子彈,將人類科技帶入原子時代的新紀元。冷戰開始後,美國最先在太空科學和技術領域取得成功,在太空競賽中領跑,從而導致了火箭技術、武器研究、材料科學和計算機等領域的重大進步,1969年7月,當尼爾·阿姆斯特朗從阿波羅11號飛船中走出,成為踏上月球的第一人時,標志著競賽達到巔峰。美國為計算機與網際網路發展史上貢獻至豐,包括二戰中發明的計算機、初期的軍事化應用,到今日個人電腦發展與革新,美國國防部創辦的ARPA網是網路技術的先驅。
在科學研究方面,美國學者贏得了大量的諾貝爾獎,特別是在生物和醫學領域。國家健康研究中心是美國生物醫學的聚焦點,業已完成人類基因組計劃,使人類對腫瘤、阿茲海默病等疾病的治癒研究進入重要階段。航空和航天研究的政府機構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之類的私營企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交通運輸
由於汽車產業在美國的發展相當早(比較起其他西方國家),美國許多城市的發展都提前顧慮到了將城市和住宅區搭配道路網路的設計。為了連結廣闊的國土,美國設計並建造了高通行量、高速度的高速公路,美國的國家交通系統主要便是依賴這些高速公路網。當中最重要的是州際高速公路系統的建設。這些高速公路在1950年代經由當時的總統德懷特·艾森豪威爾授權建造。根據2004年的數據,美國的公路總長為6,407,637公里,名列世界第一。
美國雖然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但自美國從英國獨立後,因美國想與前宗主國英國劃清界線,加上「右上左落」(左駕右駛) 的法國間接支持美國獨立,所以不跟隨英國的「左上右落」(右駕左駛) 的原則,而將道路通行方向定為「右上左落」(左駕右駛),這個規劃亦影響其他國家,例如加拿大和中國。
大城市裡也有建設公共交通的系統,紐約市的地鐵網路是當中最大的,也是世界上載客量最為沉重的捷運網路之一。而區域鐵路和公共汽車網路則延伸至長島、紐約上州、新澤西州、和康乃狄克州,都成為了世界上載客量最大的交通網之一。但是普遍而言,美國城市的公共交通相對其他發達國家較為薄弱,人們出行更多的使用私人汽車。
美國建造了橫貫大陸的鐵路網路,用以在48個州之間運載貨物。美國鐵路公司(Amtrak)所建造的鐵路網也橫貫了48個州中的46個,專門用於客運用途。美國的鐵路貨運系統是世界最繁忙和先進的,且美國的鐵路總長度位居世界第一。然而美國鐵路的客運並不如西歐和日本那般發達,部分原因是出自美國國土的遼闊;若要到達數千英里以外的大城市,搭乘飛機會比搭乘鐵路還要省時。美國政府的分析便認為空中客運是導致客運鐵路公司在1970年代接連倒閉的主因。
空中運輸是長途旅行的更好選擇。以乘客量而言,在2004年全世界前30個最繁忙的機場中就有17個位於美國,包括了排名第一的亞特蘭大哈茲菲爾德-傑克遜國際機場。以運貨量而言,在同一年裡,全世界前30個最繁忙的貨運機場就有12個在美國,包括了排名第一的孟菲斯國際機場(MEM)。
許多世界上主要的港口也位於美國;最繁忙的是加利福尼亞州的洛杉磯港和長堤港,以及紐約港,它們全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五大湖也有許多船運交通,每大湖都與密西西比河的河網路廣泛連接,河的最下游直通大西洋。而第一個連接五大湖與大西洋的伊利運河(Erie Canal)則促成了美國中西部的快速農業和工業發展,並使得紐約市成為美國的經濟中心。
G. 好萊塢電影的發展歷史
1853年,好萊塢只有一棟房子。
1870年,這里已成為一片興旺的農田。
1886年,從房地產生意發財的富商哈維·亨德申·韋爾考克斯在這里買下了0.6平方公里的土地。好萊塢這個名字來自英語的「holly」(冬青)。韋爾考克斯的夫人一次旅行時,聽到她旁邊的一個人說她來自俄亥俄州的一個叫做好萊塢的地方。她很喜歡這個名字,回到加州後就將她丈夫的農庄改稱為好萊塢了。韋爾考克斯計劃在這里建造一座小城。
1887年2月1日他在地區政府正式注冊此名。在他夫人的幫助下他鋪設了今天的好萊塢大街做為城市的主街,在這條大街和其它大街的兩旁種了胡椒樹並開始出售產權。他的夫人募資建了兩座教堂、一座學校和一座圖書館。為了使好萊塢名符其實,他們還進口了一些英國冬青,但這些植物在加州的氣候下沒有存活很久。
1900年,好萊塢已經有一間郵局、一家報社、一座旅館和兩個市場,其居民數為500人。10萬人口的洛杉磯位於市東11公里處。在好萊塢和洛杉磯間有一條單軌的有軌電車,但這輛電車的運行不準時,每程時間為兩小時。
1902年,今日著名的好萊塢酒店的第一部分開業。
1903年,好萊塢成為一個鎮。當年下的兩個命令是:除葯店外其他商店禁酒,以及不準在街上驅趕數量多於200的牛群。
1904年,一條新的被稱為好萊塢大街的有軌電車開業,使好萊塢與洛杉磯間的往返時間大大縮短。
1910年,好萊塢的居民投票決定加入洛杉磯。原因是這樣他們可以通過洛杉磯取得足夠的飲水和獲得排水設施。
1960年,女演員喬安娜·伍德沃德得到了第一顆星的殊榮。
1985年,好萊塢的商業和娛樂區被正式列入美國受保護的歷史性建築名單。
1999年,洛杉磯的地鐵開通到了好萊塢。
2001年,柯達劇院(Kodak Theatre)在Highland大道開業,成為奧斯卡獎頒獎禮新的舉辦場所。
2002年,一些好萊塢居民發動了一個讓好萊塢自主獨立,不再是洛杉磯一部分的運動。好萊塢市政府決定讓所有洛杉磯居民投票表決。獨立運動被以絕大多數否決。
(7)洛杉磯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電影工業——
20世紀初,紐約和新澤西的電影公司開始遷向加州,原因是這里的天氣好,日照時間長。雖然當時已經有電燈了,但當時的電燈還不夠亮,當時最好的光源是陽光。除此之外,加州視野寬廣,有各種不同的自然風景。此外當時托馬斯·愛迪生持有電影的專利,而加州離新澤西非常遠,因此愛迪生很難在這里控制他的專利權。
在美國東岸,獨立的電影公司經常被愛迪生和他的代理人訴訟。在遙遠的加州沒有那麼多愛迪生的部下。即使他派人來加州,他的人往往比其消息來的晚,這樣一來這里的電影製造商就可以及時躲到附近的墨西哥去了。
1911年第一個電影工作室在好萊塢開業,同年已有15個其它的工作室在這里定居,成千上萬的夢幻製造者緊隨而至。
1923年,今天成為好萊塢象徵之一的白色大字「HOLLYWOOD」被樹立在好萊塢後的山坡上,本來這個字後面還有「LAND」四個字母,是一家建築廠商為了推銷新建好的的住宅社區設置的廣告看板。但它們被樹立起來以後就沒有人去管它們,以致漸漸荒廢。
一直到1949年,好萊塢商會將後面的四個字母去掉,並將其它字母修復。這個招牌今天受到商標保護,沒有經過好萊塢商會的同意,無人有權使用它。
1929年5月16日,奧斯卡金像獎第一次頒發,當時的門票是十美元,共有兩百五十人參加。
H. 洛杉磯英文介紹
Los Angele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California, is the second largest c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largest city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United States. It is often called the City of Angels.
洛杉磯,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西南部,是美國第二大城市,也是美國西部最大的城市,常被稱為天使之城。
Los Angeles is rich in water resources. The Los Angeles River runs through the city. The area of the basin is about 81.7 square kilometers, with an average annual discharge of more than 2 million cubic meters.
洛杉磯的水資源較為豐富,洛杉磯河貫穿全市。流域面積約81.7平方千米,年均流量為2000多萬立方米。
1542年,第一批到達洛杉磯的歐洲人,宣布該地是西班牙帝國的天國(theCityofGod),但並未長留該地。
1781年,洛杉磯成為西班牙殖民地。
1818年,美國人首次到達該地。
1821年,洛杉磯歸屬墨西哥。
1846年,美墨戰爭中墨西哥失敗,後將加利福尼亞州割讓給美國,洛杉磯成為美國領土。
1848年,西部「淘金熱」吸引來大批移民來到洛杉磯。
1850年,洛杉磯正式設市,同年加利福尼亞成為美國第31個州,而當時的洛杉磯人口僅有1600人。
19世紀末20世紀初,洛杉磯成為了一座特大城市。
20世紀20年代,電影業和航空工業都往洛杉磯匯集,從而促進了該市進一步的發展。
20世紀80年代,洛杉磯成為全球重金屬音樂之都。
而到了21世紀之後,洛杉磯已成為美國最重要的經濟中心之一。
I. 簡單介紹美國加州的歷史
在英國伊麗莎白時期,著名的海盜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佔領了新西班牙和新墨西哥北部所有的土地,成為英國的殖民地。雖然早在17世紀英國人的殖民地已經是「從大海到大海」,英國人對北美西岸的土地並沒有多少興趣。
到18世紀末,西班牙傳教士逐漸開始在西屬加利福尼亞北部廣博的土地上建立起定居點。當墨西哥從西班牙獨立後,這些傳教士定居點也成為了墨西哥政府的財產,但是很快就被遺棄。 西班牙帝國在北美洲西北部的領土被命名為「加利福尼亞」。
1847年的美墨戰爭後,這片領土由美國和墨西哥分割。墨西哥所得到的那部分領土後來成了下加利福尼亞(Baja California),而美國所獲得的上加利福尼亞則在1850年正式加入聯邦,成為今天的加利福尼亞州。
1848年,上加利福尼亞的西班牙裔人口大約為4,000人。但是當加利福尼亞發現黃金的消息傳開後,無數美國人和歐洲人在淘金熱中湧向加利福尼亞,加利福尼亞共和國也隨之宣告成立。當美國海軍將領約翰·斯洛特(John D. Sloat)從舊金山灣進入加利福尼亞後,這個年輕的共和國被宣布成為美國的領土。
1850年,加利福尼亞正式成為聯邦的第31個州。 在美國內戰期間,加州內部關於是加入北方軍還是南方軍發生分歧,雖然最終加州支持北方軍,很多加州人依然參加了南方誌願軍。
1870年代第一條貫穿美國的鐵路的開通將太平洋沿岸的人們與美國其他地方連接起來。加州當地人也逐漸發現,加州的氣候十分適合農作物的生長,特別是橘子。直到今天加州的農業產量依然豐富。
1900至1965年間,加州人口從不到100萬人發展成為美國人口最多的一個州。1965年至今人口成分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今天的加州是全球人口最多樣化的一個地區。加州居民在政治上傾向自由。加州是美國的科技和文化中心,世界影視中心,以及美國農業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