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涿州的歷史文化

涿州的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24 04:19:20

『壹』 涿州有哪些名勝古跡

涿州八景之一
——通會燈市
指正月十五元宵節鬧花燈的場面。原城中有夾城,門名「通會」,夾城上有重樓三間,名「通會樓」。俗稱鼓樓。樓上左鼓右鍾,樓高四丈。二十里外即遙遙在目。每年正月十五是鬧花燈之日,從通會樓至南門置72架木製等牌樓,十字路口置燈棚7座。每到此日,大街小巷,張燈結綵,耍龍燈、獅子、踩高蹺、放鞭炮,真是火樹齊開,星球碎掛,千家萬戶,燃燭通宵。元宵之夜,登上鼓樓,遠眺長街,龍飛鳳舞,頗為壯觀。這一景象稱為「通會燈市」。有詩為證:「春風初到月初圓,不夜城中沸管弦,萬盞燈光雙塔影,一時輝映鼓樓前」。
涿州的元宵燈會,始於漢、興於唐、盛於明清,是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古人曾雲「南有揚州,北有涿州」,將涿州的花燈與聞名天下的揚州花燈相媲美。如今,傳續千年的涿州燈會被更名為「中國涿州花燈節」,引來了北京、天津以及海內外幾十萬中外客商和遊人一睹「千年燈節」的風采,人們在紅紅火火的元宵花燈節上感受著濃濃的新春氣息。
-「通會燈市」曾引來皇帝、親王
自古以來,在我國的許多地方都盛行在元宵節前後張掛花燈,喜慶新春。在涿州,元宵燈會又被稱作「通會燈市」,並被譽為古涿州八景之首。所謂「通會」,即指通會樓,是涿州鍾鼓樓的「學名」。這座樓建在城內南北中軸線的三分之二處,地勢最高,在舊時是除雙塔外的最高建築,因而是全城的制高點。歷史上,這里是最繁華熱鬧處。元宵燈會正是以此為中心,沿南北大街延伸開來,向東西巷陌輻射而去。
從前每逢元宵佳節,涿州通會樓都要張燈結綵,裝扮一新。樓南樓北的大街小巷裡聚集著載歌載舞的花會表演者和擁擠的觀燈人群。入夜,明月高懸、焰火升騰,千家萬戶燃燭通宵,好不熱鬧。
涿州城裡的老人們至今還對通會燈市充滿了回憶。當時,在鼓樓南北大街的各個十字路口,都有搭建的燈棚,棚內懸掛著千變萬化、千奇百怪的花燈,有活動的花燈、循環追逐的走馬燈、玻璃製成的八卦九蓮燈,等等。大人帶著孩子,仰著頭爭先猜著燈謎,猜對了馬上就能得到小獎品,拿到獎品的孩子高興得又蹦又跳……
相傳,通會燈市還曾引起京城裡達官顯貴的注意,紛紛前來觀賞。傳說咸豐年間慶親王在涿州觀燈,因為人多擁擠,碰壞了一架牌樓燈,結果他賠償給涿州三架牌樓燈,全是四柱三樓,黃瓦覆頂,因而被稱為「金牌樓」。
最令涿州人引以為豪的是,當年乾隆皇帝不但曾到涿州觀燈,並且賦有詩作。
後來通會樓在「文革」期間被毀,但傳統的通會燈市依然保存了下來。每年元宵節,人們都會在原先通會樓前的鼓樓大街上掛起一串串紅紅的「南瓜燈」,在窄窄的街面上方懸掛半月形彩燈,孩子們一手拿著糖葫蘆,一手牽著大人的手,見到漂亮花燈,不時高興地叫好。
-"南有揚州,北有涿州"的傳說
涿州歷史文化研究所所長劉桂郁向記者講起了"南有揚州,北有涿州"的傳說。
據說,元宵節的花燈從西漢時期就點燃了,唐代宮廷元宵節則更為熱鬧。據史書記載,當時花燈的製作在各地形成了相互攀比之勢。燈匠藝人們挖空心思,大展奇能,花樣越來越新鮮,製作越來越精巧,由此形成全國花燈的空前盛況。據傳說,當時揚州花燈領先全國,為天下之最,引得玄宗皇帝微服前去揚州觀燈。揚州燈匠為了保持當地花燈的聲譽,製作技巧概不外傳。誰知,當地巧匠中竟有一名涿州籍人士,名叫王興,涿州為了與揚州爭雄,便不惜重金、千方百計召回了王興。這樣一來,涿州花燈大放異彩,一躍而與揚州花燈並駕齊驅、聞名天下了。因此,當時人們稱道民間花燈之盛,就有了"南有揚州,北有涿州"的說法。
1992年,揚州花燈來到建於涿州的中國影視城,成功地舉辦了一屆燈會。歷史上的兩個燈壇巨擘,經過千百年的競爭,終於走到了一起。
-傳統習俗,家家戶戶掛花燈
在千百年的花燈文化的熏陶下,涿州尋常百姓家也都有張掛花燈的習俗。
在幾十年前,涿州的花燈並非只在「通會燈市」上才可以看到,到了春節,幾乎每家門前都掛著自製的花燈。涿州一位年近六旬的花燈老藝人回憶說,農閑時候,人們用秸稈、竹皮等隨處可見的材料,彎折幾下再糊上紅蠟紙就能做出一個喜慶的「南瓜燈」。手巧的人家還會在花燈上描畫出梅花、牡丹等圖案,讓自家的花燈與眾不同,有的還用玻璃等比較先進的材料製作花燈。
正月里,街道兩側的店鋪也會掛出各式各樣的奇巧花燈。如糕點鋪的大壽桃燈、鞋帽店的「鞋燈」「帽燈」、羊肉鋪的羊頭燈、煙店的煙袋燈、酒店的「武松打虎燈」,可謂千姿百態、各具匠心。如今這些自製的小型花燈已經見不到了,住進樓房的人們將買來的微型紅燈籠懸掛在房間內,繼續著對花燈的喜愛。
涿州八景之二
——雙塔晴煙
指矗立在城內東北的雙塔。此雙塔建於遼代,這兩座塔的建成,民間有著動人的傳說。說是有兩位巧手的姑嫂,一夜之間建成,實際上是佛教文化產物。所謂「雙塔晴煙」,一是說:在風和日麗的天氣里,遠看雙塔正象幾縷青煙在蔚藍的天幕上裊裊升起。二是說:在晴朗的天日,雙塔頂部周圍能看到幾縷青煙。有詩記:「豐碑猶自紀金遼,雙塔凌增逼九霄,佛火不明鈴語寂,晴煙幾縷逐飄」。
涿州八景之三
——拒馬長虹
城北拒馬河上的永濟橋,拱跨度大,形狀優美,飛跨拒馬河兩岸。橋的倒影映在河水中,宛如一道彩虹,因此,被稱為「拒馬長虹」。
涿州八景之四
——胡良曉月
城北十里胡良河橫跨一座石橋,南來北往的行人登上這座石橋,都免不了停步,欣賞這里的景色。尤其是將近黎明時,當雄雞報曉,天色微明,在晨光熹微中,靜靜的河水流著,水中映出一片殘月,波光橋影,景情交融,引人入勝。故曰:「破曉事行役,去去之胡良。殘月淡如水,天寒知欲霜。鍾聲逗曙色,宿火明漁庄。晨雞時一鳴,隱隱騰朝陽」。
涿州八景之五
——邵村花田
城西北稻田區的百尺竿鄉大、小邵村一帶,地處胡良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沛,小橋流水,溝渠縱橫,譽為「小江南」。也是易學大家邵康節的故里.「邵村花田」是指這一帶農田景色。每當稻田插秧後,方田披上新裝,一塊塊蓮花點綴,又有遠處青山相襯,確實把人帶入了「山光潑翠水托藍,獲稻分秧事事諳,十頃荷花萬株柳,卜居須住小江南」的詩意中。
涿州八景之六
——督亢秋成
戰國時期涿邑隸屬燕國。督亢,即指當時涿州東南部大面積肥沃地帶。荊軻刺秦王,奉督亢圖入秦,因身單力薄,大功未成,被秦王殺死,空留下一個「圖窮匕首見」的故事。有詩雲:荊卿圖督亢,獻地秦人喜。風蕭自古傳,黃雲復萬里。豐年禾黍多,百室歌盈止。壯士何處尋,西風吹易水。「黃雲復萬里,豐年禾黍多」兩句描述了督亢一帶原野莊稼豐收的景象。
涿州八景之七
——樓桑春社
樓桑村在涿州城南十五里,為漢昭烈帝劉備故里。漢昭烈帝廟,廟宇宏廣壯麗,工程浩大,廟貌巍然。主要神像,均為木製,尤為壯觀。院中古柏參天,碑碣林立,花木繁茂,往來遊人驅車過此徘徊瞻眺,留戀忘返。每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在這里舉行盛大廟會,方圓數十里的鄉鄰,扶老攜幼,紛紛到此趕廟,各家商號,爭相開業,小商小販,江湖藝人蜂擁而至。「父老相攜載酒游,果然春社勝於秋」等前賢詩句,即當年寫照。
涿州八景之八
——盤坡積雪
盤坡又稱三坡,距涿州城二百里,涿州的「飛地」,前人對此有過「連雲一白接天涯,積雪猶堆六齣花,十丈紅塵飛不到,玉山深處有人家」的吟詠。盤坡現為野三坡,隸屬淶水縣。
另外,由於涿州的歷史太過悠久,在這么多年裡建制和屬地等有很多次巨大變化,所以對於涿州八景也有許多不同的分類,現試舉一例:
涿州古八景
通針疏雨 通會在州城之中,其上有庭堂幕次,左鼓右鍾,晝有盤詰之卒,夜有擊柝之人,警盜安民賴乎是矣.春秋降雨,郊原隴畝,濃雲深鎖,密靄不分,此門之上,蒙蒙,如絲,真城中之佳景也.
樓桑春暮 樓桑在城西南十五里,是漢昭烈故里,廟貌巍然,風雲慘淡,碑多名賢之題詠,殿有袞冕之庄嚴.方其春日暄妍,草木菁蔥,高桑則童童羽葆,古柏則鬱郁堅貞.加以禽聲和鳴,煙雲飛劍,蓋一方之靈秀,鍾於是矣.
月池秋風 月池在城丁南二十里,約數十源.泓以成溪,灣以成池,斗折蛇曲,觳回輪轉,清瑩洞乇,鏘金鳴玉,台珠璣之錯落,清秋氣爽,芰荷盛開,一川錦綺,十里清香.更以鷗鷺浮沉,錦鱗游泳,可謂游觀之盛所矣!
胡良曉月 湖梁在城北十里,垂楊樹堤,蒲葦夾岸,若當曉月初升,則漁榔艤舟,歌聲矣乃,樵夫子,逍遙於洄塘之側,徜徉於曲渚之邊,豈非佳致歟?
龍安疊翠 龍安在城西四十里,回巒繚繞,深谷逶迤,自下而上,有記有堂.雨過則風光絢爛,洗滌如圖.
堊峪生雲 堊峪在城西北五十里,風煙不減,黛色橫空,草榮木茂,鹿呦鳥嚶,初夏一臨,祥雲密布,有形觸石,無心出岫,奇峰律萃,一舉成霖,景乎佳哉!
盤坡夕照 盤坡在城西北三百餘里,有上,中,下之分,西為表而東為里,儼若畫屏,寸碧疑在端,堆螺又如水上,太陽西墜,紫綠萬狀,米南宮為之擱筆者也.(現淶水野三坡)
房山晴雪 房山在城西 北五十里,北接居庸,東抵漁陽,西邊紫荊,所謂"幽燕奧室"也,降冬冱寒,雪楓霰集,日光朋影,炫耀爭輝,尋梅之興,因之愈鼓,訪戴之舟可以不回矣!(現北京房山區)

『貳』 涿州有什麼歷史人物

宋太祖趙匡胤(927.3.21—976.11.14),祖籍涿郡(今河北涿州),宋朝開國皇帝,史稱宋太祖,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統帥。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寶十四年),中國這塊寧靜的土地上發生了安史之亂。

蜀漢昭烈帝劉備(161—223)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人,據說是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公元221—223年在位。政治家,廟號烈祖。

宋太宗(939~997年)趙炅,漢族,本名趙匡義,後因避其兄宋太祖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後改名炅。

賈島(779~843年),字閬(讀浪)仙,人稱詩奴,又名瘦島,唐代詩人。漢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涿州市)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自號「碣石山人」。

盧照鄰(約636~695後)唐代詩人。字升之,自號幽憂子。幽州范陽(治今河北涿縣)人。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並稱四傑(見初唐四傑)。

酈道元(約472~527)字善長。北魏范陽涿(今涿州)人。酈范之子。

盧仝tóng〈形〉(約795-835) 唐代詩人,漢族,「初唐四傑」之一盧照鄰的嫡系子孫。祖籍范陽(今河北省涿州市),生於河南濟源市武山鎮(今思禮村),早年隱少室山,自號玉川子。

張飛(?~221)字益德,又稱翼德。東漢涿郡涿縣桃庄(今涿州市忠義店)人。早年與劉備、關羽意氣相投,在涿結成生死之盟,世稱「桃園三結義」。

盧攜[唐](824年~880年)字子升,范陽(今河北涿縣)人。祖盧損,父盧求為寶歷元年(825)進士,被許多府第徵召,最終位至郡守。

『叄』 涿州有那些名勝古跡

涿州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經濟發達,文化燦爛,古跡眾多,人文歷史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古往今來,這里名流輩出,燦若繁星,漢昭烈帝劉備、宋太祖趙匡胤、漢桓侯張飛、東漢名臣盧植、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初唐四傑之一盧照鄰、苦吟詩人賈島、六祖禪師慧能、易學大師邵雍、深受魯迅推崇的現代詩人學者馮至、當代著名劇作家張天民等皆出於此,是三國時期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故地。近年來,涿州圍繞建設「京郊生態型衛星城」的總目標,瞄準迅速膨脹的京津旅遊度假消費的大市場,把旅遊休閑業作為縣域經濟的主導產業來抓,下大力扶持培育,下大力優化發展環境,下大力招商引資,積極謀劃引進了一批旅遊業的龍頭項目,先後投資20多億元,興建了中央電視台涿州拍攝基地,京都、京南、東京都三個高爾夫球場,修復了三義宮、張飛廟、張飛古井以及盧氏宗祠、酈道元故居、涿州雙塔、葯王廟等歷史人文景觀,建設了誠信大廈、陽光酒店等一批休閑服務設施。以影視城、東京都高爾夫、京南高爾夫和京都高爾夫為核心,涿州正在建設規劃面積16.62平方公里的河北省涿州旅遊度假區(省級),並列為了河北省「十·五」計劃期間重點項目。
目前,涿州旅遊業已初步形成影視文化游、三國文化游、體育休閑游、會議商務游等特色,正在成為環京旅遊度假帶上的新亮點北京人周末旅遊休閑的新去處,打高爾夫和旅遊觀光的遊客眾多,涿州的賓館年接待北京的會議已超過300多個,會議經濟蓬勃興起,全年遊客接待量已突破40萬人次,京郊型遊客經濟格局正日趨顯現。2001年,涿州成為河北省第一個跨入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行列的縣級市。
求採納為滿意回答。

『肆』 中國傳統文化——涿州篇

天下第一州--涿州

自北京天安門南行 60 公里,有一座古老而文明的城市,這就是河北省涿州市。全市總面積 742 平方公里,轄 15 個鄉鎮、辦事處、開發區, 407 個行政村, 30 個社區,總人口 59.4 萬。涿州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

250 多年前,清乾隆皇帝南巡路過涿州這塊京畿重地時寫下了「日邊沖要無雙地,天下繁難(音「南」)第一州」的詩句。如今的涿州,正以其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承接著難得的發展機遇。特別是 2005 年,涿州市被河北省政府確定為擴權縣(市),被賦予與設區市相同的經濟和社會管理許可權,這為涿州的騰飛插上了有力的翅膀。

無以比擬的歷史文化資源

涿州有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是北京周邊和河北省文化底蘊最深厚的縣(市)之一。在 2300 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涌現了漢昭烈帝劉備、漢桓侯張飛、東漢政治家盧植、中國地理學之父酈道元、北宋哲學家邵雍、宋太祖趙匡胤、禪宗六祖慧能等一大批歷史名人,使這座擁有「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的古城更加顯得厚重、輝煌。

涿州是「三國文化」的發祥地。劉備與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廣為流傳。「三國文化」在涿州產生著重要影響,至今,漫步街頭還隨處可見三國文化的遺跡。桃園飯店、桃園大街、三義小學、三義宮、張飛廟無不展示著涿州人對先祖的仰慕和對忠義、誠信思想的崇尚。

以東漢政治家盧植為代表的盧氏,望出涿郡,名人輩出,千百年來,「文武兼備,詩禮傳家」,成為在中國大陸除孔氏家族之外的另一支經久不衰的家族文化。

與歷史文化遙相呼應的是這些珍貴的古城遺跡。經專家認定的中國第一長石拱橋——永濟橋;國家級重點文物——遼代雙塔;具有歷史、文化、藝術價值的古建築都將按照《涿州歷史文化資源挖掘、保護與利用》整體規劃得到全面挖掘和修復。

一座歷史文化資源集中、特色鮮明的涿州古城將以嶄新的風貌重現在世人面前,成為「人文涿州」的精品明片。不同於北京的「皇城文化」,涿州在京郊正以無法克隆的歷史文化優勢搶占著旅遊與文化產業發展的先機。

如果說,歷史文化是城市文化環境與文化品位的重要內涵,是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那麼,在省級旅遊度假區內具有國際水準的高爾夫球場和北方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為涿州現代文化品味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成為京南獨具特色的旅遊熱線。
參考資料:http://www.zhuozhou.gov.cn/

『伍』 涿州的歷史名人,越想越好

涿州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經濟發達,文化燦爛,古跡眾多。古往今來,這里名流輩出,燦若繁星。
[盧植] (?——192),字子干,東漢涿郡涿縣(今涿州市)人。這是小黃門左豐來廣宗蛾軍,以魯植沒有送禮盧植以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干,為歷代所敬重。盧植後人,歷代不衰,至今仍繁衍於海內外。
[劉備](161——223),字玄德,東漢涿郡涿縣人,故里在涿州城南大樹樓桑村。三國蜀漢皇帝。公元221至223年在位。
東漢遠支皇族。幼貧,與母織席販履為業。東漢末起兵,參與鎮壓黃巾起義和軍閥爭雄戰爭。先後投靠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後採用諸葛亮連孫拒曹的主張,與建安十三年(208)年聯合孫權大敗曹操與赤壁,乘勢佔領荊州,力量逐漸壯大。旋又奪取益州和漢,219年成漢中王。221年稱帝,都成都,國號漢,年號章武。次年,率軍進攻孫權,在夷陵之戰中大敗。章武三年(223)病危。四月,劉備死於白帝城,時年63歲,謚昭烈皇帝。
[張飛](?——公元221年)字翼德,東漢涿郡涿縣(今涿州市)人。故里在涿州市城南張飛店(現名忠義店)。三國蜀漢大將。東漢末年,為鎮壓黃巾農民起義,張飛、關羽和劉備在涿縣桃園結義,隨後聚集鄉勇起兵涿縣。
建安十二年(207),劉備依附荊州劉表。曹操發兵取荊州,劉備敗走夏口,至當陽長坂陂,曹兵把劉備等人打散,劉以張飛領20餘騎兵斷後,彰見曹兵迫近,據水斷橋,嗔目橫矛高吼:「身是張翼德,可來共決死。」以威武之勢嚇住曹兵,才是劉備得以脫身。後在進川路上,生獲巴郡太守嚴顏。劉備戰領益州後,馮長費為巴西太守。曹操派大將張郃取巴西,相持50餘曰,大破張郃,張郃只帶10餘人逃還。
章武元年(221),劉備在成都稱帝,封張飛為西鄉侯。同年東吳襲取了荊州,關羽被害。張飛隨劉備發兵擬奪荊州並為關報仇,行前因打罵部下,為部將張達、范疆殺害。追謚桓侯
[盧循](?——441),晉范陽郡涿縣人,字於先,晉司空從事中郎盧諶之曾孫。東晉孫恩農民起義軍首領之一,後發展成為嶺南地方割據勢力。
[酈道元](約446——527),北魏范陽郡涿縣人。故里在涿州市東道元村。道元,字善長,北魏平東將軍、青州刺史、永寧侯酈范之子。我國著名的地理學家、文學家。酈道元與太和十八年(494)步入仕途,不久承襲父位爵位,為永寧伯。後任太傅掾、書侍御史、冀州鎮東府長史、魯陽太守、東荊州太守、河南尹、御史中尉。其間曾兩次持節進行行政區劃建置更改和追討叛軍,最後死在關右大使任上,著成《水經注》40卷,為地理名著。文筆深峭,簡潔生動,秀永傳神,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後人對《水經注》研究有許多著述,被稱為「酈學」。近時國外許多學者對「酈學」大量研究,曰本甚至在大學內開有「酈學」課。酈道元的文風對後世,特別對柳宗元等人山水游記寫景手法有著一定影響。
[盧照鄰](約635——約689)唐著名詩人。字升之,自號幽憂子,幽州范陽縣(今涿州市)人。
尤善長七言歌行,對推動七古的發展有貢獻。楊炯譽之為「人間才傑」。代表作有《長安古意》詩筆縱橫奔放,富麗而不浮艷,,為初唐膾炙人口的名篇。擺脫六朝詩風影響。他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世稱「王楊盧駱」,其號為「初唐四傑」。《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幽憂子》三卷,文集二十卷,以散失。明張燮輯有《幽憂子集》七卷,附錄一卷,是比較完備的輯本。《舊唐書.文藝傳上》為他立傳。
[賈島](779——843)唐著名詩人,字閬仙,涿州范陽縣人。
賈島家境貧寒,少時曾在瀛州(今河間)法普寺為僧,發明無本。後至東都洛陽,洛陽令禁止僧午後出寺,島為此作詩自傷,當時監察御史韓愈見詩,深表同情,教導棄僧讀書經科舉進入仕途。島遂還俗,但屢試不中。後曾經任長江(今四川遂寧西此)主簿、普州(今四川安岳縣)司倉參軍。後卒於普州任上終年44歲。
[竇禹鈞]五代時後周太常少卿右諫議大夫。生五子俱進士及第,後世家喻戶曉之《三字經》有句「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即指他教子有方,義風家法,為一時典範,傳頌至今。
禹鈞家素富有,常周濟危困,在自家創辦書院,聘請名師,購圖書免費供遠近寒士就讀,在他的資助下,不少人得以成名。終年82歲,死後,宋代名臣、文學家范仲淹為他撰《竇諫議陰德碑》樹於故里范陽墓在涿州團柳村。
[趙匡胤](927——976),即宋太祖,涿州范陽縣北台村(今涿州市)為其故里。他是中國宋王朝的創建者和開國皇帝。建元建隆,在位17年(960——976)。
後漢乾佑元年(948),應募隸郭威。後周顯德三年(956),積戰功為殿前都指揮使,拜定國軍節度使。後升殿前都點檢,執掌兵權。恭帝即位該宋州歸德軍節度使。七年初,在陳橋發動兵變,代周稱帝,創建宋朝,改元建隆。旋即平定李筠、李重進之亂。建隆二年,(961)及開寶二年(969),以杯酒釋兵權方式,先後解除石守信等禁軍將領及王彥超等節度使兵權。採取先南後北、先易後難、各個擊破的戰略,於乾德元年(963)平荊湖(荊南、湖南),三年平後蜀,開寶四年(971)平南漢,八年,平南唐。開寶間,又親征北漢,不克。選將戍邊要,加強對契丹防禦。在進行統一戰爭同時,設參知政事為副相,以樞密使掌軍政,三司使掌財政,以分宰相之權。加強禁軍,削弱地方兵力;立更戍法,使兵將不相知。命文臣、京朝官出知州、縣,並於各州置通判,分割知州權利;設監司掌管地方財權與司法。注意獎勵農桑,蠲免五代以來部分雜賦;整治汴京(今河南開封)為中心的河運系統。他的一系列措施,積強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統治,結束了唐末五代以來割據混亂的局面,對宋初經濟的恢復和社會安定,起了積極的作用。
[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學家。字堯夫,其先范陽(今河北涿州)人。自號安樂先生。30歲後遊河南,隱居蘇門山百源之上,人稱百源先生,死後謚「康節」,又稱康節先生。
少隨父徙居衛州共城(今河南輝縣),居城西北蘇門山,刻苦治學。出遊河、汾、淮、漢,從學於李之才,研習《河圖》《洛書》、宓犧八卦。晚居洛陽,與司馬光、富弼、呂公著等交遊。卒謚康節。雜糅《易傳》及道教思想,構建象數學說,認為宇宙本原是「太極」,「太極」永恆不變;天地萬物皆按其《先天圖》運行變化;人類社會則以皇、帝、王、霸四期逐漸退化。著有《皇極經世》、《伊川擊壤集》等。
[張世傑](?——1279)南宋著名抗元將領。范陽縣(今涿州市)人。南宋德佑元年(1275),率部入臨安(今浙江杭州),收復浙西諸城。元軍迫臨安,與文天祥主張背城決戰,為陳宜中所阻。臨安失守,率軍由海路至福建,任樞密副使,堅持抗元。景炎三年(1278)任少傅、樞密副使,與元將張弘決戰海上,兵敗突圍,與台風溺死。

[馮銓] (1495-1672)字振鷺。明萬曆進士,受檢討。天啟五年(1625),諂事魏忠賢,以禮部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入內閣,不久即晉尚書,加少保兼太子太保。次年即免罷。崇禎初以諂事魏忠賢,贖徙為民。順治元年(1644),降清,令以大學士原銜入內院佐理機務。次年,授宏文院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十三年,加太保致仕,仍留備顧問。十六年,改設內閣,命以原銜兼中和殿大學士。著有《瀛州賦》、《獨鹿山房詩集》。
[盧坤] (1772——1835),清順天府涿州人,字靜之,號厚生。清嘉慶、道光年間封疆大吏。嘉慶進士。歷任兵部主事、湖北按察使、陝西巡撫等職。道光十年(1830)受湖廣總督,督師鎮壓湖南江華瑤民趙金龍起義及廣東各地瑤民起義,調兩廣總督。十四年英國侵略者律勞卑率艦入侵虎門,進迫黃埔,蠻橫要求通商,他照例封艙停市,加強防範,有加強海防,調集水陸軍堅拒。不久病死。贈兵部尚書。

[王柳汀](1906-1974)原名王慶春,別號漁父。又從齊白石、王雪濤等名家學畫,專攻花鳥。早期有《王柳汀花鳥集》問世。建國後曾為貴陽師范學院美術系副教授,北京全國美術展曾有其作品,1983年《河北畫集》有作品入選。病逝於貴陽。

[馮至](1905-1993)詩人,翻譯家。192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1935獲德國海貸山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曾任同濟大學、西南聯合大學教授。建國後,歷任北京大學教授、西語系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為學研究所研究員、所長、名譽所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中國作協第三、四屆副主席,中國外國文學學會第一、二屆會長,中國德語文學研究會會長。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第五、六屆全國人大代表。1980年當選為瑞典皇家文學、歷史、文物研究院外籍院士。 1981年當選色聯邦德國麥因茨科學與文學研究員通訊院士。1983年獲聯邦德國學科院歌德獎章。1985年獲民主德國格林兄的文學獎金。1986年當選為奧地利科學院通訊院士。著有《昨曰之歌》、《十年詩抄》、《論歌德》,議有《海涅詩選》、《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

[張天民] 1933年7月7曰生,河北涿州市人,青年時代在北京第四中學讀書,1952年9月至1954年7月參加工作,1977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2年9月至1954年七月在中央電影學校(北京電影學院前身)做編輯工作,1956年3月至1983年1月,他在長春電影製片廠工作了27年,一步一個腳印的在風風雨雨中成長起來;1986年3月至1988年11月調人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任中央電視台分黨組成員、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主任。張天民同志是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92年被評定為國家一級編劇,同年成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
張天民同志是我國知名度很高的劇作家和詩人,是我國影視界最有硬性的劇作家之一。他先後擔任中國電影文學會常務副會長、會長、電視劇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影學會理事等社會職務,為中國影視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張天民同志是一位有大無畏革命精神的優秀劇作家。在「十年動亂」期間,圍繞電影《創業》所張開的與「四人幫」斗爭中,張天民同志勇敢地站在戰斗第一線,冒著生命危險向「四人幫」發出了戰斗檄文,有力的支持和參加了鄧小平同志為首的老一輩無產階級無產階級革命家與「四人幫」反黨集團進行的殊死斗爭。毛澤東主席對電影《創業》的批示,標志著「四人幫」推行的錯誤文藝方針的失敗,對黨在社會主義時期的調整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十年來,他孜孜不倦,筆耕不止,是一位不知疲倦的文學藝術創作家;他以他的勤奮和聰慧,以他的深邃和洞察,創作出一大批受喜愛的詩集、短篇、中篇、長篇小說、電影劇本、電影連續劇劇本,其中在當時社會產生較大影響的作品有:短篇小說《小五更》、《路考》等、電影劇本《鴻雁》《創業》、《春泥》《開國大典》等、電視連續劇本《武則天》、《潘漢年》、《中國命運的決戰》、《秦始皇》、《青年毛澤東》等,這些組品種有的被收入學校教科書,有的被譯成多國文字發行,而更多的作品在中央電視台一套黃金時段播出,在評獎中獲金雞獎、百花徑、華表獎、飛天獎、金鷹獎等,他本人也獲得最佳編劇獎。

『陸』 誰有關於涿州的歷史和名人的事跡最好有網站參考~~~

領頭小羊(345062499) 16:29:48
地狗星金毛犬 段景住
祖籍涿州,靠盜金人馬匹為生,上樑山入伙後,為山寨軍中走報機密步軍四頭領之一。第六十回出場。

關羽,[字:雲長][終屬:蜀漢](生卒:?-219)[並州]河東解縣 [今山西運城]人,官至前將軍,封漢壽亭侯,追謚曰壯繆候。
關羽 - 簡明歷史傳記
關羽亡命於奔涿郡,結識劉備、張飛,情如兄弟。赤壁之戰後,劉備盡收荊州諸郡,封關羽為襄陽太守、盪寇將軍,駐江北。劉備平定益州後,命關羽掌管荊州軍政。劉備即位漢中王,又加封為前將軍,假節鉞。隨後關羽率軍北攻樊城,降於禁、斬龐德,一時間威震華夏。不久,關羽後方荊州為東吳攻取,關羽敗走麥城後為東吳所俘獲,在臨沮關羽父子皆被殺,被追謚羽曰壯繆侯。
關羽 - 簡明演義傳記
桃園三結義中,關羽排行第二,手持青龍偃月刀隨劉備東征西討,在虎牢關溫酒斬華雄。徐州城破後不得投降,為報曹恩斬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圍。後得知劉備消息,過五關斬六將,千里尋主。劉備平定益州後,封關羽為五虎大將之首,並掌管荊州,關羽遂起軍攻曹,放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不久,荊州為東吳所奪取,關羽敗走麥城,在突圍中被捕,斬殺。關羽平生最重義,後被民間看作忠義的象徵,亦稱「武聖」、「關二爺」。
關羽的歷史評價
陳壽:「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張飛,[字:翼德][終屬:蜀漢](生卒:?-221)[冀州]涿郡涿縣 [今河北涿州]人,官至車騎將軍,追謚曰桓候。 張飛 - 簡明歷史傳記
在涿郡結識劉關二人,與關羽一起從事於劉備,對待關羽如兄長。隨劉備助曹操打敗呂布,受封中郎將。在當陽長阪,張飛引二十騎據水斷橋,阻擋曹操大軍,曹軍無人敢進。劉備平定荊州,加封張飛為宜都太守、征虜將軍,封新亭侯。劉備入蜀,張飛與孔明溯流而上,至江州,俘巴郡太守嚴顏而釋之。益州平定,張飛任巴西太守,不久又擊敗張郃的進犯。劉備進位漢中王,封張飛為右將軍,假節。章武元年,遷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進封西鄉侯。後劉備伐吳,張飛本率兵萬人,自閬中會江州。臨行前,為其帳下張達、范疆殺之。後追謚曰桓侯。
張飛 - 簡明演義傳記
張飛與劉備、關羽在桃園結義,張飛排第三,隨劉備征討黃巾,劉備受封平原相,張飛任別部司馬。徐州城破,張飛占據古城,自任縣令。曹操平定荊州,張飛引二十餘騎,立馬於長阪橋,嚇退曹軍數十里。劉備入蜀後,張飛率援軍沿江而上,攻略城池無數,並且義釋彥顏。後封為蜀漢五虎大將。關羽死後,張飛悲痛萬分,每日飲酒鞭打部下,遂被屬下趁睡覺時殺死。
張飛的歷史評價
陳壽:「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古代所說的「十六州」都有哪幾州
燕雲十六州的割讓,可能是晚唐以後,五代十國時期最重大的歷史事件,它直接影響到了此後四百年間中國歷史的格局。

公元936年,後唐帝國的河東節度使石敬瑭,起兵叛亂。他以割讓長城以南的燕雲十六州為代價,請求塞外的遼國施以援手。遼國的太宗皇帝耶律德光大喜,不惜御駕親征,幫助石敬瑭打敗了後唐軍隊。隨後,遼國皇帝冊封石敬瑭為中國皇帝,國號後晉。當時,時年四十七歲的石敬瑭為了表達自己感激涕零的心情,主動拜認比自己整整小了十歲、時年三十七歲的遼太宗耶律德光為「父」,自稱為「兒」。大約是不如此作為,心裡就實在過意不去的意思。並立即將燕雲十六州交割給了遼國(14)。從而,完成了中國歷史上,讓人最不好意思說出口的一樁交易。而且,還給兒皇帝這個詞,找到了一個准確的定義與出處。在整個世界歷史上,這大約是獨此一份。

燕雲十六州所轄的土地東西約六百公里,南北約二百公里,全部面積差不多為十二萬平方公里。它們是:幽州,即今日之北京,當時稱為燕京,又是遼帝國的南京;薊州,即今日之天津的薊縣;灜州,即今日河北的河間;莫州,即今日河北任丘;涿州,今日河北涿縣;檀州,今日北京密雲;順州,今日北京順義;新州,今日河北涿鹿;媯州,今日河北懷來;儒州,今日北京延慶;武州,今日河北宣化;雲州,今日山西大同;應州,今日山西應縣;寰州,今日山西寰清;朔州,今日山西朔縣;蔚州,今日河北蔚縣。包括了今天北京、天津、河北西北部和山西大同周圍的大部分土地(15)。

翻開歷史地圖,我們就會發現,燕雲十六州實際上囊括了當時中國東北部與北部地區最重要的險關要塞與天然屏障。這一地區的喪失,使本地區的長城及其要塞完全失去作用,敵人已經越過它,直接進入了中國本土,致使整個中原地帶門戶大開,華北大平原全部裸露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鐵蹄之下。從新劃定的邊防第一線,到當時的中國首都汴梁,即今天的河南開封,八百公里間,一馬平川,沒有任何一個關隘和險要之地可以阻擋騎兵大兵團的沖擊。從此四百年,中國完全失去了軍事上的戰略主動地位。

清初大學士兼禮部尚書馮銓,順天涿州(今河北涿縣)人:

歷史上的張飛是涿郡(近河北涿州)人,和劉備是同鄉,兩家距離只有幾里路。當年劉備就是在涿郡拉起隊伍起兵打天下的。

酈道元和《水經注》
酈道元,北魏時期的人,中國古代傑出的地理學家。他根據對地理現象的觀察和考證,參考古代地理書籍的記載,為漢魏時的地理專著《水經》作注。這就是著名的《水經注》。
酈道元,字善長,北魏涿州酈亭(今河北省涿縣南)人。他出身仕宦之家,少年時隨父官居山東,喜好游歷,酷愛祖國錦綉河山,培養了「訪瀆搜渠」的興趣。成年後歷任多地多種官職。他利用任職機會,周遊了北方黃淮流域廣大地區,足跡遍布今河北、河南、山西、陝西、內蒙、山東、江蘇、安徽等省區。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道形勢,溯本窮源,游覽名勝古跡,在實地考察中廣泛搜集各種資料,為完成給《水經》作注做了充分准備。
《水經》是漢魏時的一部地理專著,其作者歷來說法不一。酈道元認為《水經》雖記述了河流但未記述水道以外的地理情況,而且地理現象是經常變化的,所以他決定以水道為主,進而描述經常變化中的地理情況,使《水經》的內容更詳盡,更符合實際。
《水經注》全書40卷,近30萬字。注文為原書文字20倍,引用書籍430多種。其內容包括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各個方面。在自然地理方面,所記大小河流有1000多條,從河流的發源到入海,凡幹流、支流、河谷寬度、河床深度、水量和水位季節變化、含沙量、冰期以及沿河所經的急流、瀑布、險灘、湖泊等等都廣泛搜羅,詳細記載。所記湖泊、沼澤500餘處,泉水和井等地下水近300處,瀑布60多處。所記各種地貌,高地有山、岳、峰、嶺、丘等,低地有川、野、平原等,僅山嶽、丘阜地名就有近2000處。植物地理所載植物品種多達140餘種,動物地理所載種類超過100種。自然災害中記載的水災共30 多次,地震有近20次。在人文地理方面,所記的縣級城市和其它城邑共2800座,古都180座,小於城邑的鎮、鄉、村等約有1000處。交通地理中僅橋梁就記有100座左右。經濟地理方面記載有農田水利工程、屯田、耕作制度等;在手工業生產方面,包括采礦、冶金、機器、紡織、造幣、食品等。此外,還有兵要地理、人口地理、民族地理等。
《水經注》除豐富的地理內容外,還有許多學科方面的材料。如書中記各類地名約在2萬處上下,其中解釋的地名就有2400處,所記中外古塔30 多處,宮殿120餘處,各種陵墓260餘處,寺院26處以及不少園林等。這些對歷史學、考古學、地名學、水利史學、民族學、宗教學、藝術等方面都有一定參考價值。
《水經注》不僅是地理名著,而且還是古典文學名著。它「寫水著眼於動態」,「寫山則致力於靜態」,它「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山水散文的集錦。神話傳說的薈萃,名勝古跡的導游圖,風土民情的采訪錄」。

黃帝姓姬,號軒轅氏或有熊氏,起於陝西北部,後在關中一帶活動,最後達於今河北涿州。炎帝發祥於關中,後達於山東。而山東地區有東夷部落,其首領之一便是蚩尤。涿鹿之戰,蚩尤戰死,炎黃部落聯盟統一了中原。

馮至(1905-1993),原名馮承植,河北涿州市人,詩人,學者。代表詩集有《昨日之歌》《十四行集》等。

盧照鄰(約636--695後)字升之,號幽憂子。幽州范陽(今河北涿州)人。初任鄧王府典簽,後遷新都尉,染風疾辭官。居太白山中,服丹葯中毒,手足殘廢,徙居陽翟縣茨山下,買園築墳,終因政治上的失意和病痛折磨,身投潁水而死。他一生不得志,只作過幾任小官。為自明遭遇,作有《五悲文》。有詩名,其詩以七言歌行體為佳。作品辭彩富艷,內容廣闊,意境清迥,以韻勝。代表作《長安古意》,揭露了上層社會的奢靡生活和內部斗爭,在初唐長篇歌行中成就突出。

盧仝(約795-835)唐代詩人。自號玉川子。范陽(今河北涿州)人。年輕時隱居少室山。家境貧困,僅破屋數間。但他刻苦讀書,家中圖書滿架。朝廷曾兩度要起用他為諫議大夫,而他不願仕進,均不就。曾作《月蝕詩》諷刺當時宦官專權,受到韓愈稱贊(時韓愈為河南令)。甘露之變時,因留宿宰相王涯家,與王同時遇害。
他的詩作對當時腐敗的朝政與民生疾苦均有所反映,風格奇特,近似散文。有《玉川子詩集》。
領頭小羊(345062499) 16:47:08
賈島(779-843)唐詩人。字閬仙,范陽(今河北涿州)人。

//趙匡胤祖宗幾代在河北藩鎮任官,藩鎮首領部分是沙陀族人。趙匡胤的高祖父趙
眺(涿州人,唐朝永清、文安太令)正宗的河北漢族人,科舉考上來的。趙的曾祖父
是趙挺(在藩鎮任官),趙的祖父是趙敬(營薊涿三州刺史),趙的父親是趙弘殷(留典
禁軍),趙匡胤的媽媽是漢族人杜氏。 //

出塞
王安石
涿州沙上飲盤桓,
看舞春風小契丹。
塞雨巧催燕淚落,
蒙蒙吹濕漢衣冠!

『柒』 涿州有什麼名勝古跡

1、涿州永濟橋

我國古建築專家羅哲文先生題涿州永濟橋橋為「中國第一長石拱橋」。2006年5月25日,涿州永濟橋成為國務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2、涿州雙塔

是涿州古城的標志性建築,位於涿州市老城內東北隅(現屬雙塔辦事處天橋街轄區),兩塔均為舍利塔,南北對峙,南塔稱「智度寺塔」,北塔稱「雲居寺塔」。

3、三義宮

位於涿州市樓桑廟村,為國家AAA級旅遊景點,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隋,後經唐、遼、元、明、清各代不斷修葺,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

4、雙塔晴煙

是「涿州八景」之一。 雙塔晴煙指矗立在涿州城內東北的雙塔。此雙塔建於遼代,這兩座塔的建成,民間有著動人的傳說。說是有兩位巧手的姑嫂,一夜之間建成,實際上是佛教文化產物。

5、酈道元故居

位於涿州市道元村。重建於1995年,佔地3493.12平方米。南向,兩進院落。建築風格均為仿漢式,建築有大門三間,單檐懸山頂;二門樓一間,單檐懸山頂;正房五間單檐懸山頂。

『捌』 歷史上涿州是什麼樣子的有什麼傳統文化和風景

涿州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經濟發達,文化燦爛,古跡眾多,人文歷史資源豐富,文內化底蘊容深厚。古往今來,這里名流輩出,燦若繁星,漢昭烈帝劉備、宋太祖趙匡胤、漢桓侯張飛、東漢名臣盧植、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初唐四傑之一盧照鄰,苦吟詩人賈島、六祖禪師慧能、易學大師邵雍、深受魯迅推崇的現代詩人馮至、當代著名劇作家張天民等皆出於此,是三國時期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故地。近年來,涿州圍繞建設"京郊生態型衛星城"的總目標,瞄準迅速膨脹的京津旅遊度假消費的大市場,把旅遊休閑業作為縣城經濟的主導產業來抓,下大力優化發展環境,下大力招商引資,積極謀劃引進了一批旅遊業的龍頭項目,先後投資20多億元,興建了中央電視台涿州拍攝基地,京都、京南、東京都三座高爾夫球場,修復了三義宮、張飛廟、張飛古井以及盧氏宗祠、酈道元故居、涿州雙塔、葯王廟等歷史人文景觀,建設了誠信大廈、陽光酒店等一批休閑服務設施~

『玖』 涿州的歷史文化

十不閑:「十不閑」是一種民間曲藝形式,從清代開始流傳於河北涿州一帶內。
橫岐調:橫岐調是中國地方容戲曲中的獨特劇種,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由逃荒之人傳入保定一帶的新城縣(現高碑店市)撞河村與涿州橫岐村。 涿州貢米:涿州貢米又稱涿州御米,在涿州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栽培歷史,自唐代以來,成為為歷代帝王進貢的大米,故稱「御米」。
金絲掛毯:金絲掛毯,過去也叫「紅線毯」和「紅綉毯」。涿州市是絲毯的主要產地。
督亢面:督亢面的外形酷似「貓耳面」。

『拾』 涿州歷史文化名人典故民風民俗的所見所聞 所感所悟 寫作文

涿州張飛,桃園三結義,長坂坡喝退曹軍,

閱讀全文

與涿州的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