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翡翠的歷史文化

翡翠的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24 04:03:42

Ⅰ 翡翠行業的發展史!

一個是石雕,一個是玉雕,各有各的優點,還是你自己做決定比較好些吧。
惠安石雕工藝
惠安縣位於台灣海峽西岸。福建省東南沿海突出部,介於泉州灣與湄洲灣之間。
惠安石雕工藝源於黃河流域的中原文化,又融匯汲取閩越文化、海洋文化以及沿」海上絲綢之路」傳入的外來文化的技藝精華,並與建築藝術相生相伴,歷經1000多年的繁衍發展,形成自己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宋元時期,惠安石雕工藝就十分發達,明末以後,惠安石雕工藝更趨成熟,並成為南派石雕藝術的代表。新中國成立後,南派石雕進入鼎盛時期,十幾萬石雕藝人遍布全國二十多個省市。歷代名師輩出,從南宋以來就有譜系傳承記載,流派眾多,風格獨特。
惠安石雕含碑石加工、環境園林雕塑、建築構件、工藝雕刻、實用器皿五大系列,其工藝包括圓雕、浮雕、線雕,沉雕、影雕五大類上千個品種,主要為實用型藝術品。
惠安石雕具有強烈的民族性和鮮明的時代性,作為南派石雕藝術的代表,影響了中國石雕藝術的半壁江山,並較早傳播到海外,在台灣及東南亞國家倍受推崇,國內雕塑界普遍認同」南有惠安,北有曲陽」之說。
南陽玉雕
南陽玉,又稱獨山玉或南玉,產於南陽市城區北邊的獨山。為全國四大名玉之一。獨山玉質堅韌微密,細膩柔潤,光澤透明,色澤斑駁陸離。有綠、白、黃、紫、紅、白6種色素77個色彩類型,是玉雕的一等原料。
獨山玉雕,歷史悠久,1959年在獨山附近的黃山新石器時代遺址出產的玉鏟,證明早在5000餘年前先民們已認識和使用了獨山玉。獨山腳下玉街寺遺址,為漢代雕刻玉器的地方。清《新修南陽縣志》載:故縣北居民,多治玉為生。舊中國,南陽玉雕已形成一大行業,城內有作坊80多家,多是後設作坊,前面開店,自雕自銷。玉雕品主要有人物、花卉、鳥獸、山水、神像、爐熏、首飾等120多個品種。獨玉雕品晶瑩閃爍、玲瓏剔透,為南陽著名特產。鎮平縣每年舉辦大型國際玉雕節,吸引了眾多的海內外客商,南陽玉雕在國際上享有盛譽。
說南陽的玉雕,就不能不先提及南陽人引以自豪的「鎮市之寶」、我國四大名玉之一的獨山玉,獨山玉因產於河南省南陽市的獨山而得名,亦稱為獨玉。南陽盆地玉石資源豐富,質地優良,開采、雕刻、經營歷史悠久,舉國著稱,被譽為「中國玉雕之鄉」,在中國玉文化發展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一、南陽玉雕歷史:始於六千年前新石器石代
南陽獨山玉的生產歷史悠久。從南陽市黃山、新野鳳凰山、鎮平及社旗等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出土的獨玉鏟、獨玉璜等說明,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里勤勞智慧的古人就開始利用和雕琢獨玉了,玉文化開始萌芽並初步繁榮起來。到了漢代,南陽玉已被大量開采並雕琢,盛況可觀,有了加工、雕刻玉器的聚居區,一街兩行,作坊林立,琢玉之聲,不絕於耳。至少在西漢時,南陽玉雕就已經達到了相當的規模,現在獨山腳下的沙崗店,還留有漢代「玉街寺」的遺址。唐宋以後,南陽玉雕逐步由原來單純作為貢品供達官貴人觀賞享用,發展成為既有裝飾品,又有生活使用器皿。明清時期南陽玉雕品種已十分豐富。清代以後,南陽玉雕已形成一大行業。獨山玉的開發利用倍受重視,在礦床研究、礦山開采、雕琢加工、市場銷售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進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久負盛名的南陽玉雕業吸引了大量的業內外人士,從而使獨山玉為更多的人所了解、欣賞和接受。
南陽玉雕花色品種繁多,有赤、橙、黃、綠、青、藍、紫等30多種色彩類型,色澤鮮艷,硬度高,光澤好,質地細膩,透明度高,是雕琢玉器的上好原料,可同翡翠媲美,德人曾稱其為「南陽翡翠」。玉雕產品的品種,可分為人物、花鳥、走獸等4大類,人物造型多取材神話傳說,古代戲曲故事,花鳥有百鳥朝鳳、喜鵲鬧梅、鳳凰牡丹、長尾鳥屏等23種。走獸有獅、象、虎、牛、套馬等到16種;亭熏有玉瓶、玉環、轉爐、亭爐、玉鼎等,共120餘種。雕刻按技法不同分花活、素活兩類,花活如花熏、轉爐、飛禽、走獸、仕女人物等。雕技精湛,刀法復雜,寓意深刻;素活如戒指、手鐲、耳環等。現代藝人除繼承傳統雕刻外,融匯國畫的山水、人物、花鳥等畫風格,經歷代玉雕藝人的潛心研究,逐步形成花活以技取奇,素活以色顯貴的特點。
二、南陽玉雕藝術:從「瀆山大玉海」到「九龍晷」
經過玉雕藝人和科技工作者挖掘、整理傳統技藝,吸取外地經驗,南陽玉雕的工藝不斷改進,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獨特藝術風格,以技巧的靈活及色澤顯貴著稱於世。南陽拓寶玉器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高級工藝美術師吳元全介紹說,由於獨玉色彩豐富,濃淡兼備,一塊石料上面往往各色雜陳。這就要求雕刻者要全盤考慮,既要有精彩的布局構思,又要巧用各種顏色,使得整個作品妙趣天成,讓欣賞者禁不住拍案叫絕。南陽玉雕製作的《卧龍出山》,利用獨玉色彩豐富、鮮素一體的特點,嚴謹布局,巧用俏色,雕刻精細,氣勢雄偉,它重3.8噸,長2.5米,高1.6米,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巨型玉雕,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用精選的獨山玉製作的五環爐、花薰,吸收了古代青銅器和其它工藝品的特色,創造了多層轉球花薰黃,造型古樸端莊,技藝巧奪天工,在法國舉辦的國際工藝品展覽會上,贏得了廣泛的好評。南陽人在玉雕加工上,選用原料非常豐富,除獨玉外還有來自遼寧岫玉、緬甸翠玉、阿富汗白玉、加拿大碧玉、俄羅斯白玉以及珊瑚、瑪瑙、芙蓉石、水晶石、紫晶石、紅藍寶石等150多個玉種。
的確,歷經千年興盛而不衰的玉雕產業,形成了濃郁的、博大精深的南陽玉文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代代相傳、層出不窮、技藝高超的南陽玉雕藝人。南陽的玉雕藝術大師們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同時,不斷引進、吸收、創新藝術設計雕刻手法。正是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得天獨厚的美玉資源相結合,才使得南陽玉雕這一藝術瑰寶得以代代相傳,發揚光大,驚世之作也不斷問世。截至目前,南陽玉雕藝術大師們設計雕刻的「卧龍出山」、「九龍轉動花薰」、「鹿鶴同春」、「萬里長城」、「九龍晷」等40餘件精品先後獲得國家級、省級獎項,多件產品被作為稀世珍寶由故宮博物院、美術館和收藏家收藏。《九龍晷》禮品長199cm、寬110cm、高80cm、重500kg,該禮品設計風格新穎獨特,巧妙構思,匠心獨運,把南陽獨山玉特有的各種色彩巧妙利用,採用浮雕、透雕、鏤空、線刻等多種雕刻手法,使這件產品線條流暢,形神具備,氣勢雄偉。九條盤龍環繞日晷,表明九州華夏兒女緊密團結,和睦相處,同時表達了九九歸一之意。整幅作品寓意民族團結、國家昌盛、祖國統一,表達了河南九千萬人民喜迎澳門回歸之深情。
被譽為「國之瑰寶」、重3500公斤的玉器「瀆山大玉海」,是元代忽必烈犒賞三軍時盛酒的器物,是中國歷史上出現最早最大的巨型玉雕,為中國劃時代的藝術珍品,也是世界寶玉石發展史上罕見的傑作。但問世700多年來,其玉料一直眾說紛紜,未能認定。最近,由文化部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亞洲珠寶聯合會等單位主辦的中華寶玉石文化高層論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在論壇上,經過20餘名國內知名玉器考古、收藏專家仔細觀察、研究,並與南陽的獨山玉礦樣品反復對比、鑒定,認定製作於元代、現陳列於北京北海公園團城的「瀆山大玉海」玉料為南陽獨山玉。至此,一樁「千古懸案」一錘定音。
三、南陽玉雕產業 :「玉雕之鄉」名不虛傳
南陽玉雕走遍天下。這是對聞名世界的南陽玉雕的真實寫照。改革開放前,南陽的玉雕就已經初步進入了規模化發展的階段,鎮平縣的玉雕銷售總額在1974年時就達到了1490萬元,成為全省外貿第一個超千萬元的縣。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南陽玉雕業如雨後春筍,蓬蓬勃勃地發展壯大起來。上百人、幾十人甚至一家一戶為單位的大大小小加工企業迅猛發展,短短10年間就增加到1.1萬多家。時下,無論在天南還是海北,在異國還是他鄉,只要有玉的地方,都與南陽有關。南陽玉雕人已遍布全國所有大中城市及許多城鎮,在那裡加工、生產及營銷產品。
鎮平如今已是全國最大的玉雕生產加工集散地,除了南陽玉之外,其原材料來自全國各地和緬甸、阿富汗等12個國家和地區,從業人員20多萬人,加工企業達4000多家,形成了20多個各具特色、規模不等的塊狀加工銷售帶,年產值達10億元。鎮平縣城的玉雕大世界,石佛寺鎮的玉雕灣市場、翠玉瑪瑙精品市場、榆樹庄玉鐲市場、賀庄擺件市場等專業玉雕市場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據了解,全國做玉器生意的人中有三分之一是南陽市鎮平人。提到鎮平縣,就不得不提一個素有「玉雕之鄉」美稱的小鎮,那就是石佛寺鎮。「村村都有機器響,家家一片琢玉聲」是該鎮的真實寫照。1992年建成的亞洲最大的珠寶玉器專業市場,總投資650萬元,佔地32畝,建築面積24000平方米,容納商戶800餘家,每天接待數千客商,年銷售額達2.4億多元。近年來,該鎮已擁有玉雕專業村16個,專業市場4個,從業人員2萬多人,各類玉雕加工企業(戶)4000多家,年產銷各類玉器產品1300多萬件,產值5.6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玉雕加工銷售集散地。
如今,在鎮平縣,玉雕已成為該縣經濟的一大支柱產業。全縣85%的鄉鎮都有玉雕加工業,專業村近百個,石佛寺、晁陂等8個鄉鎮村村可聞雕琢聲。國有、集體、個體、中外合資等各種形式的玉雕加工企業有1.1萬多家,從業人員11.7萬人。在國內,憑著南陽玉雕產品的名聲和質量,10多萬南陽玉雕的經營者,將5000家銷售門店開遍了全國幾乎所有的大中城市,許多旅遊景點都有南陽玉雕出售,使玉雕產品源源不斷地進入國內市場,年銷售產值達10億多元。

Ⅱ 翡翠代表了哪些文化內涵

翡翠文化抄內涵如下:

1、代表著一種文化。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五千多年的歷史,玉文化在歷史發展中不斷豐富。翡翠作為玉文化的一種代表,從珠寶玉石方面充分體現了中國豐厚的文化內涵及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2、代表著一種藝術。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我國人民把自己的理想、情感反映在玉石翡翠上的沖動,而有了玉石翡翠的雕琢和藝術品產生。翡翠,通過幾百年的發展,達到了至善至美的境界,翡翠藝術品雖然是一種商品,但作為一種藝術品,有其追求和境界。

3、代表著一種品質。玉器質地純朴,色彩艷麗,石質含蓄,歷來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所以出現玉有五德、九德,甚至十一德之說,但實際上我國人民在長期對玉的觀察體會中引申聯想,悟出許多關於人生的哲理。

Ⅲ 翡翠文化的內涵是什麼

翡翠,自古以來就以它的深邃晶瑩的質地,蘊涵著神秘東方文化的靈秀之氣,有著"東方綠寶石"的美譽,被人們奉為最珍貴的寶石。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說:"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
古人用兩種美麗的小鳥來命名一種寶石,該是擁有一種怎樣動人的情懷,無形中為這種寶石增添了一種悠遠的文化氣息。
說起來,這么美麗的寶石竟然是一種舶來品。全世界真正意義上的翡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產於緬甸,特別是優質翡翠幾乎全部來自緬甸。翡翠結緣於中國始於明代,興盛於清代。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翡翠正是以它優雅華貴深沉穩重的品格,與中國傳統玉文化精神內涵相契合,征服了中國大眾的心靈,被推崇為"玉石之王"。
翡翠的欣賞是一門藝術,我們每個人不但要從文化的層面來認識翡翠、欣賞翡翠,而且要多了解一些物化的東西,如翡翠的料石、翡翠的顏色、關於翡翠的一些常用術語,如水、種、地子、照映等,全方位地來對翡翠進行把握。人們收藏翡翠時,收藏的不是料石,而是雕琢成型後的器物,藝人對翡翠加工的過程就是賦予翡翠魂魄、性靈的過程,這之後翡翠才真正具有了藝術價值。就如和氏璧一樣,只有剖璞雕琢以後才表現出它的價值,而藝術是無價的。
翡翠的欣賞水平,是博採眾長而形成的。珍藏翡翠的人,他必須具備多種知識,必須了解中國整個玉器史,包括玉器的品種、形制、產地和工藝等。還必須了解中國青銅器,中國陶瓷器,中國書畫。因為在古老的文化中,各種文化都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另外,還必須了解金、銀器的知識,因為在首飾類中,翡翠是與它們配伍而存在的。還有有關民族、民俗等方面的知識也要掌握。

Ⅳ 淺談中國翡翠的歷史文化 翡翠的歷史有多少年了

對於翡翠是何時進入中國的話題,各個不同國家的文人學者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今天我們就來淺談中國翡翠的歷史文化,那麼,我們的翡翠歷史有多少年了呢?

牛秉鉞先生在《翡翠史話》中曾寫道「周朝時有翡翠,漢朝時也有翡翠。……但是直到明朝末年還是罕見的寶物,……翡翠製品在我國盛行,是清朝的事了。」通過這位權威史學家的分析,我們可以確定翡翠的歷史有很多年了,翡翠進入中國的時候大約是在清朝中期。

從70年代至今,翡翠的設計更多偏向個性化,精緻化,即融合了傳統文化,還與中外翡翠設計相結合,這時人們對翡翠的了解不是局限於綠色才是好翡翠,更多品種的翡翠也逐步被人們所接受,如老坑種,油清種等等~

Ⅳ 翡翠的歷史文化

在漫長的歲月中,我們的祖先創造了許多對美好生活嚮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圖案。這回些吉祥圖案融合了答勞動人民的欣賞習慣,反映了人們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因而在社會上廣泛流傳,為人們所喜聞樂見。吉祥圖案廣泛應用於歷代翡翠上。「穿金顯富貴、戴玉保平安」,天精地髓·真玉世家的翡翠吉祥圖案生動逼真,多種多樣,素材包括人物、器物、動物、植物等,表現內容有祈求福壽吉祥、平安如意、多子多孫、陞官發財、玉是中國人手中的寶,更是心中的魂。金銀有價玉渡有緣。天精地髓天然翡翠產品形式新穎,品種齊全,品質一流,包括玉佛、如意、平安扣、竹節、長命鎖、福豆、貔貅等等。寓意豐富,如百年好合、龍鳳呈祥、福壽雙全、狀元及第、連升三級、吉祥如意。

Ⅵ 翡翠什麼時候傳入中國

中國素有「玉石王國」的美稱,玉文化源遠流長,在世界上獨樹一幟,是東方文明的象徵。早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已出現了玉的蹤跡,至四五千年前的紅山文化、龍山文化及良渚文化時期更是涌現出了大量精美的玉器。在古人心目中,「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與玉比德焉」,可見人們對玉石由衷的喜愛之情。深厚的玉文化底蘊,使翡翠在明末清初之際,以其縝密堅韌的質地、天然艷麗的色澤而成為了玉石家族中個重要的後起之秀,頃刻間在玉石界獨領風騷,並且其價值在近二百年的演變中日益升高,遠遠超出了中國傳統的玉石一透閃石、陽起石質軟玉。翡翠凝聚著億萬年天地的造化,承載著五千載華夏文明的精髓,深藏著中華民族的歷史底蘊,而最終當之無愧地贏得了「玉石之王」的美譽。翠的美是含蓄典雅的,深深符合中國傳統的審美觀,它具有一種靈韻古典的氣質,這是一種來自文化深處的柔美,是一種歷史的沉澱的美,是一種別有韻味的難忘之美…憑借其朦朧外皮之下所蘊含著的萬千美色與晶瑩別透,翡翠最終以其獨具魅力的種、水、色征服了所有愛玉、惜玉、崇玉、賞玉、藏玉之人,擔當起了「器以載道」、記載歷史、傳承文明的重任翡翠顏色五彩斑斕,質地晶瑩別透,品性潤若凝脂。它既有青翠欲滴的綠,又有熱情如火的紅;既有雍容華貴的黃,又有典雅莊重的紫:既有聖潔高貴的白,又有凝重犀利的黑……「這些種種自然而又富於變化的色彩,無不是收藏家們傾心嚮往的經典。

Ⅶ 翡翠有多少年歷史 ww

翡翠是從明抄末清初開始盛行襲的,發展至今已經幾百年,翡翠雖是玉器中的後起之秀,但是幾百年來也凝聚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

歷史上著名的如段家玉、官四玉、正坤玉、綺羅玉、王家玉、「翡翠大王」、「毛員外」等,以及慈禧、宋美齡收藏和佩戴的翡翠,那些翡翠名家和極品的翡翠已然成為一種代名詞,沉澱在中國翡翠歷史中,其歷史價值之高是毋庸置疑的。

Ⅷ 翡翠文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中國在明朝中期開始進入的翡翠文化吧,在清朝時候最盛行,慈禧太後最喜歡佩戴的就是翡翠。

Ⅸ 翡翠玉的歷史有多少年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們的祖先歷來就愛玉,欣賞玉是一種高尚的嗜好。我們的祖先早在公元前五千多年,就認識到玉石的堅硬和美麗,玉石不僅可以用來磨製工具、武器,又是美麗的裝飾物件,寄託了人們的藝術情懷和精神追求,而且還作為一種禮器用來祭祀祖先,因此中國玉器一開始,就帶有神秘的色彩,有辟邪,象徵著權力、財富、貴賤等作用。

春秋戰國時期,和田玉大量輸入中原,王室諸侯競相選用和田玉,故宮珍藏的勾連紋玉燈,就是標準的和田玉,此時儒生們把禮學與和田玉結合起來研究,用和田玉來體現禮學思想。為適應統治者喜愛和田玉的心理,便以儒家的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等傳統觀念,附在和田玉物理化學性能上的各種特點,隨之「君子比德於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學說應運而生。

玉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縮影,深刻地反映了中國歷史,更反映了人們以玉比德、陶冶情操的願望。
中國是世界上開采玉石最早的國家,近七千年的用玉歷史成就了以新疆和田玉等為代表的璀璨玉文化,從周代的「三禮玉論」到唐代玉器中的佛教文化,無不表現出玉器與生俱來的細膩與溫潤。到清晚期,晶瑩剔透、翠綠盎然的翡翠後來居上,頃刻間獨領玉石之風騷,成為玉石之王。
乾隆、慈禧都是翡翠「發燒友」
翡翠稱王與當時統治者的喜愛有很大的關系。傳說乾隆就是翡翠最大的「發燒友」,當時皇帝身上的飾物、手玩件、宮廷擺寶閣上的擺設很多都由翡翠雕刻而成,乾隆對翡翠的喜愛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每年命令雲南巡撫進俸的物品就是翡翠玉器,尤為鍾愛的就是被後人命名為「乾隆盛世十八寶」的十八件玉器,並成為後來玉器行爭先效仿的玉雕題材。
「還有一個女人對翡翠的影響可謂是巨大的,就是慈禧太後,她對翡翠的喜愛、收藏絕對是頂級的,眾所周知的「翡翠白菜」(現在台灣故宮博物院收藏),當時的價值就是500萬兩白銀。令人叫絕的「翡翠西瓜」共四個,兩個白皮黃籽粉瓤,兩個綠皮白籽黃瓤,價值600萬兩白銀。只可惜這些寶貝很多都流失了。」
唐朝就開始收藏新疆和田玉
新疆和田玉的歷史更加久遠,從唐朝宮廷里就開始收藏、使用和田玉了。尤其唐明皇愛玉如痴,常將玉賞賜給有功之臣和愛妃。北海團城國家珍寶館,進門最大玉件就是新疆和田玉雕件—《大禹治水》,足有十幾噸重。據說:當時皇帝下令限期三個月從新疆昆侖山運到北京,由於路途遙遠,交通工具落後,誤了期限領軍大臣被殺頭了。這塊偌大的和田玉雕了幾十個人物、山水、松柏和橋梁,大禹揮旗指揮民工造渠,場面壯觀,雕刻生動,更讓人驚嘆的是,在那個無電、無工具的年代又是怎麼雕出如此巨大的雕件的。解放後,國家有關部門組織中國頂級的玉雕老藝人(號稱五大巨首)研究這件作品是怎樣雕出來的,專家們都望石興嘆,這至今還是個謎。

翡翠的流行

傳說十三世紀初,雲南的一個鹽商偶然的從緬甸馱了一塊石頭回國,那塊晶瑩透亮的綠石頭一下子征服了愛玉的中國人,這塊石頭就是翡翠,因其色澤艷麗、產出稀少、具有玻璃光澤、質地滋潤、韌性較強、硬度高,在玉石家族中稱「硬玉」,又稱「玉中之王」。

翡翠產地多屬於未開發山區,雖不致鬼魅魑魍、豺狼虎豹,但孟尹深山,往往走上一日不見陽光,茫茫林海,只有求玉人走出的小毛路;霧露河,滾滾濁流,每逢夏日雷雨天氣,水面上處處泡起,縷縷煙生,煙生至三尺高度即聚攏不散,人坐在船中,伸手不見五指,如入五里霧中。除了蠻煙瘴氣,蚊蟒瘧疾以外,環境惡劣,加上工具原始,旱季短少,物資缺乏,玉石的開采,備極艱辛。

直到18世紀,隨著科技的進步,翡翠才真正大量進入中國雲南。雖然翡翠從傳入到應用也只有300~400年的時間,但由於喜愛翡翠的人們賦予其神奇的文化內涵,其短暫而輝煌的歷史足以讓其他玉石羨慕不已,並與其他玉石一並構成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玉器文化。明代,我國出現緬甸翡翠;清代,由於王公貴族的喜愛(尤其是受到清朝乾隆皇帝的推崇和慈禧太後的癖愛),被稱為「皇家玉」,由此翡翠身價百倍,成為玉中極品。翡翠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人們眼中,它不僅是一種美麗的石頭,還帶有神秘的信仰和附托。古人與今人都皆愛玉、喜玉、玩玉,「君子無故,玉不離身」。現業已成為世界各地炎黃子孫及韓國等地最流行的玉石,佩玉愛玉已成為一種現代時尚。

Ⅹ 翡翠文化的形成與發展,有關翡翠的歷史你知道多少

根據考古發現來和文獻資料的記自載,元代以前騰沖的墓葬中並沒有發現翡翠的隨葬品,直至明朝以後才有翡翠傳入中國。清朝是中國歷史上大量互動式開發利用翡翠資源的時代,人們曾建立「作玉坊」對翡翠原石進行加工和銷售,從而獲得大量的經濟收入,而且當時雲南的騰沖、大理就是翡翠較為著名的集散地。翡翠得以廣泛流傳還得歸功於清王朝的皇家貴族對翡翠的嗜好。

閱讀全文

與翡翠的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