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天水的歷史文化

天水的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24 03:46:25

㈠ 天水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為

天水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為絲路重鎮,並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誕生士也

㈡ 天水有哪些歷史文化遺產

是古時絲綢之路重鎮, 現轄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五縣和秦州、麥積兩區, 總人口 350萬人。

㈢ 甘肅省天水市的文化歷史典故

歷史典故:
天水是秦始皇祖先生存繁衍、發展壯大之地,也是秦人的福地,天水市四大組織所在地叫秦城。秦城即「秦人之城」。
天水秦文化是早期秦人入主中原前,兼取西戎游牧文化和中原華夏文化之長,從而形成的一種帶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
每年農歷正月十六日,相傳為伏羲生日。這一天,天水市民眾自發集會到伏羲廟祭奠「人宗爺」(按:天水人習慣將伏羲稱為「人宗爺」),乞求幸福安詳,新年好運氣。 除了民間祭祀,天水還在每年舉行盛大的公祭活動 。
麥積山是一座宏大的泥塑藝術陳列館。用泥塑作造像,只有中國盛行,這也是中國在世界雕塑史上的獨創。
明顯的世俗化傾向和濃厚的生活情趣,是麥積山石窟藝術中的又一個顯著特徵,第44窟造像樣,曾轟動日本,被贊為「東方的維納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23窟內那對童男童女,他們頸項上各牽一個「長命圈」,這是陝甘一帶農村常見習俗的生動寫照。
「失街亭,斬馬謖」。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如果你是個三國迷,街亭稱不可不知。 街亭位於天水市秦城區東北100公里處的秦安縣隴城鎮,是歷史上一重要的軍事關隘。

總結說來,天水有
伏羲文化 中華文明之曙光
大地灣文化 見證8000年文明
秦文化 秦文明的源泉
石窟藝術 麥積山最璀璨
三國文化 輝煌燦爛

歷史名人
1)秦襄公,(公元前?——公元前766年),今甘肅天水一帶人,秦國的奠基者。
2)李廣,(公元前?——公元前119年),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人,西漢名將。
3)趙充國,(公元前137年——公元前52年),字翁孫,隴西上邽(今甘肅天水市境內)人,後徙居金城令居(今甘肅永登縣)。西漢名將。
4)段會宗,(公元前83年——公元前9年),字子松,西漢隴西郡上邽縣(今甘肅天水市)人。曾兩任西域都護,四次專使烏孫,是西漢後期著名的外交家。
5)趙壹,生卒年不詳。字元叔,漢陽郡西縣(今甘肅天水南)人,東漢著名辭賦家,活動在漢靈帝(公元168年——公元189年在位)之世。
6)姜維,(公元202年——公元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人,三國時蜀國將領。
7)苻堅,(公元338年——公元385年),字永固,略陽臨渭(今甘肅秦安東南)氐族人,十六國時期前秦皇帝。
8)李世民,(公元599年——公元649年),唐朝皇帝,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即唐太宗。李氏祖籍為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北)人,李世民是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次子,生於渭水北岸的陝西武功。
9)李思訓(651-716,一作653-718)唐代書畫家。字建睍,一作建景。出身唐宗室。唐高祖從弟長平王李叔良孫,李孝斌子.
10)李白,(公元701年一—公元762年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北),唐代大詩人。
11)李翱,(公元772年——公元836年),唐代散文家、哲學家。字習之。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人。
12)鄧寶珊,(公元1894年——公元1968年),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民革的卓越領導人之一。解放後,他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委員,國防委員會委員,甘肅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長,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常委等,他還榮獲一級解放勛章。

㈣ 天水的歷史文化底蘊非常深厚,可以說是八千年文化的集中地,卻為什麼在全國知道的人很少

天水,在西北,水向來東流,人向錢源流,東邊有錢,西邊只有沙子.人是吃不得苦的.
千萬不要談歷史,現代人只會強奸歷史,而不會把歷史當朋友,當師長,當成 肉鋪里的肉.
文化集中是西北絲綢之路和西方各少數民族的集中地,不是大漢族的,在一個沒有大天下的民族心裡,那兒不自家的地兒~
陳寶國版里的漢武大帝里有句台詞,是對霍去病說的,朕想把漢文化推廣到大漠以北,你為什麼沒這份胸襟.
在大陸文明時代,天水只是邊陲重鎮罷了,在海洋文明的今天,大陸文明的寵兒只能落寞,像敦煌,一樣的命運.

㈤ 歷史上天水的文化名人

1)趙壹, 生卒年不詳。字元叔,漢陽郡西縣(今甘肅天水南)人,東漢著名辭斌家,活動在靈帝(公元168年189年在位)之世。

2)姜維,(公元202年—公元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人,三國時蜀國將領。

3)董卓,(他是個聲譽不太好的人,不過也是個名人) 字仲穎,東漢時,隴西臨兆 (今甘肅天水)人。

4)李廣,(公元前?——前一一九年),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人,西漢名將。

5)苻堅,(三三八——三八五年),字永固,略陽臨渭(今甘肅秦安東南)氐族人,十六國時期前秦皇帝。

6)趙充國,(公元前一三七——前五二年),字翁孫,隴西上邽(今甘肅天水市境內)人,後徙居金城令居(今甘肅永登縣)。西漢名將。

7) 段會宗,(公元前八三——前九年),字子松,西漢隴西郡上邽縣(今甘肅天水市)人。曾兩任西域都護,四次專使烏孫,是西漢後期著名的外交家。

8)秦襄公,(公元前?——前七六六年),今甘肅天水一帶人,秦國的奠基者。

9)李白,(七○一—— 七六二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北),唐代大詩人。

10)李世民(五九九——六四九年),唐朝皇帝,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即唐太宗。李氏祖籍為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北)人,李世民是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次子,生於渭水北岸的陝西武功。

11)李翱 (772~836),唐代散文家、哲學家。字習之。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人。

12)鄧寶珊(1894—1968),甘肅天水市人,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民革的卓越領導人之一.解放後,他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委員,國防委員會委員,甘肅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長,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常委等,他還榮獲一級解放勛章。

㈥ 天水的歷史文化。

天水在夏、商時期屬雍州,周孝王十二年贏非子在秦池為王室養馬有功被封於秦,號贏秦。秦即後世的秦亭,是天水市轄區見於史籍的最早地名。

秦武公十年,秦滅圭阝戎、冀戎,置圭阝、冀二縣,這是中國歷史上設置最早的兩個縣級建置。秦昭王二十八年,設隴西郡。郡縣制在今轄區確立。西漢武帝元鼎三年,從隴西、北地二郡析置天水郡。從此有天水的名稱。

三國魏文帝黃初元年,一度設秦州。因秦邑而得名,從此有「秦州」的名稱。西晉始,實行州郡縣三級制。晉武帝泰始五年秦州正式設立,今轄大部分由秦州天水郡轄。南北朝因亡。隋唐時,實行州縣二級制,秦州地域縮小,地域和今轄區大體相當。

元代,秦州轄成紀、秦安、清水3縣。明代,秦州轄秦安、清水、禮縣3縣。清雍正七年,秦州升為直隸州,直隸甘肅省,轄秦安、清水、兩當、徽縣、禮縣5縣。民國二年,2月,北洋政府推行省、縣二級制,暫存道制。鞏秦階道改稱隴南道。

撤秦州設天水縣。民國三年1月,寧遠縣改稱武山縣。6月,隴南道改稱渭川道,轄14縣。民國十六年7月,渭川道改稱渭川行政區。不久,撤銷行政芪 ,實行純粹的省縣二級制。

民國18年,伏羌縣改名甘谷縣。民國二十三年,甘肅省政府設立天水行政督察區。次年,改稱甘肅省第四行政督察區,轄10縣。

(6)天水的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天水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在1000—2100米之間,市區平均海拔高度為1100米。最高峰天爺梁,3120米;最低點牛背村,海拔760米。

天水地貌區域分異明顯。東部和南部因古老地層褶皺而隆起,形成山地地貌。北部因受地質沉陷和紅、黃土層沉積,形成黃土層沉積,形成黃土丘陵地貌。

中部小部分地區因受緯向構造帶的斷裂,形成渭河地塹,經第四紀河流分育和侵蝕堆積,形成渭河河谷地貌。

㈦ 天水有什麼民俗文化

1、上九朝觀

每年農歷正月初九,天水的市民都會傾城而出,去玉泉觀「朝觀」,朝觀是天水最大的群眾文化活動之一。

每年從正月初八晚上開始,市民像潮水般湧向玉泉觀。到零點,人流幾乎水泄不通,鍾聲、鼓聲、人們的歡呼聲相融相和,直到次日凌晨,人流漸歇。

2、伏羲廟會

每逢農歷正月十六,相傳是伏羲誕辰,這一天,是天水有名的伏羲廟「人祖」廟會。對天水人來說 ,每年這一天都要祭祀人文始祖伏羲,緬懷始祖恩澤,弘揚伏羲文化,促進社會團結進步。



3、天水浴佛節

天水的佛事活動歷史悠久,尤以每年農歷四月初八的「浴佛節」最為有名。四月初八這一天,麥積山石窟、甘谷大像山石窟、華蓋寺古石窟、武山水簾洞石窟、木梯寺石窟、秦州區的南郭寺、麥積區的凈土寺,都會迎來成千上萬的遊人,組成了天水傳統廟會的一大人文景觀。

4、社火

社火,也叫「天水秧歌」,是民間各種歌舞形式的總稱,廣泛流行於天水城鄉。每年春節期間,村村鎮鎮、城裡城外,形成秧歌匯演的大陣勢,熱鬧非凡。

5、小曲

小曲俗稱地攤秧歌,在天水各地流行十分廣泛,以秦安小曲最有代表性。秦安小曲相傳形成於明代,興盛於清代,分為花腔與老腔兩大類型。小曲用當地民間方言演唱,只唱無白;器樂主要以塞子敲擊節奏,以三弦隨腔伴奏,或以鑼鼓、鑔、四片瓦等器樂伴奏。

㈧ 能介紹甘肅天水的歷史

天水在夏、商時期屬雍州,周孝王十二年(公元前九世紀)贏非子在秦池(今張家川縣城南一帶)為王室養馬有功被封於秦,號贏秦。秦即後世的秦亭,是今天水市轄區見於史籍的最早地名。
秦武公十年(前688年),秦滅圭阝戎、冀戎,置圭阝(今天水市城區)、冀(今甘谷縣東)二縣,這是中國歷史上設置最早的兩個縣級建置。秦昭王二十八年(279年),設隴西郡。郡縣制在今轄區確立。
西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從隴西、北地二郡析置天水郡。從此有「天水」的名稱。
三國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一度設秦州。因秦邑而得名,從此有「秦州」的名稱。
西晉始,實行州郡縣三級制。晉武帝泰始五年(269年)秦州正式設立,今轄大部分由秦州天水郡轄。南北朝因亡。
隋唐時,實行州縣二級制,秦州地域縮小,地域和今轄區大體相當。元代,秦州轄成紀、秦安、清水3縣。
明代,秦州轄秦安、清水、禮縣3縣。清雍正七年(1729年),秦州升為直隸州,直隸甘肅省,轄秦安、清水、兩當、徽縣、禮縣5縣。
民國2年(1913年),2月,北洋政府推行省、縣二級制,暫存道制。鞏秦階道改稱隴南道。撤秦州設天水縣。民國3年1月,寧遠縣改稱武山縣。6月,隴南道改稱渭川道,轄14縣。民國16年(1927年)7月,渭川道改稱渭川行政區。不久,撤銷行政芪 ,實行純粹的省縣二級制。民國18年(1929年),伏羌縣改名甘谷縣。民國23年(1934年),甘肅省政府設立天水行政督察區。次年,改稱甘肅省第四行政督察區,轄10縣。
1949年8月3日,天水縣解放。8月15日,天水分區行政督察區成立。同年12月,天水分區改稱天水專區。1950年2月,析天水縣置天水市,以城區為天水市的行政區域。
1953年7月6日,將清水、秦安、庄浪、隴縣38鄉合並成立張家川回族自治區(1955年10月改稱縣),屬天水專區。1958年4月8日,撤銷武都專區,並入天水專區。1961年11月5日,恢復武都專區。
1969年10月1日,天水專區改稱天水地區。(時轄天水市、天水縣、甘谷縣、武山縣、清水縣、張川縣、秦安縣、徽縣、兩當縣、禮縣、漳縣等1市11縣)。
1985年7月8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天水地區,實行市管縣體制。天水市升為地級市。撤銷天水縣、將其行政區域並入天水市。天水市設立秦城、北道兩區。以天水縣西南17鄉及原天水市(縣級)轄區設秦城區,以天水縣東南、西北其餘22鄉和北道鎮設北道區。天水市人民政府駐秦城區。將原天水地區的徽縣、兩當、西和、禮縣劃歸新成立的隴南地區;漳縣劃歸定西地區。天水市轄兩區五縣;即秦城、北道兩區,秦安、清水、張家川、甘谷、武山等5縣。

閱讀全文

與天水的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