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教書法文化的國學內涵有哪些
書法文化的國學內涵是儒學 書法藝術,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社會生活的反映,也必然包含著客觀的社會生活和書法家本身的思想感情。儒學思想影響我國社會兩千多年,書法家,特別是舊時代的書法家,哪個不是飽讀詩書的儒學傳人,書法的創作、欣賞與批評,能不受到儒學的影響嗎?書法要求結構均衡、平正,端莊秀麗,而儒學則倡導中和為美,居中守正,形端表正。書法的結體,筆畫間要相互穿插、避讓,各部間要相呼應、協調,儒學則要求「以和為貴、中庸和諧」,以仁、禮為做人的准則。書法的創作,要強調個性,而不失共性,儒學則要求「君子和而不同,致中和,和而不流。」自古書畫同源。書為心畫。創作要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形容書法之美,評價書法高低,往往以自然界里的某些現象或狀態作比喻,如:奔雷墜石、鴻飛獸駭,似初月之出天崖,猶眾星之列河漢,等等。都達到了人與自然的統一與交融,這與儒學天人合一的觀點是完全吻合的。誠信,是儒學的重要思想內容之一。在書法的創作中,是必須要講誠信的,第一,字的書寫,必須規范,尤其是草書。規范,就是誠信的一種具體表現,如果有人不按照規定好的字體結構來寫字,那誰還認得。再就是書法作品要落款、鈐印,這不僅僅是為了章法布局的需要和色彩對比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表達了作者的責任感和誠信。簽名、蓋章,具有法律效應。在書法作品中,雖然沒有如此嚴重,但作者對誠信的表達,也沒有比這更嚴肅的了。儒學講德、才並重,對於一個人的才與德,對德的要求特別重視。認為道德是才華的根本,注重人品的內在素質和外在表現的統一。提出「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歷代書家,都遵循著「學書法,先學做人」的原則。書法評論家更是人書俱評。一旦認為某個書法家品德上有問題,則不會再認同他在書法方面的成就了。如蔡京、趙孟頫都曾有這過這種不同的遭遇。書法家往往告誡自己的學生:學書先學做人是根本,豈不知這根本的根本應該是儒學思想。儒學以「仁」為核心的道德規范及德、才並重的道德主張,一直深刻地影響著歷代的書法家走向輝煌,成為後世的典範,顏真卿就是典型的一位大家。由於對儒學的了解甚少,提不出更多有力的例證,但少加分析,書法與儒學的內在關系是非常明顯的。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書法始終是以儒學的人文道德為底蘊,逐步完善,達到鼎盛時期。字體的創造、演變,書體的形成,無不蘊涵著儒學的精華。從字的形體結構狀態和不同時代對書法所崇尚的精氣、神韻,都能感受到儒學的風范,特別是漢代碑刻,尤其突出、顯明。
⑵ 關於書法的傳統文化
書法是中華民族獨創的一種藝術,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它不僅與中國繪畫同源,相輔相成,而且也是中國哲學、東方文化與華夏民族精神氣質的象徵。
魯迅先生說:「飾文字為觀美」,為「華夏所獨」。這說明:(1)書法藝術以漢字為表現載體。中國書法以書寫漢字為基礎,沒有漢字作載體,中國書法根本無以存在。
(2)書法藝術以處理筆畫對空間分割的形式為表現形式。在紙、帛、綾、牆壁等物質上,按照或者基本按照漢字的結字規律,用筆畫分割空間,得出漢字的結構形式和整體形象,使之表現出書法藝術的形式美。(3)表達書寫者的情性是內涵。形式是為了表現內涵而存在的。書法的內涵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書法本身所表達的內涵,這是書法藝術存在的依據。書法家運用嫻熟的技巧和高明的手段,把自己的藝術追求和審美情趣全部傾注到作品中,賦予書法作品最豐富的內涵,造就了書法作品較高的(或者是最高的)審美價值。二是辨證內容的內涵,也就是文字內容所表達的內涵。這是書法藝術無法擺脫的客觀存在。每一個漢字必然表達一定的內容,書法要以漢字為基礎,就必然包孕一定的內涵。書法作為藝術,以上兩個方面缺一不可,也只有將這兩個方面做到統一的時候,書法藝術才能達到最豐富的內涵和最高的境界。
(4)書法是一種視覺藝術。書法家把具有豐富內涵的高品位書法藝術品展現在人們的面前,讓人們通過審視和思考,去體味作品的內涵,接受作品的感染,感受作品的藝術魅力,享受作品美帶來的快感。也就是說,人們是通過視覺感官來欣賞書法藝術的。
那麼,什麼叫書法呢?通俗地講,書法就是書寫漢字的藝術。較確切地說,書法是以漢字為表現載體,以毛筆(或硬筆)為表現工具的一種線條造型藝術。
換言之,書法之所以能夠成為我國所特有的傳統藝術,主要得益於兩個基本條件——漢字和毛筆,即我們可以從中國書法的造型基礎和表現工具上找到原因。
⑶ 介紹中國毛筆書法歷史及寫毛筆書法的好處
因為自來己學過書法,所以談一源下鄙見。
只說好處吧(歷史前面已有人說了)。
從毛筆書法對自己的好處來看,除了能對硬筆書法有提高作用(能讓你更注重筆尖動作),還可以鍛煉手腕關節的靈活性,可以活血(寫毛筆字的那隻手冬天絕對不會生凍瘡,前提是你認真練了)。書法能養人性情,比如暴躁的人長期練書法,能讓其心境平和,性格內斂,不再那麼鋒芒畢露。再有,書法能鍛煉人的構思能力,一個字在方格中所擺的位置,黑與白的協調,空間的比例等在書法中稱「結字」,有利於提高人的安排協調能力。同時書法還能讓人心細,畢竟書寫中不但要注重氣勢還不能少了細節(對於行、草書),而書法就是培養你抓住細節,模仿甚至創造的能力。
⑷ 中國書法文化的內涵是什麼
書品如人品,先做人,再練書。。。
⑸ 毛筆是中國的什麼文化
毛筆(Chinese brush,writing brush),是一種源於中國的傳統書寫工具,也逐漸成為傳統繪畫工具。毛筆是古代中國人民在生產實踐中發明的。
⑹ 毛筆書法的起源
書法的起源:
漢字的刻畫符號,首先出現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畫符號只表示一個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沒有確切的含義。
距今八千多年前,黃河流域出現了磁山、斐李崗文化,在斐李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有較多的類文字元號,這種符號,是先民們的交際功能、記事功能與圖案裝飾功能的混沌結合,這些雖非現人能識別的漢字,但確是漢字的雛形。
緊接著距今約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半坡遺址,出土了有一些類似文字的簡單刻畫的彩陶。這些符號已區別於花紋圖案,把漢文字的發展又向前推進了一步。這可以說是中國文字的起源。
接著有二里頭文化和二里崗文化。二里頭文化考古發掘中發現有刻畫記號的陶片,其記號共有二十四種,有的類似殷墟甲骨文字,都是單個獨立的字。二里崗文化已發現有文字制度。這里曾發現過三個有字的骨頭,兩件各一個字,一件十個字,似為練習刻字而刻。這使得文明向前又邁進了一大步。
原始文字的起源,是一種模仿的本能,用於形象某個具體事物。它盡管簡單而又混沌,但它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審美情趣。這種簡單的文字因此可以稱之為史前的書法。
書法五種書體
1、草書
草書是漢字的一種字體,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亂中覺得優美。
2、篆書
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年歷史,是傳世最早的可識文字,主要用於占卜。筆法瘦勁挺拔,直線較多。起筆有方筆、圓筆,也有尖筆,手筆「懸針」較多。
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保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簡化字體,其特點是形體均勻齊整、字體較籀文容易書寫。
3、隸書
隸書,亦稱漢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呈長方形狀,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
隸書起源於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4、楷書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從程邈創立的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
5、行書
行書是在隸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
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
⑺ 毛筆的鑒賞
毛筆雖然是實用工具,但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需求,毛筆的製作及品種不斷提高、增多,工藝改進,使毛筆日益完善和精美,逐漸也成為收藏、鑒賞珍玩的古物。毛筆不易保存,筆毫重實用易壞,所以毛筆的鑒賞可以從筆毫的形制,重要的還是著眼於裝飾意味濃厚的、色彩艷麗、內容豐富的筆管上。
筆毫的形制是為書寫、繪畫的需要而改進提高的。古人以竹筍式製成筆毫,是我國傳統品名,屬於短鋒羊毫、兼毫筆類。鋒短而身短粗,形如筍狀。鋒腹粗狀,落紙易於凝重厚實。除實用外,給人以鑒賞趣味。又如蘭花式製成的筆毫,也是我國傳統毛筆品類之一。筆頭圓潤,潔白純凈嬌柔,似含苞欲放之玉蘭,給人以秀美觀賞之感、賞心悅目之快。古代還有一種品名,把筆毫做成葫蘆式,兼毫圓潤堅勁。
自筆管成為鑒賞和珍藏的對象後,人們便常以珍寶珠玉制毛筆管,以獲裝飾之美或誇耀其財勢和地位。如: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唐秉鈞在《文房肆考圖說》卷三《筆說》中說:「漢制筆,雕以黃金,飾以和壁,綴以隋珠,文以裴翠。管非文犀,必以象牙,極為華麗矣。」此時的毛筆,不僅是書畫工具,有的還是供人鑒賞觀玩的藝術品。文中敘述筆管的裝飾已達完美精工,已完善了鑒賞的條件。如:古代工匠能利用筆管不及寸的圓周上,描繪、鐫刻巧妙的山水人物,描出山石海水的氣勢,足以表現了獨特的裝飾趣味。達到了鑒賞的條件。故宮收藏的明代黑漆、彩漆描金雲龍、龍鳳、雙龍管筆就是一例。這些毛筆管、筆套均髹黑漆為地,用彩漆描繪山、海、雲龍戲珠紋。大海波濤洶涌,山石聳立,其間,浪擊山石,驚濤四起,寥寥數筆,勾畫出一派海闊天高的意境,襯托蒼龍凌空飛舞,在雲中騰越戲珠,氣勢磅礴。加之彩漆描繪精細,色彩明麗和諧,畫面構圖主次分明,布局嚴謹。筆管和筆套鑲金扣,增添了富麗華貴之感。筆頭毛色光潤,渾圓壯實,葫蘆式鋒尖錐狀,美觀挺拔,精工巧制,尖、齊、圓、健四德完備,是明代制筆水平的實證,是傳世文房四寶中的珍品,是毛筆鑒賞的稀物。所以鑒賞毛筆的著眼點就是看筆管的用料和筆管的裝潢與繪畫、雕刻、鑲嵌的藝術水平。用料及裝飾為上,其價值就高。
鑒別古筆,首先對保存的遺物和各個時代古筆的歷史要做系統地了解、認識,把握豐富的文化內涵。分清筆的歷史上限下限、區分制筆地區、把握各時代制筆名家的特點,分清是民間製作,還是宮廷的御用品,或是宮廷的御製品,是宮內定型民間作為貢品的,還是宮廷造辦處自製的。其次,再看筆毫損壞情況。而後再著眼於筆管的裝飾,是否有制筆名家的鐫刻,是否有名人的贈語及題跋。對名人的時代劃分,要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有豐富的文學水平,才能識別出名人的詩詞賦文,才好鑒別一個文物的時代,從而體現文物的價值。每一種文物在各歷史時期,均有作偽假品出現,只有豐富自己的知識,多見多識,虛心向別人請教就會提高自己的認識鑒別能力。
⑻ 中國書法的歷史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漢字的書寫藝術,在書法的萌芽時期(殷商至漢末三國),文字經歷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隸(八分)、草書、行書、真書等階段,依次演進。
在書法的明朗時期(晉南北朝至隋唐),書法藝術進入了新的境界。由篆隸趨從於簡易的草行和真書,它們成為該時期的主流風格。
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出現使書法藝術大放異彩,他的藝術成就傳至唐朝倍受推崇。同時,唐代一群書法家蜂擁而起,如:虞世南、歐陽詢、楮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大名家。
在書法造詣上各有千秋、風格多樣。經歷宋、元、明、清,中國書法成為一個民族符號,代表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恆魅力。
(8)毛筆的歷史文化內涵擴展閱讀:
書法史上的著名字體:
1、隸書
隸書,有秦隸、漢隸等,一般認為由篆書發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
根據出土簡牘,隸書始創於秦朝,傳說程邈作隸,漢隸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上承篆書傳統,下開魏晉、南北朝,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2、楷書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這種漢字字體端正,就是現代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楷書也是一種官名。《新唐書·百官志二》記中書省史館有楷書二十人,寫國史楷書十八人。楷書作為官名也稱作楷書手,掌繕寫之事,在同一機構中並置,因具體分工有所不同。《通典·職官二十二》記楷書手為流外勛品官。宋代無楷書手之稱,惟稱楷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書法
⑼ 湖筆的歷史及含義
湖州是南太湖之濱一塊綠色的寶地,自戰國楚春申君築建菰城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素享「絲綢之府、魚米之鄉、文物之邦」的美譽。被列為中國文化瑰寶「文房四寶」之首的湖筆,就產於湖州。
相傳,秦國大將蒙恬,對湖筆的製作工藝作了重大改進,首創「納穎於管」,並流傳至今。至晉代,湖州筆業已很發達,經唐、宋至元、明、清,湖筆業進入高潮,「湖穎之技甲天下」之譽遠揚四海。目前,在湖的湖筆製作企業近300家,年產湖筆5000萬支左右,其中70%出口,出口數量佔全國毛筆出口量的30%左右。創建於清朝乾隆6年(公元1741年)的王一品齋筆庄「天官牌」、善璉湖筆廠生產的「雙羊牌」湖筆和「雙鹿牌」是享譽國內外的著名品自牌。著名筆庄如北京的「戴月軒」、「賀蓮青」、「李玉田」,上海的「楊振華」、「李鼎和」、「周虎城」、「茅春堂」,蘇州的「貝松泉」等,均為湖州所開。
湖筆不僅有「湖穎之技甲天下」的盛譽,而且孕育了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湖筆文化。湖筆文化是指由湖筆而生成、繁衍、發展的文化現象、文化歷史、文化成果(包括特質的和精神的)的總和;是中華民族一筆優秀的文化遺產。它包括筆藝(講究選料、選器具、帛筆工藝即所謂尖、齊圓、健四德等),筆道(運筆時講究人品、意境、思想、審美、禮儀等)、筆歷史、筆風俗、筆文學、筆藝術、筆宗教、筆建築(筆塔、筆亭、筆冢等)在內的與筆有關、箉是在湖州發展壯大而形成的文化體系,融詩文、宗教、思想、民俗、旅遊、包裝工藝等為一堂,在不斷豐富湖州區域文化中產生了豐碩的文化成果。
善璉是中華文房四寶之首——湖筆的發源地,正所謂「天下毛筆出湖州,湖州毛筆出善璉」。自從湖筆之祖——蒙恬在此地革新了制筆技術後,善璉幾乎人人為筆工,家家產湖筆,獨以工藝考究出眾!
清光緒年間,筆工們在鎮西建起了一座「蒙公祠」,又將鎮上的一條河命名為「蒙溪」。根據小華的描述,舊時每年農歷三月十六日和九月十六,四方筆工都會雲集蒙公祠,進行隆重祭祀筆祖儀式,始稱「蒙恬會」,後逐漸演變為湖筆文化節。文化節以「筆」為媒,以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湖筆文化」為品牌,集中展示湖筆文化的源遠流長的歷史。
湖筆是中國古代文字書寫、書畫創作的基本工具,對中華文化的傳播、文明的傳承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與湖筆緊密相連的書畫,與京劇、民樂齊名,同為中華民族文化三大國寶是世界公認的中華民族特色文化。湖筆文化推動了中華文明的發展,促進了中華民族與世界各族人民的文化交流,特別是孕育了一大批歷史文化名人。湖州昜是名家輩出,璀璨古今。從中國繪畫史上被尊為「佛畫之祖」的曹不興,到開一代風氣之先的趙孟 ,再到近代被尊為「海上畫派」宗師的吳昌碩,還有現代王體第一人的沈尹默等,湖州昨湖筆為中國書畫史書寫了濃重的一筆。其中,王羲之、王獻之、謝安、顏真卿、皎然、杜牧、李治、張志和、陸龜蒙、皮日休、陸羽、張先、蘇試、秦觀、王蒙等或為當地名家,或為政、客居湖州,他們不斷把湖筆文化推向高潮。
在今天看來,湖筆作為一般的書寫工具確實不象中國古代那樣具有普遍性了,但它作為藝術創作(主要是中國書畫)的獨特工具還繼續發揚光大,而且它作為藝術收藏品的價值正越來越得到世人的重視。湖州這次舉辦的不是湖筆節,而是湖筆文化節,湖筆只是一個圓心,與湖筆相聯系的一切文化現象、文化歷史、文化成果才是它的半徑用這個半徑畫出的圓是很大的。它所蘊涵的豐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蘊將流傳千古。特別是近百年來,以陳毅、李鵬等為代表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以郭沬若、潘天壽、李苦禪、啟功等代代表的一大批著名的文學泰斗和書畫大師,都用湖筆留下了珍貴的墨寶有的與湖筆結下了不解之緣,留下了一段段湖筆的佳話。
⑽ 一筆傳承千年久,文港毛筆有哪些重要的歷史
文港毛筆在毛筆歷史上有著重要的歷史,最讓人深刻是曾經的“中國四支筆“其中兩支則出自文港。文港是毛筆製作的地方,這個看起來平平無奇的地方卻以製造毛筆而出色,甚至在古代,文港毛筆都深受皇帝的喜歡;在毛筆歷史長河裡面,基本上沒提及文港毛筆的字眼,可那些歷史故事裡面的毛筆卻出自這里。
雖然在毛筆歷史上面沒有提及文港毛筆,但這些毛筆卻有兩支是出自於文港,文港毛筆雖然低調卻用實力證實自己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