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南京的歷史文化特色

南京的歷史文化特色

發布時間:2021-02-24 03:23:11

⑴ 請簡短介紹一下"南京"這座城市的特色比較有特色的歷史、文化底蘊是什麼

南京 境內山巒起伏,河湖縱橫。長江橫卧城北,秦淮蜿蜒城南,鍾山盤繞在東,清涼山雄踞於西,有龍蟠虎踞之勢,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南面的固城湖、石臼湖、秦淮河,北面的滁河,城內的玄武湖等,構成豐富的水系。四周群山環抱,有紫金山、牛首山、幕府山、棲霞山、湯山、青龍山、黃龍山、方山、祖堂山、雲台山、老山、靈岩山、茅山等,另有富貴山、九華山、北極閣山、清涼山、獅子山、雞籠山等聚散於市內,形成了山多水多丘陵多的地貌特徵。
南京是我國著名的古城,與西安、洛陽、北京並稱為我國四大古都,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在東郊湯山出土的南京猿人頭骨表明,三十萬年前這里就是人類棲息之地。六千多年前,南京就出現了原始村落。春秋戰國時期,南京地處「吳頭楚尾」,為吳國的冶鑄重鎮。公元前472年,越王句踐復國滅吳後,令越相范蠡修築越城於秦淮河畔,為南京最早古城。公元前229年,三國吳從武昌遷都建業,開創南京建都史。317年,東晉立國,定都建康。420~589年共170年間,南朝宋、齊、梁、陳(史稱六朝)均以南京為都。而後,五代時南唐和明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先後定都南京。史稱「十朝故都」。1949年後,南京先為中央直轄市,1952年恢復江蘇省,南京降為省轄市並作為江蘇省省會至今。 南京文化遺存眾多,文化積淀深厚,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南京自2470年前建城起,歷經朝代更替,曲折坎坷,僅城市名稱就有過金陵、秣陵、揚州、丹陽、江乘、湖熟、建業、建康、江寧、升州、白下、上元、集慶、應天、天京等40多次更改,建置演變頻繁為國內罕見。其間既有過令人仰止的輝煌,也有過任人宰割的衰敗。境內文物古跡眾多。越城、金陵邑遺址、六朝陵墓石刻、南唐二陵、明代城牆等大批歷史遺跡,顯示出強烈的古都特色。城市風景秀美。東南山巒起伏,西北江水環繞,城內綠樹成蔭,四十八景風光迷人,民俗風情引人入勝,已成為國家優秀園林城市、旅遊城市。歷史人物眾多。春秋時代的吳王孫壽夢、越王句踐、西漢開國大將韓信、三國吳主孫權、南唐後主李煜、南宋名將岳飛、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太平天國首領洪秀全、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等都曾在南京印下深深的歷史痕跡。李白的詩歌、李煜的詞曲、王安石的美文,吳敬梓的小說等為古城留下了燦爛的文化遺產。南京地處遼闊的長江下游平原,瀕江近海,「黃金水道」穿城而過,南京港作為天然良港已成為遠東內河第一大港,城市發展也定位於江濱港口城市,目前已成為中國東部地區以電子、汽車、化工為主導產業的綜合性工業基地,重要的交通樞紐和通訊中心。
歷代在此留下了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六朝文化中的石刻辟邪成了南京城市標志之一。中山陵、夫子廟及秦淮風光帶兩處景區1991年被列入「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今日南京,盡展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風采。雪松(市樹)、梅花(市花)輝映著雄偉的明城牆,綠蔭古都――南京,笑迎八方賓朋。
南京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溫度15.4°,年平均降水量1106毫米。春季風和日麗;梅雨時節,又陰雨綿綿;夏季炎熱,與武漢、重慶並稱「三大火爐」;秋天乾燥涼爽;冬季寒冷、乾燥。南京春秋短、冬夏長,冬夏溫差顯著,四時各有特色,皆宜旅遊,因此就有了春遊「牛首煙嵐」、「夏賞鍾阜晴雲」、「秋登棲霞勝境」、「冬觀石城霽雪」之說。
旅遊景觀
南京是「山、水、城、林」一體的城市,有著豐富的自然景觀和歷史遺存。南京文化古跡遍布,從中可以探尋歷史的源頭:中山陵依山而建,結構嚴整,觀之而生一股浩然之氣;夫子廟建築群古色古香,漫步其間,讓你體味明清時代的市井繁榮;中華門氣勢宏偉,設計巧妙,置身城內,壁壘森然,耳邊似有戰馬嘶鳴;此外還有靈谷寺、石象路、三國東吳所築石頭城遺址、明代朱元璋的陵墓(明孝陵)以及革命紀念地雨花台等,引人遐思無限。
南京,歷史上曾有十個朝代先後在此建都,素稱十朝都會。
南京城歷史悠久。遠在6000多年前,在玄武湖的湖畔,就出現了原始的村落。這個村落便是名城南京的雛形。到了春秋時代,公元前495年,吳王夫差在現今朝天宮後山上建立冶鐵作坊鑄造兵器取名冶城,這是最早出現於南京的一座土城。公元前306年,楚國滅越,楚懷王在清涼山設立金陵邑,南京古名金陵從此開始。
秦始皇統一中國(公元前221年)後,把金陵邑改為秣陵縣,秣陵成為南京的又一別稱,漢代亦沿用此名稱。東漢末年(公元212年),孫權建都在此,名為建業。到三國時,公元229年,東吳自武昌遷都於此,這是南京第一次成為首都。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吳亡又改名秣陵,第三年又改稱江寧縣,這是南京又名江寧的開始。西晉建興元年(公元313年)因愍帝名叫司馬鄴,為避諱起見,逐改建鄴為建康。所以建康又是南京的又一別稱。
隋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隋文帝楊堅滅陳,建康城被盪平,另於石頭城築新城,稱蔣州城,因蔣山(紫金山)而得名。到唐朝武德三年(公元621年)改江寧為歸化,公元626年又改歸化為金陵,公元627年,又更金陵名為白下,所以白下又是南京一別稱。到五代楊吳時期,設置金陵府;公元937年,南唐李氏皇帝在此建立首都,改名為江寧府。
明朝朱元璋在公元1356年攻下集慶路,改稱應天府,於1368年稱帝於此,逐改應天府為南京。從此,南京一名正式見於記載了。明朝永樂19年(公元1421年),明成祖遷都北京--順天府,應天仍為南京。清朝復稱江寧府,但習慣上仍稱為南京。
公元1853年,洪秀全建立的太平天國定都南京,改稱天京;辛亥革命第二年(公元1912年),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南京成為國民政府首都。
二:建置沿革
古代:
南京是中國著名古都,世界歷史文化名城。考古發現表明,大約30萬年前南京就有了古人類的活動,6000年前南京就出現了原始村落,聚居著本地原始居民,時至今日,已經歷了無數世代的生息繁衍。

東晉南朝
東晉及被稱為「南朝」的宋、齊、梁、陳是年代相繼的5個王朝(317-589年),她們的都城是在吳建業的基礎上擴大而成的,改名叫建康。連同在此之前的東吳,常被人們稱作「六朝」,所以南京又有六朝古都」之稱。東晉至南朝時,農業、手工業有了重要進步,主要表現在開墾良田、煉鋼術、造紙術和制瓷術,農業、手工業的發展帶來商業繁榮。都城內外的大小商市有100多個,商品的范圍相當廣泛。與海外諸國的經濟文化來往,也比東吳時更為頻繁。
在經濟繁榮的基礎上,北方和南方世家大族,以及佛教高僧和道家代表人物都會集建康,從而使它成為當時全國的文化中心。當時建康有儒學、玄學、文學和史學4座學館,佛學、道家思想、書法、繪畫、雕塑、數學、天文、化學和醫葯學等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如思想家范縝;文學家郭璞、沈約和謝靈運;文藝評論家劉勰、肖統和鍾嶸;史學家范曄、裴松之和肖子顯;佛經翻譯家法顯、寶去和佛馱跋陀羅;道家兼化學和醫葯學家葛洪和陶弘景;書法家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雕塑家戴逵父子;繪畫家顧愷之;數學兼天文學家虞喜和祖沖之父子等先後在建康留下了不朽的作品。
東晉以來,佛教在江東逐漸盛行。六朝時期,建康城內外寺宇比比皆是。晚唐詩人杜牧對此作了生動的描述:「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當年建康城郊,帝王的離宮園囿,大族的府第別墅,與佛寺和陵墓錯落其間,形成所謂「六代豪華」的表面繁榮局面。
清代的南京和太平天國的天京是明清兩代交替期間,南京城並未遭到什麼破壞,清政府在此設立了兩江總督衙門,管轄江蘇、江西和安徽3省,仍然保持了南京作為東南重鎮的地位。
在清代前期,南京的城市經濟持續發展,特別是絲織業發展到了鼎盛時期。清政府特設江寧織造署來管理絲織業,著名小說《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上就曾經先後擔任江寧織造官近60年之久,從而構成了《紅樓夢》書中內容的重要歷史背景材料。
1853年3月,廣西桂平縣金田村起義的太平軍進抵南京城。天王洪秀全直接至兩江總督署,不久即就此改建為「天朝宮殿」(1853-1864年)太平天國建都天京期間,曾經在此頒布了以廢除封建土地制度為核心的「天朝田畝制度」,推行了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在太平軍內部實行平均分配的「聖庫」制度,並設立諸匠營和百工衙等統一管理各種手工業的機構,還實行了解放婦女和逐步開放商業的政策。
由於太平天國政權的種種失誤,使清政府得以重新聚集力量來反撲。1864年7月天京終於被攻陷。清軍入城後,洗劫了天王府及其他王府和倉庫,並縱火焚燒,使金陵遭到了一次浩劫,連明故宮、明孝陵及大報恩寺琉璃塔亦均被毀。
近代:
太平天國後,南京又被清政府用作統治東南地區的中心。並根據被迫與英、法等資本主義列強所訂的不平等條約--《天津條約》,將南京下關開放為商埠。在1911年辛亥革命前的50年間,南京開辦了幾處以軍火工業為主的近代機器的印刷、發電等工廠。興建的寧滬、津浦兩條鐵路,分別於1908年和1911年通車,江南水師學堂、江南陸師學堂、高等學堂,以及三江師范學堂(後改稱兩江師范學堂)等等。我國近代的文豪魯迅,曾於1898年至1902年間先後就讀於江南水師學堂和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務鐵路學堂。
1911年10月10日爆發的辛亥革命,一舉推翻了清王朝,埋葬了封建帝制。同年12月,宣布起義的17省代表在南京集會,宣布改國號為中華民國,以公元1912年為中華民國元年,以南京為臨時首都,並選舉孫中山先生為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先生於1912年元旦從上海乘專車來南京就職,臨時大總統府就設在清代的兩江總督署內,今遺址猶存。其後,在經過了十餘年的軍閥統治以後,1927年至1949年期間,中華民國政府又再度建都於南京。
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對南京城市曾作了一些規劃。規劃以明故宮一帶為中央政治區,新街口一帶為商業中心區,江蘇路一帶為花園住宅區,城南和城北為一般住宅區。建造了「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中央醫院」、「黃埔軍官學校」、明故宮機場等幾項較大的建築。1929年建成中山路和陵園路。當年,孫中山靈柩南下安葬時,即經這條大道。後來又陸續修了幾條柏油路。在新街口、大行宮、太平路一帶建了一批銀行、商場、酒樓和旅館等。這樣,明清以來的南京城區有了一定的改觀。
1937年11月,日本侵略軍侵佔上海後分三路進攻南京。蔣介石於12月5日逃離南京,國民黨政府所屬機構分別遷往武漢和重慶。12月13日,日軍佔領了整個南京城。日軍一進入南京,就開始了滅絕人寰的大屠殺。我無辜同胞慘遭殺害達30萬人以上。日軍佔領南京後,把侵華日軍總司令部設在南京,後來,以漢奸梁鴻志為頭子的維新政府和以漢奸汪精衛為頭子的偽政府均設立於南京,使南京成為日、偽統治中心。1945年8月14日,日軍宣布投降,9月9日「中國戰區日本投降簽字典禮」在南京黃埔路陸軍總部大禮堂舉行。1946年5月,國民政府還都南京。
1946年5月3日,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代表團到南京,就維護停戰協定和政協決議的問題,繼續與國民黨進行談判斗爭。11月15日,國民黨反動派悍然推翻政協決議,發動了反人民的全面內戰。
現代:
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役以後,國民黨的精銳主力部隊幾乎喪失殆盡。1949年元旦,蔣介石在美帝國主義者的授意下為了爭取喘息時間又在南京玩弄假和平陰謀,發表了一個「引退求和」聲明。4月1日,國民黨政府和談代表團飛赴北平,4月20日北平和談破裂,4月21日,毛澤東和朱德發出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我百萬雄師,在千里長江分三路渡江作戰。4月23日深夜,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4月24日晨解放軍先遣部隊直奔「總統府」,把勝利的紅旗插上了蔣介石「總統府」的門樓上。從此,南京這座世界聞名的文化古城獲得了新生,永遠歸入人民的懷抱。捷報傳到北平,毛澤東寫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的不朽詩篇;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為了紀念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渡江戰役,南京市軍民在下關熱河路廣場新建了渡江勝利紀念碑。上有當年指揮渡江戰役的鄧小平手書的「渡江勝利紀念碑」七個大字。

⑵ 南京的特色是什麼 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吃的話:鹽水鴨、鴨血粉絲湯(個人感覺「金源」的好吃)。
玩的話:就個回人觀點看,外地人來玩就答是中山陵,夫子廟,朝天宮,明孝陵、玄武湖、總統府了。
文化底蘊方面,南京畢竟是六朝古都,湯山南京洞人的發現,北陰陽營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的出土,都充分表明了南京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自春秋戰國以來,南京歷史文化積淀之深厚,文化內涵之博大精深都是世所罕見的。在今天,應當如何集中展示南京這一歷史文化名城的風采,是需要詳加推敲,認真探究的。

⑶ 南京過去有哪些歷史文化

南京的歷史

南京是中國著名古都,世界歷史文化名城。考古發現表明,大約30萬年前南京就有了古人類的活動,6000 年前南京就出現了原始村落,聚居著本地原始居民,時至今日,已經歷了無數世代的生息繁衍。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在雨花台下築城史稱 越城」 。這是南京建有城堡的最早記載,至今已有 2470 年歷史 。公元229年,三國東吳遷都於此,始創建業城,而後,東晉、宋、齊、梁、陳、五代南唐、明、太平天國、中華民國先後在此定都。1700年來,南京曾是十朝都會, 六朝金粉之地。吳宮花草、晉代衣冠、明祖殿堂、天國烽火留下了歷朝歷代的眾多遺跡,記載著多少驚心動魄的史話,傳頌著多少可歌可泣的偉績。 「 南京」名稱始於明代。歷史上先後稱為冶城、越城、金陵、秣陵、石頭城、建業、建康、白下、上元、升州、江寧、集慶、應天、天京等,盡管幾番更換城名,依然以其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雄奇的豐姿、綺麗的風光,盛名百世,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遠古居民和城市雛型

大約在六千年前南京市區的中心鼓樓崗一帶,就有原始居民居住。考古工作者曾先後在這里挖掘了面積約11萬平方米的北陰陽營原始村落遺址。他們以採集、捕魚、狩獵和原始農業為主,以陶器作為主要的生活用具。到了三四千年以前,北陰陽營原始居民的後代們逐漸掌握了冶煉青銅的技術,生產力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在南京市所轄的大江南北兩岸已經發現了兩百處左右這一時代的村落遺址,尤以秦淮河中游的江寧縣湖熟鎮一帶最為密集,故有「湖熟文化」之稱。

東吳

公元212年,三國時期的吳主孫權在金陵邑故址,利用西麓的天然石壁做基礎修築了石頭城。石頭城臨江控淮,恃要憑險,可以貯藏兵械和糧餉。因此,它是東吳水軍江防要塞和城防據點。石頭城周長6里左右。公元229年孫權在此建都,始創建業城,這是南京作為都城的正式開始,至今已有1700餘年。 當年建業城的內外,人工運河與自然江河縱橫相接,三吳地區(吳郡、吳興和會稽)豐富的物資,可以通過江南水網直接運抵都城內的倉城。石頭城下的長江碼頭經常停泊有數以千計的船艦,曾經遠航至台灣、海南島和朝鮮半島等地,並與日本及南海諸島有著密切的文化往來。

東晉 南朝

東晉及被稱為「南朝」 的宋、齊、梁、陳是年代相繼的5個王朝(317-589年),她們的都城是在吳建業的基礎上擴大而成的,改名叫建康。連同在此之前的東吳,常被人們稱作「六朝」,所以南京又有六朝古都」 之稱。東晉至南朝時,農業、手工業有了重要進步,主要表現在開墾良田、煉鋼術、造紙術和制瓷術,農業、手工業的發展帶來商業繁榮。都城內外的大小商市有100多個,商品的范圍相當廣泛。與海外諸國的經濟文化來往,也比東吳時更為頻繁。

在經濟繁榮的基礎上,北方和南方世家大族,以及佛教高僧和道家代表人物都會集建康,從而使它成為當時全國的文化中心。當時建康有儒學、玄學、文學和史學4座學館,佛學、道家思想、書法、繪畫、雕塑、數學、天文、化學和醫葯學等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如思想家范縝;文學家郭璞、沈約和謝靈運;文藝評論家劉勰、肖統和鍾嶸;史學家范曄、裴松之和肖子顯;佛經翻譯家法顯、寶去和佛馱跋陀羅;道家兼化學和醫葯學家葛洪和陶弘景;書法家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雕塑家戴逵父子;繪畫家顧愷之;數學兼天文學家虞喜和祖沖之父子等先後在建康留下了不朽的作品。

東晉以來,佛教在江東逐漸盛行。六朝時期,建康城內外寺宇比比皆是。晚唐詩人杜牧對此作了生動的描述:「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當年建康城郊,帝王的離宮園囿,大族的府第別墅,與佛寺和陵墓錯落其間,形成所謂「六代豪華」 的表面繁榮局面。

南唐

經歷了300餘年的「六代豪華」以後,到隋唐時期金陵便步入了低潮,這是由於隋唐的統治者懼怕在金陵再出現割據政權。唐代的金陵已降為一般的州縣,六朝的城闕宮殿,在隋兵滅陳時即被平毀,六朝的歷史遺跡,僅為文人學士、詩人詞客的憑吊對象,故唐詩中有關金陵懷古的詩篇甚多。不少著名的詩人都曾訪問過金陵,尤以李白的訪問次數最多。

⑷ 詳細介紹下南京的歷史文化景點!

南京中山陵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位於東郊紫金山第二峰小茅峰的南麓,建築群依山而建,給人以仰止崇高之感。1926年3月12日奠基,1929年春建成。形似自由鍾,象徵著孫中山先生致力於喚醒民眾,反抗壓迫,為挽救國家民族而奮斗不息的精神。非凡華地段.

紫金山天文台建成於1934年,是解放前我國唯一的天文台。藏有我國古代一部分珍貴的天文儀器,還擁有我國自製的60厘米折反射望遠鏡、太陽望遠鏡、人造衛星等許多現代化的測量天體的儀器和設備,成為我國一個綜合性的天文研究機構。非繁華地段.

南京白鷺洲公園是一個以橋為特色的園林,園內宛如襟帶的小橋竟有15座之多,其中有典雅玲瓏的獨孔橋、三孔橋、七孔橋,還有四角重檐的亭橋等。景色幽麗的白鷺洲公園,歷史上稱為徐太傅園,徐中山園、東園,是明初中山王徐達王府的東花園。非繁華地段.

南京長江大橋大橋始建於1960年,1968年10月建成通車。是我國目前最大的雙層雙線鐵路公路兩用橋。鐵路橋全長6772米,公路橋全長4589米,正橋長1557米,兩端建有70米高的橋頭堡。公路橋人行道上整齊地樹立著150對玉蘭花燈組,猶如銀河落人間。非繁華地段.

南京湯山溫泉是全國四大溫泉療養區之一。湯山溫泉多分布於湯山東及東南坡一帶,水溫常年保持在攝氏50-60度,且冬夏溫度相差不大。湯山溫泉水中含有鈣、鎂等30多種微量元素,對關節炎、風濕症、高血壓等多種頑症療效明顯。非繁華地段.

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座落在鍾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是我國現存古代最大的帝王陵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陵墓建築宏偉,從下馬坊開始經四方城,有「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巨碑、「治隆唐宋」碑、孝陵殿、方城、寶城及神道,兩旁有石獸、望柱、石翁仲等。非繁華地段.

國民黨總統府原為太平天國時期洪秀全的天王府,天京失陷後曾遭焚毀,清朝擴建為兩江總督衙門。從1927年至1949年成為國民黨的總統府。其西側原為天王府西花園,稱「煦園」,園內假山環繞著亭台樓榭,花木參差,景色優美,有鴛鴦亭、不系舟、桐音館、夕佳樓、猗瀾閣等。非繁華地段.

南京夫子廟是供奉和祭祀我國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廟宇。建於公元1034年,就東晉學宮擴建而成。以大成殿為中心,從照壁至衛山南北成一條中軸線,左右建築對稱配列,四周圍以高牆,配以門坊、角樓。既是歷史文物建築,又是反映南京風土人情、弘揚民族文化的博物館。繁華地段.

⑸ 南京城歷史文化

南京文化:過去和現在

陳遼

關於南京文化問題,我曾參加過三次研討會。什麼是南京文化?人言人殊,各有個的說法,也各有個的道理。但某些給南京文化定位者,常常不自覺地進入了一個認識誤區:混淆了南京文化的過去時和現在時。現在時的南京文化當然是過去時的南京文化發展至今的結果,但兩者不是一回事。因此,我想從走出這一認識誤區切入,著重談南京文化的過去時和現在時。

一、南京文化的過去時是「京都文化」
三國時的吳國、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五代十國時的南唐、明王朝的朱元璋、太平天國的洪秀全、民國時的蔣介石,都曾以今南京為京都(按:在朱元璋定都南京前,南京有過許多種地名,不贅述)。長時期的京都文化,使南京文化的過去時具有如下特性:
一是開發性。孫權定都建鄴(今南京),「對東南地區的開發有顯著的成就」。公元二三○年孫權遣將軍衛溫、諸葛直率領載1萬士兵的大艦隊到遠海求亶、夷州(今台灣);二四二年,譴將軍聶友率兵3萬攻珠崖、儋耳(今海南島),將今海南島納入版圖。二二六年,又譴朱應、康泰出使海南。朱應、康泰所經歷及傳聞凡百數十國(以上參見範文瀾著《中國通史簡編》修訂本第二編)。東晉和南朝的宋、齊、梁、陳,進一步開發了我國的東南地區。《中國通史簡編》稱東晉和南朝是「長江流域經濟文化發展時期」。南唐二李(李升、李環),著重開發了今蘇南地區,為今蘇南的灌溉系統打下了基礎。朱元璋定都南京後,對開發江南地區更不遺餘力。可以這樣說,南京文化的過去時,開發性是它的主要方面。
二是導向性。盡管今南京主要是過去我國偏安國家的京都,但從東晉、南朝起,南京文化由於它在文化上的強勢地位,卻在全國具有導向性。當時,北方地區、北朝,在軍事上、政治上處於強勢地位,但在文化上卻以南方地區文化、南朝文化「馬首是瞻」。北朝曾出現溫子升、邢邵、魏收三個著名的文士,但他們都「模擬南朝人作詩文,並無特色」。王褒、庾信原是南朝的大文士,梁國破滅後,「他們到西魏做官,給北方將興的文學以很大的推動」(見《中國通史簡編》第二編)。朱元璋以八股文取士,有很大的消極作用,但這種科舉八股文,卻在明清兩代,對讀書人也產生了導向作用。南京文化過去時的導向性,是不爭的事實。
三是浮靡性。東吳的末代皇帝孫皓,即大建宮室,生活靡爛,影響所及,浮靡文化泛濫吳國。東晉、南朝時期,浮靡文化更遍及江南。陳後主(叔寶)、李後主(煜),將浮靡文化推到極致,終於亡國。東晉、南朝、南唐是短命王朝,原因之一,即那時文化的浮靡性都很嚴重。「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可見其影響之深。蔣介石定都南京22年後東逃台灣,與南京文化過去時的浮靡性也不無關系。1949年,南京解放,至今56年。南京文化經過56年的改造已經進入現代時。

二、南京文化的現在時是「名城文化」
現時的南京首先是教育文化名城,高等學校數和在校學生人數,居全國第一位,有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河海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共30多所;有南師附中、金陵中學、一中等數十所中學;有南師附小,琅琊路小學等近百所小學。南京不僅以高校、中學、小學數量多著稱,更以教育質量高聞名,南京是名符其實的教育文化名城。
現時的南京又是戲劇、影視文化名城。昆劇、京劇、錫劇、楊劇、話劇、歌舞劇、評彈、白局、小紅花、南京電影製片廠、江蘇電視製作中心……共有十多家戲劇、影視文化單位。除上海、北京外,在全國占第三位。
現時的南京還是旅遊文化名城。鳥衣巷、台城、胭脂井、秦淮河、清涼山、孫權墓、南唐二陵、玄武湖、莫愁湖、夫子廟、天王府、總統府、瞻園、燕子磯,閱江樓、石頭城、番君樓…..共有數十處景點。除西安外、北京外、南京是我國第三個旅遊文化名城。
因此,我認為南京文化的現在時是「名城文化」。它和南京文化的過去時有聯系,但顯然不是南京文化過去時的簡單延伸,而是南京文化過去時的繼承、發展和改造。
南京文化現在時也有三個特性:
一是包容性。現在時的南京文化是南方文化與北方文化的交匯;吳文化與楚文化的交叉;江海文化與內地文化的結合。南京人沒有排外性,因為南京文化有很大的包容性。
二是開放性。還在晚清時期,南京即是洋務運動策源地之一,進入民國以後,南京文化吸納了西方的進步文化。新時期到來,南京對外開放,走在全國前列。吸收外資的數額、外國留學生在南京的數量、外國專家在南京的數量、除北京、上海外,以南京為省會的江蘇同樣佔全國第三位。
三是傳承性。南京文化現在時是南京文化過去時的傳承和繼續。南京文化過去時的開發性、導向性被繼承下來了,並有所發展;而南京文化過去時的浮靡性,卻被逐漸糾正和克服了。
在明確了南京文化的過去時和現在時以後,南京文化何處去,也就可以基本明確。一是進一步建設教育文化名城的南京、戲劇影視文化名城的南京、旅遊文化名城的南京,促使南京早日成為世界文化名城。二是弘揚南京文化之所長,將南京文化過去時和現在時中的開發性、導向性、包容性、開放性、傳承性發揚光大,使之成為南京文化的核心,徹底克服南京文化過去時中的浮靡性。三是提倡創造性。南京的教育文化要強調開創一代學派;南京的戲劇影視文化要提倡建立新的戲劇影視流派;南京的旅遊文化要發展、恢復和創建新的旅遊景點(如無錫的「三國城」成了新的旅遊景點),搞出南京的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招納千百萬中外旅遊者。
可以肯定,南京文化的未來時,一定會比南京文化的現在時更亮麗、更光輝、更加吸引人,更有知名度!
——摘自《江蘇省社會科學院》
【南京文化·人情風土】

·南京回族歷史
·探訪南京狀元後人之秦大士
·探訪南京狀元後人之黃思永
·楚王廟的傳說
·南京話的美
·南京話的變遷
·南京民俗節慶
·舊時的秦淮畫舫
·消失了的南京老行當之五 酒市
·消失了的南京老行當之四 挑高籮
·消失了的南京老行當之三 染坊
·消失了的南京老行當之二 茶行
·消失了的南京老行當之一 廚行
·南京歷史上的水患
·觀音兜
·幾度盛衰的南京雲錦業
·南門「二刀」
·雨具的變遷
·「老南京」做月餅
·「夜哭郎」
·沈萬山與沈百五
·歷史上南京城再次大擴建:朱元璋大修
·鍾山六朝祭壇
·到南京看看古民居
·甘熙遺囑之謎
·與林則徐一同被革職充軍的鄧廷楨
·江南第一富:沈萬山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
·金陵八家
·南京的南朝陵墓石刻
·解讀六朝祭壇
·探尋南京六朝文化歷史原貌
·南渡首輔:王導
·濟公原型在金陵
·歷史上南京城首次擴建:孫權開業
·東吳時候的南京雜談
·《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
·各處書店分布圖
·南京文化場館
·名人故居
·南京六朝古都神韻藝術瑰寶--陵墓石刻
·仙鶴織錦

【南京歷史文化】

·南京歷史大事記(公元前472年~公元1990年)
·民國南京
·原始村落北陰陽營
·滄桑留痕話金陵
·十朝都城的變遷
·歷史上的南京之最
·南京城市規劃歷史介紹
·明孝陵「申遺」成功
·南京城牆歷史
·南京南朝陵墓石刻
·南京歷史地名沿革簡況
·探訪南京HJ公館
·南京歷史上的三處「泮池」
·1977年南京流行「自製沙發」
·「文革」門牌「一片紅」
·南京臨時政府文、教、禮俗改革
·國立中央研究院
·太平天國宗教
·龍盤虎踞的來源和龍虎文化現象
·三江師范學堂的風雨歷程
·南京與電的百年往事
·解放軍渡江第一船——「京電」號小火輪
·昔日南京城內的小鐵路
·孫中山手稿《三民主義》全文
·清政府簽定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道光二年地契——《官杜絕契》
·晚清地圖——《金陵省城圖》
·「跑反」到南京
·南京六朝遺韻
·南京歷史大事
·午朝門公園的歷史
·南京歷史沿革
·靈谷寺三絕碑其實有「五絕」
·總統府歷史
·秦淮人家端午舊俗記趣
·近代歷史上南京城大擴建
·歷經滄桑絨庄街

【南京大屠殺·沉痛的歷史教訓】

·日軍在南京中華門外屠殺中國平民現場之一
·1937年12月13日,中華門前屍橫遍地,血跡斑斑
·挹江門城門洞里屍體堆積一米多高。日軍侵佔南京後幾個星期內,車輛進出挹江門都從屍體堆上碾過
·被日軍集體槍殺的中國被俘軍人的屍體堆積如山
·日軍第65聯隊將俘獲的部分中國士兵集中在幕府山以待屠殺
·這是1990年9月20日日本《朝日新聞》對當年日軍攻陷南京後,在幕府山長江邊屠殺大批俘虜暴行的報道
·井手純二於1938年1月上旬拍攝的下關長江邊鐵道棧橋附近的屠殺現場
·村瀨守保拍攝的下關江邊屍體堆積如山的情景
·村瀨守保拍攝的下關江邊屍體堆積如山的情景2
·被日軍集體屠殺後丟棄在長江邊的中國人屍體
·日軍將失去戰鬥力之中國軍人反綁雙臂、集體殺戮後擲入池中。這是被殺後的血池,此池中屍體達三百餘具
·中國士兵被反綁著,遭殺害後又被日軍扔進水塘
·中國士兵被反綁著,遭殺害後又被日軍扔進水塘2
·日軍將反縛之被俘士兵和難民集體刺殺
·日軍集體刺殺被俘的士兵和難民
·被日軍屠殺的市民屍體
·日軍攻佔中山陵
·被日軍炮火摧毀的中山陵永慕廬
·被日軍炮火炸毀的中山陵藏經樓碑廊
·被日軍炮彈擊中的中山陵前的銅鼎
·日軍佔領國民政府
·1937年12月13日,《名古屋新聞》晚報報道日軍攻佔南京的消息
·1937年12月17日,日軍舉行「入城式」,騎馬走在前面的為松井石根
·1937年12月17日,日軍在南京國民政府門前舉行「入城式」。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侵佔南京中華門。該城門頂端箭樓當時被日軍炸毀
·1937年12月13日,日本旗掛在中國國民政府樓頂的旗桿上。日軍士兵狂呼勝利
·1937年12月17日,侵華日軍舉行南京入城式。前騎馬者為華中方面軍松井石根
·1937年12月19日,松井石根(坐者)等人在南京清涼山觀察市裡情況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主要指揮者
·1938年2月26日,日本裕仁天皇在他的寢宮召見松井石根、朝香宮鳩彥和柳川平助,對他們攻克南京予以嘉..
·侵華日軍第16師團師團長中島今朝吾中將(右)與佐佐木到一少將在一起
·日軍66聯隊1大隊的《戰斗詳報》(部分)載有殺害全部俘虜的內容
·日軍第16師團30旅團38聯隊2大隊士兵東口義一。東口義一口供:「凡可疑者一律逮捕」
·日外務大臣廣田弘毅向北平森島參事官通報路透社和《泰晤士報》報道日軍在南京姦淫、燒殺、搶掠暴行的電文
·紫金山腳下的一處日軍屠殺場所
·下關長江邊集體大屠殺的倖存者劉永興
·日軍將被殺害者屍體投入長江所使用的船隻
·在江邊慘遭日軍殺害並焚屍的南京市民屍體
·在江邊慘遭日軍殺害並焚屍的南京市民屍體2
·被日軍集體屠殺的市民屍體
·圖為被日軍集體槍殺的市民,屍體被推入塘內
·南京街頭遍地是日軍屠殺留下的中國人屍體
·慘遭日軍集體殺害的南京青年
·廣田弘毅在致日駐美國大使館電中承認日軍在南京等地用血腥手段使「不少於30萬的中國平民遭殺戮」
·日軍搜捕、捆綁大批南京青壯年,押往郊外集外集體屠殺
·日軍在南京上海路上搜捕市民,此照片由馬吉牧師在室內偷拍,由拉貝保存
·日軍將被俘的已解除武裝的中國軍人,用繩捆綁後,押赴郊外集體槍殺
·日軍將被俘的、已解除武裝的中國士兵,押往長江邊集體屠殺
·日軍從難民區將被解除武裝的中國軍警押往漢中門外集體屠殺
·侵華日軍大屠殺示意圖

【南京教育】

·扎扎實實搞科研——記棲霞實驗小學「十五」省級現代教育技術研究課題順利結題
·共譜藍天夢——宇小學生和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見面
·明年我省高考仍實行「3+1+1」方式
·南京市2006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國統一文化考試報名工作即將開始
·走進二十四中小班化教學的課堂
·金陵職教中心「創新」杯青年教師賽課圓滿成功
·鼓樓區召開第二屆中學現代教育技術年會
·建鄴區小學音樂「創新杯」賽課
·海英小學與韓國首爾君子初等學校結成友好學校
·省高中教育專業委員會在寧成立,聚會研討新課程改革
·雨花台區實驗小學少先隊員赴京匯報
·劉永和所長參加《上海教育科研》特約編委座談會
·市幼師掛靠江蘇省教育學院
·玄武中等專業學校市級課題《中等藝術學校以美育人的研究與實踐》成功結題
·「新運動」,「熱翻」冬日校園
·長小孫劍老師社會學科網路課獲全國一等獎
·玄武區在南京市率先全免義務教育階段雜費
·鼓樓區河西地區清河學校建設工程舉行奠基儀式
·中國教育報記者到建鄴區調研幼兒教育現狀
·南京大學簡介
·東南大學簡介
·河海大學簡介
·南京農業大學簡介
·中國葯科大學簡介
·南京理工大學簡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簡介
·南京工業大學概況
·南京林業大學簡介
·南京醫科大學簡介
·南京中醫葯大學簡介
·南京師范大學簡介
·南京郵電大學簡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簡介
·南京工程學院簡介
·南京曉庄學院簡介
·南京財經大學簡介
·南京審計學院簡介
·南京體育學院簡介
·南京藝術學院概況
·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簡介
·南京森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簡介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簡介
·南京視覺藝術學院簡介

【南京旅遊】

·滬寧高速邊建濕地公園 九鄉河串起6大主題景觀
·金牛湖將成旅遊區 景區規劃已獲市府批准
·高端澳洲游醞釀「全透明消費」
·南京市城建展覽館下月即將開展,特辟免費展區
·石柱林舊貌換新顏
·江浙滬共推旅遊新產品
·自律公約開啟江蘇誠信旅遊建設
·棲霞山楓葉大面積染紅 觀賞講究不同時辰和角度
·建造寶船計劃再拾起,將為仿古木帆船提供國標
·我省向國際旅遊市場推廣「蘇北旅遊」
·南京日報·綠博園購車節即將開幕
·吸引遊客新增游樂項目 金牛湖有了「水上飛機」
·我省向國際旅遊市場推廣「蘇北旅遊」
·2005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最佳組織獎」、「最佳展台獎」等三項大獎」花開」江蘇
·「情與水的中國文化之鄉」走俏國際旅交會
·「江浙滬旅遊新產品推廣雞尾酒會」在2005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成功舉辦
·今年選出雙「楓王」 「秋棲霞」將再添兩道美景
·又到歲末大減價 旅行社「聖誕大餐」主推香港
·中山陵春節前開建六大公園 梅花山將擴大2倍多
·明年「恢復」600年前明孝陵 明年五一前完工
·儀鳳門復建工程主體完工 城北三大景區連成一片
·渡江紀念館叫停「免費參觀」
·南京公布旅遊投訴典型案例
·溧水將建都市圈自駕游基地
·旅行社謀劃「世界盃觀戰之旅」
·天氣突冷,但冰雪游尚未啟動,南京遊客偏愛「暖線」
·盲人將可「聲」游江蘇
·今年聖誕旅遊線路流行「標新立異」
·區縣旅遊,明年走向「休閑時代」
·拉貝故居修繕工程啟動
·世界上最大的仿古木帆船「鄭和號」將現身金陵
·「江寧織造府」和「金陵民間藝術博物館」等將形成南京特色文化群落
·南京星級酒店聖誕宴新招疊出以吸引人氣
·來寧遊客今年超去年
·短途休閑游推動歐洲接待量上升
·長江三角洲區域城市將推行統一的旅遊景點道路指引標志
·中德聯手修繕南京拉貝故居
·冰雪游線路動銷,反季節線路走紅,南京冬季旅遊啟動
·楓葉進入最佳觀賞期 紅葉勝景讓市民遊客飽眼福
·九成南方植物進溫室綠博園名貴植物
·天氣冷 溫泉游火 京遊客溫泉訂單明顯增多
·我省召開 2006年江蘇旅遊媒體廣告宣傳座談會
·南京淪陷圖片展讓遊客傾聽「南京城的控訴」
·2006年南京市公園年卡介紹
·06年公園年卡發售通告
·散客市民到哪裡辦卡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開工
·義大利在上海設簽證中心
·今冬出遊四大看點
·長三角七大運輸樞紐城市出爐 我省三市入選

【金陵美食】

·滿漢全席--蒙古親潘宴
·給南京美味愛好者的特別策劃
·在寧老外喝什麼
·南京大蘿卜
·金陵美食之巧克力
·金陵美食之甜品
·金陵美食之粥店
·金陵美食之特色小吃店
·金陵美食之鹵菜、特色菜類
·金陵美食之涼粉、皮
·金陵美食之鴨血粉絲湯
·金陵美食之鍋貼
·金陵美食之水餃
·金陵美食之餛飩
·金陵美食之燒賣
·金陵美食之包子
·金陵美食之燒烤
·金陵美食之特色雞、鴨
·金陵美食之龍蝦
·金陵美食之酸菜魚
·金陵美食之砂鍋
·金陵美食之火鍋
·金陵美食之面、米線
·金陵美食之快餐
·金陵美食之茶社
·金陵美食之日本料理
·金陵美食之泰國、印度餐廳
·金陵美食之韓國料理
·金陵美食之自助餐
·金陵美食之西餐
·金陵美食之中餐

⑹ 南京的重要歷史文化景觀有什麼以及明故

南京中山陵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位於東郊紫金山第二峰小茅峰的南麓,建築群依山而建,給人以仰止崇高之感。1926年3月12日奠基,1929年春建成。形似自由鍾,象徵著孫中山先生致力於喚醒民眾,反抗壓迫,為挽救國家民族而奮斗不息的精神。非凡華地段.
紫金山天文台建成於1934年,是解放前我國唯一的天文台。藏有我國古代一部分珍貴的天文儀器,還擁有我國自製的60厘米折反射望遠鏡、太陽望遠鏡、人造衛星等許多現代化的測量天體的儀器和設備,成為我國一個綜合性的天文研究機構。非繁華地段.
南京白鷺洲公園是一個以橋為特色的園林,園內宛如襟帶的小橋竟有15座之多,其中有典雅玲瓏的獨孔橋、三孔橋、七孔橋,還有四角重檐的亭橋等。景色幽麗的白鷺洲公園,歷史上稱為徐太傅園,徐中山園、東園,是明初中山王徐達王府的東花園。非繁華地段.
南京長江大橋大橋始建於1960年,1968年10月建成通車。是我國目前最大的雙層雙線鐵路公路兩用橋。鐵路橋全長6772米,公路橋全長4589米,正橋長1557米,兩端建有70米高的橋頭堡。公路橋人行道上整齊地樹立著150對玉蘭花燈組,猶如銀河落人間。非繁華地段.
南京湯山溫泉是全國四大溫泉療養區之一。湯山溫泉多分布於湯山東及東南坡一帶,水溫常年保持在攝氏50-60度,且冬夏溫度相差不大。湯山溫泉水中含有鈣、鎂等30多種微量元素,對關節炎、風濕症、高血壓等多種頑症療效明顯。非繁華地段.
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座落在鍾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是我國現存古代最大的帝王陵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陵墓建築宏偉,從下馬坊開始經四方城,有「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巨碑、「治隆唐宋」碑、孝陵殿、方城、寶城及神道,兩旁有石獸、望柱、石翁仲等。非繁華地段.
國民黨總統府原為太平天國時期洪秀全的天王府,天京失陷後曾遭焚毀,清朝擴建為兩江總督衙門。從1927年至1949年成為國民黨的總統府。其西側原為天王府西花園,稱「煦園」,園內假山環繞著亭台樓榭,花木參差,景色優美,有鴛鴦亭、不系舟、桐音館、夕佳樓、猗瀾閣等。非繁華地段.
南京夫子廟是供奉和祭祀我國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廟宇。建於公元1034年,就東晉學宮擴建而成。以大成殿為中心,從照壁至衛山南北成一條中軸線,左右建築對稱配列,四周圍以高牆,配以門坊、角樓。既是歷史文物建築,又是反映南京風土人情、弘揚民族文化的博物館。繁華地段.

⑺ 中國南京歷史

南京( http://www.3dnanjing.com )是江蘇省省轄市,古稱金陵,簡稱寧,是江蘇省省會。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東部蘇皖兩省交界處,江蘇省西南部。東距上海市300餘公里。介於北緯31°14′~32°37′,東經118°22′~119°14′之間。東鄰鎮江市,西鄰安徽省馬鞍山市、蕪湖市,南接安徽宣城市,北連揚州市。地跨長江兩岸,南北最大縱距140餘公里,東西最大橫距80餘公里,轄區 總面積6582.31平方千米,其中市區面積4723.07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513平方公里。 境內山巒起伏,河湖縱橫,海拔20~25米。長江橫卧城北,秦淮蜿蜒城南,鍾山盤繞在東,清涼山雄踞於西,有龍蟠虎踞之勢,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南面的固城湖、石臼湖、秦淮河,北面的滁河,城內的玄武湖等,構成豐富的水系。四周群山環抱,有紫金山、牛首山、幕府山、棲霞山、湯山、青龍山、黃龍山、方山、祖堂山、雲台山、老山、靈岩山、茅山等,另有富貴山、九華山、北極閣山、清涼山、獅子山、雞籠山等聚散於市內,形成了山多水多丘陵多的地貌特徵。 南京是我國著名的古都,與西安、洛陽、北京並稱為我國四大古都,歷史悠久,文化繁盛。湯山出土的南京猿人頭骨表明,三十萬年前這里就是人類棲息之地。六千多年前,南京就出現了原始村落,今南京大學附近的南陰陽營遺址為城區最早居民遺址。 春秋戰國時期,南京地處「吳頭楚尾」,為吳國置冶城於此。 公元前472年,越王句踐滅吳後,令越相范蠡修築越城於秦淮河畔,為南京最早古城。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滅越,盡取吳故地,築城於石頭山,置金陵邑,遺址在今石頭城,即南京城西草場門至清涼門之間。 公元前222年秦滅楚,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以金陵有天子之氣,遂改金陵為秣陵以貶斥之。 漢初秣陵相繼為楚王韓信、吳王劉濞之封地。前128年,漢武帝封其子劉敢為丹陽侯,劉胥行為胡孰侯,劉纏為秣陵侯。 195年,孫策渡江占據丹陽、江乘、胡孰、秣陵等縣。208年前後,諸葛亮出使江東,觀察南京山川形勝,作出了「鍾阜龍蟠,石頭虎踞」的著名評語。211年,孫權聽從謀士張紘之言,自京口遷秣陵,改名建業。229年,孫權稱帝,是為吳大帝,自武昌還都建業,是為南京為國都之始。吳石頭城遺址在今南京城西草場門至清涼門之間。 280年,西晉滅吳,改建業為建鄴。後因避晉愍帝司馬鄴之諱,改名建康。琅玡王司馬睿南渡,以建康為根基。317年,司馬睿即位,是為晉元帝,東晉正式建立,定都建康。 420年,劉裕代晉稱帝,是為宋武帝,宋立國,都建康。479年,蕭道成代宋稱帝,是為齊高帝,齊立國,都建康。502年,蕭衍代齊稱帝,是為梁武帝,梁立國,都建康。557年,陳霸先代梁稱帝,是為陳武帝,陳立國,都建康。 吳、東晉、宋、齊、梁、陳合稱六朝,故南京被稱為六朝古都。今南京圖書館保留有六朝建康城遺址。六朝建康城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達百萬。經濟發達,文化繁盛,在江南保存了華夏文化之正朔。 589年,隋滅陳。隋文帝下令盪平建康城,以石頭城為蔣州治所,隋煬帝時改為丹陽郡。此後隋、唐兩朝統治者相繼採取抑制南京的策略,將揚州治所自金陵遷至廣陵,曾一度取消南京州一級的建制。唐初,杜伏威、輔公祏義軍占據丹陽郡,歸順唐廷,唐改丹陽為歸化。杜伏威入朝被扣不返,輔公祏起兵反抗,建立宋政權。唐平江南,置升州。758年,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為升州刺史,次年書烏龍潭放生池碑,遺址今存。李白晚年居升州,762年病逝於南京西南之當塗。783年,因藩鎮為亂,唐德宗有意遷都,鎮海軍節度使韓滉整修金陵,然其事未成。 五代楊吳立國,修繕金陵,以為西都。937年,徐知誥(李昪)代吳,南唐立國,定都金陵,改金陵府為江寧府。975年,北宋滅南唐,以江寧府為升州。1018年,宋真宗以趙受益(後改名趙禎)為升王,不久立為皇太子,改升州為江寧府。趙禎即位,是為宋仁宗。以江寧為其龍興之地,常以親信之臣(如包拯)為江寧府尹。宋神宗時,王安石兩度以江寧府尹出任宰相,主持變法。1120年,方臘起兵反宋,終未能北取江寧而不能控制江南,導致最終失敗。 1127年,宋高宗即位,接受主戰派人士李綱的建議,改江寧府為建康府,作為東都。不久金兵南下,高宗南逃,以杭州為行在。1137年,在主戰派岳飛等人的堅持下,宋高宗再次返回行都建康。1138年,宋高宗以建都當「修德行而不在於擇險要之地」為名,再次南逃杭州,正式建都,改杭州為臨安府。建康府為陪都。 1275年,元兵南下,以建康府為建康路。1329年,改建康路為集慶路。 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慶,改集慶路為應天府,作為根據地,朱元璋自稱吳國公。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國號明,是為明太祖。以應天府為南京,以為首都,以開封為北京,以為陪都。1378年,罷北京,改南京為京師。1386年,京師城垣完工。即今南京明城牆。是為世界第一大城垣(其次巴黎;在中國,其次北京)。1403年,明成祖升北平為北京,以為陪都。1420年底,明成祖遷都北京,以南京為陪都。1644年,崇禎帝弔死煤山。北京陷。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 1645年,清兵克南京。改南直隸為江南省,應天府為江寧府。1649年,清設兩江總督於江寧。1853年,太平軍攻克江寧,改江寧為天京,以為都城。1864年,清兵克天京,太平天國亡。 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以南京為首都。不久袁世凱竊據大總統之位。1927年,北伐軍克南京。不久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成立南京市人民政府。1949年後,南京先為中央直轄市,1952年恢復江蘇省,南京降為省轄市並作為江蘇省省會至今。1990年南京被確定為國家計劃單列市,1994年省會城市取消計劃單列,國務院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確定南京市行政級別為副省級。 南京文化遺存眾多,文化積淀深厚,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南京自2470年前建城起,歷經朝代更替,曲折坎坷,僅城市名稱就有過金陵、秣陵、揚州、丹陽、江乘、湖熟、建業、建康、江寧、升州、白下、上元、集慶、應天、天京等40多次更改,建置演變頻繁為國內罕見。其間既有過令人仰止的輝煌,也有過任人宰割的衰敗。境內文物古跡眾多。越城、金陵邑遺址、六朝陵墓石刻、南唐二陵、明代城牆等大批歷史遺跡,顯示出強烈的古都特色。城市風景秀美。東南山巒起伏,西北江水環繞,城內綠樹成蔭,四十八景風光迷人,民俗風情引人入勝,已成為國家優秀園林城市、旅遊城市。歷史人物眾多。春秋時代的吳王孫壽夢、越王句踐、西漢開國大將韓信、三國吳主孫權、南唐後主李煜、南宋名將岳飛、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太平天國首領洪秀全、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等都曾在南京印下深深的歷史痕跡。李白的詩歌、李煜的詞曲、王安石的美文,吳敬梓的小說等為古城留下了燦爛的文化遺產。南京地處遼闊的長江下游平原,瀕江近海,「黃金水道」穿城而過,南京港作為天然良港已成為遠東內河第一大港,城市發展也定位於江濱港口城市,目前已成為中國東部地區以電子、汽車、化工為主導產業的綜合性工業基地,重要的交通樞紐和通訊中心。 歷代在此留下了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六朝文化中的石刻辟邪成了南京城市標志之一。中山陵、夫子廟及秦淮風光帶兩處景區1991年被列入「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今日南京,盡展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風采。雪松(市樹)、梅花(市花)輝映著雄偉的明城牆,綠蔭古都――南京,笑迎八方賓朋。 南京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溫度15.4°,年平均降水量1106毫米。春季風和日麗;梅雨時節,又陰雨綿綿;夏季炎熱,與武漢、重慶並稱「三大火爐」;秋天乾燥涼爽;冬季寒冷、乾燥。南京春秋短、冬夏長,冬夏溫差顯著,四時各有特色,皆宜旅遊,因此就有了春遊「牛首煙嵐」、「夏賞鍾阜晴雲」、「秋登棲霞勝境」、「冬觀石城霽雪」之說。 市花--梅花 1982年4月19日南京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討論決定,命名梅花為南京市市花。南京有梅園新村、梅花山等富有歷史意義的梅花勝地,梅花具有雪松相似的品格、經受了風雪嚴寒的考驗,梅花含苞欲放,早春二月,大地尚未完全復甦,梅花綻放,最早迎接春天的到來。南京人賞梅、愛梅。梅花與雪松作為南京的市花、市樹可謂珠聯璧合。 市樹--雪松 1982年4月19日南京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討論決定,命名雪松為南京市市樹。雪松挺拔雄偉,品格剛毅,耐嚴寒和酷暑、深為廣大市民了解和喜愛。南京的雪松已有60多年生長歷史,在城市綠化中廣為種植,已成為全國繁育雪松的基地,做為市樹很具代表性。 市標--石刻 六朝文化中的石刻辟邪成了南京城市標志之一。

⑻ 南京的文化特色

南京夫子廟 夫子廟是供奉和祭祀我國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廟宇。它作為古城南京秦淮名勝蜚聲中外,是國內外遊人嚮往的游覽勝地。 夫子廟建於景佑元年(1034年),就東晉學宮擴建而成。這一組具有東方建築特色、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迭經滄桑,幾番興廢,清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後,又在日軍侵入時遭破壞。解放後黨和人民政府重視保護歷史文物,將其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市政府連年撥款,精心維修,使之成為秦淮河畔的標志性建築。 夫子廟的建築富有明清色彩。它以大成殿為中心,從照壁至衛山南北成一條中軸線,左右建築對稱配列,佔地廣約26300平方米。四周圍以高牆,配以門坊、角樓。 秦淮河南岸的照壁,建於明萬曆三年(1575年),高大雄偉,全長110米,為全國照壁之最。與全國各地孔廟顯著不同的,它以秦淮何自然河流為泮池。池之北岸石欄則是明正德九年(1514年)所建。廟的第一道門為欞星門,是石結構六柱三門,造型優美,其間鑲飾牡丹浮雕圖案。 進入欞星門,迎面便是大成門。孔子對中國古代文化做了集大成的工作,此門因名"大成"。門前石獅雄踞,門左右辟角門。門內兩側分列四塊古碑:《孔子問禮圖碑》,一說為南朝齊永明二年(484年)遺物;《集慶孔子廟碑》,元至順元年(1330年)刻成;《封至聖夫人碑》,元至順二年(1331年)刻成;《封四氏碑》元至順二年刻成。 大成門內為中心廟院,院內植有銀杏八棵,古燈對稱有致,中間一條筆直的石砌甬道通向大成殿前的丹墀,此丹墀是祭孔時舉行樂舞的地方,正中豎立一尊青銅孔子塑像,高4.18米、重2500公斤,是全國最大的孔子青銅像。兩旁石階有每尊高1.80米的孔子弟子顏回、子路等十二賢人漢白玉塑像分班侍立。巍峨庄嚴的大成殿,重檐飛翹,斗拱交錯,龍吻脊中有雙楷戲珠立雕,雙重飛檐中海藍色豎匾上三個金色大字"大成殿",是姬鵬飛的手書。 大成殿是夫子廟的主殿,高16.22米,闊28.1米,深21.7米。殿內正中懸掛一幅全國最大的孔子畫像,高6.50米、寬3.15米。殿內陳設仿製2500年前的編鍾、編磬等十五種古代祭孔樂器,定期進行古曲、雅樂演奏,演出反映明人祭孔禮儀的大型明代祭孔樂舞,使觀眾聽到春秋時代的"鍾鼓之樂"、"琴瑟之聲",展現二千多年前另古樂風貌。大殿四周是孔子業績圖壁畫,形神並具。 廟院被兩廡碑廊環抱,牆上鑲有三十塊由趙朴初、林散之、沈鵬、武中奇等著名書法家撰寫的墨寶真跡碑刻。碑廊里陳列著被譽為"中華一絕"的雨花石展覽。大成殿內也經常籌辦其他歷史文物和藝術品展,宣傳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 這里既是歷史文物建築,又是反映南京風土人情、弘揚民族文化的博物館。自1984年復建以來接待遊客60多萬人。在這里,春有金陵燈會;夏有民俗文化廟會和"秦淮之夏"納涼晚會;秋有美食節、文化節、祭孔活動和菊展。 古老的夫子廟大成殿作為秦淮風光帶的中心景點,正以嶄新的面貌和一流的服務迎接八方來客. 巍峨輝煌的大成殿作為夫子廟的核心景區,是供奉和祭祀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廟宇,因孔子對中國古代文化作出了集大成的貢獻而得名,布局為前廟後學宮。門前古獅雄踞,門左右辟角門。封建時代只有官員可以由大門出入,一般士子只能從旁邊進出。 進入門內,映入眼簾是一座漢白玉卧碑,正面是古代名書法家題的「南京夫子廟」,北面鐫刻詳細記載了重建夫子廟的經過。進入中心廟院,中間一條筆直的石砌甬道通向大成殿前的坍墀,坍墀正中豎一尊青銅孔子塑像,高4.18米,重2.5噸,是全國最大的孔子青銅像。甬通兩旁每尊高1.8米的孔子弟子中八位賢人漢白玉塑像分班侍立。廟院被兩廡碑廊環抱,牆壁上鑲有30塊趙朴初、林散之、武中奇等著名書法家的墨寶真跡碑刻,碑廊里陳列著被譽為「中華一絕」的南京特產雨花石精品展覽,色彩繽紛,玲瓏剔透。巍峨庄嚴的大成殿主殿高16.22米,闊28.1米,深21.7米,重檐飛翹, 斗拱交錯。殿內正中懸掛一幅全國最大的孔子畫像,高6.5米,寬3.15米, 兩側有四亞聖顏回、曾參、孔仍、孟軻的漢白玉雕像,四周牆壁展出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跡的巨幅彩石鑲嵌壁畫。從大成殿後門走出,即進入學宮參觀區。學宮是科舉時代本省學子讀書的最高學府,為使士子接受教化,漸知遵循先聖先賢之道,所以學宮總是和孔廟建在一起。作為江蘇古代文教中心的學宮位於大成殿後,以明德堂、尊經閣為主體,「東南第一學」門匾由清末狀元秦大士題寫 現在的夫子廟有許多商業街十分繁華。

⑼ 南京的歷史文化

歷史沿革
國父中山先生曾經這樣評價過南京:南京為中國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鍾毓一處,在世界之大都市誠難覓如此佳境也。歷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禍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度不凡的風水佳境,過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災,但亦屢屢從瓦礫荒煙中重整繁華。且在中原被異族所佔領,漢民族即將遭受滅頂之災時,通常漢民族都會選擇南京休養生息,立志北伐,恢復華夏。大明、民國二次北伐成功;東晉、蕭梁、劉宋三番北伐功敗垂成。南宋初立,群臣皆議以建康為都以顯匡復中原之圖,惜宋高宗無意北伐而定行在於杭州,但迫於輿論仍定金陵為行都。即使太平天國以南京為都,亦以驅除異族統治為動員基礎和合法性之一。所以南京被視為漢族的復興之地,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價值。故朱偰先生在比較了長安、洛陽、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後,言「此四都之中,文學之昌盛,人物之俊彥,山川之靈秀,氣象之宏偉,以及與民族患難相共,休戚相關之密切,尤以金陵為最。」

科教文衛
南京是中國重要的科研和教育基地。現有中科院、高等院校、自然科學研究和開發機構近600家,研究領域涉及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各大門類,科研設施先進,科研開發實力雄厚。擁有以高校、科研院所為依託、代表國家一流學術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實驗室和研究中心百餘個,其中國家實驗室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6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擁有體系完善、功能齊全的科技服務網路,其中科技推廣、科技信息、科技服務機構百餘家。各類科技協會、學會400餘個,其中省、市級學會200個。南京擁有科技人員近40萬人,在寧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87人。

閱讀全文

與南京的歷史文化特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