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貴州歷史文化

貴州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24 01:59:07

1. 貴州境內9個歷史文化名鎮是哪幾個

正確的說應該是:青岩。鎮山。岜沙。肇興。加去。鎮遠。舊州。隆里。西江貴州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公布 六個鎮18個村上榜第三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第一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 6個鎮18個村上榜 中廣網貴州10月15日消息 10月14日,貴州省公布第三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和第一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名單。清鎮市衛城鎮等6個歷史文化名鎮和花溪區石板鎮鎮山村等18個歷史文化名村榜上有名。新上榜的6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為:清鎮市衛城鎮、赤水市大同鎮、正安縣安場鎮、道真自治縣洛龍鎮、盤縣城關鎮、松桃自治縣寨英鎮。18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為:花溪區石板鎮鎮山村、花溪區馬鈴鄉凱倫村、烏當區新堡鄉王崗村、遵義縣新舟鎮沙灘村、鳳岡縣綏陽鎮瑪瑙村、務川自治縣大坪鎮龍潭村、西秀區大西橋鎮鮑屯村、從江縣丙妹鎮岜沙村、從江縣高增鄉小黃村、雷山縣大塘鄉新橋村、貴定縣盤江鎮英寨村、三都自治縣都江鎮怎雷村、荔波縣瑤山鄉懂蒙村、貞豐縣者相鎮納孔村、畢節市大屯鄉三官村、黔西縣鍾山鄉貓山村、威寧自治縣石門鄉石門坎村、江口縣太平鄉雲舍村。(支玉佳 沈麗瓊

2. 從歷史的角度介紹貴州人文風情

旅遊資源豐富優勢突 貴州環境獨特貌類型山石、水景、洞穴等自風光秀麗座迷公園;貴州民族眾發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特色鮮明民族風情古樸濃郁構文景觀百花園全省旅遊資源存量、種類、品位高、布廣、特色鮮明、發潛力極 一.自風光絢麗姿、貴州山、層巒疊嶂峰聳嶺峻岩奇石秀苗嶺逶迤烏蒙磅礴婁山聳峙梵凈山雄奇構篇濤翻浪卷山海崇山峻嶺間流淌奔騰著河流千條山與水奇妙合作形眾激流壯觀瀑布匯世界少瀑海;江河湖泊與山川峽谷交相輝映構幅幅精美自風景畫全省旅遊自資源凸現五優勢:山奇石秀山石景觀全省石林景觀一0處具良旅遊發前景黃樹星橋石林、銀灘石林修文水石林、奢香石窗興義泥凼石林等二瀑布與峽谷景觀壯麗全省瀑布峽谷景觀一000處其著名瀑布黃樹瀑布群、赤水十丈洞瀑布群洞瀑布等;著名峽谷馬嶺河峽谷、潕陽河、烏江三峽、六廣河七峽、關嶺花江峽谷、黃坪飛雲峽谷、陽南江峽谷等三洞穴類型、數量、洞景美全省度於二000米洞河一000條旱洞數量更著名織金洞、龍宮、河潭、晴隆廠石膏巨晶洞、修文繽洞、興義飛龍洞、銅仁九龍洞等四森林美景比較著名森林景觀梵凈山林海、習水原林、茂蘭喀斯特原始森林、黔西百杜鵑赤水竹海等較著名森林公園貴陽森林公園、黔靈公園、花溪公園等梵凈山位於黔東區武陵山主峰海拔二5漆二米世界同緯度區原植物保存完區一9吧漆列入際物圈保留中國五湖泊與水庫景觀全省水庫一900座已作旅遊發比較著名紅楓湖、百花湖、萬峰湖、草海、烏江水庫等威寧草海勢高、面積喀斯特湖泊面積三0平千米杭州西湖5倍 二.名勝古跡引入勝貴州古類發祥發歷史悠久文化歷史遺跡較特色鮮明構獨具特色旅遊資源全省具定價值文物四000處;已發現舊石器代文化遺址50處其式發掘二0處;土文物萬余件較著名命名觀音洞文化觀音洞舊石器遺址命名桐梓、水城、興義類化石貴州古墓具較高考古價值赫章等已發現處戰至西漢墓群、明十八先墓等貴州古建築布廣具強烈特色著名安順文廟、貴陽甲秀樓、修文陽明洞、鎮遠青龍洞、貴陽弘福寺、黎平坪風雨橋等鎮遠青龍洞-元禪院全宏偉懸空古建築貴州革命文物豐富全占重要位工農紅軍貴州革命遍及全省陸0縣、市留許重要遺址已列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三0處著名遵義議址、黎平議址、紅軍總政治部舊址、婁山關紅軍戰斗遺址、紅軍四度赤水遺址等紀念民革命先烈舊址鄧恩銘、王若飛、周逸群、曠繼勛烈士故居等外貴州酒文化、茶文化、儺文化、郎德銅鼓文化、西秀雲山屯堡文化等鮮明特色 三.民族文化風格各異貴州民族文化百花園民族節豐富彩全省包括民族村寨內民族風情點四0少數民族節一000規模較苗族、布依族四月八、布依族六月六、彝族火節、水族端節、瑤族盤古王節等貴州民族歌舞海洋苗族歌舞飛歌、游歌古歌、酒歌蘆笙舞、木鼓舞、踩鼓舞等;侗族歌歌聲洪亮氣勢磅礴曲調庄嚴音域寬廣。

3. 介紹貴州歷史文化的作文,三百字以上,謝謝

旅遊資源豐富,優勢突出
貴州環境獨特,地貌類型多樣,山石、水景、洞穴等自然風光秀麗,是一座迷人的天然公園;貴州民族眾多,開發的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特色鮮明,民族風情古樸濃郁,構成了人文景觀的百花園。全省旅遊資源存量大、種類多、品位高、分布廣、特色鮮明、開發潛力極大。
1.自然風光絢麗多姿、貴州的山、層巒疊嶂,峰聳嶺峻,岩奇石秀。苗嶺逶迤,烏蒙磅礴,大婁山聳峙,梵凈山雄奇,構成一篇濤翻浪卷的山海。在崇山峻嶺間,流淌奔騰著大小河流上千條,山與水的奇妙合作,形成了眾多的激流和壯觀的瀑布,匯成世界上少有的「瀑海」;江河湖泊與山川峽谷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幅精美自然的風景畫。全省旅遊自然資源凸現出了「五多」優勢:一是山奇石秀,山石景觀多。全省石林景觀有10多處,具有良好旅遊開發前景的有黃果樹天星橋石林、銀灘石林,修文回水石林、奢香石窗,興義泥凼石林等。二是瀑布與峽谷景觀多而壯麗。全省有瀑布和峽谷景觀1000多處。其中著名的瀑布有黃果樹瀑布群、赤水十丈洞瀑布群和中洞瀑布等;著名的峽谷有馬嶺河峽谷、潕陽河、烏江三峽、六廣河七峽、關嶺花江大峽谷、黃坪飛雲大峽谷、開陽南江峽谷等。三是洞穴類型多、數量大、洞景美。全省長度大於2000米的洞河有1000多條,旱洞的數量更多。著名的有織金洞、龍宮、天河潭、晴隆大廠石膏巨晶洞、修文多繽洞、興義飛龍洞、銅仁九龍洞等。四是森林美景多。比較著名的森林景觀有梵凈山林海、習水原生林、茂蘭喀斯特原始森林、黔西大方百里杜鵑和赤水竹海等。較著名的森林公園有貴陽森林公園、黔靈公園、花溪公園等。梵凈山位於黔東地區,是武陵山主峰,海拔2572米,是世界上同緯度地區原生植物保存最完好的地區,1987年被列入「國際生物圈保留地網」。五是湖泊與水庫景觀多。全省水庫有1900多座,已作為旅遊開發。比較著名的有紅楓湖、百花湖、萬峰湖、草海、烏江水庫等。威寧草海是中國地勢最高、面積最大的喀斯特天然湖泊,面積30平方千米,是杭州西湖的5倍。
2.名勝古跡引人入勝。貴州是古人類的發祥地之一,開發歷史悠久,文化歷史遺跡較多,特色鮮明,構成了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全省具有一定價值的文物4000多處;已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50處,其中正式發掘的20多處;出土文物萬余件。較為著名的有命名為「觀音洞文化」的觀音洞舊石器遺址和命名為「桐梓人」、「水城人」、「興義人」的人類化石。貴州的古墓具有較高的考古價值,赫章等地已發現多處戰國至西漢的墓群、明「十八先生墓」等。貴州的古建築分布廣,具有強烈的地方特色,著名的有安順文廟、貴陽甲秀樓、修文陽明洞、鎮遠青龍洞、貴陽弘福寺、黎平地坪風雨橋等。鎮遠青龍洞-中元禪院為全國最宏偉的懸空古建築。貴州的革命文物豐富,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中國工農紅軍在貴州的革命活動遍及全省60多個縣、市,留下了許多重要遺址,已被列為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130多處,著名的有遵義會議會址、黎平會議會址、紅軍總政治部舊址、婁山關紅軍戰斗遺址、紅軍四度赤水遺址等。紀念中國人民革命先烈的舊址有鄧恩銘、王若飛、周逸群、曠繼勛烈士故居等。此外,貴州的酒文化、茶文化、儺文化、郎德銅鼓文化、西秀雲山屯堡文化等也有鮮明的特色。
3.民族文化風格各異。貴州是民族文化的百花園,民族節日豐富多彩,全省有包括民族村寨在內的民族風情點40多個,少數民族節日有1000多個,規模較大的有苗族、布依族的「四月八」、布依族的「六月六」、彝族的「火把節」、水族的「端節」、瑤族的「盤古王節」等。貴州是民族歌舞的海洋。苗族歌舞有「飛歌」、「遊方歌」「古歌」、「酒歌」和蘆笙舞、木鼓舞、踩鼓舞等;侗族「大歌」歌聲洪亮,氣勢磅礴,曲調庄嚴,音域寬廣;黔南、黔西南的布依族舞蹈有幾十種,歌有大調、小調、大歌、小歌等;水族的銅鼓舞、鬥牛舞、獅子舞、龍舞等亦頗有特色;黔東北的土家族有哭嫁歌、伴嫁歌、酒歌、情歌、勞動歌、祝福歌等。民族戲曲是民族風情的精華,主要有苗族高台戲、侗戲、布依戲、儺戲等。地劇和儺劇被譽為「古代戲劇的活化石」。以蘆笙音樂舞蹈為代表的「笙文化」,特別是無音樂伴奏的侗族大歌,在國內外深受贊譽,是中國民族文化百花園中的奇葩。民族服飾艷麗多姿,少數民族的服飾游200多種,款式豐富多彩,製作技藝精巧,內涵深邃廣博。少數民族服飾中,造型優美、最具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有以刺綉紡織為主的黔東南台江地區的苗族服飾;以輕便、單薄為特色的黎平、從江、榕江地區的侗族服飾;以蠟染紡織為主的鎮寧扁擔山區和以挑花為主的貴陽花溪一帶的布依族服飾等。少數民族的民間建築,式樣較多、風格迥異,各具千秋。較突出的有黔東南和黔西南苗族、侗族布依族的「干欄」式住房;瑤族的禾榔、禾晾;白族的寺院建築等。尤以侗族鼓樓、風雨橋,布依族石頭房,苗族吊腳樓最具特色,被國內外專家譽為「建築藝術的精華」、「民族文化的瑰寶」。

旅遊景區(景點)各具特色,組合良好
憑借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貴州已形成了許多內容豐富、特色鮮明、類型多樣的旅遊區和旅遊線。
1.風景名勝區。2001年,全省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黃果樹、龍宮、紅楓糊、織金洞、潕陽河、樟江、赤水十丈洞瀑布群、馬嶺河峽谷等8個,省級風景名勝區有貴陽花溪、百花湖、香紙溝、修文陽明洞、息烽溫泉、普定梭篩、興義泥凼石林、魯布革、安龍招堤、貞豐三岔河、六枝牂牁江、六沖河(九洞天)、習水長嵌溝、遵義婁山關、綏陽寬闊水、梵凈山太平河、銅仁九龍洞、石阡溫泉、黎平八周河、岑鞏龍鱉河、龍里猴子溝、福泉灑金谷、都勻劍江、甕安江界河、黔西大方百里杜鵑、盤縣古銀杏、大洞竹海、坡上草原、關嶺花江大峽谷、紫雲格凸河、長順杜鵑湖-白雲山、仁懷茅台、惠水萬燕洞、開陽、平塘、麻江下司、余慶大烏江、鎮遠高過河、榕江古榕、劍河等40格風景名勝區。
黃果樹風景名勝區位於鎮寧布依族自治縣,主要景觀有大瀑布、水簾洞、天星橋河犀牛潭峽谷,黃果樹大瀑布高68米,寬81米,是中國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著名的大瀑布之一。黃果樹集山、水、洞、瀑、峰、林為一體,有「喀斯特岩溶瀑布博物館」之稱。
龍宮風景名勝區位於安順市西秀區西南,與著名的黃果樹大瀑布相距45千米,由龍宮中心景區、漩塘景區、油菜湖景區、螞蟥菁景區4大景區組成。中心景區由龍宮、虎穴、天池、瀑布。龍宮實是地下暗河,洞長15千米,穿越20餘座山頭,串連90餘個大小洞穴,集山、水、林、洞、瀑布、湖泊、溪流於一體,是國內最長的水上喀斯特洞穴。
紅楓糊風景名勝區位於清鎮市西南,總面積240平方千米,湖面機為57.2平方千米(相當於10個杭州西湖),距貴陽市區20多千米,是西線旅遊的必經之地。紅楓糊由北湖、南湖、中湖、後湖組成,自然景觀集山、水、林、洞為一體。北湖以島著稱,由大小島嶼170個,有「高原島國」之稱。南湖湖面平靜,有將軍洞、打魚洞、水下洞和大口洞等溶洞,形成了「山中湖、湖中島、島中洞、洞中湖」的奇特景觀。
織金洞風景名勝區位於織金縣東南,以織金洞為主體,包括織金洞景區、織金古城區、洪家渡高原平湖景區,裸結河景區,它是一個多層次、多類型的溶洞,洞長6.6千米,最寬處175米,全洞容積達500萬立方米,有47個廳堂。每個廳堂都有琳琅滿目的鍾乳石,大的有數十丈,小的如嫩竹筍,千姿百態。
潕陽河風景名勝區位於鎮遠、施秉縣境,主要景觀是峽谷鳳冠,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民族風情為一體,是貴州東線旅遊的熱線。
赤水風景名勝區位於赤水市,主要景觀有丹霞地貌、瀑布、竹海、桫欏原始森林等。著名的「十丈洞大瀑布」高76.2米,寬80米。瀑布周圍樹木繁茂,四季蔥蘢,有成片的桫欏林、杜鵑林,構成一個天然的瀑布公園。
馬嶺河峽谷風景名勝區位於興義市,以河谷風光河地縫漂流為特色,分為馬嶺河峽谷、萬峰林、萬峰湖3大景區。馬嶺河峽谷全長74.8千米,是世上罕有的地縫裂谷。萬峰林景區是典型的喀斯特盆谷峰林地貌,萬峰湖是國家重點水電工程天生橋高壩電站建成蓄水後形成的人工湖,湖水面積160平方千米,湖內上千座山峰構成上千個全島或半島,景色十分迷人。樟江風景名勝區位於荔波縣,由小七孔鴛鴦湖將去、大七孔地峨宮景區、水春河峽谷景區及樟江沿江風光帶等構成。小七孔鴛鴦湖景區為世界同一緯度地區絕無僅有的岩溶地貌水上森林區。
2.自然保護區。全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由梵凈山、貿蘭喀斯特森林、草海、吃水桫欏原始森林、習水中亞熱帶長綠闊葉林、雷公山等6個,省級自然保護區由沿河麻陽河、道真大沙河、綏陽寬闊水等3個。
3.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省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遵義會議會址、鎮遠青龍洞、息烽集中營舊址、從江增沖鼓樓、黎平地坪風雨橋、普定穿洞遺址、畢節大屯彝族土司庄園、大方奢香夫人墓、紅花崗楊粲墓、盤縣大洞遺址、赫章可樂遺址、黔西觀音洞遺址、石阡萬壽宮、福泉古城垣、雷山郎德上寨古建築群、紅花崗海龍屯、西秀文廟、西秀雲山屯古建築群、平壩天台山伍龍寺等19個;屬省級的有興義貓貓洞古文化遺址、黃平飛雲崖等285個;縣級的有1500多處。
4.歷史文化名城(鎮)。全省歷史文化名城(鎮)屬國家級的有遵義(今紅花崗區)、鎮遠等2座,屬省級的有青岩等9個。
經多年開發,全省已初步形成了多條旅遊線路。主要有:以觀賞喀斯特地貌景觀為主兼有民族風情的貴陽-紅楓糊-龍宮、黃果樹-織金洞-馬嶺河峽谷的黔西旅遊線路;以觀賞紅軍長徵文化和酒文化為主兼有自然風光的貴陽息烽-遵義歷史名城-茅台(酒文化)-赤水的黔北旅遊線;以觀賞苗侗風情、民族建築和苗嶺風光為主的貴陽-凱里-銅仁的黔東民族風情旅遊線;以觀賞喀斯特原始森林生態和布依、水、瑤等民族風情為主的貴陽-都勻-荔波樟江的黔南旅遊線。隨著旅遊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利用和旅遊基礎設施條件的不斷改善以及適應旅遊市場發展的需要,全省旅遊線路和旅遊景區的建設還將不斷加強,旅遊產品將不斷得到改善和發展。

4. 貴州的文化特點是什麼

貴州是中國古人類的發祥地和中國古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它的主要文化特點體現在飲食文化、剪紙文化、居住文化、服飾文化和民族文化方面。

1、飲食文化

在貴州這片多民族居住的土地上,有許多專業藝術表演團體, 黔劇是貴州家鄉劇,全省人民非常喜愛, 黔劇《秦娘美》、《奢香夫人》、大型歌舞劇《蔓蘿花》等曾被拍成戲曲影片。貴州省各地活躍著4000多個業余藝術表演團體。他們的節目和劇目大多自編自演 , 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 受到各族人民群眾的熱情支持 , 還得到外國朋友的歡迎。

5. 貴州有哪些歷史文化

1.貴州舊石器時代文化的輝煌。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人們總以為貴州自古是「不毛之地」「歷史空白」。自從1964年著名考古學家裴文中先生試掘了黔西觀音洞文化遺址,發現了大批舊石器時代的遺物,貴州歷史的線索,突然向前延伸二三十萬年,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經過二三十年的考古發現,現已知道,貴州「舊石器時代」(即使用比較粗糙的打擊石器,採集和漁獵的時代)文化比較光彩。舊石器時代分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貴州黔西觀音洞文化遺址,不僅是我國長江以南材料最豐富、最具有代表性的古文化遺址,而且是我國舊石器時代早期三個重要類型之一,它與北京周口店文化、陝西西侯度文化三足鼎立。中期:有桐梓岩灰洞文化遺址,是南方少見的遺址之一,是長江以南地區最先用火的地方。中期還有盤縣大洞文化遺址,被列為1993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其規模在國內外都是極罕見的。還有水城硝灰洞遺址,這里發現的「水城人」開創的「銳棱砸擊法」,是舊石器的新式技術,在國內外考古發現中占重要地位。舊石器晚期:有興義貓貓洞、普定穿洞等遺址,形成貴州舊石器時代重要的區域性特徵。從全國來看,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出土的骨器和角器是不多的,而貴州的興義貓貓洞、普定穿洞、桐梓馬鞍山、六枝桃花洞、安龍觀音洞卻出土了數量可觀的骨器角器,無論其數量、類型、工藝技術及成品的精美,都是全國其他地區無法比擬的,有歷史學家說,它是「獨領風騷數萬年」。2.關於夜郎文化。貴州既然背了多少年代的「夜郎自大」的包袱,講貴州歷史,實在應該講講夜郎。夜郎是距今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出現在祖國西南地區的以夜郎為名的地方政權。古代夜郎,有廣義和狹義兩個不同概念。廣義的夜郎,包括除去黔東北一部分地帶之外的今貴州全部地方,還包括廣西西北部、雲南東部、川南一部分。狹義的夜郎,具體就是指夜郎國,包括今貴州畢節、安順、興義、六盤水,雲南昭通、曲靖,四川宜賓地區和廣西西北部凌雲一帶,即所謂大夜郎國。3.漢武帝派唐蒙修夜郎道———中央王朝第一次較大規模地開發貴州。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曾經把眼光略微看到貴州,這便是派常修五尺道,從今川南宜賓,入滇東北,進黔西北,過赫章、威寧,復入雲南達曲靖。這條五尺道未完成,而且只是從黔西北邊境擦肩而過。貴州第一次有規模的開發,應該算漢武帝派唐蒙開通夜郎道亦稱南夷道,此舉對古代貴州發展意義重大。4.宋代南方買馬使貴州首次捲入全國市場,這在貴州經濟史上是值得一書的事。貴州不少地方所產馬匹,享有很高的聲譽。但古代貴州除官馬外,民間養馬與農耕一樣,都屬自給自足經濟,產品交易極不發達。馬的輸出只限於地方政權作為貢品進貢朝廷。這種狀況在兩宋時期尤其南宋後,曾發生過突破性的變化。在中央南方買馬的經濟刺激下,貴州養馬及販馬,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活躍機會。通過買馬活動,密切了貴州與宋王朝的聯系,密切了內地與邊疆的交往。5.明代建立行省,在貴州發展史上揭開了嶄新的一頁。建省對貴州來說,是一個意義重大的歷史轉折。從此,貴州的事情才正式作為一個省級單位提上了中央議事日程。貴州的經濟、文化建設,再不是分割三省,而成為一個整體行政建制,統籌考慮,可以向中央發言。6.明代屯田使貴州生產力有了突破性的躍升。屯田這種大規模有組織的農墾活動,對貴州農業生產不僅產生了量的飛躍,更帶來質的變化。以軍屯民屯形式,在偏遠落後的貴州建立屯田,實際上是建立起了星羅棋布的較先進的農業示範基地。它把中原和江南的耕作制度、興修水利、改良田土、發展牛耕、改進農具、培育良種等農業技術帶進貴州,輻射黔疆四方。因此,可以說每個屯堡就是一個農業技術推廣站,為推動貴州農業生產起了巨大的作用。 7.明清時期教育文化的發展。明代以前,貴州的教育發展緩慢。建省以後,各府州縣相繼建學,貴州有了正式官學,而且有了一套專管教育的機構。至清代全省府州縣甚至鄉也相繼建立了學校。8.貴州在近代化運動中初展風采。中國近代化運動中,黎庶昌是貴州人中最早認識西方現代思想的先驅。他曾任我駐歐洲英法等國使館參贊幾年,著《西洋雜志》,最早向國內介紹了西方文明。黎汝謙在日本任領事時,翻譯出版《華盛頓傳》,介紹了民有民治民享思想。9.貴州是遵義會議精神和紅軍長徵文化影響至深的得天獨厚省份。這是貴州現代史上最大的亮點與光榮。10.抗戰時期的發展機遇。抗日戰爭時期,國家把國民經濟導入了戰時軌道。沿海重要廠礦企業大量內遷;國家以國庫撥款、四行(即中央、中國、交通、中國農民四個銀行)投資、四行貸款等方式給後方工業建設重點投資,逐步形成了一個以重慶為中心,包括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及湘西的西南工業區。貴州作為陪都重慶的屏障,西南交通樞紐,戰略地位十分重要。11.貴州歷史上出現過許多優秀人物,其中有不少是有全國影響的重量級人物。如:李端

6. 貴州有那些歷史文化

1、貴州舊石器時代文化的輝煌。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人們總以為貴州自古是「不毛之地」「歷史空白」。自從1964年著名考古學家裴文中先生試掘了黔西觀音洞文化遺址,發現了大批舊石器時代的遺物,貴州歷史的線索,突然向前延伸二三十萬年,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

2、關於夜郎文化。貴州既然背了多少年代的「夜郎自大」的包袱,講貴州歷史,實在應該講講夜郎。夜郎是距今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出現在祖國西南地區的以夜郎為名的地方政權。古代夜郎,有廣義和狹義兩個不同概念。

(6)貴州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夜郎國的發現

中國西南地區古代夜郎族的文化。夜郎一名最早出現於戰國晚期。漢時夜郎族是西南夷中較大的部族,居地在今雲南昭通和貴州赫章、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一帶。1976~1978年,在赫章、威寧發掘了大批夜郎文化的墓葬。

這些墓都是小型土坑墓,無墳丘。有的有簡陋木棺;有的以銅鼓或鼓式釜為葬具,內放人頭骨和牙齒,或將多具骨架零亂埋在叢葬坑中。

一般只隨葬少量陶器、青銅器、鐵器、珠飾等。既有民族特色的長條形銅鋤、寬刃無胡戈、鼓形釜、寬邊手鐲、長發釵、牛頭形帶鉤等,又有與中原內地相同的銅鏡、印章、半兩錢、五銖錢以及鐵兵器和漆器。 要說夜郎文化,必須了解夜郎國的歷史。

約戰國初期,濮人建立了夜郎國。近幾年,區文化部門通過多次深入貴、川等地實地考察,組織有關人員研討,成立夜郎文化研究會等形式,初步對夜郎文化進行探討與挖掘。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夜郎風情表演團,主要適應景區景點及賓館等涉外場所的演出。

兩千多年來,古夜郎的歷史面貌,始終是一個未曾解開的「謎」。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它幾乎成了一個神話的國度。

「夜郎自大」貽笑百代,引起世人對夜郎產生濃厚的興趣,它正在成為人們來「夜郎故地」觀光和探秘的吸引物,也是社會科學界研討的大熱點。

不管怎樣,夜郎國在秦漢時期的西南夷數十個社會實體中「最大」之一,具有充分的史實記載,貴州的大部分地區都屬夜郎的轄地,也是不爭的史實。

7. 貴州的歷史文化

貴州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遵義會議會址的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安順雲山屯古建築群是明代漢族移民的古村寨,安順府文廟,現為貴州省保存較完整的古建築群。鎮遠青龍洞堪稱山地建築博物館。

8. 貴州歷史文化資源的文化資源

1、史前文化遺跡
1黔西觀音洞文化遺址。1964年,考古學家裴文中組織試掘,發了大批舊石器時代早期遺物,使貴州歷史的線索,突然向前延伸了二三十萬年,大致與「北京人」同一時代。這個了不起的重要發為探索人類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線索,表明雲貴高原可能是「人類起源的搖籃」之一,打破了貴州自古是「不毛之地」、「歷史空白」的陳舊觀念,揭開了貴州「史前文化」研究的帷幕。
貴州舊石器時代的文化是輝煌的,在貴州境內,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多達50餘處。無論早期、中期抑或晚期都顯得光彩奪目,在國內佔有重要一席。早期的有貴州黔西觀音洞文化遺址,不僅是我國長江以南材料最豐富、最具有代表性的古文化遺址,而且是我國舊石器時代早期三個重要類型之一,與北京周口店文化、山西西侯度文化形成鼎立之勢。中期的桐梓岩灰洞文化遺址,是南方少見的遺址之一,是長江以南地區最先用火的地方;還有盤縣大洞文化遺址,更是中國南方新發的重要古人類遺址,其規模在國內外都是極罕見的,被列為1993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之一;水城硝灰洞遺址中「水城人」開創的「銳棱砸擊法」,是舊石器的新式技術,在國內外考古發中占重要地位。晚期有興義貓貓洞、普定穿洞等遺址,形成貴州舊石器時代重要的區域性特徵。
在已經發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不僅出土了為數眾多的打制石器、骨器、哺乳動物化石,還發了一定數量,很有說服力的古人類牙齒、頜骨、股骨、頭骨化石。桐梓岩灰洞中,發了處於「晚期直立人」階段的古人類化石,並將其命名為「桐梓]人」。「早期智人」的代表是「水城人」,以後,又發了「大洞人」。「晚期智人」那就更多了,在貴州,除了人們熟知的「興義人」、「穿洞人」 而外,還有 「桃花洞人」、「馬鞍山人」、「白岩腳洞人」、「安龍觀音洞人」、「福洞人」、「青龍洞人」等等。六盤水一帶,先後發了「水城人」、「桃花洞人」和盤縣「大洞人」。桐梓縣有「桐梓人」和「馬鞍山人」,普定縣有「穿洞人」和「白岩洞人」,安龍有「觀音洞人」和「福洞人」,這真是天大的奇跡。更可喜的是,在貴州,這些古人類化石,合乎邏輯地排列成由「直立人」到「智人」,由「早期智人」到「晚期智人」的發展系列。
從全國來看,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出土的骨氣和角器是不多的,而貴州的興義貓貓洞、普定穿洞、桐梓馬鞍山、六枝桃花洞、安龍觀音洞卻出土了數量可觀的骨氣角器,無論其數量、類型、工藝技術及成品的精美,都是全國其他地區無法比擬的,無怪乎歷史學家稱它「獨領風騷數萬年」。
與舊石器文化相比,已發掘的新石器文化遺址不多,但不能以此斷定到了新石器時代貴州的「史前文化」就突然衰落了。事實上,貴州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也很豐富。目前已經發掘的代表性遺址有赫章可樂遺址、平壩飛虎山遺址、畢節青場遺址、威寧中水遺址等。平壩飛虎山遺址是貴州高原首次發彩陶信息的遺址,遺址具有新、舊石器地層迭壓,文化內涵豐富,彩陶的出更引人矚目,但早、晚兩期文化差異頗大。這些對研究貴州新、舊石器文化的相互關系和時代延續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榮獲2005年度我國「十大考古新發」的威寧中水遺址所代表的獨特文化被命名為雞公山文化,這種有地域特徵的新考古學文化在我省考古學界尚屬首次提出。這次考古發掘對不同時期文化類型遺存的揭露,可初步建立起貴州西部乃至雲南東北部新石器時代末期至早期鐵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發展序列,填補了貴州史前考古的多項空白。安龍觀音洞文化遺址有序地反映了由舊石器向新時期轉變的歷史進程,這樣的遺址在國內是不多見的。廣順神仙洞以及六枝桃花洞、桐梓馬鞍山、安龍菩薩洞等遺址,可能因地層被擾亂或其他原因,對遺址的性質尚不明確,有的遺址下層為舊石器,上層為新石器,有的則混淆不請。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省范圍內,已經搜集到180多件新石器,散布面相當廣泛,說明新石器時代人們的活動空間更加廣闊。
①黔西觀音洞——中國南方舊石器時代文化的代表
白壽彝先生在《中國通史》中說「在我國南方,屬於更新世中期的遺址首推貴州黔西觀音洞。」
黔西觀音洞文化遺址,是我國長江以南材料最豐富、最有代表性的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也是我國目前發的最重要的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之一,被命名為「觀音洞文化」,與北京周口店文化、陝西西侯度文化交相輝映,形成三個不同的文化區,成為我國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三個重要類型。
黔西觀音洞文化遺址位於黔西縣城南30公里的沙井苗族彝族仡佬族鄉錦山村。洞由石灰岩構成,高出窪地15米,海拔1450米左右,主洞長90米,寬2-4米,支洞長5米,寬1-2米,因洞頂在堆積過程中坍塌,含舊石器的堆積物主要在洞外。1981年9月和1982年3月,被縣政府和省政府先後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在黔西觀音洞文化遺址發掘以前,貴州史前的歷史是一片空白,自從發掘以後,貴州的歷史便可上溯到距24萬年以前,從此告別了「不毛之地」的記憶。
1964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貴州省博物館在裴文中先生的領導下對觀音洞文化遺址進行試掘,裴先生隨後在《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學報》上發表了《貴州黔西觀音洞試掘報告》,認為這是「我國最重要的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之一」,它的石器加工特殊,文化獨具面貌,「對於研究我國舊石器的起源和發展,研究華南地區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人類活動,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至1973年止,在前後9年的時間里,對觀音洞的陸續發掘都不斷有新的發,共獲得4000多件石製品和東方劍齒象等23種哺乳動物化石,而且是中更新世晚期的遺物,用鈾系法鑒定,年代為距4萬年至18萬年。
黔西觀音洞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特點,與其他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相比,顯得迥然不同,主要表為:第一,無論是石片或石核,大多經過加工,所以人工檯面多,天然檯面少。加工的方法,以錘擊法為主,而比較原始的碰砧法已退居第二位,這說明技術上提高了一步。第二,在觀音洞發的石製品中,石器大約要佔65%,這就是說,絕大多數的石片和石核都被加工成了石器,其利用率是最高的,尤其是石片被充分利用了,這在我國舊石器早期文化遺址中,成品率是最高的。第三,石器大部分使用石片製成,以刮削器為主,間有端刮器、砍砸器、尖狀器和少量凹缺刮器和雕刻器,形制的多樣是很突出的,而且石器的修理也有多種方法,以單向加工為主,復向加工次之,此外還有錯向加工和交互打擊等法,這在國內同期遺址中是少有的。第四,由於當時工具製造尚處於初級階段,因此,表為生產程序上不固定,加工技術很不熟練,產品自然比較粗糙,器型雖然繁多但不穩定。
觀音洞出土的石製品分為三大類,即石核、石片、石器。石核絕大多數是單檯面、雙檯面和多檯面的,檯面角最大90°,最小50°。其長度在20~100毫米,顯然是經過人類加工過的。石片形制多樣。包括天然檯面石片、素檯面石片、小檯面石片、有疤檯面石片、有脊檯面石片和修理檯面石片6種。以人工檯面石片居多,據分析,主要是用錘擊法生產的,少數用碰砧法。石器多用石片製成,個體大小懸殊,器型也較復雜,80%以上是刮削器,其次是端刮器、砍砸器、尖狀器,還有數件凹缺刮器和雕刻器。毫無疑問,這是人類早期的活動遺跡,屬舊石器時代早期,這時的人類還處在「晚期直立人」階段。裴文中先生將他們詳細比較之後,認為觀音洞的石器,既是「與歐洲大陸的舊石器文化不相同的一種新的文化系統」,又是「與中國已知的北京猿人文化也很少有相同之處」,正是因為差異明顯,代表舊石器時代早期「不同的文化類型」,所以,裴先生把它稱為「以石片工具為主的小石器文化傳統」。
我國南方的舊石器早期遺存是相當復雜的,觀音洞文化只是其中的一種,但到目前為止,還未發這樣規模大、系統性強、器型復雜、加工方?多樣的遺址,所以說「南方首推貴州觀音洞」。使用錘擊法,以石制工具為主,不僅影響貴州桐梓岩灰洞、普定穿洞、興義貓貓洞等地的舊石器中、晚期石器,還影響雲南路南、呈貢等地的舊石器,並越出雲貴高原,對四川銅梁、漢源、資陽等地的舊石器產生影響。由此看來,黔西觀音洞文化,至少是西南地區,包括雲南、貴州、四川的傳播中心,它上繼「元謀人」,下啟川、滇、黔舊石器時代中晚期的文化,起著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
②盤縣大洞——1993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之首
1993年,《中國文物報》受國家文物局的委託,在首都北京,邀請了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等單位的著名考古學家,經過充分討論,從中評選出「九三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名列榜首的就是「盤縣大洞舊石器時代遺址」,在全國引起了轟動。這是繼黔西觀音洞文化遺址之後的又一重大發,它是一個「規模巨大、文化內涵豐富」的舊石器時代中期少有的文化遺址。
盤縣大洞遺址,在盤縣珠東鄉十里坪村,遺址所在洞穴當地人稱十里大洞,發育於十里坪坡立谷西緣石炭紀灰岩山體中,由關牛洞、水洞、陰河坡、大廳和硝洞五條洞道組成。各條洞道有豎井、陡坎相通,垂直高?98米,總長1?60米,大廳是?個塔形洞穴系統中?中間一層洞道並連接?洞口,為核?大要所在,長220米,平均高30,米面寬?5米,朝向85°。富含考古學信息的堆積物自洞口向大廳內緩傾,總面積約9900平方米,堆積厚度在洞口暴露部分為19.5米,廳內已發掘至6米仍未見基岩。洞口堆積物表面海拔1674米,其上建有一棟大梁題記為民國6年(1917)重修的重檐歇山頂木構建築物,屋前有二道清代同治六年(1867)建築的石垣。外垣長56米、高4米左右。洞前十里坪坡立谷海拔1630米,低於洞口34米。谷地開闊而平坦,總面積3平方公里左右。
大洞遺址於1990年發,1992~2000年,由六盤水市文物管理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貴州師范大學等單位組成的聯合考古隊作了6次發掘。發掘面積86平方米,清理面積68平方米。共獲石製品3000餘件、人牙化石3枚,還有43種哺乳動物化石和大量的燒骨、炭屑。石製品原料主要為燧石和玄武岩,亦有少量石灰岩。工具類群由邊刮器、端刮器、凹缺器、鑽具、鋸齒刃器、雕刻器、琢背石片、手斧、手鎬等組成。硬錘直接打擊法在打片和加工工具技術中佔主要地位,已有一些進步的技術因素出,表為有一定比例的帶脊檯面石片和修理檯面石核石片,以及由勒瓦婁哇技術特徵的石核、石片。人牙的形態和測量特徵,一方面呈出北京人牙齒的一些特點,另一方面又出一些屬於早期智人的牙齒特徵,故應屬早期智人。動物群的主體是華南地區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兼有雲貴高原土著種類。洞系的堆積層在時間上跨越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兩個地質時代。遺址堆積考古層的鈾系年代為:上層13萬年。中層20萬年,下層26萬年,還出30萬年以上的考古層。遺址的地質年代為中更新世中晚期,文化時代為舊石器時代早期。
大洞遺址以它巨大的堆積規模、比較完好的堆積層和堆積物含有的非常豐富的人類遺物、遺跡,乃至龐大的共生哺乳動物群化石,顯示了它在東南亞南部人類進化和環境演化等研究中的巨大潛力。
1996年11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像大洞這樣巨大寬闊的舊石器文化遺址,無論是國內或國外都是少見的。在開掘的92平方米的堆積層中,獲得了近300公斤人工砸碎的動物骨骼和800多枚動物牙齒化石,發了大量燧石、玄武岩、碳酸岩和鍾乳石原料和石核、石片及石器,還有面積較大、較厚的灰燼層,考古學家們認為這是一個規模巨大的「吃住場所、石製品加工場所和宰剮動物場所」。
說它是一個巨大的「宰剮動物的場所」並不過分,這里出土的動物化石,經過鑒定,有哺乳動物6目40種,另有少量鳥類和魚類化石。這說明「大洞人」的肉食來源寬廣,他們不僅捕捉小動物,還捕捉東方劍齒象、大熊貓、中國犀、巨貘一類大動物;不僅在草原上獵取鹿、麝、野豬、豬、野牛、青羊,還在森林中獵取虎、豹、豺、狼等兇猛動物;不僅可以捕獲陸地上的各種野獸,還在水中撈魚和射殺空中的飛鳥。這些動物,大抵屬於南方「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其中的東方劍齒象、中國犀、巨貘等為絕滅種,據此大體可斷定其地質年代為中更新世後期至晚更新世。
說它是「石製品加工場所」也未嘗不可,在這個巨大的溶洞中,我們大體可以看出原始人製造石器的過程,他們將板狀燧石打製成石核,並利用上下兩個自然面作檯面打片,有的石核則利用石片痕為檯面,而且以兩個面交互做檯面打片,打下的石片按檯面性質,分為自然檯面、打制檯面和修理檯面。修理檯面的技術,在大洞得到進一步應用,比黔西觀音洞有較大發展。在黔西觀音洞的2323件標本中,確認為修理檯面的只有4件,而大洞的135件標本中,有70件是有修理檯面的。石器一般以石片為毛坯,製成邊刮器、端刮器、凹缺器、砍砸器、石錘和手斧、手鎬,但也有用灰岩角礫或石塊打製成的。與「觀音洞文化」相比,同樣都具有形制多樣且不定型、主要用錘擊法打片、中小型工具占的比例較大、以刮削器為主等共同特徵,說明大洞「石器工業」技術仍保持「觀音洞文化」的傳統風格,但是,大洞在技術上有所發,除了修理檯面技術進一步推廣而外,出了手斧、手鎬一類工具,有些專家認為它是「在中國南方舊石器工業加工技術中獨樹一幟」。
③平壩飛虎山——貴州高原首次發彩陶信息的遺址
平壩飛虎山是貴州高原首次發彩陶信息的遺址,遺址具有新、舊石器地層迭壓,文化內涵豐富。對研究貴州新、舊石器文化的相互關系和時代延續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飛虎山在平壩縣城東南11公里的白雲鎮平庄村,高60多米,有17個明通暗聯的天然洞穴。舊志稱其「具天外飛來,聲震百獸之勢」,故名飛虎山,又因「形勢聳秀,似佛飛來」,亦名飛佛山。1978年當地村民在飛虎山洞穴拾到3件石器,引起考古學界重視。1981年9-11月,貴州省博物館考古隊赴飛虎山在各個洞穴中均採集發掘出古代不同時期的遺物。通過考察,飛虎山是貴州唯一發舊、新石器時代文化地層迭壓的洞穴遺址。初步統計出土文物,屬舊石器時代的有:刮削、尖狀、砍砸等打制舊石器532件,獸齒、骨共1370塊;屬新石器時代的有磨光石器27件,小骨鏟4件,磨光殘骨刮刀1件,人類齶骨1塊;出土陶片近2000片,陶片以夾細沙的灰陶為主,質地堅硬,紋飾以細繩紋和各式刻劃紋為多,是貴州原始文化中的第一批彩陶。此外,還出土大熊貓牙齒、劍齒象殘臼齒化石及鹿、竹鼠、虎、豹的牙齒,清代青花瓷片、銅扣《乾隆通寶》銅錢,南明王朝的《永曆通寶》銅錢等。經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對洞穴陳積木灰的測定,認定最早有人類在這一帶活動距1.5萬年左右。1982年2月,貴州省人民政府將飛虎山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洞內堆積復雜,大致分早、晚兩期:早期地層呈黃色或灰黃色,出土大熊貓、劍齒象等化石,石製品均為打制,地質時代屬晚更新世後期,文化時代為舊石器時代晚期。晚期地層呈黑色、灰黑色,出土動物遺骸為生屬種,並處人類下頜骨1件和打制石器、磨製石器、磨製骨器、大量的陶片等,地質時代為全新世,文化時代屬新石器時代,推測距大約4000年至6000年。
打制的石製品共532件,原料以燧石為主,有石核、石片、石器等。石器以石片石器為主,加工方向以正向加工為主,類型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狀器、盤狀器和斧形器等。其中刮削器佔76%,尖狀器雖少但加工精細。斧形器似為向新石器文化轉化的象徵。磨製石器27件,加工精緻,有石斧、石錛、石紡輪、石刮刀、石箭(矛)頭、小石塊等8種,未見有段有肩的石錛和石斧。石錛數量多、形制規整,以長形斜刃最具代表性。骨器79件,除1件殘的磨製骨刮刀外,均為打制骨器,有骨錐和骨鏟。其中豪豬牙上的三道刻痕可能是刻劃符。陶器除圓餅式及圓珠式陶紡輪各1件外,其餘全是器物碎片。計1494片。其厚薄不勻,厚者達1.2厘米,薄者僅0.2厘米,火候高,質地堅硬。夾砂灰陶約佔70%。夾砂黑陶佔30%,泥質類陶極少。夾砂陶以夾細砂為主。陶片紋飾復雜多樣,有粗細繩紋、方格紋、錐刺紋、刻劃紋、附加堆紋等。陶片中有3片彩陶。其中有1片是在泥質灰陶的內外施以粉橙色陶衣,再於外表繪兩條平行的紅色條帶。這是貴州首次發,也是貴州迄最早的彩陶記錄。
平壩飛虎山遺址的上層為新石器時代,而在它的下面,疊壓著舊石器時代的遺物,這里出土的石核、石片、石核石器、石片石器共532件,石核和石片的製造既有錘擊法也有銳棱砸擊法,石核石器15件,石片石器111件,器形有刮削器、尖狀器、砍砸器、盤狀器、斧形器等,另有骨錐57件、骨鏟20件、角器兩件。石器增加了盤狀器、斧形器等新類型,骨器使用較多,這都為轉入新石器時代作了准備。在新石器時代的遺物中,有27件磨光石器,器形為石錛、石斧、石紡輪、石箭頭、石臼、石刮刀、磨石,還有磨光骨器、陶紡輪及千餘件陶片。磨光石器和磨光骨器,表明在技術上有了長足進展,突破了打制石器的格局。石錛、石斧的出,有了條件進行砍伐,為原始農業的發展開辟了道路。箭鏃是「野蠻時代」的重大發明,有了弓箭以後,便可在較遠的距離捕殺野獸,擴大狩獵活動,並為飼養動物提供條件。陶器的出說明人們漸漸定居下來,陶志以夾砂灰陶為主,其次是夾砂黑陶,還有少量泥質灰陶和彩陶,質地堅硬,鏗鏘有聲。石臼和石磨,也是定居的產物。石紡輪和陶紡輪,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這一時期已經有紡織了。

9. 貴州有哪些歷史文化遺產

在貴州挑地兒玩,外地人看名氣,本地人靠口口相傳。在各大景區爭相評為 AAAAA 之際,其實遊客還是喜歡那種人少又非常棒的「小眾目的地」。

很多景色不是不夠出挑,而是比較低調。我以前還是編輯的時候,遇到過一個跑全球踩點世界遺產的撰稿人,從國內、東南亞、日本到印度,那種從前不會吸引我的地方,在他的鏡頭和筆下都有了新的生命。

大多數時候,我們是作為視覺和感官動物在游覽景色,尋找一種眼前一亮或者從未有過的體驗,其實那些我們會覺得平平無奇的地方,平淡在我們不了解它的由來和特色。這種地方就像博物館,沒有做功課或者講解,意義就不大,畢竟不是一樣演出。

今天,我從世界遺產這個角度聊一下貴州的幾個去處,之所以用世界遺產,參考一下一位知友的回答:

2007 年

荔波

荔波是中國第六個、貴州第一個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自然遺產地,作為荔波粉,我已經不止一次提過這個地方。

2007 年,荔波和雲南石林等幾處南方喀斯特地形一起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在全世界領域中,中國南方的喀斯特在喀斯特特徵和地貌多樣性上是公認最好的。

中國南方喀斯特典型的地形有三種:峰林(塔狀喀斯特)、峰叢(錐狀喀斯特)和石林。荔波是典型的峰林和峰叢喀斯特地形。

荔波喀斯特是由高圓錐形的喀斯特峰、深陷的封閉窪地、下沉的溪流和長長的地下洞穴組成,是可供全世界參考的典型峰叢地貌。

荔波的核心區域是大小七孔景區和茂蘭景區,由一個公共緩沖區包圍。景區面積 29518 公頃,緩沖區有 43498 公頃。其中茂蘭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這里含有不同年代的碳酸鹽露頭,經過數百萬年的侵蝕形成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峰叢和峰林岩溶。更可貴的是,景區保留了大部分的自然植被,隨著季節更迭,都能在此欣賞到不一樣的景緻。

關於荔波更通俗的玩法可以看這里。

2010年

赤水丹霞

赤水市位於貴州西北部,赤水丹霞是 2010 年在第 34 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申遺成功,和國內其他丹霞地貌作為中國丹霞一並成為世界自然遺產

閱讀全文

與貴州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