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柳州簡介是什麼
柳州,又稱龍城,是廣西重要的區域中心城市,廣西工業名城、歷史名城、文化名城、旅遊名內城。全市轄容6縣4區,總面積1.8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72萬。作為廣西最大的工業城市,柳州工業總量約占廣西的三分之一。柳州是一座底蘊濃厚的歷史名城和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滿風情的旅遊名城。柳州的民族風情獨具神韻,壯族的歌、瑤族的舞、苗族的節和侗族的樓,堪稱柳州「民族風情四絕」。
http://ke..com/view/8074.htm
2. 柳州有多少年歷史
柳州有著21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從考古發掘到的文物來看,5萬多年前,在舊石器時代晚期,這里生活著「柳江人」。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此地始建都城,取名潭中。唐太宗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改稱柳州,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在此設龍城郡。 柳州是南中國古人類「柳江人」的發祥地。古人類文化遺址有白蓮洞遺址(舊石器晚期——新石器早中期,距2009年約30000—7000年)、大龍潭鯉魚嘴遺址(新石器早中期,距2009年約7000年)、蠻王城遺址(父系氏族公社時期,距2009年約4000年)以及柳江兩岸台地、藍家村台地、九頭山、甘前岩等古人類文化遺址,此為柳州之原始地域。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設置潭中縣,屬鬱林郡,此為柳州建城的開端。 三國孫吳鳳凰三年(公元274年)以鬱林郡分出桂林郡,潭中縣屬桂林郡。 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為郡治所。 南朝齊(公元479—502年),從潭中縣地分置齊熙郡。 柳州東門城樓(明代)(7張) 梁大同六年(公元540年)後為潭中治馬平郡治所。 隋開皇11年(公元591年),潭中縣改為桂林縣,後又改為馬平縣。 大業元年(公元605年),馬平縣屬桂林。 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屬始安郡。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馬平縣為昆州治所,後昆州又改為南昆州。 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名為龍城郡。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龍城郡復名柳州,並沿用至今。
3. 關於柳州的歷史故事
百越時期
柳州位於先秦時期的百越之地,相關的有西甌越,南越等百越分支。柳州的蠻王城遺址處於父系氏族公社時期,距今約4000年。
秦朝時期
前219年,秦始皇命屠雎為統帥,發兵五十萬,開始進行長期的秦攻百越之戰,與譯吁宋、桀駿率領的西甌軍遭遇,第一次戰爭付出慘重代價,屠雎身亡。靈渠修通後,發動第二次戰爭,於公元前214年最終深入嶺南,現在的柳州地方隸屬秦桂林郡,但秦政權對地方控制力並不強。
南越國時期
秦朝滅亡後,該地區成為原秦將領及越人建立的南越國的一部分(建國時間約在公元前204年)。南越國的統治持續了近百年時間。
漢朝時期
漢武帝時,路博德率軍進行了漢平南越之戰(公元前112年),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冬,滅南越國,同年在現在柳州的地方建城,稱之為潭中縣屬鬱林郡。地方則主要由當地人管轄,土司制度一直延續到明清「改土歸流」時期柳州九頭山漢墓為這一時期代表。出土了40多枚漢武帝和漢宣帝五銖錢,是柳州最早的貨幣貿易證物。鐵鍤和鐵條表明潭中縣已進入鐵器農具時期。出土的琉璃飾品有可能來自東南亞或印度東海岸,從合浦登陸,經南流江、北流江西上柳江進口。
古代史
三國時期
三國孫吳鳳凰三年(274年)以鬱林郡分出桂林郡,潭中縣屬桂林郡。 三國時期,潭中縣以西,今桂西境唯一的縣城定周(今宜州市)撤消建制,紅水河流域和今龍、融兩江流域即今柳州地區和河池地區的桂西北,就完全沒有封建王朝的地方行政建制。這標志著桂西北少數民族和漢化程度較高的桂東以至中原的經濟交流進入了波谷時期。
西晉時期
太康三年(282年)潭中縣從縣治所升為桂林郡治所。
南北朝時期
南朝齊(479─502年),從潭中縣轄地分置齊熙郡。 南朝梁大同六年(540年)後為潭中縣治馬平郡治所。
隋朝時期
開皇11年(591年),潭中縣改為桂林縣,後又改為馬平縣。大業元年(605年),馬平縣屬桂林郡。大業三年(607年),屬始安郡。
唐朝時期
唐武德四年(621年),馬平縣為昆州治所,後昆州又改為南昆州,屬嶺南道。唐天寶元年(742年),改名為龍城郡。乾元元年(758年),龍城郡復名柳州,並沿用至今。唐太宗時期,開通了桂州經現在柳州到邕州的買馬路,據《元和郡縣志》記載:桂州至柳州530里,柳州至嚴州(來賓縣)200里,嚴州至賓州190里,賓州至邕州(南寧)245里。武則天時期又在臨桂相思埭開辟了桂柳運河,溝通湘江經灕江、洛清江到柳州的水路。柳州以唐代古文運動發起人,改革家柳宗元(773年-819年)聞名,當時在市中心建有紀念柳宗元的柳侯祠,衣冠冢,羅池,現存唐開元寺遺址等遺跡。當時經濟依然以農業為主。
北宋時期
坊間圍牆拆除,商販攤點深入到民居,民居也擴散到城廂各處。柳江上游的龍江以及融江地區之間的大量木材沿江而下於柳州集散,大中祥符間(1008—1016年),皇室修玉清、昭應等道宮,列舉所用各地木材8種,其中就有柳州杉木。柳州木製品從此聞名於世,成為後來柳州棺材相關諺語:「穿在蘇州,玩在杭州,吃在廣州,死在柳州。」產生的歷史背景。1052年-1053年,柳州短暫被儂智高軍控制。之後北宋政府在今三江、融水、羅城和南丹、河池、宜州等地設有博易場(貿易市場),山區土特產特別是木材大量外銷。《宋會要輯稿》就有融州王口寨大宗板木水運到柳州的記載。柳布行銷各地。柳江沿岸曾建有青瓷窯,可能曾銷往東南亞。柳城大埔有坡式龍窯群。柳州城下碼頭除了運載宜州地區的鉛、錫礦,可能還有瓷器銷售到海外市場。馬鞍山下靈泉寺「來棲之士,指以千計。」,意味著住宿等服務業的發展。
南宋及元朝時期
唐宋諸多遷柳官員的到來為柳州經濟文化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南宋丞相吳敏、王安石(南宋)、汪伯彥都曾在柳州居住。宋代城南建有駕鶴書院。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為防範蒙古騎兵的沖擊,宋朝將州官署從柳州城搬遷到西北面偏離桂邕大道的柳城縣,此後經元朝一代共百年時間是柳州歷史上第一次大的衰落。元皇朝大大強化了驛道的管理,桂林到馬平縣城的陸路驛站有東泉驛等4個,水路驛站經洛清江有蘇橋、大石、橫塘、舊縣等5個,主要為軍事需要,但對地方經濟交流也有一定推動作用。
明朝時期
明洪武元年(1368年),柳州更名柳州府,府官署從柳城遷回馬平縣,馬平縣從宋代以前的州治所上升為府治所,柳州再次成為統轄二州十縣的府署駐在地。洪武十二年(1379年)明政府擴建柳州城垣,城高舊制一文八尺,城東西長三華里,南北寬二里,即今城中區南半部到柳江北岸坡上范圍之內,環城布有東、北、西、鎮南、靖南共五個城門,現存柳州鎮南門古城牆及清代重修的柳州東門城樓一段。詩雲:壺城明初建,得名因形模,麗江凡四折,如環抱城郭。於是壺城和龍城,並為柳州之別稱。明代的中晚期,柳州步入了粵西盛郡的發展階段。葡萄牙商人曾從廣州買桐油運往歐洲,很可能為柳州產品。明代著名人物有柳州八賢等。明末,出逃的明朝皇帝南下柳州,清明兩朝在柳北一帶長達數十年的拉鋸戰使得柳州遭受重大損失。
清朝時期
清朝平定南明後,相對的穩定使得柳州城成為廣東,貴州和湖南間的貿易中心,今魚峰區太平街一帶就有的太平圩,槎山圩,喇堡圩,上汀圩和思浪圩等。清雍正十年(1732年),柳州設古州運館,辦理柳古(今貴州榕江縣)間航運之倉挽運業務。柳州主要向南方輸送木材,糧食,並向北運鹽。當時在今柳州高中內建立了粵東會館,今景行小學內建立了湖南會館,十二中今群眾藝術館有江西會館,今柳州劇場附近的福建會館, 和今青雲路近樵家巷處廬陵會館等,柳州的商業地位在當時達到了一個高峰。當時柳州城內出現了大量表現行業特色的地名,意味著城市手工業和服務業的發展。
清朝末期
隨著廣西多個城市被開辟為通商口岸,梧州辟為通商口岸之後(1887年),中國大西南物產經西江東下珠江出口大量增加,在光緒三十年(1904年)就有桂富、柳平兩艘商業輪船行駛柳梧航線。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法國以柳州發生陸亞發會黨起義事件,需要保護商民為由,駐兵柳州。南寧辟為商埠的當年(1907年),香港英商天和洋行先後派出電龍、電馬等8艘客輪船行梧邕、梧柳線;翌年,又將所代理的美商利國號等4艘客輪投入梧州線運輸。這一年,又有法國兵輪「亞居士」號由鬱江駛至柳州。大量洋紗涌進,柳州農村出現離開農業生產而從事紡紗的專業戶。同時,本地蠶絲出口走俏。在柳州知府楊道霖時期(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十月至宣統元年(1909年)十一月任),柳州興起辦實業的風潮,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試圖成立柳州官銀號,但不能與外資競爭,未成。五月初一日,成立柳州商務總會。合資試辦華興改良植木公司,至香港購辦鋸木、起重機器,依照先進技術鋸辦木材運出,分銷廣州、香港、上海、天津等埠。
民國初年
軍閥混戰時期,桂系在柳州大力發展金融業和製造業,但柳州曾於1928年遭受巨大火災,半城被燒毀。後拆除了大部分明代城牆,開建馬路。當時廣西省主席黃紹竑原策劃1928年將省會遷至柳州,在柳州大興城市建設,並在規劃中將魚峰路作為新柳州的中心,在大龍嶺興建了會展中心;三十米寬的魚峰路時為廣西第一路;輻射出的東大路,正南路等甚為繁華。三十年代,由於蔣桂戰爭,柳州錯失了成為省會的最好一次機會,但1937年時,在雞喇的廣西機械廠製作出了柳州歷史上第一輛軍用戰斗機。
全面抗日戰爭時期
西南重鎮柳州成為抗日的大後方,柳州曾為韓國臨時政府駐地(1938年11月~1939年5月)。武漢,廣州失守後,柳州不斷遭到日機的空襲。1939年柳江鐵橋開始建設,次年完成,和黔桂鐵路一道奠定了柳州西南地區交通中心的地位。1942年12月9日起,原越南共產黨主席胡志明曾被國民黨當局關押在柳州蟠龍山扣留所舊址,不久被押往桂林,1943年1月又被押回柳州關押在此,直到1943年9月被釋放。1943年至1944年胡志明經常與越南革命同盟會的各黨派負責人在柳州現樂群社舊址會面及討論工作。
豫湘桂戰役及日軍佔領時期
1944年春,為打通從東北到越南的大陸交通線,日軍發動了豫湘桂戰役。桂柳會戰之後,桂林、柳州相繼被日軍占據。1944年11月至1945年6月,柳州曾被日軍佔領。抗戰時期柳州城區遭受了大規模的破壞和焚燒。(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日本政府建交時放棄了對日賠款,不反對個人對日索賠。相應的從1979年到2004年,整個廣西壯族自治區共接受了日元無償援助:42.03億日元,以當時人口計算人均約280日元,日元協議貸款額:2177.92億日元,人均約14500日元,及部分技術交流。注意,因為各個時期日元實際價值不一致,真實值需要另外統計,這里為各時期的直接加和,而且日本政府也聲明並非戰爭賠款。)
民國政府統治末期
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衡寶戰役之後,桂系和國民黨政府控制的軍隊18萬餘人收縮廣西,11月25日,第四野戰軍三十九軍三四三團從沙塘方面進入並佔領柳州。12月19日,柳州市人民政府成立,魏伯任首任柳州市市長。
4. 柳州的歷史
柳州歷史如下:
1、先秦時期,柳州屬百越之地,有西甌、駱越等百越分支。
2、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屠雎為統帥,發兵五十萬,開始進行長期的秦攻百越之戰,於公元前214年最終統一嶺南。
3、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冬,漢朝將領路博德平定南越國,為柳州建城之始。
4、隋開皇十一年(591年),潭中縣改名桂林縣,屬象州,州、縣治均設於今象州縣。
5、宋朝時期,柳州屬廣南西路,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移治柳城,即今柳城縣舊柳城。
6、明朝時期,明洪武元年(1368年),柳州更名柳州府,府官署從柳城遷回馬平縣。
7、清朝時期,柳州府隸屬廣西省。
8、民國2年(1913年)2月,國民政府公布《劃一現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廳組織令》,各省一律裁府與州、廳,省下設道,改行省、道、縣三級,由道領縣。
9、2002年12月28日,撤消柳州地區成立地級來賓市,原屬柳州地區的鹿寨縣、融安縣、融水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劃歸柳州市管轄。
10、2016年3月,撤銷柳江縣,設立柳州市柳江區。
5. 柳州文化古跡有哪些
柳州,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在以柳州為圓心的250公里半徑范圍內,集中了廣西80%的四A級以上旅遊風景區。柳州的北部地區和毗鄰的桂林市,共同構成享譽世界的大桂林旅遊風景區。
柳江繞著柳州市區迴流,北岸城中心三面環水,形成一個巨大的「U」字,古籍稱其為「三江四合,抱城壺」,故又有「壺城」之稱,也有人將它形容為一個「巨大的天然盆景」。柳州市區內外由石灰岩構成的奇山峻峰拔地而起,千姿百態,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和自然景觀,而且柳州氣候溫和,四季長青,任何時候都很適合旅遊。
市內大小公園十餘個,主要景點有紀念唐代柳州刺史柳宗元的柳侯公園,湖光山色秀麗,具有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情的龍潭公園,傳說歌仙劉三姐騎魚上天的魚峰公園,以岩溶洞景為主,瑰麗神奇的都樂公園,集游樂文化和科普文化為一體的雀山公園,有「柳州外灘」之稱的江濱公園,於現塔文化歷史,具有宗教文化色彩的蟠龍山公園,中國第一座洞穴博物館白蓮洞和休閑度假勝地大橋、洛維觀光農業旅遊區等等。
「柳州石玩天下奇」。柳州擁有目前全國唯一的奇石園-箭盤山奇石園,三個石玩專業精品館-八桂奇石館、魚峰公園石玩精品館和柳侯公園盆景園石玩館。馬鞍山下的石玩市場,讓你充分領略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柳州附近還有「世界瑤族第一鄉」金秀的聖塘山萬畝變色杜鵑,融水苗寨元寶山的原始森林和貝江風光,侗寨的古建築風雨橋和鼓樓,象州四季如春的花池溫泉,融安大洲的民族度假村,宜州下梘河壯鄉風情等讓你驚漢不已的旅遊風光;其少數民族的民俗如「山歌會」、三月三」、「搶花炮」、「賽蘆笙」、「斗馬」等將會使您耳目一新!
柳州主要旅遊景點:柳州大龍潭 ·柳侯公園 ·立魚峰 ·三江侗鄉 ·融水苗寨 ·東門城樓 ·雀兒山公園 ·八桂奇石館 ·廣西工學院 ·柳侯祠 ·蟠龍公園 ·九萬山 ·魚峰公園 ·三門江國家森林公園 ·馬鞍山 ·程陽永濟橋 ·西來寺 ·響水風景區 ·大橋、洛維農業旅遊區 ·白蓮洞洞穴科學博物館 ·白蓮洞洞穴科學博物館 ·都樂公園·都樂岩·箭盤山奇石園 ·鵝山公園·江濱公園 ·象州溫泉療養旅遊區 ·柳州清真寺 ·元寶山 ·紅茶溝森林公園 ·老虎潭峽谷 ·雷潭 ·丹洲古城 ·程陽景區 ·石門沖生態旅遊景區 ·香橋岩 ·天生橋
6. 關於柳州的介紹
柳州因柳江而得名,又因柳宗元在柳州刺史任上政績卓著,人稱柳柳州,他的文章使柳州名聞天下。
附:
一代文豪柳宗元
柳侯公園內有柳侯祠、柳侯墓,這是柳州人民為紀念一千多年前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和政治家柳宗元而興建的。
柳宗元 (773 一 819) 字子厚,唐代河東 ( 今山西省永濟縣 ) 人,世稱柳河東。又因他在柳州刺史任上政績卓著又死於此地,世人又稱柳柳州。他少年時勤奮讀書,才華煥發,寫的文章已很有名氣。永貞元年 ( 公元 805 年 ) 他參加王叔文為首的政治改革集團。被提升為掌管禮儀等政務的禮部員外郎。改革的措施包括打擊宦官的專權和藩鎮的驕橫,罷免貪官污吏,取消一些苛捐雜稅等等。但是這場為改革腐敗政治而進行的斗爭卻被保守勢力扼殺了。改革派首領王
叔文被殺,王伾被逼死,柳宗元和詩人劉禹錫等八名革新人物分別被貶逐邊州任司馬,歷史上稱為 " 二王八司馬事件 " 。
柳宗元被貶永州 ( 今湖南永州市 ) 長達十年。在這期間,他寫了許多詩文,表達他對生活的熱愛,寄託憂國憂民的情懷,抨擊愚昧落後的思想和社會現象。其中有諷刺社會黑暗和勸誡世人的《黔之驢》等寓言,有謳歌勞動人民和揭露暴政的《捕蛇者說》等傳記,有對當地山水自然景物描繪精細優美的游記《永州八記》,有反映農民疾苦的《田家》等詩篇,還寫下了一些批判 " 天命 " 、 " 君權神授 " 迷信思想的哲學論文。
公元 815 年,柳宗元調任柳州刺史。到了柳州,他登上城樓,眺望奇妙秀麗的山山水水,懷念遭貶的同僚、感慨國難民艱,心情沉重,寫下了千古傳誦的詩篇《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這時他體弱多病,來到偏僻落後的少數民族聚居地,精神並不頹唐。他吟詠詩句 :" 從此憂來非一事,豈容華發待流年 " 。決心為柳州百姓操心辦實事,不讓歲月空度。他懷著深厚的同情和親切感,深人觀察了解少數民族的生活風習。在詩篇里作了生動的描繪,如《柳州峒氓》 :
郡城南下接通津,異服殊音不可親。
青箬裹鹽歸峒客,綠荷包飯趁圩人。
鵝毛御臘縫山蹋罽( ji ,毛制氈),雞骨占年拜水神。
愁向公庭問重譯,欲投章甫作文身。
山裡人用竹葉包著鹽巴,荷葉包飯當趕圩充飢之用,禦寒穿的是鵝毛、皮毛縫制的衣服 ; 雞骨卜卦問年成好壞,逢天旱就拜水神。這一切都使他感到新奇。由於語言不通,他產生到峒氓中去生活和學習語言的念頭,以消除與他們的隔膜。
到柳州第二個月,柳宗元就修復孔廟,在修廟《碑記》里強烈地表達了他發展地方文化教育的心願。他很有學問,又開導人們讀書識字,柳州的文化風氣大為開放。今湖南一帶的讀書人也往往不遠下里,到柳州拜他為師。在提高民眾文化知識的同時,他還要改革阻礙生產的落後習俗。當時柳州還有迷信巫神的陋習,生病就請巫師宰殺大小牲口祭神,病不好就認為是神不讓活了,就絕食等死。由於人口死亡率高,耕牛缺乏,田地丟荒,柳宗元就用佛教戒殺生的觀點和醫葯知識去開導他們。還有一種惡習:窮人借高利貸,到期還不起以至利錢超過本錢時,就永世淪為奴婢。柳宗元作出規定:因負債淪為奴婢的人,凡能出錢還債的就可以贖身,拿不出錢的可按勞役時間計算報酬,報酬跟債款相抵,就取消奴婢身份。這樣做解除了許多被壓迫被奴役人們的痛苦。桂北、桂東北各州效仿他的做法,一年內就解放了上千負債奴婢。柳宗元在《童區寄傳》中,熱情贊揚十一歲的柳州壯族牧童區寄,機智勇敢地戰勝了用暴力將自己抓去賣為奴隸的兩個強盜,深刻地揭露了當地掠賣奴婢的丑惡社會現象。
柳宗元在柳州十分重視植樹。他親手在城西北邊種了兩百株柑桔,還寫了《柳州城西北隅種甘樹》詩:
手種黃甘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
方同楚客憐皇樹,不學荊州利木奴。
幾歲開花聞噴雪,何人摘實見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 滋味還堪養老夫。
他表示種柑桔不學東吳時丹陽太守李衡那樣,只為自己子孫留產業,而是為地方公共利益。也是為了象屈原一樣,欣賞桔樹的堅貞不移的性格。在《種柳戲題》中,他很風趣地寫道:「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在江南岸也組織人力種上竹子三萬竿,開菜地百畦,墾田若干畝。
當時居民迷信鬼神,不敢破土打井,用水要到河邊取,岸陡難走,刮風下雨,更是苦不堪言,柳宗元便用公款招工鑿井,既解決了用水困難,也破除了迷信陋習。時遇大旱,按朝廷規定,他也曾到大龍潭去祈神求雨,這並無意提倡迷信,只為了履行一個地方長官的職責。但這種把因旱災引揮的社會矛盾引向 " 天意 " 去的做法,卻是不足取的。
經過幾年的辛勤經營,柳州城的面貌有了很大變化,人口增加了,城廓街道修整一新,新建房屋,處處可見,添了新渡船,池塘園林整潔,豬牛雞鴨肥壯。跟柳宗元剛到柳州時那種 " 到官數宿賊滿野,縛壯殺老啼且號 " 的混亂情況相比,人們生活安定多了。
柳宗元熱愛柳州人民,也熱愛柳州山水自然風光。他游覽了柳江和附近的山峰,寫下了兼有地理志和游記特色的《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記》,他寫了鵝山、駕鶴山、屏山、大龍潭等,他登上馬鞍山、立魚蜂,對仙弈岩等名勝作了生動細致的描繪。他還在城南門外柳江邊修築了宜於觀景的東亭,把一塊荒廢地修成環境優美的風景區,他把自己的憂患心情融入柳州奇特的山水景觀描寫之中,寫出燴炙人口的詩篇。如《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
海畔尖山似劍鋩,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元和十四年 ( 公元 819 年 ) 十一月八日,柳宗元在柳州病逝。人們遵從他的遺囑,將他的靈樞停放在他生時喜愛的羅池邊上。他為官清廉,死後孤兒寡婦生活艱難,喪葬費用還是在世好友幫籌措的。他的靈樞運回長安萬年縣。柳州人在原停靈樞處修建他的衣冠墓,又在羅池旁修建羅池廟 ( 現稱柳侯祠 ) 來紀念他。到了宋代,柳宗元被追封為文惠侯,元朝時又被封為文惠昭靈公,並由柳州路長官主持重建柳侯祠,祠中保存的柳宗元石刻象,至今已有七百年了。
柳宗元關心民生而改革腐敗政治的抱負雖然未能實現,但他意志堅強,一生奮斗不息,在艱難困厄的境遇中,以卓越的才華和巨大的努力創造出光輝的業績,為後人留下了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
7. 柳州的介紹
柳州,簡稱「柳」,別稱壺城、龍城,廣西第一大工業城市,國家Ⅱ型大城市,中國五大汽車城之一,西南地區工業重鎮、綜合交通樞紐、商貿物流中心,是全國唯一擁有一汽、東風、上汽和重汽等四大汽車集團整車生產企業的城市。
中國內陸通向東盟的重要通道,與東盟雙嚮往來產品加工貿易基地和物流中轉基地城市,西南出海大通道集散樞紐城市,「一帶一路」有機銜接門戶的重要節點和西部大開發戰略中西江經濟帶的龍頭城市和核心城市。
柳州是廣西最大的工業基地,工業總產量約占廣西1/5;同時素有「桂中商埠」之稱,是溝通西南與中南、華東、華南地區的鐵路中樞及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已形成集水陸空於一體的現代化交通網路。
(7)柳州歷史文化簡介擴展閱讀:
柳州的地理環境:
1、地貌
柳州市區地形平坦,微有起伏,海拔在海拔85至105米之間,東、西、北三面環山,具有典型的岩溶地貌特徵。由於柳江穿流市區及氣候、岩性、構造的影響,形成河流階地地貌、岩溶地貌迭加的天然盆地。
2、氣候
柳州市地處桂中北部,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影響柳州市的大氣環流主要是季風環流,夏半年盛行偏南風,高溫、高濕、多雨,冬半年盛行偏北風,寒冷、乾燥、少雨。夏長冬短、雨熱同季,光、溫、水氣候資源豐富,但地區差異較大,北部各縣具有較明顯的山地氣候特徵。
3、水文
2007年,柳州市行政區444.4公里長的柳江河,水質達標的河流長為372.4公里,達標率為83.8%,柳州市有兩個供水水源地接受監測評價,其中一個達到優良等級,一個為尚好等級。繼續保持國家地表水Ⅲ類水質標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柳州
8. 講解柳州概況
柳州,又稱龍城,是廣西重要的區域中心城市,廣西工業名城、歷史名城、文化名城、旅遊名城。全市轄6縣4區,總面積1.8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72萬。作為廣西最大的工業城市,柳州工業總量約占廣西的三分之一。柳州是一座底蘊濃厚的歷史名城和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滿風情的旅遊名城。柳州的民族風情獨具神韻,壯族的歌、瑤族的舞、苗族的節和侗族的樓,堪稱柳州「民族風情四絕」。
具體可以參看http://ke..com/view/8074.htm即可
9. 柳州的發展史
柳州從解放以來的發展史如下:
1949年12月19日,柳州市人民政府成立,為柳州專區轄市,柳州市、柳江縣、柳城縣、雒容縣、榴江縣、中渡縣、融縣、三江縣屬柳州專區。1950年升格為省轄市,設立第一區、第二區和第三區。1952年8月11日,融縣更名融水縣;撤銷雒容、中渡、榴江等3個縣,合並設立鹿寨縣。
1953年4月23日撤消柳州專區,撤銷三江縣,設立三江侗族自治區(縣級),設立大苗山苗族自治區(縣級),治融水鎮;融水縣更名融安縣,並遷治今融安縣長安鎮。柳江縣、柳城縣、融安縣、大苗山苗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區改屬桂西壯族自治區宜山專區(1956年3月2日至1957年12月20日為宜山地區);
鹿寨縣改屬桂林專區。1955年9月18日,大苗山苗族自治區更名為大苗山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區更名三江侗族自治縣。1957年12月20日,柳江縣、柳城縣、融安縣、大苗山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改屬宜山專區,桂西壯族自治區撤消。
1958年7月19日,柳江縣、柳城縣、融安縣、大苗山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改屬柳州專區。同月,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備案,柳州市改屬柳州專區行署統一領導,但市人民委員會的政權機構不變,仍為專署一級組織。1958年7月25日,鹿寨縣改屬柳州專區。
1960年,柳州市撤區,設立城中、雀兒山、魚峰、南站、柳南、紅旗等公社。1961年11月25日,柳州市改由自治區直轄。1966年4月8日,大苗山苗族自治縣更名為融水苗族自治縣。1967年,柳州市設立郊區。1969年,柳州市建立魚峰區和城中區。
1971年,柳江縣、柳城縣、融安縣、鹿寨縣、融水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改屬柳州地區。1972年,柳州市魚峰區、城中區合並為城區。1974年,撤銷柳州市城區。1979年3月5日,設立柳州市柳北、魚峰、城中、柳南、鵝山等5個區。同時,撤銷柳州市郊區。
同年9月11日,撤銷柳州市鵝山區,其行政區域並入柳南區。同年10月8日,柳州市劃轄原屬柳州地區的柳江縣、柳城縣。1984年6月23日,柳州市設立市郊區(縣級)。2002年9月,撤消柳州市郊區。
2002年12月28日,撤消柳州地區成立地級來賓市,原屬柳州地區的鹿寨縣、融安縣、融水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劃歸柳州市管轄。2016年3月,撤銷柳江縣,設立柳州市柳江區。
(9)柳州歷史文化簡介擴展閱讀:
柳州的經濟文化及重要性介紹:
柳州是廣西第一大工業城市,國家Ⅱ型大城市,中國五大汽車城之一,西南地區工業重鎮、綜合交通樞紐、商貿物流中心,是全國唯一擁有一汽、東風、上汽和重汽等四大汽車集團整車生產企業的城市,中國內陸通向東盟的重要通道,
與東盟雙嚮往來產品加工貿易基地和物流中轉基地城市,西南出海大通道集散樞紐城市,「一帶一路」有機銜接門戶的重要節點和西部大開發戰略中西江經濟帶的龍頭城市和核心城市。柳州是廣西最大的工業基地;
同時素有「桂中商埠」之稱,是溝通西南與中南、華東、華南地區的鐵路中樞及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已形成集水陸空於一體的現代化交通網路。以柳州為圓心的250公里半徑范圍內,集中了廣西80%以上的4A級旅遊風景區,與毗鄰的桂林市共同構成享譽世界的大桂林旅遊風景區。
柳州擁有2100多年建置史,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柳州奇石甲天下」,被譽為「中華石都」。柳州是壯族歌仙劉三姐傳歌聖地,傳說劉三姐在魚峰山唱歌感動上天而得道成仙,山歌世代在魚峰山腳下繚繞。壯族的歌、侗族的樓、苗族的舞、瑤族的節堪稱柳州民族風情四絕。
在2016中國十佳宜居城市排行榜中,柳州位列第七,2016中國最干凈城市排行榜中位列第五。2016年F1摩托艇世界錦標賽在柳州舉辦。
10. 柳州有什麼文化特色
1、小吃:
柳州地區小吃眾多,口味多以香、辣、酸為主,尤以「螺螄粉」最為出名,而今,柳州螺螄粉已經成為人氣網紅小吃,店面開遍全國各大城市乃至國外。
袋裝螺螄粉更是暢銷海內外,螺螄粉已成為當今柳州的美食代表,外地遊客來到柳州必定要品嘗最地道的螺螄粉才算「不虛此行」。
2、工藝:
柳州棺材(官財)手工藝品,寓意陞官發財。食在廣州,穿在蘇州,玩在杭州,死在柳州;這是一句民間諺語,「死在柳州」指柳州有好木材,可以打一副好棺材,這在過去以土葬為主的歲月,一副好棺材確是有它的魅力,那時棺材是人的最後歸宿,所以便有了人們對「死在柳州」的欣羨。
隨著人們喪葬觀念的改變,「死在柳州」漸為人們所淡漠,而手工藝品「官財」卻以其新的寓意在市場上產生新的效應,使「死在柳州」這一古老的諺語綻發了新意。
(10)柳州歷史文化簡介擴展閱讀:
柳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中國最早古人類之一的「柳江人」發祥地,有2100多年建置史,古屬百越之地。秦始皇統一嶺南後,屬桂林郡。秦末漢初柳州屬南越國地。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此設鬱林等郡,置潭中縣,為柳州建置之始。
以柳州為圓心的250千米半徑范圍內,集中了廣西80%以上的4A級旅遊風景區,與毗鄰的桂林市共同構成享譽世界的大桂林旅遊風景區。柳州擁「柳州奇石甲天下」,被譽為「中華石都」。
柳州是壯族歌仙劉三姐傳歌聖地,傳說劉三姐在魚峰山唱歌感動上天而得道成仙,山歌世代在魚峰山腳下繚繞。壯族的歌、侗族的樓、苗族的舞、瑤族的節堪稱柳州民族風情四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