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長征精神歷史意義

長征精神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04 12:20:18

1. 長征精神的背景和意義

背景
1934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動員近100萬人攻打各中國共產黨控制的農村根據地,並以50萬兵版力重點進攻中央蘇區。權

當時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秦邦憲決定採納軍事顧問李德的建議,將這場戰爭定性為國共之間的決戰,決定在國民黨之前搶先行動,發動所有紅軍展開全面進攻。但中央蘇區只有10萬左右的正規軍和數萬民兵,在搶先進攻後不久即遭到巨大損失。這時共產黨方面決定進行陣地防禦,輔以「短促突擊」,意圖抵擋國民革命軍的前進。但這個行動並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不久,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首府瑞金的北大門廣昌陷落,紅軍死傷一萬餘人。標志著共產黨第五次反圍剿戰斗的失敗。
意義
長征精神是不畏艱難,不怕困苦,不怕流血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弘揚長征精神有利於弘揚民族精神,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為社會的全面進步提供精神動力,促進精神文明的建設與發展,可以使人們正確認識歷史,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有
利於發揚艱苦奮斗和艱苦創業精神,鼓舞廣大人民為實現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

2. 長征精神的意義與價值

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精神的集中體現,也是人類共同的巨大精神財富。

偉大的實踐錘煉偉大的精神。長征歷時之長、行程之遠、敵我力量之懸殊、自然環境之惡劣,在人類戰爭史上絕無僅有。

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在艱苦的自然條件和嚴酷的社會斗爭中形成了吃苦耐勞、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

這種精神代代相傳,孕育了中華民族綿延不絕旺盛的生命力。長征時,中國共產黨人率先舉起抗日救國的大旗,並把這種深厚凝重的民族大義轉化為紅軍將士不畏艱險、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行動。長征中,紅軍將士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創造了被共產國際譽為具有「高度的覺悟性,超人的堅韌性與戰斗精神」的壯舉。

長征精神所體現的理想、信念、情操、氣節、風格、作風等,正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精神的生動展現。偉大的長征精神已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精神生命之中,成為源源不斷的中華民族精神江河中的一股強流。

(2)長征精神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相關延伸:長征精神具有十分豐富的思想內涵。

這主要包括:堅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勝的精神;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面對形形色色的敵人決一死戰、克敵制勝的精神;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的精神。

革命理想高於天,是長征精神的核心要義。長征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靠的是共產黨人對革命理想信念的堅信不疑,靠的是共產黨人對奮斗目標的矢志不渝。

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面對形形色色的敵人決一死戰、克敵制勝,是長征精神的集中體現。紅軍將士之所以能夠克服無數艱難險阻,靠的就是這種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和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

3. 紅軍長征的歷史意義

紅軍長征勝利有著很重要的歷史意義,長征粉碎了蔣介石扼殺中國革命的企圖,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使中國共產黨有了穩固的革命根據地;實現了我黨北上抗日的總方針;通過長征也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內的領導地位,確立了毛澤東軍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導。

 偉大的紅軍長征,翻開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新篇章。長征途中,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正確解決了關乎黨和紅軍前途命運的三個全局性問題,即引領紅軍向哪裡去的戰略方向問題,使黨和紅軍擺脫被動局面的軍事指揮問題,結束「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問題,從思想上確保了紅軍長征勝利。
    
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結合起來,走適合國情的革命道路,實行符合實際的戰略策略,這一我們黨在血的教訓和生死存亡考驗中認識並確立起來的思想路線及其取得的重大思想成果,對中國革命產生了深遠影響。
  
偉大的紅軍長征,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紅軍長征勝利,使黨中央領導中國革命大本營奠基於西北,鞏固和發展了陝甘寧革命根據地,使其成為中國革命的政治中心,為黨和紅軍的發展創造了必要條件。  紅軍長征的磨難和考驗,鍛煉了中國革命力量,黨員和紅軍質量顯著提高,為黨的隊伍和革命力量的壯大、為革命事業的發展培養了基本骨幹。
  
紅軍長征實現了我們黨北上抗日的戰略方針,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鼓舞了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信心和勇氣。紅軍長征勝利,為中國人民奪取抗日戰爭勝利、進而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打下了堅實基礎。   偉大的紅軍長征,培育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革命精神。
  
紅軍長征勝利,是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將士弘揚偉大革命精神的勝利。紅軍長征不僅創造了可歌可泣的戰爭史詩,而且譜寫了豪情萬丈的精神史詩,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

4. 偉大的長征精神有什麼深遠的歷史意義

紅軍長征時期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維護黨的統一;堅定共產主義內理想和革命必容勝的信念;堅持嚴守黨的紀律,緊密聯系群眾;為民謀利益的高尚思想品德;堅持團結協作、顧全大局;堅持艱苦奮斗、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學習和發揚長征精神,對於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5. 論述長征精神及其偉大意義700

什麼是長征精神?
長征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精神的典範。縱觀整個長征的過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每一個戰略方向的改變,每一項戰略任務的確定,每一次戰斗勝利的取得,都無不體現出中國紅軍將士「大無畏」,不怕艱難困苦,永久堅持的精神。紅軍的大無畏不怕犧牲的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前進!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艱苦奮斗精神的楷模。長征途中,紅軍將士面對的是一條條波濤洶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聳立的雪山,一片片茫無涯際的草地,前有敵軍,後有追兵,可就是在這「敵軍圍困萬千重」的逆境中,紅軍轉戰兩萬五千里,終於從100萬的敵人中殺出了一條生路。譜寫出一曲曲動人的「永久奮斗」的革命樂章。
長征是充滿著無私奉獻精神的史詩。無論是難以自拔的沼澤,還是茫茫無際的草地;無論是皚皚白雪,還是飛機大炮;無論是酷暑嚴寒,還是飢餓乾渴……紅軍將士都抱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堅忍不拔的毅力,與窮凶極惡的敵人展開殊死搏鬥,將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死的威脅留給自己。
精神意義
長征精神是不畏艱難,不怕困苦,不怕流血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弘揚長征精神有利於弘揚民族精神,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為社會的全面進步提供精神動力,促進精神文明的建設與發展,可以使人們正確認識歷史,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有利於發揚艱苦奮斗和艱苦創業精神,鼓舞廣大人民為實現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
為此,小學的語文課本中也加入了有關於長征的文章,使祖國將來的棟梁之才能夠繼承和發揚長征精神……

6. 什麼是長征精神長征精神的意義

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二萬五千里長征中創造的革命精神。1934年至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經歷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跡。

1、長征精神集中體現為:堅忍不拔,自強不息,勇往直前。最顯著特點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2、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

3、公元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開始離開江西瑞金進行戰略大轉移,至1936年10月止,紅軍走過了贛、閩、粵、湘等十一個省,經過了五嶺山脈、湘江、烏江、金沙江、大渡河以及雪山草地等萬水千山,行程達兩萬五千里。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4、萬里長征不僅給我們留下了渡湘江烏江、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過草地、翻雪山等一幅幅鮮活的歷史畫卷,更為我們留下了不朽的長征精神。

7. 紅軍長征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意義:

1、通過紅軍長征確立了毛同志在黨內的領導地位,確立了毛軍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導地位。

2、紅軍長征勝利實現了我黨北上抗日總方針。

3、紅軍長征的勝利,是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共產黨路線方針的勝利。

4、紅軍長征的勝利粉碎了蔣介石扼殺中國革命的企圖,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5、紅軍長征的勝利,使中國共產黨有了穩固的革命根據地,使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有了穩固的後方。

(7)長征精神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斗,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

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是一部偉大的革命英雄主義史詩。它向全中國和全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紅軍長征,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長征精神為中國革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8. 長征精神的內涵,意義

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二萬五千里長征中創造的革命精神。1934年至1935年中國工回農紅軍答經歷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跡。

1、長征精神集中體現為:堅忍不拔,自強不息,勇往直前。最顯著特點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2、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

3、公元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開始離開江西瑞金進行戰略大轉移,至1936年10月止,紅軍走過了贛、閩、粵、湘等十一個省,經過了五嶺山脈、湘江、烏江、金沙江、大渡河以及雪山草地等萬水千山,行程達兩萬五千里。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4、萬里長征不僅給我們留下了渡湘江烏江、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過草地、翻雪山等一幅幅鮮活的歷史畫卷,更為我們留下了不朽的長征精神。

9. 長征精神的現實意義

1、長征精神是治癒當代青年畏難情緒的良葯。

長征的路,對於那批熱血青年來說,面對的是國民黨反動派的圍追堵截,自然條件的嚴酷,其前路的不確定性,可以說是遠勝於目前青年遇到的困難,想通了為什麼要走的道路,那前路會遇到什麼就不是青年應該擔心的問題。

熱血青年是為了中國的解放、全國人民的未來而走,即使粉身碎骨、犧牲個人也不在乎,那現在的青年,只要明白自己為什麼進入社會,自己的奮斗是追求什麼樣的目的,那即使再困難,也充滿動力,勇往直前,以「長征精神」為底氣,就不會再有畏難情緒。

2、長征精神是根治當代青年嬌驕二氣的利器。

青年只要想想長征的這些青年,他們生活的是什麼時代?那是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千瘡百孔」的社會,他們較之當代青年,運氣如何?他們為了改變自身命運,奮勇的冒著槍林彈雨,為光明的前景去努力。

相比現在青年,家庭和社會為之創造的良好學習、工作環境,現在的青年還有什麼感到「不公平」的理由,還有什麼嬌氣,還有什麼驕傲的呢,和那批熱血青年相比,現在的青年只有擺正位置、努力奮斗,迎頭趕上,才能不負這些前輩為我們走出的「幸福之路」。

3、長征精神是重塑當代年輕集體意識的榜樣。

長征中,互相扶持、團隊協作,甚至為集體安慰犧牲個人生命的例子層出不窮,正是因為這種甘願為集體奉獻的精神,最大程度的保障最後達到延安的有生力量的存活下來,成就之後的革命事業。

當代的社會中,青年都渴望自己成功,成為被社會主流價值肯定的人,有些青年不明白集體對於個人成長的作用,認為周邊的人是自己成功的「障礙」,處處「使絆子」,讓別人不成功,以便自己成功的概率更大。

其實這是非常幼稚的觀點,集體的成長,才能帶動個人的成長,如果每個青年,都為自己的集體奉獻出自己的「正能量」,讓自己的隊伍愈發強大,自己也能得到鍛煉,提升能力,而集體的提升,也能為個人成功提供堅實的保障。

個人的付出,最終會收獲巨大的反饋,用長征精神鼓舞自己,讓青年為集體「添磚加瓦」,這是長征精神對當代青年的又一要求。

4、長征精神是一系列崇高精神、品質的總和,能涵蓋從社會到個人整個價值體系,因此在只言片語中也無法詳盡的闡述,長征精神對於青年的意義,也遠遠不止上述的這些。

因此當代青年只有通過不斷學習,不斷思考,去領悟長征精神,並在學習、生活、工作中不斷用這個精神去激勵自己、鼓舞自己,以革命先輩為榜樣,做新時代的好青年。


(9)長征精神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大力弘揚長征精神

1、弘揚長征精神,要把長征精神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結合起來。精神只有與鮮活的實踐相結合才能發揮力量。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但這種財富決不能被束之高閣,而是要使之活起來、用得上、傳下去。這就需要把偉大的長征精神融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

2、弘揚長征精神,要把長征精神與當代中國人的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在今天的社會生態、發展環境和實踐進程中弘揚長征精神,必須讓長征精神進入當代中國人的現實生活。要切實關懷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

3、弘揚長征精神,要大力開展長征精神教育,用正確的思想觀念教育和武裝群眾。要教育和引導人們科學地看待長征精神與當今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既充分地發揮精神的力量,又科學地調節好當下的社會心態、精神狀態和思想形態。

10. 紅軍長征的時代背景及歷史意義

紅軍長征的時代背景:

一、紅軍長征是在中國面臨民族危亡的危機、抗日救亡成為全民族最緊迫的任務情況下發生的。

1、「九一八」事變是日本企圖滅亡中國的開始。日軍加緊侵華,中華民族的危機日益嚴重。團結禦侮、抗日救亡逐漸成為中國社會的政治主題和全國人民的共同要求。

2、蔣介石卻逆歷史潮流而動,頑固以「攘外必先安內」作為處理內外關系的基本國策,一再對日妥協,不斷調集重兵「圍剿」蘇區和紅軍。

3、面對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中國共產黨始終高舉抗日大旗,不斷發表宣言,強烈譴責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表示對日宣戰,號召全國人民團結抗日;提出在立即停止進攻蘇區、保證民眾的民主權利和武裝民眾等三項條件下,紅軍准備與任何部隊簽訂停戰協定,共同抗日。

二、然而,在黨內取得統治地位的以王明為代表的教條主義者,卻在革命的生死關頭犯了嚴重的「左」傾錯誤,使黨和紅軍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機之中。

1、他們無視敵強我弱的客觀現實,反對紅軍行之有效的「誘敵深入」方針,主張實行先發制人的進攻戰略。在這種進攻戰略下,他們反對必要的游擊戰和運動戰,「要求陣地戰和單純依靠主力軍隊的所謂『正規』戰」等等。

2、王明「左」傾錯誤推行的惡果,是鄂豫皖、湘鄂西蘇區的第四次反「圍剿」和中央蘇區、湘贛、湘鄂贛、閩浙贛蘇區的第五次反「圍剿」相繼失敗,紅軍遭受慘重損失,部隊的建設受到嚴重破壞,黨和紅軍陷入嚴重的生存危機,被迫實行戰略轉移。

3、中央蘇區反「圍剿」的失敗,改變了中國革命戰爭的大格局,影響了其他蘇區,使長征由局部演變為全局性的戰略轉移。

兩大危機,考驗著瀕臨絕境的中國共產黨和紅軍,以謀生存、圖發展為主旨的長征隨之在中華大地上展開。

紅軍長征的歷史意義:

長征的勝利,極大地影響和推動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成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事業從挫折走向勝利的偉大轉折點。

一、進行軍事上的戰略大轉移,實現開辟中國革命新局面的歷史性轉折

弱小的紅軍只能向經濟、交通都比較落後,國民黨統治也相對薄弱的中國西南部、西部和西北部轉移。這樣,紅軍的戰略轉移便發展為萬里長征。各部紅軍轉移的走向基本一致,形成了途中各部的會師,並由局部會師發展為三大主力會師,終於跳出敵人的包圍圈,勝利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奠基於西北。

紅軍長征雖然付出了巨大犧牲,但避免了黨和紅軍覆亡的危險,保存了革命的火種,擴大了黨的影響,鍛煉了黨的隊伍,使黨和紅軍由重壓下的戰略退卻成功轉變為開辟中國革命新局面的偉大進軍,推動實現了中國革命由低谷向高潮、由被動向主動的歷史轉折。

沒有紅軍長征的勝利,就不會有人民軍隊後來的發展壯大,也不會有中國革命的重新興起和最終勝利,更不會有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蓬勃發展的大好局面。長征,無可置疑成為中國革命的一個重大歷史轉折點。

二、形成中國革命成熟堅強的第一代領導核心,邁出走適合中國國情革命道路的決定性一步

長征初期,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仍為「左」傾教條主義所統治,實行退卻中的逃跑主義,從而導致湘江戰役的失利,中央紅軍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至3萬餘人。而「左」傾錯誤領導人卻不顧嚴峻形勢,仍然堅持進軍湘西。

危急時刻,毛澤東同志建議紅軍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進軍,以避開敵人伏擊。張聞天、王稼祥、周恩來等中央多數同志支持採納了毛澤東同志的建議。隨後,紅軍出其不意進軍貴州,取得節節勝利,把國民黨的幾十萬大軍甩在後面,爭取了主動。

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的統治,實際上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中共中央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從而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第一次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和革命戰爭重大問題的重要會議,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紅軍長征的歷史功績,不僅僅在於實現了戰略轉移、建立了新的根據地,更重要的是,經過長征的艱苦探索,中國共產黨形成了自己堅強成熟的領導核心。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中國共產黨在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領導下,邁出走適合中國國情革命道路的決定性一步,為最終取得中國革命勝利奠定了重要基礎。

三、掀起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奠定民族獨立和解放的堅實基礎

長征是在抗日救亡成為全民族最緊迫任務的情況下發生的。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我國東北後,又把其侵略魔爪伸向了華北地區。中日之間的民族矛盾迅速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西北勝利會師,完成了參加抗戰的戰略集結。全面抗戰爆發後,在黨的領導下,作為紅軍繼承者的八路軍、新四軍迅速奔赴抗日前線,成為堅持抗戰的中堅力量。

紅軍長征,把軍事上的戰略轉移與政治上的戰略轉變緊密聯系在一起,把長征前進的大方向與建立抗日的前沿陣地聯系在一起,實現了北上抗日的戰略方針,為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打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壯大人民革命力量,實現民族獨立和解放,開辟了光明前景。

四、鑄就彪炳千秋的長征精神,樹立永恆的人類精神豐碑

紅軍長征不僅創造了可歌可泣的人間奇跡,而且譜寫了豪情萬丈的精神史詩。長征精神,生動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革命風范,集中展示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充分體現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長征精神突破了時代和國度的界限,是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


(10)長征精神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毛澤東在報告中,對紅軍長征的意義做了高度評價。他滿懷激情地說:「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於今,歷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

十二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著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我們卻開動了每人的兩只腳,長驅二萬余里,縱橫十一個省。請問歷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

沒有,從來沒有的。長征又是宣言書。它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走狗蔣介石等輩則是完全無用的。長征宣告了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圍追堵截的破產。長征又是宣傳隊。它向十一個省內大約兩萬萬人民宣布,只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

不因此一舉,那麼廣大的民眾怎麼會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還有紅軍這樣一篇大道理呢?長征又是播種機。它散布了許多種子在十一個省內,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將來是會有收獲。總而言之,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

閱讀全文

與長征精神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