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太平天國農民戰爭的歷史意義
第一, 太平天國革命達到了中國舊式農民戰爭的最高峰。
第二, 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加速了清朝統治的衰落和崩潰。
第三, 打擊了外國侵略者,阻滯了中國半民地化的進程。
第四, 太平天國的反抗精神鼓舞了中國人民的革命斗爭意志。
第五, 太平天國革命也是當時世界人民革命斗爭的一部分,推動了亞洲民族解放運動,同時也震動了歐洲大陸。
(1)農民起義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失敗的原因:
從主觀上看:
1、農民階級不是新的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代表。他們無法克服小生產者所固有的階級局限性,因而無法從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確的政治綱領和社會改革方案。無法制止和克服領導集團自身腐敗現象的滋長,也無法長期保持領導集團的團結,削弱了太平天國的向心力和戰鬥力。
2、太平天國是以宗教來組織發動群眾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學的思想理論,它不僅不能正確指導戰爭,而且給農民戰爭帶來了危害。
3、太平天國也沒能正確對待儒學。
4、太平天國不能把西方國家的侵略者與人民群眾區別開來,對西方侵略者還缺乏理性的認識。
5、從客觀上看:中外反動勢力勾結起來,聯合鎮壓太平天國。
6、太平天國運動教訓:由於階級和時代的局限性,農民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
太平天國運動:
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金田起義,起義軍稱「太平軍」,建國號「天平天國」。同年,洪秀全自稱「天王」並且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雲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
後來蕭朝貴和馮雲山先後戰死。1853年,太平軍攻佔南京,改南京為天京,定為都城,正式建立與清政府對臷的政權。天京事變成為太平天國由鼎盛走向衰落的轉折點。1864年天京陷落,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
⑵ 陳勝吳廣起義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陳勝吳廣起義的歷史意義是:
1、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階級內起義斗爭。
2、拉開了武容裝反抗「暴秦」的序幕,打響了「農民起義反暴秦」的第一炮。
3、它從根本上動搖了秦王朝統治,為項羽、劉邦創造了有利條件。
4、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對後面的封建統治者也是一個極好的教育,漢初的休養生息政策和開明統治很大程度上是受此次起義的影響。
⑶ 元末農民起義的歷史意義
元末農民起義歷時17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唐朝末年黃巢起義之後又一次全國性的大規模農民起義。它沉重打擊了蒙古貴族的封建統治,同時使封建地主階級認識到了農民階級力量的可怕和偉大,使地主階級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不敢過分剝削農民。經過這次起義,自北宋以來長期積累的土地兼並和土地集中問題得到較大幅度的調整和緩和,從而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為生產力的新一輪發展鋪平了道路。由於長年戰亂,人口減少荒地增多而導致了明初的「移民墾荒」運動,明初階級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和。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沒有一個新的領導階級的出現,農民起義的成果很快又被一批由農民起義領袖蛻變而成的新的漢族封建地主所竊取了。因此這次起義並未導致社會性質的變化,中國依然在封建社會的漫漫長夜中緩慢前進。
其次,在這次大起義中,大批奴婢得到了解放。奴婢在斗爭中獲得解放的事實,具有普遍意義。《大明律》規定:「庶民之家,存養奴婢者,杖一百,即放為良。」這說明了奴婢在起義中獲得解放已為法律所肯定。
⑷ 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太平天國的歷史意義 1、宣告了中國知識分子大分裂的開始。 在科舉時代,由於把所有知識分子全部包下來,知識分子群體的集體利益非常突出,例如范進寧可餓死也不肯作農民,他們基本上完全站在地主階級一邊。但是,隨著康乾時期人口迅速增長,這種把知識分子包下來的制度終於走到盡頭,洪秀全的起義宣告了中國中下層知識分子和主流知識分子決裂的開始,所以,在滿清政府不能鎮壓太平天國的情況下,作為學術界領袖的曾國藩親自披掛上陣,組織軍隊鎮壓起義,這是歷史上的第一次。 知識分子群體的大分裂,預示著科舉制將走到盡頭,所以,40年後科舉制完蛋,而科舉制的完蛋,讓更多的中下層知識分子成為無產者,這些人是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和民主革命的真正中堅力量,越來越多中下層知識分子成為共產主義者。同時,主流知識分子更加緊密地和大地主、大資本家以及外國資產階級勾結,所以,台灣和大陸的分裂其實就是中國中下層知識分子與主流知識分子大分裂的表現。 2、中國被壓迫階級從此有了自己的喉舌。 太平天國由於直接沖擊了知識分子群體的經濟基礎,在維持著科舉制的當時,起義幾乎沒有得到任何輿論支持,失敗是必然的,但是,隨著大批中下層知識分子轉變為無產者,中國被壓迫階級終於開始擁有自己階級的輿論力量。從此,中國被壓迫階級的反抗從純粹的自發向初步的自覺轉變。 3、太平天國對於孔子的攻擊沖擊並且動搖了中國幾千年知識分子配合地主階級愚昧人民的統治。 在科舉制下,知識分子由於被整體包下來,整個知識分子群體是一個巨大的特權實力集團,為了愚昧人民,他們拚命製造以孔子位代表的知識分子崇拜,不但人民被迫接受「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甚至連封建皇帝也要對孔子下跪,其目的就是恐嚇人民,不許人民在深重的壓迫下右任何的反抗念頭。而太平天國對於孔廟、孔牌的沖擊動搖了幾千年知識分子配合地主階級愚昧人民的統治。 4、解放了女性。 在太平天國時期,女性可以參加考試,可以倍錄取為狀元,女性不用纏足,而纏足,恰恰是宋代以後中國知識分子強加給中國女性的一副巨大的苦難枷鎖。 5、建立根據地,開始建設屬於自己階級的政權。 以前的黃巢、李自成起義,都是流寇式作戰,沒有根據地經濟補充革命軍隊,對於發展革命力量負面影響很大。他們這樣做的一個主要原因是起義沒有任何輿論支持,包括中下層知識分子也不肯放棄科舉制下的地位來加入革命,而太平天國由於有洪秀全、洪仁桿等先進知識分子掌握革命政權,能夠建立自己的輿論支持力量,所以首先建立自己的根據地,也為被壓迫階級以後管理自己階級的政權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 6、解決了革命政權向何處演變的問題 歷史上起義軍將領演變為軍閥的例子舉不勝舉,而1856年楊秀清已經露出這個苗頭,太平天國成功地解決了有可能被掌握兵權有野心的將領篡奪政權的危險,盡管付出了巨大代價。以後太平天國對兵權分散,保證了政權不向軍閥私人武裝演變。 太平天國由於沖擊了知識分子的經濟基礎,得到的輿論支持甚至比李自成少,失敗可以說是必然的,但是,它的不屈不饒地站在中國被壓迫階級一邊,寧死不向反動階級屈服的氣概是感天動地的(幾萬天國將士失敗後集體自殺),至今值得人民深深敬仰。
⑸ 秦末農民起義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關於秦末農民戰爭的歷史意義,著重從三個方面分析:一是從農民起義的特點內來看,這是我國第一容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二是從它的作用來看,秦末農民戰爭推翻了秦的統治,沉重打擊了地主階級;三是從歷史人物的功績來看,陳勝、吳廣是革命英雄。他們敢於揭竿而起的革命首倡精神在我國歷史上閃耀著永不磨滅的光輝。
⑹ 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的歷史意義和教訓
太平天國運動的意義: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腐朽統治,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也打擊了外國侵略者。
太平天國運動的教訓:農民階級作為小生產者的代表,缺乏先進理論的指導,不能承擔起領導中國民主革命的重任。太平天國所鼓吹的「同教一家」,使其領導人沒有真正認識到列強的實質,最後遭到內外鎮壓,陷於失敗。
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洪秀全偕馮雲山在廣西傳教,秘密進行反清活動。1850年夏,洪秀全發布總動員令,號召各地拜上帝會眾到桂平金田村「團營」。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集2萬餘人在廣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與楊秀清、馮雲山、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等組成領導核心。
(6)農民起義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太平天國運動同以往歷次農民起義相比的新特點:
(1)背景不同:以往的起義多因土地兼並、政治黑暗自然災害而起。而太平天國起義則增加了一層戰爭賠款。
(2)起義形式不同:過去的起義也有利用宗教的,但大多數是中國自身的宗教.而太平天國利用的是外來宗教,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3)太平天國領導人的思想有變化,尤其以洪仁開為代表的進步人士,大膽地提出了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農民階級的局限性。
(4)太平天國運動期間曾與外國人打交道,當西方列強提出以國家利益為交換條件支持太平天國時,被太平天國拒絕了,這些現象都是以往的農民起義不可能遇到的問題。
(5)太平天國的失敗是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鎮壓的結果。
⑺ 中國古代歷史上農民起義的積極意義
秦朝 秦末農民起義 陳勝、吳廣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 大澤鄉(今安徽宿縣東南) ① 公元前209年7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攻佔陳縣,陳勝自立為王,建立張楚政權。
劉邦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8月 沛縣(今屬江蘇) ② 起義軍進攻滎陽及關中,直抵咸陽附近的戲(今陝西臨潼東)。秦將章邯率幾十萬大軍反撲。12月,陳勝被叛徒庄賈殺害。
項羽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9月 會稽(今屬蘇州市) ③ 公元前207年,項羽領導德起義軍在巨鹿消滅秦主力。公元前206年,劉邦率領德起義軍攻佔咸陽,滅秦。經四年楚漢戰爭,項羽戰敗自殺。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政權。
西漢 西漢末年農民起義 王匡、王鳳 公元17年(天鳳五年) 綠林山(今屬湖北大洪山) ① 公元17年,王匡、王鳳在湖北綠林山起義;18年,樊崇領導赤眉軍在山東成昌大敗王莽軍。
② 23年,綠林軍在昆陽以八九千人擊潰號稱百萬的王莽軍。並乘勝攻入長安,推翻王莽政權。
樊崇 公元18年(天鳳五年) 莒縣(今屬山東)
③ 25年,豪強地主劉秀奪取農民勝利果實,建立了東漢政權。
東
漢
黃巾軍起義 張角 184年(靈帝中平元年)2月 洛陽 ① 張角創立了「太平道」,利用「太平道」把幾十萬農民組織成三十六「方」。宣傳「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張角和弟子秘密約定在甲子年(184年)三月五日,各地同時起義。由於叛徒告密,提前於當年二月起義。
起義軍多次打敗敵人進攻,不幸張角病死。在東漢官軍和各地豪強地主武裝聯合鎮壓下,經過幾個月戰斗,主力黃巾軍失敗,但各地起義軍仍堅持戰斗三十多年。在黃巾起義打擊下,東漢政權瓦解了。
② 起義迅速攻佔河北許多郡縣,黃河南北和長江流域,人民紛紛起義響應。起義軍包圍洛陽,屢次打敗東漢官軍。起義軍頭包黃色頭巾,故稱「黃巾軍」。
③ 起義軍多次打敗敵人進攻,不幸張角病死。在東漢官軍和各地豪強地主武裝聯合鎮壓下,經過幾個月戰斗,主力黃巾軍失敗,但各地起義軍仍堅持戰斗三十多年。在黃巾起義打擊下,東漢政權瓦解了。
西晉 西晉末年流民起義 李特 301年(惠帝永寧元年) 綿竹(今屬四川) ① 流民推舉巴氐人李特為首領,在四川綿竹起義,屢敗官兵,各地流民起義紛紛響應。
張昌 303年(惠帝太安二年) 安陸石岩山(今屬湖北安陸) ② 李特犧牲後,各地流民起義延續了幾十年,這些起義先後被鎮壓。但西晉統治階級也在流民起義打擊下搖搖欲墜。
東
晉
東晉農民起義 孫恩 399年(東晉安帝隆安三年) 海島 ① 孫恩在海島領導起義,攻破上虞(今浙江上虞),殺縣令,聲勢大振。八郡農民紛紛響應。孫恩自稱征東大將軍,率起義三次渡海登陸,與東晉軍作戰,最後一次不幸失利,孫恩投海自殺。
② 孫恩起義失敗後,余眾數千人由其妹夫盧循率領繼續戰斗。攻佔番禺,自稱平西將軍,建立農民政權。
盧循 403年(東晉安帝元興二年) 海島
③ 起義軍趁劉裕北伐南燕之機,分兩路北伐,打敗晉軍,直逼建康(南京西北),劉裕滅燕後,急速回援建康,後盧循為劉裕所敗,赴水而死,農民起義失敗,這次起義堅持斗爭12年,遍及東晉全境,基本上動搖了東晉統治。
南北朝 北魏北方各族人民大起義 破六韓拔陵 523年(孝明帝正光四年) 沃野鎮(今內蒙古五原東北) ① 匈奴人破六韓拔陵領導北部邊鎮軍民在沃野鎮起義,屢敗官軍。兩年後,由於寡不敵眾,起義失敗。
葛榮 525年(孝明帝孝昌元年) 定州左人城 ② 525年,河北各族人民在上谷(今北京延慶)起義。528年後,逐漸集中在葛榮領導下,發展到幾十萬人,由於領導輕敵,兵力分散,起義慘遭失敗,葛榮被俘犧牲。但起義沉重打擊了鮮卑貴族,掃盪了漢族地主勢力,動搖了北魏統治,在戰斗中加深了各族人民了解,促進了各民族的大融合。
隋
朝
隋末農民起義 王薄
翟讓
李密
竇建德
杜伏威
611年(隋煬帝大業七年) 長白山(今山東章丘境內) ① 611年,王薄在山東長白山起義,各地響應,匯成三支:李密、翟讓的瓦崗軍;竇建德的河北起義軍和杜伏威的江淮起義軍。
② 616年,瓦崗軍在滎陽大敗隋軍,第二年,佔領興洛倉,開倉散糧,擴大隊伍。
③ 618年3月,隋煬帝在江都被部下宇文化及殺死,隋滅亡。
④ 618年5月,李淵奪取農民起義勝利果實,在長安建立唐朝。
唐
朝
唐末農民起義 裘甫 859年(宣宗大中十三年) 浙東 ① 859年,浙江裘甫領導起義,起義軍以剡縣為中心,建立農民政權,歷時8個月,起義失敗。
龐勛 868年(懿宗咸通九年) 桂林 ② 868年,龐勛領導的桂林戍兵起義,隊伍發展到20萬人。勝利的形勢使龐勛驕傲起來,影響了軍心,削弱了力量,再加上唐軍三面進攻和內部將領叛變投唐,龐勛壯烈戰死,起義軍被鎮壓下去。
王仙芝 875年(僖宗乾符元年)初 長垣(今屬河南) ③ 875年初,王仙芝在河南長垣起義,878年2月王仙芝兵敗被殺。
黃巢 875年(僖宗乾符元年)6月 冤句(今屬山東曹縣) ④ 875年6月,黃巢率眾在冤句響應起義,起義軍採取「避實擊虛」的方針,展開流動作戰,入安徽、浙江,攻佔廣州。後又渡過長江、淮河,轉戰各地,攻佔洛陽,長安建立「大齊」國,鎮壓大貴族、大官僚。
唐僖宗逃到四川,集中殘軍和地方武裝反撲。黃巢部將投敵,884年6月,黃巢在泰山兵敗自殺,余部繼續戰斗多年後,才最後失敗。
北
宋
北宋農民起義 王小波 993年(太宗淳化四年)春 青城(四川灌縣南) ① 993年,王小波、李順在四川青城起義,提出「均貧富」口號;第二年,佔領成都,建立大蜀政權,控制四川部分地區,堅持斗爭到995年春,最後失敗。
李順 993年(太宗淳化四年)12月 青城
宋江 1119年(宣和元年) 梁山泊(今山東梁山) ② 1119年,宋江在北方領導人民起義,起義軍在河北、山東、河南一帶沉重打擊了北宋軍隊,由於北宋統治階級殘酷鎮壓,1121年夏,起義軍失敗。
方臘 1120年(徽宗宣和二年)10月9日 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 ③ 1120年10月,方臘在浙江睦州起義。起義連破浙江、安徽、江西一帶六州五十二縣,殺死貪官污吏。後由於糧食和武器缺乏,退到睦州青溪縣的岩洞,最後失敗。
南宋 南宋農民起義 鍾相、楊幺 1130年(高宗建炎四年)2月17日 湖南洞庭湖一帶 鍾相、楊幺1130年2月在湖南洞庭湖一帶起義,提出「等貴賤,均貧富」的口號,建立「大楚」政權,1135年6月楊幺被俘,慘遭殺害,起義失敗。
元
朝
元末農民起義 劉福通
韓山童
朱元璋
1351年(順帝至正十一年)1月 潁州(今安徽阜陽) ① 劉福通、韓山童在黃河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帶醞釀起義。由於泄密,韓山童遇害,劉福通於1351年5月在安徽潁州起義。徐壽輝、郭子興及張士誠等起義響應。劉福通領導的起義軍,迅速發展到幾十萬人。他們因頭裹紅巾,故稱紅巾軍。1355年(至正十五年)2月,劉福通在亳州建立政權,國號「宋」。徐壽輝建立天完農民政權。各地起義軍摧毀元的地方政權,捕殺官僚地主,廢除租稅徭役,開倉救濟貧民。但在官兵和地主武裝聯合進攻下,由於起義軍缺乏統一指揮,力量分散。1363年,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失敗。
② 朱元璋利用農民戰爭的力量,消滅了割據勢力,統一長江中下游,於1368年滅元朝,建立了明朝。
明
朝
葛賢抗稅起義 葛賢 1601年(萬曆二十九年)6月初 蘇州 ① 為了抗議苛捐雜稅,在明朝後期,有幾十個城市爆發了城市人民反稅監的斗爭,這是資本主義萌芽在政治上的反映,是中國歷史上的新現象。1601年初,蘇州機工在葛賢的領導下,包圍稅署,打死稅吏,嚇得稅監逃跑。由於許多城市人民的斗爭,明政府被迫撤回全部稅監。
明末農民起義 高迎祥
李自成
張獻忠
1628年(崇禎元年) 陝西
安塞
蘇州
② 1628年陝西北部(安塞)農民起義,各地響應,涌現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起義領袖。1635年,起義軍十三家七十二營的首領在河南滎陽開會。打破官兵圍剿計劃。
③ 1636年,高迎祥犧牲後,李自成為闖王。轉戰陝西、甘肅、四川、湖北、河南一帶。張獻忠活動於湖北、四川一帶。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糧」口號,受到城鄉人民的擁護。1643年,在襄陽建立政權,第二年初,定國號為「大順」。
④ 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朝滅亡。不久,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在滿漢地主聯合鎮壓下失敗。
⑤ 1644年,張獻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權。後清兵入四川,張獻忠犧牲。李自成、張獻忠犧牲後,起義軍繼續堅持抗清二十多年。
清
朝
苗民起義 石柳鄧 1795年(乾隆六十年)2月 貴州銅仁府(今貴州銅仁縣) 1795年正月,銅仁府石柳鄧首先領導苗民起義,接著各寨苗民響應。苗民起義雖然時間長,對清統治者嚴重打擊,但力量分散,缺乏統一領導,終被清政府殘酷鎮壓下去。
白蓮教起義 王聰兒 1796年(嘉慶元年)正月 湖北荊州 1796年正月,湖北荊州一帶白蓮教首先起義,附近流民紛紛響應。白蓮教起義的女英雄王聰兒被推為襄陽起義軍的首領。起義軍轉戰湖北、陝西、四川一帶。勢力發展到幾十萬人,堅持斗爭九年。清政府用了一億多兩白銀和軍費,消耗了大量兵力,才把這次起義鎮壓下去。
天理教起義 林清
李文全
1813年(嘉慶十八年) 河北大興縣
河南滑縣
1813年,在河南、山東、河北地區的白蓮教起義失敗後不久,又爆發了天理教起義,領導人林清、李文全,同河北、山東其他天理教首領約定在嘉慶十八年(1813年)九月十五日,同時起義,攻佔北京,不久起義機密泄露,起義軍與清軍戰斗,因勢力單薄,退出皇宮,起義失敗。
小刀會起義 劉麗川 1853年(咸豐三年)9月 上海 上海小刀會於1853年9月在劉麗川領導下起義,佔領上海縣及附近各縣,到1855年2月,在清軍和英法侵略武裝的聯合鎮壓下失敗。
天地會起義 陳開
李文茂
1854年(咸豐四年)7月 廣東佛山鎮 1854年7月廣東天地會首領陳開率眾在佛山起義,李文茂響應。在短短二三個月內,起義軍就攻克府、縣、州城四十餘座,並圍攻廣州城長達半年之久,使中外反動勢力十分驚恐不安。1855年6月攻下潯州府(今桂平)建立「大成」國。其後大成國起義軍攻佔府州縣城數十座,發展到數十萬人,一度控制了大半個廣西。1861年,由於兵力分散,缺乏統一領導,起義失敗。
捻軍起義 張樂行 1855年(咸豐五年)8月 安徽蒙城雉河集 捻軍是有北方農民秘密組織發展而來的,活躍在安徽、河南、山東西南和江蘇北部一帶,以破產農民、遊民等為主要成份。1853年捻黨首領會集於安徽蒙城雉河集(今渦陽)推張樂行為盟主,開始有統一的指揮領導,稱捻軍。太平天國失敗後,捻軍成為北方農民反清斗爭的主力。捻軍和太平軍余部聯合作戰,一直堅持到1868年。
苗民起義 張秀眉
李文學
杜文秀
1855年(咸豐五年)
1856年(咸豐六年)
貴州
雲南哀牢山
1855年,貴州苗民在張秀眉領導下起義,漢、布依、侗等族人民紛紛參加。1856年,雲南哀牢山區彝族人民在李文學領導下起義。同年,杜文秀領導回民起義,攻克大理,建立政權。各地各族人民的反清斗爭,由於沒有統一的領導,結果在清軍殘酷鎮壓下,先後失敗。
太平天國革命運動 洪秀全 1851年(咸豐元年)1月 金田村(今廣西桂平境內) 1843年,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教。1851年1月1日在金田村起義,9月佔領永安,分封諸王。1853年3月佔領南京,改為天京,頒布《天朝田畝制度》,發動北伐、西征。捻軍、小刀會起義響應,形成第一次革命高潮。
1856年9月1日楊韋事變,韋昌輝叛亂,石達開分裂,力量削弱。後期陳玉成、李秀成、洪仁
⑻ 中國農民起義對中國歷史有何推動意義
封建社會裡面的農民起義本身是,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對抗的升級版。
如果說其有意義,意義就在於,統治階級迫於農民階級造反的壓力,所以盡量調和矛盾,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但到了後期,農民階級本身已經不是最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他們已經不能符合歷史的發展潮流,這個時候的起義,就是逆歷史潮流反人類的暴動了。
直接表現就是闖賊,後面還有太平天國,他們都可以說是官逼民反,但是農民意識的狹隘已經體露無疑。
如果說太平天國還給矛了滿族政權以覺重打擊加速其滅亡之外,闖賊直接幫滿清將明朝滅亡,是典型的趁火打劫,是最大的漢奸,造成中華文明的倒退,而且給後人造成一種攘外必先安內的錯覺。
李自成進北京之後的種種作為,搶女人,搶財物,證明他們就是一群土匪,沒有一點遠光,以他們作為,說明他們根本沒有得到民心所向,否則的話,不會兵敗如山倒,真正擁有民心的人,打到北京之後,就是顛峰,怎麼能說敗就敗呢,
所以,稱李自成這些人是流民是一點沒錯的,由一群不幹事的流氓組成起來的。
可嘆明朝沒有岳飛,否則李自成這種人就是洞庭畔的楊幺而已
看過拭血問劍沒有,岳飛與楊幺的一番對話,
岳飛說,國難當頭,臣民更應該同仇敵概,共赴國難,而楊幺不過是野心太大,只是想取而代之罷了。
明末經濟已經常繁榮,只是工商業發展過度,文官集團太過猖崛,政治上層建築跟不上,而崇禎年少氣盛,沒有經驗,否則以滿清不足百萬人,怎麼會亡國呢。
⑼ 陳涉農民起義的意義
意義抄
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
它從根本上動搖了秦王朝統治,為爾後項羽、劉邦滅秦創造了有利條件,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對後面的封建統治者也是一個極好的教育,漢初的休養生息政策和開明統治很大程度上是受農民起義的影響。
⑽ 陳勝吳廣起義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陳勝吳廣起來義是中國歷自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
它從根本上動搖了秦王朝統治,為爾後項羽、劉邦滅秦創造了有利條件,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對後面的封建統治者也是一個極好的教育,漢初的休養生息政策和開明統治很大程度上是受農民起義的影響。
大澤鄉起義又稱「陳勝吳廣起義」,是秦末農民戰爭的一部分,沉重打擊了秦朝,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秦朝廷征發閭左貧民屯戍漁陽,陳勝、吳廣等900餘名戍卒被征發前往漁陽戍邊,途中在蘄縣大澤鄉(今宿州)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達目的地,情急之下,陳勝、吳廣領導戍卒殺死押解戍卒的軍官,發動兵變。起義軍推舉陳勝為將軍,吳廣為都尉。連克大澤鄉和蘄縣,並在陳縣(今河南淮陽)建立張楚政權,各地紛紛響應。
大澤鄉起義因為陳勝得勢後驕傲,加上秦將章邯率秦軍鎮壓而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