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北京歷史文化簡介

北京歷史文化簡介

發布時間:2021-02-23 22:37:53

⑴ 北京歷史文化的介紹

《北京歷史文化》,是羅哲文等編著由 北京大學出版社在2004年8月出版發行的,著重介紹北京歷史文化的一本書。

⑵ 北京人文歷史城市簡介

到http://www.oldbeijing.net老北來京文化網去逛源逛吧,那裡介紹老北京人文歷史特別權威。。

⑶ 中國古都北京的介紹

《中國古都北京》是一部文圖並茂的北京歷史文化的實錄。它以翔實的史料和精美的圖片,記述了北京50萬年以來發生、發展,特別是作為元、明清三朝帝都的演變過程,及其作為國際大都會的重要地位

⑷ 北京的來歷簡介200字

北京歷史沿革
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於北京及附近地區,稱燕,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區的琉璃河鎮,遺址尚存。又封黃帝之後人於薊,在今北京西南。後燕國滅薊國,遷都於薊,統稱為燕都或燕京。

秦代設北京為薊縣,為廣陽郡郡治。
漢高祖五年,被劃入燕國轄地。元鳳元年復為廣陽郡薊縣,屬幽州。本始元年因有帝親分封於此,故更為廣陽國首府。

東漢光武改制時,置幽州刺史部於薊縣。永元八年復為廣陽郡駐所。
西晉時,朝廷改廣陽郡為燕國,而幽州遷至范陽。十六國後趙時,幽州駐所遷回薊縣,燕國改設為燕郡。歷經前燕、前秦、後燕和北魏而不變。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除燕郡。大業三年(607年),隋朝改幽州為涿郡。
唐初武德年間,涿郡復稱為幽州。貞觀元年(627年),幽州劃歸河北道。後成為范陽節度使的駐地。安史之亂期間,安祿山在北京稱帝,建國號為「大燕」。唐朝平亂後,復置幽州,歸盧龍節度使節制。
五代初期,軍閥劉仁恭在此建立地方政權,稱燕王,後被後唐消滅。
北宋初年宋太宗在高梁河(今北京海淀區)與遼戰斗,北宋大敗,對燕雲十六州從此望眼欲穿;遼於會同元年(938年)起在北京地區建立了陪都,號南京幽都府,開泰元年改號析津府。
金朝貞元元年(1153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顏亮正式建都於北京,稱為中都,在今北京市西南。
大蒙古國成吉思汗麾下大將木華黎於嘉定八年(1215年)攻下北京,遂設置燕京路大興府。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改稱中都路大興府。至元九年(1272年),中都大興府正式改名為大都路(突厥語:Khanbalik,意為「汗城」,音譯為汗八里、甘巴力克),也就是元大都。元大都成為全中國的交通中心,北到嶺北行省,東到奴兒干都司(治所黑龍江下游),西到西藏地方,南到海南,都在此交流。從這一時期起,北京成為中國的首都。
明朝初年,以應天府(今南京)為京師,大都路於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改稱為北平府,同年十月應軍事需要劃歸山東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改為北平承宣布政使司駐地。燕王朱棣經靖難之變後奪得皇位後,於永樂元年(1403年)改北平為北京,是為「行在」(天子行鑾駐蹕的所在,就稱「行在」)且常駐於此,如今的北京也從此得名。永樂十九年(1421年)正月,明朝中央政府正式遷都北京,以順天府北京為京師,應天府則作為留都稱南京。明仁宗、英宗的部分時期,北京還曾一度降為行在,京師復為南京應天府。
明清時設置順天府管轄首都地區,地位與今日的北京市類似,但管轄面積不同。
清兵入關後即進駐北京,亦稱北京為京師順天府,屬直隸省。
清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打進北京並簽訂《北京條約》。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再次打進北京,大量文物被侵略軍和壞民劫掠。[1] 1901年在京與十一個國家簽署了《辛丑條約》。
辛亥革命後的民國元年(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定都南京,同年3月遷都北京,直至民國十七年(1928年)中國國民黨北伐軍攻佔北京,張作霖敗回東北,北洋政府下台。
民國伊始,北京的地方體制仍依清制,稱順天府。直至民國三年(1914年),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范圍規格與順天府大致相同,直轄於中央政府北洋政府。這一時期,北京新建了有軌電車系統,和一批現代的文化教育機構,如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協和醫學院等。
民國十七年(1928年)六月,北伐戰爭後,首都遷回南京,撤銷原京兆地方,北京改名為北平特別市,後改為北平市,隸屬於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
民國十九年(1930年)6月,北平降格為河北省省轄市,同年12月復升為院轄市。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平被日本佔領。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此成立,且將北平改名為北京。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21日,入侵北京的日本軍隊宣布投降,第十一戰區孫連仲部接收北京,並重新更名為北平。北平市所轄范圍較之前順天府、京兆地方及今日北京市為小,大致包括今西城區、東城區全境,朝陽區大部、海淀區南半部、石景山區南部和豐台區北半部。
1949年1月,在原國民黨時期20個區的基礎上臨時劃定32個區,4月將32個區合並為26個區,6月接管任務完成後調整為20個區。
1949年1月31日,傅作義與中國共產黨達成和平協議,率領25萬國民黨軍隊投向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北平市,北京和平解放。

⑸ 北京的歷史文化

北京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城市建築有四個顯著特點:辨正方位、注重風水、講求對稱、突出中心

從燕到清,考察北京歷史地位的變化時,抓住了錯綜和復雜的民族矛盾這一線索,便易於理解,同時也是北京同南京、洛陽、長安的不同之處。

考察歷史上北京的交通狀況,可以清楚地看出以下幾個特點:

(1)北京的主要交通路線呈X形結構正因為自古以來北京的主要交通路線呈X形結構,所以處於X中心點的北京,就成為天然性交通樞紐。

(2)北京是天然性交通樞紐,並且由地區性交通樞紐上升為全國性交通樞紐。遼金以來,隨著北京城市性質和城市功能的改變,即由原來的地區性行政中心幽州,先升為遼的陪都南京,又升為金的首都中都,接著相繼為元明清全國大一統王朝的京師,即元大都和明清北京,所以北京這一交通樞紐也由地區性的轉變為全國性的。

(3)北京的交通構成比較復雜。從道路形態來看,既有陸路,也有水路,而且水路又有運河與海路之分;既有城市街巷通衢,又有鄉間人行小道。就道路功能來說,既有皇家御路,又有普通商旅之路;既有漕運專路,又有兵家進軍之路,還有官家郵傳驛道。

(4)道路等級高,管理嚴,效益大。金代都門外夾道重行植柳各百里;元代大都城內大街寬二十四步,小街寬十二步;清代從朝陽門至通州、西直門至圓明園、廣安門至盧溝橋等主要官道,都改造成條石鋪砌。諸多事例都說明歷史上北京的道路等級是最高的。

北京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遼、金、元、明、清五代近一千年間,北京的歷史文化特點鮮明.具體體現在三個層次的交融:即農耕文化和牧獵文化的撞擊與融會、京師文化和地區文化的輻輳與輻射、中華文化與外來文化的排斥與吸納.

⑹ 北京的傳統文化

1、四合院,中國傳統合院式建築,其格局為一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東西廂房和倒座房組成,從四面將庭院合圍在中間。

2、胡同,為保護古都風貌,維護傳統特色,北京城區劃定了二十餘條胡同為歷史文化保護區,像南鑼鼓巷、西四北一條至八條等就被定為四合院平房保護區。

3、京劇,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

4、木偶戲

木偶戲是用木偶來表演故事的戲劇。中國傳統藝術之一,在中國古代又稱傀儡戲。中國木偶戲歷史悠久,普遍的觀點是:"源於漢,興於唐"。三國時已有偶人可進行雜技表演,隋代則開始用偶人表演故事。

5、捏麵人

捏麵人也稱麵塑是一種製作簡單但藝術性很高的傳統民間工藝品。中國的麵塑藝術早在漢代就已有文字記載。捏面藝人根據所需隨手取材,在手中幾經捏、搓、揉、掀,用小竹刀靈巧地點、切、刻、劃,塑成身、手、頭面,披上發飾和衣裳,頃刻之間,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便脫手而成。

⑺ 北京的歷史簡介

北京是人類發祥地之一。距今約萬年前「北京人」的出現標志著北京歷史的開始。為生存而聚居的北京原始人類創造了聚落組織和文化,在拓展生存空間的同時,與各種文明發生著交流與碰撞。

夏商周時期的中華大地,呈現出文化融合交匯並逐漸走向統一的態勢。中原王朝或與當地邦、族結盟,或直接派重臣守護,表現出對其北面門戶——北京地區的重視。

公元前11世紀中期周武王滅商後,即分封了燕、薊兩個諸侯國。從此,北京的歷史邁上了「方國都邑」的新台階。戰國時期,燕國成為「七雄」之一,燕都薊城一躍成為「富冠海內」的名城。

(7)北京歷史文化簡介擴展閱讀

北京城歷史變遷

1、遼陪都城簡介:公元926年契丹人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在接收後晉割讓的燕雲十六州後即改國號為「遼」,並在幽州建立了陪都,因為其陪都建立在大遼疆域的南部所以稱「南京」,又叫「燕京」。

這一時期皇城的城垣位於今天的廣安門地區。現位於宣武區的天寧寺塔正是那個時期的建築。

2、金中都城簡介:金天德三年(1151年)海陵王完顏亮下詔遷都燕京,並將燕京更名為「中都」。金中都是在遼南京城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的,並參照北宋汴京城的規制,除北城垣未動之外,東、西、南三面均加以擴大,略呈正方形。

中都的皇城是在遼南京(燕京)城內的子城基礎上擴建而成的,金中都大安殿的遺址就位於今廣安門濱河路的金中都宮殿紀念闕下。

3、金中都皇城簡介:皇城開四門,北為振辰門,東為宣華門,南為應天門,西為玉華門。皇城中建有供皇帝遊玩的西湖(現蓮花池)。金中都的皇宮優美非凡,金中都皇宮建築群「為古今冠」它將北宋汴京宮殿建築的精華移植到北方。

金中都皇城的建築布局直接影響以後元、明、清三朝皇城的格局,如在皇城前建有「千步廊」,後來元大都、清北京城皇城前都建有「千步廊」,金中都皇城的建設實際為開辟元大都和明清皇城建設的先河,它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

⑻ 北京的歷史

北京歷史悠久,它作為城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秦漢以來,北京地區一直是中國北專方的重鎮,名稱屬先後稱為薊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順天府等。北京與西安、南京、洛陽並稱中國「四大古都」,擁有6項世界遺產,是世界上擁有文化遺產項目數最多的城市,具有重要的國際影響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938年,遼太宗將幽州定為「南京幽都府」,1012年改號「析津府」。是遼國陪都,人稱燕京,是為北京建都之始,1153年,金朝設中都,2014年是北京建都1076周年。金中都人口超過一百萬。金中都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設奠定了基礎。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邊緣,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經老城西南,毗鄰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餘年建城歷史、一千餘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有遼、金、元、明、清、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等六個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數個政權建政於此,薈萃了自元明清以來的中華文化,擁有眾多歷史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

⑼ 介紹北京文化,歷史,風土人情,作家作品,旅遊景點.300字以上!!!!!!!!!!!!!!!!20分鍾內!

頤和園是我國現存最完好、規模最宏大的古代園林。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境內,距天安門20餘公里,佔地290公頃。
頤和園原為封建帝王的行宮和花園,遠在金貞元元年(1153年)即在這里修建「西山八院」之一的「金山行宮」。明弘治七年(1494年)修建了園靜寺,後皇室在此建成好山園。1664年清廷定都北京後,又將好山園更名為「瓮山行宮」。清乾隆年間,經過15年的修建工程,將該園改名為「清漪圓」。此時的清漪園,北自文昌閣至西宮門築有圍牆,東、南、西三面以昆明湖水為屏障,園內修建了許多亭台樓閣,橋廊齋榭,山清水秀,富麗堂皇。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瘋狂搶劫並焚燒了園內大部分建築,除寶雲閣(俗稱「銅亭」)智慧海、多寶琉璃塔倖存外,珍寶被洗劫一空,建築夷為一片廢墟。光緒十四年(1888年)慈待太後挪用海軍經費3000萬兩白銀,在清漪園的廢墟上興建起頤和園。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的野蠻破壞,後慈禧又動用巨款重新修復。數百年來,這里一直是封建帝王、皇室的享樂之地,解放辟為公園。1961年國務院公布頤和園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頤和園包括萬壽山、昆明湖兩大部分,園內山水秀美,建築宏偉。全園有各式建築3000餘間,園內布局可分為政治、生活、游覽三個區域。政治活動區,以仁壽段為中心,是過去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辦理朝事、會見朝臣、使節的地方。生活居住區,以玉瀾堂、宜芸館、樂壽堂為主體,是慈禧、光緒及後妃居住之地。風景游覽區,以萬壽山前山、後山、後湖、昆明湖為主, 是全園的主要組成部分。
在世界古典園林中享有盛譽的頤和園,布局和諧,渾然一體。在高60米的萬壽山前山的中央,縱向自低而高排列著排 雲門、排雲股、德輝殿、佛香閣、智慧海等一組建築,依山而立, 步步高升,氣派宏偉。以高大的佛香閣為主體,形成了全園的中心線。沿昆明湖北岸橫向而建的長廊,長728米,共273間, 像一條綵帶橫跨於萬壽山前,連結著東面前山建築群。長廊中有精美柁畫14000多幅,素有「畫廊」之美稱。位於頤和園東北角,萬壽山東麓的諧趣園,具有濃重的江南園林特色,被譽為 「園中之園」。
佔全園總面積四分之三的昆明湖,湖水清澈碧綠,景色宜人。在廣闊的湖面上,有三個小島點綴,其主要景物是西堤、西堤六橋、東堤、南湖島、十七孔橋等。湖岸建有廓如亭、知春亭、鳳凰墩等秀美建築,其中位於湖西北岸的清晏舫(石訪)中西合璧,精巧華麗,是園中著名的水上建築。後山後湖,林茂竹青,景色幽雅,到處是松林曲徑,小橋流水,風格與前山迥然不同。山腳下的蘇州河,曲折蜿蜒,時狹時闊,頗具江南特色。在岸邊的樹叢中建有多寶琉璃塔。後山還有一座仿西藏建築——香岩宗印之閣,造型奇特。蘇州街原為宮內的民間買賣街,現已修復並向遊人開放。擁山抱水,絢麗多姿的頤和園,體現了我國造園藝術的高超水平 萬壽山以南,是碧波盪漾的昆明湖,西部是仿杭州蘇堤而建的西堤,將湖面分為東西兩半,西堤有六座橋梁,以玉帶橋最為有名,遠遠望去,如玉帶輕飄。據說,乾隆皇帝,慈禧太後都愛游西堤。慈禧曾在這里化裝成漁婆,命太監李蓮英扮成漁公,二人合影留念。與西堤相接的東堤是一道石造長堤,中段有仿盧溝橋而建的十七孔橋,望柱上有神態各異的石獅564隻。昆明湖煙波浩渺,氣象萬千。三座大島,十七孔橋等與萬壽山遙相呼應。
頤和園三大景區,既有湖光山色,又有庭園美景;各式宮殿,寺廟和園林建築3000餘間,不同特點的建築群落自成一格又相互聯系。它巧妙地借西部玉泉山作為它的大背景,把人工建設與自然風光和諧地融匯在一起,從而成為中國園林藝術的典範。
作為清代政治活動的重要場所,頤和園記錄了宮廷生活的許多史實,反映出清王朝由盛到衰的歷史側面。萬壽山古稱瓮山,山下之湖名瓮山泊,明代被喻為杭州西湖,稱為「西湖景」,引來不少文人墨客的登臨,留下許多優美詩篇。由於這里山青水秀,每至盛夏,十里荷花,香氣襲人,這樣的佳景不久就被封建皇帝看中而營造御苑。清代在此造園最為集中,最著名的「三山五園」(萬壽山清漪園、玉泉山靜明園、香山靜宜園、暢春園、圓明園)完成於彼。其中的清漪園,即頤和園的前身,乾隆十五年(1750年)為籌備慶賀太後60壽辰的名義,乾隆帝大興土木修建清漪園,瓮山改名萬壽山,瓮山泊改名昆明湖。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戰火「三山五園」皆化為焦土,所有珍寶也被洗劫一空。慈禧垂簾聽政後對清漪園進行復建,並改名為頤和園。
頤和園造景百餘處,雖然寓意繁豐,但突出地體現著皇權與神權的至高無尚,無一處不是悠久歷史的深厚積淀,無一處不滲透著民族文化的豐厚蘊涵。
這座歷史為帝王建造的古典園林,自對外開放以來,每年接待中外遊客達數百萬人,現已成為中國最著名的旅遊參觀熱點之一。1998年,頤和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⑽ 北京的簡介

北京,簡稱「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現代化國際城市。

北京位於北緯39度56分、東經116度20分,地處華北大平原的北部,東面與天津市毗連,其餘均與河北省相鄰。

北京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全國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現代化國際城市,北京是祖國的心臟。

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所在地,也是中部戰區司令部駐地。

2015年7月31日,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宣布北京攜手張家口獲得202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舉辦權,北京成為全球首個既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又將舉辦冬季奧運會的城市。

北京是唯一入選世界15大購物之都的內地城市,擁有百餘家大中型購物商場。王府井大街、前門大柵欄、西單商業街是北京的傳統商業區;國貿商城、東方新天地、中關村廣場。

(10)北京歷史文化簡介擴展閱讀∶

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有很多地方特色的民風習俗:北京小吃、京劇、京韻大鼓、相聲、舞台劇、鐵板快書、景泰藍、牙雕、毛猴、漆雕、賽蟈蟈和蟈蟈籠、吹糖人、捏麵人等等。

北京是「博物館之都」,注冊博物館多達151座。國家博物館為世界最大博物館。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

北京是全球擁有世界遺產(7處)最多的城市,是全球首個擁有世界地質公園的首都城市。北京對外開放的旅遊景點達200多處,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宮紫禁城、祭天神廟天壇、皇家園林北海公園、頤和園和圓明園,還有八達嶺長城、慕田峪長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名勝古跡。

北京市共有文物古跡7309項,9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含長城和京杭大運河的北京段)、326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國家地質公園、15處國家森林公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京

首都之窗-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概況

閱讀全文

與北京歷史文化簡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