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南昌起義」有何重要歷史意義
南昌抄起義歷史意義是打響了武襲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一搶,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繼續革命的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偉大開端。
南昌起義是指中國共產黨為反抗國民黨反動派背叛革命、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之舉於1927年8月1日領導的第一次武裝起義。1955年授銜的中國人民解放軍10位元帥中的8位、10位大將中的6位從南昌起義的隊伍中走出。
南昌起義之所以會發生在南昌是因為當時國民黨有兩個政權——武漢和南昌,而國民政府的主要武力又是集中在武漢,所以相比來講,南昌更容易攻陷。事實證明,一開始的時候南昌的守衛軍確實在共產黨的攻擊下潰不成軍,這也表明南昌起義所選的地點是正確的。
㈡ 八一南昌起義的意義
八一南昌起義的意義:
1、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帶有全局意義的一次武裝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宣告了中國共產黨把中國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立場。
2、南昌起義擴大了我黨的影響力,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掀起了一波反抗國民黨獨裁統治的革命浪潮。
3、八一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革命戰爭和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的標志。
4、八一南昌起義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樹立了一面鮮明的武裝斗爭旗幟,充分地表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不畏強敵、前仆後繼的革命精神。
5、八一南昌起義以實際行動批評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鬥志。它對創建偉大的人民軍隊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2)南昌起義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南昌起義第一槍其實是有三個意思的,第一個意思是這場起義是反抗國民黨的開始。第二個意思是,這場起義的第一槍是誰按下扳機的?第三個意義是,這場起義是共產黨開始武裝反抗道路的第一把槍。下面就來看看這三種具體的含義。
如果南昌起義第一槍指的是第一個意思,那麼可以說南昌起義第一槍主要側重的是這場起義對當時的中國的歷史意義。並且標志著兩黨之間已經出現了對立狀態,它從側面暗示了國民黨的腐敗。
是第二個意思就是「哨兵」。其實這個哨兵並不是共產黨的軍人,而是國民政府的人。因為當時已經發現了起義的苗頭,那個哨兵為了對起義表示警告,就對著天空打了三槍。
但是三槍也是起義發起的一種信號,所以鬼使神差的,那個哨兵開始了南昌起義。如果南昌起義第一槍指的是第三個意思,那麼它側重的是一種歷史,這不僅是中國革命開始一種新局面的歷史,也是共產黨開始一次嘗試的歷史。
㈢ 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的歷史意義
南昌起義來,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帶源有全局意義的一次武裝暴動。它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宣告了中國共產黨把中國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立場,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創造革命軍隊和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是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
南昌起義與之後的秋收起義,廣州起義作為這段時期百餘次大小起義中最為重要的三次起義極大地擴大了我黨的影響力,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掀起了一波反抗國民黨獨裁統治的革命浪潮。八一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革命戰爭和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的標志。
秋收起義是1927年9月,中國共產黨在湖南、江西邊界領導發動的農民武裝起義。
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先後叛變革命。為了挽救革命,1927年7月中共中央決定在共產黨力量較強、工農運動基礎較好的湖南、湖北、江西、廣東4個省舉行秋收暴動。八七會議後毛澤東前往長沙,領導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1927年9月9日,秋收起義部隊在文家市會師,毛澤東主持前委會議,及時作出從進攻大城市轉向農村進軍的決定,初步形成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思想。
秋收起義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以保存和發展革命力量的正確道路。
㈣ 南昌起義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南昌起義的意義
南昌起義,由於客觀上敵人力量過於強大,主觀指導上缺乏經內驗,沒有和容湘、鄂、贛地區的農民運動相結合,開展土地革命戰爭,而是孤軍南下廣東,企圖打開海口,爭取外援,重建革命根據地,再次舉行北代,加之兩次分兵,不能集中兵力殲敵,成為敵人各個擊破等原因,最後遭至失敗。但這次起義的偉大歷史功績是不可磨滅的。它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樹立了一面鮮明的武裝斗爭旗幟,充分地表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不畏強敵、前仆後繼的革命精神。它以實際行動批評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鬥志。它對創建偉大的人民軍隊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帶有全局意義的一次武裝暴動。它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宣告了中國共產黨把中國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立場,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創造革命軍隊和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從此,8月1日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和後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㈤ 南昌起義的意義
意義介紹:
1、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帶有全局意義的一次武裝起義。它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宣告了中國共產黨把中國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立場,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創造革命軍隊和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是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
2、南昌起義與之後的秋收起義,廣州起義作為這段時期百餘次大小起義中最為重要的三次起義極大地擴大了我黨的影響力,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掀起了一波反抗國民黨獨裁統治的革命浪潮。
3、八一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革命戰爭和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的標志。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從此,8月1日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和後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4、南昌起義,由於客觀上敵人力量過於強大,主觀指導上缺乏經驗,沒有和湘、鄂、贛地區的農民運動相結合,開展土地革命戰爭,而是孤軍南下廣東,企圖打開海口,爭取外援,重建革命根據地,再次舉行北伐,加之兩次分兵,不能集中兵力殲敵,成為敵人各個擊破等原因,最後遭至失敗。但這次起義的偉大歷史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5、它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樹立了一面鮮明的武裝斗爭旗幟,充分地表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不畏強敵、前仆後繼的革命精神。它以實際行動批評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鬥志。它對創建偉大的人民軍隊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5)南昌起義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南昌起義介紹:
1927年,由於蔣介石和汪精衛的叛變,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了。中國共產黨為了挽救革命,派遣李立三等同志前往九江,准備組織中共在北伐軍中的力量,聯合國民革命軍第12師師長張發奎重返廣州,發動農民暴動,建立新的革命根據地。但是那時張發奎已經實行「清共」政策,使原來的計劃落空。中共中央遂決定採取獨立的軍事行動,集中武裝力量,進行南昌暴動,並派中央常委周恩來赴南昌,組成前敵委員會領導暴動。
1927年7月27日,周恩來到達南昌,並在江西大旅社召開會議,宣告前敵委員會正式成立。委員會由周恩來任書記,譚平山、李立三、惲代英、彭湃任委員。會議決定賀龍任起義總指揮,葉挺任前敵總指揮,劉伯承任參謀長,起義時間定於7月30日晚。
由於張國壽的阻撓,起義時間又推遲到8月1日凌晨4時,但因起義時間泄露,前敵委員會決定將起義提前到8月1日凌晨2時。當時南昌城內國民黨的武裝力量僅有1萬多人,而共產黨掌握和影響的武裝力量有賀龍、葉挺、朱德領導的國民革命軍,共約兩萬餘人。
1927年8月1日凌晨2時,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部舉行起義,經過4個多小時的激烈戰斗,殲敵1萬多人,這樣,南昌守敵幾乎全部被殲滅,起義部隊佔領了南昌城。
1927年8月1日9時,在南昌城召開了有起義領導人和各省市及海外華僑代表共40餘人參加的聯席會議,選舉宋慶齡、何香凝、鄧演達等25人組成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譚平山任主席。起義部隊仍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番號,由賀龍任代理總指揮、葉挺任代理前敵總指揮、劉伯承任參謀長。
南昌起義後,汪精衛命令張發奎、朱培德向南昌進攻,起義前委會按原計劃向南挺進。8月3日至5日,起義部隊先後撤離南昌。但是起義沒有注意與當地農民運動相結合,到9月下旬,起義部隊在廣州潮汕地區遭強敵圍攻,起義宣告失敗。保留下來的起義部隊一部分在朱德、陳毅等率領下,轉戰到湖南南部,另一部分轉入海陸豐地區繼續斗爭。
㈥ 南昌起義的歷史意義200字
南昌起義的抄意義
南昌起義,襲由於客觀上敵人力量過於強大,主觀指導上缺乏經驗,沒有和湘、鄂、贛地區的農民運動相結合,開展土地革命戰爭,而是孤軍南下廣東,企圖打開海口,爭取外援,重建革命根據地,再次舉行北代,加之兩次分兵,不能集中兵力殲敵,成為敵人各個擊破等原因,最後遭至失敗。但這次起義的偉大歷史功績是不可磨滅的。它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樹立了一面鮮明的武裝斗爭旗幟,充分地表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不畏強敵、前仆後繼的革命精神。它以實際行動批評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鬥志。它對創建偉大的人民軍隊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㈦ 南昌起義,秋收起義有什麼重要的歷史意義
南昌起義的歷史意義:
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帶有全局意義的一次武裝起義。它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宣告了中國共產黨把中國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立場,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創造革命軍隊和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是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
秋收起義的歷史意義:
1、秋收起義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革命信念和崇高追求。
2、秋收起義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革命主要形式是武裝斗爭的嶄新認識。
3、秋收起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農民翻身求解放、探求革命新道路的偉大實踐。
4、秋收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勇於改正錯誤的重大舉措。
(7)南昌起義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南昌起義的背景:
1927年3月,蔣介石在南京另立中央,國民黨在武漢的汪精衛集團和南京的蔣介石集團的矛盾公開化,即所謂「寧漢分裂」。
由於中國共產黨的影響不斷擴大,從4月起南京等地的國民黨開始大量逮捕和處決共產黨人,發動了四一二政變,武漢的國民黨在7月亦決定「清黨」,即七一五事變。
一方面解聘共產國際中國代表鮑羅廷的顧問職務,一方面通知各政府部門和軍隊驅逐共產黨人。蔣介石集團和汪精衛集團與帝國主義和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勾結。
殘酷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使中國人民從1924年開始的國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敗。
秋收起義的背景:
1927年,隨著北伐戰爭的節節勝利,國民黨內的反動勢力開始背叛革命,特別是在蔣介石、汪精衛背叛革命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徹底失敗了。
為了挽救革命,消除黨內右傾投降主義的影響,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在共產國際的指示下召開緊急會議 ,結束了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路線。
決定在革命基礎較好的湖南、湖北、江西、廣東4個省舉行秋收暴動 ,實行土地革命 ,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徹底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
㈧ 南昌起義的歷史意義
南昌起義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樹立了一面鮮明的武裝斗爭旗幟,充分地回表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不答畏強敵、前仆後繼的革命精神。它以實際行動批評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鬥志。它對創建偉大的人民軍隊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帶有全局意義的一次武裝起義。它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宣告了中國共產黨把中國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立場,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創造革命軍隊和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是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
㈨ 南昌起義歷史意義
結束了封建統治
㈩ 「南昌起義」的主要歷史意義
南昌起義的意義:南昌起義打響了裝備抵擋國民黨反動派的榜首槍,宣告了我國共產黨把革新進行到底的堅決態度和堅強決計,在全黨和全國公民面前樹立起一面革新裝備斗爭的旗幟。
一支真實歸於公民的新式戎行誕生了,我國共產黨從此有了自己肯定領導之下、忠誠執行革新政治任務的裝備力量,我國公民從此有了同自己血肉相連、一心一意為公民效勞的子弟兵。
南昌起義是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我國革新詳細實踐相結合,開展馬克思主義軍事學說、創立黨的軍事輔導理論、締造一支新式公民戎行的光芒起點。
1933年7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暫時中心政府同意了中心革新軍事委員會的主張,決議將8月1日作為我國工農紅軍建立紀念日。
1949年6月,我國公民革新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頒布經毛澤東審定的我國公民解放軍軍旗和軍徽款式,規則以「八一」兩字作為我國公民解放軍軍旗和軍徽的首要標志。8月1日被定為我國公民解放軍的建軍節,南昌成為公民戎行「軍旗升起的當地」。
(10)南昌起義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南昌起義的經過:
1927年8月1日凌晨2時,行動開始,經過4個小時激戰,全殲國民黨南昌守軍1萬餘人,佔領南昌城。隨後,起義軍部隊進行整編和確定下一步戰略目標。
整編後的起義軍下轄三個軍:9軍,軍長朱德;11軍,軍長葉挺;20軍,軍長賀龍。仍然沿用第2方面軍番號,總指揮和前敵總指揮還是賀龍和葉挺。然後部隊撤離南昌,南下廣東,佔領東江,然後以此為根據地取得外援,再徐圖發展。
起義軍於8月3日和5日撤出南昌,輾轉南下。由於倉促南下,准備不足,加上舊軍閥習氣嚴重和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起義軍損失慘重,不少領導幹部公然帶隊整建制的脫離部隊。9月22日,起義軍到達廣東三河壩。
面對嚴峻的局勢,前委決定由周恩來、賀龍、葉挺、劉伯承率主力直奔潮汕,朱德率25師留守三河壩,阻擊敵軍,掩護主力撤退。起義前任南昌市公安局局長、起義行動的邊緣人物朱德,正是在三河壩這個十分危急的地方表現出了巨大的領導力,在黨史和軍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